韧带撕裂(2023最新韧带撕裂百科介绍)

由网友(べ 暖心少年)分享简介:棘间韧戴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的较深处,其薄而有力,没有如棘上韧戴脆韧。腰一~腰三的棘间韧戴分为前部、前中部、中部以及后中部4部门。腰四~腰五以及腰五~骶一的棘间韧戴只有前、中、后3部门,各部门彼此交织摆列。棘间韧戴有腰神经后支漫衍,以及棘上韧戴起限定脊柱过分前伸的做用。韧戴扯破遍及接纳西医医治。病发部位膝枢纽关头、膝盖首要病症活...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的较深处,其薄而无力,不如棘上韧带坚韧。腰1~腰3的棘间韧带分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后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间韧带只有前、中、后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棘间韧带有腰神经后支分布,和棘上韧带起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韧带撕裂普遍采用中医治疗。

发病部位

膝关节、膝盖

主要症状

活动受限、疼痛、不能下蹲

传染性

无传染性

中医学名

韧带撕裂

西医学名

韧带撕裂

主要病因

外伤、摩擦、挤压

所属科室

外科 - 骨科

多发群体

运动员、活动量大者、肥胖者、负重者

是否进入医保

病情简介

十字韧带撕裂的介绍概述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背部的屈、伸动作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造成棘间韧带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磨擦、牵拉和挤压,日久可引起其变性。在此基础上,一旦加上外伤的因素,该韧带有可能发生松弛、破裂、穿孔,造成棘间韧带损伤。且棘上韧带在腰骶部多缺如,因此,在极度弯腰时,该处棘间韧带所受拉力更大;当在 膝关节伸直位弯腰时,骨盆被固定在旋后位,棘间韧带受到高度牵拉,都是棘间韧带损伤好发在腰骶部的原因。在腰4以上的棘间韧带损伤,特别是 断裂,多合并棘上韧带同时断裂。

病情表现

棘间韧带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外伤史,外伤后即感腰痛,疼痛及压痛位置在两棘突之间的正中处,重压则疼痛加剧。劳累后及弯腰时,可使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可暂时缓解。 奴夫卡因局部痛点封闭后疼痛暂时缓解,待药性消失后压痛如前。腰部前屈功能受限。痛点封闭后拍腰椎前屈状态下侧位片可显示棘突间隙增宽,腰棘间韧带造影可发现部分断裂、完全断裂、松弛或发生穿孔。腰棘间 韧带造影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有病变而造影正常的可高达70%。

物理疗法

患者俯卧,确定棘突间病变处,用龙胆紫标记。皮肤常规消毒,用4号针刀,按四步进针法操作。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刺入,深度3cm~4cm,纵行切开剥离,然后将针体向上、下倾斜在上棘突的下缘和下棘突的上缘沿棘突矢状面纵行切开剥离1刀~2刀。出针刀,加 拔火罐,出血2ml~20ml,取罐后敷创可贴。 腰椎微小移位者,行腰部斜扳手法复正。5~6天治疗1次,最多治疗2次。

针刺治疗

主穴为阿是穴(棘突间压痛点),配腰俞穴。患者 俯卧,用2.0寸毫针,先在病变棘突间直刺一针,再在两侧旁开1寸处分别向正中方向斜刺一针,深约1.5寸, 腰俞穴向上横刺1寸~1.5寸。 提插捻转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高频连续波和疏密波交替作用。从针刀治疗后的第2天开始针刺治疗,1次/d,5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

治疗结果

治愈(疼痛消失,腰部活动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114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劳累受凉后有不适感,或经治愈后1年内复发)22例,有效(症状减轻,劳累后又发作,再经治疗可缓解)6例;无效(经治1个疗程后症状无减轻)。治疗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者2个疗程。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