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卿(2023最新陈冠卿百科介绍)

由网友(哥,怀才不遇)分享简介:陈冠卿(一九二零—二零零三),粤剧闻名编剧,撰曲野。广东逆德人,出熟于一九二零年。从410年月起,历任省港买办(剧团)的编剧,撰曲之职。他精晓乐律,能弹会唱,文字力图精练,讲求韵手,曲牌的运用以及唱腔的设计都重复斟酌。中文名陈冠卿出诞辰期一九二零年事业编剧出熟地广东逆德死日期二零零三年性别汉子物履历陈冠卿(一九二零⑵零...

陈冠卿(1920—2003),粤剧著名编剧,撰曲家。广东顺德人,出生于1920年。从四十年代起,历任省港大班(剧团)的编剧,撰曲之职。他精通音律,能弹会唱,文字力求精练,讲究韵脚,曲牌的运用和唱腔的设计都反复推敲。

中文名

陈冠卿

出生日期

1920年

职业

编剧

出生地

广东顺德

逝世日期

2003年

性别

人物经历

共赴新榜大会内容盛宴,打包带走大咖们的大智慧

陈冠卿(1920-2003年),粤剧著名编剧,作曲家。广东广州人。他的作品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结构的完整。陈冠卿排练作风严谨,每排新戏,必亲临现场,虚心听取意见之余,还耐心帮助演员和乐队理解剧本和曲本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感情,力求词曲并茂,情景交融,提高演出效果。苦心耕耘数十栽,陈冠卿编写了大量的粤剧剧本和粤曲曲本以及无数的唱腔设计和粤剧器乐小曲。他的创作获得了广大观众和行家的高度评价。2002年元旦的粤剧新年晚会上,陈冠卿获得了广东省授予的粤剧"突出成就奖"。

陈冠卿洞悉古典诗词传奇和丝竹箫管,读书至高中,于1941年开始从艺,历任广州各城乡粤剧团、曲艺团的音乐伴奏员兼撰曲,曾在非凡响剧团、宝丰剧团、大龙凤剧团、百福剧团、大四喜剧团、永光明粤剧团、东方红粤剧团,广东粤剧院等省港大班(剧团)担任编剧。

艺术特点

他精通音律,能弹会唱,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粤剧音乐根基,文字力求精练,讲究韵脚,曲牌的运用和唱腔的设计都反复推敲。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较强的音乐性,1948年他编撰的粤剧剧本《断雨残云》,文采斐然,凄美缠绵,由何非凡领衔的非凡响剧团搬上粤剧舞台。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佳作频出,著作等身,名剧屡就,名曲传世,其编剧、撰曲的名声享誉海内外。他编撰的粤剧剧本流传广远的主要有《情僧偷到潇湘馆》、《碧海狂僧》、《珍珠塔》等,负责执笔的剧目有《马口英雄赞》、《南方来信》等;他创作传世的经典小曲有《萧萧斑马鸣》、《雪底游魂》、《寒宵吊影》等,经久传唱的粤曲金曲有《荔枝颂》、《唐琬绝命词》、《孤舟晚望》等。其中的《荔枝颂》荣获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作品奖,《洛神》获1982年广东省专业创作优秀剧本奖和首届鲁迅文艺奖,《梦断香销四十年》获1984年、1985年广东省专业创作优秀剧本奖等。200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陈冠卿“粤剧艺术突出成就奖”。

他的作品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结构的完整。陈冠卿排练作风严谨,每排新戏,必亲临现场,虚心听取意见之余,还耐心帮助演员和乐队理解剧本和曲本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感情,力求词曲并茂,情景交融,提高演出效果。

陈冠卿写的戏能够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关键在于他未动笔墨先有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写戏要动心,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倘若自己不动情、不动心,怎能让观众动情、动心?”他常常满怀诗情陶醉于戏曲人物的画廊之中,与他们同悲、同喜、同哀、同乐,据说他轻拨古筝歌吟《再进沈园》至悲怆处,竞哽咽泫然,不能自已。他不但创作时激情满怀,在生活中亦是性情中人。有一次为了给一位演员示唱“地水南音”,他抱病到场,一板一腔,逐字逐句,口传心授。入夜仍放心不下,又连夜赶写简谱交乐队练奏,务必做到尽善尽美。

苦心耕耘数十栽,陈冠卿编写了大量的粤剧剧本和粤曲曲本以及无数的唱腔设计和粤剧器乐小曲。他的创作获得了广大观众和行家的高度评价。

获奖情况

其中的《荔枝颂》荣获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作品奖,《洛神》获1982年广东省专业创作优秀剧本奖和首届鲁迅文艺奖,《梦断香销四十年》获1984年、1985年广东省专业创作优秀剧本奖等。200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陈冠卿“粤剧艺术突出成就奖”。2002年元旦的粤剧新年晚会上,陈冠卿获得了广东省授予的粤剧“突出成就奖”。

代表作品

重新改编的粤剧剧目《情僧偷到潇湘馆》、《柳毅传书》、《三件宝》、《红梅记》、《珍珠塔》、《梦断香消四十年》等;曲艺创作中有《孤苏晚望》、《潞安州》、《情赠茜香罗》、《锦江诗侣》、《荔枝颂》等;创作小曲有《萧萧斑马鸣》、《焚天曲》、《雪底游魂》、《补裘曲》等。

个人作品

重新改编的粤剧剧目有《三件宝》。

粤剧《情僧偷到潇湘馆》(重新改编的粤剧曲目创作)(1948—1998)。曾赴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演出。

《碧海狂僧》(创作)(1951—1989)曾赴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演出。

《红花开遍凯旋门》(创作)非凡响剧团演出。

《珍珠塔》(重新改编的粤剧曲目创作)(1953—1989)先后在广州、香港、新加坡等地演出。

《柳毅传书》(改编)(1954—1989)曾赴香港、美国、加拿大、澳门等地演出。

《草原之歌》(改编)1955年东方红剧团演出获剧本音乐奖。

《宝玉哭晴雯》(创作)(1955—1988)

《枇杷门巷》(1956)

《怡红公子悼金钏》(创作)(1956—1988)广东粤剧院演出。

《梁天来》(创作)1956年广州市粤剧团演出,剧本己发表。

《风雪卑田院》(1957)

《碾玉观音》(1961)(改编)

《红梅记》(1962—1989)重新改编的粤剧曲目,广东粤剧院曾赴香港演出。

《悲歌大渡河》(1962)

《文天祥》(1963)

《秀才外传》(1963)

《林冲之逼上梁山》(1977)

《百日缘》(1978)

《红灯照》(1978)

《红楼梦之黛玉归天》(1978)

《红梅记》(1979)

《咬脐郎会母》(1979)

《春草闯堂》(1979)

《武潘安》(改编)(1980—1989)

《牡丹亭》(1980)

《三打陶三春》(1980)

《梅开二度》(改编)(1981—1989)广东粤剧院演出,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演出。

《白蛇传之仕林祭塔》(1982)

《洛神》(创作)1982年广东粤剧院演出,获广东省专业创作剧本奖、首届鲁迅文艺奖。剧本己发表于《南粤剧作》,已录像。

《刘金定斩四门》(改编)(1983—1989)曾赴香港、美国等地演出。

《红楼未了情》(1983)

《祭玉河》(1983)

《芙蓉仙子》(1984)

《梦断香销四十年》重新改编的粤剧曲目,广东粤剧院演出,获1984、1985年广东省专业创作剧本奖、广东省第二届艺术节剧本音乐奖、剧本演出奖。曾赴香港、美国、加拿大等地演出。剧本己发表于《南粤剧作》。

《相见时难别亦难》(1989)

《大闹梅知府》(1989)

《黑狱断肠歌》(1990)

《天作之合》(1995)

《锦江诗侣》(创作)广东粤剧院演出,已录音录像。部份唱词曾发表于曲艺刋物。

参加集体创作、负责执笔的剧目有《马口英雄赞》、《降伏南海浪》、《南方来信》等。

曲艺

《荔枝颂》(创作)(1957—1989)曾获1957年莫斯科世青节作品奖。已录音,发表。

《金钏投井》获广州市曲艺作品一等奖。

《晴雯补裘》获新曲大赛作品一等奖。

《唐琬绝命词》、《再进沈园》、《姑苏晚咏》、《孤舟晚望》、《潞安州》、《情赠茜香罗》、《锦江诗侣》均已录音发表。

小曲

《萧萧斑马鸣》、《雨中行》、《梵天曲》、《雪底游魂》、《寒霄吊影》、《靡芜歌》、《悲歌行》、《补裘曲》等均已录音发表,各剧团、曲艺界广泛使用。

个人轶事

陈冠卿本顺德望族,曾攻读于南海中学。同学骆津,已做了剧团的头架梵铃手,陈冠卿充任二帮,但他不计较,但求有声乐,给抒发失落情怀。他渐而认识了老编剧家冯志芬,志芬叫他替其作品谱制小曲。谱曲中却给他开了窍,认为写唱词会比拉琴更易于抒愤懑。于是化名“陈梦痕”写曲给女伶唱唱。恰巧名伶何非凡到顾曲,听到曲里的文词,认为写得不错,就去查问陈梦痕是谁?查来查去,最后始查出就是在自己的“非凡响剧团”当二架梵铃的陈冠卿。凡仔就起用他,替自己编写剧本。陈冠卿储蓄在心中的忧愤,找到倾泻的机会。加上喜读徐枕亚、叶忘忧等人的小说。“余之妻,余之妻,芳踪何处使我泪凄迷”(莫非夫子自道?)“狂歌觅爱妻”名曲,脱颖而出。凡仔的《断雨残云》因有此一曲“狂歌”从而顿增声价。能编剧、能撰曲、能制谱的陈冠卿跟着走红。名伶红线女、芳艳芬、邓碧云、楚岫云、郎筠玉、新马师曾、何非凡、吕玉郎、罗家宝、陈笑风,人人皆喜陈冠卿词曲。由是陈冠卿成为省港剧坛的写情高手。冠卿撰曲,在在出以真情,如有人把他的大作,唱得苟且些,他就说:“我……我(陈冠卿有点口吃)我写时,泪流满面。你唱成我咁样,令我大失所望。”陈冠卿编剧、撰曲时时敖夜。他边写边抽烟,最初抽烟仔,跟着嫌冇瘾头,改抽熟烟;接着又嫌唔够瘾,取大碌竹来狂吸,是为陈冠卿写剧时之“三部曲”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