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见•潘石屹:聊聊我们这个时代(潘石屹著书籍)

由网友(旧人不覆)分享简介:《屹睹:潘石屹聊聊咱们那个时代》内容简介:《屹睹:潘石屹聊聊咱们那个时代》谁成心睹?尔有屹睹!潘石屹取刘弱东、任志弱、弛颐武、王小帅、贝志乡、龚琳娜、刘满、佟大为等各界精英泛论那个时代的风云幻化。从贸易大佬到公共偶像,从定见首脑到文明名人,各路猛人汇聚1堂,聊闭于那个时代的时事、经济、人文、环保等话题,可谓时代最弱音。...

《屹见:潘石屹聊聊我们这个时代》内容简介:《屹见:潘石屹聊聊我们这个时代》谁有意见?我有屹见!潘石屹与刘强东、任志强、张颐武、王小帅、贝志城、龚琳娜、刘谦、佟大为等各界精英畅谈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从商业大佬到大众偶像,从意见领袖到文化名人,各路猛人汇聚一堂,聊关于这个时代的时事、经济、人文、环保等话题,堪称时代最强音。 和任志强、刘强东这样的商业大佬,探讨商海的风谲云诡、险象环生;和张颐武、龚琳娜这样的社会精英,探讨这个时代的跌宕沉浮、气象万千;和刘谦、佟大为这样的大众偶像,探讨个人奋斗的辛酸苦辣、世事艰辛;和贝志城、邓飞这样的意见领袖,探讨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喜怒哀愁。 虚席畅谈天下事,杯中酒空语不空。思想碰撞,畅所欲言,时事热点、时代善恶、财经话题,没有想象中的枯燥单调,取而代之的是睿智、幽默,嬉笑怒骂,妙不可言! 温馨提示:本书书脊采用裸书脊装订,为特殊的手工装订工艺,并非质量问题,请客户知悉。

书名

屹见•潘石屹:聊聊我们这个时代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页数

282页

开本

16

品牌

北京时代华语图书

作者

潘石屹 优酷财经

出版日期

2013年4月1日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535465719

基本介绍

《屹见:潘石屹聊聊我们这个时代》编辑推荐:商业圈。潘石屹虽非富可敌国,但这些年也赚了个盆满钵满;作家圈。潘老师虽非著作等身,但单看码字的速度也算高产;娱乐圈。潘仔虽不是大红大紫,但电影、主持一个也不能少,好歹也算混了个脸熟。此外,什么公益、环保、教育、扶贫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总之,这些年,老潘很忙。
什么叫成功人士?什么叫多栖名人?看这里,看这里……
在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来临之前,优酷网和潘石屹强强联合,推出首档网络跨界神聊节目 《老友记之Mr.Pan》。老潘主持处子秀,会八方友,谈天下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屹见:潘石屹聊聊我们这个时代》就是以《老友记之Mr.Pan》为蓝本,在此基础上经过修改、完善而成。希望文字里传递的内容能够对年轻人有价值,并让读者有所收获。且看潘石屹和各界精英坐而论道,分享名人身后的成功故事,细说创业路上的苦辣酸甜,笑谈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总结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幽默睿智,诠释哲理人生。
对话嘉宾阵容庞大,刘强东、王小帅、刘谦、贝志城、张颐武、邓飞、佟大为、龚琳娜、李兴钢……哦,肯定得有任志强。这个时代,故事忒多。谁有意见?我有屹见!

作者简介

潘石屹,关心环境,倡导低碳;他既是潮人,也是娱乐达人;他坚守娱乐精神,又不爱媚俗;他是微博的话题人物和意见领袖;他憨态可掬,语言里常常暗涌着力量;他是SOHO中国董事长;他是粉丝1400余万的微博达人。
优酷网,中国领先的视频分享网站,是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第一品牌。

媒体推荐

潘石屹这个人物现在在圈里圈外都红透了。他有一种魅力,无论是什么领域,只要他想去玩,仿佛都能成功,从SOHO的概念,到拍电影、出书,再到现在干脆正式进军“电视主持圈”,潘石屹是越玩越时尚,越活越潇洒。同时,他的主业也毫不含糊,SOHO系列楼盘一直是京城名盘,多年销售额也位于北京前列。
——《华夏经纬》
潘先生有点像中国新生代企业家中的模范——或者说资本主义时代的活雷锋。
——《南华早报》
在中国房地产界,潘石屹无疑是个另类。他一次次处于是非的漩涡,一次次不按常理出牌,因此为世人瞩目。不破不立,潘石屹无疑也最具备创新能力,在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潘石屹的每一个建筑作品都以城市标志性符号引领这个城市的建筑潮流。基于其对商业独到理解,他不单纯追求开发规模和营业额,更注重建筑的长远价值,强调要做中国的、当代的建筑。因此他所开发的每一个项目都在商业上取得空前成功。
——《人民日报》海外版
“所有的人都在谈论中国怎么会有这样丰富的历史,”潘说,“但我想展示我们今天造的建筑也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已经向前迈进了不同寻常的一步,他很重视他项目周围的其他建筑,并使自己的项目规划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连贯性。”
——《时代》周刊

图书目录

自序站在这个时代的十字路口潘石屹
序言我眼中的老朋友古永锵
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
01.价格屠夫,我叫刘强东
02.宿命之战
03.不打糊涂仗
04.潘氏“心灵鸡汤”
05.没有价格战就不叫市场
06.是同行就敞开了说吧
07.变了味的商业战争
08.有市场就会有战争
09.打还是不打,十分钟敲定
10.从沙漠这头到沙漠那头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01.红墙内外的恩怨
02.那一年,我们十一岁
03.鬼是假的,死亡是真的
04.知识改变命运
05.特殊年代的冤假错案
06.饥饿不是一场游戏
07.猪坚强的故事
08.让孩子回归自然
09.我有两个梦想
PM2.5,来自少数派的报告
01.都是鼻炎惹的祸
02.家里的厨房也不安全
03.数据能否说明一切
04.中国式咳嗽
05.武装到牙齿
06.谁来为PM2.5买单
07.同呼吸、共命运
08.PM2.5只是一个环境问题
见证奇迹的时刻
01.魔术师里演电影最好的
02.关于春晚的喜与忧
03.见证奇迹的时刻
04.就是要不一样
05.不一样的时代
06.在风口浪尖也要淡定
07.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08.光影变幻睿智人生
微博上的那点事(1)
01.我的朋友任志强
02.不务正业的地产大佬
03.从菜鸟到微博达人
04.任大炮所理解的微博
05.科技的力量
06.拉黑与禁言
微博上的那点事(2)
01.炮灰一:打人者方大国
02.炮灰二:表哥杨达才
03.炮灰三:哈尔滨大桥
04.炮灰四:某些慈善机构
05.炮灰五:限购政策
06.炮灰六:房产税
07.炮灰七:土地
08.炮灰八:保值性住房
莫言获奖,谁是赢家
01.作家初长成
02.莫言的狠招
03.军功章有翻译的一半
04.莫言是一个重要的标杆
05.数风流人物
06.谁领风骚
07.诺贝尔文学奖的潜规则
08.珍爱生命,远离政治
09.诺贝尔奖的诱惑
10.讲故事的人
神曲是怎么炼成的
01.一首关于暴发户的歌
02.鸟叔为什么这样红
03.什么才是国际化
04.中国音乐很忐忑
05.《忐忑》是怎么炼成的
06.放在灯光下的钻石
07.顺其自然
建筑师不能不说的秘密
01.夭折的鸟巢盖子
02.建筑师的遗憾
03.“大裤衩”背后的故事
04.烧的不仅是大楼
05.故宫边上的巨蛋
06.建筑界的“女魔头”——扎哈
07.摆脱不掉的山寨阴影
08.哪儿的和尚会念经
好戏易演,好爹难当
01.大先生的小幸福
02.当个好爹不容易
03.对付孩子也要用上三十六计
04.“三好孩子”养成计划
05.子为什么非要承父业
06.原来开发商也可以是正面角色
07.心理诊所的意外收获
08.这年头,谁还没点压力
09.地铁里偶遇明星攻略
10.自行车PK太极拳
11.烦恼有三种,幸福有一种
附:对话邓飞,“堵”城风云
01.越来越慢的京通快速
0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03.公路收费何去何从
04.“大”北京的烦恼

序言

自序
站在这个时代的十字路口
2012年,在文化方面,我主要做了两件事:出版新书《我的价值观》,以及录制优酷的视频访谈系列《老友记》,写书使我朝向内心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么多年来一步步走过的人生;而做视频节目《老友记》,则让我向外接触到了很多新朋友,也重新和不少老朋友认真对话。和不同领域的朋友对话,使我的视角更开阔;而对话的过程,使我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更深刻,也更清晰。
几年前,我悟到一个道理:在这个世上,我没有一个仇人,都是朋友。那一刻,我眼前的世界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生活中,我是一个爱交朋友的人,而录制《老友记》就如同和新老朋友在家里的客厅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与众多《老友记》朋友的对话中,与刘强东的对话,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和刘强东,我们以前就有过几次接触,感觉到他是一个具有明确目标和超强行动力的人。2012年8月,他发起了针对苏宁的价格战,这在网络上反响很大。价格战后两天,我们进行了一次对话,他面对我很谦虚,希望从我这里求证,他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作为一个“搅局者”,对于这个市场和时代是否合适。我当时就赠给他一句毛主席说过的话:“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而这个世界永远是属于锐意进取的新力量的。
其实,稍加留意我们身边的世界,就会发现,它正处在巨变中。一方面是聚合的过程,信息在高度聚合,以商业为例,淘宝、京东每天汇集了多么巨大的市场信息。文化、社会、政治也不例外。另一方面是裂变、分裂的过程,金字塔中的权威迅速丧失,尤其是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激发出了每个人最大的活力。这两种力量同时创造着“新秩序”,缺一不可。但是,在社会快速变革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迷失在物质财富的诱惑之中,丧失掉原本坚守的美德,如果脱离了公平,脱离了正义,脱离了爱,脱离了诚实,简单地追求物质财富的话,这又让我们陷入灵魂失落的危机。
我们就站在这个时代的十字路口上,每个人都是建设者,也可能是毁灭者。
感谢《老友记》,让我在2012年的下半年接触到了这么多优秀的朋友,刘谦、王小帅、佟大为、张颐武等,对了当然不能少了任总。这些在各行各业非常优秀的人,内心却都是极其平和踏实的,让我受益匪浅。如今,重新翻看《老友记》这么多期和朋友们的畅聊,感觉这一年没有白过,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也重新认识了许多老朋友。
2012年经历的事情很多,每个经历都很值得。
——潘石屹
我眼中的老朋友
古永锵
既然是序,就免不了先要谈谈这本《屹见》的由来。
先说说书名。据我们财经频道的同学跟我讲,起初,这本书只是《老友记》节目的文字版汇编,后来,他们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被更多人知道的出版物,希望文字里传递的内容能够对年轻人有价值,并让读者有所收获,于是,他们认真起来。《潘谈》、《屹言堂》、《左故右“潘”》、《潘,拾忆》,这些书名都是在优酷同学汇里征集上来的好名字,很有意义。后来,决定在全网征集书名,听听更多网友的意见,最后,《屹见》被主创团队从几百个征集上来的书名中选中,它既诠释了这档节目的slogan:跨界的思想,混搭的光芒,又代表着这是一本有态度、有立场的出版物。
当两个人面对面坐在一起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个悬念
坦白讲,当时请潘总作优酷财经这档《老友记》节目的“主人”,用他的视角来与新朋老友聊天、神侃,这本身就很有价值。互联网节目需要一个代言人,而潘石屹恰恰具备了跨界的气质。当两个人面对面坐在一起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个悬念。
我很佩服潘总能够这么快就胜任《老友记》“主人”的角色,并完成第一季全部14期节目的录制。我不知道潘总跟每一期的对话嘉宾“老友”到了什么程度,以至于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也许,只有他才知道。之前,在我眼里,他更多的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是中国地产界一个有想法也非常敢言的人。而《老友记》中,有许多期需要他完成与明星、导演在镜头前的对话,比如刘谦、王小帅、佟大为等,一位商人横跨那么多领域,开始的时候未必很适应,但越往后,他的状态越好。我认为他已从做一档栏目回归到了他生活的自然状态——和老朋友聊天儿,分享所见所知,不亦乐乎。
《老友记》节目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与他的老朋友任志强从微博调侃转到节目中来对话,既品评当下又充满趣味。他还与贝志城聊PM2.5,与龚琳娜聊《江南style》,他将跨界做到了极致。潘石屹既是话题的发起人又是参与者,对话的每一个人既是朋友,又是跨领域、跨行业的精英,他们的谈话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又和时事热点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效果让人充满期待。
这档节目的魅力正在于此。
老朋友,不一定必须是时间长、交情深
我们对“老朋友”的理解有很多层面,比如时间长,交情深等。但我认为这只是一种维度上的“老朋友”,人如果想活得更丰富,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了解得更广阔,有时候跟自己互补、在很多方面想法不一样的人成为朋友,也会很有意思。
因为学习、工作的缘故,我在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北京和上海都待过。每个阶段,都会结识不同的人,有些就成了好朋友、老朋友。在人生过程中,我们因为彼此的性格与喜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些老朋友和我不在同一个国家、城市或者行业,我们一年或者多年也未必见一次面,但见到时还是一见如故,也仍旧可以把一两年前见面聊的话题延伸,包括家庭、生活、工作、假期、旅行等各个维度。我觉得,能够开怀共享各自的世界、人生、见识的人,就是非常可贵的“老朋友”。联系不一定要频繁,立场不一定要始终相同,但我们会拥有默契、信任和互相想起时的愉悦。
在上海,就有一位我非常好的朋友Tony。我们1995年认识,算起来也快20年了。他在上海我在北京,而且大家都很忙,一年也见不了几回,但每回见到,都会无所不谈。如果上海有事需要他帮忙,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尽力地去帮我,这让我特别感动。
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
“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这句几乎每个优酷同学都知道的简单的话,其实是在我30多岁的时候才思考出来的。
大学和MBA毕业时,考虑得最多的似乎是谋生和养家糊口,之后是如何在职场中取得一些成绩、坐到一定的位置。直到2005年,我离开搜狐创办优酷,那时候才更多地去想,这辈子我还能做些什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哪里?于是就总结了这么一句话,“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它源自于我当时生活和经验的积淀。人的一生中,工作占很大一部分时间,所以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几年的创业经历更加深了我对此句话的感悟,很庆幸能与一帮同样热爱视频的朋友,一起追逐我们的梦想,并把快乐和追逐梦想的能力传递给更多人。
我想,潘总愿意和我们一起做这个节目,并坚持完成了《老友记》第一季《Mr.Pan》的14期节目录制,一定也有类似的想法。有时候,我们就是喜欢,在人生旅程中的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坐下来喝两杯茶,和许久未见的某个老朋友相聚,谈谈,或者一起做点什么。
君子之交淡如水。一起经历的事越来越多,一起积累的交情越来越深。时间将水酿成了醇厚的情谊,他们,就是我眼中的老朋友。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