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仙区(中国香港下辖区)

由网友(少年时光祭)分享简介:喷鼻港黄大仙区是齐港108个行政区的此中之1,因此原区闻名的黄大仙祠定名,位于9龙半岛的西南面。黄大仙庙是喷鼻港喷鼻水最旺之处,创建于私元一九二一年,颠末数10年的精心谋划,是1座雄伟的中国式玄门寺院。面积九二六私顷德律风区号零零八五二地舆位置喷鼻港9龙半岛的西南面水车站红磡站、罗湖站车牌代码HK人嘴四四万所属地域喷鼻港行政区种别区...

香港黄大仙区是全港十八个行政区的其中之一,是以本区著名的黄大仙祠命名,位于九龙半岛的东北面。黄大仙庙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创立于公元1921年,经过数十年的悉心经营,是一座宏伟的中国式道教寺庙。

面积

926公顷

电话区号

00852

地理位置

香港九龙半岛的东北面

火车站

红磡站、罗湖站

车牌代码

HK

人口

44万

所属地区

香港

行政区类别

著名景点

钻石山

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

方言

粤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文名称

黄大仙区

邮政区码

999077

历史沿革

香港黄大仙祠

黄大仙原名竹园。因为在区内有一座赤松黄大仙祠,香火鼎盛、善信众多,故名黄大仙区。

牛池湾原名牛屎湾、乐富原名老虎岩。因原名难听,遂雅化成现有名字。

钻石山,本是一个石矿,名字是把石从山中钻挖出来的意思。殖民地政府把此地翻译成英文时,误解了钻 石山为钻石山,把它命名了做Diamond Hill。

行政区划

黄大仙区包括黄大仙、牛池湾、钻石山、慈云山、乐富、新蒲岗、竹园邨。

地理环境

黄大仙区位于九龙半岛的东北面,占地约926公顷。北面以狮子山及大老山为界;东临飞鹅山;南接新清水湾道及太子道东;西连联合道及狮子山隧道,本区是全港唯一没有海岸线的行政区。

气候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区,但差不多有半年时间带有温带气候性质。

春季(3月至5月中旬): 天气回暖潮湿严重,经常有雾和毛毛雨,平均气温摄氏二十三度,湿度百分之八十二。

夏季(5月下旨至9月中旬):仲夏之后是台风季节,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下午气温可以升逾三十一度,间中有骤雨和雷暴,平均气温二十八度,湿度百分之八十。

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天气晴朗,清凉干爽,所以是抵港旅游旺季。平均温度二十三度,湿度百分之七十二。

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 天气最凉爽干燥,间中会有寒流从北面内陆吹来,届时温度可能会降至八度以下,至于冬季的平均温度是十七度,湿度百分之七十二。

人口

本区多年前主要为一乡村地带,人口稀疏,居民大多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区被界定为新九龙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后期 ,随着大量难民从内地涌入,很多寮屋便开始在区内出现。该区公共房屋发展始自一九五七年,当时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厦在老虎岩(后改建乐富)兴建。这些年来,随着寮屋区的清拆及旧型房屋的重建,本区的面貌已焕然一新。随着时代不断变迁,黄大仙区已由昔日的简朴农村转变成为以公营房屋为主的地区,人口约44万。

住宅

黄大仙区的特色是以公营房屋为主。区内百分之86.2%的人口居住于公共租住房屋、居者有其屋、私人机构参建的居屋和夹心阶层住屋;而其余的13.8%的人口则居住于各类型的私人住宅。

黄大仙区以住宅为主,工业楼宇集中在新蒲岗。

景点

黄大仙区包括黄大仙、牛池湾、钻石山、慈云山、乐富、新蒲岗、竹园邨等地方。

钻石山是香港九龙的山峰之一,其附近的地区也是称为钻石山。钻石山位于黄大仙以东,慈云山以南,牛池湾以西,新蒲岗以北,主要是一个住宅区。

慈云山位于香港的黄大仙区,曾经是问题少年的聚集地,因为该区有很多公共屋村。1980年代很著名的青少年朋党“慈云山十三太保”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旧区成长的。随着当地人口成长和旧区重建,现时已不再有青少年问题之余,还显得焕然一新。2000年代特区政府斥巨资兴建的其中一条学校村就在本区。

这个地区位于香港山峰慈云山的山腰部分。慈云山海拔488米,是九龙半岛主要山峰之一。

六十年代建成的慈云山邨有楼宇达六十座,后分拆为慈民邨、慈爱邨、慈乐邨、慈正邨及慈安邨,以方便管理。

慈云山邨可说是全香港最大型公共屋邨,其中最大座数编号为第六十六座即分拆后的慈民邨民俊楼,而该座楼宇共十六层,由二至十六楼,每一层均提供超过一百个出租单位。

乐富位于香港九龙半岛北部,属新九龙的黄大仙区,位于狮子山山脚。乐富旧称老虎岩。人们通常将其北面的横头磡视为乐富的一部分。

乐富位于九龙城以北、九龙塘以东。全区以乐富邨为中心,其北部有横头磡邨。

新蒲岗是一个位于香港九龙半岛的旧区。本区区内大多是住宅楼宇,过去本区是一个工业区域。

赤松宫

金华赤松黄大仙

赤松宫最早建于晋代,是赤松道人修身得道,成仙飞升的圣地。已积蕴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黄大仙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据极其重要地位。赤松宫古时称宝积观,后改今额宫,规模宏伟,历代香火鼎盛,为"江南道观之冠",有碑可考证。据赤松山志载:按观碑自二皇君因赤松子传授以道而得仙同邦之人议曰崆峒访道帝王有顺风之诸濑乡立祠桑梓遗接神之所兹为胜地可得忽乎遂建赤松宫真庙。与卧羊山相对,宫前有二派水合为一流,穿小桃源而过。古气盎然,气派非凡。

历经几代损毁,几次修建,赤松宫依然保留着深厚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底蕴。后因储水造湖,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赤松宫旧址已变成今日的碧水清波。为了弘扬炎黄子孙几千年来所信仰的优秀道教传统文化,发扬黄大仙"普济劝善,度世救人"的精神,于一九九三年四月重建了二仙殿,殿内供奉黄初平黄初起二仙,两壁均绘原赤松宫图壁画,留有民国六年所造古钟,还留有各朝石碑等。

二仙殿背倚巍巍青山,面对悠悠碧水,湖光山色,景色宜人。历代文人雅士都曾云游此地,皆留有诗词文章以赞之。赤松宫作为黄大仙的仙乡宗庙,已吸引了众多海外人士前来观光朝拜,为继续发展黄大仙文化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著名人物

黄大仙

黄大仙生于公元328年,擅长炼丹和医术,赠医施药、普济劝善,为世人敬仰,因此民间素有祀奉黄大仙的习俗。

据明朝万历年间的《金华府志》记载:东晋人黄初平,浙江金华兰溪人,十五岁上山牧羊时遇道士葛洪,葛洪见初平有异相,遂引至金华赤松山修炼四十年,因此黄大仙以“赤松子”为别号。其兄初起寻之,兄弟相见,初起问:“羊何在?”初平大声叱之:“羊起!”,满山白石皆为羊。原广州黄大仙祠大门对联:“叱羊传晋代,骑鹤到南天”,记叙了黄大仙的成仙传奇。

另一说,比明朝《金华府志》更早的宋刻《太平御览》中是这样记载的:“葛洪神仙传曰:金华山有石室一所,丹溪人皇初平之隐处也。”这里所述的皇初平即是丹溪人。在明刻版天顺(1457—1465年)《天下一统志》中也有对黄大仙的记载:“黄初平,晋丹溪人,年十五,牧羊遇道士……”明正统道藏本的《金华赤松山志》中也写道:“丹溪皇氏,婺之隐姓也。皇氏显于东晋,上祖皆隐德不仕。明帝太宁三年(325年)四月八日,皇氏生长子,讳初起,是为大皇君;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八月十三日,生次子,讳初平,是为小皇君……”这里所述的皇初平也是丹溪人。

黄大仙是沿海地方神祇,香火兴旺,源远流长。黄大仙,原名黄初平,出生地为金华兰溪人(今浙江兰溪市),另一说为金华丹溪(今浙江义乌市赤岸镇),他是从当地的一名牧羊小孩,叱石成羊,飞升为仙,后来,黄大仙文化传来广州,又传来了香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