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浙江省温州市下辖区)

由网友(神的主宰)分享简介:瓯海区,是浙江省温州市下辖区,温州市4大主乡区之1。处于温州郊区的东北部,北靠鹿乡区,东邻龙湾区,南交瑞安市,西取青田县(属丽火市)交界。截至二零二二年,齐区领土面积四六六平方私里,辖一二个街谈、一个镇、温州低学园区以及瓯海经济技能开垦区,三九个社区、一五一个行政村。二零二一年底齐区户籍总人嘴四七三二一九人,[一]二零二...

瓯海区,是浙江省温州市下辖区,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处于温州市区的西南部,北靠鹿城区,东邻龙湾区,南接瑞安市,西与青田县(属丽水市)接壤。截至2022年,全区国土面积466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1个镇、温州高教园区和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39个社区、151个行政村。202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73219人,[1]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0.38亿元。[2]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南亢北卑。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域。[3]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国科技工作先进区、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等荣誉。[1]

截至2021年,拥有温州大学科技园等3个“国字号”创新平台,浙江大学温州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研平台,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9所高校,[1]有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省级众创空间9个,拥有医院10家(含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2]

从1950年至1958年,瓯海区仍隶永嘉县,1958年划归温州市管辖, 1981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析温州市郊区设立瓯海县,由温州市管辖。1992年3月撤县设区。1981年,瓯海建制镇只有3个,1991年建制镇发展到16个。[4]旅游景点有分水城,护国寺等。[5]

中文名

瓯海区

外文名

Ouhai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国家/地区

中国

下辖地区

景山街道

电话区号

0577

著名景点

泽雅风景区、茶山五美景园、温州乐园、岷岗风景区、仙岩风景区

机场

温州龙湾国际机场

火车站

温州南站

车牌代码

浙C

区委书记

曾瑞华[7]

面积

466.46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

户籍总人口473219人(2021年)[6]

地区生产总值

770.38亿元(2021年)[6]

人均生产总值

79379元(2021年)[6]

政府驻地

娄桥街道、梧田街道、茶山街道、南白象街道、新桥街道等

邮政编码

325006

地理位置

浙江省东南部温州市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言

吴语、瓯江片、温州话、闽语、畲语等

行政代码

330304

荣誉

中国科技工作先进区、省级教育强区、省级文明城区、等

历史沿革

温州瓯海区有哪几个街道

温州古称瓯,瓯江口习称瓯海。瓯海上古时代属“瓯”地之一部分,据古籍《山海经·海内南经》载:“瓯居海中”。瓯海之名由此而来。

瓯海区在战国和秦时属东越地,西汉初属东瓯国地,东汉初为章安县地,后为永宁县。隋朝起置永嘉县,直至民国。

瓯海区在隋朝起置永嘉县,直至民国。解放后,从1950年至1958年,瓯海区仍隶永嘉县,1958年划归温州市管辖, 1981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析温州市郊区设立瓯海县,由温州市管辖。瓯海中间部分是瞿溪街道、郭溪街道、潘桥街道、娄桥街道和新桥街道五个街道。这五个街道,曾经属于三溪区管辖。所谓三溪,就是瞿溪、郭溪、雄溪。1992年3月撤县设区。

行政区划

2001年7月,温州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原瓯海永强片区7个镇划归龙湾,藤桥片区的2个镇3个乡和梧埏镇的4个村划归鹿城,瑞安市仙岩镇、丽岙镇并入瓯海。

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西岸、五凤垟、北林垟等3个乡,并入泽雅镇,将梧田镇、新桥镇、娄桥镇、南白象镇、茶山镇、三垟乡等五镇一乡的行政建制改为街道办事处。

2011年3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潘桥镇、郭溪镇、瞿溪镇、丽岙镇、仙岩镇5个镇建制,成建制设立5个街道办事处。

瓯海区辖12个街道、1个镇,85个社区、25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

辖区面积常住人口办事处驻地
景山街道2.79平方千米3.81万人将军桥村
梧田街道25.96平方千米22.37万人梧田大道428号
茶山街道30.60平方千米7.62万人茶山村梅泉路
南白象街道12.72平方千米5.87万人鹅湖村
新桥街道7.69平方千米9.35万人新桥村
娄桥街道23.18平方千米9.32万人娄桥村
三垟街道13.10平方千米4.17万人垟河村后垟
瞿溪街道35.34平方千米5.24万人会昌路76号
潘桥街道57.44平方千米7.34万人华亭村
郭溪街道42.59平方千米12.3万人塘下村
丽岙街道33.00平方千米3.5万人茶堂村
仙岩街道34.30平方千米6.1万人河口堂村
泽雅镇139.56平方千米2.7万人源口村

自然地理

瓯海区处于温州市区的西南部,北靠鹿城区,东邻龙湾区,南接瑞安市,西与青田县(属丽水市)接壤。

地势

瓯海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南亢北卑。陆地占93.33%,水域占6.67%。林业用地面积37.6万亩,耕地面积12万亩。

水文

瓯海境内有温瑞塘河和汇昌湖两大水系,大小河流152条,主河道17.27公里,主干支流36.09公里,一般支流345.14公里,河床宽度15至100米不等,水深1.5米至6米之间,于吴淞高程5.0米时,河道蓄水总量达6500万立方米。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

气候

瓯海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域,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mm,年总降水量达11.56亿立方米,蒸发量3.64亿立方米,无霜期276天。

人口

2021年,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73219人,比上年末增加了4982人,其中城镇人口317114人,占总人口的67.0%。总人口中男性有237243人,占总人口的50.1%,女性有235976人,占总人口的49.9%,男女性别比为100.54。18岁以下人口90372人,占总人口的19.1%;60岁以上的人口98073人,占总人口的20.72%;出生人口3439人,死亡人口2258人,自然增长率为2.509‰。[6]

政治

区委书记:曾瑞华[7]

政府领导

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党组副书记:金衍光

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肖剑

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林照光

区政府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吴仁伟

区政府副区长:曹丹艳

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吴雪梅

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林杰

经济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0.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324.16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439.27亿元,增长7.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937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2304美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为0.9:42.1:57.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41亿元,增长11.6%;外贸进出口总额320.16亿元,增长27.8%;财政总收入78.51亿元,增长12.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01亿元,增长16.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79元,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66元,增长10.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1.66,比去年同期缩小0.01。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8.34亿千瓦时,增长13.2%。其中工业用电量24.91亿千瓦时,增长12.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1.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04亿千瓦时,增长12.2%。全区在册市场主体94082户,居全市第7,其中企业32800户,现有公司制企业数量在企业中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88.9%提高至90.7%。[6]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0亿元,增长3.4%。其中,种植业产值8.41亿元,增长0.76%;林业产值0.15亿元,下降1.2%;牧业产值1.57亿元,增长21.3%;渔业产值0.10亿元,增长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7亿元,增长5.6%。

2021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491公顷,增长1.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90公顷,增长1.9%;蔬菜播种面积7960公顷,增长2.7%。粮食总产量1.67万吨,增长11.2%;蔬菜产量17.06万吨,增长4.3%;水果总产量2.34万吨,下降15.1%;花卉播种面积383公顷,下降9.4%;淡水产品产量943吨,增长3.6%。[6]

第二产业

瓯海是“中国锁都生产基地”“中国眼镜生产基地”和“浙江省新型包装产业基地”,鞋革、服装、眼镜、锁具、烟具、汽摩配等产业占到经济总量的77%以上。 “中国十大锁王”有4个属于瓯海,奥伦、惠特、卡帝奥尼、香牌等4个品牌被授予“中国真皮标志”产品。境内有市值领先的服饰类上市公司森马服饰,还有冠盛汽车零部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用锁具有限公司、万超电器有限公司等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13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50.12亿元。

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7.95亿元,增长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4.51亿元,增长8.3%。

2021年,全年全区68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09.08亿元,增长13.9%,销售产值572.39亿元,增长15.4%。其中,服装、鞋革、电气机械、专用设备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5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18.85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68.8%,增长12.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8.55亿元,增长30.1%,其中利润总额31.7亿元,增长61.1%。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7.31万元/人,增长6.1%。

2021年,全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16.58亿元,增长17.5%,新产品产值率为5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9.96亿元,增长8.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4.60亿元,增长13.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52.49亿元,增长12.8%,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4.6%、33.2%、39.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端装备、环保、健康、时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14.1%、7.6%、14.3%、12.8%。

2021年,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6.22亿元,增长8.4%。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6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8.9%,其中省内产值增长19.8%。在建工程房屋施工面积1627.93万平方米,增长2.9%;房屋竣工面积287.20万平方米,下降7.9%;房屋竣工价值63.82亿元,增长1.1%。本年新签合同196.7亿元,增长28.4%。[6]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交通投资增长9.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4.3%,生态环保投资增长9.0%,制造业投资增长14.5%。民间投资增长27.2%,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59.1%,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增长3.6%。全年投资项目55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6个。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2.0%,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1.1%。房屋施工面积1043.7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47.5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81.24万平方米,下降0.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9.07万平方米,下降0.7%。商品房销售额185.55亿元,增长1.7%。

国内、国际贸易

2021年,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41亿元,增长11.6%。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15.81亿元,增长17.1%。实现网络零售额279.2亿元,增长6.1%。全区46家市场,全年交易额194.03亿元,超亿元市场15家。新设立登记市场主体15033户,同比增加417户,增长2.9%,新设个体工商户9231户,同比下降2.2%。

2021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20.16亿元,增长27.8%。其中出口总额236.91亿元,增长24.2%,进口总额83.25亿元,增长39.1%。从主要出口商品来看,鞋类、眼镜、服装、汽摩配、锁出口额分别为49.20亿元、41.14亿元、17.85亿元、13.74亿元、6.99亿元,增速分别为16.6%、33.9%、42.2%、43.0%、25.9%。

旅游

2021年,全年共接待游客583.52万人次,同比增长20.9% ,实现旅游总收入82.38亿元,同比增长25.3%。

财政和金融

2021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8.51亿元,增长12.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01亿元,增长16.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60亿元,下降3.3%,其中公共安全、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十大类民生支出总计52.3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8.5%。

2021年,全区共有银行机构26家,保险机构12家,证券营业部7个。据市人行统计,年末全区本外币存贷款余额2743.92亿元,增速12.3%。其中,存款余额1461.03亿元,同比增长7.1%,贷款余额1282.89亿元,同比增长18.4%。当年报省证监局辅导企业1家,完成股改企业17家(其中规上企业2家),引进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挂牌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科创助力板企业2家。[6]

交通状况

截止2011年,瓯海区城区道路总里程307.243公里,总面积442.55万平方米。104国道、南塘大道、高桐公路贯通南北,瓯海大道、西山西路、温瞿公路横跨东西,金丽温、甬台温高速公路和金温、甬台温、温福铁路穿境而过。瓯海区251个行政村都通上了水泥路。

社会

2021年,全区现有幼儿园158所(公办54所,民办104所,其中6所民办幼儿园停止办学),小学45所(公办38所,民办7所),初中21所(公办19所,民办2所),普高2所(2所民办),职高1所(公办1所),成人农民高中1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电大(社区学院)1所,直属单位3家;在园幼儿30061人,小学生49710人,初中生20623人,普高生1579人,职高生3878人;利宝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03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100%。幼儿园专任教师数2311人、小学专任教师数2830人、初中专任教师数1699人、高中专任教师数192人、职高专任教师数252人。

2021年,全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省级众创空间9个,省级企业研究院1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0家。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310家,新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76家,累计1340家。

2021年,全年专利授权量为7138件,比同期增加332件,增长4.9%,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368件。[6]

文卫体育

2021年,全区拥有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镇街综合文化站13个、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1个、省级文化强镇3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3个、省级文化示范社区(村)5个、城市书房13个、百姓书屋10个、乡村艺术团115个、民间文化社团35个、民办博物馆8个。全区文保单位(点)9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文保点29处。省级历史文化村2个,区级历史文化街区2个。全区拥有非遗项目10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项,市级72项。全区非遗传承基地23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2个。全区非遗传承人79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4人,市级59人。

2021年,全区拥有医院10家(含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0家,服务站27家,村卫生室71家,个体诊所276家,其他社会医疗机构61家。核定床位2049张,实有床位数1822张,执业医师(包括助理)1772人,护士1630人。全年各医疗机构就诊人次423.27万人次,增长8.9%。

2021年,全区组队参加市级及以上级赛事73次,获的全运会金牌一枚,省级赛事金牌10枚,市运会金牌110枚,共举办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2次,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00余项,新增省级全民健身建设项目8个、市级8个、区级18个,涵盖智慧百姓健身房、笼式足球场、健身步道等,新增体育场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含温州龙舟运动中心水域面积15万平方米),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目前,全区共有42个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专兼职教练员19人,带训教练员40人,全民健身路径590个、门球场34个、球类场地(篮球、足球、网球)528片、游泳池39个、登山健身步道479多公里,体育场地面积253.2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3平方米。[6]

生态环境

2021年,全年全区平均降水量为2128.6毫米,较常年同期基本持平。当年完成人工造林2100亩,森林抚育面积8985亩。

2021年,全年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358天,优良率98.6%,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区6个市控及以上地表水监测点位中,Ⅱ~III类水监测点位4个,Ⅳ类水监测点位2个。满足水环境功能目标要求监测点位5个。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分别为0.78mg/L、0.137mg/L、2.6mg/L。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7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7.0分贝。根据初步核算,2021年瓯海区已完成新增削减化学需氧量154.58吨、氨氮44.25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70吨、氮氧化物51吨。[6]

安全生产

2021年,除火灾事故外,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2起,死亡9人, 比同期平均数下降25.0%,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6]

社会保障

2021年,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8.9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17.29万人,工伤保险27.03万人,生育保险13.43万人,失业保险13.09万人,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7.5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8.2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8.15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71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716人,困难人员再就业42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1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9%。

2021年,全区共有3530人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32人纳入特困供养,机构集中供养为54人。创建14家示范型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床位400张。[6]

旅游景点

五星级景区:四连碓造纸作坊群、梅雨潭;

四星级景区:金坑峡、七瀑涧、四连碓、水碓砊村古村落、唐茶、圣寿禅寺、头陀寺、三垟湿地、丁岙杨梅;

三星级景区:龙井山、摇摆岩、珠岩、蘑菇岩、天门峡、三折瀑、深箩漈、龙虎瀑、青蛙瀑、天窗飞瀑、九条漈、半岭飞瀑、白水漈、四连瀑、虎啸瀑、三个漈、百丈漈、南方红豆杉、七寄树、寂照庵、捞纸作坊群、黄坑村古村落、古洞岩、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琦君故居、新桥古榕、汇昌河水上公园、瓯柑、天池、龙须潭、雷响潭、化成十景、黄叶早、仙岩摩崖石刻、陈文节公祠、天河水库、高山草甸、百家尖。

风土人情

瓯剧,是流行于浙江南部,以温州为中心的地方戏。瓯剧是在民间土壤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明末清初,高腔、昆腔流行于浙南,乾嘉时,乱弹班开始盛行,班社均兼唱高腔、昆腔、乱弹腔。后又兼唱部分传自安徽的“徽调”,滩黄,时调。在长期的融合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声腔剧种。因为它是一个以唱乱弹腔为主的剧种,故又叫“温州乱弹”。1959年改称“瓯剧”。

瓯剧演出的基地是农村的庙台和草台子。浙南农村,每地都有大小庙宇。庙中均有一定的庙产,每年都有固定的酬社活动,短则几天,长则几十天。在此期间,结合演戏,四处商贩毕集,名日“会市”。

城市荣誉

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8年10月,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8]

2019年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9]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66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10][11][12][13]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排名41[14];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15]

2020年11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16]

名优特产

瓯海农副土特产主要有茶山丁岙杨梅、瓯海瓯柑、“黄叶早”茶叶、泽雅屏纸、三垟菱角等,荣获“中国杨梅之乡”和“中国瓯柑之乡”称号,其中瓯海瓯柑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