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路(上海长寿路)

由网友(对伱微笑╮纯属伱很可笑)分享简介:长命路本名逸勃活路(Robison Road),构筑于一九零零年。一九世纪终之前,该地本是上海西郊的农田。一八九九年,上海大众租界大范围拓铺,该地被齐整进界内。一九零零年,上海大众租界工部局构筑此路,此中胶州路以西段曾经屈出界外,属于越界筑路。其时沿路修起大片新式里搞室第,住民中的工人比沉很低,曾是上海工人静止的起源地。...

长寿路原名劳勃生路(Robison Road),修筑于1900年。19世纪末以前,该地原是上海西郊的农田。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大规模拓展,该地被划入界内。1900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此路,其中胶州路以西段已经伸出界外,属于越界筑路。当时沿路建起大片旧式里弄住宅,居民中的工人比重很高,曾是上海工人运动的发源地。现今的长寿路东起苏州河长寿路桥,经昌化路、江宁路、陕西北路、西康路、常德路、胶州路、叶家宅路、安远路、武宁路、武宁南路,西南迄万航渡路、万航渡后路口(接长宁路)。全长3.14公里,是上海市西区的一条主要干道。

中文名

长寿路

修筑于

1900年

原名

劳勃生路

全长

3.14公里

简要概述

长寿路忆旧 上海图文 看看新闻

以19世纪英国驻上海、厦门、广州等地领事名命名劳勃生路。不久,大批日资纺织企业在附近苏州河沿岸地区设立工厂,同时沿路迅速建起大片旧式里弄住宅,居民中的工人比重很高。因此,这里曾是多次上海工人运动的发源地。由于人口集中,沿路又开设不少小型店铺。1922年,日资内外棉公司在劳勃生路和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十字路口的中央建造了一座川村纪念塔,上部镶嵌一只大自鸣钟,这在大片的工人居住区内相当醒目,因此,大自鸣钟就成了劳勃生路和小沙渡路十字路口附近地区的通称。1925年,自极司非尔路至戈登路段作沥青表面处治。1943年,汪精卫政府收回上海公共租界,将此路以四川省长寿县(现重庆市长寿区)地名改名为长寿路。

历史沿革

19世纪末,公共租界向西扩展至苏州河小沙渡一带。1900年起由公共租界工部局辟筑,东起苏州河广肇渡口附近,西至曹家渡极司非尔路(今万航渡路),其中胶州路口附近以西路段系越界筑路。当时以19世纪英国驻厦门、上海和广州等地的领事劳勃生名字(Robison)命名为劳勃生路。1943年改以四川省长寿县名命名。1953年在东端撤广肇渡建长寿路桥,与广肇路(今天目西路)相接。长寿路辟筑前为农村景象。筑路以后,外商与民族资本家纷纷沿路及附近开设工厂。外商有英商白礼氏洋烛厂(后为上海减速机械厂)、江苏药水厂、公益纱厂(后为上海第七毛纺厂),美商奇异安迪生电器公司(后为上海灯泡厂)、美光火柴厂,德商大华利卫生食料厂,挪威商斯堪脱维亚啤酒厂(后为上海啤酒厂),尤其是日商,先后开设19家纺织厂,有内外棉各厂和日华各厂等。华商有溥益纱厂、统益纱厂、阜丰面粉厂、福新面粉厂、申新纺织第二厂、申新纺织第九厂、美亚织绸厂、中华印刷厂、汇明电筒厂、永和橡胶厂、华生电器厂、寅丰毛纺织厂等。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地区逐渐成为轻纺工业集中之地。

工业的兴起,产业工人人数猛增,在26家外商企业中工人有2.67万人。工人深受帝国主义列强、封建军阀和官僚买办的压迫,富有革命精神。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他们在政治上开始觉醒,1919年6月5日,小沙渡地区日商内外棉五厂(后为上棉二厂)工人高举反帝爱国大旗,率先罢工,并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迅速在全市掀起大罢工浪潮。1920年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派员到小沙渡地区锦绣里创办工人学校,开展工人运动。共产党人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一书中,称上海小沙渡和北京长辛店是中国共产党开展职工运动的起点。1924年9月,邓中夏、项英在小沙渡地区建立沪西工人阶级早期组织——沪西工友俱乐部。1925年1月,成立中共沪西支部。同年2月,日商内外棉八厂等11个纱厂的工人,为反对日商任意打骂开除工人,率先进行罢工,旋即扩大到全市22家日商纱厂,罢工迫使日商答应工人提出的部分条件,史称“二月同盟罢工”。当年5月,日商内外棉七厂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为反对日商停工阴谋,带领要求上班的工人冲进厂区,被日本大班枪杀,成为引发五卅反帝运动的导火线。北伐战争期间,工人们先后三次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长寿路成为起义者攻坚之路,他们向西攻克曹家渡第六区警察署,然后向东进发,打下闸北第四区警察署,与其他起义队伍会师,最终取得胜利。大夏大学学生陈骏、陈亮在曹家渡宣讲时遭军阀就地杀害,沪西工人纠察队7名队员在战斗中流血牺牲。1932年,在这条路上,曾举行反日大罢工,支援十九路军抗日,当时这里有“赤色沪西”之称。为反对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的淞沪停战协定把上海变成自由市,中共江苏省委发动上海市反帝大同盟等80多个团体,在长寿路胶州路口的沪西共舞台集会,遭国民政府镇压,有95人被捕,13人被枪决,史为“沪西共舞台血案”。在抗战胜利前夕,这里曾组织地下军,准备配合新四军解放上海。1948年2月2日,申新九厂工人为争取改善待遇进行罢工,遭国民党军警镇压,工人中牺牲3人,重伤40多人,被捕236人,成为震惊全市的“二二”惨案。上海临将解放时,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组织工人纠察队和人民保安队,广泛开展护厂、护店、护校斗争,迎接解放。

随着工厂的增多,20世纪20年代起,长寿路出现许多旧里工房,有养和村、统一里、九如里、永安里、裕庆里、鸿寿坊、大旭里(长寿里)、菜市弄、富源里、梅芳里、樱华里(新华里)、德隆坊、福森里等。大多是砖木结构石库门式二层楼房,排列紧密,无卫生和燃气设备。附近还有许多棚户区,其中较大的为药水弄。19世纪末,有人在小沙渡西开设石灰窑,当地居民称这一带为石灰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商美查公司将制造三酸的江苏药水厂迁此。这一带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从江苏、安徽、山东逃荒的农民来此谋生,他们在周围搭建棚屋居住,形成居民密集的小巷狭弄,此时因石灰窑已停业,居民们以药水厂名改称这一带为药水弄。抗战初期,闸北、虹口地区大批居民,以这里属租界范围,纷纷迁入弄内,使居民倍增,地域日益扩大。解放前夕,共有4000多间草房,人口近16万人,为上海较大的棚户区之一。药水弄内连水电设备也没有,居民饮用苏州河水,用豆油、煤油点灯,经常酿成火灾,道路泥泞,没有下水道,到处是垃圾、臭水坑,病疫时常发生,居民死亡率很高,更有众多的流氓、恶霸危害邻里。居民中间长期流传着:“吃水不清,点灯不明,走路不平,出门不太平!”和“宁坐三年牢,不住石灰窑”等民谣。日本侵略军占领期间,1942年3月5日,有3个日本人在附近被人杀死,日本侵略军遂把药水弄层层封锁了半个月。封锁期内,居民饿死、病死、被打死约200人。流氓、恶霸不仅欺压当地居民,还与盗匪等勾结做坏事,1946年纺织、面粉业资本家荣德生就曾遭匪人绑架,藏匿在梵皇渡后路(今万航渡后路)13弄老公益里100号一座石库门亭子间内,该处连长寿路1058弄福森里。后为上海第七毛纺厂车间。

原药水弄解放后,人民政府逐步改善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1985年7月,药水弄改造工程开工,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于1995年改建完工,建成一座座新型大厦,命名为长寿新村。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后,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同年7月7日,位于长寿路西康路口普陀区的第一块土地批租,建造维多利大厦(今命名为维多利广场),此后又有多处土地批租,建造商住大楼。1996年10月,按照全市的规划,长寿路拓宽工程开工,拆除了大批旧里工房,动迁居民2412户、企事业单位205家,建造上海知音苑、阳光新苑、达安花园、西部俊国、上青佳园、秋水云庐、光明城市公寓、音乐广场等几十处新型住宅大楼,彻底改变了居住环境和市容面貌。此前,1995年,辟通了武宁南路。在长寿路西端南侧,即武宁南路与万航渡路之间,原有一条长寿支路,系1943年前筑,路上开了一爿浴身池浴室,便被人称作“混堂弄”,这条路较短且窄,长189米,宽5~7米。由于建造大型居住区达安花园,该路已被湮没。

1998年12月15日改建竣工的长寿路桥由于居民聚居,商肆日盛,今长寿路、西康路口一带逐渐形成沪西的商业中心。1926年在路口建有一座钟塔,人称大自鸣钟。此后,这一带也习称为“大自鸣钟”,“大自鸣钟”远近闻名,西区人们上街购物,都说到“大自鸣钟”去。1929年,长寿路有商店46家,1936年增加到111家,1949年发展到414家。解放初期,建立国营、合作化商业,私营商业、个体商业也有发展。1952年增至547家。1956年后,经过行业调整,小店合并,商户减少。1978年为113家,但营业总面积由0.98万平方米增加到1.36万平方米。1990年商店又增至297家,营业面积扩大到3.19万平方米,并形成一大批大中型专业特色商店。由于居民大多为工薪阶层,这里自然成为一条大众化的商业街。较大的商店有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恒大绸布商店、嘉羚时装商店、长江日用杂品商店、红花家用电器商店、同大昌文化用品商店、悦来节食品店、魁元斋清真食品店、金都酒家、聚兴园酒菜馆、西园点心店、白玉兰小笼馆、民康中药店、长征药房、西康菜场、金刚美发厅、天真照相馆等。其中上海市第四百货商店多次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西康菜场、长征药房和长江日用杂品商店,也多次分别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市级先进单位和市模范集体;其他大多是区属的名特商店。1996年,长寿路拓宽,拆除商业网点83家,上述商店大都已动迁他处,代之而起是一大批大型商家,如第一百货沪西商厦、家乐福超市、亚新生活广场、华园新四百店,中环、世纪、富丽等商务大厦,以及餐饮娱乐业和金融、通信业,商业起了新的变化。

交通要道

长寿路是上海“三横三纵”骨干道路网络中东西向主干道之一,筑路以来,历经改建,路面最宽22米,最狭仅10米,难以承受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1996年10月,开始拓宽,东起天目西路,西至长寿路万航渡路口,全线改建,于1997年12月17日竣工通车,拓宽后路幅宽42~50米。设6快2慢8个车道,路中央建有4~6米不等的中央绿化隔离带,有机动车、非机动车隔离护栏,9个港湾式公交停车点,机动车时速40公里。在拓宽中按照“迈向21世纪绿色商住街”的要求,进行总体构思,沿路扩建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有12座雕塑伫立街头。随着沿路已建成的大型商厦、居民住宅、办公楼宇、文化娱乐场所的投入使用,长寿路以“绿、美、亮、畅、洁”的清丽形象展现在大众面前,尤以绿、商、住取胜,成为一条绿色商住特色街。在拓宽长寿路的同时,改建了苏州河长寿路桥。长寿路桥建于1953年,是解放后上海建造横跨苏州河的第一座桥,车行道宽仅14.5米,随着长寿路的拓宽,该桥成了东西向交通的“瓶颈”,亟需拓宽改建。改建于1998年12月15日完成,新建了南北复桥,各宽12.25米,形成三桥并列的独特景观,昔时交通堵塞现象得到缓解。

长寿路的拓宽改建得到国家建设部和上海市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关怀,通车之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写来贺信,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和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分别题词:“长寿路——迈向廿一世纪的绿色商住街”、“商住长廊、文明绿洲”。

当今现状

如今,长寿路上有13(中山公园地铁站-提篮桥)、19(通北路-澳门路)、24(复兴东路外滩-长寿新村)、36(东新路-卢浦大桥)、44(杨柳青路枣阳路-龙华西路龙恒璐)、54(剑河路泉口路-昌化路江宁路)、63(吴淞路-真北路)、76(中山北路中潭路-凯旋路宜山路)、94(襄阳南路长乐路-建德花园)、105(中山北路中潭路-定边路桃浦路)、106(上海火车站-清涧新村)、112(人民广场-大华新村)、113(上海火车站-西区汽车站)、136(真北新村-温州路北京西路)、138(上海体育馆-长寿新村)、143(延平路安远路-清峪路万镇路)、206(西康路北京西路-临汾路阳泉路)、215(已撤销)、223(已撤销)、304(同24路)、316(延安东路中山东一路-双流路天山路)、319(提篮桥-上海西站)、321(乌鲁木齐北路延安西路-沪太新村)、328(上海火车站-上海动物园)、506(上海火车站-静安新城)、516(已撤销)、520(已撤销)、563(已撤销)、708(安远路长寿路-桃浦七村)、738(祁安路-南京西路)、768(民立路共和路-莲花公寓)、830(新村路真金路-钦州南路虹漕南路)、837(上海火车站-真南新村)、838(美丽园-桃浦新村)、865(已撤销)、922(已撤销)、941(虹桥机场-上海火车站)、948(轻纺市场-北海宁路吴淞路)、950(嘉怡路海波路-昌化路武定路)、966(市光新村-上海西站)等38条线路公共交通车辆和其他车辆穿梭运行,其中13、19、24、76、105、138、215、304、708、865路公交车是以此为起点站。

入夜,彩灯通明,五光十色。漫步在这条大路上,令人回想起南唐李后主李煜的词句:“恰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