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学(东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由网友(我在原地等你)分享简介:郭野教(一九六六年-),男,陕西旬阴人,结业于陕西师范大教,东衰散团董事少兼上市私司东衰科技董事少。[一]系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年企业野协会副会少等。现任西安东衰散团有限私司董事少兼总裁,广誉遥掌门人。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七年郭野教正在陕西省安康师范黉舍事情。自一九八七年以去,郭野教前后正在西安国民医电科教研究所、...

郭家学(1966年-),男,陕西旬阳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东盛集团董事长兼上市公司东盛科技董事长。[1]系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现任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广誉远掌门人。

1985年至1987年郭家学在陕西省安康师范学校工作。自1987年以来,郭家学先后在西安人民医电科学研究所、西安东盛饮品有限公司、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任法人代表等。2018年12月15日,郭家学在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主办的“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中,获得“见证40年·经济人物”荣誉称号。[2]2019年郭家学入选胡润百富榜排名第1644位。

中文名

郭家学

性别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66年9月29日

主要荣誉

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见证40年·经济人物称号

主要成就

创建西安东盛集团
2010年度陕西首富
2012年度陕西首富

毕业院校

西北大学经管学院、陕西师范大学

职务

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民族

汉族

职业

东盛集团董事长

出生地

陕西旬阳

学历

硕士

人物经历

医药产业陕西经济的重要砝码

1966年9月29日出生,陕西旬阳人,汉族

1982年9月—1985年7月陕西省安康师范学校学习

1985年9月—1986年7月陕西省师范大学学习

1985年9月—1987年7月陕西省安康师范学校工作

1987年9月—1991年华青公司业务经理

1991年1月—1994年4月西安人民医电科学研究所所长

1994年5月嘉宝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5年5月东盛饮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999年西北大学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系接受高级培训

2000年3月至今 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3]

郭家学拥有一个当地的篮球队。

他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2019年胡润百富榜排名第1644位。

荣誉记录

时间颁奖礼奖项获奖方获奖情况
2018年12月15日
“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主办)
见证40年·经济人物郭家学
获奖[2]

人物故事

【热血创业】陕西公职下海第一人

上世纪80年代,“激情”与“梦想”是每个年轻人头脑中的关键词,郭家学也不例外。1987年,毕业于安康师范学院的他在学校工作仅两年后选择丢下“铁饭碗”,转而辞职下海,成为陕西省辞去公职下海的第一人。

没有巨额财富做后盾,没有高官父母指点迷津,郭家学的创业从170元开始。在创业最困难的时期,他用2700元卖掉了家里仅存的值钱物——老祖宗留下的“宫殿般”的四合院。

创业初期的摸索阶段是最煎熬的。最初下海的几年间,郭家学养过猪,他亲自背着猪下山去卖,当时他能把猪养到200斤,自己却只有120斤;后来为了种植中草药,他又在雪地里,连农民工都嫌这活苦,1个半月后郭家学的两只手肿了十个关节,他的母亲看到后心疼得不行,说:“你哪怕回来种庄稼也行……不用折腾了。”

【商业登高】临峰500

短短的几年间,郭家学尝遍了各种无法想象的艰辛。“我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想要成功的满腔热血。有热血跟梦想在支撑,就不会觉得生活艰苦。”

“《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正是我们那个年代创业的真实写照,让我感同身受。”谈到创业初期几年间的酸甜苦辣,郭家学仍难掩激动之情。

一切终在1996年迎来转机。这一年,郭家学收购陕西凤翔县的一家国有药厂,开启了东盛的发展历程。3年后,东盛以6000万元收购青海上市公司同仁铝业,并更名为“东盛科技”,完成借壳上市。此后,东盛以每年并购一家企业的速度扩张,郭家学更成为名噪一时的资本狂人。

1999年底,郭家学带领着东盛集团开始了强势发展之路,随后五年内大手笔收购江苏启东盖天力、青海制药、丽珠集团、湖北潜江制药;更在2004年力克华源、华润、复星等业内大腕入主云药集团,声势至顶。郭家学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资本狂人,东盛集团最高市值做到100亿。强势的连番收购、资产的迅猛增长、势如破竹的上市举动,这一切让郭家学看到了自己登顶世界500强企业梦想的曙光。

【折戟涅槃】48亿的担当

然而,苦难和辉煌向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2004年,对于像暴风骤雨一样疾行的东盛战车,最关键的危机迅速显现———资金链断裂。

正是2004年耗巨资收购云药,崩断了郭家学的资金链,成为他多年并购生涯中的“折翼之战”,东盛就此折戟“世界500强”之路。

“坚决不能走破产之路!”郭家学表示,“作为一个企业家,给员工创造美好的生活,不做对不起市场的事情,这是我们的责任跟义务。倾家荡产也要欠债还钱。”

2006年,郭家学带领东盛集团开始了艰难的“八年抗战”:12.64亿出售白加黑,1.7亿出售丽珠股份,市值100多亿的云南白药股份也以7.5亿匆忙出售……直到2012年底,东盛38亿的贷款全部还完,加上对国企担保偿还的8亿及利息,总共偿还了48亿。东盛的坚持最终也得到了市场的赞赏。

郭家学认为,做企业家还是要勇于承担一定责任的。如今的他明白一个人应该有宠辱不惊的品质才能做成事情。

【文化远足】从500强到500

八年的灾难与重生之路改变了很多。用郭家学自己的话说:“当年40岁正当年的我如今已是年近半百、头发花白的‘老人’了。”八年时间,郭家学拒绝在原地徘徊,也正是两次学习考察的经历让他的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一次偶然的法兰克福之行中,郭家学走进了一家独特的“小餐馆”,浓厚的历史气息充斥着店里的每一个角落,古色古韵。身临其中,让人肃然起敬。

令郭家学惊讶的是,这家已经拥有300年之久的餐馆竟然从未想过扩张第二家,甚至没有想过将店面进行大程度的改装,而是传承古老而精致的品质,这一坚持就是300多年。

而另一次在山西晋城的参观之行让郭家学触动更深:与动辄“富不过三代”的家族相比,这里的柳氏庄园已经繁荣昌盛400余年。究其原因,就是柳氏家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敬畏。为了不对周围百姓造成打扰,柳氏家族无论做多大官,离家10里路就要下车走回家。

“能成为世界500强固然值得骄傲,不做世界500强,做个‘精而美’的、对历史有价值的小企业,将这种‘精美’发挥到极致,何尝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两次学习经历让郭家学有了更多领悟,“这个让我有信心有动力为之奋斗余生的‘精而美’企业正是广誉远。”

【控股广誉远】“非典”中的抉择

2003年,东盛科技以95%的股份收购广誉远,恰似一种冥冥之中的安排。

“能够把我们老祖宗500年来做的这件事情保存完整,并传承下去,这是多么值得钦佩的事情。当时选择与去山西中药厂合作,正是为着一种中医药复兴的使命而去的。”

就是带着这样一份敬意,2003年,正值全国流行病盛行的时候,郭家学只身一人,冒着被非典传染的危险多次前往山西中药厂,进行谈判。

“在非典这两个多月时间以来,我总共跑了四五次,我记得很清楚,其中有两次,整个飞机上就只有我一个人。”

郭家学下飞机后,被安排隔离在了一个指定的地方,谈判就在那里进行着,事后大家都开玩笑说,这是一次生死之战,凭着专业的知识和管理经验,郭家学顺利地山西中药厂达成合作协议,沿用了古老的广帮字号,把山西中药厂改名为广誉远。十一年过去了,规范的流水线和现代的生产厂房,在广誉远这届新的领导人心中又开始了更大的规划蓝图。

【中药复兴】广誉远任重道远,中医药文化的复兴

“从现在开始,我将用毕生的精力做好一件事——中兴广誉远国药公司,复兴传统中医药文化!”——郭家学

由东盛控股的广誉远是一家拥有近5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中药企业。想成为千年传承的企业,离不开强大的企业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药品牌,广誉远已经走过473年,成为山西唯一一家无断代传承近500年的企业。473年里,广誉远谨遵“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制药古训,及“非义而为,一介不取;合情之道,九百何辞”的广誉远精神。

目前,广誉远(股票号:600771)已经拥有龟龄集、定坤丹两个国家保密配方和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保婴散等一群功效卓著的历史品牌。从乾隆皇帝的“不可一日不服”,到近代粟裕将军的青睐,再到现在的走进寻常百姓家,广誉远正在用自身的品牌产品造福一代又一代国人。

十年来,郭家学结合现代管理运营理念,将广誉远这一传统老店,发展成为集中成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化制药企业。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对中医药行业的明确指导下,在祖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广誉远以精品养生中药回馈社会大众,开创智慧养生的新纪元。

在郭家学看来,中国梦的实现,首先在于弘扬传统文化,首先是中兴广誉远文化,通过“百家千店”计划,建立广誉远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这是一个文化传播工程,郭家学希望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使中国老百姓能恢复对中医药文化的信心,也恢复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谈起这些年的沉思,郭家学似乎顿悟,后半辈子只潜心做好一件事—经营好祖宗传承470多年的企业广誉远—不再追求什么世界五百强,而是追求百年、千年能够流传给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