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区(山东省潍坊市辖区)

由网友(你个比彩虹还花的女人)分享简介:坊子区,山东省潍坊市辖区,设置装备摆设古代化大潍坊的重心成长区域,也是潍坊市沉要的农副产物出产基地,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偏东,山东半岛西侧,潍坊郊区西北部;东取昌邑县以潍河为界,西邻潍乡区,南以及安丘、昌乐两县连接,北异暑亭区交界,截至二零二二年,面积四一二平方私里,辖五个街谈、二个办事中间以及一个省级低新技能财产园区,村居二九三个,其...

坊子区,山东省潍坊市辖区,建设现代化大潍坊的重点发展区域,也是潍坊市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山东半岛西侧,潍坊市区东南部;东与昌邑县以潍河为界,西邻潍城区,南和安丘、昌乐两县毗连,北同寒亭区接壤,截至2022年,面积412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个服务中心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村居293个,其中,农村266个,城市社区27个,人口36.17万。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主要有煤炭、膨润土等15种。[1][2]202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11.61亿元。[3]

截至2022年,坊子区有高新技术企业90家。[1]截至2021年末,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47所,新设置医疗机构15家。[3]

唐代潍县南往安丘诸城驿道三十里处凿井一眼旁筑一方土堆为标志;清末,土堆旁开一客店取名“坊子店”,坊子因此而得名;1948年4月潍县城解放,坊子镇一带属潍坊特别市坊子市区;1983年底,改为潍坊市坊子区。著名景点有九龙涧生态保护区德日式建筑群杞城遗址等。

中文名

坊子区

外文名

Fangzi

地区生产总值

179.86亿元(2020年)[4]

人均生产总值

55120元(2018年)[5]

政府驻地

凤凰街道

邮政编码

261200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坐标

东经119°03′~11 9°26′、北纬36°30′~36°45′

行政代码

370704

区委书记

周洪刚[6]

面积

345平方千米

行政区类别

市区

国家/地区

山东省潍坊市

下辖地区

凤凰街道、坊城街道

电话区号

0536

地理位置

潍坊东南部

车牌代码

鲁G、鲁V

所属国家

中国

人口

户籍人口32.93万人(2020年)[4]

区长

李良华[7]

基本概况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

坊子区成立于1983年,是世界风筝都--山东省潍坊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市区的东南部,是建设现代化大潍坊的重点发展区域。现辖1镇4街道,面积412平方公里,人口29.8万,拥有享受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的山东潍坊凤凰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了机械制造、纺织服装、 新型建材、 生活用纸、医药及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6大支柱产业。全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 家,2007年实现 主营业务收入148.8亿元、利税7.4亿元、利润5.1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6家近年来,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经济社会步入 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行政区划

坊子区辖5个街道: 凤凰街道、 坊安街道、 坊城街道、 九龙街道、 黄旗堡街道。

历史沿革

唐代潍县南往安丘、诸城驿道三十里处凿井一眼旁筑一方土堆为标志,清末,土堆旁开一客店取名“坊子店”,坊子因此而得名。

1948年4月潍县城解放,坊子镇一带属潍坊特别市坊子市区,后改为潍坊市坊子区,又称潍坊市第四区,其他乡镇属潍南县。1950年潍南县制撤销,并入潍北县;1953年潍北县并入潍县。以后区划虽经多变,但区境大部属潍坊市和潍县。

1983年10月,潍坊地区改建为省辖市,12月组建坊子区,1984年1月正式设立。

1992年12月18日,撤销车留山乡、沟西乡、眉村乡、埠头乡,分别设立车留山镇、沟西镇、眉村镇、埠头镇。

1999年3月1日,将潍坊市坊子区清池镇的东葛庄、西葛庄2个村划归车留庄镇管辖;将清池镇的岳家村和车留庄镇的南店村、王松一村、王松二村、王松三村、王松四村6个村划归沟西镇管辖(鲁政函民字[1999]5号)。

2000年4月29日,撤销涌泉乡,将原涌泉乡的大庄家村等18个村划归清池镇管辖,徐家庄村等8个村划归车留庄镇管辖,朱家营村等7个村划归穆村镇管辖,翟家埠村等10个村划归眉村镇管辖(鲁政函民字[2000]32号)。

2000年,坊子区辖2个街道、8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56590人,各乡镇人口: 凤凰街道 24435、坊城街道 30141、坊子镇 22969、清池镇 36409、眉村镇 32375、埠头镇 20735、穆村镇 32833、车留庄镇 22422、荆山洼镇 16990、沟西镇 17281。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区总面积361.7平方千米。3个街道、5个镇,287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25.2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2万人。

2003年1月28日,坊子区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将坊子区车留庄镇的陈家油坊、王家油坊一村、王家油坊二村、岳家村、西葛村、东葛村、李家石门、赵家石门、官路、董流村、吴家庄、北赵庄、南赵庄、北徐家庄、新庄15个村以及凤凰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山后郑家、彦坊2个村划归清池镇;撤销清池镇,以清池镇的行政区域设立清池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清池镇人民政府驻地。

2003年6月30日,将安丘市南流镇划归潍坊市坊子区管辖   2003年7月4日,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潍坊市坊子区奎文区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坊子区车留庄镇,将原车留庄镇的蔡家楼、于家庄、上埠、向阳、孙家庄子、东黄门庄、西黄门庄、东曹庄、虾蟆屯、三岔河、后车留庄、渭阳、于家官庄、中官庄、张家官庄、谷家石门、董坊、东单家埠、西单家埠、高铁官庄、李村21个村划归清池街道办事处管辖,将原车留庄镇的郭家、辛王家庄、董家庄子、辛李家、南范家、南店、东王松一村、东王松二村、东王松三村、东王松四村、罗家宅子、辛冬一村、辛冬二村、辛冬三村、河南头、西曹庄16个村划归凤凰街道办事处管辖,将原车留庄镇的小站、前车留庄、西河下、山庄4个村划归穆村镇管辖;将坊子区清池街道办事处划归奎文区管辖。

2003年8月26日,坊子区设立坊安街道办事处,将凤凰街道办事处的南店、西曹庄、东王松一村、东王松二村、东王松三村、东王松四村、罗家宅子和南流镇的西王松、沙埠、高陵官庄、王家石埠、张家石埠、于家石埠、荒里、东村、蔡家石埠、侯家庄、任家水坡、洼里、河北郎郡庄、张疃、李家水坡、祥疃划归坊安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机关驻潍安公路与王高公路交汇处东北约300米处。

2003年,全区总面积345.55平方千米。辖8个镇(办事处),244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23.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万人。

2007年,撤销荆山洼镇、恒安街道、长宁街道,合并设立新的坊城街道;撤销南流镇、坊安街道,合并设立新的坊安街道;撤销眉村镇、穆村镇,合并设立九龙涧街道;凤凰街道保持不变。

2007年,《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坊子区和安丘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经市政府研究并报省政府批准,同意将安丘市黄旗堡镇划归坊子区管辖。同时,安丘市的赵戈镇也划归坊子区管辖。

2007年,将昌邑市的太保庄镇(连同峡山及峡山水库)划归潍坊市坊子区。

街道简介

凤凰街道 潍坊凤凰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园区,位于潍坊中心市区东南部,与市委、市政府相距2.8千米,规划面积13平方千米,已开发面积7.9平方千米,是坊子区唯一的省级开发园区。

长宁街道 位于坊子区中西部,面积27.5平方千米,辖23个行政村,人口2.1万。

恒安街道 总面积31.2平方千米,辖10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人口5万。

坊安街道 成立于2003年9月2日。位于坊子区东南部,距市中心仅15千米,总面积26.5平方千米,辖23个村,人口1.4416万。

荆山洼镇 位于坊子区南部,面积62平方千米,辖45个行政村,人口3.1万。

穆村镇 位于坊子区东部,面积71.3平方千米,辖42个行政村,人口3.3万人。

眉村镇 位于坊子区东北部,潍坊市区东20千米处,面积49.4平方千米,辖3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2万人,暂住人口1.5万人。

南流镇 位于坊子区东南部,面积61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人口3.5万。

地形气候

坊子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地势 南高北低,除少数低山孤丘外,多为缓埠丘陵地,属倾斜高平地、倾斜平地地貌类, 平均海拔高度70米。坊子属暖温带半 湿润气候, 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3℃, 年平均降雨量647毫米。

自然资源

  坊子区物产富饶,资源丰富,是 潍坊市重要的 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盛产 小麦、 玉米、 花生、 果品、瓜菜等农副产品,被誉为“中国 芦笋之乡”。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主要有 煤炭、 膨润土、 粘土、沸石、矿泉水等20余种,已探明各类矿产资源总储量25923万吨。全区现有矿山17座,矿产品加工企业160余家。坊子煤矿是山东省唯一的 侏罗纪 无烟煤生产矿,现 保有储量1000万吨。 膨润土资源十分丰富,总储量454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矿泉水、沸石储量居山东省首位,品质优良,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共有矿泉水产地6处,沸石岩大型矿床1处,年开采量5万吨以上。水泥用灰岩已探明中型矿床1处, 探明储量7000万吨, 远景储量在1亿吨以上。

商业优势

坊子有上市公司的子公司3家,有限责任公司170家,通过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15家,注册民营业户5103家。培植了福田(潍坊)农业装备分公司、山东美林卫浴有限公司、潍坊富源增压器有限公司、山东恒安纸业有限公司等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群体。

科技进步加快。全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1家,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节能与环保设备、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框架。

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韩国大象集团、日本ASAHI电子、香港恒安集团等知名企业已来坊子区投资发展。目前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城市化进程加快、区位优势明显。潍坊市委、市政府中心驻地的东移,使坊子与潍坊已紧密相连;潍坊凤凰山高新技术产业园作为潍坊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区,享受国家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条件。坊子区基础设施先进。胶济铁路横贯东西,国家级干线荣兰公路、烟汕公路贯穿东西南北,济青高速公路穿越本区,潍莱高速公路起点就在境内;区驻地与潍坊机场毗邻,东连青岛港、烟台港、南近日照港、北临潍坊港;境内交通纵横交错,村村实现晴雨通车。互联网、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等现代通讯发展迅速。潍坊发电厂、山东坊子煤矿等大型能源企业坐落区内。

投资环境优越。坊子区积极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合作。目前,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仅利用外资项目达到一百多个,三资企业发展到104家。1994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规划建设了潍坊凤凰山高新技术产业园,该园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潍坊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区,享受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控制面积22平方公里,划分为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卫生区、生活区、行政办公区、旅游区、房地产开发区等区域,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经建设完成。园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园内已实现基础设施的“六通一平”,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热、排水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容量2万门的现代化邮电大楼、110KV输变电工程、日供水3万立方米的供水厂、两处供热站、潍坊市重点中学潍坊四中等大型基础设施都已投入使用。进园项目达到136个,其中投资过千万的项目21个;产业园区现已建成投产企业40家,其中引进外资企业7家,投资客户来自瑞士、日本、韩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内资企业15家,投资客户来自北汽福田、中粮集团等国内大企业集团;引进个体企业18家。

城区规划

坊子区成立于1983年底,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山东省潍坊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市区的东南部,是潍市建设现代化大潍坊的重点发展区域。坊子老城区,具有百年历史,面积21平方公里。

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和繁衍生息,境内有斟寻阝、桑犊遗址。一百多年前,坊子就曾是山东半岛的重要商埠,有德、日、英、美等8个国家在此修铁路、开煤矿、办公司,2个国家曾设立过领事办事机构。老城区至今保存着山东省最为集中的德日式建筑群,在火车站周围8平方公里内,共有103处德式建筑和63处日式建筑,其中有车站、领事馆、学校、医院、官邸、民居和宗教场所。2000年4月被公布为潍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6月,“德日式建筑群保护项目”列为潍坊市“城市旅游”主要建设项目三大重点工程之一;2005年12月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12月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随着行政中心北移,老城区发展趋缓。为改善老城区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发展活力,2007年区委、区政府全面启动了老城区改造开发。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立足现有“五纵四横”道路主框架,以德日式建筑群的保护开发为切入点,实行成方连片开发,用3—5年时间,把老城区建设成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欧式风情小镇。

老城区总体规划面积20.1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17.7平方公里,整个规划按照“传承德日建筑文脉、延伸浆沟河水脉、拓展潍州路商脉”的总体思路进行设计,充分体现“欧风、古镇、水韵、商埠”理念,形成“两个中心、两区、四带”整体布局。“两个中心”指依托长宁街、北海路形成的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商业中心和长宁街与潍州路交叉口处的汽车及农机销售中心;“两区”指东南部文物古迹保护区和北部的无污染工业园区;“四带”指北海路、长宁街、潍州路公共设施发展带和翠坊街工业走廊带。按照功能定位不同,把老城区改造开发划分为一线九大片区。

老城区现有区医院、区中医院、仁康医院三处医院,其中区医院是集急诊急救、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是区级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先后获得潍坊市文明单位、先进集体、五星级消费者满意单位,全省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拥有潍坊四中、潍坊十二中、北海双语学校等近10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潍坊四中始建于1954年,现有58个教学班,在校师生近4000人。全国劳模2名,全国优秀教师5名,省市教学能手38名,省市优秀教师40名。潍坊市重点中学、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全国著名的山东鲁能足球学校、乒乓球学校座落城区。老城区“纵横”的道路已全面完成新一轮改造;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城市集中供热、供排水、供气等配套设施功能齐全。完善的城市功能和市政设施为老城区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目前,老城区开发改造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新南苑商城一期建成使用,天同绿城、碧水苑等项目正在建设,义乌商贸城项目开工建设,其他几个重点片区正在加快拆迁改造。通过开发,大力提升老城区城市经济功能,集聚人气、商气,发展商贸、物流、居住、餐饮、旅游业,打造潍坊市区南部经济次中心。

人口数量

至202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2.9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468人,出生率7.39‰,性别比为110.8。人口自然增长率5.54‰。[4]

政治

区委书记:周洪刚[6]

政府领导

区长:李良华[8]

副区长:钟敏、翟敏、张伟、李学海、李永红、张雷[7]

经济概况

202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7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一、二、三、四季度GDP累计分别增长-4.7%、-2.6%、2.9%、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38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8.94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1.54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3∶40.3∶54.5调整为5.2∶38.3∶56.5。

2020年,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亿元,增长2.9%(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非正常因素同口径增长8.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31亿元,增长4.6%。全区实现税收收入22.52亿元,下降3.9%。税收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52%,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95%。

2020年,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3.62万户,增长15.6%。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1.25万户,增长18.5%。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634.59亿元,增长40%。当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478户,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3270户。新型农村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全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73家、股份经济合作社282家,总数达到1173家。新增家庭农场19家,总数达到175家。

2020年,潍柴集团与雷沃重工完成战略重组,恒安纸业新上五期绿色健康家居项目,富源空气悬浮风机项目开工建设,绝味食品、中和二期扩产项目建成投产。新动能加速壮大。豪迈(潍坊)研发基地新上风电锁紧盘项目;北斗科创园、国药(潍坊)医疗科技产业园完成主体建设;奥精健康产业基地一期、国维碳纤维、衡益特陶碳化硼等项目建成投产,环保设备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开工建设。SDL科学实验室、北斗科创园等5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和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传统动能加速改造。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6个。深入推进铸造行业转型升级,铸造企业由300多家整合为64家,5家企业获评“中国绿色铸造企业”,坊子区获批“中国沟槽管件铸造产业基地”,工信部、中铸协在全国推广铸造业转型“坊子模式”。

2020年,加快打造潍安路、北海路、潍汶河3个乡村振兴示范带,成立山东省“南果北繁”创新研究院,新上玉棵松数字农业产业园等20个设施农业项目。开展“五清强基”专项行动,清理资源2.4万亩,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集体全部清零,92%的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至年末,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0家;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到85个,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69个。坊子区获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玉泉洼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水墨庄园获批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坊安街道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洼里村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13亿元,可比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11.15亿元,增长2.3%;牧业产值4.58亿元,增长6.4%。

2020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43万亩,增长0.9%;粮食总产量14.21万吨,同比增长2.7%;平均亩产425.36公斤,增长1.8%。蔬菜瓜果总产量34.86万吨,增长4.6%;水果产量1.17万吨,增长15.8%。

2020年,全区完成造林面积1941亩。全区植树总株数63.9万株,其中四旁植树40万株。建成市级森林村4个。

2020年,年末生猪存栏57900头,增长40.7%;家禽存栏284.02万只,增长29.9%。生猪出栏59600头,下降10.3%;家禽出栏867.98万只,增长2.7%。全年奶类产量1800吨,增长407.8%;禽蛋产量7400吨,增长88.9%;肉类总产量18980吨,增长1.1%。

2020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7.05万千瓦,增长1.1%。其中,拖拉机4899台,联合收获机械1341台,配套农机具6971套,农用航空器(植保无人机)57架。全年完成机耕面积29.29万亩,免耕播种面积14.03万亩,机播面积43.19万亩,机收面积43.07万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100%、99.69%和99.4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11%。

2020年,争取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100万元,实施了潍河黄旗堡段亮化美化工程。对12处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至年末,全区拥有水利工程200处,其中水库18座,塘坝116座,泵站64处,农村供水工程2处。[4]

第二产业

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6%;实现总产值310.57亿元,增长8.3%,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41家,与上年持平。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下降5.0%,重工业产值增长14.3%。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企业产值增长9.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下降4.6%。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6.06亿元,增长17.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9.91%,较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

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2.8亿元,增长6.7%;实现利润总额9.44亿元,增长8.3%。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发展到41家,6家企业收入实现翻番;利润过千万元企业发展到18家,26家企业利润实现翻番。

2020年,机械制造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66.8亿元,增长14.1%;实现利润总额3.44亿元,增长62%。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3.61亿元,增长26.1%;实现利润总额1.56亿元,增长58.4%。两大产业集群占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65.0%,较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4]

第三产业

国内外贸易

202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73亿元,增长6.7%。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2.06亿元,增长6.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68亿元,增长6.0%。全区实现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0.88亿元,增长15.5%;实现限额以上销售额105.37亿元,增长4.1%。

2020年,全区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1.57亿元,增长7.2%。其中,出口总额27.68亿元,增长0.1%;进口总额13.89亿元,增长24.9%。全区实际使用外资7329万美元,是上年的27.3倍。

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增长5.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5.58亿元,增长0.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增长83.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69亿元,增长47.7%。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建筑业

202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8.1%,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8.4%,文化及相关产业投资增长131.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9.6%。至年末,全区在库项目229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54个。当年新入库项目103个,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55个。

2020年,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1.57亿元,增长15.6%。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5.1%,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1.1%。

2020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46亿元,可比增长2.6%,占GDP的比重调整为5.3%。20家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86亿元,增长13%;签订合同额21.25亿元,增长11.9%。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61.65万平米,增长4.8%。

金融、保险、证券

2020年,驻坊银行9家,营业网点41个。全区银行业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0.97亿元,较年初增加39.23亿元,增长16.3%;储蓄存款余额204.14亿元,较年初增加31.1亿元,增长18.0%;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9.24亿元,较年初增加28.49亿元,增长16.7%。

2020年,驻坊保险机构发展到46家。全区实现保费收入5.27亿元,增长1.7%;各项赔给付1.56亿元,增长10.6%。其中,财产险收入1.81亿元,下降1.6%;赔款支出1.20亿元,增长11.1%。人身险收入3.46亿元,增长3.6%;赔给付0.36亿元,增长12.5%。全区保险业承担社会风险达2255.78亿元。

2020年,全年新增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5家,各级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企业总数累计达到127家。

2020年末,全区共有融资性担保公司3家,融资租赁公司1家,注册资本11.5亿元,融资担保、租赁、民间融资机构等新型金融业态累计提供融资42.38亿元,融资余额50.77亿元。[4]

社会事业

坊子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临青岛港、烟台港,南临日照港,北临潍坊港;胶济铁路横贯东西,206国道、309国道和济青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潍莱高速公路起点就在境内。距青岛、 济南国际机场分别只有1小时和1.5小时车程,离潍坊机场仅3公里。

2020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535万元,下降15.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77万元,下降15.3%;电信业务总量23331万元,下降15.2%。至年末,全区电话用户总数达51.3万户,普及率达157%,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3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9.6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46.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46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9.96万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00%;通信光缆总长度2105.7万芯长千米;互联网出口带宽520G。

2020年,潍日高速连接线提前1年7个月通车,济青高速中线连接线开工建设,东外环全线贯通,完成双羊街东延、区医院西规划路工程,对潍县支路、营子安置区北路、金山街东延等5条道路进行高标准改造提升,新建改造道路长度10公里;公交坊子枢纽站建成运行。至年末,境内公路通车里程974.2公里(不含境内高速公路)。其中,国道50.2公里,省道13.2公里,县乡村道路910.8公里。属地管理桥梁4801.03米/34座,其中特大桥1567米/1座,大桥2259.04米/8座,中桥577.17米/9座,小桥397.82米/16座。至年末,拥有营运车辆3328部,其中出租车50部。区内运行公交线路21条,公交站点224个。[4]

科学技术

2020年,SDL科学实验室完成股改,申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项目进入最后一轮评审。新获批3家院士工作站。新增省级备案新型研发机构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9家。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1项,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5项。H—19导电陶瓷、智能消防机器人等38项研发成果落地转化,坊子区获评全市唯一的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县。

2020年,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工作。国内专利申请量1479件、专利授权量113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16件,同比增长80%;发明专利授权80件,同比增长142.4%;有效发明专利274件,同比增长37%;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43件,同比增长37.1%。全区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荣获潍坊市专利奖一、二、三等奖各一项。

质量监督

2020年,全区注册商标总量达到4802件,全年新增1080件,百户市场主体商标拥有量10件,位列全市县市区第一。山东省著名商标总量达到12件,马德里商标2件,国际商标注册累计达3件。[4]

人才建设

2020年,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18人,成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民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竞赛。上报高端技术人才2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84人。推选“潍坊市首席技师”1人,“潍坊市技术能手”4人。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获批省级专家服务基地,“才聚鸢都——百千万专家服务基层走进潍坊”活动在坊子举办,邀请海内外12名高端农业专家为企业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文化事业

坊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和繁衍生息,境内有板桥文化、杞文化、桑犊文化等众多 文化遗址。20世纪初,坊子就曾是山东半岛的重要商埠,有“百年商埠”之称,先后有德、日、英、美等8个国家在此修 铁路、开 煤矿、办 公司,2个国家设立过领事办事机构,留下了众多的文物遗迹。

2020年,新建成坊子博物馆,改造提升区文化馆,对农家书屋进行了出版物更新,创办了“文化走基层,书画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全年送戏下乡375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680场。评选公布了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10处,新增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杞国的故事》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区图书馆公益亲子读书会被评为全省优秀科普活动。[4]

教育事业

近年来,坊子区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政府财政性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建立和完善了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新机制,促进了各类教育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了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发展的任务目标,教师的政治经济待遇全面落实,教育投入逐年增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政策保障机制。

二是实施了以校长职级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为核心内容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理顺了教育管理体制,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进一步巩固了“两基”成果,提高了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资助经济困难的农村学生,全区中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

四是深化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社会效益明显显现。

五是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进程。驻地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起了1-2个50台座以上的计算机教室,全区建成多媒体教室161个,校园网覆盖了全区每一所学校。

六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全区民办教育总投入9228万元。

七是进行了学校布局调整,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区各镇街只保留一处初中,小学由2001年的105处调整为现在的61处,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2020年,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7所,在校生42859人。中小学拥有教职工3157人,拥有专任教师3091人。全区共有公办普通高中1所,公办初级中学4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公办完全小学32所。当年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0所,共有注册幼儿园102所,在园幼儿14632人,拥有教职工1798人,专任教师93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0.6%,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8%。当年采用“PPP+教育”模式新开工建设4处中小学、5所幼儿园。学校建设项目现已投入资金1亿元,6栋单体教学楼已封顶,其余教学楼正在建设中。全区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4]

医疗卫生

2020年,7家街道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3家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九龙街道卫生院儿科被评为首批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为173家村卫生室提供580余万元经费补助。至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55处,床位2241张,卫生技术人员1872人,执业(助理)医师692人。村级设置医疗点252个,完成乡村医生再注册370人。全区常规免疫实种11.32万人次,接种率为99.95%。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为94.40%。

2020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6.51万份,建档率达81.7%;管理老年人3.38万人,管理高血压2.7万人,管理糖尿病1万人,管理重性精神病0.15万人;与14.28万城乡居民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合同。

2020年,全年免费“两癌”筛查17864人次;免费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基因检测项目筛查586例;实施窝沟封闭学生3877名;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4998人;特别扶助250人;募集人口关爱基金53890元。

体育事业

2020年,获市级以上比赛奖牌120枚。其中,全国比赛5枚金牌、1枚银牌。组织承办了中国初中篮球联赛(山东赛区)比赛等16项省、市级赛事。精心打造FBA篮球、FF5足球、乒乓球俱乐部联赛等赛事品牌。《体育晨报》、《潍坊日报》等多家媒体对FBA进行了专题报道,FF5被潍坊市体育局评为全民健身品牌赛事。线上线下结合举办了全民健身运动会云上健身跑等20项全民健身赛事。争取资金280余万元改造提升凤凰健身广场和白沙河体育公园,新建地理信息小镇网球场、玉泉洼健身广场,更换老旧小区体育器材70套。[4]

城乡建设

2020年,大唐不夜城、温德姆五星级酒店、泰华城综合体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凤翔河、白沙河、张面河综合整治,新建17处口袋公园,完成4条道路、14个小区、20个混接点雨污分流改造,整治城区易涝积水点12处,铺设“汽改水”管道41公里。投资4276万元对53个村的村内管网和84公里村外管网进行了改造提升。完成13009户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农村改厕率达到90.16%。新建农村公厕66座,完成3643户农村清洁取暖建设任务。至年末,全区供水主管网长度314公里,供水总量1388万方,规模化集中供水达到100%;集中供热管道长124.11公里,其中当年新铺设30.21公里;集中供热面积637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增30万平方米;天然气管道长度411.12公里,其中当年新铺设57.7公里;天然气用户90816户,其中当年新增11272户;路灯9000盏,其中当年新增26盏。

生态环境

2020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1.7%,PM2.5、PM10浓度同比改善10.7%和13.6%,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43天,优良率达到71.6%。全面深化水污染防治。建设了3处河流断面水质在线监控,虞河实现水质Ⅴ类至Ⅳ类的跃升;完成3处污水厂的出水四类水提升,配套建设2处功能性湿地,完成黄旗堡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131个。进一步夯实净土保卫战。调查土壤污染地块27个;强化危险废物管控,启动5起生态赔偿案件,案件案值高达466.8万元;完成105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

人民生活

2020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300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35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7元,增长6.5%。

扶贫工作

2020年,统筹省市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35万元,安排实施7个扶贫项目。落实教育补助资金和“雨露计划”补助资金14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008人次;落实相关财政资金255万元为贫困群众购买扶贫特惠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开展保障贫困群众“过暖冬过好年”活动,惠及贫困群众5000余人次。开展扶贫产品认定,“逄王一品”西红柿、“玉泉洼”有机蔬菜等9种农产品被认定为潍坊市扶贫产品。开展脱贫攻坚“百日冲刺”等专项行动,持续提升巩固脱贫成果,4个街道(发展区)创建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示范镇街。[4]

社会保障

2020年,全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3383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53246人,工伤保险参保55193人,失业保险参保43976人,各项社保基金征缴收入6.16亿元,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10.25亿元。全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1914家,参加工伤保险单位2096家,参加失业保险单位1967家。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种福利收养性单位数8个,床位743个。4664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53人享受农村特困供养, 1742人享受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资助参加居民医疗保险7293人,医疗救助6166人次,临时救助377人。资助生活困难残疾人2170人、重度残疾人5036人。

2020年,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97人,901名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1%。[4]

社会治安

2020年,全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4起,发现受理治安案件1339起,查处828起。

安全生产

2020年,全区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起,死亡2人。应急救援队伍结构进一步健全完善。组建了1支由30人常备力量和18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组成的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和7支共210人的基层救援队伍,提高了突发事件先期处置能力。[4]

旅游景区

九龙涧生态保护区位于潍坊市东郊 10公里坊子区九龙街道境内,靠近胶济铁路和潍莱高速公路。区域占地8000亩,其中水域面积500亩,林木面积3000亩。保护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山丘最高处海拔78.4米,最低处海拔30.6米,最大高差近50米。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其景色特色是“自然、古朴、幽雅、怪奇”。风景区内自然景观独特,峭壁林立,沟壑纵横,时连时分,蜿蜒绵长,植被茂密,草甸开阔,湖泊星罗棋布,自然形成九条涧、九条沟和三个谷。九条涧分别为:小龙涧、大龙涧、西龙涧、北龙涧、南龙涧、白龙涧、黑龙涧、青龙涧、赤龙涧。九条沟分别为:小龙沟、大龙沟、西龙沟、北龙沟、南龙沟、白龙沟、黑龙沟、青龙沟、赤龙沟。三个谷分别为:红梁谷、桃花谷、牧羊谷。三谷、九沟和九涧,形状不同,景色各异,景象万千。九龙涧生态保护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年平均气12℃。清潋幽深的涧水、遮天蔽日的林木和生机盎然的花草共同创造了这里的凉爽的“小气候”,人间正是炎热的盛夏,此处的惠风却湿润、清新、凉爽,犹如不冷不热的春风一般。这里溪水潺潺,鸟声清脆,特别是空气中富含负离子和花草的幽香,沁人肺腑,令人心悦身爽。

九龙涧自然风景区历史悠久,曾经一度辉煌的斟 寻阝故国就在位于九龙涧自然风景区南 5公里的丁村一带。我国历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曾经在此隐居,曾有过仙姑洞、龙王庙、姜太公钓鱼亭、晏婴祠、公冶长赏鸟亭、苏东坡赏月亭、刘伯温饮酒亭、郑板桥竹林碑等古迹,但毁于不同朝代的战乱。此地还出土了很多古物,当地人曾在仙姑洞中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先人使用过的石杵、石臼、三角鬲、黑陶罐等器具。在当地民间还流传着很多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民间传说寒浞和后弈的一个名叫蓬蒙的部下就是在此地联手除掉了后羿,自立寒国(今九龙涧北部不远的潍坊市寒亭区)称王。民间传说,韩信与齐王田广和霸王的名将龙且率领的30多万齐楚联军决战的“潍水之战”,就发生在九龙涧东部的潍水河段,韩信就是在这里学会了风筝的制作技术。

九龙涧生态保护区建设被列为潍坊市十大生态建设工程之一。项目占地15平方公里,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按照城市次中心的标准,根据“一心、三区、二带”的总体布局,建成以九龙涧自然景观和本地乡土文化及“龙”文化为主要特色,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目前已修建了道路等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景区道路主框架和部分景观效果,2008年底初步具备对外开放条件。

德日式建筑群

坊子境内有山东最为集中的德日式建筑群,集中分布在老城区 8平方公里范围之内,现保存166处,其中德式建筑103处,日式建筑63处, 总建筑面积 45246平方米。德日式建筑群比较完整地折射了中国由封建社会过渡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段沉重历史,是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历史见证,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珍贵的人文景观资源, 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教育、艺术价值。2000年4月被公布为潍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6月在潍坊市旅游资源等级评价中被专家组评为全市A级第二名,2005年11月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12月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坊子德日式建筑群的形成,源自德国、日本先后对坊子的殖民地占领。德国自 1898年至1914年占领坊子共17年; 1914年德国战败,日本取得对坊子的控制权,直至1945年日军投降,前后31年,德日帝国主义共霸占坊子长达48年,留下了用于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等各具特色的一系列建筑群落。德日帝国主义在坊子所设立的德军司令部、德军北大营、德国铁路机务段、德军医院、天主教堂、修女院、日本领事馆、日本宪兵队、德日矿务公司、德国邮政大楼、发电厂、电灯公司、日本国民学校、日本农场、军运兵站、物资仓库和转运站、德日豪华官邸、正金洋行、横田旅馆、鱼鲜大烟馆、风月妓院、红房子水牢等,其机构设置之完整,几乎囊括了外交、军事、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这一系列建筑群落,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坊子8平方公里以内,数量之多、分布之集中、设施之完善、功能之齐全、风格之鲜明在全省乃至全国堪称一流。这些建筑有的恢弘大气、有的精巧别致、有的庄严华贵、有的厚重古朴,集德日式建筑风格之大成。坊子德日式建筑群的形成历史,正是在帝国主义殖民扩张下旧中国由封建社会一步步过渡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典型历史缩影。

坊子德日式建筑群的保护开发被列为潍坊市“城市旅游”三大重点工程之一,本着严格保护、科学规划、有效利用的原则,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目前,正在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保护开发,力求再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风貌,着力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欧式风情小镇,建设创意经济园区。

杞城遗址

杞城遗址位于坊子区黄旗堡镇驻地西南四公里杞城村周围,呈长方形,地势平坦,西北部偏高,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800米,总面积360万平方米。在杞城村西约200米处有一面积约300平方米的高台地,传为皇城所在地,台地北侧有断崖,文化层厚达1.5—2.0米,汉代灰坑及春秋、战国及汉代砖瓦陶器残片皆有,出土的文物有战国至汉代的筒瓦、瓦当、陶罐、陶盆、陶瓮、铁镢、铜剑、钱范及砚石等。杞城夏商属斟鄩国地,周武王灭斟鄩,封淳于公于此,为淳于国都城。周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起,杞国为免遭诸侯吞并,从雍丘(河南杞县)东迁,周旋于列强之隙,处境维艰,于周桓王十年(公元前710年)被迫迁至淳于国境内(今安丘杞城一带)。周桓王十一年,杞与鲁结盟。周桓王十四年,杞借鲁之力来淳于国,设都城于淳于国都处,至周贞定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45年)被楚所灭,历时260余年。西汉初又在此设淳于县治所,属高密国,为高密侯邓禹食邑,北齐天保年间并入高密,城遂废圮。相传当时杞国有一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杞人忧天”的典故源于此。后人在此建村时,遂以“杞城”命名,流传至今。

城市排名

2018年6月,山东省2018年一季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情况发布,坊子区增幅6.6%,排名第84位。[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