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街道(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钱塘区下沙街道)

由网友(香烟如寂寞)分享简介:下沙街谈,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二零二二年上半年,街谈实现税送支出八.三亿元。[一]截至二零二二年总人嘴二七万人。[二]截至二零二零年辖区面积五零平方私里,下辖一九个社区。一九九八年一零月一五日,本下沙城改成下沙镇。二零零四年,改成下沙街谈。二零一四年,杭州举行行政区齐整变动,下沙街谈取黑杨街谈、萧山区的河庄街谈、义...

下沙街道,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2年上半年,街道完成税收收入8.3亿元。[1]截至2022年总人口27万人。[2]截至2020年辖区面积50平方公里,下辖19个社区。

1998年10月15日,原下沙乡改为下沙镇。2004年,改为下沙街道。2014年,杭州进行行政区划变更,下沙街道与白杨街道、萧山区的河庄街道、义蓬街道等区域合并成钱塘区。[3]

中文名

下沙街道

人口数量

12.5万人

下辖地区

头格社区、七格社区、智格社区、高沙社区、上沙社区

电话区号

0571

著名景点

钱江潮

机场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火车站

杭州站、杭州东站

车牌代码

浙A

成立时间

2004年

面积

85.9平方千米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政府驻地

海达南路555号(文化中心A楼)

邮政编码

310018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言

吴语(杭州话)

所属地区

中国杭州

建制沿革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 盗窃案 解析 男子出狱后重操旧业

解放前夕,属杭州市第六区禾丰乡十六堡。1950年10月,建四格乡、三元乡。1951年6月,建下沙乡、新元乡。1956年,由下沙、新元、四格和三胜乡一部分并建下沙乡。1958年,称九堡公社下沙、四格管理区。1961年,建立下沙公社。1983年12月,称下沙乡。1998年10月,置下沙镇。现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计5608户,总人口17696人。

1978年,下沙影剧院落成。

1983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2月,下沙农民百辆摩托进城(余杭临平)闹元宵。

1990年3月,下沙文化站成为余杭县一级文化站。

1991年8月,占地30亩的下沙蔬果批发市场建成,年成交各类蔬菜5万余吨。

1992年,投入500万元,实施改水工程,下沙百姓喝上自来水。

1993年9月,下沙开通程控电话。

1995年9月,各村普及有线电视。

1996年5月,区划调整,由余杭市划入杭州市江干区。

1997年9月11日,建立公安派出所;12月,列入杭州市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

1998年10月,撤乡建镇;12月,被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新农村乡镇。

1998年年初,中共江干区委发出“二次创业”号召,全镇因时制宜,结合镇情,开展以“发展没有迟到者”、“苦熬不是艰苦奋斗”、“利用起来才是优势”等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取得积极成效。干部群众对下沙镇的发展潜力和诸多优势有了深刻认识,焕发了新一轮创业的热情和信心,明确了“农业创强镇,工业打基础,三产起好步”的发展思路。全镇人民以“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为目标,为积极推进下沙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而不懈努力。

1998年10月15日,经省民政厅批准,下沙乡撤乡建镇。11月25日,举行授牌庆典仪式,省、市、区有关领导及镇辖各村及企事业单位干部群众数百人参加庆典活动。

自然环境

下沙街道位于杭州江干区,位于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北岸,区域面积95.3平方公里,四至为东北从下沙东郊园向南沿海宁市围垦接壤处至钱塘江边;南以钱塘江为界;西与九堡镇八堡村、九堡村接壤,往北与余杭区乔司镇吴

镇名来历

镇域系钱塘江沙土冲积而成。镇名因解放初曾建下沙乡而得。

下辖名村

东方村:东方村传统以种植棉花、瓜类、花生为主。近年来,逐渐摆脱“地里刨食吃”的传统模式,确立现代农业观念,效益农业之路越走越有滋味。现在,村民自掏腰包建成的“农业厂房”,资产逾千万元,600亩连片大棚中,家家户户实施“草莓套种苦瓜”的优质高产高效技术项目。年产草莓1050吨、苦瓜1800吨。村民辛苦操持“一甜一苦”两茬庄稼活计,取得每亩年纯收入2~3万元的效益,尝到了效益农业的甜头。1998年,村成为全镇亩收入最高的村,获得了“全镇收入第一村”的称号。连片大棚绿意盎然。

经济

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

下沙镇因地制宜,确立葱韭蒜、蔬菜瓜果、豆类、特种水产养殖、特种禽类饲养、野生蔬菜、花卉苗木等7大类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方向。1998年,投资15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102亩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内大棚连片,四季常绿;道路通畅,路面水泥硬化;排灌迅捷,横沟直渠三面光。并采用了自动化灌溉、机械化耕作、工厂化育苗等先进农技。

养殖业

下沙镇有围垦土地7000余亩,钱塘江水资源优势明显,十分适宜养殖业的发展。通过积极扶持养殖大户,延长土地承包期,以及土地租赁和资金贷款的倾斜等措施,鼓励养殖户规模经营,全镇以下沙水产养殖公司为龙头的养殖业日趋兴旺。现建有50亩以上的养蟹场8个,年出栏400头肉猪场4个,年产万羽野鸭场1个,还有60个中等规模的养殖场。水产、家禽、肉猪、奶牛这4项养殖已有近百个品种。1998年,出产鲜鱼550吨、湖蟹100吨、商品鳖50万只、家禽1.62万羽、肉猪3663头、鲜奶4570吨,养殖业收入达到2226万元。

招商引资

按照“扬优势、借外力、打基础、求发展”的思路,依托国家级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下沙镇主动出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可喜成效。下沙镇的良好投资软硬环境,吸引了日商茂里塑化和台商安辰仓储设备,以及通讯设备、塑化制品、食品等行业的16家内资企业,先后进入下沙安营落户,投资总额逾1亿元。至年底,新建厂房达10万平方米。这批项目的启动投产,将使下沙工业经济的基础实力明显增强。

文化

抢潮头鱼:以性命与潮水相搏,危险刺激。20年前,曾为下沙人的一宗生活来源。钱江上潮,潮头卷起江海之鱼甚多,抢鱼人拣一理想滩位,携自制潮兜、鱼鹰两工具(潮兜:柄长5尺,网袋长2尺;鱼鹰,为尺半木杆,杆头钉一大铁钉,柄上钻孔穿丈许麻绳),跟潮头疾跑,看准潮头之鱼,用潮兜捞起大的即回跑。如是几十斤的大鱼,则用鱼鹰之钉,插入鱼鳃下之腹中,拉开绳索,跑回岸边即成。夜潮时,还须辅以火把(自制,用竹管灌煤油,口上塞紧棉花,点火即成)照明。夜潮鱼多,但危险。两股潮水分岔处,俗称剪刀潮口,为鳗鲡绞团和大鱼汇集处,抢此潮头鱼,危险性更大。抢潮头鱼,须体力、胆量、经验兼备之人可为。当时,抢捞到一尾1.5公斤重的鱼,其值可抵一日劳动工分值;如抢到几十尾大鱼或鳗团,即相当10天或1月的收入。据统计,下沙有近百人为此葬身潮水,故当时政府明令禁止,但屡禁不止。现在,下沙人民生活步入小康富裕,已无人再为这点小利,冒险去与潮水相搏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