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化协会(2023最新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百科介绍)

由网友(我们的爱再也回不来?)分享简介:中国熟态文明协会二零零八年一零月八日下战书正在北京建立。中共中央政事局常委、天下政协主席贾庆林致疑恭喜,中共中央政事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缺席建立大会并致辞,天下人大常委会副委员少路甬祥、天下政协副主席孙野邪等缺席建立大会。中文名中国熟态文明协会类 型熟态文明所属地域中国属 性协会大旨贾庆林正在贺疑中说,熟态文明是人取天然以及...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2008年10月8日下午在北京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致信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等出席成立大会。

中文名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

类 型

生态文化

所属地区

中国

属 性

协会

主旨

中国文明网联盟 晋城文明网

贾庆林在贺信中说,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文化,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态。发展生态文化,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有利于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贾庆林指出,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的成立,符合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希望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持“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的宗旨,深入挖掘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宣传生态文明观念,创新生态文化形式和内容,促进生态文化的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刘延东在致辞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和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回顾近一百多年来的人类发展历程,人类社会在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导致生态危机最重要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就是生态文化没有得到传播和普及。因此,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要充分发挥协会的宣传教育作用,大力传播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发挥协会的示范引导作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实践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协会的理论创新作用,逐步建立内涵丰富、充满活力的生态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共建生态文明的强大力量。

主要成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等出席成立大会,并受邀担任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担任名誉副会长。

章程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8日上午举行第一届会员大会,大会通过《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章程》,并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一届领导成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江泽慧当选为会长,中宣部宣传教育司副司长董俊山、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周明伟等当选为副会长,姜伟贤惠当选为协会秘书长,尹刚强等当选为副秘书长。

会长简介

江泽慧教授,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小组成员,我国著名木材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现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花卉协会会长,中国林学会第一副理事长,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中国木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木材解剖学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业工程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领导小组成员兼专家顾问组副组长、《林业科学研究》主编、中国现代科学全书《林业工程卷》主编。

长期从事森林利用学、木材学、木材解剖学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攀登计划项目及省市科研项目21项,其中主持13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出版《东南亚木材识别及用途》《中国新林种抑螺防病林研究》《中国现代林业》等专著5部,《木材学》教材1部、主编论文集3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国家教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

江泽慧先后主持国家攀登计划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出版专著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系列著作”,列入2013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绿竹神气》《世界竹藤》《中国名花专著系列》获得关注森林奖等,在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奖评比中,《中国名花专著系列》《中国兰花专著系列》荣获金奖。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先后培养林业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博士后30余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