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勤集团(2023最新华勤集团百科介绍)

由网友(情绪疯子#)分享简介:中文名称勤橡胶工业散团简称华勤散团简介 华勤散团 勤橡胶工业散团(简称华勤散团)领有固定资产六零亿元,职工五零零零多人,上司七野子私司,此中有两野是取世界五零零弱企业配合组修的合资私司。二零零八年,散团发卖支出冲破八零亿元,完成利税一零亿元。 是寰球沉要的橡胶工业出产基地。 倍耐力(中国)轮胎有限私司由华勤散团取世...

中文名称

勤橡胶工业集团

简称

华勤集团

简介

华勤互联平台科技赋能企业服务,稳步迈进创新层

华勤集团

勤橡胶工业集团(简称华勤集团)拥有固定资产60亿元,员工5000多人,下属7家子公司,其中有两家是与世界500强企业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2008年,集团销售收入突破80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 是全球重要的橡胶工业生产基地。 倍耐力(中国)轮胎有限公司由华勤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意大利倍耐力集团合资组建,拥有年产12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轮胎、1000万套顶级轿车轮胎的生产能力,现已成为亚洲新兴的顶级轮胎研发与制造中心。

山东安能输送带橡胶有限公司由华勤集团与美国固特异工程橡胶集团合资组建,一期投资3亿美元,现有输送带生产线24条,年生产能力达400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生产高端输送带产品的企业之一。公司相继为长江三峡、宝钢、鞍钢新高炉、秦皇岛港口、天津港、神华集团、海螺水泥等国家重大项目配套,产品销往欧美、南非、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位居亚洲第一,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工业用输送带生产基地。此外,山东安能输送带有限公司还可生产高耐磨优质炭黑、涤纶工业长丝和棉纱,除保证本公司输送带原料供应外,还销往其他国内和国际市场。

华勤集团将投资80亿元,新上六个大项目,实现企业的跨越发展。到2011年,员工将达到一万人,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华勤集团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管理为保证,勤奋拼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建设成为一个拥有高新技术、高素质队伍、高端产品的全球最大橡胶工业生产基地。

发展历程

2003-2009

2009年9月16日 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相约华勤”大型演唱会在华勤工业园激情唱响。

2009年3月20日 华勤集团倍耐力公司连续三年冠名中国足球超级联赛。

2009年3月19日 华勤集团安能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产品推介会。

2009年3月,华勤钢丝绳有限公司成立。

2009年3月,山东华勤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华勤集团进入资本运营领域。

2009年1月13日,山东银河橡塑集团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正式更名为华勤橡胶工业集团,简称华勤集团。

2007年11月,银河德普胶带有限公司与美国固特异工程橡胶集团合资成立山东安能输送带橡胶有限公司。

2007年8月,济宁市中区嘉益贸易有限公司成立。

2006年3月,成立山东银河橡塑集团。

2005年8月,陆通轮胎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倍耐力公司合资成立倍耐力(中国)轮胎有限公司。

2004年7月,年产120万套的全钢载重子午轮胎项目投产,成立陆通轮胎有限公司。

2004年4月,山东诺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6月,3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成立兖州市银河电力有限公司。

1989-1998

1998年6月,与法国德普勒公司合资组建银河德普胶带有限公司,公司的发展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1997年10月,公司一次性买断企业内部集体资产,由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

1995年5月,公司由兖州市小马青村搬迁至327国道北,规模得到迅速扩大。

1989年7月18日,兖州市华西胶带厂成立。

管理团队

牛宜顺 董事长

牛宜顺,华勤集团创始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经济师。牛宜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山东省第九、十届人大代表。

牛腾 执行董事

牛腾,毕业于复旦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自2007年加盟集团,现负责集团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周勇 副总经理-财务金融

周勇,中国注册会计师,自2001年加盟集团,现全面负责集团的财务审计、资本运营、融资管理等工作。周先生出任本职前,曾任职于兖矿集团管理岗位数年。周先生于1988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主修企业管理专业。

卜祥斌 副总经理

卜祥斌,2005年加盟集团,现负责集团公司钢丝绳制品事业部工作。卜先生出任现职前,曾任职于兖矿集团管理岗位数年。卜先生于1995年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主修会计学专业。

牛宜顺与公司员工,对企业充满信心。

  齐鲁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齐鲁网讯 12月9日,齐鲁网记者与“风云鲁商”记者前往兖州,采访了华勤集团董事长牛宜顺。

第一眼见到牛宜顺,记者感觉竟只有“诧异”两字。

  笑容满面,望之如邻家长者;脊背挺直,行走间颇有军人风姿。淡泊智慧与峥嵘性格,有些矛盾的集合在了一个人身上,记者不禁有些疑惑,难道这位看上去朴实爽快的中年人,就是我们的山东首富?

  在几个小时的交流过程中,牛宜顺从政治时局到经济政策,从外资合作到工人待遇,纵横间国事家事无不涉及,观点锐利鲜明;而当他谈起自己的家庭时,言语间充满一位父亲对儿女的骄傲,他向家人照片的温柔目光,让笔者忽然想起了一句话:

  “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3万元起家:一千铁甲敢吞吴

  从3万元到120多亿,这其间的差距有多大?对很多土生土长的兖州人来说,那是连想都不敢想的财富。然而就在那片翠绿的玉米地上,一个小作坊长成了一家国内外知名的大型集团公司。

  直到现在,牛宜顺还记得当初从事电梯安装和锅炉安装的日子。1989年之前,他用小小的作坊撑起了这个相对“先进”的小企业,然而当政策产生变化,要求压缩楼堂馆所后,他的安装公司就做不下去了。

  牛宜顺说,当时这要求一出,“马上工人就吃不上饭了,他没有那么多的锅炉和楼梯安,因为楼都压缩了”。

  他觉得,不能就这样下去,必须要找新的出路。

  出路在哪里?

  他的目光转向了兖州的煤矿。当时以兖矿集团为代表的众多煤矿的采煤机,必须要用到输送带。牛宜顺觉得,依托当地资源,上当地煤矿最需要的产品,应该能有市场。而这个市场会有多大,他说,“当时没想到事业能做到这么大,它(兖矿集团)那时候的容量也就是几千万,对我们的副业(安装)来讲,能做到几十万,几百万,就是个天文数字了。”

  出路的构想是有了,可是上项目的钱,从哪里来?那时候的他,满打满算也就是3万元的积蓄。手下的人畏惧了,退缩了,可是牛宜顺不能退。属牛的他来了那股子倔劲,东奔西走,终于从银行贷出来30万。

  有了资金,又有了当地政府的支持,牛宜顺和手下的员工们,苦干八十天,竟然创造了一个工业奇迹,两个多月的时间,产品就做出来了。牛宜顺说,当时他们每天几乎都要工作二十四小时,就想着马上出产品,马上有人订货,工人们就有收入了。

  然而现实再一次给了牛宜顺沉重的打击,明明是国内先进的产品,却没有人订货。提起当时几乎陷入绝境的困窘,他说,当时去宁波参加了一次订货会,去的时候“雄纠纠气昂昂”,却一点都没有订出去。后来他才知道,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煤矿的输送带采购,需要通过煤炭部的批准。

  “当时真的是掉了眼泪。”走投无路的牛宜顺,找到了煤炭局供应局的一位局长,请他向煤矿推荐一下自己的产品,通过那位局长的帮助,牛宜顺终于找到了两个愿意试验他们产品的煤机厂,并拿到了兖矿集团的订单。

部分产品。

 1997年,国家企业改制,牛宜顺花600万,将这个输送带厂,完全变成了个人所有。如果有人质疑他财富的增长速度,或许会说,就算他每年积累上千万,也不可能这样迅速地成为山东首富。那么牛宜顺会回答,是与跨国企业几次成功的合资,让华勤走到了今天。

  1998年,一个机遇放在了牛宜顺的面前,而一个选择,也放在了他的面前。

  法国德普勒公司在华寻求合作伙伴,许诺提供国际先进的输送带技术,但是却在投资金额、股份、市场上,有着苛刻的条件。这让许多企业,选择了退出合作,牛宜顺却只有一句话,“对你们的条件,我没有任何异议。”

  震惊的德普勒公司很快和牛宜顺签订了合同,拿走了控股权,却带来了华勤最需要的技术,使华勤的产品逐渐进入了国内外高端市场。

  牛宜顺说,“我就是要合作,做大做强,和法国合作了十年吧,到第六年的时候,我们不是在中国做了,我们是在亚洲做了。” 2003年,这个合资的输送带厂已经成为拥有20多亿资产的大型企业。

  华勤,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倍耐力工程总监斯蒂芬诺大赞牛宜顺的魅力。

 一个喜欢征战和胜利的人,往往不会在意眼前的成功,而是将目光投到更艰难的挑战。2003年,牛宜顺在众人的诧异眼光中,决定投资进军轮胎行业。

  “当时定下的计划,要上,就是中国最大的最好的。”牛宜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是一个被国内煤炭行业卡住命脉的国内知名企业,而是能够在世界上站住脚的公司。

  牛宜顺开始让所有的市场部、供应部调动起来,向世界前十名的轮胎行业发信息。只要来兖州这里参观制造,合作,不论什么形式,都可以,只要合作能够成功。

  也恰是这个时候,意大利的倍耐力正在寻求中国的合作伙伴。其时他们在河南已经商量了一家,只是因为股权的问题还有所纠葛。当时来到华勤的时候,他们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但是没想到,一下子就成了。

  痛快的牛宜顺就和他们商讨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股权。

  牛宜顺是这样平淡的讲述当时那场谈判的。

  “我说,你想要多少。”

  “他们说最低五十五。”

  “我说六十可以么?这个企业是我的,我说了算。”

  倍耐力诧异地重新审视了眼前不起眼的山东汉子,有了这个痛快的承诺,双方的合作展开异常顺利。不过当时因为60∶40的股比,行业内曾产生了诸多猜忌与正义,然而牛宜顺认为,当时华勤的前身-路通公司,无法上市融资,靠银行信贷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华勤看上的是倍耐力的资金和技术,而倍耐力则看上了中国的成本和市场,二者可谓各取所需。单纯以外方控股来断定企业的未来,显然并不符合牛宜顺“一切为了发展”的目标。事实证明,双方的合作打开了华勤成功的大门,即使在美国“轮胎特保案”中,凭借倍耐力的全球销售网络,华勤的轮胎不但没有停工,反而获得了更多订单。

牛宜顺称,“现在轮胎产业的产值已经占据了华勤集团的一半以上。”

  牛宜顺的“好说话”,又吸引来另一个合作者,倍耐力的“死对头”全球五百强的美国固特异公司,并再次以“股权换发展”的形式,得到了固特异在输送带项目上的资金和技术投资。

  其中颇有意思的是,身为竞争对手,倍耐力和固特异的员工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吃过饭,更不要提在一家公司上班。当时听说牛宜顺要和固特异合作,倍耐力的反应,竟然是要在两个厂区之间安装一道墙,并安装摄像头监控对方。

  牛宜顺至今谈起此事还是大笑,当时他就说,“这是我的公司,是一家公司,出了任何问题,我来负责。”因为他决不允许,在自己的工厂里面,出现一道“柏林墙”。

在同一个工业园里,固特异和倍耐力,就这样一路之隔,却相安无事地稳定运转着,为华勤集团带来了更多的成功。

  倍耐力工程总监斯蒂芬诺对牛宜顺非常钦佩,“能够让两个竞争对手在一个工业园里,建立一个合作企业,虽然固特异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但是输送带和轮胎并不是同一种产品,相对来说竞争力稍微小一点。不管怎么样,牛总能让两个竞争企业在同一个地方工作,还是来自于他本人的能力和魅力。”

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

勤劳奋进

精诚团结

开拓创新

追求卓越

企业理念

质量是生存之本

创新是发展灵魂

科技是前进动力

人才是竞争优势

企业宗旨

创科学的管理

建优秀的文化

做一流的企业

企业价值观

个人价值源于企业

企业价值源于社会 [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