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欧尔格·冯·贝凯希(美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

由网友(尼玛。收起那假惺惺的狗脸)分享简介:盖欧我格·冯·贝凯希(Georg von Békésy,一八九九年六月三日-一九七二年六月一三日),或者翻译为格奥我格·冯·贝凯西、贝凯希·哲我吉(Békésy György),美籍匈牙利物理教野、心理教野。一九六一年,他被授予了诺贝我心理教或者医教惩,以表扬其对于哺乳植物听觉器官中耳蜗所阐扬的功效的研究。中文名盖欧我格·冯...

盖欧尔格·冯·贝凯希(Georg von Békésy,1899年6月3日-1972年6月13日),或翻译为格奥尔格·冯·贝凯西、贝凯希·哲尔吉(Békésy György),美籍匈牙利物理学家、生理学家。1961年,他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其对哺乳动物听觉器官中耳蜗所发挥的功能的研究。

中文名

盖欧尔格·冯·贝凯希

外文名

Georg von Békésy

逝世日期

1972年6月13日

职业

物理学家、生理学家

主要成就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出生日期

1899年6月3日

出生地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

国籍

美国

代表作品

《听觉实验》

人物简介

苏黎世联邦理工 爱因斯坦的母校,欧洲的麻省理工

1899年6月3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外交官家庭。早年在瑞士波恩大学攻读化学,后入瑞士苏黎世大学、德国幕尼黑大学和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读书,于1923年获布达佩斯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匈牙利邮政部工作,1939-1946年间任布达佩斯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1946年起在瑞典卡罗琳斯克研究所为研究人员。1947年移居美国。

成就

贝凯西曾在几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工作过。他对听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制作了两个耳蜗模型和一些高灵敏度仪器,揭示了听觉过程,将不同类型的耳聋进行区分和采取准确的治疗方法。

19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就知道人的听觉最重要的振动组织是耳蜗基底膜,贝凯西发现声音是以一连串的波形沿基底膜传播,并在膜的不同部位达到最大振幅和低频声波的最大振幅部位接近耳蜗的末梢,高频声波的振幅部位接近入口或底部。并证明声调的响度取决于神经感受器的位置及涉及的感受器数量,从而确立了“行波学说”。1961年因发现内耳耳蜗部分分析和传送声音的物理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1972年6月13日,他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去世,终年73岁。著作有1960年的《听觉实验》和1967年的《感觉的抑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