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吴晓波著书籍)

由网友(哥 不帅但很坏)分享简介:《大北局》是二零零三年九月由浙江国民出书社出书的图书,做者是财经做野吴晓波。该书首要阐发了瀛海威、秦池、爱多、伟人、玫瑰园、飞龙、3株、太阴神、南德、亚粗亚中国10大闻名新兴企业衰极而盛谋划掉败的缘故原由。[一]《大北局》六年里沉印了二八次,被评为“作用中国贸易界的二零原图书”之1。订价二九.零零出书时间二零零一⑴开原一六...

《大败局》是2003年9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财经作家吴晓波

该书主要分析了瀛海威、秦池、爱多、巨人、玫瑰园、飞龙、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中国十大著名新兴企业盛极而衰经营失败的原因。[1]

《大败局》6年里重印了28次,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

定价

29.00

出版时间

2001-1

开本

16

ISBN

9787213021510、7213021516

类型

中国企业管理

品牌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

吴晓波

页数

267

书名

大败局

语种

简体中文

书本信息

作者:吴晓波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1

字数:290000

页数:267

开本:16

纸张:胶版纸

ISBN:9787213021510

包装:平装

定价:¥29.00

编辑推荐

6年重印28次,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

关于中国企业失败的MBA式教案!本书解读十大著名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原因:标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数十亿资产的企业为何这般脆弱?“青年近卫军”为何如此短命?狂热的激情是怎样成为祸根的?中国“第一品牌”是怎样砸掉的?[2]中国网络经济的原罪是什么?暴利到底给企业留下了什么?“多元化”的陷阱有多深?企业家离政治该有多近?

秦池:没有永远的标王;巨人:“请人民作证”;玫瑰园:在没有路标的花园里;飞龙:被诗意宠坏;瀛海威:在大雾里领跑;三株:“帝国”为何如此脆弱;太阳神:逝水难追“太阳神”;南德:一个“堂吉诃德”的中国版本;亚细亚:激情燃尽“野太阳”。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放在手上令人发烫的书!一个个国内很著名的企业,突然在它们“花样年华”的日子里突然灰飞烟灭,突然无声无息的倒下了!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突然的枯萎所给人们的震撼。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无数的机会令人心动,一个伟大品牌往往在一瞬间便打造而成;这也是一个冒险的年代,未知的风险又令每一个人不寒而畏,成功者往往在一瞬间灰飞烟灭。

作者介绍

讲师:吴晓波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职《东方早报》社。常年从事公司研究,被聘为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

主要出版作品:

《大败局》(2001年)、《大败局II》、《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激荡三十年一中国企业1978—2008(上)》(2007年)、《激荡三十年一中国企业1978—2008(下)》(2008年),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成为中国企业家的必读书。

书内目录

修订版序言

初版序言从中国企业的“失败基因”谈起

秦池:没有永远的标王

得“三北”者成诸侯

激情燃放梅地亚

一个天价般的电话号码

川酒滚滚入秦池

标王败因费思量

秦池大事记

案例研究一彩虹电视:赞助“飞黄”一夜成名

案例研究二哈药六厂:比标王更标王

新新观察“造名运动”引出概念经济

巨人:“请人民作证”

文弱书生的豪赌天性

从38层到70层

巨人下达“总攻令”

“什么叫‘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雄心勃勃的神秘客”

巨人大事记

后续故事

档案存底一我的四大失误

档案存底二史玉柱论民营企业的“13种死法”

案例研究破解脑白金之谜

八方说词多元化是个“陷阱”吗

爱多:“青春期”的“错觉”

少年英雄出中山

阳光行动A计划

当标王的感觉真好

“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陈天南“击杀”胡志标

检讨爱多财务模式

爱多品牌值几何?

爱多大事记

后续故事

档案存底我的五大“反对”

案例研究一小霸王痛失段永平

案例研究二万家乐缘何“乐”不下去了?

新新观察解读“一夜崩盘”

玫瑰园:在没有路标的花园里

“北京要出李嘉诚了”

“楼市奇才”发现玫瑰园

8000万港元买张“贼船票”

“我是全北京最失败的人”

最后一个守护人

……

飞龙:被诗意宠坏

瀛海威:在大雾中领跑

三株:“帝国”为何如此脆弱

太阳神:逝水难追“太阳神”

南德:一个“堂吉诃德”的中国版本

亚细亚:激情燃尽“野太阳”

专访介绍

吴晓波主讲大败局

吴晓波通过对近百位影响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人物的专访,探寻中国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基因,本节目揭示了诸多不为外人知的秘闻,精选了其中9家著名企业的案例并由吴晓波亲自作了教案式解读。

第一集托普:十年一觉TOP梦

是盲目的扩张?还是被迫往前跑?面对一次次转折时善于创造概念、攫取资源的宋如华是如何与成功失之交臂而导致托普最终失控的?

第二集中科创业:那个庄家狂舞的年代

操盘手之间轮番上演着疯狂的闹剧,血腥和神秘的交易背后,第一代庄家的毁灭给中国的股市添上灰色的一笔,谁能保证这样的故事不再上演?

第三集三九:中药的“最后一次失败”

是没有产权背景?还是缺乏有效管理的约束?什么是对三九最致命的一击?

第四集顺驰:一匹被速度击垮的黑马

在企业的经营战略上,有时免不了要在“快速的成长”与“健康的成长”中做出抉择,一旦违反游戏规则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第五集华晨:“拯救者”的出局

一个天才的企业家——仰融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获得了一个先发的优势,而设计出一个独特的资本结构的?他是如何凭借超人的资本运作技巧用三招打败小解放的,又是怎样用三个创新开出了五朵金花?然而在他汽车梦想破碎的背后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反思?

第六集健力宝:“东方魔水”是如何变味的

一个曾经中国最著名的民族饮料品牌,它的命运掌握在谁的手里?李经纬究竟走错了哪几步棋而招致健力宝一次又一次的受到伤害,而走向衰亡的?

第七集德隆:金融恐龙的宿命

德隆自称中国民营企业的航空母舰,他是如何执行唐氏的四步战略成功改造了三架马车,而成为中国第一代庄家的?然而他的沉没至今仍警醒着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

第八集科龙:一条被刻意错杀的龙

科龙第一个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创办人潘宁的突然辞职预示了什么?而面对有可能扭转局面的关键时刻是什么使顾维军和德隆成了牺牲品?

第九集铁本:钢铁之死

又一个政商博弈的悲剧,民营企业家逃不脱的怪圈,铁本是如何被“潜规则”的?

文摘

插图

[代序]从中国企业的“失败”谈起/吴晓波

我这样理解失败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人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更有人怀疑起美国经济制度的合理性。就在这一时刻,当时的美国总统F.D.罗斯福告诉人们:并非追求利润的自由企业制度已在这一代人中失败,相反,是它尚未经受考验。

我常常以这段话来考量中国企业界正在发生着的沉浮兴衰。

在我的理解中,失败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是一个阶段,而非全部。正在经历失败,是一个“尚未经受考验”的、活泼泼地成长中的中国新兴企业群体。

如果我们要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是一个稳定和成熟的企业,首先要观察的是,它在过去的两到三次经济危机、行业危机中的表现如何,它是怎样渡过成长期中必定会遭遇到的陷阱和危机的。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家在几年乃至十几年的经营历程中一帆风顺、从来就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失败的企业,那么,要么它是一个上帝格外呵护的异类,要么,它根本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泡沫。

直到我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所研究和涉及的这些企业绝大多数还没有完全地退出市场舞台,所以,“失败”仅仅是对它们成长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事件的描述。我祝福它们能够——地从这个失败的阴影中站起来。而作为局外人和旁观者的我们,则希望用我们的“解剖刀”和“显微镜”从它们各自的败局中提取宝贵的“失败基因”。从动笔之初,我就想把这本书写成一本分析性的著作,我们必须尽量地弄清楚危机是如何发生、如何蔓延的,受难者是怎样陷入危机的,惟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岁月中尽可能地避免第二次在同一个地方掉进灾难之河……

激情年代的终结

就在我写作这本书的日日夜夜里,我常常会被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所淹没,我似乎看到了一个谁也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正如幽灵般越飘越近:今天正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表演的许多企业家都将不可避免地随风而逝。

在过去的十年里,因为职业的便利,我至少采访过500家以上大大小小、各行各业、知名或不知名的中国企业,本书所涉及的企业及企业家,我几乎均有接触。我还曾经或深或浅地参与到一些知名企业的新闻、行销策划中,我目睹过无数激动人心的辉煌和令人揪心的陨落。所以现在,当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点上一炷清香,面对一叠叠行将泛黄的资料、文件和手稿,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知道怎样来形容此刻的心情。

我隐隐感到,我正在告别一个激情的年代,正在告别一队曾圣创造了历史而现在又行将被历史淘汰的英雄们。他们的史诗般的神话正如云烟般地在世纪末的星空下消散。

在摆脱旧体制铁链束缚的改革之初,激情——一代百无禁忌的弄潮儿的激情曾经拯救了整个中国企业界的脸面,然而很陕,激情所散发出的负面作用。令中国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阳冲动之中。

在过去的将近20年里,中国企业已经数度经历了从神话到噩梦的轮回,无数巨型企业轰然瓦解,“泰坦尼克现象”此起彼伏。也正是在这个激情年代中,中国企业界和企业家形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市场运营模式和思维,涌动在激情之中的那股不可遏制的投资和扩张冲动,上演了一出令世界瞩目的中国企业崛起大戏,可也正是这种激情又在把中国的市场推向新的无序和盲动,使如今的中国市场呈现出非线性的迷乱态势。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泛滥的激情正毁坏着我们并不富足的改革积累。

1997年,北京的经济学家魏杰曾经下过一个预言:“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非常痛苦,我估计再过十年,现在民营企业200个中间有一个保留下来就不简单,垮台的垮台,成长的成长。”(摘自《南方周末》1997年2月21日)当时,我对魏先生的悲观还有点不以为然,但现在看来,他的预言可能是对的。

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及知名跨国品牌的进入,随着市场的日趋规范及竞争台阶的提高,随着网络年代的到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中国企业界终于迎来了激情年代的终结,一代草创型的民营企业家也将面临一个被集体淘汰的命运。

……

后记

闭门写作这本书的日日夜夜里,我的书桌前一直贴挂着北岛早年的一首诗《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我正在记录中的一切败局,可不可以不要这样的凝重和惨烈,它们是否可能有另一种稍稍光亮一点的结局?

我想,对于这一疑惑的直视和回答,是每一个中国企业家和经理人都不应回避的。正如我在序言中已经说过的,这不是一本阐述原理和发现真理的书,它仅仅是记载了一些著名的灾难,希望后来的人们能够从这些崩塌了的“帝国”废墟中寻找到重新出发的起点、勇气和免蹈覆辙的启示。如弗·哈耶克所言,“如果我们要建成一个更好的世界,我们必须有从头做起的勇气——即使这意味着欲进先退”。

这本书是在很多友人的惠助下才得以完成的。胡宏伟先生、杨忆华女士等在体例的设计和资料提供等方面给予了很多的帮助,邵冰冰、朱立毅承担了部分书稿的打印和整理工作,孙晓亮创意设计了本书的封面,王颂提供了他多年追踪亚细亚所拍摄的独家照片,在此一并深表谢意。书内引用了很多记者和当事人的观点、言论以及一些企业的内部资料,对容易引起误解或较敏感的部分,我都尽可能地注明了出处。书内所附的“案例研究”、“新新观察”除署名外均由我撰写或摘编。

本书从酝酿到出版,自始至终得到了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杨仁山先生、总编楼贤俊先生的悉心指点,个中教益铭记于心。

要感谢的还有许智慧律师,作为本书的法律顾问,他通读书稿,提出了很多规避法律纠纷的意见。尽管文责自负,可是倘若真为此惹上了官司或有盗版,还难免要借许律师的唇枪舌剑一用。

吴晓波

2000年岁末

作者简介

吴晓波

1968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职于东方早报社。常年从事公司研究。被聘为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

主要出版作品:

《大败局》(2001年)

《穿越玉米地》(2002年)

《非常营销》(2003年)

《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

《大败局Ⅱ》(2007年)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2007年、2008年)等。

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激荡三十年》荣获“和讯年度财经图书大奖”、中国图书评论协会“年度十大图书”等奖项。

序言

在《大败局》初版6年之后,我决意修订是基于两个原因的考虑:

第一,尽管本书已经被重印了28次,不过,它似乎还在被一再地提及。对于今日的中国商业界而言,这些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败局所蕴涵的“失败基因”仍然在时时发酵。

第二,我在2007年初完成了《大败局Ⅱ》的写作。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阅读,大抵可以研习过去lO年所发生的最著名的中国企业失败案例。

此次修订,让我有机会能重新认真阅读了旧作。一个令人欣慰的事情是,我没有发现任何重大的事实失真和数据偏差,而我对一些现象所作出的判断和预言,似乎也没有更正的必要。我仅仅增删了部分附件,并将部分企业家在2001年之后的命运做了后续的补充记录。

中国的商业历史仍在一条演进的轨迹上快速地前行着,对于今日的企业家而言,过去那些人们的历史恰好可能就是他们的今天,所有商业上的兴衰都如出一辙。正如欧洲历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所言:“知识不是预见,但预见是知识的一部分。”所有前人的失误或许不会完全重演,但是所有即将发生的悲剧中都无一例外地有着前人失误的痕迹。

是为记。

吴晓波

2007年春于杭州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