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延杰(2023最新唐延杰百科介绍)

由网友(々猥瑣丗界我愛妳の霸氣宇宙我愛妳£)分享简介:唐延杰(一九零九年一一月七日⑴九八八年七月三一日),本名唐月华,湖南少沙人。一九二三年插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进苏联莫斯科西方大教进修。一九二九年归国。一九三六年插手中国共产党。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2级81勋章、1级自力自由勋章、1级解搁勋章。一九八八年获1级红星勋绩声誉章。[一]一九八八年七月三一...

唐延杰(1909年11月7日-1988年7月31日),原名唐月华,湖南长沙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入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

唐延杰 互动百科,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

1988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2]

中文名

唐延杰

出生地

中国湖南省长沙市

民族

汉族

逝世日期

1988年7月31日

职业

军人

出生日期

1909年11月7日

国籍

中国

性别

主要成就

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原名

唐月华

人物生平

唐延杰,原名唐月华。1909年11月7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曾任第4军军官教导队任副排长。

1927年赴苏联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附设军事班学习。

1929年回国后在长沙被捕,1930年7月红3军团进攻长沙时冲出监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任红3军团第8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保卫股股长,军团政治部保卫科科长、总务处处长,管理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长征中任红3军团后方办事处主任、后方部部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后勤科科长。到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第4科科长,红28军参谋长。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作战处处长,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团长,军区参谋长,参与了创建发展和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继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冀晋军区司令员,北岳军区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华北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第20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北军区参谋长。率部先后参加保北、石家庄、察绥、平津、太原等战役。

1949年起任第20兵团66军军长、兵团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平津卫戍司令部参谋长。

1953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军事学院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国防科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88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1]

人物事迹

1922年,唐延杰13岁来到江西萍乡安源,以一个“学徒”身份,在安源生活学习7年。他进厂两个月,即爆发安源工人大罢工,成立了工人俱乐部,他目睹了工人的无穷力量。

以此为契机,他进入了刚刚成立的安源夜校,被编在甲班学习,每天晚上走六七里路去上学,两年期间从未缺课。夜校老师多为“共产党员”,授课内容有:帝国主义豢养军阀,压迫中国人民,掠夺我国财富;袁世凯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等,两年的学习,让他增长了很多知识,也懂得了许多社会上的“事情”。

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次团课让他印象非常深刻。老师问:“世界上是什么东西最宝贵?”有的同学说:“光阴最宝贵。”有的同学说:“劳动最宝贵。”老师回答:“是劳动最宝贵,劳动能创造价值,劳动能创造世界的一切。”唐将军后来回忆,这次团课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共产主义思想在他的大脑中开始“启蒙发芽”。

1923年9月,唐延杰由同厂学徒推荐介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9月,安源共青团动员、组织青年工人到矿警队当兵,他当即报名,新兵训练他表现极好,被评为一等兵。“当兵”四个月后,他被推荐去武昌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学校学习。到武昌后,他第一次见到了聂荣臻,并在聂荣臻的推荐下进入了叶挺独立团。[3]

杀彭德怀坐骑

红军长征时,唐延杰担任红三军团后方部部长,保障红三军团的后勤补给。长征时,红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再加上行军不便,吃饭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1935年8月开始过草地时,红三军团已经断了粮。彭德怀来找唐延杰,问有什么好办法。唐延杰沉思片刻说:“杀了它们吧。”“它们”是谁?就是军团里仅剩的6头骡子,负责驮运重要物资,其中一头还是彭德怀的坐骑。

彭德怀了解唐延杰,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提出这个建议。彭德怀命人把骡子都给了唐延杰。

正是这6头骡子,让红三军团的将士们恢复了部分体力,终于走出了草地。后来,彭德怀感慨地对大家说:“唐延杰是我红三军团的萧何,没有萧何搞后勤,刘邦能打胜仗吗?”

参谋长打仗

唐延杰一生多次与聂荣臻搭档,从他早年入伍到晚年离休,聂荣臻多次表扬唐延杰是“诸葛亮”。

1937年11月7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在山西五台普济寺宣告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任参谋长。1939年8月至1941年8月期间,上级决定由聂鹤亭担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唐延杰改任副参谋长。唐延杰欣然授命,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1940年7月22日,聂荣臻接到了八路军总部下达的关于大举破击正太路等交通线———即“百团大战”的《战役预备命令》。接到命令后,聂荣臻对聂鹤亭、唐延杰说:“总部的命令已经规定得很清楚,你们就据此拟订部署计划,立即下发,要各部做好准备。”聂鹤亭、唐延杰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两人忙了个通宵,把计划制定出来,第二天经聂荣臻同意后,《关于进行正太战役部署的命令》向军区指战员发出。同志们纷纷称赞说:聂、唐合作,效率惊人!

9月26日,日军独立第四混成旅团大队长清水喜代美率领1300多人从正太铁路以北的盂县出发,渡过滹沱河,在飞机掩护下进攻五台东南的柏兰镇。此时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和边区党委、政府机关,正在五台县耿镇、石嘴附近的一条山沟中,距离柏兰镇仅20余公里。为了掩护领导机关转移,唐延杰亲自上阵,指挥第二军分区部队和军区学兵营担任掩护工作。9月29日,部队在牛道岭与敌人遭遇,唐延杰指挥部队与敌激战一天,杀伤了大批敌人,直到军区机关和边区党政机关全部安全转移后,唐延杰才和战士们撤离阵地。

据曾任聂荣臻警卫员的谢光堂回忆,一次,部队在山西五台山附近的山沟里被日军重重包围。当时,聂荣臻和唐延杰都在部队里。“原来,我们的一个老百姓被敌人抓住了,好不容易才逃出来。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军就根据他的脚印一路追了过来。”部队半夜趁黑突围,日军发现后穷追猛赶,当时为了掩盖部队在行军中留下的脚印痕迹,唐延杰亲自带领侦察兵断后,他指挥战士们用床单包裹了黄沙,待大部队全部通过后,把黄沙一路撒在道路上,掩盖原有的脚印痕迹。[3]

参与制定方案

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议决定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7月,成立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新政协筹备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周恩来为主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彭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聂荣臻、新政协筹备会议代理秘书长林伯渠、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为副主任。筹备委员会拟定开国大典包括三大内容: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是人民群众的游行欢庆活动。

作为开国大典一个重大项目的阅兵仪式,是人民解放军建军迄至当时最盛大、最庄严的一次庆典。筹备委员会决定,以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华北军区参谋长唐延杰、中共北平市委副书记刘仁等为副总指挥,下设阅兵指挥所,杨成武兼任指挥所主任,唐延杰兼副主任,具体负责各项工作。开国阅兵事关重大,聂荣臻、杨成武日夜忙碌,紧张筹备,力求万无一失。

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之后深感责任重大,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他多方求教,一丝不苟地协助聂荣臻、杨成武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经过努力,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围绕确定阅兵地点的问题,杨成武、唐延杰等会同同志们进行了反复推敲和研究。终于在1949年8月拿出了两套方案,提交周恩来。第一套方案:阅兵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选在市郊西苑机场。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周恩来反复权衡,于1949年9月2日凌晨写下意见: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自1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3]

研究院长

1961年2月21日,唐延杰被任命为国防部第六研究院院长。建院初期,唐延杰最关注的问题是,研究机构怎么建,科研工作如何开展。他反复学习中央的决定,到有关单位调研,同时召开行政技术座谈会,研讨研究院的攻关方向,确定了“六院集中优势兵力,抢时间、攀尖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力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方针。

在唐延杰的主持下,陆续建立了一批专业设计研究所,专门飞机、发动机、仪表、电器、附件、武器的设计研究;还建立了一批科学研究所,从事空气动力、结构强度、救生、光学机械、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这些研究所集中了国内从事飞机设计多方面的技术力量,为自行设计歼击机做了组织准备和技术准备。与此同时,唐延杰还狠抓设计队伍技术素质的提高。他多次到研究所,讲解工作的重要意义,动员科研设计人员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为自行设计先进的歼击机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1965年2月,六院与航空工业部(三机部)合并,唐延杰担任三机部副部长兼六院院长。从1965年开始,唐延杰领导完成四个规模更大的科研实验基地的建设,为我国新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实验与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3][4]

人物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

人物评价

唐延杰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他党性强,作风正,识大体,顾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尽职尽责。他襟怀坦白,坚持原则,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勤勤恳恳地忘我工作,作风深入踏实,生活俭朴,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子女。他极其重视保持革命晚节。他在国防科研组织领导工作中,表现了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的严谨作风。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对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的四化建设充满了信心。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