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剎(2023最新黎剎百科介绍)

由网友(庝嘚無法哭)分享简介:黎刹,亦译称黎萨我,又名扶西·黎刹,菲律宾国父、平易近族英豪、资产阶层平易近族主义发蒙思惟野、做野、诗人。一八八二年,潜赴欧洲进修,以及亡命的菲律宾爱国志士组织爱国集体开办刊物,掀起“宣传静止”,成为发蒙静止中最良好以及最有作用的鼓舞野。他的文章贯串着平易近族主义思惟,概念光鲜,文笔犀利,规戒时弊。他写的少篇故事《没有许犯尔》以及《起义者...

黎刹,亦译称黎萨尔,又名扶西·黎刹,菲律宾国父、民族英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思想家、作家、诗人。1882年,潜赴欧洲学习,和流亡的菲律宾爱国志士组织爱国团体创办刊物,掀起“宣传运动”,成为启蒙运动中最杰出和最有影响的鼓动家。他的文章贯穿着民族主义思想,观点鲜明,文笔犀利,针砭时弊。他写的长篇小说《不许犯我》和《起义者》以大胆的笔触探索了菲律宾社会各种尖锐敏感的问题,揭露了殖民当局的罪行,描绘了民族灾难,推动了民族的觉醒。 1896年12月30日,西班牙殖民当局以“通过写作煽动人民叛乱”的罪名把他处死 。

主要成就

民族主义启蒙思想家
作家
诗人

出生地

菲律宾

本名

黎剎

去世时间

1896年12月30日

基本资料

黎刹公园 搜狗百科

中文名:黎刹(亦译称黎萨尔)

外文名:RizalyMercado,JosProtasio

别名:扶西·黎刹

国籍:菲律宾

民族:华裔

出生地:菲律宾内湖省

出生日期:1861年6月19日

逝世日期:1896年12月30日

职业:启蒙思想家、作家、诗人、医生

毕业院校:圣道顿马士皇家教会大学

主要成就:菲律宾争取独立自由的民族英雄

代表作品:绝命诗《永别了,我的祖国》,长篇小说《不许犯我》、《起义者》

祖籍之地:福建刺桐上郭村,今晋江上郭社区

就义之地:马尼拉(今扶西·黎刹公园)

所获荣誉:争取菲律宾独立的民族英雄、国父

人物生平

  黎刹(RizalyMercado,JosProtasio),菲律宾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思想家、作家、诗人,亦译称黎萨尔,又名扶西·黎刹。他是菲律宾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自由的民族英雄,是推动菲律宾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之一,在其逝世后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崇敬和爱戴,被菲律宾人民尊为国父。

1861年6月19日,黎刹生于内湖省卡兴巴(按:也有的称卡南巴镇)一个有中国血统的家庭,其祖籍为福建刺桐上郭村(今泉州晋江市新塘街道上郭社区),英勇就义于1896年12月30日。

据史料记载,黎刹自幼聪慧,品学兼优,精通菲国以及西班牙等多国文字。1875年,14岁的他就获取文学学士学位,随后入圣道顿马士皇家教会大学,攻读哲学,兼学美术,后因母患眼疾,遂改读医科。18岁写出《给菲律宾青年》这首鼓舞人心的爱国诗篇,获全国诗歌比赛一等奖,被誉为菲律宾青年诗人,也因此受到西班牙殖民当局的迫害。

1882年,潜赴欧洲学习。三年后,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在大学里执教,被欧洲学术界公认为有成就的学者。黎刹多才多艺,既当医生又是作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他从小就痛恨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对菲律宾人民的歧视和压迫,1887年在欧洲大学执教,用西班牙文创作《社会毒瘤》一书,揭露、鞭笞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对菲律宾人民的残酷统治。两年之后,又出版该书的续篇《贪婪的统治》,号召菲律宾人民开展反对殖民统治的武装革命斗争。

  1892年6月,黎刹回到菲律宾。7月3日在马尼拉组织召开了"菲律宾同盟"成立大会以领导菲律宾国内革命斗争,他号召通过温和手段和合法途径,把菲律宾建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发展民族经济并改良社会制度,遭到了西班牙殖民者的镇压,同年7月7日,黎刹被捕流放到达皮丹岛,同盟会随即解散。

1896年12月30日,殖民当局以"通过写作煽动人民叛乱"的罪名把他处死。黎刹在马尼拉英勇殉国时,年仅35岁。就义前,他写下绝命诗《永别了,我的祖国》(即《最后书怀》),倾注了他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激情。此外,他生前还留有剧本《和巴锡在一起》及自传《一个马尼拉大学生的回忆》等。

家族渊源

  菲律宾国父黎刹博物馆有一部黎刹的族谱,上面记载:菲律宾国父黎刹的高祖父柯南戈(DOMINGO LAM-CO)于1662年(即清康熙元年)出生于福建刺桐上郭村(今泉州晋江罗山上郭村),并早年移居菲律宾。柯南哥的父亲祥哥(SIONG-CO)、母亲芸娘(ZUN-NIO)也都是中国人。对有关黎刹高祖父祖籍地的这一记载,自黎刹1896年12月30日被西班牙殖民统治者杀害后的100

多年来,虽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但却长期未能在中国方面取得确凿的证据,从而成为一个百年的历史之谜。

为解开这一历史之谜,1995年,晋江罗山上郭村受菲律宾宗亲柯芳楠(菲"商报"专栏记者)委托,请求晋江市方志办帮助。在晋江市方志办庄维坤和泉州市地方志协会杨清江的直接参与下,通过挖掘与潜心研究大量的柯氏族谱,查阅了《八闽通志》、《闽书》、《福建通志》、《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和《清源文献纂续合编》等有关柯氏历史人文资料,终于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柯怀椿(字子扬)续修的上郭柯氏《东升公长房谱》中发现:上郭引上房的十八世柯长丰、十九世柯南(按柯氏昭穆字辈又称柯仪南)与菲律宾"黎刹家谱"中的一世祖祥哥(SIONG-CO)、二世祖柯南戈(DOMINGO LAN-CO)所处的历史年代和人物事件完全相符,而且具有唯一性。

经深入研究考证:其中"长(DONG)""祥(SIONG)"闽南话的谐音,"丰(LAI)"的闽南话读音短暂类似语气词"了",从而造成柯南戈于1697年在菲律宾接受天主教洗礼自报父名时,被神甫听走了音,致使把长丰填记为祥;而柯南戈应译为柯南哥,"哥"均为称呼。最后,根据中菲两地的有关谱谍资料整理,扶西·黎刹在中国与菲律宾的世次排列为:

塘边叟(一世柯氏开基南塘始祖)-山翁(二世)-光震(即念七致政三世)-云从(四世)-植(五世柯氏开基上郭始祖)-松老(六世)-赐(七世)-万卿(八世)-宗贤(九世)-?(十世)-洪(十一世开上郭引上房派)-桧(字仲果十二世)-廷佐(十三世)-伯遐(十四世)-和夫(十五世)-才经(十六世)-从佑(十七世)-长丰(DONGLAI十八世尊为菲律宾"黎刹家谱"一世,被误译为祥哥〈SIONG-CO〉)-南(DOMINGO LAM-CO十九世)-弗兰西丝哥·麦加多(FRANCISCO MERCADO二十世)一范·麦加多(JUAN MERCADO二十一世)-弗兰西丝哥·麦加多·黎刹(FRANCISO MERCADO RIZAL二十二世)-扶西·黎刹(JOSE RIZAL二十三世)。

这一重大的研究成果至1998年12月,由庄维坤、杨清江分别执笔撰写的《扶西·黎刹的高祖在福建晋江上郭村柯氏族谱有记载》、《中国与菲律宾的黎刹家族世次录》、《南塘上郭柯氏修谱史略》、《上郭村与柯氏祖迹》等4篇有关考证文章,在菲律宾《世界日报》、《商报》等有关报刊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菲华社会的巨大反响,并获得了菲律宾方面的共识和有力的证实。

  1999年1月20日,一部从菲律宾国家图书馆获准影印的,为美籍菲律大学教授奥斯汀·克莱格(AUSTIN CRAIG)在1913年编撰出版的《LINEAGE LIFE AND LABORS OF JOSE RIZAL THE PHILPPINE PATRIOT》一书中,详细地记述了:黎刹高祖父柯仪南祖籍出生地为SIONG QUE(上郭),ZEITUNG(刺桐)〈CITY OF SPRING(泉州丝绸之路文化古城)FOKENT(福建)CHINAC(中国)〉。86年前的这一历史文献记载,掷地有声地使考证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1999年1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大使馆领事部专门为黎刹祖籍地考证工作出具了公证。证明:"JOSE RIZAL一书,是经由菲律宾国家图书馆批准影印的,是菲律宾国家图书馆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提及菲律宾国父扶西·黎刹的高祖父柯仪南(DOMINGO LAM-CO)的原籍和出生地是中国福建泉州(刺桐)晋江罗山镇上郭村"。1月28日菲律宾华文报纸立即发表了《黎刹祖籍地考证大功告成》的文章。

是月30日下午,晋江旅菲柯蔡宗亲在菲律宾新闻界、文化界知名人士的陪同下,走访了家住万达俞市的扶西·黎刹的87岁侄孙女、《黎刹学》著名学者、黎刹家族权威发言人ASUNCION LOPEZ-RIZAL BANTUG。当她得悉其高祖的祖籍地考证工作大功告成之后,心情十分激动地与前来宗亲认亲。认亲场面十分感人,她说:如果时间能倒退10年,她一定回故土走走,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写下这段中菲源远流长的友好历史。嗣后她决定委派其长子ANTONIO BANTUG带领黎刹族裔代表团于清明节前后赴中国福建晋江罗山上郭村寻根谒祖。至此,这个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历史之谜终于被解开了,菲律宾国父扶西·黎刹的根在中国的考证获得成功。

菲律宾国父扶西·黎刹的根在中国的消息传开后,海内外均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舆论界,菲律宾的世界日报、国际要闻、商报、询问日报、星报、武力镇报等中英文报刊,纷纷报道了有关消息;国内的文汇报、参考消息、中国新闻社、泉州晚报、福建侨报以及东南电视台、厦门电视台、泉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相继报到了这一消息;香港的亚洲周刊为此还刊载了特别报道等等。

扶西·黎刹的根在中国的消息,在菲律宾政要及华人社会中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98年11月28日,菲律宾现任总统埃斯特拉达的哥哥POLLY EJERCTO律师为此亲临上郭村访问;1999年1月8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的官员郭陆兴同旅菲华侨、社会活动家蔡金钟先生也专程来上郭村考察,查阅了有关族谱及考证资料,并参观了上郭柯氏祠堂和扶西·黎刹高祖父的故居。

1999年4月2日,扶西·黎刹族裔ANTONIO BANTUG等5人,在菲律宾、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柯蔡宗亲庆贺团近200人的陪同下,到上郭举行了盛大的谒拜列祖列宗活动。随团而来的还有菲律宾前众议员,有香港立法委员以及许多华侨界社会名流。他们返菲之后,黎刹侄孙女亚顺商·万督夫人为感谢菲华社会成行这次祖籍地寻根谒祖之举,于4月24日在马尼拉马加致马球俱乐部,宴请菲华各界知名人士和中国驻菲大使馆高级官员。5月10日,黎刹家族授权发言人小安顿纽·罗帛斯·万督致函菲律宾华文报界:恳请他们协助联系中国政府官员,顺应菲华社会倡议,加快推行在扶西·黎刹祖籍地建造纪念广场之计划。

1999年6月27日,扶西黎刹出生地、菲律宾内湖省的省长兼全菲省长联盟理事会会长扶西·仁那受菲律宾埃斯特拉达总统的嘱托,趁应原福建省省长贺国强邀请访问之便,特地访问了晋江罗山上郭村,并瞻仰了黎刹高祖父柯南戈的故居及柯氏祠堂。6月29日,应邀来石狮市访问的菲律宾那牙市代表团,在该市市长罗戈和众议员夏冶的率领下,也慕名专程来上郭村访问。

晋江市罗山上郭村去年年底被确证为菲律宾国父扶西·黎刹的祖籍地,旅菲华侨以及菲律宾黎刹家族后裔在实地考察之后,积极倡议在上郭筹建黎刹纪念设施,并得到了海内外有识之士以及菲律宾政要和广大华侨的热烈赞同和大力支持。1999年9月18日,菲律宾驻厦门总领维拉番多在回国述职之前,专程访问了上郭村,其目的在于努力促成黎刹公园早日建成。他说:在黎刹祖籍地建立黎刹纪念公园,意义十分重大,希望通过建设大型黎刹纪念设施,将上郭发展成为旅游胜地,促进中菲友谊。维拉番多先生在参观了上郭村有关黎刹祖籍地史料展览室,又瞻仰了黎刹的高祖父柯南故居之后,并宣布明年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访华时,将把访问黎刹祖籍地上郭村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结束访问之前,维拉番多总领事欣然为上郭村题词曰:这个地方作为菲律宾民族英雄黎刹的祖籍地,对菲律宾的历史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目前,中菲两地众多的有识之士,正借此为契机,积极酝酿并发动菲律宾华人社会乃至世界各国华人捐资或投资,并初步规划在上郭村依山旁水之地段,分期开发,逐步建成一个拥有以纪念黎刹为主内容的蕴涵侨乡综合地情、侨情的馆舍群体;以及一个拥有游乐、美食(异国风味)、宾馆、公园、疗养等综合设施,集参观、游览、休闲为一体的侨乡历史文化广场。使之成为"三胞"及侨乡人民爱国爱乡的重要教育基地;成为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与地情咨询的重要窗口;成为游览、娱乐、休闲等功能齐全的,颇具规模的旅游胜地,为促进中菲友谊,繁荣侨乡经济,谱写新的篇章。

就义背景

  菲律宾独立前的宣传运动

1565年,西班牙将菲律宾变成殖民地,对菲律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政教合一是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一个重要特征。教会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势力。大主教可以有权弹劾总督,并在总督出缺时代理其职务,地方城镇的教士都是地主,操纵地方政权。因此,菲律宾有"修道会帝国"之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菲律宾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形成。菲律宾中等以上家庭将子弟送往马德里或欧洲其他地方深造。菲律宾的这些知识分子接受了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启蒙活动的骨干和先锋。

1872年,甲米地的士兵和兵工厂的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提出"打倒西班牙"、"打死西班牙修道士"的口号,遭到殖民当局的镇压。41名起义者被杀害,数百名被判处苦役或流放。

西班牙当局不仅迫害起义者,而且迫害同起义全无关系的知识分子。主张教会菲化的积极分子M·戈麦斯、J.布尔戈斯和J.萨莫拉等3名神甫被绞死。

菲律宾知识分子于是在<1880-1895>年开展了宣传运动。"宣传运动"是一场和平的、争取改革的运动。它的目标是:使菲律宾成为西班牙的一个自治省,并在西班牙议会中有代表权;实行教区非教团化或菲化;菲律宾居民与西班牙居民权利平等;菲律宾人应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

宣传运动的领袖和代表人物,是何塞·黎刹(1861-1896)。他生于内湖省卡兰巴一个有中国血统的家庭。1882年,赴欧洲学习,和流亡的菲律宾爱国志士一起开展宣传运动。为此,他写了长篇小说《不许犯我》(1887)和《起义者》(1891),激励菲律宾人民为自由而斗争。

1889年1月12日,菲律宾知识分子和一些西班牙自由主义者在马德里成立了西班牙--菲律宾协会。1889年2月出版了《团结报》。《团结报》传入菲律宾后,深受欢迎,对启发菲律宾人民的民族意识起了很大作用。

1892年6月,黎刹回国。7月3日在马尼拉创立菲律宾联盟。由黎刹撰写的联盟章程的宗旨是:把菲律宾群岛结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发展民族经济;防止一切暴力和不平;研究改革的实施等等。联盟成立才4天,西班牙殖民当局就逮捕黎刹并将他流放到棉兰老岛,菲律宾联盟被解散。

1896年12月30日,黎刹被处死。临刑前,他写下绝命诗《永别了,我的祖国》,他写道:"方见天际破晓,我即与世长辞,朦胧夜色已尽,光明白日将至。"

在揭露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唤醒菲律宾人民起来斗争方面,宣传运动起了启蒙作用。[2]

相关事迹

  绝命诗《永别了,我的祖国》

《永别了,我的祖国》,原文是用西班牙文写的,梁启超最早把它译成了中文。它是黎刹被枪杀前一天所写,字字血泪,是不朽的政治文学作品。因暂时没找到梁启超翻译的中文版本,兹转引如下由旅加台湾名作家东方白所译版本,以供赏析!

《永别了,我的祖国》

作者:扶西·黎刹

别了,祖国,艳阳之土,

南海之珠,失去的乐园,

我乐于把这凋零之躯献给你,

即使再年轻,再健壮,再幸福,

我仍然毫不怜惜,把它献给你。

在无情的沙场,激烈的战斗,

有人把生命捐弃,既不犹豫也不在意,

葬身之所岂有分别?在香杉在月桂在百合之下,

在绞台在原野,在刀枪或殉道的途上,

只要为了国家为了乡土,它都一般无二。

我要在东方破晓的清晨死去,

正当那旭日的光明冲破长夜的黑暗,

如果曙光无色,就拿我的血漂染,

任你泼洒整个苍穹,

把它染成一片瑰丽的鲜红。

当生命之页在眼前展开,我做过梦,

当青春之火在心中点燃,我做过梦,

梦见可爱的脸,啊,你这南海之珠,

不再悲伤,不再憔悴,

眉头无结,眼眶无泪。

我爱之梦,我生之欲,

在悲泣,为你这将高飞的灵魂,

在欢唱,因你终将远离这多愁的嚣尘,

为国而死,不正是你日夜所望?

然后躺在她的怀里,安然无恙。

看见一枝羞放的花朵,

有朝一日,在我墓地的草上,

请把它拥到唇边深深吻我,

也许我久卧墓穴,周身发抖,

让我的眉梢感受你的轻触,你的热呼。

让晨曦着我金色衣衫,

让月光抚我无底创伤,

让微风飘送饮泣悲叹。

若有鸟儿栖在十字架上,

让它为我低吟,如对国殇。

让太阳把雾气提升上苍,

使夜幕在坟地重重下降,

让善人来墓旁喟我不遇,

然后在静夜为我默默恳乞,

求你,我的祖国,让我在天国安息。

哀祷吧,为那些不幸早逝的故友,

为那些满身伤痕的活人,

为那些因儿女悲恸的母亲,

为那些寡妇孤儿,那些受刑逼供的罪人,

然后为你自已的救赎而祈祷。

因为长夜漫漫只有尸身可依,

然后对着苍穹倾诉我迟来的抗议,

请别吵我清睡与深沉的神秘。

也许你会听见圣颂在周遭悠扬,

这是我啊,祖国,我在对你歌唱。

既无十字架,也不见碑坊,

当我的坟墓已被人遗忘,

让犁犁过,让锹翻过,

在我骨灰被风吹散之前,

将它撒播,覆盖大地。

当我飞过高山越过大海,

然后隐入无形我不在意,

惊叹空间的浩瀚与时间的无际,

我将带着光明与色彩,

传播我的信心,我的爱。

我热爱的菲律宾啊,请听我最后的骊歌,

我敬爱的祖国啊,令我忧伤的祖国,

我把一切都献给你-我的父母以及我的兄弟,

因为我将去之国,没有暴君也没有奴隶,

那里亲善和睦,一切统于上帝。

别了,被蹂躏的朋友自我的孩提,

别了,从破碎的心底我呼唤你,

感谢你,我的上帝,我走完了人生的劳途,

也感谢你,我的导师,你照明了我的路,

永别了,人类我爱,只在寂灭才有安息。

纪念圣地-黎刹公园

黎刹在被关押了12天之后,被西班牙殖民者枪杀于距离"西班牙王城"不远的一个名为"巴古姆巴扬"的野地。菲律宾独立以后,"圣地亚哥古堡"中当年关押黎刹的那座小楼被改建成"黎刹纪念馆",黎刹殉难的那片野地建成了"黎刹纪念公园"。

如今,菲律宾人从关押黎刹的囚牢一直到"圣地亚哥古堡"大门外,循着当年黎刹所走过的路径,在地上镶嵌了一行铜制的脚印,那脚印从容而坚定,一直延伸向远处。

在"黎刹纪念公园"一堵长满青苔的砖墙前方,是表现黎刹被枪杀那一刻情境的雕像群,中弹的黎刹痛苦地向天挣扎……象是在呼唤菲律宾人民的觉醒。黎刹公园位于市中心罗哈斯大道旁,面对美丽多姿的马尼拉湾,海面波光闪烁,岸边椰影婆娑。

公园正中是黎刹纪念碑,碑上屹立着他的铜像,身披大衣,双眼凝视美丽的马尼拉湾,神态端庄自若。他身边左面是母亲在给他餵奶,右面是父亲在教他读书识字。铜像下面碑文写着:"纪念爱国者与烈士--何塞.黎刹。1896年12月30日被杀害于巴古姆巴扬野地。"

菲律宾人说"黎刹为这个国家留下的财富,是让菲律宾人第一次清晰认识到,菲律宾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西班牙的附属国"。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