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著名将领吴璘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吴璘(宋朝的著名将领)

由网友()分享简介:宋朝著名将领吴璘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吴璘
吴璘(1102年—1167年),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字唐卿,吴玠弟,...


宋朝著名将领吴璘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吴璘

吴璘(1102年—1167年),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字唐卿,吴玠弟,宋朝著名军事将领。他智勇双全,与兄长吴玠一起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在南宋抗金斗争中,与兄吴玠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著兵法两篇,已佚。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信王。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公元1167年(乾道三年),吴璘病逝,年龄六十六岁。孝宗赠他为太师,追封他为信王,并罢朝两天,越级赐给办丧事的钱财。
历史如何评价吴璘元·脱脱等《宋史》:“璘刚勇,喜大节,略苛细,读史晓大义。代兄为将,守蜀余二十年,隐然为方面之重,威名亚于玠。高宗尝问胜敌之术,璘曰:‘弱者出战,强者继之。’高宗曰:‘此孙膑三驷之法,一败而二胜也。’”又言“吴玠与弟璘智勇忠实,戮力协心,据险抗敌,卒保全蜀,以功名终,盛哉!挺累从征讨,功效甚著,有父风矣。然玠晚颇荒淫,璘多丧败,岂狃于常胜,骄心侈欤!抑三世为将,酿成逆曦之变,覆其宗祀,盖有由焉。”



宋朝一共有哪些著名将领

1. 岳飞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应招在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2. 孟珙

孟珙出身将门,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为岳飞部将。孟珙早年随父抗金,并参与灭金的蔡州之战。宋蒙战争爆发后,孟珙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累官枢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封汉东郡开国公。淳祐四年(1244年),兼知江陵府。后以宁武军节度使致仕。

3. 曹彬

曹彬是后周太祖郭威妃子张氏的外甥。后周世宗时,他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曹彬严于治军,尤重军纪,受到宋太祖赵匡胤信任,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乾德二年(964年)参与攻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974年)率水陆军十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分兵三路攻辽,曹彬为东路军主将。他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于岐沟关之战大败,致使宋军全线溃退,被降为右骁卫上将军。后复起为侍中、武宁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后,曹彬复任枢密使。

4. 狄青

狄青出身贫寒,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宋仁宗时累官延州指挥使。他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常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朝中名臣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甚至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后以功升枢密副使。狄青平生主要经历二十五战,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5. 李继隆

李继隆初以恩荫补供奉官。他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参与平定南唐,屡立军功。党项李继迁扰边,与田仁朗等率兵将其击败。从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军。

雍熙三年(986年),迁侍卫马军都虞侯,为沧州都部署。后以河西行营都部署,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至道初年,任灵、环十州都部署。真宗即位,解兵权,加同平章事。澶渊之战中,李继隆受任驾前东西排阵使,与石保吉率军抵御契丹。

6. 曹玮

曹玮出身将门,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少年时便随父亲在外任职。宋真宗即位后,任渭州知州,驭军严明,赏罚立决。知镇戎军时,招降外族、袭破李继迁,并据地形修筑工事、巩固边防。

李继迁死后,曹玮上疏请趁机攻灭李氏政权,但未获准许。他亲自率军带回归降的河西大族,使李德明不敢轻举妄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岳飞

百度百科-孟珙

百度百科-曹彬

百度百科-狄青

百度百科-李继隆

百度百科-曹玮



二战苏联著名将领

科涅夫,苏联元帅、军事统帅、军事家。二战中和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并称苏联陆军野战三驾马车之一。他擅长步炮协同作战,能把强大的炮兵火力和步兵高速度下出其不意地进攻完美无缺地结合起来。他在1943年后打出了一系列经典的攻击战。

罗科索夫斯基,苏联元帅、统帅、军事家。二战时期苏联卫国战争中与朱可夫、科涅夫并称为苏联陆军的三驾马车之一。他头脑冷静沉稳、处乱不惊,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逆境时期屡建战功,被后人誉为“逆境英雄”。1945年6月24日,罗科索夫斯基获得了军人生涯的最高荣誉。斯大林命令他指挥了莫斯科红场上的反法西斯德国胜利的阅兵式。

朱可夫,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朱可夫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深受俄罗斯人民的拥戴和敬爱。

华西列夫斯基,苏联杰出的军事家,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总参谋长,斯大林格勒反攻作战的指导者,克里米亚的收复者和加里宁格勒(哥尼斯堡)的解放者,苏联陆军三驾马车外最具有才华的将领,参与指挥、筹划了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所有战役。

马利诺夫斯基,苏联国务活动家、军事家、统帅、苏联元帅。1945年5月纳粹德国投降之后,马利诺夫斯基被派至至远东中国东地区。1945年8月,他领导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最后一支作战部队攻占中国满洲,原先由一支60万强悍大军关东军占领的地方。溥仪成为战犯被押到苏联。

戈沃罗夫,苏联元帅(1944),具有出类拔萃的最强的组织能力,是公认的运用炮兵的大师,成功的组织了坚守列宁格勒及打破德军对该城的包围和封锁,擅长从对方最强点寻找破绽。战后出任防空军司令直至逝世。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1895年2月18日—1970年3月31日),苏联元帅(1940.5),军事家。生于今敖德萨州富尔曼诺夫卡镇。苏联元帅,曾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历任排长、连长、团长、旅长、师长、骑兵军军长、军区司令等职。 1940年5月起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国防部长)。苏德战争中先后任统帅部大本营主席、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副国防人民委员等职,参与指挥多次重大战役。

库兹涅佐夫,苏联海军总司令,军事家,苏联海军元帅。为了纪念他,1991年服役的俄罗斯航母被命名为“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库兹涅佐夫曾两次被撤职,1988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重新审视了苏联历史上的冤案,才恢复了他的海军元帅军衔。

戈尔什科夫,苏联海军元帅、军事家。二战中任舰队司令、新罗西斯克防御区副司令、陆军第47集团军代理司令、第56集团军司令,海军多瑙河区舰队司令、黑海舰队分舰队司令,参加了许多战役。

梅列茨科夫,苏联军事领导人、苏联元帅。 他是二战中的北极圈霸主,苏联红军中最擅长筑垒地域的攻防的大师。他在指挥上的谨慎周密和对战局的富有预见性是有口皆碑的。



二战时期日本著名将领

1、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日文平假名: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国海军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

山本五十六1916年毕业于日本海军大学校,曾于1919年到192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历任驻美武官、第1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长、海军次官。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并组织部队进行严格训练,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39年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日本海军中当时唯一反对加入轴心国的高级军官,反对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但在日本右翼势力庞大的压力和日军高层的压力下最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妄图先发制人,在对美开战之初以舰载航空兵袭击了珍珠港,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主力后为确保日军进攻东南亚的翼侧安全。

同时重视海军航空兵在海战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摆脱“巨舰大炮制胜”理论的束缚,企图在美太平洋舰队得到加强前以海上决战的传统战法将其歼灭,结果导致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遭惨败。

1943年4月18日,59岁的山本五十六在视察部队途中座机被美军飞机击落而毙命。

2、山下奉文

山下奉文, 日本陆军大将,战犯。高知县人。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曾任驻外武官、步兵团长等职。 1943年晋上将。1944年9月任第14方面军司令,率部在菲律宾吕宋岛负隅顽抗,直到日本败降。

山下奉文和参谋长铃木宗作中将、参谋主任杉田大佐等人一起在新加坡策划了对新加坡华人的“肃清行动”,他们判定出敌对分子后,当即处置(死刑),这便是著名的新加坡大屠杀。山下奉文多次对平民进行屠杀,战后1946年在马尼拉被处以绞刑。

从个人战绩上来说,山下奉文领导下的日军攻占了英军守卫的马来亚和新加坡要塞,被称为“马来之虎”,击毙、俘虏英军、印军、澳大利亚军队、马来西亚军队共14万。

同时缴获的机枪就有2500挺,被丘吉尔称为英军历史上最大的失败。在此之前,英军没有在一次战役中付出如此重大的损失。此外,此人在战术上首先创造性使用自行车部队,指挥力和统率力较强。

3、岗村宁次

冈村宁次(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侵华日军战犯,百团大战后调任华北方面最高司令长官,指挥日军对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抗日战争末期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昭和军阀的三羽乌的第三位。

冈村宁次先后就学于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曾参加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3年陆军大学毕业后在参谋本部任职。1917年在驻华武官处工作。1919年回国后,长期供职于陆军参谋本部,研究中国情报。1925~1927年任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参与中国内战。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侵华日军向中华民国政府投降,于9月9日在南京签署投降书。

彭德怀曾对八路军的将领们作过关于对冈村宁次的评价:“这个家伙,是很厉害的一个人,他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山田医生告诉我,20年代初期,他和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被称为天皇党羽集团的三羽乌;后来在对华战争中,他是日本军界的三杰之一,另外两个是合区川和东条英机。所以一定要注意他。

他有很多本事,能实事求是,细致周密。每次进攻,他都要调查半年之久,做准备工作。没有内线发动配合维持,他不进行蚕食。他不出风头,不多讲话,不粗暴;你从他的讲话里看不出他的动向来。他经常广泛搜集我们的东西,研究我们的东西。他是日本侵略朝鲜和东北三省的副参谋长,老练得很,是历来华北驻屯军司令官中最厉害的一个。”

4、山口多闻

山口多闻(1892年8月17日-1942年6月6日)二次大战时期日本帝国海军的高级将领。生于旧东京市的小石川区,中学毕业后就进入海军兵学校就读,20岁时就以该届(第40期)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并于隔年升任少尉。

1941年12月7日作为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参与偷袭珍珠港,1942年6月4日,率领第二航空战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6月6日清晨,在旗舰飞龙号遭受重创无法挽回的状况下,拒绝同僚换乘舰撤退的要求,与航空母舰飞龙号一同爆炸沉没入海,享年49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残酷的厮杀中,很少有军人可以获得包括敌人在内一致赞誉,山口多闻应该算是这人数不多中的一员。

山口多闻是日本海军首屈一指的航空专家,对海军航空兵的使用深有研究,被美军认为是和山本一样日本最优秀的海军将领。由于其优秀的领导能力使得在部下中具有极高的声望。公认为是继山本五十六之后联合舰队的继承人。

5、小泽治三郎

小泽治三郎(日语:おざわ じさぶろう,英语:Jisaburo Ozawa,1886年10月2日-1966年9月9日),宫崎县人,大日本帝国海军中将,日本海军第一机动舰队司令,并统帅舰队参与菲律宾海海战,他也是最后一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小泽治三郎中将以冷静沉着著称,是日本海军首屈一指的航空战专家。以航母为中心的特混攻击舰队正是小泽中将的首创,在这一点上山本五十六大将深受小泽中将的影响,从而造就了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航母编队的日本联合舰队。参加过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

作为一名海军军人,小泽身上的军人气质可谓浓厚。小泽善于接受新事物,目光长远,并努力钻研,这也与保守的舰队派军人完全不同。小泽的冷静造就了他勇猛而又不乏机智的风格,这种风格又比如宇垣缠这样的蛮勇之人更加适合作为指挥官。从各种意义上看,他无疑都是机动部队司令长官的最佳人选。

拓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小泽治三郎

百度百科——山口多闻

百度百科——冈村宁次

百度百科——山下奉文

百度百科——山本五十六



二战十大著名将领

苏联1个,美国2个、日本1个、德国2个、法国1个、英国1个、中国1个,共9个,看客再补一个吧(美国在二战的贡献,建议再补一名美国的)。

1、朱可夫元帅,没啥说的苏联是主战场,从对日的诺门坎、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到柏林,可能敢和斯大林顶嘴的。
2、尼米兹5星,太平洋战区,靠3艘航母支撑起太平洋。
3、艾森豪威尔5星,没打过仗,做做办公做起,也是美国历史上升的最快的将军,协调能力(英美法等),竞选总统而辞去5星上将。
4、三本五十六大将,以前叫高野五十六,发动太平洋战争,为日本争取了半年的优势。
5、蒙哥马利元帅,英国职业军人的代表,北非、欧陆。也是英国唯一能上榜的
6、邓尼茨元帅,狼群战的策划,希特勒的应急接班人,宣布投降,获刑10年。
7、古德里安元帅,就坦克而言可能有抄袭戴高乐的嫌疑,但算的上德国坦克之父。
8、蒋介石,二战中最顽强、时间最长的军事领导人。欧洲列强纷纷投降,他在战斗。能超过他的之后罗斯福总统(是文人)。
9、戴高乐,准将,没有留在维希法国,带领自由法国维护了大国的面子,关键的是真心为了法国,不考虑个人得失。
10、从下面的选一个吧。
备选,
斯普鲁恩斯,4星享受5星待遇,中途岛、马绍尔。。。。。
哈尔西,5星,如果不是皮肤病休假,几乎全部的太平洋战役了,莱特湾战役使5星延期任命。
麦克阿瑟,5星,西点之父,虽然是西南太平洋司令,功劳有。但放弃自己的部队只身逃到澳大利亚(带老婆娃保姆),以自己的私欲而先打菲律宾,不打台湾(打台湾更有战略意义)。
巴顿,4星,猛将爷,也算美国的坦克先锋,但美集团军军长相当于战区级的指挥官,与其可比的太多了,范特格里夫4星(瓜岛),史迪威4星(中国战区),金凯德4星(西南太平洋),布莱特雷5星。

隆美尔,北非没问题,不是输给蒙哥马利,是输给而来补给。回到欧洲,对反登陆有见解。对刺杀希特勒的事,军政思想不够。



二战时期中国著名将领

共产党中的名将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开国十大元帅与十大将军都可以算是抗日战争中的名将,另外还有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与领导者杨靖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领导者吉鸿昌等等。以下说说国民党中的名将:

张自忠:第一名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

王耀武:第十名将。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秦国全部著名将领名字? 紧急!!!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王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名将,名将王翦之子,与其父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蒙骜(?—前240年),齐国人,战国后期秦国名将。 秦昭王时自齐入秦。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蒙骜为秦将,率师伐韩,夺取中原要地成皋、荥阳,置三川郡。三年,攻赵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赵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领兵攻韩,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骜率军东向攻魏。屡败魏兵,后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联军击败。五年,秦闻魏公子死,使蒙骜攻魏,取二十城,置东郡,使秦国土与齐相接,对韩、魏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因屡立战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蒙骜卒。其子蒙武、孙蒙恬均为秦国名将。 蒙武具体生卒年月不详, 中国 战国 时 秦国 名将。祖居齐国 ,父蒙骜 、子蒙恬 皆为秦名将。 为将经历 公元 前224年 作为 裨将军 和 王翦 带兵六十万进攻 楚国 ,击破楚军主力于 蕲 ,楚国大将 项燕 于此役战死。 公元 前223年 又和王翦带兵击楚,再次击破楚军,虏末代楚王负刍 ,灭亡了楚国。原属楚国的土地被划堆为三个 郡 。 这是 史记 中比较多地采用的说法。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祖籍齐国。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 李信 秦王政命王翦统帅伐燕。二十一年(前226),王翦攻克燕都蓟,燕王和太子丹退保辽东,秦将李信紧追不舍。代王嘉致信燕王喜,说道:“秦军之所以追得这么紧,是想得到太子丹。如果大王能杀了太子丹献给秦王,燕国就能保住。”太子丹逃到衍水(今辽宁太子河)上,燕王派人斩了太子丹的头颅献给秦,李信、王贲并没有停止进攻。二十五年(前222),秦将王贲攻取辽东,俘燕王喜,燕国灭亡。李信领功。 甘茂 战国中期秦国名将。下蔡(今安徽凤台)人。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助左庶长魏章略定汉中地。又率兵平定蜀乱。六年,秦初置丞相,甘茂为左相。七年秋,受命为将攻韩之宜阳(今河南宜阳西),以打开秦东向门户。行前分析楚、韩盟而不固,楚无意救韩。又亲至魏、赵游说,使其不出兵救韩。鉴于宜阳城坚难攻,恐攻城日久而遭人谗言,遂与秦王订下息壤(今陕西咸阳东郊)之盟。后攻宜阳5月未下,公孙奭、樗里疾果谮之于秦王,秦王终守信而发兵助之,甘茂又出私财犒劳将士,于次年终克宜阳,斩首6万。并渡过黄河,驻于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同年,因楚围韩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力劝秦昭王救韩。后因劝秦王归还韩武遂而被疑,遭向寿、公孙奭谗毁,被迫于攻魏蒲阪时逃至齐,任齐上卿。十年,为齐使楚。秦欲令楚送还甘茂,楚以其贤而拒秦。卒于魏。 樗里疾(?-前300) 战国中期秦国名将。秦惠文王异母弟。名疾,因居樗里(一说楮里)而称樗里疾。为人滑稽多智,秦人称之为“智囊”。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为右更,率兵伐魏曲沃(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逐城中人而据其地。周慎靓王四年(前317),为庶长,率军败韩、赵、魏联军于修鱼(今原阳西南),虏韩将申差、鲠,斩首8万余,韩太子仓入秦为质。周赧王二年(前313),攻取魏地焦(今三门峡市西)、曲沃;又败韩于岸门(今许昌西北),斩首万人。同年任将攻赵,虏赵将赵庄(一名豹),拔蔺(今山西离石西)。三年,助秦将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楚汉中地,因功受封为严君。同年,又助魏攻齐,虏齐将声子于濮水之上。六年,秦初置丞相,樗里疾为右相。九年,与甘茂攻魏地蒲(今河南长垣),不克。又与楚攻魏皮氏(今山西河津西),后魏以公子质于楚,楚因而叛秦,樗里疾遂诈称将以地献楚,令楚还魏太子,而暗与魏合兵败楚。十五年,卒于秦。 孔刚 天生神力,好勇斗狠。从军后成为蒙恬和扶苏帐下的一名校尉,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据说一次他正在午睡,听闻有一股百余人的匈奴侵扰边境村庄,二话不说,起身拔剑策马而去,竟忘了穿护身甲胄。等大部队赶到时,看见他浑身浴血、披发眦目,挥舞手中只剩了半截的长剑,仍在追赶那些业已魂飞胆丧的匈奴残兵。自此,兵营中便有了“铁狂”的称号。 王龁:秦国将领,率军攻下韩国上党,并且与廉颇对峙。 孟明视,春秋时期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是百里奚的儿子。秦穆公的主要将领。 蒙毅 与兄蒙恬同是秦始皇,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蒙毅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夺得了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辛胜 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辛胜破赵,虏赵王迁。



一战中著名的领袖,将领名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名领袖和将领主要有:
1、拉斯·黑格将军(英)
黑格在索姆河战役中指挥英国军队作战,在战争的第一天就有多达6万的英军伤亡。这次战役使得协约国共丧失60万多的兵力——却仅仅向前推进不到八英里。黑格于1918年率军队重新获胜,然而他也成为一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将军之一。
2、德皇威廉二世
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后,鼓动奥匈帝国采取侵略政策。威廉只是名义上掌管德国军队,真正握有实权的却是他手下的将军们。于1918年被迫退位。
3、小毛奇
德意志帝国陆军大将,因为他伟大叔叔的老毛奇的名字和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侍从武官出身,性格软弱的他出任德军总参谋长,主持一战初期的施里芬计划,计划失败后被解除职务,默默无闻的死去。
4、埃里希·冯·法金汉(德)
法金汉于1896年至1903年在中国服役,参与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1913年,他出任普鲁士战争部长(相当于德国国防部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
5、亨利·菲利浦·贝当(法)
民族英雄和叛徒集于一身。1878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领导1916年凡尔登保卫战而出名,在法军索姆河惨败后,他在最黑暗的时候重振了法军的士气。二战法国战败后,出任维希政府总理,1940年6月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
6、约瑟夫·霞飞
法国元帅和军事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法军总指挥。性格稳重,木讷寡言,虽略显迟钝,却极其坚韧,人称“迟钝将军”。
7、费迪南·福煦
法国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几个月协约国军总司令,公认是协约国获胜的最主要的领导人。1918年被任命为协约国最高司令。1918年代表法国在贡比涅森林签订对德停战协定,后又在巴黎和会上发挥重要作用。
8、乔治·克列孟梭
法国政治家、新闻记者、第三共和国总理,法国近代史上少数几个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政治生涯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与法国多次重大政治事件紧密相连。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胜利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作出重要贡献,被当时欧洲人称为“胜利之父”。
9、英王乔治五世
英王乔治五世在为期4年的战争期间,乔治五世全力以赴地支持战争胜利。他视察陆军和海军部队、医院、工厂和船坞并向国库作捐献。
10、沙皇尼古拉二世
俄罗斯末代皇帝,在位时间1894年~1917年。他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却一事无成。十月革命,结束了他的性命。



新四军有哪些著名将领?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前夕,新四军将帅任职名单:
元帅(1名):
陈毅:新四军代军长、军长。
大将(4名):
叶挺:新四军军长,国军中将。
张云逸:新四军副军长,陈毅去延安后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
粟裕: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兼苏浙军区司令员
黄克诚: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兼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徐海东: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
上将(l3名):
赖传珠:新四军参谋长。
宋时轮:新四军津浦前线野战军参谋长。
陈士榘: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
唐亮: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李克农:八路军、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
叶飞: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副司令员。
钟期光:新四军第一师兼苏浙军区政治部主任。
刘震: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
洪学智: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兼苏北军区参谋长。
张爱萍: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
韦国清: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兼淮北军区副司令员。
贺炳炎: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傅秋涛:新四军第七师副师长兼皖江军区副司令员。



中华民国时期有哪些著名将领?

有刘峙、顾祝同、蒋鼎文、白崇嬉等。抗日时期有李宗仁、薛岳、王耀武等。

第2次内战时候有,杜聿明、黄百韬等。在西方人眼里最有名的是孙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