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P是概率,A和B分别表示两个事件。P(AUB)=P(A)+P(B)的前提是AB是互斥事件?(高中数学概率讲解视频)

由网友()分享简介:高中数学P是概率,A和B分别表示两个事件。P(AUB)=P(A)+P(B)的前提是AB是互斥事件?

见图
...


高中数学P是概率,A和B分别表示两个事件。P(AUB)=P(A)+P(B)的前提是AB是互斥事件?


见图



高中数学P是概率,A和B分别表示两个事件。P(AUB)=P(A)+P(B)的前提是AB是互斥事件?


见图



高中数学概率公式

举个例子吧m=3 n=5
C=(5*4*3)/(3*2*1)
P具体忘了
LZ的公式可以写成 分子n*(n-1)*(n-2)*.. 一共m个递减的数, 分母m*(m-1)*..1 一共m个数



高中数学 概率,如图

已经有解析了哦,不过可能抽象了些。
举个例就好理解:a=3 ,b=7,那么 有多少个整数呢:b-a=7-3=4个?不对的,实际上的整数是3,4,5,6,7这5个,不是4个,规律就是 b-a +1个整数。又由于是随机的,所以每个整数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因此就是1/(b-a+1) 了



概率论里的EX DX分别表示什么

D(X)指方差,E(X)指期望。

方差是在概率论和统计方差衡量随机变量或一组数据时离散程度的度量。概率论中方差用来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

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数学期望(或均值,亦简称期望)是试验中每次可能结果的概率乘以其结果的总和,是最基本的数学特征之一。它反映随机变量平均取值的大小。

方差与期望相互联系的计算公式如下:

D(X)=E[X-E(X)]^2=E{X^2-2XE(X)+[E(X)]^2}=E(X^2)-2[E(X)]^2+[E(X)]^2

扩展资料:

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X,若其定义域为(a,b),概率密度函数为f(x),连续型随机变量X方差计算公式:D(X)=(x-μ)^2 f(x) dx。方差刻画了随机变量的取值对于其数学期望的离散程度。(标准差、方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

若X的取值比较集中,则方差D(X)较小,若X的取值比较分散,则方差D(X)较大。

因此,D(X)是刻画X取值分散程度的一个量,它是衡量取值分散程度的一个尺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数学期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方差



高中数学算概率时里面C几几怎么算??举个例子说下

计算公式:

;C(n,m)=C(n,n-m)。(n≥m)

C-Combination 组合数 ;

A-Arrangement 排列数(在旧教材为P-Permutation);

N-Number 元素的总个数;

M- 参与选择的元素个数;

!- Factorial阶乘。

举例:

某城市有4条东西街道和6条南北的街道,街道之间的间距相同,若规定只能向东或向北两个方向沿图中路线前进,则从M到N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对实际背景的分析可以逐层深入:

(一)从M到N必须向上走三步,向右走五步,共走八步;

(二)每一步是向上还是向右,决定了不同的走法;

(三)事实上,当把向上的步骤决定后,剩下的步骤只能向右;

从而,任务可叙述为:从八个步骤中选出哪三步是向上走,就可以确定走法数。

∴ 本题答案为:C(8,3)=56。

扩展资料:

一、加法原理和分类计数法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 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3+…+mn种不同方法。

2、第一类办法的方法属于集合A1,第二类办法的方法属于集合A2,……,第n类办法的方法属于集合An,那么完成这件事的方法属于集合A1UA2U…UAn。

3、分类的要求 :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

二、乘法原理和分步计数法

1、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3×…×mn种不同的方法。

2、合理分步的要求

任何一步的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此任务,必须且只须连续完成这n步才能完成此任务;各步计数相互独立;只要有一步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则对应的完成此事的方法也不同。

3、与后来的离散型随机变量也有密切相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排列组合  



请问在高中数学中,C(概率)是如何进行运算的,以及怎样运用?

的意思是从8个不同的数字中任取5个数字的组合(不管顺序)。



数学概率: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这道题应该这样理解:A+B称为事件A与事件B的和。其含义是:当且仅当事件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时,事件A+B发生。你也可以理解为事件A与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情况。由定义可知P(A+B)=P(A)+P(B)-P(AB),因为A,B互斥,所以P(AB)=0即P(A+B)=P(A)+P(B)。
欢迎采纳,记得评价哦!



高中数学 概率题 麻烦学霸讲解一下第二问中位数的估计值怎么算的?答案是什么意思?谢谢~

1、中位数是样本数据所占频率的等分线。
2、我们可以设中位数是X,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可知,中位数左边立方图的小矩形的面积为0.5。(频率直方图的面积计算为,面积等于组距×频率/组距,横坐标上的组距,纵坐标上的频率/组距)。
3、则可得0.01×5+0.02×5+0.04×5+0.06×(X-75)=0.5。解得X=77.5



数学中,两个等号“==”表示什么意思?

一个“=”是等的意思;那两个“==”难道是,等等的意思?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