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从“垃圾分类新时代”到“全民行动”_一、上海垃圾分类的现状

由网友(硬汉无敌)分享简介:上海垃圾分类:从“垃圾分类新时代”到“全民行动”近年来,垃圾分类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大都市,对于垃圾分类的实践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尤其是自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在推进中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上海垃圾分类的现状、成效及问题、建设措施等方...做好垃圾分类是每一个市民的分内事

上海垃圾分类:从“垃圾分类新时代”到“全民行动”

近年来,垃圾分类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大都市,对于垃圾分类的实践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尤其是自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在推进中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上海垃圾分类的现状、成效及问题、建设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上海垃圾分类的现状

从2019年开始,上海市力推“垃圾分类新时代”建设,实际上对垃圾分类的要求也远不止于此。据了解,目前上海市实行的垃圾分类标准是4个分类,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需要分成7大类,有害垃圾分为5大类,厨余垃圾需要分成湿垃圾和干垃圾两类,其中湿垃圾包括剩余餐饮食材等,干垃圾则包括骨头、果皮等。其他垃圾则指暂时没有办法处理的垃圾,如难以分类的复合垃圾等。

二、垃圾分类的成效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倡导文明新风尚

笔者认为,上海市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显著。数据显示,2019年垃圾分类推广率达到90%以上,每日垃圾处理量降低了约700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此外,随着垃圾分类的普及,许多餐桌上的餐余垃圾被有机处理,成为有机肥料,进一步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的理念。

三、垃圾分类的问题

尽管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但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由于对于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不高,许多市民对于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区分并不明确,导致分类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一些人为了避免分类工作,将家庭垃圾暂时存在车库等地点,给垃圾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建设措施

在推广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上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建设措施。例如,城市中设置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三类“垃圾分类专用箱”,并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在公共场所、社会单位等进行了宣传教育;对于垃圾分类知识不明确的市民,进行了电话咨询、上门指导等服务。

结语

总的来说,上海市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实践,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但是,在实践中也不能避免出现问题,我们需要持续不断探索创新,寻找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不断推动垃圾分类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新时代文明实践 展现垃圾分类 新时尚 潘家园街道有 秘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