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绣之湖南湘绣文化_湖湘文化名片之一:湘绣起源文化

由网友(用二逼挥霍青春i)分享简介:中国四大名绣之湖南湘绣文化湘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经过千百年湖湘人民的传承与发展,湘绣如今已走便世界各地,是具有极高技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一副湘绣的完成并不简单,从选材到绣制的过程有多道流程,它们息息相关又紧密相连。那么,大家是否了解湘绣的城市文化呢?现在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湘绣历史及发展历程据资料记载,湘绣...

中国四大名绣之湖南湘绣文化

湘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经过千百年湖湘人民的传承与发展,湘绣如今已走便世界各地,是具有极高技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一副湘绣的完成并不简单,从选材到绣制的过程有多道流程,它们息息相关又紧密相连。

四大名绣之 湘绣

那么,大家是否了解湘绣的城市文化呢?现在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湘绣历史及发展历程

据资料记载,湘绣是从农村妇女用来装饰衣服、荷包、烟袋的制作开始的。后来有一些画家参与湘绣的设计,把中国的一些技法移植到刺绣上,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从而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根据湖南长沙烈士公园发掘的战国木廓墓出土两件绣花绢残片,湖南刺绣最早可以追溯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1972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来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代,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清光绪年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人绘画的参与,开始形成能独立完成整个工艺流程的绣庄,“吴彩霞秀坊”就是绣工胡莲仙的儿子在长沙开了第一间自产自销的绣庄。宁乡画家杨世焯倡导湖南民间刺绣,长期深入绣坊,绘制绣稿,还创造了多种针法,使湖南的民间刺绣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刺绣工艺系统,成为一种具有独立风格和浓厚地方色彩的手工艺商品走进市场。

第一次国内革命爆发,原来作为湘绣业大买家的直系军阀覆灭了,封建地主也受到沉重打击,敛绩藏形,同时运动还改变了若干不风俗习惯,使湘绣业的一部分产品大大减少了销路。民众贫困,而湘绣一时不可能生产出大众所需要的产品,湘绣出现了30年来的第一次衰落。

1933到1937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经济暂时稳定,湘绣进入“全盛”时期,绣庄和绣工增多,全省绣庄达到45家,绣工约15000人,绣品年产量3万件以上,产值120余万元,资金累积达50多万银元。这一时期湘绣产品也日倾生活化,除以往畅销的高档绣品屏联,堂彩、字画碑帖外,绣庄大量生产被面、枕头、台布、椅垫、和小孩涎围等生活用品。

此后一些绣庄在废墟上写山个红字招牌继续做生意,但是由于缺乏原料、画稿绣品质量十分低劣,长沙湘绣在瓦砾中复业,但不久后长沙沦陷,大部分绣庄歇业,搬迁。国外市场受到战争影响销量大减,国内百姓生活十分贫困,也不再买湘绣这类美术品。原来缺乏,产品滞销,绣工另谋出路,湘绣进入极度衰落时期。

湘绣原材料、设备、工艺流程

丝线分为:花线、绒线、小丝线、织花线、挑花线和金银线,湘绣丝线均为蚕丝制成,分粗细两种,一般每根长8米,由于价格昂贵,从胡莲仙、魏氏起改用湖北本地所产丝线,至50年代主要使用长沙县湘绣厂和捞刀河镇荷叶塘生产的染色丝线。但是高档精品丝线仍需从苏州采购;面料分为:绸、缎、尼龙纱、你呢绒和棉麻纺织品,湘绣面料主要为纯蚕丝织成,有少量人采用人造丝和尼龙纱面料。

现代生产的小部分产品采用韩国面料,绸缎规格一般为0.76米至1.4米,产地多为苏杭,本地产面料主要有原湖南绸厂、湖南南县绸厂和长沙浏阳绸厂。

湘绣的主要工具和设备有各种规格的秀绷、绣架、压条、绞竹、绣花剪、绣花针等。湘绣最基本的生产工具是秀绷,湘绣秀针多为苏州所制,峰端尖锐,鼻底圆钝,容易拈捻,不伤手。绣花剪刀最先产于杭州,见到口呈弧形微弯上翘,可紧贴绣面齐根修剪绒线,不露线头不伤绣面。

湘绣制作工艺流程:制稿——临稿——选料(面料)——印刷——配色——上绷——湘绣原料(绒线)——刺绣——拆绷——整烫——饰裱。湘绣有多钟绣法和针法,十四种绣法:平绣、织绣、扭绣、网绣、结绣、双面绣、剪贴绣、补画绣、十字绣、剪绒绣、打子绣、缂丝绣、交叉绣、立体秀,各种绣法共计有73种针法。

湘绣技艺是一种纯粹的手工工艺。各工序使用简单的手制工具,依靠手工技艺来完成制作。湘绣技艺展现的是艺人的灵巧,智慧与手艺。

1、裁料、刻版、印花、配线等工艺流程,是湘绣一般产品在刺绣制作之先的前期工序,整烫工艺是其后期工序。

2、湘绣绣地主要有软缎,丝质,用于日用品刺绣;贡缎(又称杭缎)也是丝质、柔韧、光泽细洁、主要用于精品刺绣。此外,呢绒棉麻以及合成纤维等材质的织物,也有用作绣地的。

3、湘绣用线主要有四种,其材质都是纯蚕丝线。花线,绞合极松,用于劈丝细绣;绒绣,用于粗绣;丝线,绞合紧凑,不可分劈,用于绣制日用品;织花线,丝线的一种,染色自浅而深,绣成花瓣,自然分出深浅,以利日用品刺绣。此外,还有金银线,挑花线等特殊绣线。

4、劈丝分线:艺人在刺绣前,以手指劈丝分线,按刺绣所需的精细程度把花线劈分成二开、四开、八开、十六开等等,这样绣在质地上分外细密耀眼。劈丝分线是刺绣的一种特殊技能,湘绣劈丝有时细于毛发,竟入微茫。湘绣的匀簿细腻是与这种技能的不断提高分不开的。



湖湘文化名片之一:湘绣起源文化

湘绣在古时候是女子用来做荷包、被套等的绣法,至今已有两千多余年了,回望历史,我们似乎从来都不知道时间的对我们的影响,也不知道人类智慧的伟大,但是从这些民间艺术中能完全体现出了。那么作为湖南文化的名片之一,湘绣起源文化是什么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湘绣的历史源远流长,湘绣手工艺产品蕴含的艺术内涵,博大精深。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湖南的地方刺绣就有了一定的发展,至清代末年,湘绣作为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自成体系,湖南长沙沙坪一带的湘绣作坊、庄店应运而生,沙坪的湘绣手工艺品作为名贵手工艺品投入市场,声誉与日增长。

后来,沙坪绣师以国画中的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为基础进行刺绣,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使得湘绣巧妙地与我国的绘画、书法、金石等多种艺术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从而使绣品更加生动、逼真、质感强烈,逐步形成了一种优美的艺术风格,沙坪湘绣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沙坪由此以“湘绣之乡”的美誉名扬海内外。

全国解放后,沙坪湘绣不断推陈出新,技艺不断提高,题材也更加广泛。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湘绣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新的绣艺领域。沙坪湘绣现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品种、规格齐全,产品质量优良。人物、花鸟、山水、走兽、座屏、挂屏、双面绣、条屏、被面、围巾、手帕等等一应俱全,高、中、低档应有尽有,沙坪湘绣遍布世界各地。以湖南长沙沙坪湘绣厂为龙头的湘绣骨干企业,以更加严谨的质量管理,不断开发一批又一批名、优、特、新产品,把湘绣的文化艺术推向更高、更新的境界,使“中国湘绣之乡”的盛名更加辉煌灿烂。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向来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品类繁多而闻名海内外。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湘绣制品,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墓葬出土的一件丝织品,它所使用的针法与现代湘绣所差无几,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湘绣工艺就已经产生了。

此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湘绣逐渐将国画传统特点引入其中,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至清末民初(20世纪初期),湘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甚至超越了苏绣,在中国刺绣业中独占鳌头。新中国成立后,湘绣工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致力创新,使湘绣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尼纶等为原料,配以各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它以中国画为神,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达到构图严谨,形象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绣品中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适用的日用品。

湘绣(沙坪产区)产地范围为湖南长沙市开福区沙坪社区、茶子山村、自安村、钟石村、金霞村、成功村、竹坡村、告塘村、海塘村、双湖村、汉回村、乌溪村、广胜村、大安村、板塘村、大明村、大星村、白霞村、中岭村、罗汉庄村、伍家岭村、高源村、高岭村、涝刀河村、凤羽村、涝刀河社区、彭家巷社区、太阳山社区、群力社区、霞凝社区、天井社区、新源社区32个自然村、社区镇现辖行政区域。

【结束语】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国内外都难得一见的民间工艺,它品类众多,闻名海内外。湘绣中的代表为山水,动物为特色,是湘绣中的一绝。



中国民间四大名绣之一“粤绣”

粤绣是广东地区为了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一种总称,也是我们当今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粤绣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先前绣工大多都是在广州。那么,大家对于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粤绣品种

粤绣的欣赏品有条屏、座屏、屏风等。日用品的品种很多,主要有服装、鞋、帽、头巾、被面、枕套、靠垫、披巾、门帘、台布、床罩等。潮州的刺绣潮剧服装也很着名。宗教用品大多为神袍以及寺庙内的装饰品。粤绣按刺绣技艺分,又有丝线绣、金银线绣、双面绣、垫绣等品种。

粤绣的艺术特色

粤绣的特色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捻缕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主要针法有直针、扭针、捆针、咬针、铺针、搀针、钉针、珠针、套针、施毛针等,另有金银线绣法、平绣、织锦、编绣、绕绣、凸绣贴花绣等;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常用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孔雀开屏、三羊开泰、松鹤猿鹿、公鸡牡丹、金狮银兔、龙飞凤舞等为题材;五是粤绣的绣工多为男工所任;六是粤绣的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台帷、绣服、鞋帽、戏衣等,也有镜屏、挂幛、条幅等。

粤绣大师——陈少芳

提到粤绣,不可不提现年已七十多岁的大师陈少芳。1962年,经过4年在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科学习的陈少芳,毕业分配到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那时起,她就与粤绣打起了交道。45年过去了,陈少芳将半辈子的心血都融灌在粤绣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之中,继承传统、融会创新,当年的大学毕业生已成长为“现代粤绣”的奠基人,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如今,她又荣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聚数十年粤绣工艺的心血,成功创造了“陈氏粤绣”独特的“丝线色彩构成法”,为粤绣发展与创新作出了贡献。

“五彩备,谓之绣”,中国刺绣历史源远流长。然而,随着工业发展,数月不停才可完成一幅作品的绣花针不敌几分钟就批量生产出成品的机器;由于做工精细耗时长,依赖出口销路的粤绣逐渐在机器绣和“速成”的珠绣前败下阵来,慢慢走向衰落。随着国家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2006年,广绣与苏绣、湘绣、蜀绣一起,正式入选文化部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才逐渐得到重视,引起公众关注。愿能充分体现广东文化等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的粤绣能够永远长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扬光大!



浅谈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

中国的传统工艺四大名绣指的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中国不仅是礼仪之邦,古时的女子还手工技术非凡,刺绣的手艺更是炉火纯青,什么龙凤呈祥更是信手拈来……这期给大家讲述的就是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那么就随着小编一起了解广东文化吧!

粤绣,包括广绣和潮绣。以广绣为代表,全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引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

悠久的历史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于皇宫中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足见其技之精。到了宋代,民间日常已广泛应用刺绣品,其中的欣赏品的工艺日臻成熟。明代中后期,广绣已扬名海外。

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得到国王厚赏广绣之名遂传至欧洲,绣品从此输出国外。

广绣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远看非常醒目,近看又精细非常。清初,英国商人拿服饰图样到广州绣坊订绣品。因图样乃西方油画风格,绣工为绣得惟妙惟肖,便增加绣线种类及改革绣法,丰富绣品的表现力,使广绣技艺更加提高。如以孔雀羽毛扭绩成线缕,以马尾缠绒为勒线等。清中叶是广绣出口的全盛时期,大幅的绣画纳税也要白银1.2两,可知价值不菲。当时的广绣作品布局章法已中西合璧,用色浓艳且非常光影变化。今故宫仍保存着当时广绣挂屏可证其艺术高超。

清代,广州的刺绣作坊多在状元坊、新胜街、沙面一带。绣品的特色是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鲜艳、富丽堂皇,高档绣品有条幅、挂屏、台屏等。清末,有名画家参与广绣设计,使技艺更有发展,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东省工艺局聘画家高剑父任宾华艺术学校校长时,设绘画、刺绣、雕刻等习艺班,高剑父红颜知己宋铭黄(1877~1940,后为高夫人)任刺绣班教师。

该校又设滨华绣品陈列馆,陈列广绣精品,其中的孔子立像精致无比,不见针眼,形象栩栩如生。民国初,宋铭黄随高剑父到上海,创办“上海女子刺绣院”,宋以高的花鸟画作为刺绣画稿,改进刺绣针法,被誉为“改革刺绣工艺的范本”。1920年,在“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上,宋铭黄的刺绣作品参展,好评如潮。

清末民初时,广绣业行会“锦绣行”有会员1000多人。广绣名师辈出,早起有百岁是福陈球,门下弟子不少成为名师:四代相传专绣贡品的黄洪,能在两寸见方的贡品荷包上绣出种种花鸟,精致之极;能画能绣得周云笙,构图新颖、针法独特。还有许荣、许松、周德、朱苏等名师一批。宣统三年(1911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缤华艺术学校选送的绣品获三等奖,黄洪弟子余德(宗禧,1880~1970)的《孔雀牡丹》荷包获二等奖。

再度辉煌

1915年,余德的绣品《孔雀牡丹会景》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奖,被行内誉为“绣花王”1922年,余得的绣刮画《瑞狮》在英国伦敦大桥开幕赛会上获二等奖。1923年,黄妹(汉光)的绣挂画《菊花猫蝶图》、《半浮沉金鱼》、《鸡冠花》在广东省国货展览会上获一等奖,被誉为“绣花状元”。

此时,黄妹用旋纹针法代替直纹针法绣老虎、独创八面旋转针法绣鸡冠花,以及陈荷影用二针企麟法绣大龙,用虚凸(粤语称虚卜)法绣龙凤,皆闻名于国内刺绣行。1929年,莫傅精绣得列宁头像被莫斯科列宁纪念馆收藏。1929年,在广州举办的四省市绣品展览会上,广绣以《孔雀牡丹》、《番狮》、《雪地风景》等绣品参展,再一次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1926年,余德、黄妹等组织锦绣工会,有会员900余名,产品多为镜画、褂群、会景(大幅绣画),远销海外。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之后,艺人改行谋生,广绣一落千丈。抗战胜利后虽稍有恢复,但元气大伤。解放后,市政府扶持艺人组织起来,20世纪50年代中期再起高潮。1954年8月,全市刺绣业有557户、932人(包括绣戏服、珠绣)。黎沾、余德、黄妹、李笑华、文景、怡然等艺人创作出一批国内外闻名的广绣画精品。



中国四大名绣 绣技真的了得

1、四大名绣,指的是我国刺绣中的苏州苏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四川蜀绣。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 刺绣两种。

2、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较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四大名绣是中国刺绣的突出代表。

3、四大名绣指的是中国民族传统刺绣工艺中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刺绣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4、苏绣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苏绣自古便以精细素雅著称于世,其构图简练,主题突出,技巧精湛。仅以苏绣所用最细的线以为一般人的肉眼所能看清楚为例,足见其精细之极。

5、湘绣是在吸收苏绣和其它刺绣的优长处发展而来的。湘绣使用不同颜色的线相互掺和,逐渐变化,色彩丰富饱满,色调和谐。湘绣的图案借鉴了中国画的长处,所绣内容多为山水、人物、走兽等,尤其是湘绣的狮、虎题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6、粤绣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浓郁鲜艳,绣制平整光滑......粤绣的题材广泛,多为百鸟朝阳、龙凤等图案。

7、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多达100多种,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蜀绣题材大多为花鸟、走兽、虫鱼和人物等,品种除了绣屏之外,还有被面、枕套、靠垫、桌布、头巾等等。



湘绣文化的传承人物:湘绣大师刘爱云

刘爱云是湖南湘绣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在湘绣界可以称得上是大师级人物。她擅长绣花鸟,动物,尤其是狮虎,更是传神。接下来就为大家来介绍湘绣大师刘爱云,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来看看。

刘爱云(1938——),女,湖南长沙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事湘绣刺绣50余年。14岁开始学艺,师从湘绣名家余振辉,并得到杨应修、黄淬峰二位大师的指导,擅长刺绣花鸟、动物、人物,尤其是狮虎。她刻苦钻研,敢于创新,学刺绣的同时,多方面学习有关美学知识,使刺绣狮虎的技艺更为精美,先后绣制了不少优秀的绣品,并多次获奖,在湘绣界拥有极高的声誉。

《洞庭清趣》曾作为国家礼品,后复制一幅,现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雄狮》和《饮虎》珍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她曾主持并参与绣制大型双面全异绣通景屏《群仙祝寿图》。1986年曾被选派至津巴布韦传授刺绣技艺。她曾任湖南湘绣研究所刺绣组长、刺绣车间主任等职,现在该所从事技术指导和质量检验工作。并任针法研制组组长,进一步完善”筋毛针“法体系”

其代表作有:

人物:7×1.7米的《当代英雄》(主绣)、《红色娘子军》、《群仙祝寿图》、《天女散花》、《宝琴立雪》等,其中《当代英雄》曾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陈列于人民大会堂。

动物:《雄狮》、《饮虎》;双面绣《大虎头》等

双面全异绣:《猴子捞月》《小猫观鱼》、《孔雀》《老虎》、《白虎头》

其中《饮虎》获1982年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1985年入选国家珍品,永久入藏中国工艺美术馆,并获入选证书。

1983年负责指导并参与绣制的《洞庭清趣》(1.3×4.5m)于1984年作为国家礼品由国家代表赠送罗马尼亚,后复制一幅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湖南厅。

1986年9月,被选派出国经援刺绣项目,在津巴布韦哈拉雷工作两年多,受到总统穆加贝接见,并绣制了津国名胜风景《维多利亚大瀑布》绣屏赠送给总统,得到总统高度赞赏。

1991年作品《雄狮与母狮》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4年——1995年主持参与绣制《群仙祝寿图》,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双面绣通景屏。

1997年9月在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在中南海紫光阁受到邹家华、王光英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结束语】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的努力,湘绣大师刘爱云,敢于创新,精通美学知识,这才使得它绣湘绣的技艺之高超,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四川的什么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

四川的蜀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蜀绣又被称为川绣,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用蚕丝绣花的一种方式,它最早起源于川西民间,此后因受到地区、风俗等方面的影响最终形成严谨细腻的风格。蜀绣和湘绣、粤绣、苏绣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四川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原因 

蜀绣是我国四川省成都市的特色刺绣工艺,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又被称为“川绣”,是在丝绸或者是其他织物上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一种刺绣方式,蜀绣成品色彩清丽,技法精湛,在长期的发展和变革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韵味。

蜀绣最早起源于川西民间,由于受到不用地区、风俗、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并经过后续不断的发展、创新,也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色彩明快的刺绣风格。蜀绣产品在选料、制作方面极为认真讲究,成品料子实在,价格优惠,在我国陕西、山西、甘肃等省都非常受欢迎。

中国的四大名绣是

中国的四大名绣分别是湖南省的湘绣、四川省的蜀绣、广东省的粤绣、江苏省的苏绣,其中蜀绣以针法多、工艺纯熟、线条细腻等优势居于四大名绣之首。蜀绣作品的选材极为丰富,包括花鸟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鱼虫、任务等,使用的针法有122种,讲究针脚整齐。



蜀绣为什么能位居四大名绣之首

蜀绣能位居四大名绣之首,有多种原因,其一是因为它起源非常早,其二是在技法上出色,有自己独特韵味,其三是针法多样,达130多种,远比其它名绣丰富。蜀绣又名“川秀”,是四川省成都市的特产,也是中国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四大名绣之一。

蜀绣为什么是四大名绣之首 

蜀绣是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是,到战国末期,巴蜀的经济发展超过中原地区,蜀绣的发展也更进一步,秦汉时期成都还设置了“锦官”,此后随着人们对衣着服饰的需求,蜀绣还产生了独具特色的“锦纹针”。

蜀绣的主要特点是在丝绸或者是其它材料的织物上的用蚕丝线秀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其色彩明丽、清秀,针法细腻、技艺精湛,往往绣出来的成品极为精美,让人爱不释手。

蜀绣针法介绍

蜀绣的针法,可以说是四大名绣中最多的,针法共有12大类,130多种,还有70多道衣锦线是蜀绣所独居的。最常见的针法有铺针、滚针、盖针、沙针、截针等,在绣的时候各种针法交替使用,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变化多端。



湘绣文化节标语口号

1、臻品湘绣,魅力节会。

2、展示工艺精品,助推产业发展。

3、沿袭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特色知名品牌。

4、湘绣是民间文化产业化的一面旗帜。

5、湘绣,绣出美丽湖南。

6、湘女多情,绣花传爱。

7、挖掘湘绣文化优势,传承古代民族工艺。

8、天下湘绣,五彩沙坪。

9、天上人间一线收,百年传奇竞风流。

10、提升湘绣文化品牌,提升产业发展战略。

11、丝丝爱意,线线传情。

12、七夕与爱同行,湘绣与情同在。

13、普及湘绣艺术思想,推动湘绣艺术创新。

14、民族的文化,世界的湘绣。

15、魅力湘绣,美哉湖南。

16、锦中瑰宝,绢上化石。

17、汇三湘灵气,绣盛世华章。

18、弘扬湘绣文化艺术,促进民族工艺繁荣。

19、弘扬湘绣文化,振兴民族经济。

20、古老的湘绣,时代的瑰宝。

21、打造湘绣文化名片,展示工艺美术产业成就。

22、打造湘绣名片,助推产业发展。

23、打造湘绣名片,弘扬湖湘文化。

24、传承湘绣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5、传承湘绣古老工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

26、传承民族工艺,打造湘绣品牌。

27、传承华夏文明,绣出中国风采。

28、传播湘绣文化,塑造品牌形象。



汇集湘绣名品的长沙湘绣博物馆简介

湖南是湘绣的发源地,是湘绣文化的传承地。在湖南长沙就有一座长沙湘绣博物馆,馆中陈列了湘绣名品数千,是对湘绣的肯定,也是对湘绣大师的尊敬。接下来就让小编我为你介绍一下汇集湘绣名品的长沙湘绣博物馆的简介,让你了解长沙博物馆。

长沙湖南湘绣博物馆是一座向世人展示湘绣历史与技艺的专业性博物馆。展馆共810平方米,馆藏1200余件,由《湘绣的历史渊源》、《湘绣的崛起》、《当代湘绣撷英》三个主题展厅构成。

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沙坪湘绣产业,天利湘绣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勇臻先生首倡创建了湖南省沙坪湘绣博物馆。本馆由省文物局授予“湖南省首批民办博物馆”,是我省首家民办湘绣产业配套型博物馆。本馆于2006年开始筹建,历经四载,前身为“五一路天利湘绣艺术馆”,“太平文化古街湘绣艺术馆”。2009年3月在3a级旅游景区——沙坪小镇的湘绣文化广场开始筹建,本馆始移址重建在文化广场西北角,于2010年5月18日对社会开放。

本馆建筑面积近4000平米,藏品数千件,藏书近万册。“沙坪绣天下”基本陈列分为:历史篇,人物篇,工艺篇,传承篇,企业篇,作品篇六个篇章。陈展以实物藏品为基础,配以图片、文字、影像、雕塑、场景等辅助展品及现场互动演示,构成虚实结合、动静相宜的陈列体系。

本馆的筹建开放得到省、市、区、镇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得到湘绣界、博物馆界、书画艺术界、收藏界等各界人士的关注与襄助,先后被确认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基地、湖湘文化发展示范基地、长沙市湘绣科学技术馆、长沙市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湘绣技能培训基地,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湘绣艺术参观、体验的场所。

湘绣博物馆展品生动地再现了湘绣工艺的演变和先辈艺人精湛的力作,形象地介绍了湘绣发展的历程和当代精美绝伦的作品,展示了刺绣艺术新的风采。

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其中用独创的“毛针”精心研制的《雄狮》、《饮虎》等湘绣精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并双双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珍品;研制的《杨贵妃》、《望月》和《群仙祝寿图》等被国家珍藏。贺香港回归的大型湘绣双面座屏礼品《百鸟朝凤洞庭春色》在香港百年回归和特区政府成立的典礼上得到中外来宾的赞赏和喜爱。

【结束语】长沙湘绣博物馆中,展览了数千件湘绣作品,均出自大师之手,许多名人也曾慕名而来,被中外来宾赞赏和喜爱。是湘绣界至高无上的殿堂。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