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秀《约客》译文及赏析_赵客缦胡缨原文及翻译 李白赵客缦胡缨原文及翻译

由网友(莫欺少年木有钱)分享简介:赵师秀《约客》译文及赏析《约客》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赵师秀《约客》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约客》原文黄梅时节家家雨⑵,青草池塘处处蛙⑶。有约不来过夜半⑷,闲敲棋子落灯花⑸。注释⑴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约客》书法作品《约客》书法作品⑵黄梅时节:五月,江南梅子熟了,大都是...

赵师秀《约客》译文及赏析

《约客》是英译唐宋词中词牌名的几个方法,你知道吗

南宋

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赵师秀《约客》译文及赏析,

欢迎

阅读

《约客》原文

黄梅时节家家雨⑵,青草池塘处处蛙⑶。

有约不来过夜半⑷,闲敲棋子落灯花⑸。

注释

⑴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

《约客》书法作品

《约客》书法作品

⑵黄梅时节:五月,江南梅子熟了,大都是阴雨绵绵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⑶处处蛙:到处是蛙声。

⑷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⑸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约客》

翻译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

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

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约客》赏析

赏析一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赏析二

首句黄梅时节家家雨,交待了当时的环境。黄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其时细雨绵绵,正所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仿佛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心情异常恬静安祥。

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人的注意力从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试想,如非心如止水,神游物外,而是焦灼烦躁,何以知微渺虫声今夜新透绿窗纱?

再看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我猜想,书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结论,多半便依了这句。朋友过了夜半还不来,倘是你我,当然不免焦灼。但这是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之一,人称鬼才的赵师秀。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曾任上元县主薄,筠州推官。他虽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与僧道同游山水之间,向往恬静淡泊的生活,甚至还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他死后,江湖派巨子戴复古作《哭赵紫芝》,说他是东晋时人物。当不致于有约不来过夜半便焦灼不安吧?

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我不知道前人是怎么理解闲字的。我是这样想,闲敲之闲,应当仿佛我们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



诗经硕鼠译文及赏析

硕鼠选自《诗经魏风》,是《伐檀》一诗的姊妹篇。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经硕鼠译文及赏析 ,

欢迎

阅读

硕鼠(《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朝代:

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女 通 汝)

注释

①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

②无:毋,不要。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③三岁:多年。三,非实数。贯:借作宦,侍奉。

④逝:通誓。去:离开。女:同汝。

⑤爰:于是,在此。所:处所。

⑥德:恩惠。

⑦国:域,即地方。

⑧直: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一说同值。

⑨劳:慰劳。

⑩之:其,表示诘问语气。号:呼喊。

译文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硕鼠赏析

这首诗选自《诗经魏风》,是《伐檀》一诗的姊妹篇。《伐檀》写的是一群觉醒了的奴隶们,在伐檀运木、砍辐斫轮造车的时候,因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对奴隶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情绪;而《硕鼠》则是由思想上对剥削阶级的不满发展到行动上进行反抗了。

这首诗是《诗经》中少有的几篇纯乎比体诗之一。比体诗的特点是全诗以彼物比此物,诗中描绘的事物,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描绘的形象没有独立的意义,而是以打比方来表意说理,通过咏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与观点。这首诗着重描述令人憎恶的偷食老鼠,但一望而知,是比喻不劳而食的剥削者。通过这个比喻,把剥削阶级贪婪、残忍、寄生的本性,以及人民的反抗意识,作了集中、形象的表现。

这首诗共分三章,每章八行。采用重叠递进式的咏唱,表现了十分强烈的抒情性。第一章,首二句是对硕鼠的希求,希求它无食我黍。再下两句,指责硕鼠的刻薄。三岁,指多年。多年来我用粮食养活你,你却只管自己不顾我的死活。下四句,表示不能再忍受下去了,我发誓要离开你,到那安乐的地方去,寻找自己的安身之处。感情有三次变化,一次比一次强烈!各节之间,由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到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再到硕鼠硕鼠,无食我苗!象征奴隶主的硕鼠,由食黍、食麦到食苗,一层比一层残酷,因而,奴隶们反抗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也一层比一层递进,一章比一章更为强烈!各章均重叠硕鼠,对剥削阶级贪婪、残酷的本性揭露无余,也强烈地抒发了被剥削者切齿痛恨的仇视情绪与反抗行动。令后世读者为之叹息掉泪。它的思想性、战斗性都是十分强烈的。

这首诗的主要价值和意义,还在于它表达了一种向往、追求没有剥削、压迫的人间乐土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的提出,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巨大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硕鼠》的适彼乐土,爰得我所,适彼乐国,爰得我直的社会幻想,到后来儒家在《礼记礼运》篇中提出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理想,再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提出的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源理想,再到康有为《大同书》提出的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社会理想,在我国二千多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一种否定阶级压迫和剥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思想传统。尽管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能实现,但它启迪了劳动人民的思想,诱导了劳动人民的追求,鼓舞了劳动人民的斗争,其价值和意义是无论如何不能低估的(张树波《名作欣赏》)。恩格斯在高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曾称颂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是属于一切时代伟大的智士之列的(《〈德国农民战争〉序》)。应当说,《硕鼠》一诗的作者、我们的这位先辈诗人,也是理应列入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

这首流传千古的比体诗,在艺术上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喻体(硕鼠)选择得好。一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二是贴切、生动。所谓贴切,就是认真地概括喻体老鼠和本体奴隶主的共同点,抓住了二者的共同特征。因此,一提到老鼠,人们便自然会联想到剥削人民的奴隶主,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又加以夸张,突出了硕鼠由于贪吃而体态肥硕,借以突出了剥削阶级的贪得无厌,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三是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用老鼠比喻剥削者,与作者的爱憎感情相一致。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在一辈辈的读者群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这一成功的艺术

经验

,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诗经·硕鼠》翻译及赏析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诗经硕鼠》

翻译

及赏析,

欢迎

阅读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②莫我肯顾。逝将去女,③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④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⑤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⑥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⑦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⑧

【注释】

①硕鼠:鼫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②贯:侍奉也。 三岁贯汝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汝,指统治者。

③逝读为誓。去汝言离去。

④爰犹乃。所指可以安居之处。

⑤德:惠也。

⑥直就是值。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

⑦劳:慰问。

⑧之犹其。永号犹长欢。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欢呢?

【现代译文】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大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拚死拚活谁感激。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邑。新乐邑呀新乐邑,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乐郊,有谁去过徒长叹!

【赏析】

这首诗主旨古今看法分歧不大,古人多认为刺重敛,《毛诗序》曰: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序辨说》曰:此亦托于硕鼠以刺其有司之词,未必直以硕鼠比其君也。今人多认为是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

《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全诗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直呼剥削者为硕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这首诗纯用比体,《诗经》中此类诗连同本篇只有三首,另外两首是《周南螽斯》、《豳风鸱鸮》。这三首的共同特点就是以物拟人,但本篇稍有不同。另两篇可以看作寓言诗,通篇比喻,寓意全在咏物中。本篇以硕鼠喻剥削者虽与以鸱鸮喻恶人相同,但《鸱鸮》中后半仍以鸟控诉鸱鸮展开,寓意包含在整体形象中,理解易生分歧;而本篇后半则是人控诉鼠,寓意较直,喻体与喻指基本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诗序》认为老鼠贪而畏人,重敛者蚕食于民若大鼠也,对寓意的理解与两千年后的今人非常相近,其理就在此。

《硕鼠》是魏国的民歌,据《毛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集传》: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两说均可供理解主题时参考。它和《伐檀》一样,都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所不同的是,《伐檀》责问剥削者用的是直呼其名的方式,《硕鼠》则用比喻以刺其政。但《硕鼠》比《伐檀》的斗争性更强。《伐檀》只有愤怒,没有反抗,而《硕鼠》则不但有愤怒,且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奴隶们在不堪忍受奴隶主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准备远走逃亡。奴隶制社会后期,大量的奴隶逃亡,曾是促使奴隶制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为可贵的是,《硕鼠》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的美好理想,试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这虽然在当时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但毕竟比《伐檀》单纯的指责前进了一大步,标明奴隶们在长期的反抗斗争中,已逐步清醒了阶级意识,开始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和对未来社会的合理设想,可以看作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

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端,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贯,侍奉。汝,指奴隶主。三岁言其时间之长久,并非确指。莫我肯顾,一点也不肯感念我们。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国到乐郊,则集中表现了奴隶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他们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摆脱奴隶主的压榨和剥削。逝,同誓,表示坚决之意。适,到也。爰得我所,犹言乃得到了我们安居的处所。直与所意同。全诗最后说,在这块幸福的国土上,谁之永号,谁还会再过啼饥号寒的生活呢?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再也不用哀伤叹息地过日子了。很有点象后世的《桃花源记》所设想的蓝图。



《诗经·硕鼠》简析

《硕鼠》全诗三章,意思相同。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经硕鼠》简析 ,

欢迎

阅读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简析

《硕鼠》全诗三章,意思相同。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这首诗纯用比体,《诗经》中此类诗连同此篇只有三首,另外两首是《周南螽斯》、《豳风鸱鸮》。这三首的共同特点就是以物拟人,但此篇稍有不同。另两篇可以看作寓言诗,通篇比喻,寓意全在咏物中。此篇以硕鼠喻剥削者虽与以鸱鸮喻恶人相同,但《鸱鸮》中后半仍以鸟控诉鸱鸮展开,寓意包含在整体形象中,理解易生分歧;而此篇后半则是人控诉鼠,寓意较直,喻体与喻指基本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诗序》认为老鼠贪而畏人,重敛者蚕食于民若大鼠也,对寓意的理解与两千年后的今人非常相近,其理就在此。



诗经伐檀翻译及赏析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经伐檀

翻译

及赏析,

欢迎

阅读

伐檀全文

阅读

出处或作者:《诗经》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伐檀全文

翻译

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猎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

叮叮噹噹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聚谷百亿万?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大兽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

砍伐檀树响声震,放在河边做车轮,河水清清起波纹。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间间满?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鹌鹑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

伐檀对照

翻译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砍伐檀树响叮噹,放在河边两岸上,河水清清起波浪。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三百间?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猎獾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叮叮噹噹砍檀树,放在河边做车辐,河水清清波浪舒。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聚谷百亿万?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大兽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砍伐檀树响声震,放在河边做车轮,河水清清起波纹。不种田又不拿镰,为啥粮仓间间满?不出狩又不打猎,为啥鹌鹑挂你院?那些大人老爷们,不是白白吃闲饭!

赏析

诗中提出的问题(不劳而获),应当说是一个尖端问题,即使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可以作出种种精辟的分析,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但绝不可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个尖端问题。即使是社会革命,推翻了旧的不劳而获者, 同样会产生新的不劳而获者。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最初都是打着平均的旗号,到了最后,革命者首先变成了不劳而获者。这样的社会革命,如同赌博中的轮流坐庄,仅仅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转移。

当然,我们的兴趣并不在这里,而在那些凭借自己的劳动既为自己的生存,也在为他人谋福利的普通劳动者的身上。从他们的角度看,大多数的人并无受压迫、被剥削的意识,只关心自己的吃饱穿暖,安居乐业,只感叹身上的赋税徭役太沉重。但在客观上,下层劳动者用自己的血汗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而自己应当得到的回报却少得可怜。他们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把生命的全部价值都抵押在了永无止境的劳作之上,换来的仅仅是苟且度过一生。他们像机器一般似乎不知疲倦地运转,运转着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人间的荣华富贵、奢侈享乐、歌舞升平、狂欢纵欲、花前月下、吟诗作画、慷慨激昂、谈天说地、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等等,全都与他们无缘。

也许,命运就是这样安排的:让一部分人当牛做马变机器,让一部分人衣锦吃荤高谈阔论。也许,人间真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不管怎么说,辛辛苦苦为不劳而获者做嫁衣裳,是劳动者必须面对的现实。无论他是否愿意,只要他投胎在那一群人当中,就逃脱不了任人宰割鱼肉的命运。



登高全文译文及赏析 古诗登高的全文及译文

1、《登高》杜甫〔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3、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伐檀 诗经·国风·魏风注释、译文及赏析

伐檀全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伐檀 诗经国风魏风注释、译文及赏析 ,

欢迎

阅读

伐檀 诗经国风魏风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涩),胡取禾三百廛(缠)兮?

不狩不猎,胡瞻(粘)尔庭有县(悬)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纯)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孙)兮!

注释:

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檀:青檀树,木坚硬,可作车料。

寘:同置。

干:岸,水边。

涟:水波纹。

猗(音yī依):义同兮,语气助词。

稼(音架):播种。

穑(音色):收获。

胡:为什么。

禾:谷物。

三百:极言其多,非实数。

廛(音蝉),古制百亩。三百廛,三百户。

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县:悬挂,后来写作悬。

貆(音环):猪獾。形略似猪,又似狸。

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孟子》赵歧注:无功而食谓之素餐。

辐:车轮上的辐条。

直:水流的直波。

亿:万万叫做亿,古时十万也叫做亿。

瞻:向前或向上看。

特:小兽。《毛传》:兽三岁曰特

轮:车轮。此指伐檀木为轮。

漘(音脣):水边。

沦:小波纹。

囷(音qūn逡):束。一说圆形的谷仓。

鹑(音纯):鸟名。

飧(音孙):熟食,此泛指吃饭。

廛:束

翻译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

棵棵放倒堆河边啊,

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猪獾貉悬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

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

棵棵放倒河边屯啊。

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可不白吃腥荤啊!

赏析:

全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

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愈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第三层承此,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此篇三章复沓,采用换韵反复咏叹的方式,不但有利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还在内容上起到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部分,在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之用的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也说明剥削者对猎取之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表现了他们的贪婪本性。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的力量。另外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最早的杂言诗的典型。



竹石全文译文及赏析 古诗竹石全文译文

《竹石》郑燮〔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官仓鼠古诗带拼音 官仓鼠原文及译文欣赏

1、《官仓鼠》原文:

guān cāng lǎo shǔ dà rú dòu,官仓老鼠大如斗,

jiàn rén kāi cāng yì bù zǒu。见人开仓亦不走。

jiàn ér wú liáng bǎi xìng jī,健儿无粮百姓饥,

shuí qiǎn zhāo zhāo rù jūn kǒu。谁遣朝朝入君口。

2、译文:官府粮仓里的老鼠,肥大得像量米的斗一样,看见人来开启粮仓也不逃走。守卫边疆的将士没有粮食,辛劳的老百姓正在挨饿,是谁天天把官仓里的粮食送入你们这些官仓老鼠嘴里去的呢?



白朴《天净沙秋》古诗赏析及翻译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注释

天净沙:曲牌名。

秋:题目。

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黄花:菊花。

红叶:枫叶。

鉴赏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人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白朴在写秋景选词语辞精炼,其词并不是单纯的突出秋的悲凉。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的高明了。

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读者就不难理解同样的秋景会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还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转折。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读者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恨之情。

描绘秋景,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一个题材,为表现它而不惜笔墨的诗人骚客代代有之,留下的作品更是多不胜举,但许多作品易于流入俗套。白朴却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在作品中,层次分明的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虽然,在开始时,有些许的萧瑟之意,然而后来以缤纷的色彩作结,终究是赏心悦目、的韵味无穷的。他用笔精深,作品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可与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媲美。这首小令不仅不俗,还很是典雅。词、曲有雅、俗之别,一般来说,词尚妩媚、含蓄,而曲贵尖新、直率。白朴的这支小令却有词的意境。曲中虽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类句子,抒情主人公却时隐时现,在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的寂静。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