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东晋年代的庐山东林寺_行经庐山东林寺

由网友(深拥他入梦)分享简介:始建于东晋年代的庐山东林寺曾被多个诗人写进美丽的诗里,在唐代时,达到鼎盛,是万僧之居,是全国寺院之首。有“满寺万诗咏,一步一惊心”之说,堪为天下第一诗寺的庐山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年代。本期城市文化为你介绍东林寺。庐山东林寺,即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

始建于东晋年代的庐山东林寺

曾被多个诗人写进美丽的诗里,在唐代时,达到鼎盛,是万僧之居,是全国寺院之首。有“满寺万诗咏,一步一惊心”之说,堪为天下第一诗寺的庐山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年代。本期城市文化为你介绍东林寺。

庐山东林寺

庐山东林寺,即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

1983年,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着名佛教道场、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

东林寺自晋始建,代有修葺,南梁孝元,构造重阁,庄严寺宇,分霞耸极。隋初,天台宗智者大师憩止东林,奉晋王杨广之命,为寺檀越。开皇十二年道目主东林,大建僧坊,逶迤飞阁,秀出干霄,延褒层轩,俯视无地。唐太宗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公元857年),历会昌法难后,僧正言耗时十四年重建一新,江州刺史崔黯撰写《复东林寺文》,大书法家柳公权手书,崔文秀丽,柳书遒劲,辞书合璧,被称为东林一绝。唐时,东林达到鼎盛,“殿、厢、塔、庑,共三百一十余间,规模宏远,足称万僧之居”,门徒数千人,收藏经书万余卷,名列全国寺院之首。

唐时东林诗碑林立,诗人题誉极为丰富,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李颀、王昌龄、李端、韦应物、张九龄、张乔、杜荀鹤等留有诗章,有“满寺万诗咏,一步一惊心”之说,堪为天下第一诗寺。晋建甘露坛,续佛慧命,弘道传法,成为中国佛教重要戒坛。唐刻陀罗尼经幢,石雕护法力士,柳公权残碑等珍贵文物保存至今。天宝九年,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前,来东林朝礼,将净土宗教义传至日本,为中日民间友好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日本净土宗与中国净土宗一脉相承,专门成立了“日本国庐山慧远法师奉赞会”,定期来寺朝拜礼祖。

晋太元六年(公元381年),与佛图澄、道安并称“日、月、星”之称的佛门栋梁——慧远大师,南下罗浮传法,途经浔阳,“见庐山闲旷,可以息心”,遂驻足弘法。短短三年,徒属众广。江州刺史桓伊肃然起敬,为之立寺。慧远带领僧众,缔构伽蓝,剃草开林,增卑架巘,夷峻筑台,疏峦抗殿,万事毕备,命曰“东林”。由于朝廷施恩,百姓助缘,建寺速度飞快,故有“出木池”、“鬼垒墙”、“神运殿”之胜迹和传说。

慧远大师在东林“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潜心佛学,广弘佛法,阐扬佛理,着述佛书,形成“众僧云集、四海同归”的局面。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他见机缘成熟,遂邀集“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其中高贤十八,既有中外高僧,又有达官贵人,还有学者隐士,创立了中国佛教第一个社团——白莲社。远公的莲社,以同修净业、共期西方为宗旨,熔释、儒、道于一炉,开佛教中国化之先河。以东林为中心的庐山,遂成为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远公倡导的“弥陀净土法门”时称莲宗,后经南宋示晓法师与志磐法师立莲社六祖(七祖)、元朝普度法师着《莲宗宝鉴》及《庐山复教集》立净土宗之名,至清朝中叶,净宗立名及立祖谱系初成,后世遂尊慧远大师为初祖,尊东林为净土宗祖庭。



行经庐山东林寺

离魂断续楚江壖,叶坠初红十月天。
紫陌事多难暂息,青山长在好闲眠。
方趋上国期干禄,未得空堂学坐禅。
他岁若教如范蠡,也应须入五湖烟。



庐山东林寺夜怀

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寄题庐山二林寺

庐岳东南秀,香花惠远踪。名齐松岭峻,气比沃州浓。
积岫连何处,幽崖越几重。双流湓隐隐,九派棹憧憧。
山限东西寺,林交旦暮钟。半天倾瀑溜,数郡见炉峰。
岩并金绳道,潭分玉像容。江微匡俗路,日杲晋朝松。
棕径新苞拆,梅篱故叶壅。岚光生叠砌,霞焰发高墉。
窗籁虚闻狖,庭烟黑过龙。定僧仙峤起,逋客虎溪逢。
濩落垂杨户,荒凉种杏封。塔留红舍利,池吐白芙蓉。
画壁披云见,禅衣对鹤缝。喧经泉滴沥,没履草丰茸。
翠窦攲攀乳,苔桥侧杖筇。探奇盈梦想,搜峭涤心胸。
冥奥终难尽,登临惜未从。上方薇蕨满,归去养乖慵。



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建于晋代的潭柘寺

上香祈福不仅仅只是一些平民才会做的事情,对于那些皇亲国戚来说更是每年上香祈福为了保佑皇朝的平安建立,不过这也仅仅只能是一种精神寄托,不过依旧是自古以来留下了很多的古老寺庙。

那么,本期北京文化了解建于晋代的潭柘寺。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一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着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

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住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镶嵌在金刚延寿塔后边地阶的崖壁上。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结束语】自古以来留下来的古老寺庙并不仅仅只是潭拓寺一个,不过这却是北京最为古老的一个寺庙更具有年代性。



题庐山东寺远大师影堂

远公遗迹在东林,往事名存动苦吟。杉桧已依灵塔老,
烟霞空锁影堂深。入帘轻吹催香印,落石幽泉杂磬音。
十八贤人消息断,莲池千载月沈沈。



东林寺

欲去不忍去,徘徊吟绕廊。水光秋澹荡,僧好语寻常。
碑古苔文叠,山晴钟韵长。翻思南岳上,欠此白莲香。



登庐山峰顶寺

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高清。天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
虽知真机静,尚与爱网并。方首金门路,未遑参道情。



游东林寺

平生爱山水,下马虎溪时。
已到终嫌晚,重游预作期。
寺寒三伏雨,松偃数朝枝。
翻译如曾见,白莲开旧池。



游东林寺

长生犹自重无生,言让仙祠佛寺成。
碑折谁忘康乐制,山灵表得远公名。
松形入汉藤萝短,僧语离经耳目清。
莫怪迟迟不归去,童年已梦绕林行。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