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大日如来的道场_释迦牟尼佛圣诞日(2022年释迦牟尼佛圣诞日)

由网友(我姓王住隔壁)分享简介: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大日如来的道场佛教中的菩萨都有着自己的道场,道场在后来同样也是勇于佛教祭祀之用,还属于一些僧人们的修行学道的处所,你知道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大日如来的道场在哪吗?那么,本期佛教人物一起来了解吧!还想了解》》佛陀八相成道大日如来,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是表示绝对真理的佛身。在汉译中,又有摩诃...

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大日如来的道场

佛教中的菩萨都有着自己的道场,道场在后来同样也是勇于佛教祭祀之用,还属于一些僧人们的修行学道的处所,你知道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大日如来的道场在哪吗?

释迦牟尼佛传

那么,本期佛教人物一起来了解吧!

还想了解》》佛陀八相成道

大日如来,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是表示绝对真理的佛身。在汉译中,又有摩诃毗卢遮那、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等名号,是密教最根本的本尊,在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密教大法中,都是法身如来,是法界体性自身,是实相所现的根本佛陀。

大日如来是法身佛、根本佛,其道场遍布宇宙,无处不在。其应身佛释迦佛,道场相传在西藏阿里普兰县境内的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钦,佛教中的须弥山据称就是冈仁波钦,海拔6714米。冈仁波钦,藏语的意思是“雪山之宝”或“雪圣”。被西藏原始宗教本教、藏传佛教、那教、印度教,一致尊为神灵之所在的世界中心。

密宗认为大日如来不只是本尊,也是密宗教理的核心。由于如来智慧光明遍照一切处,能使无边法界普放光明,而开启众生本具的佛性,善根,成办世出世间之事业,因此以大日作为名号。

大日如来的名称有三种含义,依据《大日经疏》卷一记载:1、除暗遍明义。2、众务成办义。3、光无生来义。因为有三种含义所以世间的太阳还是无法为喻,只是取其少分相似,所以名为大日——摩诃毗卢遮那。

瑜只经,谓金刚界遍照如来是自性身。分别圣位经谓有二种之受用身,卢遮那是二受用身也。摄真实经言毗卢遮那示现化身至释迦菩提道场。又义诀言龙树先持诵毗卢遮那真言。感得现真身为说持念法,是变化身。略出经言毗卢遮那来天等之会者,是等流身。见菩提心义十。

大日如来就是毗卢遮那佛,密宗的教祖。大日如来在密宗的概念中就是法身佛。何谓法身?就是能生万法的精神本体,所以密宗说:世间一切都为毗卢遮那佛所变。既然大日如来就是佛的法身,所以大日如来就是整个宇宙,整个宇宙都是大日如来的道场。



释迦牟尼佛圣诞日(2022年释迦牟尼佛圣诞日)

小源给大家谈谈释迦牟尼佛圣诞日,以及2022年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

释迦牟尼佛圣诞日(2022年释迦牟尼佛圣诞日)


1、诸佛菩萨圣诞纪念日(农历) 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一日 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佛涅盘 二月十五日 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月十九日 普贤菩萨圣诞 二月二十一日 准提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日 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日 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初八日 药王菩萨圣诞 四月二十八日 伽蓝菩萨圣诞 五月十三日 韦驮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日 观世音菩萨成道 六月十九日 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十三日 佛欢喜日 七月十五日 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二十四日 地藏王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日 月光菩萨圣诞 八月十五日 燃灯佛圣诞 八月二十二日 观世音菩萨出家 九月十九日 药师琉璃光佛圣诞 九月三十日 阿弥陀佛圣诞 十一月十七日 日光菩萨圣诞 十一月十九日 释迦牟尼佛成道 十二月初八日 监斋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三日 华严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九日 斋期,六斋日: 若逢大月,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 若逢小月,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八、廿九日 十斋日: 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 二十九、三十日(月小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 关于轮回,我们要打开心量,这个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看。

2、 横面,轮回的范围,不单是地球的人道、畜生道,还有其他星球、星系的人道,有人的星球不单是地球,所以地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面。

3、 纵向,六道轮回,天道、饿鬼、地狱,不同情况之下都有可能投胎做人和畜生,六道有四道我们看不到的,其实畜生道我们也只是看到部分而已,这个这里不作细表。

4、 纵横起来综合考量,就知道地球能看到的轮回的这个部分,只是虚空法界整个轮回的其中一个非常小的点。

5、 轮回的主体---灵魂(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单单从其他星球、星系来的,就不计其数。

6、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银河系)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三个三千世界,所以称三千大千世界),地球只是这里面的其中一个星球,我们今天飞船稍微飞远一点,回头来拍地球,地球就已经变成一个蓝色的小点了,俨然一粒飘浮在太空中的微尘。

7、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八十多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有一场演讲,题目是《物理与美》,里面就提到,内容大致如下:物理学,确实是建筑在非常美的结构上面的,这种结构非常准确,然后底下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有这种结构?这些美的结构,使得你了解了以后,觉得很难是偶然的,这个结构越准确,越妙,就越不偶然。

8、我相信,这个不是科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大概也不是哲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宗教能不能解决呢?那要看你问谁,有人觉得宗教也不能解决,但是我们知道,有很多人是认为宗教可以解决的。

9、 附: 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钟茂森博士主讲) 2006.2.17-18 启讲於 台湾台北世贸大楼国际会议厅103室 / 编号: 52-151 / 共 2 次讲演 。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恭迎释迦牟尼佛诞辰日暨浴佛节 关于释迦牟尼佛诞辰日暨浴佛节

1、浴佛节的由来。 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印度北部的兰毗尼园。传说佛陀降生时,大地震动,天雨滨纷,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周行七步,每走一步,足下生出一朵莲花。并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这种殊胜,未曾有之。当时兴起大家对佛陀崇高的敬仰,即塑佛太子像,每年佛陀诞生日以香汤净水灌之,延续至今。

2、浴佛的意义。当我们以虔诚、恭敬、欢喜之心来浴佛之时,还应有一种觉醒,觉醒到伟大慈悲的佛陀已经清净了,今天我们能浴佛只是佛的智慧、慈悲、善巧与方便,让我们借助浴佛的因缘来沐浴我们众生的心,让我们的心能够早离尘垢,让我们的福德智慧能够不断的增长。尘垢就是指我们种种贪嗔痴的烦恼,在当今的社会大家都知道人心不古,所以称为五浊恶世。众生不信因果,造种种的恶业,那我们怎么样来清净我们自己的心,又怎么样来帮助众生远离恶法呢?关键就要唤醒众生的觉醒,让大家都知道,谁都不喜欢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这个世界充满了你争我夺、私欲膨胀、不顾他人利益只图自己享受,那怎么样来改变呢?关键就是要让众生觉醒,让众生能够有妙上的智慧,要知道和谐世界应该从心开始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安乐,就希望能给我们周边的人安乐,能为世界的安乐贡献我们的力量。所以通过浴佛节,我们以虔诚心来沐浴佛的时候,就知道佛的慈悲,他应化这个世界就是来唤醒我们沉迷的众生,让我们能够多一点的智慧能够去除烦恼,一点点地去除,那就希望我们每天都能够增长一点点的智慧,我们就能去掉一点点的烦恼,所以我们手持香汤净水浴佛时,内心应当诚恳祝祷,愿一切众生袪除贪欲、瞋恨、愚痴的污垢,令其自性身行、语言、心意都能保持洁净,愿社会清净安宁,没有暴力、诈欺、邪恶等事件,环境能够优美清净,如此藉着浴佛的因缘,发菩提心功德,净化自己与众生的一切烦恼尘垢,与一切众生共同清净身口意,共同美化我们的社会、国土,即可转五浊恶世为清净的人间净土,导邪曲人心为善良菩提,此才是浴佛的真正意义。

3、如何浴佛?

(1)以牛头栴檀、白檀、紫檀沈水,薰陆郁金香,龙脑香,零陵藿香等,放于干净的石上磨成泥状制作香水,置于干净的容器中。

(2)以好的土做坛,可以方,可以圆,大小皆可,随之变化,上置浴床,中间安置佛像。

(3)以其香汤沐浴,再以清水重沐,所用之水必须干净。

(4)两指沥取香水自顶上灌,此水又称吉祥水。

(5)手要轻,不要让净水溅出脚踏。

(6)用软毛巾将佛像拭净,并烧好香,遍薰四方。



2020年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是几月几日

在中国的文化中,是多种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而在不断的发展中,民间的习俗也在不断的变化,那么2020年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是几月几日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宗教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问:2020年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是几月几日?

答:2020年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是1月2日,农历腊月初八,星期四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的历史起源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曾到伽耶城南优娄频罗村的苦行林,修习苦行。经过六年苦修,经常是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以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释迦牟尼认识到如此苦修不是通往解脱的正确道路,决定放弃苦行,另辟蹊径。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献乳糜供养。他吃了之后,体力有所恢复,来到岸边一棵毕波罗树下,静坐沉思,发誓“今若不证无上菩提道,宁可碎此身而终不起于座”!经过七天七夜的思考,释迦牟尼终于豁然大悟,认识了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灭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谛,得到对宇宙人生真实的彻底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佛”或“成道”。后世把释迦牟尼成佛的这一天,称为“佛成道日”,为了纪念这一天而举行庆祝活动,就称为“成道节”、“成道会”。

传统习俗

中国传统的佛成道节是在十二月八日,也就是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腊八粥通常是用五谷杂粮加上枣、杏仁、核桃仁、栗子、花生等,放在一起,用微火慢慢煮熟熬烂,别具风味。在佛成道日煮腊八粥供佛,取法于牧女向佛献乳糜的传说,在民间则有庆贺五谷丰登、驱逐鬼邪瘟疫的意义。时至今日,我国许多地区如北京、江浙、皖中、胶东、东北、西北等地,仍然保留着喝腊八粥的习俗。

很早以来,我国老百姓即有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风俗,这是由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一个风俗。据此传说,汉传佛寺每年的腊月初八都要以各种形式予以纪念。如《百丈清规》卷二中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申供养。”其熬粥供佛成为常仪。佛教认为食粥有很多好处,因此寺院一般在早晨都有食粥的习惯。至于腊月初八煮腊八粥就更讲究,通常都用莲子、红枣、薏仁、云豆、白果、黍米、白糖花生等八种东西一起煮,称为“八宝粥”。



2022年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是几月几日

  在中国的文化中,是多种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而在不断的发展中,民间的习俗也在不断的变化,那么2022年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是几月几日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宗教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问:2022年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是几月几日?

  答:2022年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是12月30日,农历腊月初八,星期五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的历史起源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曾到伽耶城南优娄频罗村的苦行林,修习苦行。经过六年苦修,经常是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以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释迦牟尼认识到如此苦修不是通往解脱的正确道路,决定放弃苦行,另辟蹊径。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献乳糜供养。他吃了之后,体力有所恢复,来到岸边一棵毕波罗树下,静坐沉思,发誓“今若不证无上菩提道,宁可碎此身而终不起于座”!经过七天七夜的思考,释迦牟尼终于豁然大悟,认识了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灭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谛,得到对宇宙人生真实的彻底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佛”或“成道”。后世把释迦牟尼成佛的这一天,称为“佛成道日”,为了纪念这一天而举行庆祝活动,就称为“成道节”、“成道会”。

  传统习俗

  中国传统的佛成道节是在十二月八日,也就是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腊八粥通常是用五谷杂粮加上枣、杏仁、核桃仁、栗子、花生等,放在一起,用微火慢慢煮熟熬烂,别具风味。在佛成道日煮腊八粥供佛,取法于牧女向佛献乳糜的传说,在民间则有庆贺五谷丰登、驱逐鬼邪瘟疫的意义。时至今日,我国许多地区如北京、江浙、皖中、胶东、东北、西北等地,仍然保留着喝腊八粥的习俗。

  很早以来,我国老百姓即有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风俗,这是由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一个风俗。据此传说,汉传佛寺每年的腊月初八都要以各种形式予以纪念。如《百丈清规》卷二中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申供养。”其熬粥供佛成为常仪。佛教认为食粥有很多好处,因此寺院一般在早晨都有食粥的习惯。至于腊月初八煮腊八粥就更讲究,通常都用莲子、红枣、薏仁、云豆、白果、黍米、白糖花生等八种东西一起煮,称为“八宝粥”。



释迦牟尼佛十句语录

1、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2、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

3、乐不放逸比丘,或者惧见放逸,彼已邻近涅盘,必定不易堕落。

4、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

5、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6、譬如波斯匿王,与敌国战,时彼诸战士,食丈夫禄不勇猛者,不名丈夫。

7、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

8、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9、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10、有许多东西,应该遗忘,比如仇恨和嫉妒;有许多事情应该铭记,比如爱和关怀。

释迦牟尼语录

1、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3、我们为了控制执著,必须观照好感觉的大门。

4、我们即是本身所想的模样,一切行为来自内在的想法,这些想法使我们造成今日所处的世界。

5、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6、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7、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会很痛苦。

8、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9、美丽或丑陋,同样由五元素组成,与世间万物并无差别,宇宙之简令人惊叹,如果我们以艺者的眼光看待,那世间万物亦无美丑之分。

10、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报圆,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

11、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

12、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13、世事茫茫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4、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15、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6、如果你不会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7、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18、不知道自己缺点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想要改善。

19、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20、远离一切虚妄想着,如是究竟到于彼岸。

21、向不同行业的人吸收新知。记住,要用请教的态度。

22、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对的时刻开始的,不早也不晚。当我们准备好,准备经历生命中的新奇时刻,它就在那里,随时准备开始。

23、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24、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25、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26、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27、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8、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没有人是因为偶然才进入我们的生命。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

29、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複如是;入于众生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30、要晓得冤仇结了之后,生生世世报不完的,冤冤相报,那到什么时候才了?

31、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32、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33、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34、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

35、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

36、以佛心看人,周遭遍地人人皆是佛;以鬼心看人,则处处都是狰狞的鬼影。

37、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38、轻动变易心,难护难制服,智者调直之,如匠搦箭直。

39、昨日事尚使你烦恼,通什么宿命;梦中鬼尚使你惧怕,开什么天眼。

40、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41、英雄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和平年代,铺在路上他就是路,砌在墙上他就是墙,不求闻达,甘于奉献。而一旦有外敌人侵,他坚硬的特质便展露无疑,瞬间化身战场利器,冲锋陷阵,勇猛无匹。

42、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这位伟大思想的巨人,后世有着许许多多的人受他感染信仰佛教,他的教导给予人们巨大和深刻的意义。本期的佛教故事,为你解析。

悉达多降生人间

摩耶夫人途中经过大花园,叫蓝毗尼园。那天天气特别晴朗,园子里面百花争妍,绿草如茵,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夫人漫步在花园中,看见一颗高大的无忧树,枝繁叶茂,犹如伞盖一样柔柔软软地垂下,夫人看得高兴,举起右手摸了摸枝条,太子就从右胁诞生了,披着一身金光。

阿私陀为太子占相

有位博学多识的星相学家,他名叫阿私陀来到王宫,细细地端祥安然而卧的太子,庄重地说:“非凡人!非凡人!太子相貌奇妙,面如满月,他是释迦族的光荣,他将会成为人世间的救主。”

举世无双的宫殿

净饭王为太子建造一座举世无双,奇妙无比的宫殿,命名为“四时宫殿”;进入宫殿,四季如春,楼上阁下弦歌不绝,宫女歌妓侍立左右,不知人间还有春去秋来的凄凉,不知人生还有悲欢离合的悲绪。

慧剑削发为僧

太子命侍从车匿将爱马犍陟牵出来,策马前行,彻夜不停。一路上人迹罕至,四周静寂之极。在密林深处,找到了他所理想的居所,太子削发改装为沙门(修道者),叫车匿将他削下的长发带回宫给父亲,作为纪念。

六年苦行修道

太子带领五个随从,来到尼连禅河的加者山苦行林中,为了寻求解脱,他静坐思维,身不着衣,不避风雨,每日仅食一麦或一麻,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身体已极度消瘦,但仍没有找到真正解脱的方法。

白猿献花果

太子来到伽耶山苦行林中,开始过其艰苦日子。他在树下跏趺而坐,不分昼夜,不避风雨,不卧不起,一心修习禅定。有时山谷中的白猿摘取花果来供养。但他内心丝豪没有懈怠的念头。鸟儿飞来了,在他头上做巢抱卵,撒尿拉屎,他不嗔怒,也不加驱赶,心性泰然。

牧羊女供养牛奶

悉达多结束苦行后,先到尼连禅河洗去了他身上六年的积垢,随后接受了河边牧羊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体力。随从他的五个人见他这样做,都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去修苦行。

悉达多驱逐魔女

太子的威光惊动了六欲天上的魔王宫殿,魔王波旬心惊胆颤,害怕太子圆成佛道。便派了三个妖冶美丽的魔女去迷惑太子。魔女来到太子跟前,扭动着窈窕的身子,露出妩媚的笑容,挑逗太子情欲,而太子毫不动念!闭目静坐,稳如泰山。三个魔女自惭形秽,狼狈遁去。

菩提树下悟道

悉达多太子独自一人,走到一棵枝叶繁茂的毕钵罗树下,拾了一些草叶铺了一个座位,面向东方,盘腿静坐。当时发下誓愿:我若不能证到无上正觉,宁让此身粉碎,永不起此座!“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的凌晨,大彻大悟。

佛陀”初转

佛陀成道后,开始了四十年不间断的弘扬佛理,教化众生的活动。他最初说法,是到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化度随侍过他的五个侍者阿若乔陈如等人。佛陀在鹿野苑的第一次说法,在佛教史上称为”初转法“。

佛陀弟子千余人

佛陀离开树林,来到他曾经修道的伽耶山尼连禅河边。他的目的是化度在这里修行的、拜火教的首领优楼频罗迦叶。佛陀感化了他,随后有五百个弟子皈依了佛陀。优楼频罗迦叶又说服了两个弟弟那提迦叶和伽耶迦叶,各带领自己的二百五十名教徒皈依佛陀,这时,佛陀弟子已有千余人。

回家探望父王

佛陀成道后的第六年,净饭王思念儿子,很想见他一面。佛陀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率弟子回国省亲。回到阔别十二年的故乡。他见到了父王,自然流露出的关爱之情,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父王万分激动。

罗睺罗”小沙弥“

佛陀回国省亲,讲经说法,王室宗亲纷纷披剃出家。就连净饭王的爱孙罗喉罗也随佛陀出家做了”小沙弥“。过了两年,佛陀的姨母带着耶轮陀罗及五百宫女要求随佛陀出家,佛陀慈悲让她们出家为比丘尼,并且特制《八敬法》戒律,要求比丘尼众遵守。

国王皈依佛陀

皓月当空,大地银辉。佛陀在”竹林精舍“向一千二百五十诸比丘,宣说其深微妙法。而后,率众弟子暂离”竹林精舍“,走向北方的”祗园精舍“,沿途不断对民众施以教化。乔萨弥罗国的国王波斯匿王闻佛说法,深受启迪,当即皈依佛陀。

娑罗树下涅盘

佛陀晚年疾病缠身,仍然到处讲经说法。来到拘尸那伽城外的娑罗树林,佛陀疲乏不堪,决定在这里入灭。在两株娑罗树中间,阿难搀扶佛陀右胁而卧,还对外道须跋陀罗说法,这是最后度化的弟子,说完便寂然入定,安祥而逝。这是公元前五四三年二月十五日中夜,佛陀寿八十岁。



释迦牟尼阿弥陀佛佛像区别

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佛像区别:

1、从法器上区分: 释迦摩尼佛的一般是持有钵体。阿弥陀佛佛像手持莲花。

2、从手势上区分释迦牟尼佛手势主要为说法印(一向前、一向下),阿弥陀佛主要为手托莲花。

3、从他们旁边站的菩萨区分: 阿弥陀佛旁边观音、势至菩萨;释迦牟尼佛旁边文殊、观音菩萨。

4、从造型上区分: 阿弥陀佛几乎全部是站的或者是立起来的。释迦牟尼佛他的造型有很多。

还可以从庙宇来区分佛像: 1、一般来说,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而在释迦摩尼佛的左右会有侍者,一般是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

2、供奉阿弥陀佛的大殿,多半是供奉西方三圣,中间供奉的是阿弥陀佛,旁边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故事

佛教是现如今的三大宗教之一,更是在世界各地有着许多的信徒,而佛教发展最为繁盛之一就是中国。释迦牟尼佛则是佛教的创始人,你知道释迦牟尼佛出家前有什么故事吗?

那么,本期佛教人物一起来了解吧!

还想了解》》佛教中的西方三圣是谁

佛陀时代,印度北部有十六国,基本上都是君主制。此外还有若干独立或半独立的小国,释迦族统治的迦毗罗卫就是其中之一。它臣属于憍萨罗国,位于今天尼泊尔境内,接近印度边界。释迦族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农业。当时释迦族的政治体制,有学者认为是贵族共和制,即由少数统治者协商进行统治;另有学者认为释迦族实行的是专制的少数寡头政治。

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是释迦族的首长之一;母亲是摩耶夫人,她欲返回故乡天臂城待产,在蓝毗尼园产下佛陀。相对晚期的佛典编者对此添加戏剧性描写:摩耶夫人怀孕前梦见白象入胎;她在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是站着生下佛陀的;阿含经更说佛是从摩耶右胁生出的;相士阿私陀听闻太子出生,进宫预言太子将会成佛,而他等不到这一天,所以悲喜交加。

摩耶夫人在他诞生七天后去世,他由净饭王的续妃波阇波提抚育,生有一子名罗睺罗。在一部早期经典中,他自述青年时期生活奢侈,极尽声色娱乐,有暖、凉、雨三时宫殿轮换居住。这是当时贵族阶层无论武士或商人习以为常的奢侈情况。但他因深深困扰于生死问题而出家。

佛陀29岁出家(或19岁、25岁)。他在某天中夜离城,行至阿那玛河畔,剃去须发并去除饰物。然后南行至当时印度新文化中心地摩竭陀国,这里群集众多新型思想家。据载他在首都王舍城托钵时引起了频婆娑罗王的注意,国王劝他放弃出家并交给他一支军队,他拒绝了。剃发和托钵是当时出家沙门的风尚,表示与婆罗门的对立。

他从学阿罗陀迦兰,达到“无所有处定”。阿罗陀希望他留下,但他因为不满足于此而退出;又从学郁陀兰弗,达到更深的“非想非非想处定”,即泯“想”和“非想”的差别,住于“平等寂静”的知见,感到心似乎与“不动的真理”合一。但这仍然无法解决问题,他还是离开了。

释迦牟尼苦行处是尼连禅河畔的优娄频罗聚落。苦行流行于各个时代,主张折磨不净的肉体而达到精神的解脱。通过六年的深入体验,展开与苦行的正面对质,他把自己弄得形销骨立,最终确认苦行无益并终止苦行。据载其他苦行者都感叹他的坚毅,以为他将死去;而他也表示自己所经历的苦行是空前绝后的,但仍无法达到觉悟与涅盘。

他想起小时候在树下达到初禅之事,认为这或许能帮助自己通往觉悟,但极瘦瘠的身体难以实现初禅。他在尼连禅河沐浴;接受了牧女苏耶妲的乳糜之供。随从的憍陈如等五人以为他放逸堕落而厌恶离去,这说明苦行在当时出家修行者中受到普遍崇敬。释迦牟尼放弃苦行的事实,成为他后来表达佛教立场的开端,即佛教的教义不强迫人们去做极端的苦行实践。



2022年释迦牟尼佛出家日是什么时候 几月几日

  在民间会流传着一些故事,而这些故事听起来又很神秘,那么大家知道释迦牟尼佛的出家故事吗?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2020年释迦牟尼出家日是什么时候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宗教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问:2020释迦牟尼佛出家日是什么时候?

  答:2020释迦牟尼佛出家日是2020年3月1日,农历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出家简介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是佛家中的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迦毗罗卫国太子,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创始人。

  据佛经记载,佛陀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求离苦之道出家修行,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尊在世弘法49年示寂。

  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诞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相传,佛陀降生前为一生补处菩萨,住兜率天内院,以因缘成熟,而降生于迦毗罗卫国,以国王净饭王为父。

  摩耶夫人在太子出生后七天去世,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养育成人。太子天资聪颖,从小通达五明、四吠陀,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出家前生下儿子罗睺罗。

  虽然太子的贵族生活优裕而舒适,但因观察到社会贫富悬殊,四姓阶级的不平等,又有众生之间的弱肉强食,尤其有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无常,他于是生起出家求解脱的志愿与悲心。终于在十九岁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宫门,出家修道。

  后世于是将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作为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佛家各大寺庙在这一天往往举行相应法会,佛家中徒值此殊胜日亦广做功德,回向、祈愿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祈愿佛日增辉,正法久驻,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众生解脱。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