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公式 高等数学公式介绍_高二数学公式 高二数学公式介绍

由网友(折月煮酒)分享简介:高等数学公式 高等数学公式介绍1、∫0dx=c;∫a dx=ax+c;2、∫x^udx=(x^u+1)/(u+1)+c;3、∫1/xdx=ln|x|+c4)、∫a^xdx=(a^x)/lna+c5、∫e^xdx=e^x+c6、∫sinxdx=-cosx+c7、∫cosxdx=sinx+c8、∫1/(co...

高等数学公式 高等数学公式介绍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背下来,考试一定用到上

1、∫0dx=c;

∫a dx=ax+c;

2、∫x^udx=(x^u+1)/(u+1)+c;

3、∫1/xdx=ln|x|+c

4)、∫a^xdx=(a^x)/lna+c

5、∫e^xdx=e^x+c

6、∫sinxdx=-cosx+c

7、∫cosxdx=sinx+c

8、∫1/(cosx)^2dx=tanx+c

9、∫1/(sinx)^2dx=-cotx+c

10、∫1/√(1-x^2)dx=arcsinx+c

11、∫1/(1+x^2)dx=arctanx+c

12、∫1/(a^2-x^2)dx=(1/2a)ln|(a+x)/(a-x)|+c;

13、∫secxdx=ln|secx+tanx|+c

14、∫1/(a^2+x^2)dx=1/a*arctan(x/a)+c

15、∫1/√(a^2-x^2)dx=arcsin(x/a)+c;

16) ∫sec^2 x dx=tanx+c;

17) ∫shx dx=chx+c;

18) ∫chx dx=shx+c;

19) ∫thx dx=ln(chx)+c;



高二数学公式 高二数学公式介绍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tanα·tanβ)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b^(sin(α+t)

sint=b/(ab^(

cost=a/(ab^(

tant=b/a

asinα-bcosα=(ab^(cos(α-t),tant=a/b

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in[(α+β)/cos[(α-β)/

sinα-sinβ=os[(α+β)/sin[(α-β)/

cosα+cosβ=os[(α+β)/cos[(α-β)/

cosα-cosβ=-in[(α+β)/sin[(α-β)/



高二数学公式 高二数学公式介绍

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2、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3、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4、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5、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高中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公式归纳

1、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2、椭圆面积公式:s=πab

3、三角函数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5、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



不等式的定义 数学不等式公式

y;2如果x>y,y>z;那么x>z;3如果x>y,而z为任意实数,那么x 基本不等式是主要应用于求某些 函数 的最值及证明的不等式。其表述为:两个 正实数 的 算术平均数 大于或等于它们的 几何平均数 。

在使用基本不等式时,要牢记“一正”“二定”“三相等”的七字真言。“一正”就是指两个式子都为正数,“二定”是指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和或积为定值,“三相等”是指当且仅当两个式子相等时,才能取等号。



等比中项公式是 等比数列sn求和公式

初中数学中公比q怎么算

求公比的方式我已经为大家找来了,感兴趣的小伙伴赶快来看看吧。

等比中项公式是 等比数列sn求和公式


求公比q的公式

1、等比数列中的等比中项公式,

已知前项a,后项b,中项G,则q=G/a=b/G;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an=a1q^(n-1),已知,a1,an和n,

则q^(n-1)=an/a1,

∴q=(an/a1)^[1/(n-1)。

什么是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就是后一项比前一项的比值都一样的数列,这个比值叫做公比q

比如124816......公比就是2

又比如1/31/91/271/81......公比就是1/3

设通项是an(就是第n项),则a(n+1)=q*an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等比数列:a(n+1)/an=q,n为自然数。

(2)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求和公式:Sn=n*a1(q=1)

Sn=a1(1-q^n)/(1-q)

=(a1-a1q^n)/(1-q)

=a1/(1-q)-a1/(1-q)*q^n(即a-aq^n)

(前提:q不等于1)

以上内容就是我为大家找来的公比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等比数列公式全部是什么?

等比数列全部公式: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

若通项公式变形为an=a1/q*q^n(n∈N*),当q>0时,则可把an看作自变量n的函数,点(n,an)是曲线y=a1/q*q^x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2) 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5)等比求和:Sn=a1+a2+a3+.......+an。

①当q≠1时,Sn=a1(1-q^n)/(1-q)或Sn=(a1-an×q)÷(1-q)。

②当q=1时, Sn=n×a1(q=1)。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等比中项的性质公式

等比数列中相邻三项,有 an^2=a(n+1)a(n-1) 推广至

an^2=a(n+k)a(n-k) ( n>k>0)成立。

此结论说明,在等比数列中,任取数列中的某项都是与它前后等距离的两项的等比中项(保证前后两项都存在)。

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等比中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

在等比数列中,若2m=p+k, m与p,k∈N*,则,am^2=ap×ak.

等比数列中项公式是什么?

an^2=a(n-1)*a(n+1)。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G、P表示,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

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等比数列a1≠0。其中{an}中的每一项均不为0。当q=1时,an为常数列。

等比数列公式:

在数学上求一定数量的等比数列的和的公式。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G、P表示。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等比数列a1≠0。其中{an}中的每一项均不为0。注:q=1时,an为常数列。

等比数例公式是什么

等比数列公式常用的是:

一、通项公式 an=a1q^(n-1) (an表示第n项,a1表示第一项,q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二、前n项和公式 Sn=a1(1-q^n)/(1-q);(Sn表示前n项的和);

三、等比中项公式 an^2=a(n-1)Xa(n+1) (a(n-1)表示第n-1项)。

等比中项怎么求

求等比中项公式:G/a=b/G。数列问题中的特殊性质,如果在等比数列a项和b项中,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b的等比中项。如果G是a与b的等比中项,则有G/a=b/G。

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G、P表示。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等比数列a1≠0。其中{an}中的每一项均不为0。注:q=1时,an为常数列。

等比中项的公式是什么?

等比中项:当r满足p+q=2r时,那么则有,即为与的等比中项。

等差中项:G=(a+b)除以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若通项公式变形为(n∈N*),当q>0时,则可把看作自变量n的函数,点(n,)是曲线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等比求和:

①当q≠1时,或

②当q=1时,,记,则有

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扩展资料:

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

①当q≠1时,或

②当q=1时,

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A的n次方。

等比数列在生活中也是常常运用的。

如:银行有一种支付利息的方式---复利。

即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算作本金,

再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利滚利。

按照复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



大学数学公式 大学数学介绍

1、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 -3cosa

tan3a = tana tan(π/3+a)tan(π/3-a)

2、半角公式:

sin(a/2) = √{(1--cosa)/2}

cos(a/2) = √{(1+cosa)/2}

tan(a/2) = √{(1--cosa)/(1+cosa)}

cot(a/2) = √{(1+cosa)/(1-cosa)}

tan(a/2) = (1--cosa)/sina=sina/(1+cosa)

3、和差化积:

sin(a)+sin(b) = 2sin[(a+b)/2]cos[(a-b)/2]

sin(a)-sin(b) = 2cos[(a+b)/2]sin[(a-b)/2]

cos(a)+cos(b) = 2cos[(a+b)/2]cos[(a-b)/2]

cos(a)-cos(b) = -2sin[(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4、积化和差:

sin(a)sin(b) = -1/2*[cos(a+b)-cos(a-b)]

cos(a)cos(b) = 1/2*[cos(a+b)+cos(a-b)]

sin(a)cos(b) = 1/2*[sin(a+b)+sin(a-b)]

cos(a)sin(b) = 1/2*[sin(a+b)-sin(a-b)]



等比数列计算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sn的公式)

大家好,今日欣欣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等比数列计算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sn的公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等比数列计算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sn的公式)


1、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首项(1-公比的n次方)/1-公比(公比≠1) 扩展资料 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常用G、P表示。

2、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等比数列a1≠ 0。

3、其中{an}中的每一项均不为0。

4、注:q=1 时,an为常数列。

5、 若{a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bn}也是等比数列,公比是q2,则{a2n},{a3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2,q1^3…{can},c是常数,{an*bn},{an/b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q1q2,q1/q2。

6、 等比数列在生活中也是常常运用的。

7、如:银行有一种支付利息的方式——复利。

8、即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算作本金,在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利滚利”。

9、按照复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

1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等比数列 。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介绍

1、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2、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

3、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4、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5、商的关系: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6、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1+tan^2(α)=sec^2(α);1+cot^2(α)=csc^2(α) 。

7、二倍角公式: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二次函数顶点式公式 二次函数顶点式公式法

您好,今天琪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二次函数顶点式公式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用来表示二次函数抛物线顶点位置的坐标被叫做二次函数顶点坐标,顶点公式为y=a(x-h)+k (a≠0,k为常数)顶点坐标是【-b/2a,(4ac-b)/4a】。

2、二次函数的一般式为ax+bx+c=z(a≠0)。

3、二次函数顶点式为a(x-h)+k=z(a≠0)。

二次函数顶点式公式 二次函数顶点式公式法


4、 研究抛物线的图象ax+bx+c=z(a≠0),通过配方,将一般式化为a(x-h)+k=z的形式,可确定其顶点坐标、对称轴,抛物线的大体位置就很清楚了,利用图像就一目了然了。

二次函数顶点式公式 二次函数顶点式公式法


5、 主要考察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利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顶点的位置.会根据已知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次函数顶点式公式 二次函数顶点式公式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