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那达慕,有什么特点?(蒙古族的那达慕视频)

由网友()分享简介:蒙古族的那达慕,有什么特点?
  举办特点:
  现代那达慕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


蒙古族的那达慕,有什么特点?

  举办特点:
  现代那达慕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举行那达慕时,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那达慕期间帐篷林立,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以促进生产。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锡林郭勒盟地区举办的那达慕已成为全民健身和群众娱乐的重要活动。
  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一直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和发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
  那达慕是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掘、抢救和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着重要价值。
  因为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
  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2006年那达慕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和节日,又是传统的体育比赛大会,多半在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那达慕"规模大小不一,大至一个盟(地区)、旗(县),小至一个苏木(乡)。人数少时有几百人,多的时候可达十多万人,大型的那达慕大会起码7-10天,小型为3-5天。
全区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的那达慕。在会上进行摔跤、赛马和射箭等三项比赛,是蒙古族最为重视和最有组织的传统体育盛会。
"搏克",蒙古语"摔跤",意即"蒙古式摔跤",蒙古式摔跤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摔跤比赛时,队员需身着有固定民族特色的跤衣,身穿铜钉牛皮坎肩,头缠红、黄、蓝三色的头巾,脚蹬蒙古花皮靴,腰扎花皮带,下身穿套裤,脖子上挂着五彩飘带,走狮子舞步,跳跃式入场。人们可根据参赛跤手身上的彩带数量看出跤手在历届比赛中夺冠的次数。出场时一位老人唱长调祝福,双方摔跤手挥舞上臂,然后互相搏斗。蒙古式摔跤不分等级,采取淘汰的方式,决赛出冠军、亚军和第三名,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和奖品。赛马分快马赛和走马赛。各种赛中评出一、二、三等奖。射箭是蒙古族古老的竞赛项目,有骑射和步射两种。
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大会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无论何种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均可报名参加。
【那达慕起源】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三艺】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和射箭的竞技赛。
1、摔跤
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o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其足蹬马靴,腰缠一宽皮带或绸腰带,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点:按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参加比赛的摔跤手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比赛前先推一位族中的长者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编排和配对,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3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入场,向主席台行礼,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由裁判员发令,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比赛开始。
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可互捉对方肩膀,也可互相搂腰,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可抓摔跤衣、腰带、裤带等。蒙古族摔跤的最大特点是不许抱腿。其规则还有不准打脸;不准突然从后背把人拉倒,触及眼睛和耳朵;不许拉头发、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宦海沉浮录》云:"布裤者,专诸角力,胜败以仆地为定"。摔跤选手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者为负。
2、赛马
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及强。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
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参加者有时全是少年,有时不分年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赛马项目包括:1)快马赛,主要比马的速度,一般为直线赛跑,赛程一般为20、30、40公里,先达终点为胜;2)走马赛,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3)颠马赛,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
3、射箭
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技"的又一项目,也是那达慕大会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
蒙古族射箭比赛分静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静射时,射手立地,待裁判发令后,放箭射向箭靶,优者为胜;骑射时,射手骑马上,在马跑动中发箭,优者为胜。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意义】
今天,那达慕大会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举行那达慕时,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那达慕大会期间帐篷林立,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以促进生产。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锡林郭勒盟地区举办的那达慕已成为全民健身和群众娱乐的重要活动。
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一直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和发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
那达慕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掘、抢救和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重要价值。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蒙古族是大连地区五大主体民族之一,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生活在大连的蒙古族有15,159人。他们之中,有很多人仍保留着自己的民族特点,也有不少已经完全融入了汉族文化体系。但相同的是,一提起七八月份的草原,这些蒙古族同胞都会有一致的骄傲和欣喜,因为这个时候是草原上最美丽的季节,草原上热闹的聚会吸引的是各族人关注的目光。作客本期《本土各色风》的是一位久居大连的蒙古族老人,听他讲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我们感受到的是这位老人难以割舍的“草原情结”。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家里;辽阔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这就是蒙古人,热爱故乡的人。”当腾格尔的《蒙古人》伴着潺潺流水般的音乐奏响时,很多人都为之心旷神怡。它虽然掺杂了一些晦涩难懂的蒙古文,却牵引着无数听者用心去感受游牧民族的希望、欢乐和爱。对蒙古族老人鲍国相来说,这首称颂其民族的歌令他感到亲切无比。鲍国相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的敖汗旗,21岁的时候(1946年),他参军离乡,8年后定居大连。如今,年入耄耋的他虽然离开草原已半个多世纪,但其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几乎没有多少改变。



求一幅蒙古族图片 是一幅 那达慕题材的壁画 中间是个蒙古包上面有可汗头像 周围是各项运动的场面

摔跤,歌舞,赛骆驼,赛马,射箭,服装。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怎么回事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无论何种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均可报名参加。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什么时候举行?

“那达慕”大会举行时间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为期5天。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歌舞以及贸易活动。蒙古族的“那达慕”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旧时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蒙古族赛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参加,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一起上阵,直线赛跑。

按照游牧民族的习俗,弓箭是男子必带之物,也是珍贵的馈赠物。参加射箭比赛的不分男女老幼,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及射程都因民族、区域和人而定。射箭比赛可分为立射、步射和骑射。

与骑马射箭相媲美的游戏是摔跤,摔跤不仅是力量的角逐,也是智慧和技巧的角逐。一般摔跤参加者的年龄、体重没有严格的区别,摔时也没有一定的程式。每当摔跤进行到最为激烈的时候,祝赞词开始唱起,嘹亮的祝赞词是激发摔跤手的最后的勇气和信心。

在欢快的赛场上,还进行“赛布鲁”、套马、赛骆驼等体育活动。当激烈的比赛结束之后,马头琴响起的时候,牧人纵情歌舞,意犹未尽。在“那达慕”大会上,牧人还要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易活动。

扩展资料

据摩崖石刻《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大会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

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成为蒙古大汗时,为了加强各部族之间的凝聚力、检阅自己的部队和分配各部草场,便于农历六月初四举行了“大忽力革台”。各个部落的首领欢聚一堂,表示团结忠诚,并且一同庆祝在大自然的庇护下这一年的牧群兴旺繁盛,是历史上有记载的首次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的前身是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用石头、土、草等堆成,做路标或界标),又名“鄂博”。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民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是蒙古族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它是蒙古族人为了纪念发祥地额尔古纳山林而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表达了族人对本族祖地的眷恋和对祖先的崇敬怀念之情。

每年水草丰美之时(各部落时间不同,所以祭敖包通常在农历五月下旬至八月间),蒙古族人民都会举行祭敖包的宗教活动。

敖包是在一片地势开阔、景色壮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座半圆形石堆,顶端竖立一根系着写有经文的布条或者是牲畜羽毛或角的长杆。待到了祭敖包的日子,牧民们一定会携带着哈达、煮熟的牛羊肉、奶酒和奶制品赶来,在敖包前上供、祭祀、祷告,祈求今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祷告完毕,众人再次跪拜起身后纷纷往敖包上添加新石或者柳条以修补敖包,或者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凡是参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着敖包,按照从左向右的方向绕敖包三圈,并将带来的奶酒、奶制品、点心等向敖包抛洒。在祭祀活动之后,人们会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那达慕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在什么时候举行

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今年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在哪开?什么时间开?

1、已经开完的就算了;
2、我推荐你参加2013年的通辽市科尔沁那达慕大会。
有句话说:蒙古人是挣了钱就喝60度,剩下的钱就开那达慕!可见蒙古人对那达慕的倾慕和向往,那是英雄展示的战场,那是好男儿展示的机会!
举办时间:8月18日。
举办地点:通辽珠日河草原旅游区。
蒙古民族是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策马奔驰是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竞技项目。通辽市有几十万匹骠勇矫健、能征善跑的科尔沁蒙古马。
每年8月18日,在通辽珠日河草原旅游区都会举行盛大的赛马节,剽悍骁勇的骑士从四面八方云集,游客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一边品尝独具风味的蒙古族美食,一边欣赏紧张激烈的赛马比赛,危险刺激的套马表演,精彩纷呈的蒙古族歌舞。
3、温馨提示:
游客应带好遮阳伞、太阳镜,注意防暑防晒。赛马节期间有在旅游区住宿要求的游客,应提前预订。游客应带好方便袋,不要在旅游区内随意丢弃生活垃圾。
那达慕大会实际上就是运动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8月18日,通辽市都开那达慕大会,蒙古族人非常重视那达慕,每年前来观看的国内游客和当地农牧民达到10至20万人,
4、8.18那达慕大会包括:
速度赛马、走马、男女博克表演、民族歌舞表演、套马比赛、打布鲁、射箭、射弩、祭敖包、篝火晚会等。整整要开三天,规模相当大!



蒙古族服饰特和蒙古族的生活特点

1、服饰特点: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

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2、生活特点:

(1)交通习惯

蒙古人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

(2)牧马

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古代时期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

(3)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4)蒙古包为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

扩展资料: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的起源据记载,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晋武帝时代,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乞伏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与北魏拓跋氏多次交战。

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宗源之一。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蒙兀室韦的祖先之一。《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后人也有称其为“蒙兀戈喇”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

《绎史》《帝系谱》记载:三皇之首包羲后裔包豕韦封蒙国,嫡嗣世袭称蒙国豕韦,商王武丁五十年北逐豕韦入北狄为东胡。《夏史初曙》《东北民族史略》载蒙国豕韦北迁为蒙兀(鲁斯)室韦始见于《唐书》。屠寄《蒙兀儿史记》开宗明义将室韦作为蒙古的族源。王国维、林干等肯定或支持蒙古室韦说。张久和进行了系统论证,蒙古室韦说成了学术界较流行的一家之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族

百度百科-蒙古族服饰



蒙古国人怎么看待 在蒙古国的内蒙蒙古族?

其实,有不少人对于蒙古国的存在都感到很疑惑。而事实上,我国的蒙古族同蒙古国是有很大差别的。内蒙古是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而蒙古国是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一个内陆国家。但是在历史长河当中,蒙古国曾经是属于中国的。但是在1946年的时候,蒙古国便又独立了出来。在民间,很多人便喜欢用“外蒙古”来称呼现在的蒙古国。

其实,蒙古族和蒙古国的民族主体都是蒙古族。而据统计,有一半的蒙古族人都是住在中国的。而我们中国对于境内的蒙古族人的也有着很多政策优惠,而政策的支持也带动着这些人的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要是拿内蒙古和蒙古国作比较,相差可不小。那么今天就来揭秘一下,我国的内蒙古同胞是怎么看待蒙古国的?

其实,内蒙古的人对于蒙古国的人不是很看好,可以说是没什么好感的。虽然内蒙古和蒙古国的民族主体同属蒙古族,但是内蒙古人比较喜欢用“他们”来称呼蒙古国的人。其实,和内蒙古人相比,蒙古国的人就更像真正意义上的蒙古人。

的确,蒙古国的经济没有内蒙古发展的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差异。而且蒙古国的两极差异非常严重,外蒙古的经济来源是主要是依靠畜牧业,基本没什么工业发展。虽然说蒙古族的人都很热情好客,但是因为两者之间的经济,政治包括文化,都有着一些不同,所以内蒙古人和蒙古国的人一直以来都有芥蒂。接下来就看看内蒙古人是怎么评价蒙古国人的?

内蒙古网友1:虽然我们内蒙人也是搞畜牧业的,但是我觉得蒙古国的人好像除了放羊其他都不会干。而且他们独立出来也挺多年的,但是我们现在的经济和生活水平一对比,他们却跟我们有着很大的差距。我每天都可以看到有很多蒙古国的人来我们这边采买生活物资。就连普通的烹饪的锅也要从我们国家进口。

蒙古族网友2:我是一个内蒙古人,虽然同为蒙古族,但是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很自豪。我很感谢中国给的一切。而在我眼中,我觉得蒙古国就是一个跟坦桑尼亚这些落后国家差不多。所以我也很感激自己出生在中国。

蒙古族网友3:虽然内蒙古和蒙古国是一个主体民族,留着相同的血和讲着差不多的话,但是我却觉得两者有很大分别。就好像小学的一个班和另外一个分部的一个班一样,实质上还是不同的。

蒙古族网友4: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内蒙古人,而蒙古国人就好像与我关系很疏远的亲戚一般。谈不上有好感也并不厌恶,也希望他们能发展起来吧。

对于内蒙古人这样看待蒙古国的人,你又有什么看法呢?你眼中的蒙古国又是怎么的呢?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