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什么节 中秋节的别称是什么_中秋节又称为什么

由网友(曾只为你心动)分享简介:中秋节又称什么节 中秋节的别称是什么1、仲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2、秋节根据节日时间,中秋节在秋季的八月十五,所以又叫“秋节”、“八月节”、“八月半”。3、月夕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因是夜月色倍明...

中秋节又称什么节 中秋节的别称是什么

中秋快乐

1、仲秋节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2、秋节

根据节日时间,中秋节在秋季的八月十五,所以又叫“秋节”、“八月节”、“八月半”。

3、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因是夜月色倍明于常时。

4、玩月节

是日,古代有月下游玩、设宴赏月的习俗,所以被称为“玩月节”。

5、拜月节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6、八月会

八月会亦称“调声节”。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海南省儋州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这天,种植男女青年汇集镇上,互赠香糕、月饼、花巾、彩扇、背心等。成群结队,川流过市。晚上拥出村口。到预定集合场地,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

7、追月节

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这天狂欢,被称为“追月”。

8、团圆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又称为什么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月亮圆满,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称果子节。侗族称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为后生节等。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金华中秋节风俗都有什么 中秋节还有什么别称

中秋月圆寓意着合家团圆,因此中秋节也是众多中国人很喜欢的节日,并且中秋的特色美食月饼也是年年都出新花样,但除了我们熟知的那些月饼之外,其实全国各地的月饼都有自己的特色所在,而且习俗也很不同。那么金华中秋节风俗有什么?中秋节还有什么别称?

金华中秋节风俗有什么

点香球

点香球是义乌人在中秋节的必修课。香球是用新鲜的柚子为基础,柚谐音佑,插满365支香,祈福家人团圆,一年365天,天天平安。在义乌,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准备好制作香球的材料,制作过程需要一家人协作完成。

中秋之夜,在义乌城乡,人们会点燃制作好的香球,挂在自家门前或阳台上,犹如天上闪闪发光的月亮。

婺式月饼

在南宋时期,浦江一妇女写了一本古婺菜谱,名叫《吴氏中馈录》,书中记载了金华的一种用米做的糕点,口感独特,很像如今的雪月饼。这便是婺式月饼的由来。

婺式月饼传承老金华的味道,与其他月饼不同,原料主要是糕粉(米粉为主的一种原料),加糖后搅拌拍打均匀,再用铜揿压实,再将糕粉放到蒸笼上蒸熟,有传统五仁、麻沙等口味。

蒸制而成的婺式月饼抛弃了广式月饼的油腻,一口咬去,面皮松软,一股纯正的香味由口入鼻,月饼通体雪白,光看外表就很有食欲,入口即化,有着糯米的香甜,还有五仁的爽口,简直不要太好吃哦!

中秋节还有什么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月亮圆满,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称果子节。侗族称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为后生节等。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的秋是什么秋

中秋节的秋指的是秋天已经过半,树叶开始凋零万物进入收藏阶段。秋天的秋也可以说是一个团员的秋。是丰收,是团圆更是喜悦。嫦娥奔月,奔出大家美好的前程,玉兔捣药倒去灾祸人健康,吴刚伐桂,伐掉郁闷心舒畅。这就是秋天的秋,对圆月许个愿,祝天涯共团圆。



小雪节气的别称和雅称是什么 小雪节气又叫什么

导语:24节气中,有不少节气都有别的叫法或雅称,例如接下里我们要迎来的小雪节气。作为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时节天气已经比较寒冷了,北方多地甚至已经出现雨雪天气。而因为冬季景象比较明显,所以别称也和冬天有关。那么,小雪节气的别称和雅称是什么呢?到底小雪节气又叫什么?一起来了解。

小雪节气的别称和雅称是什么

十月中。小雪节气时间通常在公历11月22-23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个节气,又名“十月中”。小雪节气,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初寒,降水量也开始增加。农事方面,东北土地开始上冻。如果在“小雪”节气下雪,则有利于农作物越冬,预示着明年是个好收成。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

24节气雅称分别为:

1、立春——正月节;

2、雨水——正月中;

3、惊蛰——二月节;

4、春分——二月中;

5、清明——三月节;

6、谷雨——三月中;

7、立夏——四月节;

8、小满——四月中;

9、芒种——五月节;

10、夏至——五月中;

11、小暑——六月节;

12、大暑——六月中;

13、立秋——七月节;

14、处暑——七月中;

15、白露——八月节;

16、秋分——八月中;

17、寒露——九月节;

18、霜降——九月中;

19、立冬——十月节;

20、小雪——十月中;

21、大雪——十一月节;

22、冬至——十一月中;

23、小寒——十二月节;

24、大寒——十二月中。

小雪十月中相关古诗:

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的意思是:十月中旬,雨水将要滴落却被寒气侵入,因此凝固变成雪降落。

出处: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原文: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译文:十月中旬,雨水将要滴落却被寒气侵入,因此凝固变成雪降落,但降雪量还不大,故为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0节气,表示开始降雪,雪量小,地面上无积雪。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

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 虹藏不见;二候 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 闭塞而成冬。”



七夕又称什么节(七夕又称什么节日)

传说牛郎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相会,这一天又被称为什么?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

七八节是什么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是按农历计算的,在农历七月有:七月初七七夕节,七月十四孟兰节;在农历八月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农历七月初七称为七夕节、乞巧节,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在每年这个夜晚,天上的织女与牛郎会在鹊桥相会。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如今中国的情人节。

农历七月十四(有的地方是农历七月十五)孟兰节,也叫鬼节、中元节。相传,阴间地府的鬼门关会在这天大开,无数鬼魂涌到阳间流连。因此,孟兰节那天天黑后,人们会烧街衣等,布施给鬼道众生。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晚上明月当空时,人们一家老小就会坐在一起,边赏月边吃月饼、鲜果等食品。相传,嫦娥奔月后,后羿思念妻子,在月亮最大最圆的八月十五夜晚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鲜果、食品,遥祭在月宫中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放上鲜果食品,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七夕是汉语的节日吗?

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每年的今天。大量的喜鹊会搭成一座桥。让被王母娘娘拆散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各地的叫法不一样。但最普遍的说法就是七夕节。也是汉语的情人节。2021年的七夕是8月14号。很多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向爱慕之人表白。

是的,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它缘于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

七夕是中国的节日。国务院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规定:元旦、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所以七夕节暂不属于我国法定节假日。

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与七夕有关的古诗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和月上柳梢后人约黄昏后?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所以皎皎牵牛星是与之相关的类容。

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则是写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有情人借看花灯相约的情景。

月上柳梢后,人约黄昏后不是七夕节古诗,它描写的是元夕节的景色,即正月十五灯节的场景。七夕节最著名的词是鹊桥仙,作者是苏轼的学生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节相当于中国的什么节日?

1 情人节

2 七夕节,是牛郎与织女一对情侣相会的日子 ,所以也叫情人节,所以七夕节相当于中国情人节。

3 七夕节,中国传统节日,又叫七巧节、七姐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拜衍出来的,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后来七夕节被赋予牛郎织女爱情传说,就产生了中国情人节。

七夕又称什么节(七夕又称什么节日)


在中国的日历上每年的阴历七月初七就有着七夕节的标注,这也称之为我们中国的情人节。相传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因思凡偷离天庭,下界遇到勤劳善良的牛郎。二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过起了男耕女织日子。

后被王母娘娘发现,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抓回天庭,每年只允许他们夫妻在喜鹊搭的桥上见一次面,这就是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故事。

传说每年的七夕节是牛郎和织女见面的日子。

因为织女在天上,牛郎在地上,所以会有成千上万只喜鹊給她们搭桥,让牛郎去和织女见面。

因为牛郎和织女是一对情侣,所以也叫情人节了。

所以七夕节相当于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就是中国人的情人节

七夕是“龙头节丶"道节",即交情丶交换、票决等的节日,也是保护隐私权日。情人妇妻团聚只是其中一项内容。

现中国的旅游标志、东汉铜奔马"马踏飞鹊"(郭沫若命名为燕是不正确的,飞燕尾是V形,与喜鹊长△不同)是节徽,“七夕”的意思是马惊险的跳跃,保护夜间隐私,不能像喜鹊报喜丶公开,其只能当鹊桥(摘自《大众龙学》丶《破译论语背后的龙学密码》)。

这是中国七夕、乞巧节的真正内涵。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孩子,让其知道,发扬广大。因为,文化是共同遵守的法则,像交通规则一样,一个人知道遵守不行。

七夕节什么时候被列为传统节日?

七夕节,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那时起七夕节被列为传统节日。

七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国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

【来历】春节原名为元日,相关的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作为岁首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

【内涵】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除夕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熬夜守岁,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结,在外的游子不远千里万里也要赶回家来。

元宵节:

【来历】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内涵】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清明节

祭祀踏青两相宜

【来历】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固定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举行的扫墓、踏青等习俗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和上巳节。

【内涵】这两年,每到清明节,黄帝陵、轩辕庙、炎帝陵都要举行大型公祭,海内外华人从祭祀的仪式中体会到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祭祀先人一直是中华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时节,上坟祭扫先人显示了“慎终追远”的传统,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也纷纷赶回故土,祭奠祖灵。清明时节春光最好,适合人们到郊外亲近自然,拥抱春天。我国的许多地方在清明还有植树的习惯。

端午节

粽叶飘香习俗多

【来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盂兰节、蒲节等。关于端午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东汉,五月初五,人们用彩色的丝带系在手臂上,用来防避兵役和鬼魅,防病防瘟疫。吃粽子、划龙舟则是后来不断形成的风俗。

【内涵】围绕端午节及其习俗的来源,形成了一些影响很大的民间传说,并为端午节增添了新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如吃粽子、划龙舟等习俗,较通行的解释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增加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赛龙舟等多种体育竞技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

七夕节

【来历】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源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因为,七夕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也称这一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内涵】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中秋节

花好月圆人团圆

【来历】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体系中,中秋节形成较晚。汉魏时期,中秋节日尚无踪迹,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日出现,明清时期,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

【内涵】中秋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它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团圆节”。人月两团圆的意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人生的美好愿望。传统中秋节俗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阳节

【来历】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内涵】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冬至节

【来历】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内涵】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七夕又称什么节(七夕又称什么节日)


七夕又称什么节(七夕又称什么节日)




重阳节别称,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赏菊节、茱萸节、老人节、重九节、晒秋节、菊花节、踏秋节、女儿节等。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共有7种叫法

1、重九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节。

2、踏秋节: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相对应。依据传统,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现代社会,很多传统在变化,但是重阳登高依然盛行。

3、女儿节: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赠送重阳旗与时鲜盒,称为送“重阳节盒”。据晋代《搜神记》记载,丁氏女遭恶婆婆虐待,永无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于九月九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劝人家善待媳妇,请于重阳节让她们休息。于是人们为丁氏女立祠祭祀。后来每逢重阳节,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回来团聚,称之为过女儿节,实质上也是让妇女休息之意。

4、登高节: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5、菊花节: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6、茱萸节: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7、老人节/老年节: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故而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说。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我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年12月28日,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中秋节作文:中秋节送什么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今年,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因为我收到了一份来自台湾的中秋节礼物一个手工制作的漂亮的同心结。

那是我的表妹语嫣寄来的。

半年前,语嫣跟她的爸爸妈妈回故乡漳州寻根问祖,我和语嫣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不过,我们在一块只玩了几天,她就跟爸爸妈妈回去了。送他们去机场那天,我和语嫣都有些依依不舍。我们约定,等中秋节到来时,互相给对方赠送礼物。

中秋节前一天,我收到了语嫣的礼物。我迫不及待地给她打电话,向她表示感谢,顺便问她喜不喜欢我送的礼物。

我给她寄的是一个精致的木偶。爸爸说,这是我们漳州非常著名的手工艺品,相信语嫣一定会喜欢。

可是,语嫣却在电话中告诉我:她没有收到礼物。

放下电话后,我失望地问爸爸,是不是把东西寄丢了。爸爸说,别着急,等明天看看。第二天就是中秋节,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但我却没有心情欣赏。爸爸猜出我的心思,就帮我挂通了语嫣家的电话。

电话中,语嫣的声音闷闷的。她说:我还是没收到礼物。

我知道礼物可能真的寄丢了,只好安慰她说:没关系,我再给你补寄,你今晚就安心赏月吧。

电话那头的语嫣忽然不说话了。停了一会儿,她才低声地说:今晚我们这里下雨

我一听,心情跟语嫣一样糟透了。

结束通话后,我无精打采地看着天上的月亮,看着看着,心里忽然想到了什么。我飞快地抢过爸爸的手机,一溜烟跑到阳台上,迅速调到摄像功能,对着天上的月亮咔嚓一下,然后给语嫣爸爸的手机发了条彩信,让他转告语嫣,这是我送给她的特别的礼物。最后,我还在短信里写了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一句,我在《唐诗三百首》中背过的。我觉得,这句诗最能代表我此刻的心情。

很快,语嫣就回了一条短信。她说,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中秋节礼物。

我开心地笑了。

直到今天,爸爸手机里还保留着那张照片。照片里,一轮圆月静静地挂在天上,把皎洁的月光一半洒在海峡的这边,一半洒向海峡的那边



【中秋节作文】又是一年中秋节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谁都挡不住时光的流逝,但谁都可以在时光流逝过的夏天留下一个华丽丽的背影。题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年中秋节。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懒洋洋地坐在沙发上,开着空调,看着电视,悠闲地嗑着瓜子,无所顾虑,真是悠哉悠哉!可如今,我却只能坐在教室里,课桌前,为中招做准备,为

考试

而浴血奋战。此时,只能绷紧我的神经,充分地利用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为空这一分钟,你在学,别人也在学;下一分钟,你不学了,别人还在学。这样,你就永远也别想超过别人。毕竟,学习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挣扎在考学边缘线上的学生更是如此。我们还是有希望的,而我也永远相信:希望是个好东西,好东西是永远不会流逝的!所以,我就要以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内容来填充每个瞬间,即使时光依然荏苒。

现在已经八月份了,离

中考

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或许这些时间就如一根救命稻草,如果抓住了,就可以放松一阵子了,如果抓不住,又要再紧张一年了。不过我也坚信,即使将来我与理想中的学校无缘,我也不会后悔这些日子的努力,毕竟,手握果实的夏天终究是幸福的。艾青曾说过: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还有一个月便是中秋佳节,我想提前说:我的理想是圆的,中秋佳节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我相信,结局也会是圆的。

剩下的日子里,我要以我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来浇灌一朵花骨朵它即将成为一朵明艳的花。我要说:此时潜龙勿用,将来如何飞龙在天。我想:如果我努力了,来年的这个时候,一定不会比现在过得差吧!我一定会在下一个夏天留下一个华丽丽的背影!

来年此时,我会在我理想中的学校等着下一个中秋节的到来!



寒食节的别称 寒食节的别称是什么

寒食节的别称:

1、寒食节别称禁烟节。

2、寒食节别称冷节。

3、寒食节别称百五节。

4、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寒食节日习俗:

1、禁火,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2、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

3、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