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大名绣指什么_中国四大名绣是什么

由网友(玩世不恭i)分享简介:中国的四大名绣指什么1、苏绣: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2、粤绣:广东地区刺绣品的总称。相传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粤绣尤其是加衬高浮垫的金绒绣,更是金碧辉煌,气魄浑厚,多用作戏衣、舞台陈设品和...

中国的四大名绣指什么

1、苏绣:

中国的四大名绣是什么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2、粤绣:

广东地区刺绣品的总称。相传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粤绣尤其是加衬高浮垫的金绒绣,更是金碧辉煌,气魄浑厚,多用作戏衣、舞台陈设品和寺院庙宇的陈设绣品,宜于渲染热烈欢庆的气氛。

3、蜀绣:

指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刺绣。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蜀绣在当地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顾绣和苏绣的长处,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绣之一。蜀绣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过于齐整,色彩鲜丽。

4、湘绣:

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湘绣人文画的配色特点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湘绣日用品的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



中国四大名绣是什么

说起中国的刺绣,已经拥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四大名绣指的是中国民族传统刺绣工艺中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那么这四个名绣都是怎么样的呢?本期的中国四大名绣,为你解析。

1、苏绣

苏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苏州地处江南,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2、粤绣

粤绣是以广东省潮州市和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包括潮绣和广绣两大分支,潮绣是主流,粤绣之一的广绣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古时绣工大多是潮州、广州男子,为世所罕见。其分布地区即潮州府地区(潮州、汕头、揭阳、潮阳、普宁、澄海、饶平、惠来等地)“潮绣”和广州府地区(南海、番禺、顺德、中山)的“广绣”。《岭南丛述》载:“清代粤绣工人多是广州人和潮州人,特别是潮州绣工为上,皆男子为之,精于女工,为其他省市所罕见。”《存绣堂丝绣录》及《纂组英华》等书介绍明末清初的粤绣说:“铺针细于毫芒,下笔不忘规矩,其法用马尾于轮廓处施以缀绣,且每一图上必绣有所谓间道风的飞白花纹,所以成品花纹自然工整”。根据现存粤绣作品分析,它的针步短,色彩浓艳,花纹生动写实。雍正、乾隆时期曾大量行销欧洲和中近东各国,当时有专作外销品的作坊。

3、蜀绣

蜀绣,亦称“川绣”,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刺绣产品总称。蜀绣的历史也很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当时蜀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并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为蜀地名产。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数是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绣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清中后期,蜀绣在当地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顾绣和苏绣的长处,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绣之一。蜀绣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过于齐整,色彩鲜丽。

4、湘绣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分别在1912年和1933年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湘绣绣品分别获得最优奖和一等奖,被国外誉为超级绣品。原先,长沙城里的商人们为了满足一批因镇压太平军而发迹的新贵,开设了“顾绣庄”,不久又以湘绣之名压倒了顾绣。湘绣的特点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其实是将绒丝在溶液中进行处理,防止起毛,这种绣品当地称作“羊毛细绣”。湘绣也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湘绣人文画的配色特点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湘绣日用品的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



四川的什么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

四川的蜀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蜀绣又被称为川绣,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用蚕丝绣花的一种方式,它最早起源于川西民间,此后因受到地区、风俗等方面的影响最终形成严谨细腻的风格。蜀绣和湘绣、粤绣、苏绣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四川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原因 

蜀绣是我国四川省成都市的特色刺绣工艺,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又被称为“川绣”,是在丝绸或者是其他织物上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一种刺绣方式,蜀绣成品色彩清丽,技法精湛,在长期的发展和变革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韵味。

蜀绣最早起源于川西民间,由于受到不用地区、风俗、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并经过后续不断的发展、创新,也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色彩明快的刺绣风格。蜀绣产品在选料、制作方面极为认真讲究,成品料子实在,价格优惠,在我国陕西、山西、甘肃等省都非常受欢迎。

中国的四大名绣是

中国的四大名绣分别是湖南省的湘绣、四川省的蜀绣、广东省的粤绣、江苏省的苏绣,其中蜀绣以针法多、工艺纯熟、线条细腻等优势居于四大名绣之首。蜀绣作品的选材极为丰富,包括花鸟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鱼虫、任务等,使用的针法有122种,讲究针脚整齐。



中国四大名绣 绣技真的了得

1、四大名绣,指的是我国刺绣中的苏州苏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四川蜀绣。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 刺绣两种。

2、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较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四大名绣是中国刺绣的突出代表。

3、四大名绣指的是中国民族传统刺绣工艺中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刺绣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4、苏绣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苏绣自古便以精细素雅著称于世,其构图简练,主题突出,技巧精湛。仅以苏绣所用最细的线以为一般人的肉眼所能看清楚为例,足见其精细之极。

5、湘绣是在吸收苏绣和其它刺绣的优长处发展而来的。湘绣使用不同颜色的线相互掺和,逐渐变化,色彩丰富饱满,色调和谐。湘绣的图案借鉴了中国画的长处,所绣内容多为山水、人物、走兽等,尤其是湘绣的狮、虎题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6、粤绣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浓郁鲜艳,绣制平整光滑......粤绣的题材广泛,多为百鸟朝阳、龙凤等图案。

7、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多达100多种,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蜀绣题材大多为花鸟、走兽、虫鱼和人物等,品种除了绣屏之外,还有被面、枕套、靠垫、桌布、头巾等等。



四大名绣指的是哪四大 四大名绣特点介绍

1、四大名绣,指的是我国刺绣中的苏州苏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四川蜀绣。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 刺绣两种。

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较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四大名绣是中国刺绣的突出代表。

2、四大名绣特点介绍:

(1)苏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苏州地处江南,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2)粤绣,包括广绣和潮绣。以广绣为代表,全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引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

(3)蜀绣,亦称“川绣”,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刺绣产品总称。蜀绣的历史也很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当时蜀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并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为蜀地名产。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数是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绣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清中后期,蜀绣在当地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顾绣和苏绣的长处,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绣之一。蜀绣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过于齐整,色彩鲜丽。

(4)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分别在1912年和1933年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湘绣绣品分别获得最优奖和一等奖,被国外誉为超级绣品。原先,长沙城里的商人们为了满足一批因镇压太平军而发迹的新贵,开设了“顾绣庄”,不久又以湘绣之名压倒了顾绣。湘绣的特点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其实是将绒丝在溶液中进行处理,防止起毛,这种绣品当地称作“羊毛细绣”。湘绣也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湘绣人文画的配色特点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湘绣日用品的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



中国民间四大名绣之一“粤绣”

粤绣是广东地区为了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一种总称,也是我们当今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粤绣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先前绣工大多都是在广州。那么,大家对于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粤绣品种

粤绣的欣赏品有条屏、座屏、屏风等。日用品的品种很多,主要有服装、鞋、帽、头巾、被面、枕套、靠垫、披巾、门帘、台布、床罩等。潮州的刺绣潮剧服装也很着名。宗教用品大多为神袍以及寺庙内的装饰品。粤绣按刺绣技艺分,又有丝线绣、金银线绣、双面绣、垫绣等品种。

粤绣的艺术特色

粤绣的特色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捻缕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主要针法有直针、扭针、捆针、咬针、铺针、搀针、钉针、珠针、套针、施毛针等,另有金银线绣法、平绣、织锦、编绣、绕绣、凸绣贴花绣等;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常用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孔雀开屏、三羊开泰、松鹤猿鹿、公鸡牡丹、金狮银兔、龙飞凤舞等为题材;五是粤绣的绣工多为男工所任;六是粤绣的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台帷、绣服、鞋帽、戏衣等,也有镜屏、挂幛、条幅等。

粤绣大师——陈少芳

提到粤绣,不可不提现年已七十多岁的大师陈少芳。1962年,经过4年在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科学习的陈少芳,毕业分配到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那时起,她就与粤绣打起了交道。45年过去了,陈少芳将半辈子的心血都融灌在粤绣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之中,继承传统、融会创新,当年的大学毕业生已成长为“现代粤绣”的奠基人,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如今,她又荣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聚数十年粤绣工艺的心血,成功创造了“陈氏粤绣”独特的“丝线色彩构成法”,为粤绣发展与创新作出了贡献。

“五彩备,谓之绣”,中国刺绣历史源远流长。然而,随着工业发展,数月不停才可完成一幅作品的绣花针不敌几分钟就批量生产出成品的机器;由于做工精细耗时长,依赖出口销路的粤绣逐渐在机器绣和“速成”的珠绣前败下阵来,慢慢走向衰落。随着国家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2006年,广绣与苏绣、湘绣、蜀绣一起,正式入选文化部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才逐渐得到重视,引起公众关注。愿能充分体现广东文化等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的粤绣能够永远长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扬光大!



浅谈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

中国的传统工艺四大名绣指的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中国不仅是礼仪之邦,古时的女子还手工技术非凡,刺绣的手艺更是炉火纯青,什么龙凤呈祥更是信手拈来……这期给大家讲述的就是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那么就随着小编一起了解广东文化吧!

粤绣,包括广绣和潮绣。以广绣为代表,全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引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

悠久的历史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于皇宫中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足见其技之精。到了宋代,民间日常已广泛应用刺绣品,其中的欣赏品的工艺日臻成熟。明代中后期,广绣已扬名海外。

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得到国王厚赏广绣之名遂传至欧洲,绣品从此输出国外。

广绣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远看非常醒目,近看又精细非常。清初,英国商人拿服饰图样到广州绣坊订绣品。因图样乃西方油画风格,绣工为绣得惟妙惟肖,便增加绣线种类及改革绣法,丰富绣品的表现力,使广绣技艺更加提高。如以孔雀羽毛扭绩成线缕,以马尾缠绒为勒线等。清中叶是广绣出口的全盛时期,大幅的绣画纳税也要白银1.2两,可知价值不菲。当时的广绣作品布局章法已中西合璧,用色浓艳且非常光影变化。今故宫仍保存着当时广绣挂屏可证其艺术高超。

清代,广州的刺绣作坊多在状元坊、新胜街、沙面一带。绣品的特色是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鲜艳、富丽堂皇,高档绣品有条幅、挂屏、台屏等。清末,有名画家参与广绣设计,使技艺更有发展,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东省工艺局聘画家高剑父任宾华艺术学校校长时,设绘画、刺绣、雕刻等习艺班,高剑父红颜知己宋铭黄(1877~1940,后为高夫人)任刺绣班教师。

该校又设滨华绣品陈列馆,陈列广绣精品,其中的孔子立像精致无比,不见针眼,形象栩栩如生。民国初,宋铭黄随高剑父到上海,创办“上海女子刺绣院”,宋以高的花鸟画作为刺绣画稿,改进刺绣针法,被誉为“改革刺绣工艺的范本”。1920年,在“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上,宋铭黄的刺绣作品参展,好评如潮。

清末民初时,广绣业行会“锦绣行”有会员1000多人。广绣名师辈出,早起有百岁是福陈球,门下弟子不少成为名师:四代相传专绣贡品的黄洪,能在两寸见方的贡品荷包上绣出种种花鸟,精致之极;能画能绣得周云笙,构图新颖、针法独特。还有许荣、许松、周德、朱苏等名师一批。宣统三年(1911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缤华艺术学校选送的绣品获三等奖,黄洪弟子余德(宗禧,1880~1970)的《孔雀牡丹》荷包获二等奖。

再度辉煌

1915年,余德的绣品《孔雀牡丹会景》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奖,被行内誉为“绣花王”1922年,余得的绣刮画《瑞狮》在英国伦敦大桥开幕赛会上获二等奖。1923年,黄妹(汉光)的绣挂画《菊花猫蝶图》、《半浮沉金鱼》、《鸡冠花》在广东省国货展览会上获一等奖,被誉为“绣花状元”。

此时,黄妹用旋纹针法代替直纹针法绣老虎、独创八面旋转针法绣鸡冠花,以及陈荷影用二针企麟法绣大龙,用虚凸(粤语称虚卜)法绣龙凤,皆闻名于国内刺绣行。1929年,莫傅精绣得列宁头像被莫斯科列宁纪念馆收藏。1929年,在广州举办的四省市绣品展览会上,广绣以《孔雀牡丹》、《番狮》、《雪地风景》等绣品参展,再一次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1926年,余德、黄妹等组织锦绣工会,有会员900余名,产品多为镜画、褂群、会景(大幅绣画),远销海外。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之后,艺人改行谋生,广绣一落千丈。抗战胜利后虽稍有恢复,但元气大伤。解放后,市政府扶持艺人组织起来,20世纪50年代中期再起高潮。1954年8月,全市刺绣业有557户、932人(包括绣戏服、珠绣)。黎沾、余德、黄妹、李笑华、文景、怡然等艺人创作出一批国内外闻名的广绣画精品。



中国四大名绣之湖南湘绣文化

湘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经过千百年湖湘人民的传承与发展,湘绣如今已走便世界各地,是具有极高技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一副湘绣的完成并不简单,从选材到绣制的过程有多道流程,它们息息相关又紧密相连。

那么,大家是否了解湘绣的城市文化呢?现在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湘绣历史及发展历程

据资料记载,湘绣是从农村妇女用来装饰衣服、荷包、烟袋的制作开始的。后来有一些画家参与湘绣的设计,把中国的一些技法移植到刺绣上,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从而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根据湖南长沙烈士公园发掘的战国木廓墓出土两件绣花绢残片,湖南刺绣最早可以追溯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1972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来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代,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清光绪年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人绘画的参与,开始形成能独立完成整个工艺流程的绣庄,“吴彩霞秀坊”就是绣工胡莲仙的儿子在长沙开了第一间自产自销的绣庄。宁乡画家杨世焯倡导湖南民间刺绣,长期深入绣坊,绘制绣稿,还创造了多种针法,使湖南的民间刺绣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刺绣工艺系统,成为一种具有独立风格和浓厚地方色彩的手工艺商品走进市场。

第一次国内革命爆发,原来作为湘绣业大买家的直系军阀覆灭了,封建地主也受到沉重打击,敛绩藏形,同时运动还改变了若干不风俗习惯,使湘绣业的一部分产品大大减少了销路。民众贫困,而湘绣一时不可能生产出大众所需要的产品,湘绣出现了30年来的第一次衰落。

1933到1937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经济暂时稳定,湘绣进入“全盛”时期,绣庄和绣工增多,全省绣庄达到45家,绣工约15000人,绣品年产量3万件以上,产值120余万元,资金累积达50多万银元。这一时期湘绣产品也日倾生活化,除以往畅销的高档绣品屏联,堂彩、字画碑帖外,绣庄大量生产被面、枕头、台布、椅垫、和小孩涎围等生活用品。

此后一些绣庄在废墟上写山个红字招牌继续做生意,但是由于缺乏原料、画稿绣品质量十分低劣,长沙湘绣在瓦砾中复业,但不久后长沙沦陷,大部分绣庄歇业,搬迁。国外市场受到战争影响销量大减,国内百姓生活十分贫困,也不再买湘绣这类美术品。原来缺乏,产品滞销,绣工另谋出路,湘绣进入极度衰落时期。

湘绣原材料、设备、工艺流程

丝线分为:花线、绒线、小丝线、织花线、挑花线和金银线,湘绣丝线均为蚕丝制成,分粗细两种,一般每根长8米,由于价格昂贵,从胡莲仙、魏氏起改用湖北本地所产丝线,至50年代主要使用长沙县湘绣厂和捞刀河镇荷叶塘生产的染色丝线。但是高档精品丝线仍需从苏州采购;面料分为:绸、缎、尼龙纱、你呢绒和棉麻纺织品,湘绣面料主要为纯蚕丝织成,有少量人采用人造丝和尼龙纱面料。

现代生产的小部分产品采用韩国面料,绸缎规格一般为0.76米至1.4米,产地多为苏杭,本地产面料主要有原湖南绸厂、湖南南县绸厂和长沙浏阳绸厂。

湘绣的主要工具和设备有各种规格的秀绷、绣架、压条、绞竹、绣花剪、绣花针等。湘绣最基本的生产工具是秀绷,湘绣秀针多为苏州所制,峰端尖锐,鼻底圆钝,容易拈捻,不伤手。绣花剪刀最先产于杭州,见到口呈弧形微弯上翘,可紧贴绣面齐根修剪绒线,不露线头不伤绣面。

湘绣制作工艺流程:制稿——临稿——选料(面料)——印刷——配色——上绷——湘绣原料(绒线)——刺绣——拆绷——整烫——饰裱。湘绣有多钟绣法和针法,十四种绣法:平绣、织绣、扭绣、网绣、结绣、双面绣、剪贴绣、补画绣、十字绣、剪绒绣、打子绣、缂丝绣、交叉绣、立体秀,各种绣法共计有73种针法。

湘绣技艺是一种纯粹的手工工艺。各工序使用简单的手制工具,依靠手工技艺来完成制作。湘绣技艺展现的是艺人的灵巧,智慧与手艺。

1、裁料、刻版、印花、配线等工艺流程,是湘绣一般产品在刺绣制作之先的前期工序,整烫工艺是其后期工序。

2、湘绣绣地主要有软缎,丝质,用于日用品刺绣;贡缎(又称杭缎)也是丝质、柔韧、光泽细洁、主要用于精品刺绣。此外,呢绒棉麻以及合成纤维等材质的织物,也有用作绣地的。

3、湘绣用线主要有四种,其材质都是纯蚕丝线。花线,绞合极松,用于劈丝细绣;绒绣,用于粗绣;丝线,绞合紧凑,不可分劈,用于绣制日用品;织花线,丝线的一种,染色自浅而深,绣成花瓣,自然分出深浅,以利日用品刺绣。此外,还有金银线,挑花线等特殊绣线。

4、劈丝分线:艺人在刺绣前,以手指劈丝分线,按刺绣所需的精细程度把花线劈分成二开、四开、八开、十六开等等,这样绣在质地上分外细密耀眼。劈丝分线是刺绣的一种特殊技能,湘绣劈丝有时细于毛发,竟入微茫。湘绣的匀簿细腻是与这种技能的不断提高分不开的。



宗教民俗 中国四大名绣鉴赏

四大名绣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其中苏、蜀、粤、湘四个地方的产品销路尤广,故有"四大名绣"之称。

中国刺绣的“四大名品”

苏绣

以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刺绣品的总称,它是在顾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说到这里,不得不先要说说顾绣,因为它对中国东部近、现代的剌绣影响太大太深了。顾绣原指明代上海顾家的刺绣,顾氏家族的顾名世以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进士着称。他的孙子顾寿潜善画,从师于董其昌。顾寿潜之妻韩希孟工画花卉,擅长刺绣,在顾家众多的名手中堪称代表,连董其昌看后惊叹地:"技至此乎!"明代的商品经济已较发达,由于顾家的刺绣名扬海内外,因此到了清代时,江南一带的绣庄许多干脆挂起"顾绣"的字号,广义的“顾绣”便由此而来。苏绣正是在广泛吸取顾绣的特点和长处后,逐渐从作坊里孕育出一朵更为奇艳的鲜花。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在刺绣的技艺上,苏绣大多以套针为主,绣线套接不露针迹。常用三、四种不同的同类色线或邻近色相配,套绣出晕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时,在表现物象时善留“水路”, 即在物象的深浅变化中,空留一线,使之层次分明,花样轮廓齐整。因此人们在评价苏绣时往往以“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概括之。

粤绣

广东地区刺绣品的总称。相传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先前绣工大多是广州、潮州男子,为世所罕见。主要有衣饰、挂屏、褡裢、屏心、团扇、扇套等绣品。在艺术上,粤绣构图繁密热闹,色彩富丽夺目,施针简约,绣线较粗且松,针脚长短参差,针纹重叠微凸。常以凤凰、牡丹、松鹤、猿、鹿以及鸡、鹅为题材。粤绣的另一类名品是用织金缎或钉金衬地,也就是着名的钉金绣,尤其是加衬高浮垫的金绒绣,更是金碧辉煌,气魄浑厚,多用作戏衣、舞台陈设品和寺院庙宇的陈设绣品,宜于渲染热烈欢庆的气氛。

蜀绣

亦称“川绣”,指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刺绣。蜀绣的历史也很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载,当时蜀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并把蜀绣与蜀锦并列,视为蜀地名产。蜀绣的纯观赏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 数是花鸟虫鱼、 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等,颇具喜庆色彩,绣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清中后期,蜀绣在当地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顾绣和苏绣的长处,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绣之一。蜀绣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过于齐整,色彩鲜丽。

湘绣

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长沙城里的商人们为了满足一批因镇压太平军而发迹的新贵,开设了“顾绣庄”,不久又以湘绣之名压倒了顾绣。湘绣的特点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其实是将绒丝在溶液中进行处理,防止起毛,这种绣品当地称作“羊毛细绣”。湘绣也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湘绣人文画的配色特点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湘绣日用品的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

晚清至民国年间,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民不聊生的可悲可泣时代,从列强侵略到军阀割据,内忧外患,战事不断。在这种情况下,刺绣与其它民族工商业一样,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几近奄奄一息。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刺绣与其它工商业一样,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许多地方为了保持发扬当地的刺绣技艺特色,纷纷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拨出专门的经费扶持推动刺绣技艺的整理和研究。特别是对流失于民间的许多刺绣绝技加以系统开发和利用,使剌绣的针法内容大为丰富,绣品更为美丽,品类也更为繁多。特别是在“双面绣”的基础上,又发展创研出“双面全异绣”,即在同一面料上正反两面能绣出画面、针法、色彩完全不同的绣品,使世人连声惊叹:“堪称世界绝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