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阅读答案阅读原文(倒行不逆施阅读答案)

由网友()分享简介:最后一次演讲阅读答案阅读原文



  《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部编版八年级下13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 含答案

最后一次演讲阅读答案阅读原文



  《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最后一次演讲》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最后一次演讲》阅读原文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部编版八年级下13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 含答案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最后一次演讲》阅读题目

  1、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2分)

  2、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2分)

  你们: 。

  我们: 。

  3、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一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4、这一选段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4分)

  5、这段文字验证了《闻一多的说和做》中 的方面。 从中可以表现闻一的 精神。(2分)

  6、赏析下列语句(4分)

  1)现在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2分)

  2)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2分)

  《最后一次演讲》阅读答案

  1、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2分)

  2、“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2分)

  3、杀害李公仆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4分)

  4、“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4分)

  5、说, 大无畏革命(2分)

  6、(4分)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

  2)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看过最后一次演讲阅读答案的人还看了:

1.倒行不逆施阅读答案

2.无法不对你残酷阅读练习及答案

3.最后的犁阅读题答案

4.在葛底斯堡的演说阅读答案

5.最后一次蹲守阅读答案

6.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阅读题答案

课文最后的犁阅读试题及答案



课文最后的犁阅读试题及答案

  最后的犁是小学语文课本中最重要的一篇课文,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我们的语文阅读水平,这样子才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最后的犁》阅读题目以供大家阅读。

  《最后的犁》阅读原文

  秋天的田野,空旷高远。

  靠近河滩的田地上,几个身影在阳光下晃动,那是刘桥村最后的耕耘者。

  “吁——喔——”根生老汉手举鞭子,高声吆喝着牲口。苍老的声音,在秋风中一颤一颤,像是一曲悠长的牧歌。

  老黄牛拉着一架犁,在前面不紧不慢地走着;老根生手扶犁把,走在中间;后面,是他10岁的孙子壮壮,正挎着一只竹篮子,朝犁沟里撒肥料。

  喝足了秋后的一场透雨,田里的土酥酥的、软软的。明晃晃的犁铧插进土里,将一块块带着湿气的黑土翻上来,枯黄的衰草和豆叶便被掩在土下。

  犁完一趟,调转头,扎好了犁,老根生便折回身来,帮着孙子撒肥料。

  竹篮有些沉,孙子趔趄着身子,努力挎着,小手麻利地抓起一把把肥料,撒进新翻的犁沟。

  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根生老汉的心里蓦地生出了一种暖意。老伴去得早,几年前,儿子儿媳又都到南方打工去了。整个家里,就只剩下这一老一小两个人了。有时候,老根生就想,幸亏留下了这孩子。不然,自己会多孤单呢!

  将肥料撒到地头,担心累着孩子,老根生问,“壮壮,累不累?累了咱就歇一会儿。”

  “爷爷,我不累。天晚了,咱还得多犁几趟地呢!”

  “好嘞,要是不累,咱就再干一会。”说着话,老根生扶起犁,喝了声号子。老黄牛就又不紧不慢地走动起来。

  正是秋种翻耕的时节,大片的田野里却冷清清的。蓝天黄土之间,一头牛,一架犁,两个人,排成一个小小的队伍。一来一去,一去一来,在秋日的夕阳下,定格成一帧发黄的影像。

  又犁了好几趟,见孙子脑门上已沁出密密的汗珠,根生老汉便喝住牛,扎稳犁,让这小小的队伍就地休息一会。

  温润的泥土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壮壮拣了一堆土块,跪在地上,玩垒房子的游戏。老根生就坐在新翻的土上,不紧不慢地燃着一支烟,日有所思地静静地看这空旷的田野。

  有风吹过,河滩对岸隐约传来机器的轰鸣声。老根生知道,那是推土机在推对面村里的房子。年前,镇里村里就开过几次会了,说是市政府要在这里流转土地,建什么工业园区。这一带的几个村子要全部迁走,迁到城市郊区的还原小区。并且还安排年轻人到附近的厂里上班,老年人进敬老院养老。

  政策一下,村里人就一拨又一拨的拿着拆迁费走了。可根生老汉一直没走,他跟村支书讲好了,无论如何也要等他再种完这最后一季庄稼。村支书尽管很不理解,但终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这些天来,夜夜睡不着觉,一季庄稼也就几十天,就怕日子一溜烟似的过了,因为他实在不愿离开这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以及伴他耕种的这头牛、这架犁。

  一群大雁排成“人”字,鸣叫着从天空飞过。老根生心中一酸,大雁飞走了,明年还能再飞回来,而自己呢?明年还能再回到这里吗?

  想到这,老根生长长叹了一口气,有泪水顺腮边落下。

  “爷爷,你怎么了?是想奶奶了吗?”听到根生老汉的叹息,玩得正欢的孙子停下来问。

  老根生摇摇头,又点点头,擦拭着眼泪,“没事,你玩吧,爷爷没事。”

  孙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说,“我知道了,爷爷一定是在愁搬家的事呢。爷爷别愁,听咱村的杠子叔说,那新家里有超市、有学校,还有能喷水的小公园呢,可好玩啦!”

  小家伙转动着两个乌溜溜的大眼睛,说得很是兴奋。

  根生老汉狠抽了一口烟,心想,小孩子家哪会想那么多,咱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土地就是自己的亲人一般,这一旦离开了土地,今后的日子可咋过呢?

  夕阳斜射下来,将整个大地染成一片暗红。地边的草丛里,秋虫子断断续续地叫着,声音发着颤,有些凄婉和孤零。

  老根生掐灭了烟头,站起身,招呼孙子,“壮壮,来,歇好了,咱再接着干。最后一季庄稼了,可得好好种啊!”

  《最后的犁》阅读题目

  12.本文为什么以“最后的犁”为题?(4分)

  13.文中写到“老黄牛拉着一架犁,在前面不紧不慢地走着”、“老黄牛就又不紧不慢地走动起来”,请分析“不紧不慢”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14.为什么老根生听了孙子的问话后“摇摇头,又点点头”?(4分)

  15. 正是秋种翻耕的时节,为什么大片的田野里却是冷清清的?(3分)

  16.“有风吹过,河滩对岸隐约传来机器的轰鸣声。”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17. 根生老汉和孙子在搬迁到城市郊区的小区居住这件事上,态度有何不同?(4分)

  18.“几年前,儿子儿媳又都到南方打工去了。整个家里,就只剩下这一老一小两个人了。”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极常见,请谈谈你的感想。(3分)

  《最后的犁》阅读答案

  12.(4分)本文的主要叙述了老根生耕作最后一季土地;“最后”蕴含主人公对土地的眷念。

  13(3分)形象写出老黄牛犁地的情态,衬托老根生耕作的仔细,对种完最后一季庄稼的珍视。

  1迁走,迁到城市郊区的还原小区。并且还安排年轻人到附近的厂里上班,老年人进敬老院养老。年轻人多到外出务工。(意思对即可)

  16.(4分)引起下文对政府建设工业园区,村子搬迁一事的叙述(插叙14.(4分)摇摇头是因为不是在想念老伴(2分),点点头是因为在老根生心目中“土地就是自己的亲人一般”(2分)

  15.(3分)政府要在这里流转土地,建什么工业园区。这一带的几个村子要全部分),(环境描写,暗示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交代老根生耕作最后一季庄稼的原因。(2分)

  17.(4分)根生老汉是不舍、无奈;孙子则是向往、憧憬。(意思对即可。)

  18.(3分)略


看过最后的犁阅读题答案的人还看了:

1.最后的绝招阅读理解答案

2.最后的背影阅读题答案

3.最后的礼物阅读题答案

4.陕北柳阅读题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13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 含答案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