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症状表现和防治知识(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防治知识)

由网友()分享简介:麻风病症状表现和防治知识



  很多人对于麻风病不了解,甚至误解了麻风病,导致出现歧视麻风病人的现象。麻风病症状表现有哪些?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麻风病防治知识问答

麻风病症状表现和防治知识



  很多人对于麻风病不了解,甚至误解了麻风病,导致出现歧视麻风病人的现象。麻风病症状表现有哪些?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麻风病症状表现和防治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麻风病症状

  一、结核样型麻风

科普 麻风病防治知识

  这种类型的病人免疫力比较强,麻风杆菌被局限在人体的皮肤与神经系统内。其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红斑或者是板块,皮损多表现为孤立、干燥,麻木无汗,表面粗糙,边界清楚,中心高起,一般好发生在臀部、背部以及面部,神经皮损多表现为单一的周围神经的明显粗大,有些皮损周围可以摸到粗大的皮神经,部分神经炎型的麻风病只是表现为神经粗大和感觉出现障碍,并没有明显的皮损。

  二、界线类偏结核型麻风

  这种类型的麻风病与结核阳性相似,常见的皮损有斑疹和斑块,颜色淡红、紫红或者是褐黄,部分边界整齐清楚,有的斑块中央出现空白区或者是打洞区,形成了内外边缘都很清楚的环状损害,损害表面大多光滑,有的可见鳞屑,损害数目多发,大小不一,以躯干、四肢和面部多发生,除了面部以外,一般来说皮损比较浅而且感觉障碍明显。

  三、中间界线类麻风

  这种麻风病的特点是多形性与多色性,疹型有斑疹、斑块、浸润等,颜色有葡萄酒色、库黄色、棕黄色、红色、棕褐色等。皮损表面光滑,分布广泛,呈现出不对称性,大多数没有明显的感觉障碍,神经损害多发,但是不对称,会出现轻度的麻木,粘膜、淋巴结、眼、睾丸以及内脏可以收到牵累。

  四、界线类片瘤型麻风

  早期多见斑疹、丘疹,都是浸润性损害,分布广泛且不完全对称,比较大的皮损中央可以见到空白区或者是打洞区,内外界线比较模糊,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感觉障碍。

  眉毛、睫毛和头发可以出现脱落,常常是不对称的,在晚期,面部的深在性弥漫性浸润可以造成“狮面”,中晚期患者会出现粘膜充血、浸润、肿胀,淋巴结与睾丸肿大并且会有触痛,神经受累倾向多发双侧性,比较均匀一致,质地比较柔软,畸形出现的比较晚而且呈现出不完全对称。

  五、瘤型麻风

  这个类型的病人对于麻风杆菌没有免疫力,麻风杆菌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散布到全身,组织器官受到浸润的范围比较广泛,经常可以见到斑疹和弥漫性浸润或者是结节,晚期可造成双眉全部脱落,淋巴结、睾丸以及内脏都会受到牵累。

  六、未定类麻风

  这类麻风是原发性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性质尚且不稳定,可能会自行消退或者是向其他类型的麻风转变,出现的皮损比较单纯,上面有淡红斑或者是浅色斑,表面比较平,没有浸润,边缘清楚或者是部分不清楚,分布不对称,可以有轻度的感觉障碍,不会出现神经损害,不会出现毛发的脱落,也不会累及内脏。

  麻风病传染

  麻风病的传染性也是有差异的,抵抗力比较弱的小儿是敏感人群,与患者的身体或者是衣物的接触会造成疾病的传染,其次蚊虫叮咬也会造成传播。

  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其它传染方式从理论上说,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

  麻风病防治知识

  麻风病防治知识比较多,但是我们在得了麻风病之后,要清楚患者皮肤上,此时会发现单个或者是几个和自己的皮肤齐平,甚至是边缘高起的浅色,还有淡红色,紫铜色斑疹,当然,也是很有可能会因此而发生淡红色或紫铜色的丘疹或结节的。

  面部、耳垂及四肢皮肤肥厚、潮红、发亮,眉毛部分或全部脱失,病人可呈酒醉面容或狮面。其实麻风病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也远没有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性大,麻风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因而其传染能力相对较低。

  其次,绝大多数人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即使感染也不引起发病,并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复发。以上就是麻风病防治知识的简单介绍,同时还要提醒大家只要努力做到早期发现,早日诊断及时治疗,就能有效治愈麻风病,控制传染,这是非常重要的。

  
看过“麻风病症状表现”的人还看了:

1.什么是麻风病

2.麻风病防治知识

3.麻风病防治基础知识

4.国际麻风节相关介绍

5.麻风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防治知识



  对于麻风病,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人的无知和对麻风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歧视。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麻风病的一些基础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麻风病可治愈吗

  显然,麻风病是可以治愈的。多种药物联合化疗(MDT)能够在6-12个月内完全治愈麻风病。通过MDT治疗,即使最严重的病例也会在几天到几个星期内完全失去传染性。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避免任何残疾的发生。

  已经彻底治愈的麻风病患者,是完全没有传染性的。虽然有不少康复者仍存在一定的残疾和一些难于愈合的伤口,但那是由于神经损伤的后遗症所造成,就像小儿麻痹症所造成的后遗症一样。所以,身边有麻风病的康复者,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

  过去,由于医疗技术和卫生条件的限制,麻风病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引起各种残疾。加上不少人以为麻风病拥有高度传染性,所以导致人们对麻风病产生恐惧和歧视。现代医学已经能够彻底治愈麻风病,如果我们对麻风病的认识还停留在旧社会时代,实在要不得。关爱、理解、接受麻风病人和康复者,需要社会群体共同参与。

  麻风病病因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完整的杆菌为直棒状或稍有弯曲,长约2~6微米,长约0.2~0.6微米,无鞭毛、芽孢或荚膜。非完整者可见短棒状、双球状、念珠状、颗粒状等形状。数量较多时有聚簇的特点,可形成球团状或束刷状。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麻风杆菌新的结构。麻风杆菌抗酸染色为红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以瘤型一端病人为例)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粘膜以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粘膜(主要是鼻粘膜)排出体外,其它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 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3、其它传染方式从理论上说,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虫为媒介可能造成麻风的传染。然而,对这些看法尚有争论。而且在麻风的流行病学方面还未能得到证实。

  必须指出,尽管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肯定什么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但要机体的抵抗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一个传染性患者的周围人群受到感染的机会虽然相似,但发生麻风的毕竟是少数。麻风院(村)附近的地区,麻风发病率也并不高,即使是麻风患者的配偶,患病率一般不超过5%。此外约有2/3的麻风病人并问不出麻风接触史。这些都表明,多数长期密切接触者并不发病。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近年来不少人认为,麻风病也和其他许多传染病一样,存在有亚临床感染(Subcllinicalinfection),借以说明麻风病的感染率要比发病率高得多,绝大多数接触者在感染后建立了对麻风菌特异性免疫力,以亚临床感染的方式而终止感染。

  麻风病怎么鉴别

  1、需要鉴别的皮肤病:瘤型麻风应与皮肤黑热病(皮损好发于头面部,也可侵犯躯干、四肢及舌唇粘膜。

  损害初为浸润性红斑,以后变为黄红色斑块,其上伴有密集的米粒至黄豆大的结节,呈红色或棕色,半球形,表面光滑,柔软,常互相融合,另一种常见的损害为花斑癣样浅色斑,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有致密、弥漫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组织细胞胞浆内可见LD小体,HE染色呈灰蓝色的圆形小体。姬姆萨染色更清楚,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核圆形并附有一杆状副核。)、神经纤维瘤、斑秃、结节性黄色瘤、鱼鳞病、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结节性红斑、皮肌炎等鉴别:结核样型麻风应与肉样瘤、环状红斑、持久隆起性红斑、皮肤黑热病浅色斑型、环状肉芽肿、寻常性狼疮、体癣、远心性红斑等鉴别;未定类麻风应与白癜风贫血痣、皮肤黑热病浅色斑型浅色斑型和花斑癣等鉴别:界线类麻风应与红斑性狼疮、皮肤黑热病、蕈样肉芽肿(浸润期)等鉴别。

  2、需要鉴别的神经病:如脊髓空洞症(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称为脊髓空洞症,在空洞周围常有神经胶质增生。

  本症发病较为缓慢,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其它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各种病因均可影响周围神经如同时发生周围神经的广泛损害,称为多发性神经炎。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活动、皮肤色泽、出汗等改变。任何年龄的男女两性均可发病。)、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进行性增殖性间质性神经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股外侧皮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等。

看了麻风病防治知识的还看了:

1.麻风病防治基础知识

2.世界麻风病日宣传计划

3.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相关宣传资料

4.麻风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5.麻风病能治好吗 麻风病会传染吗

麻风病防治知识



麻风病防治知识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如何进行防治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麻风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未经治疗过的麻风病人是唯一的已知传染源(特别是多菌型病人)。

  2、麻风病是如何传播的?

  直接密切接触和呼吸道是马蜂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3、感染麻风菌就一定会得麻风病吗?

  麻风菌感染后会不会发病取决于机体自然免疫力,95%至99%以上的人对麻风菌有自然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菌也不一定发病,只有易感者才发病。

  4、麻风病的症状和体征

  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麻风病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神经损害。皮肤有单块或多块不痛不痒的斑块、丘疹、结节、斑疹、水疱等(但也有个别患者感觉奇痒)皮肤损害。神经损伤主要以面、手、足等部位为主。

  麻风病防治小知识

  一、1954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2016年1月31日是第63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29届“中国麻风节”,今年活动主题是“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

  二、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的呼吸道吸入和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传播。麻风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绝大多数人对麻风病具有免疫力,发病率低。

  三、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密切接触活动性麻风病患者时戴口罩、接触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可以减少患麻风病的危险。

  四、麻风病早期症状是浅色或红色皮肤斑片,常伴感觉丧失。如果怀疑自已得了麻风病,应该主动去皮肤病防治院(所、站)等麻风病防治机构检查治疗,或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咨询。

  五、目前我国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免费。各级政府实行报病奖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此外,民政等部门也为麻风病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生活救助等。

  六、目前,麻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利福平(RFP)、氨苯矾(DDS),氯法齐明(B663)等药物进行联合化疗。门诊治疗半年或1年即可完成疗程,效果良好。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避免各种麻风病残疾的发生。

看过“麻风病防治知识“的人还看了:

1.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相关宣传资料

2.世界麻风病宣传日活动总结3篇

3.展望2016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4.国际麻风节相关介绍

5.世界麻风病日宣传计划3篇

6.麻风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麻风病防治基础知识



  世界麻风病日是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那么,你对麻风病有多少认识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麻风病防治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麻风病防治基础知识一、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麻风杆菌主要侵犯人的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系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对人的皮肤、四肢和眼睛造成渐进性及永久性的损害。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避免残疾的发生。

  麻风病防治基础知识二、 麻风病有哪些症状?

  麻风病的主要症状分皮肤及周围神经两方面。在皮肤方面的表现:一般是先在面部、四肢或躯干发生一块或几块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或淡红色斑,象“癣”而不痒,红斑麻木且不出汗。有的病人整个面部可发生弥漫性潮红,似“酒醉”样,眉毛可脱落,甚至脱光。神经方面的损害:表现为受侵神经的粗大、疼痛等,手、足皮肤麻木,浅感觉丧失(失去痛觉、触觉、温度觉)。进而,发生手指变曲及足垂、嘴歪等。

  麻风病防治基础知识三、 麻风病是怎样传播的?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和途径主要是通过长期密切直接接触或经飞沫传染。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主要是多菌型患者。任何年龄(包括婴儿)、性别、种族的人均可感染麻风病,但麻风病却又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疾病。正常人群中,约有95%以上的人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也不会发病。麻风病的传播过程也与其他传染病一样,但能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免疫力的强弱。当进入人体的麻风杆菌超过感染量的许多倍,若机体免疫力强,也不会发病,一般来说,免疫力低下者才有可能被感染而发病。

  麻风病防治基础知识四、为什么说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它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了麻风病联合化疗(MDT)方案能够快速有效的治愈麻风病。只要认真贯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就可有效地控制麻风病的传染、预防畸残的发生。

  麻风病防治基础知识五、怀疑得了麻风病该怎么办?

  一旦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应及时到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综合性医院皮肤科进行确诊和治疗。目前,国家对麻风病实行免费治疗。 六、麻风病的预防

  由于麻风病患者是目前公认的唯一传染源,因此加强对新患者的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控制麻风病最重要的环节。

  麻风病患者经过短期规则治疗后,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麻风病的潜伏期很长,在麻风病患者确诊和治疗之前就已经与患者长期接触的家属,应该每年主动接受健康检查,并注意自己身上可能出现的麻风病症状,一旦出现可疑的麻风病症状即找专业医生就诊。

国际麻风节相关介绍



  世界麻风病日是每年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国际麻风节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国际麻风节介绍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这是1953年由法国人发起,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目的是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帮助麻风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获得更多的权利。

  麻风病症特征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长期以来,麻风病给流行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风病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侵犯周围神经,导致周围神经的功能损害,往往表现为肢体畸形。

  畸形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畸形是由于麻风杆菌感染直接导致组织反应而引起的,如手、足及角膜保护性感觉丧失,脱眉和睫毛脱落,爪形指、垂腕等。继发性畸形是由于身体麻木部位的损伤而引起的,如手足皲裂、伤口和足底溃疡,手足指趾缺失、角膜溃疡和足骨破坏等。

  国际麻风节宣传活动

  中国是于1988年开始进行“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的宣传、科普活动,目的是普及麻风防治知识,消除麻风恐怖和歧视,吸引社会各界关心和参加消灭麻风的事业,对在中国消灭麻风病的伟大事业起促进作用。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相关宣传资料



  为了普及麻风防治知识,消除麻风恐怖和歧视,吸引社会各界关心和参加消灭麻风的事业,宣传资料少不了,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资料,欢迎阅读。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资料一: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这是1953年由法国人发起,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目的是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帮助麻风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获得更多的权利。

  我国于1988年开始进行"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的宣传、科普活动,目的是普及麻风防治知识,消除麻风恐怖和歧视,吸引社会各界关心和参加消灭麻风的事业,对在我国消灭麻风病的伟大事业起促进作用。

  麻风病的症状表现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大多是不知不觉的。在典型症状开始之前有的往往有全身不适,肌肉和关节酸痛四肢感觉异常等全身前躯症状。这些表现没有特异性免疫力较强者,向结核样型麻风一端发展,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向瘤型一端发展。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3、其它传染方式从理论上说,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虫为媒介可能造成麻风的传染。然而,对这些看法尚有争论。而且在麻风的流行病学方面还未能得到证实。

  麻风病的预防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

  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应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资料二:

  麻风病防治知识常识

  1、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国家规定的丙种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是唯一的已知传染源。

  2、麻风病是如何传播的?

  目前对麻风菌在体外的生存情况和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清楚,但有证据表明,除直接接触外,呼吸道是麻风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3、感染了麻风菌就一定会患麻风病吗?

  95%的人对麻风菌有自然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菌也不发病,少数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才会发病。麻风病发病缓慢,平均潜伏期3~5年。

  4、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麻风菌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如耳大神经、尺神经、绕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等)。主要临床表现是:

  (1)皮肤出现单个或几个与皮肤齐平或边缘高起的浅色、淡红色或紫铜色斑疹;也可发生淡红色或紫铜色的丘疹或结节。面部、耳朵及四肢皮肤肥厚,潮红,发亮。眉毛脱失。

  (2)上述皮损不疼,多数不痒,不出汗,皮损部位浅感觉(触觉、痛觉、冷热觉)迟钝或丧失,毛发生长障碍。有时虽无皮疹,但四肢麻木,并伴有周围神经粗大及触痛。

  (3)有的病人在皮损部位刮取组织液涂片或活检,抗酸染色查菌阳性。 5、麻风病遗传吗?致死吗?致残吗?

  麻风病不遗传,不致死!但发现晚了或治疗不及时、不规则,或出现麻风反应未能及时处理,部分病人则可导致终生的、不可逆的残疾(兔眼、爪型手、面瘫、垂足等)。

  6、麻风病的治疗。

  治疗麻风病药物免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81年推荐的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方案(MDT):少菌型麻风用利福平和氨苯砜2种药物治疗6个月;多菌性麻风病人用利福平、氯苯吩嗪和氨苯砜3种药物治疗24个月即可治愈;而且用药后1天内即可杀灭体内99%的麻风菌,所以不必隔离治疗。病人完全可以和健康人一样正常地生活。

  7、麻风病的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麻风病人,是控制传染,预防畸残,保护健康人群的最好方法。

  麻风病和普通疾病一样,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治疗一周后就失去传染性,治愈后和正常人一样,也可以结婚生子。所以我们不能岐视他,更应关心和爱护他,共同为消除麻风病贡献自己的爱心。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资料三:

  麻风病有哪些症状?

  麻风病的主要症状分皮肤及周围神经两方面。在皮肤方面的表现:一般是先在面部、四肢或躯干发生一块或几块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或淡红色斑,象“癣”而不痒,红斑麻木且不出汗。有的病人整个面部可发生弥漫性潮红,似“酒醉”样,眉毛可脱落,甚至脱光。神经方面的损害:表现为受侵神经的粗大、疼痛等,手、足皮肤麻木,浅感觉丧失(失去痛觉、触觉、温度觉)。进而,发生手指变曲及足垂、嘴歪等。

  麻风病是怎样传播的?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和途径主要是通过长期密切直接接触或经飞沫传染。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主要是多菌型患者。任何年龄(包括婴儿)、性别、种族的人均可感染麻风病,但麻风病却又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疾病。正常人群中,约有95%以上的人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也不会发病。麻风病的传播过程也与其他传染病一样,但能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免疫力的强弱。当进入人体的麻风杆菌超过感染量的许多倍,若机体免疫力强,也不会发病,一般来说,免疫力低下者才有可能被感染而发病。

  为什么说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它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了麻风病联合化疗(MDT)方案能够快速有效的治愈麻风病。只要认真贯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就可有效地控制麻风病的传染、预防畸残的发生。

  怀疑得了麻风病该怎么办?

  一旦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应及时到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综合性医院皮肤科进行确诊和治疗。目前,国家对麻风病实行免费治疗。 六、麻风病的预防

  由于麻风病患者是目前公认的唯一传染源,因此加强对新患者的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控制麻风病最重要的环节。

  麻风病患者经过短期规则治疗后,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麻风病的潜伏期很长,在麻风病患者确诊和治疗之前就已经与患者长期接触的家属,应该每年主动接受健康检查,并注意自己身上可能出现的麻风病症状,一旦出现可疑的麻风病症状即找专业医生就诊。

麻风病防治知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