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2021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由网友()分享简介:☆ 2021诺贝尔经济学奖 ☆分别为大卫·卡德(David Card)、约书亚·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圭多·因本斯(Guido W. Imbens)。其中大卫·卡德获得了一半奖金,因为“其对劳动经济学做出了实证性贡献”,另两位则分别获得四分之一奖金,以表彰“其在方法论方面对因果关系分析做出...

2020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我们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是国际上最重要的奖项之一,被公认当时科学成就的最高荣誉。10月12日,诺贝尔六点奖项已经颁布完毕,今天小编整理了2020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以及获奖理由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2020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诺贝尔小传

诺贝尔遗嘱全文


● 2020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2020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人:

美国科学家哈维·J·阿尔特

查尔斯·M·赖斯

及英国科学家迈克尔·霍顿

获奖原因:

表彰他们为对抗血源性肝炎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2020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人:

罗杰·彭罗斯(英国)

莱因哈德·根泽尔(德国)

安德里亚·盖兹(美国)

获奖原因:

一是“发现黑洞形成是相对论一般理论的有力预测”,二是“在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天体”。

2020诺贝尔化学奖获奖人:

艾曼纽(法国)

詹妮弗·杜纳(美国)

获奖原因:

表彰她们发现了基因技术中最犀利的工具之一,CRISPR / Cas9基因剪刀。

2020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人:

路易丝·格吕克(美国)

获奖原因:

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2020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世界粮食计划署

获奖原因:

2019年,粮食署向88个国家的近1亿人提供了援助。

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浆获奖人

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

埃丝特·杜弗洛(Esther Duflo)

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

获奖原因:

表彰他们以减轻全球贫困的实验方法

返回目录>>>

● 诺贝尔小传

诺贝尔(Noble,Alfred Bernhard),瑞典化学家。1833年10月21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卒于意大利圣雷莫。诺贝尔1842年随家去俄国圣彼得堡居住。1850年去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在美国J.埃里克森手下工作过4年。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

1859年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甘油,但在1864年工厂爆炸。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并于1867年获得专利。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六硝酸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于1876年获得专利,1887年诺贝尔发展了无烟炸药。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制造商都获有专利。

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他逝世时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约20万美元)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士,即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1968年起,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由瑞典国家银行提供资金。

返回目录>>>

● 诺贝尔遗嘱全文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惟一存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返回目录>>>


2020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相关文章

★ 2021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

★ 2018年诺贝尔奖情况 诺贝尔诺贝尔奖获得者完整名单

★ 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关内容2020整理

★ 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本简介

★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 2019年10个冷知识全面了解诺贝尔奖

★ 2016诺贝尔奖提名名单和得主

★ 关于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的解释

2021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从10月4日开始2021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就在陆续公布了,10月11日上午11点多,各个奖项的获奖者全部公布完毕。今天小编整理了2021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1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 2021诺贝尔经济学奖 ☆

分别为大卫·卡德(David Card)、约书亚·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圭多·因本斯(Guido W. Imbens)。其中大卫·卡德获得了一半奖金,因为“其对劳动经济学做出了实证性贡献”,另两位则分别获得四分之一奖金,以表彰“其在方法论方面对因果关系分析做出的贡献”。该奖项的奖金总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0万美元)。

☆ 202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今年,雅顿·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与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共同因“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21诺贝尔物理学奖 ☆

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以及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三人共同获得,以“表彰对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变化和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

☆ 2021诺贝尔化学奖 ☆

本届化学奖花落本亚明·利斯特(Benjamin List)和戴维·麦克米伦(David MacMillan),以表彰其“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研究方面的进展”。

☆ 2021诺贝尔文学奖 ☆

来自坦桑尼亚的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得了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对殖民主义影响以及文化和大陆鸿沟中难民命运的毫不妥协和具有同情心的关注”。

☆ 2021诺贝尔和平奖 ☆

今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菲律宾记者玛丽亚·雷萨(MariaRessa)和俄罗斯记者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Muratov),以表彰“他们为捍卫民主主义和持久和平的前提——言论自由所做出的努力”。

2021诺贝尔奖奖项历程

2021年9月23日,诺贝尔基金会宣布,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经济学奖得主将延续去年的方式,在各自国家获颁相关奖项,而不是按传统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颁奖典礼。诺贝尔基金会还表示,2021年延续去年的做法,取消诺贝尔奖颁奖晚宴。

2021年10月,2021年诺贝尔奖的奖金为每个奖项1000万瑞典克朗(按最新汇率,约合人民币736.8万元)。

诺贝尔奖冷知识

1. 一篇错误的讣告让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萌生创立诺贝尔奖的想法。

1864年一家法国报纸错误地刊登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讣告,题为《死亡商人去世》,据说他因此受到启发而设立了诺贝尔奖。诺贝尔不希望死后仅留下一篇讣告,并开始思考如何能让子孙后代铭记自己的方法。(这篇讣告本来是诺贝尔的弟弟埃米尔的,他在父亲的工厂用硝化甘油做实验时去世。)

诺贝尔奖于每年10月公布,12月10日颁发,也就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的日子。1896年,诺贝尔因中风逝世,享年63岁。

2. 其中一个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在挪威举行。

诺贝尔和平奖在奥斯陆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颁发,其他诺贝尔奖在斯德哥尔摩由瑞典国王颁发。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就是这样规划的:

“物理和化学奖由瑞典科学院颁发;生理或医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研究所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科学院颁发;和平卫士奖由挪威议会选举的五人委员会颁发。”

3. 没有“诺贝尔经济学奖”

请注意,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没有提到经济学:那是因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诺贝尔奖”。严格来说,这个奖项是瑞典银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而颁发的经济学奖。瑞典中央银行在1968年创立了该基金会。

4. 诺贝尔奖奖金发现金

诺贝尔奖获得者可以获得一张证书、一枚奖牌和一些实实在在的现金。2019年,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获得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586万元。

注:2020年诺贝尔奖奖金增加至1000万瑞典克朗(约709万元)。

机构组织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只有个人才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文学奖、物理学奖和经济学奖提名。最近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组织包括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2017年)、欧盟(2012年)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年).

6. 每项诺贝尔奖最多可有三位获奖者

对于三人以上的团队,委员会将决定谁被排除在外。如果两人获奖,奖金将平均分配。如果三人获奖,颁奖委员会将决定如何分配奖金。

7. 人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被提名过。

诺贝尔奖的提名记录在颁奖后被封存50年。获奖者在获奖之前不知道自己被提名了。

8. 没有人在去世后获得诺贝尔奖

埃莉诺·罗斯福、詹姆斯·乔伊斯、圣雄甘地和其他许多人永远无法获得诺贝尔奖了。甘地差一点就获奖,他曾多次获得提名,在1948年遇刺前几天,他刚刚获得第三次诺贝尔奖提名。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前主任盖尔·伦德斯塔德称,甘地没有得奖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大的疏忽”。

9.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最初打算为前一年的成果颁奖。

这一标准有时意味着尊重科学中未经充分检验或调查的观点。例如,约翰·菲比格在1926年发现寄生蠕虫会导致大鼠患癌症(事实并非如此)。现在,大多数科学发现和创新都是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后被人们接受的。

10. 诺贝尔奖获得者必须穿晚礼服。

诺贝尔奖获得者需要在领奖后六个月内发表公开演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周期间履行这项义务,然后在周末参加聚会。诺贝尔晚宴包括现场音乐表演、三道菜的晚餐、舞会,晚宴对着装也有严格要求。男性必须穿着白领结晚礼服,包括一件丝绸领口、正面裁短的黑色燕尾服;每只裤腿有两排穗带的黑色裤子,白色硬领衬衫和领扣,白色领结,白色低开领马甲,黑色正装袜和黑色正装鞋。女性着装要求更简单些,不受颜色或设计的限制。长手套和披肩可戴可不戴。


2021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相关文章

★ 关于诺贝尔奖有哪些奖项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关于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的解释

★ 2017奥斯卡电影排行榜

★ 初中生必读书目资料2021

★ 2021年四月演讲活动主持词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最新2021高考志愿填写指南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_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



对于中国诺贝尔的获奖者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就是莫言和屠呦呦了,其实中国诺贝尔奖获奖者还有人其他人。今天小编整理了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_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获取“诺贝尔奖”相关内容↓↓↓

2020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2021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

★★ 诺贝尔奖有哪些奖项 ★★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

1、屠呦呦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2、莫言

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3、高锟

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突破性成就,获颁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钱永健

1952年2月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5、高行健

1940年1月4日出生于中国江西赣州。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作家。

6、崔琦

1939年2月28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7、朱棣文

1948年2月28日出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6月5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8、李远哲

1936年1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1986年,李远哲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9、丁肇中

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

10、杨振宁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

11、李政道

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2、赛珍珠

赛珍珠其实不算是正统的中国人,而是美国人,但她在中国生活多年,所以也提一提她。赛珍珠出生于1892年6月26日在弗吉尼亚州西部,4个月后,随传教士父母来到中国。先后在镇江、宿州、南京、庐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其中在镇江生活了18年,她在镇江经历了她人生的早期岁月,因此她称镇江是她的“中国故乡”。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细数诺贝尔奖之最

从10月8日到1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已经和将要给今年的获奖者送上一份“大礼”。迄今为止,“诺贝尔奖”走过了将近110年的漫长岁月。很多获奖者也给诺贝尔奖的历史留下了别开生面、趣味横生的“之最”。

最巧合:生日献礼

今年10月10日,2007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公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为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幸运获奖。巧合的是,当天正好是埃特尔71岁生日。

最冷门:乡村银行

相比专业性强的奖项,和平奖更能引起公众的瞩目,不过也会爆出一些冷门。2006年10月,不少被认为的大热门纷纷落马,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它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

最郁闷:等了55年

1911年,劳斯就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伟大发现,但是,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关注,结果劳斯等了55年直到85岁才获奖。

最个性:跑题抨美

由于健康原因,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没有亲自前往瑞典领奖,不过,品特在事先录制好的演讲中竟强烈谴责了布什和布莱尔,称他们应该因入侵伊拉克受到起诉。

最年轻:25岁获奖

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获奖者是英国人劳伦斯·布拉格。1915年,他以对X射线晶体结构的研究而获得物理学奖,获奖时只有25岁,而且他当年是和自己的父亲一起分享了这一奖项。

最年长:88岁圆梦

迄今,年龄最大的诺贝尔获奖者是美国人雷蒙德·戴维斯,他由于在“探测宇宙中微子”等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2002年物理学奖,当年他88岁。戴维斯已于2006年去世。

最集中:居里家族

居里夫人和丈夫曾经获得诺贝尔奖,后来居里夫人又再次获奖,而20多年后,他们的长女也和丈夫约里奥一起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_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相关文章

★ 中国获得诺贝尔奖人士的成功故事

★ 2018年诺贝尔奖情况 诺贝尔诺贝尔奖获得者完整名单

★ 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全部获奖作品

★ 2016诺贝尔奖提名名单和得主

★ 201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完整版

★ 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

★ 2019诺贝尔奖获奖者事迹简介

2018年诺贝尔奖情况 诺贝尔诺贝尔奖获得者完整名单



  2018年诺贝尔奖于今年10月1日陆续揭晓,今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的五十周年,所有奖项的名单已经公布完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2018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完整名单。

  诺贝尔奖获得者完整名单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

  詹姆斯·艾利森(美国)

  本庶佑(日本)

  今年该奖项的获得者分别是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ion)和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抑制负面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

  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

  阿瑟·阿什金(美国)

  热拉尔·穆鲁(法国)

  唐娜·斯特里克兰(加拿大)

  获奖者为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法国科学家热拉尔·穆鲁(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获奖理由是表彰3人在激光物理学领域所作出的开创性发明。

  诺贝尔化学奖: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

  弗朗西丝·阿诺德(美国)

  乔治·史密斯(美国)

  格雷戈里·温特(英国)

  今年该奖项的获得者是美国的弗朗西丝·阿诺德(Frances H.Arnoid)、美国的乔治·史密斯(George P.Smith)和英国的格雷戈里·温特(Sir Gregory P.Winter)。

  诺贝尔和平奖:为终止将性暴力用作战争和武装冲突的武器方面作出的努力

  德尼·慕克维格刚果(金)

  纳迪亚·穆拉德(伊拉克)

  今年该奖项的获得者是刚果(金)妇科医生德尼·穆奎格(Dr.DenisMukwege)、伊拉克人权活动家纳迪亚·穆拉德(Nadia Murad)因“反对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使用性暴力而做出努力”同获今年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创新、气候和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杰出贡献

  保罗·罗默(美国)

  威廉·诺德豪斯(美国)

  今年该奖项的获得者是美国的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因对气候变化及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保罗·罗默(Paul M.Romer)凭借经济增长领域的研究,共同分享了这一奖项。

  诺贝尔奖获得者简介及语录

  萧伯纳(1856-1950年)

  萧伯纳,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1.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2.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3.真正的闲暇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而是能够自由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4.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们不会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5.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泰戈尔(1861—1941年)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

  6.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7.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8.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

  9.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10.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罗素(1872—1970年)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等。

  11.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

  12.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13.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14.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

  15.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丘吉尔(1874—1965年)

  温斯顿·丘吉尔,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

  16.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

  17.乐观的人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见危机。

  18.坚持下去,并不是我们真的足够坚强,而是我们别无选择。

  19.如果你对每隻向你吠的狗,都停下来扔石头,你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20.如果今天不比昨天多做一点什么,那么明天还有什么意义。

  海明威(1899—1961年)

  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社会、世界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夺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1.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22.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

  23.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24.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25.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加缪(1913—1960年)

  阿尔贝·加缪,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奖作家之一。

  26.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27.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28.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

  29.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30.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马尔克斯(1927——2014年)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

  31.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32.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33.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34.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35.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罗曼罗兰(1866—1944年)

  罗曼·罗兰,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36.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37.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38.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际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39.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而且有些事情是,即使告诉了别人,你也会马上后悔的。

  40.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

  黑塞(1877—1962年)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

  41.人生十分孤独。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另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很孤独。

  42.幸福是一种方法,不是一样东西。是一种才能,不是一个目标。

  43.有的人认为坚持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但有时候放手也会。

  44.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

  45.一个人若要完全理解另一个人,大概必须有过类似的处境,受过类似的痛苦,或者有过类似的觉醒体验,而这却是非常罕见的。

  奥尼尔(1888—1953年)

  尤金·奥尼尔美国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主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要作品有《琼斯皇》、《毛猿》、《天边外》、《悲悼》等。

  46.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47.如果你把谎言撕碎,那些碎片就是真理。

  48.你是不是因为太懦弱了,才这样以炫耀自己的痛苦来作为自己的骄傲?

  49.上帝给了人们有限的力量但却给了人们无限的欲望.

  50.幸福就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艾略特(1888—1965)

  托马斯·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他在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被称为“但丁最年轻的继承者之一”。托马斯·艾略特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1948年因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诺贝尔奖文学奖。

  51.假如传统或“世代相传”的意义仅是盲目地或一丝不苟地因循前人的风格,那么传统就一无可取

  52.做有用的事,说勇敢的话,渴望美好的事,一生足以

  53.对于不会利用机会的人,时机又有什么用呢?一个不受胎的蛋,是要被时间的浪潮冲刷成废物的。

  54.为了最终理解你所不理解的,你必须经历一条愚昧无知的道路。为了占有你从未占有的东西,你必须经历被剥夺的道路。为了达到你现在所不在的名位,你必须经历那条你不在其中的道路。

  55.人生到世界上来,如果不能使别人过得好一些,反而使他们过得更坏的话,那就太糟糕了。

  纪德(1869—1951年)

  安德烈·纪德,法国作家,在早期已成为多产作家。在1947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伪币制造者》,《如果种子不死》等。

  56.在我的理想和我的栖息地之间,隔着我整整一生。

  57.离你越远,我爱你越深。现在我不禁叩问自己,我所期望的究竟是幸福,还是走向幸福的过程。

  58.对正在寻找真理的人,相信他们;对已经找到真理的人,怀疑他们。

  59.凡是你感到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既要急切又要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60.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侮辱。善良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索尔仁尼琴(1918-2008年)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1968年因作品《第一圈》无法在国内出版而在境外发表,被开除出作协,随后获得1970年诺贝尔奖,随后因出版描写极权主义的巨著《古拉格群岛》被驱逐出国,到美国后毫不留情地批评自由主义,苏联解体后又大骂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毁了俄罗斯,立场让左右两派都无法相处。他死后,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

  61.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然而忘掉历史,你会双目失明。

  62.苦难有多深,人类的荣耀就有多高远。

  63.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64.世界正在被厚颜无耻的信念淹没,那信念就是,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

  65.文学,如果不能成为当代社会的呼吸,不敢传达那个社会的痛苦与恐惧,不能对威胁着道德和社会的危险及时发出警告——这样的文学是不配成为文学的。

  柏格森(1859—1941年)

  亨利·柏格森,法国哲学家,文笔优美,思想富于吸引力,1927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从中学时代起便对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发生兴趣,尤其文学。其写作风格独特,表达方式充满诗意。代表著作有《创造进化论》、《直觉意识的研究》、《物质与记忆》等。

  66.要像行动者那样思考,要像思考者那样行动。

  67.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68.要生存就要变化,要变化就要成长,要成长就要不断地自我创新。

  塞弗尔特(1901-1986年)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是当代捷克斯洛伐克最重要的诗人。塞弗尔特于1996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84年,因展现出"人类不屈不挠的解放形象"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69.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匆匆忙忙,匆忙中失去了自己,为的只是不停地向前,不停地自我延伸。为了不断求新,许多事情在被遗忘。

  70.此刻您若听到一声轻轻的叹息,请莫要理会。那是我在回首遥远的美好岁月时发出的叹息。我们当时很幸福,却浑然不知。

  福克纳(1897-1962年)

  威廉·福克纳,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

  71.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已经不在;如果我不在了,那么所有的记忆也将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72.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我们的痛苦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我们都认为是这个世界亏欠了我们,使我们没有能得到幸福;在我们得不到幸福时,我们就把责任怪在最靠近我们的那个人身上。

  73.不要伤脑筋去超越你的同辈或是前任,努力超越你自己。

  74.我们无法做到完美,所以我评价一个人就看他在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时,失败得有多精彩。

  75.没有人能够告诉你,为了继续活下去该怎么对付。你明白吗,这就是孤独。你必须独自对付,孤独就像电荷一样,你能承受一定数量而不致失去。

  显克维支(1846—1916年)

  亨利克·显克维支,波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通讯集《旅美书简》,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他是具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现实主义作家,素有"波兰语言大师"之称。190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76.我笑,是因为生活不值得用泪水去面对。

  77.大理石虽然是珍贵的,它本身却不成东西,只有当雕刻家把它变成一个杰作的时候,它才有真正的价值。

  奈保尔(1932—)

  维·苏·奈保尔,西印度作家、游记作者、和社会评论家。他的小说描写各种文化中那些疏离于社会、一生都在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个体。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8.当一个人开始拿他从事的事业逗乐时,你很难知道他是在笑还是在哭。

  79.世界正是如此,那些无足轻重的人,那些听任自己变得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80.在我命中注定要永远离开这里之后,一切仍像以前一样,我的离开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小说家。1957年正式踏上文坛时便赢得了“学生作家”、“川端康成第二”等赞语。著有《广岛札记》、《作为同时代的人》和《小说方法》等作品和文论。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81.如果你感到哪本书实在是一本好书的话,那么就请隔一段时间重新读遍,而且每遍,都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画上线,在空白处记下阅读时的杂感。这是一种有益的读书方法。

  82.你为什么读书呢?难道只是为了消磨时间吗?如果读完一页,接着就忘了的话,难道你仅仅是为了训练自己的忘性吗?

  普吕多姆(1839年~1907年)

  苏利·普吕多姆,法国第一个以诗歌著称的天才作家。苏利·普吕多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普吕多姆从抒情诗转而创作哲理诗又最终转向散文,他认为自己是在转向更有意义的工作。

  83.很少女人有足够的道德和思想让人忘记她们的美貌。

  84.你活着就谈不上不幸。

  85.爱情有一个可靠的标准,那就是人们所付出的时间。

  聂鲁达(1904—1973)

  巴勃罗·聂鲁达,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他早期的爱情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曾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86.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87.爱情太短,而遗忘太长。

  88.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叶芝(1865—1939年)

  89.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

  90.年轻时,我们彼此相爱却浑然不知。

  川端康成(1899—1972年)

  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以及《睡美人》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

  91.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

  92.当我拥有你,无论是在百货公司买领带,还是在厨房收拾一尾鱼,我都觉得幸福。爱像一股暖流滋润着我。当我失去你,即便面对鸟语花香我也兴味索然。

  93.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

  94.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觉已经发现的美。

  95.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而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时间。

  莫言(1955—)

  莫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96.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97.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

  98.世间的万物就是这样,小坏小怪遭人厌恨,大坏大怪被人敬仰。

  99.鹰对尸首也有兴趣,它们也是噬腐者,但它们不与乌鸦合流,保持着虚伪的高傲态度。

  100.世间的很多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


诺贝尔奖相关文章:

1.诺贝尔奖得主莫迪亚诺演讲稿中文翻译

2.诺贝尔的故事读后感

3.鲍勃·迪伦诺贝尔获奖致辞全文内容

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关内容2020整理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奖项历史

1895年11月27日,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以下简称:诺贝尔)在他逝世前一年写成的最后一份遗嘱于巴黎的瑞典挪威俱乐部签订。根据最后遗嘱所述,他的遗产将用于建立一系列奖项,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用于设立五个诺贝尔奖的资产占诺贝尔总资产的94%,即3100万瑞典克朗 。

1897年4月26日,诺贝尔的遗嘱才经挪威议会通过执行,执行人朗纳·索尔曼和吕多尔夫·利耶奎斯特(Rudolf Lilljequist)设立了诺贝尔基金会,管理遗产和奖金 。遗嘱通过后,议会委任瑞典皇家科学院为物理学奖的颁发机构 。诺贝尔基金会其后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判据上达成了协议。

1900年,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颁布诺贝尔基金会的新规条。

1901年12月10日,在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1916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诺贝尔物理学奖未授奖。

1931年,由于候选人贡献不足,诺贝尔物理学奖未授奖。

1934年,由于候选人贡献不足,诺贝尔物理学奖未授奖。

1940年—1942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诺贝尔物理学奖未授奖。

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式因为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的身体原因而改在莫斯科举行,由瑞典驻苏联大使代表国王授奖。

二.奖项设置

奖项综述

诺贝尔物理学奖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奖金的金额取决于诺贝尔基金会那一年的收入  (自1901年以来的所有奖金,请参阅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在有多于一位获奖者的情况下,奖金会平分,或是其中一人得一半,另外二人各得四分之一。

奖金

每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都会获得一笔奖金以及记有奖金金额的一份文件。2009年的奖金为1千万瑞典克朗(约140万美元)  。2012年,由于削减预算,奖金降至8百万瑞典克朗(约110万美元) 。奖金金额会随着诺贝尔基金会当年的收入而变动。如果同时有多于一位得奖者,则奖金可以平分;如果同时有三位得奖者,则奖金还可以以2:1:1的比例分配,也就是一人得二分之一,其余二人各得四分之一 。

三.评选考核

每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多颁给三个人及两项不同的科学研究。与其他诺贝尔奖相比,物理学奖的荐举和甄选过程更长、更缜密 。

获奖者由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甄选。该委员会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所推举的五名成员组成。每年9月进行的第一轮选拔中,事先选出包括大学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得主等人在内的约3千人会收到一份保密的提名表。表格须于翌年1月之前送达诺贝尔委员会,专家在审议后,在被提名人中选出15人左右。委员会将最终人选报告呈交至皇家科学院,接受进一步审议。皇家科学院最后以多数表决的方式,挑选出获奖者。

被提名人名单从不向公众发布,被提名人本身也不会得知自己被提名。提名记录封存50年 。虽然不可提名已故人士,但是如果获奖者在诺贝尔委员会作出决定(一般在10月)和12月的颁奖典礼之间去世,则依然能够获奖。1974年以前,被提名人若在提名后去世,亦能获奖 。

诺贝尔物理学奖规则规定,获奖者的贡献必须“已经受时间的考验”。这意味着诺贝尔委员会往往会在科学发现的数十年以后才会为此颁发奖项。例如,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一半颁给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表彰他早在1930年代在研究恒星结构与演化上所做的成果。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不少有重要科学贡献的科学家在有机会受到诺贝尔奖的肯定之前,便已去世 。


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关内容相关文章

★ 2019年10个冷知识全面了解诺贝尔奖

★ 物理学上最伟大的十个公式

★ 2019诺贝尔奖将陆续揭晓

★ 科学小故事2020汇总

★ 科学故事最新汇集

★ 欧内斯特.卢瑟福物理学家事迹相关报道

★ 最著名的10大物理学家

★ 科技节手抄报图片及内容

★ 世上最伟大的十个公式

★ 物理学大全,史上最全物理史学!

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本简介_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届获奖者名单大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本简介_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届获奖者名单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正面为诺贝尔的半身侧面像,右边为诺贝尔的生卒年(罗马数字),左下角有作者签名“E.LINDBERG 1902”

  奖章背面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许癸厄亚,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举行。

  2019年10月7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以及格雷格·塞门扎获得这一奖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

  奖项来源

  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 (瑞典3个,挪威1个)评选。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奖项来源

  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 (瑞典3个,挪威1个)评选。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评选过程编辑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评选由瑞典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也叫做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负责。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相关章程,评选由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Nobel Assembly)负责,大会由50名选举出来的卡罗琳医学院名教授组成。

  评选程序

  1. 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任命一个工作委员会——诺贝尔委员会(Nobel Committee)负责前期工作。

  2. 邀请生理医学领域的代表提名候选人,提名截至日期为每年2月1日。

  3. 诺贝尔委员会对提名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候选人提交给诺贝尔大会。

  4. 诺贝尔大会最终决定得主,并对外公布(一般在每年10月)。

  5. 每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颁奖仪式。

  历届获奖者

  时间

  得主

  国家

  获奖时所属机构

  得奖原因

  1901年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德国

  马尔堡大学(德国)

  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

  1902年

  罗纳德·罗斯

  英国

  University College, Liverpool(今利物浦大学)(英国)

  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1903年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

  丹麦

  Finsen Medical Light Institute(丹麦)

  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

  1904年

  伊万·巴甫洛夫

  俄罗斯

  彼得堡军事医学院(Military Medical Academy)(俄罗斯)

  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

  1905年

  罗伯特·科赫

  德国

  普鲁士皇家传染病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fectious Diseases)(德国)

  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

  1906年

  卡米洛·高尔基

  意大利

  帕维亚大学(意大利)

  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西班牙

  Madrid University(今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西班牙)

  1907年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

  法国

  巴斯德研究所(法国)

  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1908年

  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

  俄罗斯

  巴斯德研究所(法国)

  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

  保罗·埃尔利希

  德国

  哥廷根大学(德国)

  法兰克福实验治疗学研究所(Königliches Institut für experimentelle Therapi)(德国)

  1909年

  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

  瑞士

  伯尔尼大学(瑞士)

  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

  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

  德国

  海德堡大学(德国)

  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

  1911年

  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

  瑞典

  乌普萨拉大学(瑞典)

  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

  1912年

  亚历克西·卡雷尔

  法国

  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美国)

  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

  1913年

  夏尔·罗贝尔·里歇

  法国

  索邦大学(法国)

  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

  1914年

  罗伯特·巴拉尼

  奥地利

  维也纳大学(奥地利)

  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

  1919年

  朱尔·博尔代

  比利时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比利时)

  免疫性方面的发现

  1920年

  奥古斯特·克罗

  丹麦

  哥本哈根大学(丹麦)

  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

  1922年

  阿奇博尔德·希尔

  英国

  伦敦大学(英国)

  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

  奥托·迈尔霍夫

  德国

  基尔大学(德国)

  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

  1923年

  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加拿大)

  发现胰岛素

  约翰·麦克劳德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加拿大)

  1924年

  威廉·埃因托芬

  荷兰

  莱顿大学(荷兰)

  发明心电图装置

  1926年

  约翰尼斯·菲比格

  丹麦

  哥本哈根大学(丹麦)

  发现鼠癌

  1927年

  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

  奥地利

  维也纳大学(奥地利)

  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

  1928年

  查尔斯·尼柯尔

  法国

  官方未公布

  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

  1929年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

  荷兰

  乌得勒支大学(荷兰)

  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

  英国

  剑桥大学(英国)

  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

  1930年

  卡尔·兰德施泰纳

  奥地利

  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美国)

  发现人类的血型

  1931年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

  德国

  威廉皇帝研究院(今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生理研究所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

  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

  英国

  牛津大学(英国)

  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

  埃德加·阿德里安

  英国

  剑桥大学(英国)

  1933年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美国)

  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

  1934年

  乔治·惠普尔

  美国

  罗切斯特大学(美国)

  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

  乔治·迈诺特

  美国

  哈佛大学(美国)

  威廉·莫菲

  美国

  哈佛大学(美国)

  PeterBrentBrighamHospital(美国)

  1935年

  汉斯·斯佩曼

  德国

  弗莱堡大学(德国)

  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

  1936年

  亨利·哈利特·戴尔

  英国

  国家医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英国)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

  奥托·勒维

  奥地利

  格拉茨大学(奥地利)

  1937年

  圣捷尔吉·阿尔伯特

  匈牙利

  赛格德大学(匈牙利)

  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

  1938年

  柯奈尔·海门斯

  比利时

  根特大学(比利时)

  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

  1939年

  格哈德·多马克

  德国

  明斯特大学(德国)

  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

  1943年

  亨利克·达姆

  丹麦

  Polytechnic Institute(今丹麦技术大学)(丹麦)

  发现维生素K

  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

  美国

  圣路易斯大学(美国)

  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

  约瑟夫·厄尔兰格

  美国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美国)

  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

  赫伯特·斯潘塞·加塞

  美国

  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美国)

  1945年

  亚历山大·弗莱明

  英国

  伦敦大学(英国)

  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

  恩斯特·伯利斯·柴恩

  英国

  牛津大学(英国)

  霍华德·弗洛里

  澳大利亚

  牛津大学(英国)

  1946年

  赫尔曼·约瑟夫·马勒

  美国

  印第安纳大学(美国)

  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

  1947年

  卡尔·斐迪南·科里

  美国

  圣路易斯大学(美国)

  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

  格蒂·特蕾莎·科里

  美国

  圣路易斯大学(美国)

  贝尔纳多·奥赛

  阿根廷

  实验生物学研究所

  (Instituto de Biologia y Medicina Experimental)(阿根廷)

  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1948年

  保罗·赫尔曼·穆勒

  瑞士

  盖基染料公司实验室(Laboratorium der Farben-Fabriken J.R. Geigy A.G.)(瑞士)

  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

  1949年

  瓦尔特·鲁道夫·赫斯

  瑞士

  苏黎世大学(瑞士)

  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

  葡萄牙

  里斯本大学(葡萄牙)

  Neurological Institute(葡萄牙)

  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1950年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美国

  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美国)

  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

  美国

  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美国)

  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

  瑞士

  巴塞尔大学(瑞士)

  1951年

  马克斯·泰累尔

  南非

  洛克菲勒基金会医学与公共健康分部实验室(Laboratories of the Division of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Rockefeller Foundation)(美国)

  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

  1952年

  赛尔曼·A·瓦克斯曼

  美国

  罗格斯大学(美国)

  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

  1953年

  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

  英国

  谢菲尔德大学(英国)

  发现柠檬酸循环

  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

  美国

  哈佛医学院(美国)

  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美国)

  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

  1954年

  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

  美国

  哈佛医学院(美国)

  波士顿儿童医院传染病研究部(Research 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美国)

  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

  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

  美国

  波士顿儿童医院传染病研究部(Research 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美国)

  托马斯·哈克尔·韦勒

  美国

  西储大学(今凯斯西储大学)(美国)

  1955年

  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

  瑞典

  卡罗林斯卡学院(瑞典)

  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56年

  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

  贝尔维尤医院(Bellevue Hospital)(美国)

  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

  沃纳·福斯曼

  德国

  美因茨大学(德国)

  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

  1957年

  达尼埃尔·博韦

  意大利

  高等卫生研究所(Istituto Superiore di Sanità)(意大利)

  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

  1958年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

  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美国)

  基因能调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爱德华·劳里·塔特姆

  美国

  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美国)

  乔舒亚·莱德伯格

  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美国)

  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

  1959年

  阿瑟·科恩伯格

  美国

  斯坦福大学(美国)

  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

  塞韦罗·奥乔亚

  美国

  纽约大学(美国)

  1960年

  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

  澳大利亚

  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澳大利亚)

  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

  彼得·梅达沃

  英国

  伦敦大学学院(英国)

  1961年

  盖欧尔格·冯·贝凯希

  美国

  哈佛大学(美国)

  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

  1962年

  佛朗西斯·克里克

  英国

  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英国)

  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詹姆斯·杜威·沃森

  美国

  哈佛大学(美国)

  莫里斯·威尔金斯

  英国

  伦敦大学(英国)

  1963年

  约翰·卡鲁·埃克尔斯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

  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理

  艾伦·劳埃德·霍奇金

  英国

  剑桥大学(英国)

  安德鲁·赫胥黎

  英国

  伦敦大学学院(英国)

  1964年

  康拉德·布洛赫

  美国

  哈佛大学(美国)

  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

  费奥多尔·吕嫩

  德国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细胞化学研究所(德国)

  1965年

  方斯华·贾克柏

  法国

  巴斯德研究所(法国)

  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

  安德列·利沃夫

  法国

  贾克·莫诺

  法国

  1966年

  裴顿·劳斯

  美国

  洛克菲勒大学(美国)

  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

  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

  美国

  芝加哥大学,本梅癌症研究实验室(Ben May Laboratory for Cancer Research)(美国)

  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

  1967年

  拉格纳·格拉尼特

  瑞典

  卡罗林斯卡学院(瑞典)

  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

  霍尔登·凯弗·哈特兰

  美国

  洛克菲勒大学(美国)

  乔治·沃尔德

  美国

  哈佛大学(美国)

  1968年

  罗伯特·W·霍利

  美国

  康奈尔大学(美国)

  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哈尔·葛宾·科拉纳

  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美国)

  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

  美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

  1969年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

  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美国)

  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

  阿弗雷德·赫希

  美国

  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美国)

  萨尔瓦多·卢瑞亚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1970年

  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

  美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

  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

  乌尔夫·冯·奥伊勒

  瑞典

  卡罗林斯卡学院(瑞典)

  伯纳德·卡茨

  英国

  伦敦大学学院(英国)

  1971年

  埃鲁·威尔布尔·苏德兰

  美国

  范德堡大学(美国)

  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

  杰拉尔德·埃德尔曼

  美国

  洛克菲勒大学(美国)

  发现抗体的化学结构

  罗德尼·罗伯特·波特

  英国

  牛津大学(英国)

  1973年

  卡尔·冯·弗利

  德国

  慕尼黑大学,动物学研究所(德国)

  发现个体与社会性行为模式的组织和引发

  康拉德·洛伦兹

  奥地利

  康拉德-奥地利科学院洛伦兹研究所行为学研究中心(Konrad-Lorenz-Institut der Österreich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Forschungsstelle für Ethologie)(奥地利)

  尼可拉斯·庭伯根

  英国

  牛津大学(英国)

  1974年

  阿尔伯特·克劳德

  比利时

  鲁汶大学(比利时)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

  克里斯汀·德·迪夫

  比利时

  鲁汶大学(比利时)

  洛克菲勒大学(美国)

  乔治·埃米尔·帕拉德

  美国

  耶鲁大学(美国)

  1975年

  戴维·巴尔的摩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罗纳托·杜尔贝科

  美国

  Imperial Cancer Research Fund Laboratory(今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英国)

  霍华德·马丁·特明

  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美国)

  1976年

  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

  美国

  费城癌症研究所

  (The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Philadelphia)(美国)

  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

  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

  美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

  1977年

  罗歇·吉耶曼

  美国

  索克研究院(The Salk Institute)(美国)

  发现大脑分泌的肽类激素

  安德鲁·沙利

  美国

  退伍军人管理局医院(Veterans Administration Hospital)(美国)

  罗莎琳·萨斯曼·耶洛

  美国

  开发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

  沃纳·亚伯

  瑞士

  巴塞尔大学(瑞士)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丹尼尔·那森斯

  美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

  汉弥尔顿·史密斯

  美国

  1979年

  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

  美国

  塔夫茨大学(美国)

  开发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

  高弗雷·豪斯费尔德

  英国

  百代公司中央研究实验室(英国)

  1980年

  巴茹·贝纳塞拉夫

  美国

  哈佛医学院(美国)

  发现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遗传结构

  让·多塞

  法国

  巴黎大学免疫血液学实验室(法国)

  乔治·斯内尔

  美国

  约翰逊实验室(The Jackson Laboratory)(美国)

  1981年

  罗杰·斯佩里

  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美国)

  “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

  大卫·休伯尔

  美国

  哈佛医学院(美国)

  “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

  托斯坦·维厄瑟尔

  瑞典

  1982年

  苏恩·伯格斯特龙

  瑞典

  卡罗林斯卡学院(瑞典)

  “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

  本格特·萨米尔松

  瑞典

  约翰·范恩

  英国

  威尔科姆研究实验室(The Wellcome Research Laboratories)(英国)

  1983年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

  美国

  冷泉港实验室(美国)

  “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

  1984年

  尼尔斯·杰尼

  丹麦

  巴塞尔免疫学研究院(Basel Institute for Immunology)(瑞士)

  “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

  乔治斯·克勒

  德国

  色萨·米尔斯坦

  英国

  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英国)

  1985年

  麦可·布朗

  美国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美国)

  “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方面的发现”

  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

  美国

  1986年

  斯坦利·科恩

  美国

  范德堡大学(美国)

  “发现生长因子”

  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

  美国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细胞生物学研究室(意大利)

  1987年

  利根川进

  日本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

  1988年

  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

  英国

  伦敦国王学院(英国)

  “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

  格特鲁德·B·埃利恩

  美国

  威尔科姆研究实验室(The Wellcome Research Laboratories)(英国)

  乔治·希青斯

  美国

  1989年

  迈克尔·毕晓普

  美国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

  “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

  哈罗德·瓦慕斯

  美国

  1990年

  约瑟夫·默里

  美国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列根和妇女医院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美国)

  “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

  唐纳尔·托马斯

  美国

  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美国)

  1991年

  厄温·内尔

  德国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德国)

  “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

  伯特·萨克曼

  德国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医学学研究所(德国)

  1992年

  埃德蒙·费希尔

  美国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美国)

  “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

  埃德温·克雷布斯

  美国

  1993年

  理察·罗伯茨

  英国

  New England Biolabs

  “发现断裂基因”

  菲利普·夏普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癌症研究中心(美国)

  1994年

  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

  美国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美国)

  “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马丁·罗德贝尔

  美国

  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美国)

  1995年

  爱德华·路易斯

  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美国)

  “发现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遗传调控机理”

  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

  德国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发展生物学研究所(德国)

  艾瑞克·威斯乔斯

  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美国)

  1996年

  彼得·杜赫提

  澳大利亚

  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美国)

  “发现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特性”

  罗夫·辛克纳吉

  瑞士

  苏黎世大学(瑞士)

  1997年

  史坦利·布鲁希纳

  美国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

  “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

  1998年

  罗伯·佛契哥特

  美国

  纽约州立大学健康医学中心(SUNY Health Science Center)(美国)

  “发现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信号分子作用的一氧化氮”

  路易斯·路伊格纳洛

  美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

  费瑞·慕拉德

  美国

  德克萨斯大学(美国)

  1999年

  古特·布洛伯尔

  美国

  洛克菲勒大学(美国)

  “发现蛋白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

  2000年

  阿尔维德·卡尔森

  瑞典

  哥德堡大学(瑞典)

  “发现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

  保罗·格林加德

  美国

  洛克菲勒大学(美国)

  艾瑞克·坎德尔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

  2001年

  利兰·哈特韦尔

  美国

  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美国)

  “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

  蒂姆·亨特

  英国

  Imperial Cancer Research Fund Laboratory(今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英国)

  保罗·纳斯

  英国

  2002年

  悉尼·布伦纳

  英国

  分子科学中心(The Molecular Sciences Institute)(美国)

  “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

  H·罗伯特·霍维茨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约翰·E·苏尔斯顿

  英国

  The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英国)

  2003年

  保罗·劳特伯

  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美国)

  “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

  彼得·曼斯菲尔德

  英国

  诺丁汉大学(英国)

  2004年

  理查德·阿克塞尔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

  “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

  琳达·巴克

  美国

  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美国)

  2005年

  巴里·马歇尔

  澳大利亚

  西澳大学(澳大利亚)

  NHMRC Helicobacter pylori Research Laboratory, QEII Medical Centre(澳大利亚)

  “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罗宾·沃伦

  澳大利亚

  官方未公布

  2006年

  安德鲁·法厄

  美国

  斯坦福大学(美国)

  “发现了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沉默现象”

  克雷格·梅洛

  美国

  马萨诸塞大学(美国)

  2007年

  马里奥·卡佩奇

  美国

  犹他大学(美国)

  “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

  马丁·埃文斯

  英国

  卡迪夫大学(英国)

  奥利弗·史密斯

  美国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

  2008年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德国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德国)

  “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法国

  巴斯德研究所(法国)

  “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

  吕克·蒙塔尼

  法国

  世界艾滋病研究和预防基金会(World Foundation for AIDS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2009年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澳大利亚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卡罗尔·格雷德

  美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

  杰克·绍斯塔克

  英国

  哈佛医学院(美国)

  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美国)

  2010年

  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

  英国

  剑桥大学(英国)

  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被称为“试管婴儿之父”

  2011年

  布鲁斯·巴特勒

  美国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美国)

  "他们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

  朱尔斯·霍夫曼

  法国

  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

  拉尔夫 ·斯坦曼

  美国

  洛克菲勒大学(美国)

  "他发现树突细胞和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2012年

  约翰·格登

  英国

  格登研究所(Gurdon Institute)(英国)

  “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细胞核重编程技术” [3]

  山中伸弥

  日本

  京都大学(日本)

  格莱斯顿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s)(美国)

  2013年 詹姆斯·E·罗斯曼 美国 耶鲁大学(美国)

  发现了细胞囊泡运输与调节机制。

  [4]

  兰迪-W.谢克曼 美国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美国)

  托马斯-C.苏德霍夫 德国

  斯坦福大学(美国)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美国)

  2014年 约翰·奥基夫 英国 伦敦大学学院(英国) 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梅·布莱特·莫索尔 挪威 挪威科技大学(挪威)

  爱德华·莫索尔 挪威

  2015年 威廉·C·坎贝尔 爱尔兰 德鲁大学(美国)

  发现治疗丝虫寄生虫新疗法 [5]

  大村智 日本 北里大学(日本)

  屠呦呦 中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 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 [5]

  2016年 大隅良典 日本 [6] 东京工业大学(日本) 发现了细胞自噬的机制 [7]

  2017年 杰弗里·霍尔 美国 缅因大学(美国) 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8]

  迈克尔·罗斯巴什 美国

  布兰迪斯大学(美国)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美国)

  迈克尔·杨 美国 [9] 洛克菲勒大学(美国)

  2018年

  詹姆斯·艾利森

  美国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

  帕克癌症免疫治疗研究所(Parker Institut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美国)

  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 [10]

  本庶佑 日本 京都大学(日本)

  2019年 威廉·凯林 美国 哈佛大学(美国) 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 [2]

  彼得·拉特克利夫 英国 牛津大学(英国)

  格雷格·塞门扎 美国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美国) [11]

  中国籍得主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爱尔兰医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分享。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如何将青蒿素从青蒿中更高效率地提取出来,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相关文章:

1.2019诺贝尔奖获奖者事迹简介

2.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3.2019诺贝尔奖将陆续揭晓

4.2019诺贝尔奖屠呦呦个人事迹整合三篇

5.2019共和国勋章获奖人物事迹简介大全【汇总篇】(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