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中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公式(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由网友()分享简介:物理高中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物理高中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2.5 自由落体运动 课时同步附解析

物理高中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物理高中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的第5节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物理高中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高中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人教版高一物理 必修一 第二章 2.5 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物理高中自由落体运动概念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任何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都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运动情况变的复杂。若想办法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改变物体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把下落的物体置于真空的环境之中),让物体下落时之受重力的作用,那么物体的下落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出发,显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因为下落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而对于每一个物体它所受的重力在地面附近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它在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也是保持恒定的。而且,对不同的物体在同一个地点下落时的加速度也是相同的。关于这一点各种实验都可以证明,如课本上介绍的“牛顿管实验”以及同学们会做的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等。综上所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一、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定期整理学习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

  四、及时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

  五、复习总结提高

  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学习物理知识的倾向。其结果必然是物理内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对公式中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不会纵观全局,前后联贯,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

看了“物理高中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人还看了:

1.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2.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

3.高中必修一物理运动公式总结

4.高一必修一物理全部公式

5.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练习试卷

6.高一物理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知识点

  一、自由落体运动。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任何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都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运动情况变的复杂。若想办法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改变物体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把下落的物体置于真空的环境之中),让物体下落时之受重力的作用,那么物体的下落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出发,显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因为下落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而对于每一个物体它所受的重力在地面附近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它在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也是保持恒定的。而且,对不同的物体在同一个地点下落时的加速度也是相同的。关于这一点各种实验都可以证明,如课本上介绍的“牛顿管实验”以及同学们会做的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等。综上所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因为这个加速度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所以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不用“a”表示,而用符号“g”来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同学们可以参看课本或其他读物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地点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

  如:广州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8m/s2,杭州是9.793m/s2,上海是9.794m/s2,华盛顿是9.801m/s2,北京是9.80122m/s2,巴黎是9.809m/s2,莫斯科是9.816m/s2。即使在同一位置在不同的高度加速度的值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北京海拔4km时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9m/s2,海拔8km时是9.777m/s2,海拔12km时是9.765m/s2,海拔16km时是9.752m/s2,海拔20km时是9.740m/s2。

  尽管在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一般都不相同,但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在地面附近(不管什么地点和有限的高度内)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为:g = 9.765m/s2。

  在粗略的计算中有时也可以认为重力加速度g = 10m/s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看过"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的还看了:

1.高考物理公式: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

2.高一物理必修一质点的运动公式总结

3.高一必修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



  自由落体运动是广东教育版高中《物理·必修1》的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听得懂

  高中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听讲,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用心来听,熟记高中物理概念定义,这是“知其然”,老师讲解的过程就是“知其所以然”,听懂,才会运用。

  记牢固

  尤其是基本的概念。定义、定律、结论等,不要把这些看成可记可不记的知识,轻视了,高中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运用就会受阻,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就会因概念不清而丢分,掌握三基本:基本概念清、基本规律熟、基本方法会,这些都是要记住的范畴。只有这样,高中生学习物理才会得心应手,各种难题才会迎刃而解。

  会运用

  会运用才是提高成绩的根本,就是对概念、公式等要掌握灵活,活学活用,不是死记硬背,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公式的运用也是做到灵活多变,以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比如对于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什么是动量、为什么动量会守恒这些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学起来就是枯燥的,甚至是难于理解的,而这些知识又影响着整个力学的学习过程,所以,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试着把这些概念化的内容融于各种题型中,将其内化成高中生的基本知识,另辟思路,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学习效益会翻倍。

  练得熟

  高中物理知识是分板块的,各内容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练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熟能生巧,练得多了,也就轻车熟路了,各知识点之间就能形成一定的类比,高中生就可以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由点及面的综合运用了。

看了“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的人还看了:

1.高考物理公式: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

2.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3.高一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4.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5.2017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6.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必修一物理运动公式总结



  运动学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必修一物理运动公式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必修一物理运动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0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强调:(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0t-gt2/2 2.末速度Vt=V0-gt 3.有用推论Vt2-V0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0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0/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0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0)/2(分析纸带常用)

  4.末速度Vt=V0+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02+Vt2)/2]1/2 6.位移s=V平 t=V0t+at2/2

  7.加速度a=(Vt-V0)/t {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分析纸带常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强调:(1)平均速度是矢量;平均速率是标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0)/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决定于F/m)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0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0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强调:(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a=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强调:(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

  因为高中物理中的很多物理量的理解,与初中有了一定的不同,初中的物理问题,我们都只是求大小,比较简单。到了高中,很多物理量的方向问题,成为了大多数学生学物理的瓶颈。所以,课前要预习高中物理的课本。

  2专心上课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初中很多东西只要背下来就可以了,但是到了高中,我们要培养物理思维。

  3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题目。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完成作业要有如下的五点要求:①书写工整;②作图规范;③表达清楚;④推理严密;⑤计算准确。还有作业批改完发下去以后,有错的要认真订正并装订保存好,留待以后复习时用。初中物理很多内容,不需要做太难的题目,主要是因为考试内容相对都很基础。高中难度题目出现频率大增,所以一定要保证做题的质量。

  4系统总结

  每学完一个板块,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想活跃。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看了“高中必修一物理运动公式总结”的人还看了:

1.高一物理必修一质点的运动公式总结

2.高一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3.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归纳

4.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5.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总结

6.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

7.必修一物理所有公式

高一必修一物理全部公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物理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一物理全部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汇总

  一, 质点的运动

  (1)-----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

  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

  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 1m/ s=3.6Km/ 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_o =0 2.末速度V_t = g t

  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2 = 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_o t – gt 2 / 2 2.末速度V_t = V_o – g t (g=9.8≈10 m / s2 )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 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_x= V_o 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 V_o t 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 / 2

  5.运动时间t=(2S_y / 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 1/2 )

  6.合速度V_t=(V_x2+V_y2) 1/2=[ V_o2 + (gt)2 ] 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_y / V_x = gt / V_o

  7.合位移S=(S_x2+ S_y2) 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_y / S_x=gt / (2V_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_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 / t=2πR / T 2.角速度ω=Φ / t = 2π / T= 2πf

  3.向心加速度a=V2 / R=ω2 R=(2π/T)2 R 4.向心力F心=mV2 / R=mω2 R=m(2π/ T)2 R

  5.周期与频率T=1 / 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 / 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 / s

  角速度(ω):rad / s 向心加速度:m / 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 / R3=K(4π2 / 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_1m_2 / r2 G=6.67×10-11N·m2 / 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_1=(g地

  r地)1/2=7.9Km/s V_2=11.2Km/s V_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 / (R+h)2=m4π2 (R+h) / T2

  h≈36000 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 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 m/s2 ≈10 m/s2 作用点在重心 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N/m) 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μ:摩擦因数 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 m_1m_2 / r2 G=6.67×10-11 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 Q_1Q_2 / r2 K=9.0×109 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 I L 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 当 L⊥B时: F=B I L , B//L时: F=0

  9.洛仑兹力f=q V B 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 当V⊥B时: f=q V B , V//B时: 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N 一般视为fm≈μN (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B:磁感强度(T), L:有效长度(m), 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 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矩

  1.力矩M=FL L为对应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

  2.转动平衡条件 M顺时针= M逆时针 M的单位为N·m 此处N·m≠J

看过"高一必修一物理全部公式 "的还看了:

1.高一必修物理公式大全

2.高一物理必修一质点的运动公式总结

3.必修一二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练习试卷



  每到考试来临之际,教师们要怎样去开展自己课堂复习计划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为学生们制订一份良好的考试卷吧!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练习试卷,欢迎阅读!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练习试卷

  选择题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D.当空气阻力足够小可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物体自由下落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水龙头开口竖直向下,直径为1 cm,安装在离接水盆75 cm高处,现打开水龙头,水沿竖直方向流下,仔细观察将会发现连续的水流柱的直径在流下的过程中是不断减小的,现测得水在水龙头出口处的速度大小为1 m/s,求水流柱落到接水盆中时的直径.(取g="10" m/s2)

  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A.第2 s的平均速度为15 m/s

  B.第7 s的位移为65 m

  C.后一秒的位移总比前一秒的位移多5 m

  D.前一秒的平均速度总比后一秒的平均速度小10 m/s

  雨滴自屋檐由静止滴下,每隔0.2 s滴下一滴,第1滴落下时第6滴恰欲滴下,此时测得第1、2、3、4滴之间的距离依次为1.62 m、1.26 m、0.9 m,落下的雨滴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则此时第2滴下落的速度为( )

  A.8.00 m/sB.7.84 m/sC.7.20 m/sD.7.00 m/s

  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杆AB,从静止开始竖直落下,求它全部通过距下端h处的P点所用时间是多少?

  小球自距地面17 m的高度自由下落,空气阻力不计,则小球在落地前通过最后1 m所用的时间是它通过最初1 m所用时间的( )

  A.(-4)倍

         B.

  C.

  D.

  小球自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它落地时的速度与落到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

  A.∶1      B.∶2      C.2∶1    D.4∶1

       将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请选择正确表示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的一项( )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v0=0、a=g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从开始连续三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

  C.从开始连续三个相等的时间末的速度之比为1∶2∶3

  D.从开始运动下落4.9 m、9.8 m、14.7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实验题

  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g1=(s2-s1)/T2,g2=(s3-s2)/T2,……,g5=(s6-s5)/T2,取平均值g=8.667 m/s2;

  方法B:由g1=(s4-s1)/3T2,g2=(s5-s2)/3T2,g3=(s6-s3)/3T2,取平均值g=8.673 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选填“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选填“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填空题

  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速度是30 m/s,取g="10" m/s2,则它开始下落时的高度是________,它在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它在最后1 s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___.

  自由落体末速为20 m/s,则下落一半时间时速度为________,下落一半高度时速度为_________.

  自由落体第1 s 内下落5 m,第2 s内下落15 m,则第100 s内下落_________m.

  计算题

  物体从离地h高处下落,它在落地前的1 s内下落35 m,求物体下落时的高度及下落时间.


看了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练习试卷的人还看:

1.高一物理必修一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2.2016年高一物理试卷及答案

3.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试卷及答案

4.2016高一必修一物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 第2.5 自由落体运动 课时同步附解析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