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参照物与坐标系(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由网友()分享简介:初中物理的参照物与坐标系


初中物理的参照物与坐标系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初中物理的参照物与坐标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的参照物与坐标系  ...

初中物理的参照物与坐标系



初中物理的参照物与坐标系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初中物理的参照物与坐标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的参照物与坐标系

  高中物理力学部分主要分为这样几块内容,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等。其中运动学就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运动,这些运动有什么样的规律,怎样用学科语言来说明这样规律,如果用这些规律解释或者预测一些运动。

  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必须说的清楚才是可以的。当你说一个物体在运动时,你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啊?如果你不指明,那么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说同一大树吧,站在地面上的小朋友甲说大树是不动的,坐在车(车在运动)里的小朋友乙说大树是运动的,这是怎么回事啊?这里有个参照的问题。因此说物体动还是不动,应看相对哪个物体来说。简单点讲,当研究物体运动的时候,应该选定一个大家都能认可的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就是我们物理课上经常说的参照物。应该说研究物体运动时必须先选定参照物,否则说物体运动是没有意义的。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都选择地球为参照物。这里有个问题先说明一下啊,有人说我从家里走到了学校,能不能说我不动,是学校走到我这里了哪?其实这样说也没有错误,只不过别扭而已,不符合我们通常选择参照物的方式。

  中国人研究问题一般都是定性的居多,外国人研究问题定量的居多。例如中国的菜谱外国人是看不懂的。比如说“姜末”少许,外国人就糊涂了,这个少许是多少啊?一两还是一钱啊!呵呵,估计神仙也说不明白。说研究物体的运动要选择参照物,否则就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可能。可是光有参照物还是不行的,假如说我以“大商”为参照物,被研究的小汽车如果相对大商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小汽车相对“大商”做了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但是运动了多远哪?为了准确地说明小汽车距离大商多远,我们还得建立一个坐标系,“大商”在坐标系的原点最好(不在原点也可以的),那样物体距离“大商”在什么位置就都明确了。其实也不用这样,只要我们知道“大商”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小汽车开始在坐标系中的位置,一段时间以后在该坐标系中的位置,同样能知道小汽车相对“大商”运动了多远。

  你明白了“参照物”和“坐标系”这两个物理概念了吗?

  初中物理的参照物与坐标系更多补充

  1.理想化模型

  (1)“理想化模型”是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或研究问题方便而进行的一种科学的抽象,实际并不存在.

  (2)“理想化模型”是以研究目的为出发点,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

  (3)“理想化模型”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对客观存在的复杂事物的一种近似反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2.质点

  引入质点的意义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

  3.参考系定义

  要描述某一个物体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为参考,假定这个“其他物体”不动,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这个被用来作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4.引入参考系的意义

  (1)有了参考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选定了参考系后,才能知道和研究物体的运动.试设想,在茫茫的大海里,水天一色,如果没有太阳或星辰作参考,水手根本无法确定自己船舰的位置和航向.

  5.参考系的选取原则

  (1)选取参考系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决定.例如研究火车上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选取火车作为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选择地面为参考系时,参考系常可以略去不提,如“汽车运动了”,就不必说成“汽车相对地面运动了”.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选取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基本原则.

  6.参考系对运动的影响

  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如果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所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例如有一辆载有乘客的客车,在京福高速公路上由北向南行驶,若以客车为参考系,乘客是静止的;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乘客向南运动;若以也向南行驶但比客车运动的快的另外一辆轿车为参考系时,客车及乘客又是向北运动的.

  7.建立坐标系的意义

  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其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8.坐标系的种类及特点

  (1)直线坐标系:以某一点为原点,规定单位(有时是长度,有时是时间,也可能是其他物理量)、正方向或变化方向的意义.

  (2)平面坐标系:物体在某一平面内运动时需建立平面坐标系.如图1-1-1所示:在图甲中,a、b、c三点有相同的横坐标,在图乙中,A、B、C三点有相同的纵坐标,由此可以发现:如果仅仅确定某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该点的位置并不能惟一确定,如果同时确定某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则该点的位置惟一确定.

  (3)多维坐标系(如三维立体空间坐标系):物体的运动不在同一平面内时,可

  以建立多维坐标系.

  3.建立坐标系的原则

  要能方便简洁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初中物理的参照物与坐标系相关文章:

1.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初中物理学习的正确方法有哪些?如何掌握?

3.初中物理思维方法

4.2017年初三物理《运动的快慢》练习试卷

5.2019初二物理下册公式

初中物理学习的正确方法有哪些?如何掌握?



初中物理学习的正确方法有哪些?如何掌握?

初中学科都有哪些学习方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初中生要掌握的物理学习正确方法

  1.学会使用物理课本

  初中物理课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什么?初二物理课要学习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哪些部分?物理课上老师会先讲些什么、后讲些什么?对新开的一门课程,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有一连串的问号,并且很想知道答案。这并不难,随着学习进程每个问题都会得到答案。关键是作为学生,是被动地等待答案,还是主动地探求去寻找答案,对!当然是做后者。

  开学初,每位同学都会得到各学科的课本,初二的学生手中自然就会比初一时多出我们需要的《物理》课本。打开课本,同学们的某些浅显问题的答案就在眼前。物理课本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依据,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向导。同学们要学会通过课前看物理课本而了解上物理课时老师要讲的内容,知道上物理课时,针对所学环节听什么,使学习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通过课中随着老师的引导看物理课本,达到认知知识、理解知识要点的目的。通过课后看物理课本,达到复习巩固知识,学会初步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目的。

  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依据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推论物理结论的课文,同学们认真阅读后会发现,这些课文不仅能使你们浅显地认识物理知识,还会使你们很好地组织出解答物理问题的论述语言,这是解答物理简述题的语言之源。

  在我们学习了一些可用数学表达式书写的物理规律之后,同学们会在物理课本中阅读到一些典型例题的解题分析、解题过程。这是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范例,要很好地阅读、细心地反复阅读,这是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良好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同学们对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提高,书写格式掌握,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物理课本中有一些引导同学们思考的小标题和小实验的课题,在学习时间宽松时不妨读一读,它会使你们眼前一亮。同学们的物理思维会得到扩展,对知识的理解会深化。

  2.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理解物理概念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预期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否则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学习知识亦如此。青少年时期的初二学生有着广泛的好奇心,但好奇心再多、再强也无法取代学习目标。每位同学要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好奇情感,使之转化为求知的欲望,然后理智地确定全学期的总体学习目标,针对物理课各章节的局部学习目标和平时各节课、各知识点的细节学习目标,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是有序而行。

  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因为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每一条物理规律的认知,都需要由知道上升为理解,才能达到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答问题的目的,这在学习过程中是非一日能完成的。同学们在学习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时,要使自己由机械记忆转为意义记忆,最终上升为逻辑记忆。俗话说得好:概念通了,一通百通。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中,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同学们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章节中物理概念的学习,要特别注重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规律。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寻好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自我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近期作用是可以使自己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中,远期作用是使自己具有自主的继续学习能力。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同学们第一要学会预习,并且有意识地培养预习习惯。预习要达到的目的有:知道未来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将要学习的知识中,哪些部分已基本明白,哪些知识要在上课时聆听老师的讲解。第二要学会有目标、有重点的听课,这一点是跟预习密不可分的,只有预习的目的真正达到了,才能使听课时做到有目标、有重点。第三要学会独立完成作业,这里所讲的独立完成作业,不单纯指不抄他人的作业,而且是指做作业时不对照课本、不对照课堂笔记写作业。是指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是要在同学们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信。

  在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寻找一种优良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同学们不能忽视的。所谓好的学习方法,要有两个适合:一适合所学的学科;二适合使用学习方法的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学习物理的同学要学会观察物理现象,善于有目标地观察物理现象,并学会依据物理现象,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具体的学习方法会因人而异,每个同学要在认真的学习过程中去探求。基本原则是:学会有意识、有目标地观察,丰富个人的感性认知;把握好学习过的预习、听课、作业的三个环节;定期进行所学习知识的小结或总结。

  4.加强训练,掌握物理基本技能

  在物理课的学习中,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两方面,一是用物理用语表述问题和规范书写物理公式、解题格式的能力;二是物理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物理用语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需要一定的记忆,例如,每个物理量都有它的名称和表示字母;每一个物理规律或定律所有它的陈述原则。但是这些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每个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数都是用物理名称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物理规律或定律的陈述,一般都是条件式陈述或因果关系式陈述。灵活运用上述规律,正确使用物理用语,记忆物理概念,陈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也不用担心表述不自如的尴尬。同样,物理公式的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都要做到规范和熟练。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熟练掌握,在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操作技巧。实验操作时要手脑并用,照章操作,要多向自己提问题。对每一个物理实验,都要要求自己知道实验原理,明确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这样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问题的辨析能力。逐步达到依据实验课题,提出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的水平。

  初二物理学习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1.重视常规学习

  (1)研读课本

  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物理也是如此。新学期的书发下来,希望你能够拿起物理课本,翻开美如画的篇章,顺着目录,大致了解本学期的内容;每章、每节上课前,再次提前预习,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揭开谜底;复习时,课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且每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2)认真听讲

  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3)自我督查

  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独立完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规范答题;及时订正,不懂就问,学会归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

  学好物理,关键问题是要尽快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否则,就会坐飞机,云里雾里,穷于应付,失去学习主动性。

  2.重视物理过程

  (1)会看

  例如,老师在空矿泉水瓶子的侧面不同高度处扎了几个小洞,将水倒入瓶中。你睁大了眼睛,像看电影一样,就怕漏掉哪个环节。做好实验,老师问观察到什么现象?集体回答水喷出来了。其实,还有一个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喷得越远。两个现象,两个结论,而后一个更是研究重点。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的实验更多,但实验不是看热闹的。

  (2)会想

  上述例子中两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回顾前面的知识,木块压在海面上,海绵凹陷,即产生形变,说明木块对海绵有压强。类比一下,水喷出来,说明水对瓶子侧壁有压强,且水越深压强越大。那么如果倒入其他液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心中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惟有动脑思考,才能实现思维升华。

  (3)会探

  上述是《研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引入课,若要深入研究,还需要分组探究。动手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必须注意控制变量,编制数据表格要分清有几行几列,需填写什么内容,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沟通协作,这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

  (4)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学运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3.重视思维方法

  (1)方法迁移

  初学物理,你会读到《摆的故事的启示》,同时,你第一次接触了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渐渐地,你从研究声音的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等实验中,领会了控制变量法的真谛,而这个方法是贯穿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始终,可以这样说,你掌握了这种方法,你的初中物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学习光的传播规律,老师教你画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线吗?当然没有,只有光,没有线,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你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磁感线、高中的质点、电场线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曹冲很聪明的运用了等效替代这个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头的重力就等于大象的重力,化整为零,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难题。合力、总电阻等概念也都运用了这个方法。

  初中物理中路程-时间图像是学习高中运动力学图像和其他图像的基础。初中物理是为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打基础的,所以你还要学会下列研究方法:累积法、类比法、比较法、归纳法、图像法、列表法等。

  (2)知识迁移

  物理课程系统分为五个部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除了光学相对独立,其他内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物质、运动、能量把它们牢牢地捆在一起。要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确知识在本单元、本册教材、知识系统中的地位,注意前后联系。

  4.重视知识应用

  物理从生活中来,必然要回归生活,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学习、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回归生活

  家里突然停电了,你还会像小时候那么害怕吗?八成是保险丝烧掉了,快去看看。百米赛跑时,为何要求计时员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你学了光速比声速大很多,计算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距离?在雨雪天气路滑时,如何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与惯性、摩擦有关。如何判断戒指是否纯金?测量质量与体积,计算密度,查密度表对比吧!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入,你会豁然明朗,生活到处是物理谜语,等待你去解开。

  (2)课外研究

  物理世界是真实的,也是丰富的。猜想一下,没有声音的世界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无声的世界》幻想文章即刻出炉。城市现代化,玻璃墙面的楼房越来越高,黑夜越来越亮,刺眼的光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那就去想一想《如何减少光污染》。《如果没有摩擦》、《自行车上的物理》调查报告,课外制作、课外探究都能把物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你带去研究的欢乐与惊喜。

  (3)学科交叉

  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的典故中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参照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国古代诗词、成语谚语中描述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你可以从语文中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也可以从历史中体味物理学家的优秀品质。

  你尝到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就会愉快地、主动地投身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5.重视情感倾注

  (1)合作

  人不是独立的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有些物理问题,单独思考会回答不全面,此时需要集体的智慧。有些实验一个人无法操作,就需要两个人,甚至四个人一起分工协作完成。有时答案五花八门,则需要集体讨论,找到真理。

  (2)坚持

  学习物理要能吃苦,爱迪生说,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学习物理要有想法,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杠杆,我能撬动地球。学习物理更要谦虚,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习物理必须脚踏实地,夯实基础,系统把握,循序渐进,不搞突击。

2019初二物理下册公式



2019初二物理下册公式

  物理是考试中的重中之重,所占分值也多。提高物理能力的方法是多看多练多积累。小编在这里整理了2019初二物理下册公式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2019初二物理下册公式

  1.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动←→静、 快←→慢、 方向改变)

  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 ,符号是 N; 2 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 1N。

  6.力的表示法有 2 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 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

  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 2 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 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

  ①物体间是否直接;

  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 F=kx 其中 F:弹力; 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 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 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 就是根据这个 原理 制成的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 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

  ①看(量程)

  ②认(分度值和单位)

  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

  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

  ⑥记(+单位)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 G=mg 其中 g=9.8N/kg 它表示 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 , [ 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

  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 摩擦力 (f) :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摩擦力分为静摩擦与动摩擦,其中动摩擦又分为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

  (3)f滑= μN。

  其中f滑: 滑动摩擦力; μ :摩擦系数,与物体本身的粗糙程度有关; N:压力(固体在水平面上,压力 =重力)

  (4)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也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力的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确定研究物体⑵找参照物(施力物体)⑶假设 f 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⑷ f 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

  15. 摩擦力的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 、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6.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或者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17.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 定义式 )P=W/t 推导式P=F ·V。单位:瓦(特) ,符号 W 还有千瓦( KW)和兆瓦 (MW) 1 MW=103 KW=106W 1 马力 =735W功率大小的比较和速度大小的比较类似。

  18.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既有能量。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 J。

  理解: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 ,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19.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0.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

  21.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先分析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然后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其中减小的一种形式的能必定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一个物体的动能的减少往往伴随这它的势能的增加)

  22.杠杆 : 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3.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 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1 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2 表示。

  注:

  ①动力和阻力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故分析时,如不能确定动力和阻力时可随意确定 1 个,这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

  ②力臂是 支点 到力的 作用线 的距离(力的作用线就是图中力的方向)

  ③动力和阻力关于支点“ O”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或简记为:同侧异向,异侧同向)

  24.杠杆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倾斜静止时也叫处于平衡状态 )

  25. 杠杆平衡条件: F1L1= F 2L2 或者 F 1/F 2= L 2/ L 1

  26. 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L 1> L 2→F1

  ②L 1< L 2 →F1> F 2 费力省距离 ③L 1= L 2→F1= F 2不省(费)力不省(费)距离。没有即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注:⑴判定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或者做杠杆平衡类问题时,都要通过杠杆的力臂来判定。

  为了掌握力臂的关系,最好 先画出杠杆示意图 ,在图中把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表示出来,便于判定。

  ⑵力臂画法口诀: 一找点 (支点) 二画线(力的作用线, 就是图中力的方向) 三作垂线段 (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垂线段的长度即是力臂。

  ⑶最小动力的求法:

  ① 先求最大动力臂: a:动力作用点确定了,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线段长即为最大动力臂;

  b 动力作用点没有确定时,应看杠杆哪一点离支点最远,则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

  大动力臂。

  ② 再画最小动力:过动力作用点作最大动力臂的垂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动力的方向。

  27. 滑轮

  a.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 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b.动滑轮:

  ①定义: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 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c.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8.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S=n h 或 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绳子固定端) “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29. 功的原理:

  a、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b、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 但人类仍然使用, 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 (滑轮组、 斜面)或者可以省距离(钓鱼竿) 、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 ,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 F 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 G h)

  30.机械效率( η):⑴有用功( W 有):人们需要做的功,也就是为了达到目的人们 需要且必须做的功。⑵额外功( W额):人们为了达到目的 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 的功(主要是克服机械本身的重力和摩擦力而做的功) ⑶总功(W总): W有与 W额的和。 ⑷η= W 有/ W 总× 100%<1

  31. 竖直方向: F=1/n G 总=1/n (G 物+G 动) S=n h

  η= W 有/ W 总× 100%=G物 h/FS ×100%=G物/n F × 100%<1

  32. 水平方向 F=1/n f S 绳=n S 物

  η= W 有/ W 总× 100%= f S 物/F S 绳× 100%= f/n F ×100%<1

  ⑴解滑轮组问题的步骤为:

  ①先找出绳子段数 n

  ②再根据方向选择合适的公式

  ③根据一、一对应关系代入数据即可

  ⑵ W有指我们的目的者,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所必须克服的功;

  ⑶ W 总指能量的提供者, 滑轮组要想运动起来的能量是 一定是有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提供的 。

  33. η=W有/ W 总× 100%= W有/ W 有+ W 额 × 100%

  =G物 h/G物 h+G动 h = G物/ G物+G动(由此可知动滑轮越轻, η越大)

  =G物+(G动-G动) /G物+G动=1-G动/G物+G动(由此可知物重越重, η越大)

  η= W 有/ W 有+ W 额×100% (由此可知, f 越小, W额越小, η越大)

  即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具有可变性 , 反之可以减小机械效率 (在选择题中别忘记控制变量 )。

  34. 机械效率永远小于 1(理想机械可以等于 1);机械效率和功率无关。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一、兴趣和坚持

  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象小学时那样“热烈”,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的简洁美、逻辑美、对称美、统一美等更高层次的魅力就会吸引你欲罢不能,对这一过程同学们应该有思想准备,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习是个苦差事,三分钟热度人人都有,难在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二、理解和记忆

  经常见到身边的某位同学考试时填空、计算题都对,就是选择题一错一连串,原因何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这正是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什么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例如“浮力”的概念,我们要搞清楚“浮力是什么?”“浮力怎么样计算”“为什么物体会受浮力”“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记住和说出他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突出要素,抓住关键。而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主动和独立

  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的同学,能够在课前主动预习,发现自己学习的困难点,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主动发言,不要等老师去“灌输”。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熟能生巧,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观察和思考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善于观察和思考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就是在做实验之前,听清楚老师讲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么做,观察什么现象。还要认真思考实验结论、过程中有哪些不完善之处,怎么解决或改进,实验误差来源于哪里如何减小误差等等。长此以往,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五、错题本(好题本)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到期末考试前,大部分之前学过的内容都忘了,再怎么翻课本也无济于事?每当卷子发下来,总是遗憾地感慨“这题我会啊,怎么考试时就这么马虎?”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些事情不是真的遗忘了,而是找不到从大脑中有效提取的路径和线索,这就需要我们建立错题本或者叫好题本,主要记录“易错题”、“难点题”、“典型题”、“好题”,定期或考前翻一翻,一定会大幅有效提升你的考试成绩。

  仔细想想,你花了一个多小时去考试,又花了很多时间让老师改卷和听老师讲评,实际上真正对你的学习有意义的只是那丢掉的十分,明白了这一点,你还会轻视错题本吗?错(好)题本使你的复习极具针对性,是物理取得优异成绩的捷径。

  学无定法,更具体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同学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别人的学习方法再好,也要通过自己去实践内化,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方法对了,坚持就能成功。

  本次整理就到这里啦,祝大家在考试中能金榜题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