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简介(人教版高一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

由网友()分享简介: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

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字孝达,是晚清时期的中枢重臣,张之洞出身于仕官之家,早年的时候是前清流的重要成员,后来成为了洋务派的一份子,为了洋务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之洞从小就很聪明,对于读书有着很高的天赋,对于儒学、兵法、经济学等都有着自己的研究,张之洞年少的时候有着在夜里读书静坐的习惯,这种习惯还影响了日后的手下人。张之洞天资聪慧,不到16岁就已经中了举人,但是后来因为诸多俗事的干扰让他不能早早的参加会试,直到27岁那年才有机会进京赶考中了进士,成为清政府官僚中的一员。早年的时候张之洞是清流的一份子,清流是当时一群主张剔除弊端,重整朝纲的官员们一起组成的政治流派,主张坚决的抵抗列强的入侵。

  到了张之洞任职山西巡抚的时候,针对当时山西官僚腐败,人民生活艰辛,特别是鸦片泛滥成灾的现状,张之洞上任之后就开始政治那些个贪官污吏,并且严厉的禁止鸦片,选拔人才,整编军队,给当时的山西带来了不小的改变。之后中法之间爆发战事,张之洞受命前往广州。到达广州之后,张之洞就严令手下人做好防备工作,后来中法之战,中方大胜,但是清朝政府却昏庸的还要去求和,让前线的将士撤兵,为此,张之洞曾接连上报请求暂缓撤兵。

  张之洞还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他创办了自强学堂、湖北农务学堂、广雅书院等学校,还在湖北任职期间,创建了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与此同时张之洞还创办了织布厂,纺纱厂,也都有着不错的收益。

  历史对张之洞的评价

  张之洞所处的年代,中国已经没落了,西方列强都盯着中国想要啃下块肉来,纵观他的一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但是整体上来说,张之洞的一生还是功大于过的。

  张之洞的一生都很爱国,他很坚决的反对软弱的外交政策,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张之洞很敏锐的发现了日本的巨大威胁,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可惜的是他的举措没有被采纳。张之洞一生最大的贡献不是军事上的,而是他为中国的工业和教育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在洋务运动中,张之洞所做的事业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一件是监督建造了芦汉铁路,一件是在武汉建造了很多的重工业工厂,为整个中国内陆重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张之洞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是极为突出的,加速了中国的发展。

  张之洞的一生也不是没有过错的,他的一生也有着不少显而易见的缺陷,比如他和很多文人一样都说的比做的多,其次张之洞的一生还是站在了清王朝的这边,坚定的维护着这将要灭亡的清朝。

  有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来张之洞这位晚清时期的重臣,他的身上的优缺点都十分的明显并且具有代表性,他的爱国情怀十分的强烈,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十分的抵触,在整个洋务派中张之洞也是做出实际贡献最多的一个,并且其在教育行业上的理念和思想都是超前的,为了中国日后的发展和成长做出了铺垫。

  张之洞洋务运动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推动了整个民族工业发展,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早期洋务运动和改革的一个总体方针。毛泽东对张之洞评价颇高,认为重工业发展不能忘了张之洞,足以看出张之洞的社会地位与贡献。

  何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场引进西方机器生产,及科学技术以此来自立自强的一种求富运动。洋务运动使落后的中国出现了首批近代企业,让中国走上了民族资本主义道路。张之洞主要从两块进行洋务运动,一块是主要实业,一块是设办新式学堂。

  一:主要实业

  张之洞督办并建设了芦汉铁路,这条铁路起于卢沟桥,止于武汉,也就是现在著名的京汉铁路),铁路之利,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助民生。

  张之洞将武汉打造成为了重工业基地。芦汉铁路修建成功,实则上就是为重工业做铺设,在18年间,张之洞创办了著名的汉阳铁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煤矿等一大批近代工业化企业,从而奠定了湖北的近代工业体系。

  二:创办新式学堂

  张之洞大力创办新学堂,引进人才,壮大了中国的师资教育力量,出国留学,学生出洋已经为常事,张之洞送出的留学生不计其数。其创办了自强学堂,湖北师范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等这些都是现在大学的前身,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对中国的人才需求与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张之洞是个出色的教育家,其在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本人也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清朝末年,封建社会迎来末端,在这个清末乱世时期,出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之洞,他在这个关键时期做出了一些列的举措,使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今天要讲的是张之洞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张之洞颁布了“癸卯学制”,也就是近代学制中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学制的发布彻底的改变了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制度,也宣告着1300年来的科举制度结束了,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教育机制。

  一、中体西用

  张之洞的教育理念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先让学生学习经史之学,在这个基础上再学习其他的技能项,来弥补其不足,相辅相成。

  二、主张天下广设各级学堂

  改革旧科举,旧私塾,创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幼儿园,普通学校,师范,实业类学校,通过不同的分类将学校的优点突出。就如现在的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高中再到大学深造,一样的概念。

  三、设立工农兵学商等各类学校

  学校不单一,内容更加细分化,有关农工商的学校,有兵校,有铁路学堂可谓是分的更加细致。

  张之洞的教育理念与现在的人才培养要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好基础再学技术,稳打稳扎,这种形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张之洞大力发展新式教育,成为了近代教育的奠基人。


1.人教版高一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

2.德育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3.张之洞洋务运动的贡献

4.张之洞的人物生平

5.洋务运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



  今天我们来学习高一历史洋务运动的知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洋务运动知识点

  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4.发起者:洋务派,即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的开明官员。(“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5.代表人物:在中央的代表是奕訢,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6.口号:“自强”“求富”。

  7.内容(主要措施):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②口号:“自强”

  ③目的:武装军队

  ④创办的主要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⑤性质:官办封建企业

  (2)发展近代文化教育事业

  ①目的:为满足洋务的发展需要

  ②主要措施:a.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等),培养翻译人才和军事人才;b.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c.派遣留学出国深造等。

  (3)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①时间:19世纪70年代-19世纪90年代

  ②口号:“求富”

  ③目的:辅助军事工业

  ④兴办的重要企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等。

  ⑤性质: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近代民用企业。

  (4)建立新式海陆军

  ①从 19 世纪 60 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②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 80 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舰队。1885年,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8.洋务运动的破产(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①西方列强的阻挠和技术垄断;②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③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④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10.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影响):

  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②进步性(积极影响):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局限性(消极影响):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而非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1.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了哪些有益的启示(洋务运动的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吸取)?

  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③科教兴国;④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协调进行;⑤对外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⑥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⑦民族独立是近代化的前提条件等。

  12.小结: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历史洋务运动练习题

  1.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开明官员掀起的“师夷长技”的历史事件是( A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创办报刊

  2.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开始于( D )

  A. 禁烟运动 B. 鸦片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洋务运动

  3.“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在此观点指导下,中国兴起了( D )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4.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提出“自强”与“求富”口号的运动是( B )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5.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D )

  A.“民主”与“科学” B.“自由”与“平等”

  C.“扶清灭洋” D.“自强”与“求富”

  6.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 A )

  A.自强 B.求富 C.民主 D.平等

  [2011•佛山]把李鸿章看成时一个彻底的卖国贼,这多少是一种带有道德情感色彩的评判。他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有 ( C )

  A.开办福州船政局 B.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

  C.创办开平矿务局 D.建立大生纱厂

  7.在参加《洋务运动主题展》时,从下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

  A.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

  B. 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

  C. 张之洞创办的近代企业

  D. 表明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8.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 )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制度 D.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10.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不包 括( A )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上海机器织布局 D.湖北织布局

 

猜你喜欢:

1.高一历史教材学习方法

2.高一历史洋务运动教案设计

3.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知识点

4.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

5.高一历史学习高效方法

德育教育名言名句大全_关于德育的名言



  美化、陶冶人的心灵是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务。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德育教育名言名句大全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德育教育名言名句

  1. 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列宁

  2.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蔡元培

  3. 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R·M·H·

  4. 教育的含义就是使人能作以前不能做的事情。乔·赫伯默

  5. 父生师教,然后成人;事师之道,同乎事亲。元代学者 许名奎 《劝忍百箴》

  6.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7. 圣人教人,皆略启其端,使学者深思而自得之。 明代官员、理学家 薛宣

  8. 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9.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10. 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有关德育的名言

  1、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2、“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3、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

  4、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胡志明

  a)——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加里宁

  5、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恩格斯

  6、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

  7、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8、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9、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10、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11、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12、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13、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14、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15、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16、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雪莱

  17、道德是自由的保卫者。——斯米茨

  18、爱国主义也和其它道德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凯洛夫

  19、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20、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麽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德谟克利特

  关于德育的名言

  1. 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2.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德国诗人 席勒

  3. 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俄国哲学家 别林斯基

  4.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明末清初教育家 朱之瑜 《朱舜水集·劝兴》

  5. 孩子生下来都是天使,大人把他们教育成“人”。当代作家 王朔

  6. 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 第3任美国总统,美国独立战争主要领导人之一 杰斐逊

  7. “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北宋哲学家 张载

  8.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9.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10.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卢棱

  11.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12.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

  13.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14. 教育上的秘诀,便是使身心两种锻炼可以互相调剂。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卢梭

  1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述而》

  16. 振兴教育,必先广储师范,师资不敷,学校何以兴盛。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张之洞

  17. 欲得儿孙贤,无过教及身。一朝千度打,有过更须嗔。唐代僧人 王梵志

  18. 受教育人与未曾受教育的人的差异,好似生者和死者。

  19. 受过教育的人好引导但难以驱使,好管理但难以差遣。英国律师 布鲁厄姆

  20.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园斯金

  21. 智慧与教育之间的区别是,智慧会让你过上舒适的生活。

  22. 在一定意义上,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儿女是父母的影子。吴明

  23.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前苏联教育家,作家 马卡连柯

  24. 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 19世纪俄国教育家 乌申斯基

  25. 决不要把他们教育成闷闷不乐,过早就想变为成年的人。前苏联政治家、早期国家领导人 加里宁

  26. 教育是让孩子们对知识渴求,而不是让知识追逐孩子们。

  27. 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近代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赫尔巴特

  28.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明末清初史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 黄宗羲

  29.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30. 旅行对青年,是教育的一部分;对于老年人是部分经验。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猜你感兴趣:

1.100条关于道德的名言大全

2.养成教育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3.经典爱情名言名句

4.道德名言名句经典集

5.科学名言名句大全

6.互相帮助的名言格言

洋务运动知识点总结



  《洋务运动知识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洋务运动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洋务运动知识点必考知识点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1)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目的:武装军队

  a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近第一个兵工厂,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b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

  c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近第一个交通企业,

  也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2)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辅助军事工业)

  a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中近第一个轮船公司。

  b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中近第一个钢铁厂)见书第29页。

  (3)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奕訢创立的,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见书第29页插图。

  (5)设立翻译馆,选派留学出国深造。

  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

  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

  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知识点重要知识点

  洋务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为旗号。后期:求富为旗号

  前期创办的工厂: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后期创办的工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张之洞--湖北织布局

  创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是最具有远见的措施

  失败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

  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知识点教案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学习目标:

  掌握“洋务运动”这一名词解释;

  知道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和推动洋务运动产生的条件;

  掌握洋务派与顽固派以及他们的不同治国观点;

  了解慈禧太后为什么采取暂时支持洋务派的原因;

  掌握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代表人物、推行的中央机构、目的以及主要内容;

  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性质和破产的原因;并且能客观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

  探究“如何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知识点记忆方法:四个代表——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四字旗号——自强求富;四方面内容——兴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筹划海军,培养人才;四点失败原因。)

  2、 能力目标:

  通过书中材料来对比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不同治国观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明白洋务派的治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常纲领所维护的封建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通过书中材料分析,了解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所遇到的问题【资金、燃料、运输、人才、技术等】,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创办了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明白这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采用官办的或者是官督商办的封建衙门式管理(洋务企业的性质);这种管理模式是制约洋务派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的发展的。

  联系当今社会热点——南海主权问题,是学生深刻理解清政府积极筹划海防,成立海军衙门的重大意义和长远影响。通过分析洋务派的人才培养措施,理解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事业和传统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外国侵略者、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洋务运动自身的态度或者矛盾,有外而内、由表及里、层层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联系史实,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正确客观、当时当地的评价洋务运动。

  宏观上,立体透视洋务运动,探究洋务运动是如何开启中国近代化开端的。

  3、 情感、价值观目标

  因自救而进行的洋务运动是清政府晚期的重要举措,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产生的关于学习西方文明矛盾的影响下,启示我们对待西方文明时,应正确客观的“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不能盲目待之,全盘接受或者否定。对于我国现在已进行了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通过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民用企业及京师同文馆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历程,全面客观的理解为什么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培养正确认识事物的价值观。

  通过洋务运动中积极筹划海防的讲述,明确海军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之一,明确一个国家海军力量的重要性,联合国际国内热点——南海国际主权争端问题,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感和爱国之情。

  课堂教授类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一:洋务派与顽固派观点的异同。(通过材料分析法。比较得出其异同点)

  重点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四点;以此为基础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难点一:洋务运动中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性质。军事工业,以江南制造总局为例,生产的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其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企业的管理机构又是封建衙门式的。因此,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延续。民用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的管理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因此这些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难点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两种不同的观点对比,结合课堂所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正确客观的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高中历史会考复习知识:洋务运动

2.历史学考重点背记的知识点

3.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4.初三历史洋务运动中考复习试题

5.初中历史知识点整理

6.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归纳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