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注射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

由网友()分享简介: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量比例配制而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

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量比例配制而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那么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

  百白破疫苗接种的一般反应,

  主要来自百日咳所含的菌体成分。接种未吸附疫苗 12-24小时,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个别人注射后注射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接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注射局部可形成硬结或无菌性脓肿。偶见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全身反应主要是出现微热,尤其是接种未吸附疫苗更为常见,但接种后48小时可恢复正常。在发热的同时还可伴有倦怠、嗜睡、烦躁不安等短暂症状。

  百白破疫苗接种后的异常反应,也主要与疫苗中的百日咳成分有关。极个别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或惊厥、抽搐、尖声哭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是,这类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并不影响免疫接种方针的推行。

  百白破三联疫苗分全细胞吸附和无细胞吸附两种,而全细胞吸附的较无细胞的反应相对要大,引起反应的最主要原因是该疫苗中均含有的吸附剂,表现最多的是出现硬块,发热,你可以摸一下宝宝的硬块处,如果宝宝哭,那说明疼痛,可以去医用点外用药(如消炎止痛膏药)可以明显减轻宝宝的痛苦,如果你摸上去宝宝没什么大反应,那为了能让硬块消退得快点,建议用40度温毛巾敷,或者是用土豆切薄片敷,方法挺管用,又对宝宝没影响。

  注射百白破后出现的硬块快的可以一周内消退,慢的可以长达6个月,但爸爸妈妈们可以放心,只是个体差异,吸收得慢了点,只要宝宝没出现其他不适感。

  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处理

  “百白破”是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传染性疾病的专用疫苗。然而,众多的临床实践发现,尽管百白破疫苗具有良好的预防传染病作用,但同时也有很多不良反应。这里就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神经系统异常反应

  1、神经炎:多发生于接种后的5~7天或两周左右,甚至更长时间,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麻痹等症状,常出现面神经麻痹,口角歪斜。

  2、脑病:多发生于接种后的3天内,有抽搐、痉挛、惊厥、昏睡或异常嚎叫等症状,但大多可恢复,极个别患者可留有永久性的损害,如出现肢体肌肉萎缩和麻痹、精神迟钝或癫痫样发作。

  3、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多发生于接种后的1~4周,平均为10天左右。表现为突然发病、四肢酸痛、手足发麻,并可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嗜睡、呕吐、抽搐,以后出现反射改变、偏瘫、脑神经麻痹,如脊髓受损,会出现肢体瘫痪,有的可有神志昏迷等脑膜刺激症状。大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较快,急性期过后可逐渐缓解,个别人会留有后遗症。

  处理:发生神经系统异常反应的患者,一般可采用50%葡萄糖4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两次,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100~200毫克静脉滴注;发生脑炎的患者,可用甘露醇等进行脱水治疗,并给予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辅酶a等促进细胞代谢的药物,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和b2等。

  皮疹

  一般于接种疫苗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皮疹的形态可有多样,常见的有荨麻疹,类似麻疹、猩红热样皮疹,渗出性丘疹,水疱样多形疹,出血疹或紫癜等,可为全身性或局限性,出疹时可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对于皮疹的治疗,主要是抗过敏,必要时可用激素治疗。

  过敏性休克

  接种疫苗后数分钟或1小时内突然发生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昏厥、紫绀,倘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因此,人们对此必须加以警惕,一旦出现休克,应立即让患者平卧,并根据病情的轻重依次应用以下药物:

  1、1:1000的肾上腺素:成人每次0.5~1毫升,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0.02~0.03毫升,皮下注射。如果10分钟后不见恢复,可再用一次。

  2、氢化可的松:成人每次100~2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毫升中静脉滴注;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2~4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毫升中静脉滴注;情况危急者,可用上述肾上腺素量的1/2~2/3,稀释于5%葡萄糖溶液20~40毫升内静脉注射。

  3、地塞米松:成人每次10~20毫克,儿童每次5~10毫克,加入5%~25%葡萄糖溶液10~20毫升中静脉注射,注射后及时补液。

  4、酚妥拉明:对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仍然不能见效者,可酌情给予酚妥拉明,一般成人每次10~2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0.2~0.3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毫升中静脉滴注。

  5、间羟胺:对于仍未见效者,可酌情加用间羟胺,成人每次15~1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0.3~2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毫升中静脉滴注。

  6、其他治疗:如果病情危重,并伴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给氧;喉头水肿严重者,应做气管切开;支气管痉挛者,应静脉注射氨茶碱,成人每次250毫克,儿童每次每公斤体重2~4毫克;如有呼吸抑制、心跳微弱者,必要时应进行气管插管等。

  低张力低应答反应(又称休克样综合征)

  这是百白破疫苗注射后的一种比较少见的并发症,常发生在2~8个月的婴儿中,一般在接种后10小时内出现。其表现为面色苍白、昏睡、烦躁、厌食,大多可自行恢复,约有0.2%的儿童可出现突然虚脱、持续尖叫,明显的神经系统变化,甚至死亡。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过敏或低血糖有关。

  血管神经性水肿

  常发生于接种后的1~3天内,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皮肤因肿胀而发亮,严重者可扩展到整个上臂。对于这种情况主要采用抗过敏治疗。

  百白破疫苗的注意事项

  ⑴使用时应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之凝块,有异物,安瓿有裂纹,疫苗曾经冻结,标签不清和过期失效,不可使用。

  ⑵注射后局部可能有硬结,可用热敷逐步吸收。注射第二针时应更换另侧部位。

  ⑶应备 1:1000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


猜你喜欢:

1.注射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

2.2岁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

3.宝宝打乙肝疫苗不良反应

4.儿童打疫苗注意事项及附疫苗时间表

5.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射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



  百白破疫苗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合一疫苗,用来预防这三种疾病,那么你知道注射百白破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注射百白破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注射百白破的不良反应

  ①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但出现持续高烧、抽筋等情况,须立即请医生。

  ②无菌性化脓。多系注射过浅或疫苗未摇匀,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脓。

  ③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注射百白破的禁忌

  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发高烧,患有心血管系统、肝脏、肾脏病;患有进行性痉挛或神经系统可能有问题者;正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癌药物治疗者。

  注射百白破的效果

  百白破疫苗经国内外多年实践证明,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有良好的预防效果。目前一般认为对破伤风、白喉的免疫效果更为满意。

  对破伤风的预防效果最好。使用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或用破伤风疫苗2针免疫后,所有被接种的血清中抗毒素都可达到保护水平以上,抗体可维持10-15年时间,保护率可达95%以上。

  对白喉的预防效果也较为理想。使用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或用白喉疫苗2针免疫后,约90%的人血清中白喉抗毒素可达到保护水平。如在1.5-2周岁再加强免疫1针,抗体可维持5年以上。

  注射百白破的注意事项

  (1)打疫苗之前一定要看说明,有什么不明白的一定要问明白。

  (2)使用时应充分摇匀。如出现摇不散之凝块,有异物,安瓿有裂纹,疫苗曾经冻结,标签不清和过期失效,不可使用。

  (3)打完疫苗回家后,让孩子充分休息,一定多喝水。

  (4)如果出现发热,体温又小于38.5度,就多喝水和物理降温即可,当大于38.5度时就要给吃退热药了,必要时去医院。

  (5)注射后局部可能有硬结,可用热敷逐步吸收。注意观察消退情况,一般一个月左右恢复正常。注射第二针时应更换另侧部位。

  (6)这种多次注射的疫苗产生抗体是一个递增的过程,所以一次比一次反应大,尤其是第三次基本都要发热,所以妈妈一定不要放松注意。

  (7)应备 1:1000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

  百白破疫苗对百日咳的预防效果曾有过争论。但据一些资料报道,在完成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1个月后,血清中的凝集素抗体可比免疫前增长20倍以上,其保护率可达到80%左右。1.5-2周岁再加强免疫1针,抗体至少可维持2-3年。


猜你喜欢:

1.2岁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

2.3岁ac流脑疫苗不良反应

3.宝宝打疫苗时间表

4.儿童打疫苗注意事项及附疫苗时间表

5.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2岁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相信很多父母都会让自己的孩子接种,那父母们有了解过2岁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2岁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2岁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

  百白破疫苗的接种反应主要来自百日咳所含的菌体成分以及起吸附作用的成分。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一些儿童会在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和硬结,多在接种后12~24小时内发生,持续2~3日可自行消退。个别儿童红肿浸润面积较大,称为局部加重反应,可以采用局部热敷方法,热敷要每日3~5次,每次10~15分钟,才能达到效果。

  热敷毛巾要干净,温度以不烫伤小儿皮肤为前提,尽量热些。同时局部避免搔抓、按摩等引起局部感染。如果经过热敷还不能使红肿消退,也可进行理疗。

  接种疫苗后个别儿童会出现发热反应,如果体温低于38.5℃,可以适当多饮水,注意休息、多加护理,一般可自行缓解。如果体温超过38.5℃,要给退烧药及相应的对症处理,以帮助小儿尽快恢复。如果出现高热反应甚至有惊厥发生,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在下次接种百白破疫苗时视为禁忌症。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很少出现皮疹,如出现皮疹,可能为过敏反应,可口服抗过敏药物。

  2岁百白破疫苗的注意事项

  由于新生儿的身体情况比较复杂,在注射疫苗过程中和注射疫苗后可能出现何种问题甚至不良反应,因此在给宝宝接种疫苗这件事上要十分注意,千万不要因为疫苗而造成生命危险,一些注意事项是大家必须要知道的。

  首先,父母应该及时让医生知道宝宝的各项身体状况,比如是否是早产儿,是否营养不良等,这些情况是不适合接种疫苗的,应该咨询医生后再商量对策。

  其次,患有感冒腹泻、发热等疾病的宝宝是不可以接种疫苗的,应该在病情痊愈之后再行接种,而肝炎、结核等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脏病等疾病会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也不可以注射疫苗。

  第三,患有皮肤病或者过敏体质的宝宝不宜注射疫苗,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

  第四,刚刚接种疫苗的宝宝不应该急着回家,而是需要在医院等候20~30分钟左右,一旦宝宝发生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就医。

  第五,宝宝出生后,医生会给父母一个小册子,上面会详细写出宝宝需要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时间表,爸妈们一定不要粗心,要严格按照小册子来接种疫苗。

  最后,宝宝接种疫苗之后,爸妈要注重宝宝的卫生,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2岁百白破疫苗的禁忌症

  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病、癫痫等或有既往病史者,以及属于过敏体质的人不能接种;发热、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缓种。

  接种第一针或第二针后如出现严重反应 (如休克、高热、尖叫、抽搐等),应停止以后针次的接种。

宝宝打乙肝疫苗不良反应



  宝宝注射乙肝疫苗是一种常见的预防乙肝的方法之一,那么宝宝打乙肝疫苗不良反应是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宝宝打乙肝疫苗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宝宝打乙肝疫苗不良反应

  1.局部反应

  疫苗接种后,有的人可在针孔处出现红肿和硬结等现象,是短暂的炎症反应,有的人可在接种部位发生轻度的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有的人还可能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上述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消退。

  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间,超过5厘米为重反应,这种反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大。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时可涂龙胆紫药水。这些症状可通过热敷或自行在一天内消失。

  2.发热

  中低度发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治疗。儿童打疫苗后出现低热、针孔处正常的,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5~10%的儿童在接种4-10天后发烧,轻的37~37.5℃,中的 37.6~38.5℃、39℃以上为重的。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3.其他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部分小儿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

  乙肝疫苗的分类

  1、乙肝疫苗的种类:血源性乙肝疫苗

  此疫苗是用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的血液制成,故称血源性乙肝疫苗。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均已获得解决,但尚有一些缺点:为防止可能存在的某些病原体在制备过程中逃避灭活,采用了严格、复杂且费时的物理化学方法纯化HBsAg抗原与灭活措施,使制备成本提高而疫苗产量不高。

  2、乙肝疫苗的种类: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研制重组DNA乙肝疫苗,曾先后研制过大肠杆菌系统、啤酒酵母细胞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系统和牛痘病毒系统的重组乙肝疫苗。目前多用酵母基因的重组疫苗。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应答特点与血源性乙肝疫苗基本相似,且多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3、乙肝疫苗的种类:含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源性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均只含HBsAg蛋白,当证实S蛋白能增强HBsAg的免疫应答后,又注意到单纯只含HBsAg蛋白的疫苗对血液透析病人与新生儿免疫效果较差时,遂生产出添加前S蛋白的酵母源性重组乙肝疫苗,它确能明显地增强免疫应答。

  乙肝疫苗的政策法规

  免费普种乙肝疫苗

  2011年4月22日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郝阳介绍,2009年起,中国各级疾控部门开始对15岁以下未接种过乙肝免疫的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此后两年,共计为逾千万孩子补种。摸底调查显示,全国还约有626万15岁以下的孩子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卫生部已部署,今年年内,要完成这些尚未受到免疫保护的孩子,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时间

  根据2007年开始实施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到2010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按方案要求,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风腮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乙肝疫苗的计划免疫要按0、1、6来执行,即出生时、一个月时、六个月时各注射一针剂量为5ug。


猜你喜欢:

1.打完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

2.打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

3.注射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

4.接种乙肝疫苗的条件

5.注射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

儿童打疫苗注意事项及附疫苗时间表



儿童打疫苗注意事项及附疫苗时间表

  儿童打疫苗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又有哪些呢?儿童打疫苗的时间表哪里有?下面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儿童打疫苗注意事项及附疫苗时间表

  儿童打疫苗时间表

  儿童接种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

  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

  在中国,有些省市提供接种疫苗的知情同意书,你应该仔细阅读其中列出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疑问要及时询问医生。

  通常接种疫苗后,宝宝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发烧等。

  对轻微腹泻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只要注意给宝宝多补充水分,及时更换尿布,保证充足的休息,两三天就能复原。如果宝宝腹泻严重,并持续3天以上都不见好转,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有的宝宝在接种灭活疫苗后6~24小时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其中大多数在37.5℃以下,仅有少数疫苗如百白破疫苗可引起38.5℃左右的发热,一般持续1~2天,很少有3天以上者。接种减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麻风腮疫苗、水痘疫苗等接种后的发热反应是由疫苗病毒轻度感染所引起的,出现发热反应较晚,一般在5~7天开始有短暂的发热。这种发热消失也快,1~2天可退烧。

  疫苗不同,接种疫苗后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也不同,轻微发热一般不需处理,只要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感染。体温较高者,应该去医院作对症处理,必要时要补液。

  在接种疫苗后无其他原因而出现的皮疹当中,以荨麻疹最为多见,一般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以至数日发生。特殊皮疹,如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于接种后5~7天出现稀疏皮疹,一般7~10天消退。麻疹疫苗引起的皮疹非常轻微。水痘疫苗接种后12~21天中常见有丘疹、水泡或疱疹出现,一般不多,约在10颗以下,不会结痂。经治疗均可痊愈,预后良好。

儿童打疫苗注意事项及附疫苗时间表相关文章:

1.2017年最新儿童疫苗接种指南

2.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3.宝宝出生后需要打哪些疫苗 

4.宝宝出生后需要打哪些疫苗 

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近H7N9流感爆发严重,不少儿童都会接种疫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的问题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

  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1、接种前,将孩子的情况详细告诉医生,包括有无生病或发热、有无传染病、有无遗传病、有无严重疾病以及有无过敏等等;

  2、接种后,让孩子多喝水,最好停留半小时,看看孩子有无不良反应,再离开。

  3、接种后十天内最好密切观察,会出现一些接种反应,详细内容请务必阅读接种说明。

  4、有些疫苗接种后会低烧,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让孩子多喝水就行。如果超过38.5度,甚至超过39度,就要去医院了。出现这种症状有可能孩子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过敏,也可能是疾病叠加,也可能是本身体质的问题,总之,父母一定要仔细观察,做好接种后的记录,以便对症下药。

  接种各类疫苗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一类疫苗

  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初种;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一针;

  3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二针;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4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三针;百白破疫苗—第二针;

  6月龄:百白破疫苗—第三针;乙肝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

  1岁:乙脑疫苗—初种

  1.5至2岁:百白破疫苗—加强;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加强;乙脑疫苗—加强;甲肝疫苗;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针;

  6岁:麻疹疫苗—加强针;白破二联疫苗—加强针;乙脑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四针;

  12岁:卡介苗—加强针。

  新生儿从出生到18个月龄之内,是接种疫苗的“密集期”,在这期间,家长平均每隔一个月就要带自己的孩子去社区或相关单位接种一次疫苗。6周岁之前,儿童需要注射的计划免疫疫苗有24次之多。

  2、二类疫苗

  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的问题相关文章:

1.宝宝要接种疫苗的原因

2.宝宝打疫苗后典型反应如何应对

3.疫苗接种时间是什么时候

4.肉鸡接种疫苗后为何还发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