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生因果的感悟文章(放下就会自在)

由网友()分享简介:智者说:幸福其实就是珍惜眼前,活在当下。人永远在路上,在追求的路上,在修行的路上,也在轮回的路上。幸福在哪里?它就在你心里,当你不再为想得到他们而苦恼时,你就是幸福的人了。幸福是什么?放下。一切都放下,此时的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对人生因果的感悟文章



  人生其实就是一种因果关系,种什么因就会有什么的果。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对人生因果的感悟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对人生因果的感悟文章一:人生其实就是一种因果关系

  几个月前,我乘晚班飞机抵达印度海得拉巴。下飞机后,我发现几乎没有出租车。过了一会儿我才搞清楚,当地的司机正在进行大罢工。我耐心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车。半小时过去,我连出租车的影子也没看到。正当我准备给朋友打电话时,身后飘来一个沙哑的声音:“先生,去哪儿?”一个40岁左右、面带微笑的男人朝我走来。“现在都在罢工,你打不到车的,我的车就在不远处。”他热情地递过来一张名片,上面写着他的英文名字罗摩、联系信息及所在出租车公司等细节。

  简单的几分钟交流后,他的谈话风格和流畅的英语让我吃惊不小。我听说过很多关于司机利用机场位置偏远而宰客的故事;我也听说过一些司机善于花言巧语取悦乘客,从而狠捞一笔的旧闻。所以,有两个选择摆在我面前:信任他或者等朋友来接我。最后,我选择了第一种。

  事实证明,接下来的45分钟谈话十分有趣。

  “你说你有英文硕士学位?”我好奇他的英语说得如此好。

  “是的,坐监狱时修完的学位。”我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接话,沉默片刻后,罗摩接着说:“我被指控谋杀,入狱5年。那时我才20岁,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那么,之后发生了什么?”我问道。

  罗摩笑着说:“我保持积极的态度,在狱中完成了学业。”

  “那你为什么要杀人?”我继续问。

  “我没有,我是无辜的。”他平静地说。

  “什么?”我彻底惊呆了。

  又是一段时间的沉默,罗摩说:“当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每天清晨起来我都有一个选择,决定当天发生的事情是好是坏。当坏事发生时,你可以选择成为受害者,或者从中学习到什么,我选择后者。”

  “是的,道理没错,但是做到并不容易。比如你无辜被逮捕,这让人怎么忍受?”我有些替他鸣不平。

  罗摩说:“生活中,很多事情会砸到你头上,反过来,你也可以有力地回击,决定事情的发展方向。你遭遇的每个状况都是一道选择题,你可以选择自己如何应对,如何不让别人影响你的情绪。不管怎样,你的选择决定了你日后的生活方式。如今我出狱了,依然过着美好的生活,组建了美满的家庭。”

  快要到达目的地时,罗摩先生留下最后一句话:“当我们做出的选择是遵从内心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时,做选择就会容易一些。”

  如今,仔细想想以前的时光,我恍然意识到,人生这场戏的最终结局,其实就是一个个选择叠加起来的总和。

  对人生因果的感悟文章二:因果与人生

  智海法师

  尊敬的宗性大和尚,尊敬的各位法师以及各位营员,非常高兴有这个时间和大家在一起谈心。我们夏令营的宗旨,宗性大和尚说:“分享佛陀的智慧和喜悦”,然后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提高生命的质量与品格。”

  在座的各位应该说生命的质量都是很高的,品格也是很好的。正如《法华经》上所说:“每一个人,都是成佛的法器,都能以圆满的智慧来利益整个人类。”人世间,也许每个人的身份不一样,表面上每个人的追求也许也不一样,但从本质上来说,根本上来说,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目的,究竟的也就是离苦得乐。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所有的众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真实的利益。为了要达成这一根本的目的,每个人都在运用着自己不同的资本,你擅长于那一方面,我擅长于这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招。佛法上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尽管你的信仰可以不同,身份可以不同,文化也可以不同,追求的方式和方面,这种种都可以不同。但是终究汇聚到根本上,要能够真正地得到快乐和幸福,能够把生命的质量提高,要有一种良善的品格。那么这里除了开启我们的智慧,奉献于整个人类,好像就没有别的什么途径了。

  我们说整个人类其实都是从小自卑的,像很多人说皈依三宝,我不皈依或是我要皈依,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徘徊。但是我说信佛不信佛,到最后你还是在佛的圈子里面。为什么呢?正如刚才寂宇法师所说的:“包容”两个字。佛法对于世出世间法都包容得很好,世间法,出世间法都非常圆融。各个阶层的追求,其实说到头也就是开启智慧认识真理。所以,佛法非常圆融,非常包容,把这个世间上的一切都给我们揭示出来,出世间的一切,都能给我们揭示出来。很多人开始接触佛法的时候,好像是太高深了摸不着根,太玄妙了摸不到门径。其实,落实到一个最基本的观念上,那就是“因果”两个字。

  世间的因果和出世间的因果,都归根到因果两个字。我们生存的这个世间,人生何去何从?有什么样的价值?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要追求各种各样的快乐,能够保证它的是什么?所以说,对因果的圆满认识和我们人生的关系太重大了。不明了这个因果,也许在世间上东闯西闯,各种各样的追求,不明了因果那就抓不住自己。往往我们喜欢的得不到,往往我们不喜欢的偏偏要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平时所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在世间上感受的,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遇上这样的问题。这里面,其实就是没有认识因果而造成的。我们的烦恼也好,我们所遭遇的挫折也好,乃至我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实我们用心去生活,用心去体验,世间上还有可琢磨的东西。

  你的心,因为什么而快乐?又因为什么而不快乐?这里面有因果可说。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环境。正如上午在开营式上,大家看到的几个短片一样,境由心造,环境也是由于我们自心所造成的。我们自己的苦与乐,也是由我们的心所造成的。现在我们很多人高兴,却不知道为什么高兴,痛苦了也不知道为什么痛苦。你高兴什么呢?不知道。痛苦什么呢?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你这样?我们对于自己的情绪,对于自己所遭受到的都不太清楚,对于外来的环境我们更没有能力主宰。突如其来的什么声响,也许就让我们的心境破坏了。所以这里,就是不明白,一旦没有因果观念,不明白因果,这个世间上就是苦了不知道为什么苦,乐不知道为什么乐。这一辈子想要成功,并没有理论上的保障,也没有方法上的圆融。就像失去指挥的蚂蚁,失去灵魂的人,内心里没有主宰。

  我们皈依佛陀,佛陀以一种更根本的目标,其实没有什么,也就是把法尔如是的因果道理揭示给大家,让你认识到这层因果规律。所以,因果规律是佛法最基本最基本的一个核心,是最基本最基本的理念和修法。不管人世之间我们想要追求什么,你要想得到你想得到的,那就要认识这层因果,不认识这层因果没有办法。这世间上都是因缘所成,具足这样的因,具足这样的缘,结果就出现了。如果不具足这样的因,不具足这样的缘,我们想要的某种结果就不太容易。世间上,各种各样的人生境界,你想追求的结果怎样才能出现?没有因果的智慧,没有因果的认知,那是不可能的。世间上,我们要想行善,要想断恶,不认识因果也没有办法。善,没有办法行使起来;恶,也没有办法断除。我们想要的人生各种各样的美好境界,离开因果以外,没有办法满足。

  世间上,各种各样的好处离不开因果的成就。那么出世间,比方说你要修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三乘佛法,没有因果、没有福德、没有智慧,这一切都是成就不了的。所以,因果是最基本的概念,是最基本的理念和修法。有因果观念的人,就很有自律性,不要别人去督促他,自己就能很自觉。如是因,如是果。没有因果观念的人,在世间上可以无所不为,贪污、腐败、放逸、堕落,对于自己也是一种障碍。不觉悟的人这么多,其实都是对因果的背离才会产生这些。稍微有点觉悟,能够认识因果道理的都不至于这样。我经常说,有文化和没文化区别在哪里?我认为区别就在这里。有文化的人,能真正认识到世间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什么?也就是因果而已。

  认识到因果道理以后,能够按照这样的因果来为人处事。他有自律性,知道自己起心动念都有力量。你起这样的心念,那不一样;起那样的心念,它的结果又不一样。运用之妙,在乎一心。你的心里面能够随喜功德,我们自己就很欢喜。见到一切人做好事,我们都很能随喜。内心里能够包容,能够欢喜,能够认同,能够让自己高兴,也能让别人高兴。能够给自己带来真实利益,也能给别人带来真实利益。但是,如果不随喜,有嫉妒心不能包容,往往就很痛苦,就能立马显现。当我们在嫉妒别人做得比我们好的时候,我们的内心统统不安,当下就是一种痛苦,当下就是一种不和谐。内心能够布施的时候,就是一种福慧,就是一种财富。如果我们当下悭贪不舍,那就是一种贫穷。

  在过去有个公案,说有两个人死了,到了阎罗王那儿,阎罗王就问他:“你要投生做人,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呢?有一种是能真真实实帮助他人的,愿不愿意?”这两个人里有一个人就喜欢,说:“帮助人好,我愿意帮助人。”另外一个就喜欢占小便宜,说:“帮助人不好,我喜欢被人帮助。”这两种心态,就有两种不同的人生。那个喜欢帮助人的投生为人之后,变得很富贵,要什么有什么,要钱有钱,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因为自己很富足,所以把财宝拿来帮助人,把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拿来帮助人。他自己很富足,喜欢帮助人的人就投身富贵的人里去了,非常富贵,拥有很多,就是把自己拥有的这些拿来利益人帮助人,这个人非常快乐。另外一种心态,只想占小便宜的,投身为人是干什么呢?乞丐。不是喜欢被人帮助嘛,成天跑到外面穿得破破烂烂,拿着一个碗,东家讨一点西家讨一点,“叔叔阿姨可怜可怜我,婆婆奶奶帮助帮助我吧。”人家也可能帮助他,只有给他一碗残羹剩饭,能够给他一点吃的穿的,随时随地都在受人帮助。你看,这两种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人生。

  我们今天很多人把它仅仅当作故事来听,其实它不仅仅是故事而已。看一看我们今天学佛信佛,乃至在人世之间,不就是这两种心态嘛。有的喜欢帮助人的,很良善,随时随地都肯帮助人,他就很快乐。他要帮助人得有帮助人的资本,他拥有很多,虽然说拥有很多,但不是自己享受。这世间上你能够占有什么?你能够享有什么?连我们的生命都是在无常过程当中。你想真正拥有自己的生命,估计一般人做不到,不能够自由自主,不能够自由自在。生命好像是你的,又好像不是你的。为什么有呢?不知道;为什么你死掉了?也不知道。生不知其来,死不知其去,这就很艰难了。生命是不是你的?我看生命对于你已经不知所以然。很多人是在浪费生命,因为你不了解,不能够掌握,不知道其间的因果规律,那就很艰难。

  虽然说拥有宝贵的人生,但是我们不知道要干什么!整天像无头苍蝇一样,这个地方跑一跑,那个地方跑一跑,今天要干这样,明天要干那样,没有一定的长久。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甚至到六十几岁,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这就很可怜。心态决定命运,认识决定心态!所以说,我们的心态是怎样造成的?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帮助人,有的人喜欢占人便宜?在我们自心运作的规律上,它都是有一定的因果。这辈子你看看,为什么喜欢占便宜?为什么有喜欢付出的呢?不同的性格是怎么样造成的?不同的人生态度是怎么样造成的?完全是一个认识基础。认识什么?认识因果与不认识因果。所以说一切善法欲,都是来自对因果的认同。没有这种因果认识,你要想叫他有真正的善法欲那是办不到的。他没有修行离苦的善欲,没有学法的一种渴望,内心里面也不主动也不追求这些。为什么呢?他感觉这个世间上太神妙了,到底是上帝造成的?还是什么造成的?是命运造成的?还是谁造成的?世间上好像很神秘,了解不了。

  我们今天就是这样,因为不了解这种因果规律,所以说很迷茫。因为只想自己得到好处,都希望占别人的便宜。进佛门来了也是这样,三根香一烧,无穷尽的愿望就出来了,“菩萨呀你老人家最慈悲,你要满足我考大学,要满足我找女朋友,要满足我生儿育女,要满足能拿多少工资。”世间上各种各样的愿望,太多太多了。有这些愿望也好,但是你拿什么来满足自己呢?只要求结果,不要求付出,那就是不明了因果道理。把佛菩萨当作救世主、上帝,什么都能满足你。所以说,这就是一种依赖,放弃自己智慧的开启,不知道还有佛法,和其他讲究上帝、讲究救世主是不同的,佛法是要教我们自尊自重。怎么样自尊自重?认识因果规律。

  佛,以他圆满的智慧把因果规律开示给你。你懂得因果规律以后,自己要去做。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善有善果,恶有恶果。因果就是这样,你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没有因就没有果。今天你想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一定要付出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今天是自由的社会,民主的社会,法制的社会乃至进步的、科学的社会。讲究一个根本的认识理念是什么?就是这个因果理念。有没有因果理念,有没有自己承担的精神。上午和尚所说的承担,有没有承担的精神?我们对自己的事情不承担,不修因,想要得到结果,那就是外道思想,不是佛法的思想,是错误的思想!我们自己烦恼,自己痛苦,自己缺乏,都是来自于不认识因果规律。出世间要想解脱自己的烦恼,解脱自己的执着,出离自己的错误,那也要认识你错在哪里。错误的因果你要认知,你才能建立正确的因果。不能够认知错在哪里,你的正确怎么建立呢,那也建立不起来。所以说,要跳出三界。什么三界?欲望,色界,无色界,四禅八定,你再高超,到最后有执着你也跳不出去。

  有生必有死,那就是无常,那就是不究竟,有生死就不圆满。我们追求很多过眼云烟的东西,那不是有生有死的东西嘛。一会儿快乐,一会儿快乐又没有了;一会儿痛苦了,一会儿痛苦又过去了。这种有生有灭的世界,就是不圆满的世界,要达到究竟圆满的快乐,那就要对应生死境界,那就要解脱。怎么解脱?也要认识因果规律。所以说,因果规律与我们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是息息相关的。你不认识因果规律,很容易陷入痛苦当中;认识了因果规律,就很能够成就自己的所作、所愿、所干,你想干什么都能够成就。在佛教里面,有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讲:“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什么得什么。可不可能?可能的。但是要以什么为基础?以什么为保障呢?因果规律。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就是建立在针对出世间的,是出世间的因果的一种真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他才能够真正的慈悲。

  认识因果规律那是智慧,能够把因果规律运用在利益众生身上那就是一种慈悲。我们今天不认识这种因果规律,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要想利益人那也很艰难。狗有狗道,猫有猫道,人有人道,各行各业都不同。你要喂猫,那不同;你要喂狗,那也有不同的方法;你要利益人,就要懂人心;你要栽花,要懂花的因果。你要是不懂这些规律,不懂这些因果,栽花你也栽不活,喂狗你也喂不活,喂猫你也喂不成功。这个世间上,要让我们自己高兴,上午和尚所说:“做自己的看门狗,”你也要把自己守住嘛。你连自家的门径是什么都不认识,你说要把自己看好那也看不好。怎么样让自己快乐,不知道;怎么样离开痛苦,也不知道。那就很艰难了。所以说,佛法最基础的理念,因果非常重要。

  在佛教里,思维因果首先就是要决定世间上的一切现象,是由什么来支配的。这个世间是由上帝来主宰的吗?是由主来主宰的吗?还是由命运主宰的?这其间有什么道理?佛教的因果规律就体现在业力因果上。什么叫业力?业就是行为,你在笑,这也是一种行为;你哭了,这也是一种行为。你高兴了,你烦恼了,这都是一种行为。只要有任何的一种行为现形,这个业也就差不多形成了。有因必有果,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起心动念,都有因果。你说真有那么悬吗?我曾经让大家真正的体验一下,你内心里面为别人好,起心动念都是利益人的,你看对你身心的帮助是什么。你在网上可以查到,看这种心念,对于水分子的揭露,它就有不同。你对水能起善心,欢喜它、爱护它,水分子所呈现出的图形那也不一样;如果说你怀有恶劣的心、嫉妒心、烦恼心、损伤它的心,它所呈现出的结构和图形又不一样。一个最基本的水,你看看,你的心念不同对它的影响就是这样的。

  水不好感觉,我建议你在真正禅修的时候,两个人两两相对来做个实验。上午和尚在做实验,同样是喝牛奶的牛奶盒,他能够想办法把它处理好,为收垃圾的人考虑得非常细致,可以不占空间,这种起心动念与我们一般人喝完就扔掉了,占很大的空间面积仅仅是一点点地差别,但是这里面的区别就大了。在因上的差别很细小,我们一般人认为这有什么嘛,你不过是把盒子折起来而已嘛,这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嘛,这有什么诀窍嘛。但是,差别就在这一起心之间,善与不善就在这个地方,两种人生态度,就表现在这个地方。我们能不能看到这种差别?

  所以我建议,大家下来的时候,两两结对,你扇我一个耳光,我扇你一个耳光,看看感觉怎么样。然后,你给我笑一笑,我给你笑一笑,我们真诚的互相欣赏,真诚的沟通,你给我合个掌,我给你合个掌,那感觉又怎么样。然后,我们自己又两两相对,用说话来试验试验,怎么试验呢?说普通话,赞叹对方,发现对方的好处,优良的品质,真诚地去欣赏,真诚地去赞叹。彼此感受一下内心里面听到这种话语的时候,那个心态是什么样的。然后,又换一种方式,互相挑对方的毛病,你攻击我,我攻击你;你谩骂我,我谩骂你。然后,你掐我一把,我扇你一耳光,这样看看。这些语言,从起心动念,从语言,从行为,从身、口、意三业当中,这三种行为你都可以体验体验。你要说没有这种因果的,你就看看有没有因果。你打他一个耳光,他会不会起一些东西?一定会起一些东西。有的人定力稍微好一点,你拼命地打我,我忍,我忍,我一定忍,我不反应。他忍到一定时候,也要显现出因果。忍到一定时候,他忍不下去了他爆发出来的东西,那基本上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人。你也是这样反应,我也是这样反应。这个是什么?这个是人性的一种。

  今天的科学发达了,然后我们的信仰缺失了,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没有接触过,不相信。有轮回吗?有地狱吗?有饿鬼吗?有畜牲吗?太悬了,理解不了。我们不要说那么远,佛法上说,要体验那种地狱的状态,是完全可以的。怎么体验呢?从内心的因果上来体验,内心的心态上来体验。强烈的嗔恨心、斗争心、烦恼心,非常炽盛的心态,非常猛烈的心态,好了,地狱之因就开始了。你的欲望无穷,这样欲望那样欲望,想得太多,要得太多,索取得太多,无穷无尽的欲望,就是饿鬼的心态。不明事理,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不知道,那样不知道,那是畜牲的心态。体验体验,心态就是这样的。

  我以前说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它到底是什么因果。一个人他到了地狱里,看见很多人坐得很好,一排一排地坐得很整齐,很多好吃的山珍海味也摆得很好,非常丰盛。但是,每个人想要吃进自己嘴里面都不行,挑不过来,看到好吃的东西干着急。每个人都在往嘴里挑,挑不进去,干着急,他说:“这就是地狱呀?”“这就是地狱。”他说:“天堂呢,到天堂去看看。”一看,这人坐得也是一样,吃的也是一样,瞧见的也是一样的,也是挑不进自己的嘴里来吃。但是,天堂的人聪明一些,他不往自己嘴里挑,他往对方嘴里挑,这种方法就可以。你喂我,我喂你。于是,我们喂自己不行,喂别人便能吃到。天堂和地狱差别在哪里呢?好像就这么一点点。有智慧和没有智慧就在这个地方。喂自己的是地狱,喂别人的是天堂。我们今天从这个故事里能听懂什么?因和果我们能听懂什么?为自己是因,自私自利,紧紧抓住自己不放,地狱之因。能够发心于大众,去成就众生,那就是天堂之因。所以说,差别在哪里?就在这里。

  也许这个东西太微妙、太隐秘,但是我们今天太缺乏的也就是这个东西。稍微真正地领会一点点,我们能够分享因果的智慧一点点,那一辈子都受用无尽,人生的各种快乐就能实现。我们没有认识因果的智慧,那么人生想要得到真正的快乐,很艰难。你今天在学大学,学研究生,学博士生,教授,如果不懂因果规律那就很艰难了。有文凭,没有文化。什么叫文化?我们所说的文,就是客观规律,事物当中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能把这种客观规律领纳到内心,真正受用了,能够转变心态了,你就真正有文化了。如果你对这个道理没有领会,没有认知,也不能转变心态,那你是没有文化的人。今天我们学了很多东西,但是没用,用不到人生上来,与自己的苦与乐没有多少交涉。

  这个世间上不是由上帝来主宰的,也不是救世主所主宰。谁主宰?(自己)你自己能主宰吗?业在主宰,因果在主宰!你说我们自己在主宰,你怎么主宰?我们是谁?谁是我们?非常地抽象,这里面你真正能主宰吗?佛法上讲:“我是无我的。”每一个人你们所认为的我,是没有的。我们偏偏认为有一个我,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公。你是不是自己的主人公?往往是替别人看门,不是为自己看门。你没有做自己的主人公,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有人说那才怪了,我连我自己都不认识了?你认识你说说看,你说我叫智海,智海是你的名字。名字不算,我的身体在这儿。你的身体是身体,也不是你本身。你说我是我在,我有思想有思维,这个就是我。你的思想又在哪里呢?抓来看看,抓不着,摸不着边。这里面真的有一个你吗?中午和尚还在说:“五法三自性,百法二无我”这里面就是说佛法,给你指出来,我们一般认为的我,是没有的。这个我是由什么而存在的?是由各种因果行为显现的东西。有如是思维,就有如是影像显现。有如是因,有如是果显现。我们今天,整个的人生过程,就是由无量无边的因果所陆陆续续地显现,所看见的这种现象,相似相续的。佛法上叫相似相续,没有一个我。

  什么叫我?这里面我们以为可以主宰,其实是为业所主宰。为我们自己的因果所主宰。往昔时候,你造了如是的因,所以说你投身为一个男子之身,这样的眼睛,这样的鼻子,这样的耳朵,这样的高矮和胖瘦,这是因果所成就的。这个是你决定的吗?你也决定不了。今天你倒是可以决定了,你说我去美容,我去整形,我去变性,你以为因果是你可以主宰的吗?虽然说,这里面我们有一些自由意志,但是绝大多数人是为因果所主宰而不能自已。比如说,你今天的高矮胖瘦,不是你随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自己的富贵贫穷也不是你想象的,想怎样就怎样。你往昔成就了这种因,就有这种结果,逃不掉。

  那么,是不是又陷入一种宿命论呢?不是宿命论,往昔的因果是往昔的因果。往昔有因,今天我们收这个果,今天我们想怎么样,是有一点自由意志的。但这个自由意志的大小程度,都取决于往昔善与恶的业力的大小。如果说你行善的力量大,今天你的自由意志主宰得会多一些。比如我们自己能够认识自我,主宰自我,改变自我,这样的能力就要强一些。如果说,往昔时候做的恶业太多太多,今天你去收拾这个,明天你去收拾那个。到今天,所有的恶业都成熟了,糟糕了,你今天想怎样就怎样,办不到,中间总有很多障碍。那些冤家对头,随时随地都在显现。不是冤家不碰头,怎样都与你过不去。阴差阳错,你所追求的总是得不到。这是什么现象呢?也就是因果现象。由我们自己行为的力量,你的行为能够利益自己,能够利益众生,而这种善能体现出来。你要是有烦恼,损伤别人,损伤众生,这个业也能够体现出来。

  所以说这种微妙的东西,需要大家用心去体验体验,只要你稍微明白这一个道理,也许给你人生的体验就不一样,人生的受用就不一样,你玩其它的都是花的。今天能够真正地从因果上来入门,你就能找到命运的诀窍,就能够认识到人生苦与乐的间架结构了。它是怎样引起这种间架结构的?怎样引起这种苦与乐的?稍微体验一下,如果你不去体验想让谁来给你,那很艰难。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给你,现成的东西都在我们的悟性里面,给你说一千道一万,都是一个方便,都是为了引导你。这边一兜,那边一兜,看把你的悟性兜得出来不。如果兜出来了,好了,不用说多了,三言两语就可以。

  这个话题非常沉重,也非常有趣,大家休息一会儿,你们去体验体验,利用休息的十分钟,两两结对,打他一耳光看看,阿弥陀佛。

  刚才课间休息,大家也在进行着采蜂蜜,春夏秋冬和尚都把快乐带给你们了。春夏秋冬年年如此,但是为什么又不同呢?不同也是一种结果,为什么会不同呢?心境一改变,结果就改变了。对不对?很简单。有学员在说佛法的因果太奥妙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那么多,我们的智慧怎么来认识?怎么来开启?中午和尚还在给我指点迷津,说不要讲多了,讲简单一些,抓住根本问题就行了。也许三藏十二部给你讲,这个太难了,但是你真正有了兴趣以后,你并不觉得它难,这就简单了。我们今天的因果智慧,并没有给你介绍太复杂的东西,只需要你用心去体会这种因果,这其间的奥妙,就真正出来了,不能够用心的,往往去读书,读死书,死读书。能够用心的,能够读懂东西,读懂自心,往往自心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这三藏十二部经典从哪里出来的?就从我们自己自心的体验当中来。释迦牟尼佛正是用自心认识世间上的因果规律,然后用自心开启自性,三藏十二部就是释迦牟尼佛佛心的一种体现。

  佛心它有没有不一样的心,就是因果心,十法界的因果都给你揭示出来了。在座有没有学医的,你得什么病给你一检查,问题出在哪里了?由什么因果而起的?然后对症下药。好解决吗?好解决。把病认识清楚,把引起这种病的根本原因能够查出来认识清楚,那就是智慧。今天为什么别人能够当医生,我们自己不能当医生,差别也就在这个地方。能不能认知嘛,你有这种本事,你能够认知各种病的因果,那你就成为医生了。我们今天人生的各种目标要追求的,也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说,我们刚才所讲的认识业力因果,实际上这里面没有一个我在主宰,没有一个神在主宰,也没有一个上帝在主宰,那就是由这些因果所成就的。因是什么?因是付出,你有所付出,就有因,就有果。当你把种子种下去,就有它的结果。随便撒一堆草籽在外面,那个草长起来了也吓人。今天我们没有为自己的行为做过研究,没有掌握自己付出了什么样的行为,你都是在任意的挥洒,很潇洒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是一种自在吗?我想也不是一种自在,想干什么你就干什么,那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自由,但是你没有真正地体会到这种客观规律、因果规律的时候,对不起,你想干什么你就干不成什么。糟糕了,因为你的内心与因果规律相违背。我们今天不是这样吗?很多人想找钱,但是别人做生意能够找钱,你做生意就要亏本。人家打麻将能够赢钱,你打麻将就老是输钱,那不是糟糕了嘛。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因果?所以,它就是因果的主宰,业力的主宰。所以说认识到这点以后,能够努力地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在正确的启蒙上去,这就是智慧。

  有人问师父:“智慧要怎么开发?”佛教给你讲,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你实实在在去行持,以无我的态度去布施,去持戒,去忍辱,这就是智慧。你能够真正无我地去布施,智慧就体现了。经常这样做,慢慢地一个人的智慧状态就显现出来了。什么叫禅?我认为抛弃自己的虚妄意识,抛弃自己的虚妄分别,呼应于真理,全全呼应于真理,老老实实按照真理去做,脚踏实地,这个就是禅。所以说的吃饭、穿衣都是禅,我的理解就是这样,没有变。不要虚妄分别,不要你的错乱意识。你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把那些虚妄与分别的东西放在一边,要呼应于真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真理就出来了,智慧就出来了,你的福德因缘就这样出来了。所以,我今天给你讲的,好好的受戒,好好的守戒。在戒律的过程当中,什么可干,什么不可干。你看看佛教里面,这也是智慧,戒律就是佛陀的智慧。能够呼应于戒律,叫你不干的时候你坚决不干,那说明你真的有智慧。能够叫你布施、念佛、修行,你能照着去做,实实在在的,你不要好高深地说空、说有、说玄妙、说华严、说法华,不要那么玄妙,你就脚踏实地地做这些,那就是你的智慧。

  所以说,我们今天的人很多都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去做这些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我非得要明了之后才做,你真正明了以后那也做不起来。“师父,道理我懂啊,但是我做不起来。”愿不愿意做呢?想不想做呢?去努力没有呢?如果说没有这些的话,那就很艰难。所以,我们认识因果规律以后,认识戒律以后,那你看自己愿不愿意认可。刚刚和尚所说的:“愿不愿意认同。”你不认同,说明智慧没有;认同,这好像失去了自由意志。我为什么要认同释迦牟尼佛,我为什么要认同孔子?我为什么要认同这些伟人?为什么?好像没有必要,我要做自己的主人公,往往就把自己的虚妄意识拿出来了。所以人真正有智慧,他能假借古人的智慧,能够学习,能够继承,能够照着去做。这并不是显示你无知,并不显示你堕落,并不显示你没有自由意志。今天,智慧开启的一种过程,是一个遥远的过程,它需要有能力才能够探索,没有能力你连探索这种真理都很艰难。

  而这样的人,也许一千年出不了一个,一万年也出不了一个,但是,已经出来了。你看释迦牟尼佛这些,已经出来了。历史推出了这样一个觉悟者,这个是不太容易的,佛经上预计人寿两万岁时有一尊佛出现,然后释迦牟尼佛隔了这么久,到人寿一百岁时出现于世。这个世间上能够出一个真正的伟人、真正的觉悟者那是不太容易的,但是今天他已经出来了。我们正处在这样的空间当中,可不可以沾光?可以沾光,我们沾沾佛光就可以,但是你愿不愿意呢?没有认同的时候你根本沾不了光,当你认同的时候,你就能沾上佛光。你对和尚有信心的时候,宗性和尚他随便说什么你都能够领会到,一种善巧,一种智慧,你就觉得不一样。你要是不认同,没有信心,没有放下自我来学习,来沟通,来交流,来认同,来继承,那么哪一个法师对你说的都没有用,哪一个老师对你说的也没有用。

  所以,智慧在哪里?我经常说善知识、善知识,要自己善,才有善知识!自己不善,没有善知识。自己怎么善?佛法上说,听经闻法要有一种态度,你听不听经?认不认可?愿不愿意来探索真理?能不能够放下自我的执着?能不能够放下自我的虚妄分别,来学习和交流?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好,听的东西慢慢你就能记住。如果没有兴趣,天天在那里挑毛病:“你讲的就是不对嘛,我就是不认同嘛。”你在上面讲,我在下面聊。你在那里讲,我在心里对我讲,你跟我唱反调。对不起,这就不太容易了。你在课堂上,老师在给你传授这个知识,你在封闭自己,那就很艰难了。什么叫智慧?我觉得这就叫智慧。

  摆正态度来学习,谦虚、无我,能够客观地去探索,尽量减少来自自我的障碍。少贡高我慢,少封闭自我,多交流,多探索。有这种态度,我觉得只要成就这种态度我们就与智慧有缘了。至于真正的因果规律,比如说《十善业道经》,乃至三藏十二部经典,没有哪一部经典没有给你宣说佛的因果,都在宣说。十法界的因果,佛经就是宣说这种因果而已。你去看,你去听,以后的法师还有很多很精彩的要奉献给你们。

  那么,我在这里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态度问题。你把态度摆正了,于是其他东西就源源不断地来了。心态一摆正了,态度一摆正了,好像就占据了一个有利地形,你非得要从这里进入不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广开财源之门,就在这里,心态摆正就可以了。不要急,只着急是不行的,一定要讲究善巧,讲究智慧。智慧在哪里?就是这种态度。不应该出现的态度,千万要注意杜绝它。你看,我们这样分享一句就可以了,不要说多了,我要留点时间让大家多来献计献策。围绕因果这个态度,这个理念,这个无我,这个行为主宰,业力的主宰,因果的显现,你有什么心得,我们大家交流。

  对人生因果的感悟文章三:因果与命运

  揭示客观规律,诠释生命真谛,感悟人生风雨,和谐自然生活。

  因果属于生命信息科学的范畴。

  因是事物发生的缘由、原因、起因、初因,是事物发生前就已具备的条件。果是事物运行发展的结局、结果。因果包含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是事物生发和运行的前因后果。因果二字适用于宇宙自然天地万物,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查字典》里对因果的解释是:【因果关系是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现实世界中的任何现象的出现总是由另一现象引起,引起后一现象的现象称为原因,被引起的现象称为结果,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往往一个损害后果的出现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既可能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也包括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世界是因果的世界。世界就是一切因果在循环。生命呈螺旋式一圈一圈不断向上提升(进化升华),不是原地踏步。世界的成、住、坏、空都有因果,世界的大千万象、万事万物无不隐含因果,无不按照因果规律往复循环发展。日出有因,花落有果;云集为因,雨雪是果;种植有季节,收获必有时。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因果是互相对应的一对孪生姊妹,这是客观规律,并不是什么宿命论和迷信。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偷盗坐牢、玩火者必自焚……有些事物还互为因果、多因果。一个原因会引起一个结果;一个结果有时是多方面原因;同类现象增多了又会接二连三引起多种结果,形成良性或恶性循环。因果循环的实质其实就是信息和能量的传递,犹如多米诺骨牌。比如植被破坏、天降暴雨是因,泥石流是果;泥石流和房屋结构、地点是因,人员伤亡是果。再深究下去,植被破坏是人心贪婪无度胆大妄为的结果;天降暴雨是气候异常的结果;气候异常是天地阴阳失调失和生态失衡的结果。归根到底,一切自然灾难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人和自然关系不和谐、人心失衡失调的结果!生命只能顺应自然规律,岂能妄为改造自然?!改造世界也只能在顺应自然规律的范围之内加以改造。世界万物生命亘古以来就自然的存在着、演化生发着,人为强行加以改造,还自然么?所以,古人对此早有结论:天灾人祸!人间有乱必有天灾。天灾人祸是对应的因果关系。今人少信因果,然因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宇宙自然规律。我们要摸索出自然界事物和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而量体裁衣,为自己规划出一套适合自己生存发展而又不违背游戏规则有益于生命进化提升的人类生发以及个人成长之路。

  下面举例说明因果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的关系。

  单拿疾病来说,比如癌症。为什么癌症多发于30岁以后的人群?这癌细胞从何而来呢? 癌症是嗔恨心的结果。长期的怨恨心理,负能量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体内气机发生变化,浊气浓度过高、饱和了,由量变到质变、由无形化有形,发展到最后就是可见的实病!体内毒素逐渐增多,机体代谢能力减弱,内忧外患,怎么不致病呢?

  人的任何负面情绪都会在体内产生毒素。所谓“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所以说生气是惩罚自己,恨别人就是恨自己、爱别人就是爱自己。这不是简单的说教,这是先师大德们用切身修行生命实践得到的智慧和真理。

  违背生活规律工作压力那只是表相,有多少吸烟者却并没有癌症?当然,这里不是鼓励烟民们。可见,除了不良习惯之外,致癌还另有主要因素。抱恙在身,其病在心啊!而儿童的思维简单,没有成人过多的思虑,生命能量消耗相对较低,元气充足;他们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天生爱玩儿、爱动,心理相对健康,代谢快,故而体内垃圾较少;即便是哭闹,过后很快就忘记,不让负能量积存于体内时间过久,健康指数自然要比成人高。所以,生活方式紊乱、饮食不当、不良习惯、心理失衡是因,疾病是果。而导致疾病的主要元凶就是不健康的心理所致。今人大多数疾病都是心因性疾病。所以,结合自身经历,观察周围人群,总结一句话:世界上本来没有病,想的问题多了,也就成了病。百病由心生,治疗笑为先,爱心融万物,心静神自安。是故,多生宽容心、善待万物,大慈大悲大爱,体内自然会生出和谐健康的因子,激发人体潜能,净化生命,这是爱的自然回报!德者,万物兴焉,德厚天自酬。故老子说‘无私者必能成其大私’。有德才有得。世间没有白做的事儿,做什么最终都有回报,然回报的方式不一。世人只图眼前的利益回报,却不知有得必有失,是不是目光太短浅呢?

  一切外因最终还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对治疾病,打开心结是关键!经常开窗通风,才能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心门打开,负能量释放出去,注入新的信息,生命体和自然界形成一个良好的能量交换,人体机能才可保持新鲜的活力,平衡养生。

  除了外在的不利因素和心理障碍,还涉及到因果业力和命运问题,任何的事物变化都有因果。所以,若要健康,活的舒心潇洒,就要看的开、看的透,明明白白地活着!就要懂得自然规律和生命信息科学。

  这是有关心理与生理健康方面的因果。

  命运是什么?命是命局,命理格局;运是运程。简言之就是个体生命和一切事物命气的生发历程和生命运行的轨迹。一个人的命运是受其出生的时空点、生命的量级所决定的。也即生命的基因决定了生命的质量,这是先天的。这犹如某些植物只能在南方生长;犹如南极企鹅、北极熊;犹如北方的大米就是比南方的大米好吃一样。有句俗话“萝卜虽小长在辈儿上”,叔叔再小他也是堂亲。一切后天人为的努力奋斗都只能在基因的范围之内在一定的幅度内发生改变,犹如目前的人类,只能在地球上自由行走一样,单薄的肉体不凭借外在的条件,你不可能去其他星球自如生活。水性再好你也不可能长期在水里生活。这说明做为肉体的人,其主观能动性是受制约的,是有条件的,只能在既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创造,而不是为所欲为,那样只能自食其果。犹如火车,你只能在两条铁轨上加减速度,却不能出轨一样。如要改变,我不在地上跑了,我上天,就得重新设计构造,所以就有了飞机。若改变命运,除非能够改变基因,除此别无他法。既然种子能够改变基因,人这个高级动物在达到特殊条件下是完完全全能够自主生命、改变基因的。创造生命奇迹的人大有人在,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生命资料,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探索。

  一个人的基因是受祖先、父母和其自身的种子好坏所影响和制约的。这和植物种子的基因同理,一代传一代。优良基因相传,其后代生命力就旺盛,反之就衰退。你出生在谁家,也是你自己决定的,这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原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就涉及到了灵魂。这样我们就应知道生命原理,身、心、灵才三位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形生命体。种子改良就是要逐步去除不好的因子,保留并放大优秀的因子,代代更新,才能有更好的种子基因(压迫消灭犹太人那是种族歧视)。人也是如此,今生只有不断去除杂质、改掉缺点和不足,转化魔性的那一面,保持优点,继承和放大人性善的一面,显发神性,多做好事善事、多利益众生(也即毛主席教导我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积累功德,人的基因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人和植物属性不同,但是道理相通。天下的理都是相通的,故而哲人说‘天地人同理’,是一不是二,名为‘不二法门’。意思是说,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阴阳同根,互为生长,互相关联,相互制约。没有孤立于宇宙总体之外而独自生发的事物。天下的所有事物都是遵循着同一个理而生发的,这就是宇宙道的法则。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和评定事物。这又涉及到了矛盾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常识。

  中国人民大学蔡永宁教授说:“运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来思考,命运是指人的生命主体与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在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生命状态及生命历程,其本质是主体的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生存状态及生命历程。这也就是说,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是做为生命主体的人与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词典对命运的解释是: 事情的预先注定的进程(这很像剧本),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分解如下:1.是指天命运数。 2.比喻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向。

  如此说来,命运一词其实很简单,并没有那么神秘,命运就是一切生命和事物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由始到终的全部集合!命运就是事物内外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命的存在形态!这里的生命是指宇宙一切的存在。企业生命、厂矿生命、各阶层、各团体、各领域,皆有其生命。这样一来,不单我们人类有命运,动物、植物也有命运;家庭、单位、团体、国家、社会、地球、自然界、各星球星系、宇宙...... 一切事物皆有命运!凡是曾经存在的,皆有命运!

  生命的活动形态具体到人头,就是沿着我们各自的生活习惯习气生活、工作、奋斗辛苦一生的生命历程。不相信命运,你总该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吧?有什么行为就有什么结果,这就是命运。

  人的命运犹如种子一样,今生的种子质量好坏决定下一代的产量和质量。我们生活是否如意、工作事业是否顺利,都是有缘由的,不仅是今生努力、奋斗、修为的结果,更是多世累积的结果。这好比游戏积分和银行存款状况。积分多,游戏就自由快乐受限制少;存款多,生活就自如安逸。人家前生有存款,你一出生就负债累累,不在一个层次上,你怎么比啊?若比较,应比正面积极的东西,不能比外在表面的,应多对比内在的东西,多和人家的德行修为相比,而不应只比富贵。世人盲目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内在的修为,所以就有了盲目的攀比,却不知人家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没法比。盲目攀比,这是世人思维的误区!有了错误的认知观念和行为,才有了我们扭曲的人生。从这一点看,思维(意识)是因,命运是果。人来今世是为了了缘,无论善缘恶缘顺缘逆缘,缘了才圆。所以我们人生应积极进取,多吸收正能量,多修善缘,多种善因,才能结善果。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恣意妄为、不为自己和他人负责、不为社会负责,最后就必然走向人生的反面。一切结果都是自作自受,何怨天地不公?自酿苦果,与旁人何干?世界一切现象皆是力的作用而形成,命运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结果。犹如跳高,有多少反作用力,你就能跳多高。所谓的报应实则是个体能量场和虚空能量场碰撞的结果。同气相投,你发出的力和自然场能共振,作用于自身,就是报应。人做任何事都有信息反馈,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有许多报应,不必隔世,甚至就在当下。

  正如《三世因果歌》写到: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

  无食无穿为何因, 前世不舍半分文。

  父母双全为何因, 前世敬重孤独人。

  无父无母为何因, 前世都是打鸟人。

  今生短命为何因, 前世宰杀众生命。

  今生无妻为何因, 前世偷奸谋人妻。

  今生瞎眼为何因, 前世指路不分明。

  今生聋哑为何因, 前世恶口骂双亲。

  今生跛脚为何因, 前世拦路打劫人。

  今生囚牢为何因, 前世作恶害别人。

  (略) ……

  《愿云禅师戒杀诗》云: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前人的因果典故对我们的人生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学习。

  例1:【从前一位沙弥,随侍一位得道高僧。高僧有宿命通,知沙弥七日内,性命将尽,便叫他回家探望母亲,并且吩咐他说:“八天以后再回来。”其目的就是要让他命终在家。

  七日后,沙弥回寺,高僧见沙弥不死,并且相貌改变,甚感奇怪。于是入三昧禅定,观察沙弥在七日中的经过。始知沙弥于回家时,适逢下雨,雨后溪涨,路见无数的蚂蚁被水所困,沙弥即以树枝做桥,救出水中无数的蚂蚁。

  高僧乃以三昧境中所见情景,再问沙弥,果然是事实。因而非常欣慰的对沙弥说:“你的寿命在七日内,本来已将尽,因你一念慈悲,救了无数的蚁命,功德无量,如今相貌已改,来日定将长寿。”

  后来,沙弥果然因此得免于夭死,而且活到八十多岁,还证得罗汉圣果,永离六道轮回之苦】

  古今中外已经发生过许多次这样的事:因为一念的善心,而救了自己命。比如四十年代内战中,一位当兵的一念恻隐,救了一对母女的命,结果后来在战斗中致命一枪射向他的胸口,被一块银元挡住,那是母女为感谢硬塞给他的。此事上了当时的报纸。

  例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忽然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的瑟瑟发抖。立即命令停车,一位参谋急忙提醒说,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艾森豪威尔怕这对老夫妇冻坏了,坚持要下车去问。经询问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但是汽车却在中途抛锚了。在茫茫大雪中连个人影都看不到。艾森豪威尔听后,二话没说,立即请他们上车,并且特地先将老夫妇送到巴黎儿子家里。

  他命令停车的霎间,没有复杂的思考过程,只是出于人性中善良的本能。然而,事后得到的情报却让所有的随行人员震撼不已。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阻击兵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希特勒那天认定盟军最高统帅死定了,但阻击却流产。希特勒哪里知道,艾森豪威尔一念慈心为救那对老夫妇而改变了行车路线。历史学家评论道:艾森豪威尔的一个善念躲过了暗杀,否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将改写】

  如果觉得以上难以理解或前人离我们太远难以服人,那么请看前些年发生在我家乡的最具有说服力的几个实例吧。

  实例1.一对夫妻雨天在瓜窝棚里躲雨,被雷劈死,同时在窝棚里的还有其女和邻居,而他人无恙。

  过后盖棺论定才知,夫妻二人非常不孝,邻里关系恶劣,臭名昭著,人远之。妻子恶劣尤甚,家里母鸡丢蛋,竟将鸡肛门用针线缝死!

  实例2.还有我同学关某(人已去,故化名),养殖发家,自称“百万”,可是人品不好,为人很差,鄙下媚上,同学朋友皆远之。时逢大年初三,其妻待产二胎,同学不理妻子将临盆,欲开车去市里寻小蜜,妻子将车钥匙藏起,同学耍闹不止。

  无奈,妻子将钥匙归还,关某仍不罢休,开车往自家的大门两侧的水泥柱子上撞,寻死觅活的。

  第二天早晨,乡人送信儿来家,说关某发生车祸。交警勘察事故现场,车是撞在一颗碗口粗细的杨树上,杨树折断,车速也不快,还是慢上坡。这位同学死于与小蜜幽会的途中。

  你说这是他命不好呢,还是因果循环呢?

  实例3.乡邻李某(化名),有一奇特嗜好,喜生吞活蛇,吃蛇无数,但凡蛇者,只要遇见李某,便害怕萎缩不动,任凭李某捉食。李有透视功能,曾为笔者检查过身体,说笔者胆管细,当时笔者还不信,后来因胃病做B超,果然查出有胆囊炎。后来李某身患怪病,多方求治无效。据其直系亲属讲,李某自述最后一次是生吞了一条蛇王,不久患病。自知业障现前,果报来还,悔不当初。终于撒手而去,了解此缘。

  实例4.邻人张某,是我一同学亲姐夫,喜猎食野味,经常猎获一些野鸡野兔等。后来捕获一幼狐,带回家中饲养。不久,其小女便害眼疾,几近失明,也是耗资多方医治无效。夜半三更,时常听闻老狐狸在其住宅周围哀嚎,令人惊悚。放还幼狐后,小女眼疾不药而愈。

  实例5.北京。2007年秋冬季节,笔者因缘打工于一医学院,做一些内勤杂务。该院对外开设保健按摩服务,开业初期,效益一般。我恩师有缘逗留北京,故而笔者请恩师来我店小聚。临别,恩师说已对店里作了气场调整,让我观察效果。果然,翌日,客爆满。忙到半夜了,客人还接连不断地登门。一同事说一天的效果不足以证明。连续三天,客人较平日明显增多,该同事无语。此后生意逐渐看好。不久,因我账目计算失误(从未管过账目),误以为账目少了700元,多次核查就是不见此数,于是向同事借了700元补上漏洞。而过后大脑清醒再次复查,原来实际钱数未少,是我计算有误。同事将此事报知院长,意欲使院长退还我多补的款数。谁知院长就此事怀疑、恼怒于我,大发雷霆,不依不饶,反复与我对质账目,然每次都不核对完,弄得我不明不白,几次三番追到厨房、卫生间与我争吵。于是感觉此店气场已被破坏,气数将尽。果然,第二天客人骤少,店里生意一退千丈、冷冷清清。后来院长将店铺转兑我同事,我劝告同事,同事脑袋发热,不听不信。最终同事经济受损,店门再次转兑。

  和气生财。有失和的前因,才有失财的结果。

  笔者夫妻多年不和,念及孩子幼小,双方尽量磨合,然最终还是离异。现在回想,笔者也是业障过重,意念不纯、心有不净,修养不足,以致夫妻缘尽。军营期间,笔者曾在山上挖出蛇洞,逃出一对儿野鸡脖子(毒蛇名),并用铁锨追打毒蛇,致其惊慌逃窜,是以至今笔者妻离子散,居无定所,四处打工。当年的无知,铸成大错,可见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厉害至极。

  家和万事兴。家庭失和,才有诸事不顺。

  然也有好报之时。

  06年笔者将家中储存的玉米出售,被邻人葛某买走。不知何故,结账时,葛妻竟然多付了1000元。等将钱款送还时,夫妻及其雇工无不投来感激赞许之情,笔者当时顿觉神清气爽,脑袋空灵,归家后便得一小诗,从此找回了自己的灵气,笔不停辍,写了有半年之久。皆因有此善缘之故。不日,心中放下兄弟的恩怨,一股灵气再次涌入心胸,身心清爽、空明。

  实例6.一女客人,年轻时漂亮、风流,二十岁左右便和一有妇之夫相好,终于导致男子夫妻离异,女子登位,成为实名夫妻。多年后,该男子仍风流不减当年,多有外遇。甚者,经常当妻面将情人领至家中。女主人深知因果,此乃当年自己行为的再现,乃是回报。索性不理不问,转而吃素念佛。

  另有诸多亲戚朋友的实际因果例子,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举。

  据以上事实,由此总结:人的命运一波三折,皆因人心多变之故!

  所以啊,人在做,天在看,一切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人们经常把‘好人没好命’挂在嘴边,所谓的好人,你怎知他背地里都干了什么?在想些什么?前世都做了什么呢?所以,一个人是好是坏,不能拿我们个人的喜恶来衡量,是非自有公论。

  2013年9月14日法眼看天下(4)报道:身边的大好人 竟是绑架孩子的凶手(略)。

  “惟迪法师”,浙江大学本科文凭,土木建筑工程师,浙江杭州净慈寺、香积寺两知名寺庙的监院,行政一把手,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惟迪法师”的一幅“金刚经”书法作品,曾拍卖过50万元,捐给了社会,还做过不少捐款捐物献血的慈善活动,是香客眼中的大善人,谁知竟是1994年九江县城一起灭门血案的同案犯!

  拿社会做比喻,就是不能隔断历史看问题,人也是如此,不能抛开因果而单论眼前。

  佛说“起心动念皆造业”,这个业就是力,人之不同思维自然携带不同能量,产生不同的力,和外界的力发生作用,反馈于自身,就成了命运。不要以为我们随便想一想没事儿,人的所有思维言行最终都会形成业力,有善业恶业之分。想着有益于众生的事儿可以,想缺德事儿不行。恶业在身,其罪难逃。

  所以,凡夫畏果,菩萨畏因;智者畏因,愚者畏果。因果是很厉害的,犹如回旋尺,早晚会回到你身边。

  这些年,结合自身经历、见闻有缘人的喜怒哀乐,越来越觉得佛法深奥、所言非虚,生命信息科学,亟待普及。人之不幸,有些事儿就是今生造的业,有不好的想法和行为,才有不顺。累业在身,瓜熟蒂落。

  是故:“为善必昌;人若为善不昌,其自身或祖上必有余殃,殃尽乃昌;为恶必殃;人若为恶不殃,其自身或祖上必有余昌,昌尽乃殃。”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古圣贤哲早已为我们总结了修命改运之道,而今人诚信不足,贬伐有加,以至于我们现在人伦缺陷,道德离失,才有我们今日人类命运的跌宕起伏。

  所以说,我们的命运和我们前生今世的思维言行息息相关,存在着必然联系。命自我造,运由天成。人一生的造作、业缘的积累与成熟,最终是一句话就评定了:“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迟与来早”。无论家庭、事业、生意,各方面该做的、能做的你都尽力做了,至于结果好坏,自有上苍安排。也就是竭尽人事,悉听天命。至于那些工于心计、狡诈精明顽伎俩者,虽占得一时上风逞得一时之能,但终究抵不过上苍的巡查。万事自有天理在,何劳人心巧安排?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连这你都不信,那你信什么?说到底还是怕报应,怕承担责任,怕受惩罚,为自己的不端行为开脱,若因果不存在,就可以不用为自己的不端行为负责任了。个人因果个人了,个人行为个人担。因果大律犹如回旋尺,从哪里发出,最后仍回原地,谁违背了她,就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一切世间果,还从心因生;天上有始因,地上有结果;善因结善果,恶果还恶因。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法偈:

  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尔。

  因果在心,命运随身。因果和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命和事物的全部因果构成了命运。

  人的任何思维和言行都是能量的波动,都带有不同的能量团,在虚空中形成不同的能量场,好的意念和言行形成正能量场,反之就是负能量场。根据同气相求原理,人的意念和言行自然吸引相同的事物作用于自身,所以说‘福祸由心造,吉凶唯自招。’今生的命运如何将决定下一世的命运好坏,犹如种子,一代决定一代。这就是基因。所以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出生时先天气场的厚薄决定了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是轮回的,若要来世生命有个好质量,现在就应抓紧净化提升自身的生命量级,进行自我改造,唯有通过心灵的净化才有望提高生命的量级指数,除此别无他法。你不信,任意造作,那么来世注定受苦报。这是自作自受。

  万事皆空,可因果不空啊!自然规律,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丝毫不爽。

  杀人者必被杀,骗人者也必被骗,一切皆是自己所造。

  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没有宇宙的大爆炸,就没有万物生命的诞生;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人类;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个体生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十年浩劫,就没有中国经济的停滞;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经济的迅猛发展;没有道德的迷失就没有社会的失衡;没有殖民主义就不会有鸦片战争;没有内奸引不来外鬼。没有春生夏长就没有秋收冬藏;没有万有引力,就没有各大星系的和谐有序运转……

  识因察果,把握命运。相信大家身边的因果例子比比皆是。司机的懈怠是因,交通事故是果;医生的玩忽职守是因,患者生命的流逝是果;家长的溺爱是因,未成年犯罪是果;教师的失职是因,庸才增多是果……一个不利因素(恶因)有时可造成一连窜的不良后果,形成恶性循环。世人当警醒。

  所以,我们要科学地释解因果,客观地把握命运,积极地投入人生,自主生命,更好地创造和谐的自然的生活。不能一提因果就说迷信,一说命运就是宿命论、伪科学。

  因果贯穿于我们整个日常生活之中。今人不信因果,故而越来越胆大妄为、有恃无恐。人类教育补上因果这一课,我们的教育才更加完善,才能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社会的主要岗位各环节有德的人司守,各行业才能安全稳定有序,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希望。所以说道德失守是因,社会失衡是果;人心不古是因,社会混乱是果。

  人类集体命运也是如此,乱砍乱伐,植被破坏,就必然造成天气异常洪水泛滥;大肆屠杀生灵,必然造成生物链的失衡;尾气的过量排放势必造成环境污染;氯氟烃、哈龙类氮氧化合物的增多,必然造成臭氧层的破坏;世界各国对地球资源的疯狂掠夺、争斗,必然造成关系紧张、和平危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肆挖掘开采,必然造成天坑、地震、海啸的频发;老辈儿人说煤炭石油那是地球的龙脉、命脉!不能随意妄动!所以说,一切灾难是人类贪婪心、分别争斗心妄心的恶果!自然灾难是人类集体思维言行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整个命运是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大气候影响局部气候,整体影响个体。人类贪心无度、嚣张疯狂至极,才使得地球资源出现严重危机、生态失衡,气候极度异常、自然灾难逐渐增多,这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必然结果!

  如果人人都深信因果,自主生命,顺应自然规律生活,遵守游戏规则,循礼自由言行而不越矩,恪守其责,各司其职,不造恶因,没有恶行,自然也就没有恶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么人类的整体命运就会发生转折,生命提升指日可待。

  个人学习感悟,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还请明师大德教诲!

  2014年1月1日星期三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对人生因果的感悟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过“对人生因果的感悟文章”的人还看了:

1.放下就会自在

2.佛说人生经典人生感悟句子

3.禅茶人生文章6篇-人生犹如一壶禅茶

4.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因果的励志文章

5.佛家最有人生哲理的话

放下就会自在



  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充满纠结:我追求幸福,可觉得幸福总在前方。好多东西得不到的想得到,得到了后没意思。许多时候我常常自我矛盾,心中的想法互相厮杀,斗来斗去,无休无止。感觉人生就像一场折腾,总是自己折磨自己。不想要偏要来,想要的得不到。我决定去请教一个智者。

  我问:幸福究竟在哪里?

  智者说:幸福其实就是珍惜眼前,活在当下。人永远在路上,在追求的路上,在修行的路上,也在轮回的路上。幸福在哪里?它就在你心里,当你不再为想得到他们而苦恼时,你就是幸福的人了。幸福是什么?放下。一切都放下,此时的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问:什么是放下?难道一无所有就是幸福吗?

  智者说: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下!”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黑指婆罗门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佛说放下,不是放弃,家庭、事业、车子、房子、妻子、孩子、友情、爱情、亲情……并不需要放弃,放下的仅仅只是心中的执念而已。六尘、六识、六根,是制造幻境的根本。悟透缘起性空,身心的彻底解脱,拿起也是放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放下,其实无物可放。

  我问:怎样放下?

  智者说:喝茶的两个动作,就是拿起和放下。人生,其实也是两个动作,也是拿起和放下。拿起,是为了放下;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拿起。喝茶时,你会不会因为一个黄金或玉石制成的茶杯而拒绝放下?也会不会因为一个粗糙的陶杯或一次性塑料杯而拒绝拿起?人生就是这样,我们要的仅仅只是茶杯里的水,水才是我们真正需求的,茶杯仅仅是装水用的容器。容器必须用时拿起,不用时放下。我们是在喝水里得到幸福,而不是拿着茶杯享受幸福。

  手上的东西容易放下,我们不会愚蠢到拿着石头去捧黄金。而心里的东西难得放下,的慢慢来,顺势而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段荣华富贵的生活,刹那间失去,如若放下,就会如挑着重担的汉子,放得太快,会闪了腰。如果实在放不下就不要放下,忘不了就先记着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在念念不忘中,已经遗忘。如若相见,喔,我们是曾那样,一个轻轻的握手,一个淡淡的微笑,其实什么都放下了,一切都已云淡风轻。

  我问:放下有什么好处?

  智者说:放下过去,得到未来;放下羁绊,得到自由;放下愚昧,得到智慧;放下忧伤,得到快乐;放下痛苦,得到幸福;放下面子,得到尊严;放下压力,得到解脱;放下自卑,得到自信;放下懒惰 ,得到勤奋;放下消极,得到积极;放下抱怨,得到安慰;放下犹豫,得到果敢;放下狭隘,得到宽容;放下怀疑,得到信任;放下小我,得到大我……

  有多少放下,就会有多少得到。舍得舍得,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得到了一些东西,必是舍去了一些东西。舍得就如太极图里的黑白图案,圆是永恒不变的,黑多就会白少,白多就会黑少。如若放下,就不会计较黑白,多少,得失。其实黑白,多少,得失,仅仅只是心底的幻觉。凡是对立的都是统一的,善恶,大小,美丑,好坏,佛魔,快乐与烦恼,幸福与痛苦……这些对立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东西,谁也无法把它们分离开去,只有忘记它们,不起分别之心,你就会得到解脱。

  我问:我看世界,总是善恶同在,美丑共生,明明是有分别的啊?

  智者说:世界上的事物,本没有大小,也没有美丑、善恶之辨。有分别的只是我们的心。消灭分别之心,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一切都得慢慢来,那是一个缘的问题。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随缘,随遇,随性,随他,缘来了,就慢慢悟了,悟了,也就看破了,看破了也就慢慢放下了。其实宇宙、世界都是心中幻象,并不真实存在,只是六根、六尘、六识产生的幻觉。

  我问:什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

  智者说:甚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从六根所接触的物件上说,称为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漪指的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从六根接触v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称为六识。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所以,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我说:我还是不解,你还是说说如何放下吧。

  智者又说:人生无畏,不管善缘恶缘,我们都坦然面对;人生无惧,无论荣华富贵,低贱窘困,我们都从容不迫;缘来了,则聚;缘去了,则散。无论聚散,无论贵贱,无论荣辱,无论生死。静观庭前花开花谢,闲看天上云起云落,无思亦无虑,这就是放下。

  按照矛盾统一的哲学观点来说,放下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提起,放下与提起,就是一体。多年不见的恋人,曾经憎恨难消的仇人,如果重新提起过去的恩怨情仇,只是淡然一笑,那就是放下了。放不下的,提不起。亿万富翁做乞丐,王侯将相阶下囚,若能在乞讨时,牢房里,谈起自己的曾经过往,淡淡的,如同谈论的是别人,那就是放下了。

  一个人如果无论什么都放下了,他的人生还能拥有什么呢?所以正念要提起,正行要提起,正语要提起,正见要提起,慈悲要提起,道德要提起,善缘要提起,精勤要提起,不把这些提起,人生的价值、意义在哪里呢?

  所以,佛法叫人要放下,但是放下之后,更要能够提得起;佛语叫人要能提得起,但是当你提起之后,还要能够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放不下,就是家庭、妻女、亲情、财富等,所以人永远负重、辛苦。人的心里,嗔恨嫉妒、忧悲苦恼,负担太重,应该放下;责任公理、慈心悲愿,应该提起。当提起时,提得起;当放下时,放得下。

  功名富贵,放下;悲欢离合,放下;恩怨情仇,放下;是非得失,放下;善恶分别,放下;生死执着,放下;过去、未来、现在,放下;六尘六根,放下;贪嗔痴慢,放下;宇宙万物,放下;身体心灵,放下。那你所得到的,就是佛的智慧。得到的自在,就是大自在;得到的解脱,就是究竟涅槃。

  悟透了,参破了,也就自然解脱了,不言放下,也已放下。悟天下所有动物的母爱都是伟大的、神圣的,与自己的母亲并没有两样,就会心生慈悲,断了杀生的恶念。经历爱恨情仇、生老病死的煎熬,就会感受爱情的虚幻,人生的无常。经历官场、生意场的起起落落,就会知道钱财,权利,不过是身外之物。经历死亡,与死神擦肩而过,便会看淡人生,懂得了幸福的真谛——不过仅仅是活着而已。

  活着就是幸福,口渴时能喝得进一杯水,饥饿时能吃得下一碗饭,出门时能亲自迈动双腿走路,大小便时能自理……身上不痛便是福,能吃能睡就是富,幸福就这么简单。多少人没有双腿走路,多少人连脑子也坏了,多少人病魔缠身,吃不好睡不香。

  我说:我与同事们正羡慕别人的孩子考上了研究生博士,怨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却突然传来消息,那个改行做官的某某,他的儿子前几天出车祸死了;于是感概之余,便多了一份淡然,那美女同事便说:“自己的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身体健康,将来到工地去当民工,也可以赚到百多块一天。”平时里老同志门经常谈论这个贪官,那个贪官,抱美女,养情妇,房子数套,门面若干,心里愤愤不平,唾沫直射。但几年过后,贪官们纷纷落马,财产罚没,妻离子散,身陷囹圄。其实是老同志们没有看破,误把因果当手气。自认为今生过得比牛马还差的父亲,也看淡了。他的那些富贵、日子过得好的同学,朋友都纷纷离世了,唯一他还能喝能吃,虽然粗茶淡饭;无大病无大灾,虽然小病不断。身子板也是一流的棒,还能上房盖瓦,垒墙挖土,肩能扛,手能提,心里别提多幸福。

  智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佛缘,人缘,善缘,恶缘,都是缘。只有珍惜自己的缘分,好好生活,才能得到幸福。宇宙人生的根本定律就是矛盾统一和因果轮回。这就是你生活的矛盾中的原因,你也生活在轮回中,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因果中,我们不是脱离因果独自存在的。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父亲是个善良的人,自然会有他自己的福报。

  人生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当你选择腾空双手,还有谁能从你手中夺走什么?世上最强悍的三个字是:不在乎。当你看破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时,谁还能桎梏你?对抛弃背叛自己的爱人,终有你也可以放下她,对她微笑,祝她幸福。对侮辱陷害自己的朋友,终有一天,你会握着他的手,热情的问候:你还好吗?时间久了,什么都放下了,时间会淡去一切。

  我说;如果还恨呢?

  智者说:放下怨恨,可以获得解脱;放下偏执,可以变得大度;放下奢求,可以活得洒脱;放下小潭,就会得到海洋;放下铁笼,就会得到天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慈悲,所以放下。放下背上的包袱,就可以轻装前进。放下手中的刀剑,就会失去敌人。放下心中的执念,就可以获得自由。在过程中努力,在结果上顺其自然,用一颗随缘的心,自如地去生活。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忧,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是镜花水月,都要放下。心若放下,风轻云淡;若放不下,苦的不仅是当下,还有未来。花开自有花落时,不要因为悲伤花儿的凋谢,而错过下一个花期。人生之路,随时可能遇到沟沟坎坎,每一次跨越,都是一次成长。一切随缘,看破放下,把握当下。

  我说: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智者说:对啊。放下了,你就会有顿悟之后的豁然开朗,重负顿释的轻松,云开雾散后的阳光灿烂。人往往拥有的越多,烦恼就越多。一切放下了,身心自然解脱了。人生总是在取舍之间,知足常乐,轻装上阵,是成功的阶梯。我们要放下生活中不必要的东西,洒脱前行,活出真我的风采。

  利奥。罗斯顿说:“你的身躯很庞大,但是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财富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追逐、多余的幻想只会增加一个人生命的负担。”人生苦短,必须学会放下,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乐。在人生路途上,我们要放弃沉重的欲望,放下过度的需求,舍弃不必要的执着,还自己一片纯净的天空。修习佛道的人如果不能放下七情六欲,就无法修习到博大精深的境界。只有懂得放下自我,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当断不断,反被其乱。”我们应该保留生命中最纯粹、最有价值的部分,放弃累赘,调整心态,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懂得放下执着,才能获得新生力量,才会赢得更多的回报。放下是另一种方式的拥有,学会了放下,就是成全了自己的幸福。有一佛偈云:“世事愚人,追逐功名迷本性。云山忘我,抛开得失现天真。”

  台湾某禅寺中有一位老禅师,养了条狗取名叫“放下”。狗儿自幼在禅院中长大,跟着禅师一起习惯了吃素。每天,老禅师会端着狗狗的食盆到门口大声喊道:“放下!下!”狗儿就过来吃食。有人奇怪地问老禅师:“人家的狗都叫旺旺、来福之类的,怎么您的狗取名叫放下?”老禅师微笑着回答道:“我每天端着食盆到门口看上去是在叫狗,其实是叫在我自己,叫我自己‘放下’!如果明天我就不在了,今天晚上在门口,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我们何不像老禅师一样,每天都对着自己叫放下,放下,放下,让身心得到一丝丝解脱?

  我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

  智者说:屠刀,是指人的欲望——贪,嗔,痴,慢,如果能放下这些念头就能成就佛。禅宗二祖慧可,为断臂求法,请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达摩说:“把心拿来,我给你安。”这就是教他把心放下,慧可终于开悟。六祖慧能受传五祖衣钵向南去后被慧明等弟子追赶,当慧明要抢回衣钵时,才醒悟到不是为衣钵而来,而是为法而来,这时六祖才出来为他开示说:“不思善,不思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意思是叫他抛弃人我,把善恶念头都放下,这样才能获得心灵的解脱。

  我说:比尔盖茨裸捐,他既能拿起,又能放下。

  智者说:历史上很多有智慧的人,既拿得起,又放得下。既能入世,也能出世;既能辉煌,也能善后。很多大官功成隐退,得以保全性命。多少富商,捐款助人,行慈悲之道,反而更加富有。其实“放下”是智慧,是先舍后得,“放下”是豁达,是天地清明。“放下”是留白,是虚怀以待;“放下”是腾出空间,以退为进!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种坦然,不是无奈,更不是放弃。放下,是一种大度,是一种彻悟,是一种灵性。只有该放下时放下,你才能够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佛说人生经典人生感悟句子



  渐渐明白,不是每个人都像表面上那么快乐。一个健谈并把你逗得哈哈大笑的人内心也有伤口和苦痛,我开始知晓生活是个不管你有多难过,它还是会日复一日不断向前的残忍机器。我感觉自己还是太幼稚,小小的困难总会影响情绪,一点点挫折也感觉可怕至极,我该学会勇敢和坚强,因为生活如此,弱小就该死。

  1、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2、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3、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5、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6、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7、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8、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9、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0、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2、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13、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14、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5、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16、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17、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18、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19、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20、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21、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22、万法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23、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24、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25、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26、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27、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28、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9、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30、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31、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32、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33、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34、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35、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36、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37、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38、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39、地狱在哪里?地狱在我们的身心里。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焚烧我们的身心。 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就像背负号草的人见到野火须走避一样……

  40、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41、如果人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42、佛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43、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44、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45、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46、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47、出世间。

  48、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49、苍生难渡。

  50、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51、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52、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53、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

  54、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55、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56、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安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悦。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57、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8、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5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0、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61、佛说;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62、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63、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64、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65、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66、轮回中,心若一动,便已千年。既然我再也无法感受到心动的感觉,我的心已平静有如目水,不如斩断情丝,阪依我佛。

  67、大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68、人有108劫 你才几劫?

  69、要遗忘。 前生500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愿用千万次回眸,换得今生与你相遇!

  70、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佛说人生经典人生感悟句子相关文章

1.佛说人生经典人生感悟句子

2.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3.经典语录 佛说人生

4.佛经典语录人生感悟句子

禅茶人生文章6篇-人生犹如一壶禅茶



  人生犹如一壶禅茶,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心心相印一啜一饮甘露润新一酬一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禅茶人生文章6篇,希望大家喜欢。

  禅茶人生文章:人生是一壶禅茶

  禅茶一味:时光若水,无言即大美。日子如莲,平凡及至雅。品茶亦是修禅。无论在喧嚣红尘,还是寂静山林,都可以成为修行的道场。克制欲望,摒除烦扰,不是悲观,不是逃避,只为了一种简单活法。安住当下,哪怕是一颗狭小的心,亦可承载万物起灭。

  一枝莲 .私访茶

  茶在众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茶,在品茶者的唇齿回绕,品后有人似觉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风。对于茶本身品质的品鉴,则需要有好茶作为标杆,为更好的让爱茶的朋友了解武夷岩茶,一枝莲茶俯特别在今天的周末雅会上,安排品鉴“一枝莲私访茶”武夷肉桂--水蜜桃。

  私访茶,即在流通领域难见难得的好茶。一枝莲茶俯学茶、识茶、觅茶十余年,访得茶中之精品少许珍藏,名曰:一枝莲私访茶,以酬知音。

  岩岩有茶 非岩不茶

  唐代茶圣陆羽早在《茶经》中就强调指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属丹霞地貌,境内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土壤条件介于烂石和砾壤之间,具有植茶得天独厚的条件,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先生说过,“凡茶香种种,有品种香、土壤香、气候香、加工香。唯武夷岩茶四香俱备”。武夷岩茶名丛、名种甚多,具有品种本身特有的香气,又得益于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然后辅以独一无二的先进制作工艺,自然具有不同凡响的品质。

  武夷肉桂,亦称玉桂,由于它的香气滋味有似桂皮香,所以习惯上称“肉桂”。肉桂茶被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武夷岩茶中的高香品种,最早是武夷慧苑的一个名枞,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已是武夷山茶园栽种的十个品种之一。而水蜜桃香的岩茶多发生在肉桂,几年难得一见,尤其珍贵。

  伐毛洗髓见元神

  听闻本期雅会要品鉴“一枝莲私访茶”中的极品–––“水蜜桃”,茶友们闻香而至,恰逢周总的好友宿先生及夫人来访,便一同围茶席而坐。

  布席、温盏、投茶、提壶...当沸水注入,便有一股浓郁的水蜜桃的香气溢出,馥郁深沉持久,弥漫杯盖,令人沉醉!

  “伐毛洗髓见元神”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是从“舌本辨之”,注意“后韵”、“嘴底”、“杯底留香”。好茶令人止语,大家都被水蜜桃的妙韵深深的吸引,只感觉水蜜桃的香气完美的溶于水中,茶汤的蜜香持久幽郁,滋味醇厚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但不见苦涩,饮过三杯后,大家不禁连声称赞:真是难得一遇的好茶!正所谓: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对于武夷茶的茶性,历代茶人都有生动精彩的描述。宋代范仲淹形容说:“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苏东坡赞美说:“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清代曹寅感叹地说:“武夷真仙人,阳羡近名士”。岩茶的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茶树的品种特征能从滋味中体现;香气或高或长,高则浓郁,长则幽远。香型多样化,如花香、果香或带乳香、带蜜香等等;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分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受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来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味。

  这人生,动的时候能保持关照的心,静的时候能品茗,不正是幸福的所在吗?

  五色茶养生

  此时,宿夫人问道:我有幸拜读过你们的《品味品位》,看到你们文章里提到“五色茶”,不知这款水蜜桃对人体有哪些功效呢?我答曰:武夷肉桂,大热、味辛、甘。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本草纲目拾遗》对武夷岩茶的评价是:诸茶皆性寒,胃弱食之多停饮,惟武夷茶性温不伤胃,凡茶癖停饮者宜之。此款水蜜桃经张大夫品鉴,入脾经心经,具有明目益思、提神醒脑、健胃消食,温经通脉之效。

  求悟还需茶涤心

  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像我们这样品茶,难免执著于色、香、味,是否少了一份清淡质朴呢?一直静心品茶的宿先生问道。

  周总笑言:《心经》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起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茶有佛性,犹如碧云净水,几盏下腹,心头便了无闲事,所以可尝试将日子浸泡在茶中,抛弃杂念,证悟菩提心。

  傅教授颇有感悟的说: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如水魂山魄的灵性。我在一枝莲品茶多年,能够感悟茶已让让慧群她们洗去浮尘,过滤心情,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个愿意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她们已然从万象纷纭中走出,绽放如莲了。我想品茶是为了修心,修一颗平静的心,在无尘的净水中彻悟禅意,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让生命鲜活。

  4泡水之后的水蜜桃香气更加清幽,慢慢延长冲泡的时间,一直持续到第8水。一盏茶的时间,茶由浓转淡,茶会也即将结束,朋友们还沉醉在茶所带来的意境里。静水深流,简单的人其内心清和,越容易参透禅理。修佛亦如品茶,将一杯茶喝到无味,这就是禅的境界。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

  也许您也愿意选择一个无意的日子,无论晴雨,不管春秋,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回归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

  禅茶人生文章 饮一壶禅茶,悟人生百味

  选择一个飘逸闲适,清幽淡雅的环境,沏上一杯好茶,让自己置身这种环境之下,以清净闲适的心情来品茶,伴着淡淡茶香来品悟人生,感悟生活。

  喝茶,其意不仅在止渴,更在于鉴赏其色、香、味,体会其苦、甜、醇,领悟其淡、雅、和。

  自省自悟,品出茶的真性,体会人生百味,达到天地人和相通的境界。人有万象,茶有千面,茶可分几种,人也是如此,这是品质决定的,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真正的好茶经得起沸腾热水的考验,真正有品质的人同样也要能承受尘世的侵蚀,眼明心清,始终保持着天赋本色。

  茶在杯中,上下漂浮,香气四溢,乍看上去平淡无奇,若想分辨其优劣,还得需用心去品。世间一切情缘,皆有定数。有情者未必有缘,有缘者未必有情。

  随缘即安,方可悟禅,茶水洗心,心如明镜,一个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别无常世界。意乱情迷时,大可不必慌乱。静心坐禅,明天会如约而至。春花依旧那样美,秋月还是那么圆。

  静水深流,简单的人其内心清和,越容易参透禅理。修佛亦如品茶,将一杯苦茶喝到无味,这就是禅的境界。

  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就如同万千溪涧,终究要汇入河流,潺潺清明,简静安宁。

  世间风云,变幻莫测。佛家讲究因果轮回,无论物转星移、飞沙走石,有一天都会烟消云散、俱静归尘。如茶,融汇了万物的精魂,倒入杯盏中,钟情一色,澄澈醒透。

  时光流转,云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习惯,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将汹涌不安的岁月,喝到水静无波。多少人可以将浑浊纷纭的世象,喝到纯净清朗。

  也许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无意的日子,无论晴雨,不管春秋。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回归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

  禅茶人生文章 禅茶

  今天太阳偷懒,天空让云彩占了先。饭后,孩子学习,我一人读书,听音乐。

  一首《一袖云》“谁家炉火热,茶烟起千朵,百草香不过,采药的竹簸,萧翁吹松柏,山阶往如梭,水从寺门过,踏起层层波……”好歌引共鸣,好茶需人识,要不再好也会孤寂,总亏了这好茶。

  茶,需有人吃。想起赵州禅师《吃茶去》的故事:“有僧到观音院,师问:曾到此间吗?僧答: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师又问:曾到此间吗?僧答:曾到。师曰:吃茶去!在旁的院主不解问师:怎么来不曾到、曾到都要吃茶去?师曰:吃茶去!”

  吃茶本为喝茶、品茶。禅宗讲究心性见空,不困于情,不执着于任何。缘来缘去是自然,可以记住,做到不缠不扰,这是禅宗渡人之根本。我们是普通人,无需做到大智慧大远见,就是想悟也未必悟得透,如此不必难为自己,也无需参透多少,不固守,不痴嗔于心便是觉悟。

  吃茶先要懂茶。茶有很多种,可根据身体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也可以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茶。茶这东西看似平常,其实它是有生命的。长在哪里,什么时候采,采什么样的,用什么方法制茶,甚至到最后你会不会品它都很难说。会品者可以从灵魂里感受这平常的山野青芽之味,体会它的灵气,性情所在。

  我喝过不少茶。六大类茶:红、黑、白、绿、黄、青,多少都喝些。也许我比较笨拙,没有品不出什么特别之味,也就稀里糊涂装个文雅人罢了。喝茶,我有自己的习惯,每喝一种茶前,我必先取些茶放到嘴里咀嚼一下,嚼到茶味,感知茶香茶性,觉得喜欢后我才会冲泡品尝。多年来,我渐渐喜欢和茶这样近距离接触,感受它再没冲泡时的嚼劲,再品尝它冲泡时的鲜味。然后对比一下有何不同。

  爱茶,简简单单,心性见底。

  有人说好茶配好水,好水配好壶。我不这么认为,读过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的事迹。当他成为一代宗师时,别人问他怎么喝茶,他说:“饮茶没有什么特别神秘之处。”是的,喝茶就是平常而已,喝得是感觉,是心情。心情不好了,喝再好的茶也很难品出一二来,这就与禅系到一起了。

  茶是佛教每天必喝的饮品,更被佛教视为灵芽、仙品。僧徒在每次诵经礼佛之前必要净手,喝茶。净手,手洁净。喝茶,心清,口净。

  茶人多是有茶心。茶讲究:新、清、灵、雅,作为茶人必是懂茶的,懂茶之性,懂茶之魂。但凡爱茶之人都有自己的一番心得,记得曾在一好友家中看到这句话:“品茶,品茶,不会品,枉为茶人。”

  品茶,我们不是专业人士,自然不必受那些繁复缛节束缚。寻三两好友,或深山,或小院,或露天,煮上一壶茶,不言不语,喝茶,喝茶。让所有的故事在茶里跌宕起伏,让所有的悲欢离合用一盏青芽洗尽。说茶茶静,茶说茶空。

  品茶,有时候品了很久,你也不一定了解其性。品茶品的就味,真正的高手品茶已不在乎茶叶茶具,他们到了一定的境界,品茶品得就是真、是性情。

  人也是如此。开始会交很多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越来越少,知心的就那么一两个。你问他寂寞吗?他愣一下,惊讶地看着你:“我过得可好了。”这就是遇到真人,真朋友

  读“年近古稀少尘思,石泉烹茗听野曲”。心突然明净,想想过了古稀之年的老人都可以如此闲趣,我们凡尘俗子还有什么放不下,功名利禄都在一盏香茗中,山野中,月下泉溪中,人生如此,够了。

  喝一杯茶,理禅寻意。读一首诗,红尘翻滚。问佛,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知茶的人,人在深山不觉静,生在闹市何须烦。禅心茶味,细心软语,一股股都在心底,那么香,那么淡,那么沉敛……

  哦!来一盏如何?

  禅茶人生文章:禅茶

  中国佛教博大精深,佛茶文化源远流长。“梵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人文的理想之中;成为“修身养性,开慧益智”的正信之道。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心心相印一啜一饮甘露润新一酬一和。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在人生日用中的落实与升华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神集中体现在一个“正”字上,道家文化体现在一个“清”字上,佛家体现在一个“和”字上。也就是说,儒家主正气,道家主清气,佛家主和气。那么,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呢?我想,一个“雅”字可以体现。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正·清·和·雅”四个字、四种气,大致可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作为禅与茶相结合而形成的“禅茶文化”,既有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气。正、清、和、雅的综合,完整地体现了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

  禅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由迷到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禅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其目的就是在于通过强化当下之觉照,实现从迷到悟、从俗到雅的转化。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变雅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这一种精神决定了禅茶文化具有一种不同于哲学和伦理学的社会化育功能。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功夫。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八个字上,最为恰当;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具有在人生日用事为中普遍落实和操作的现实意义。

  感恩——用感恩的心态喝这杯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在其中充满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同体不二的精神,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

  包容——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分享——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想到人间还有诸多苦痛,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奉献给对方,少一点私欲,多一分公心;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爱。

  结缘——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禅茶文化的精神“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将正气溶入感恩中,将清气溶入包容中,将和气溶入分享中,将雅气溶入结缘中;在弘扬禅茶文化的四大精神和落实禅茶文化的四大功能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开创新境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挥禅茶文化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弘扬禅茶文化的根本社会价值所在。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因果的励志文章



  有句话叫: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一切都是无常的。每个个体都只是变化中的某个状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因果的经典励志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一个喝茶的瓷杯很漂亮,打破之后呢?就是几块瓷片。形成瓷杯之前呢?就是一把泥土而已。

  人最早就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到长大成人,像我们这样,好像还要活几十年,但谁保证明天不会有车祸?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每一段感情,也都是一段过程。TA只是这个时间的状态下,是你的恋人;父母也只是在这几十年是你的父母。 无论长或是短,都只是一个状态的长短。

  如果你忧伤,你可以去想,这是无常的,没有人永远忧伤;如果你委屈,你也可以去想,这是无常的,没有人永远受委屈。这样我们能回归宁静和淡定。

  事物如此,感情如此,工作也是如此。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我们不会因为天气变化而焦躁不安,因为我们知道天气是无常的。当我们预期一切事物皆是无常时,或许我们内心会更宁静和淡定。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说:照你的意思,一切都是无常,我们就不用努力了,等着变化就好了。

  当然不是!把无常想像成一个巨大的方程式,里面有成千上万个变量,正是因为如此多的变量,导致无论事物还是情感,一切都是无常的。但在这些变量中,我们的言行,我们的努力,是这里面最重要的变量。

  我们小心一些,瓷杯不会轻易打破;我们遵守交通规则,就能减少一些意外产生;我们多照顾父母身体,会让父母的状态延续更久。等等等等……

  我们常说“随缘”。随缘不是什么都不做等着以后发生任何事情,随缘也不是不看结果。 结果重要么?当然重要!不然我们奋斗也没有意义。但结果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控制的是变量,也就是因。当我们在因上做了自己一切能做的事情,结果就已经确定了。无论你是焦急兴奋还是沮丧,结果的好坏不决定于你的心情,决定于你之前的行为。

  我们都是众生,我们担心年底能否晋升,担心女朋友会不会离开自己,担心父母身体会不会有问题……众生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菩萨有智慧,戒慎于初,没有恶因,哪来恶果。我们应该开始考虑更努力的工作,更多了解你女朋友,更关心父母身体帮他们检查…….至于结果会如何,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不要做无谓的担心。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延伸阅读:简谈因果

  因果,即因缘果报。佛曰: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我不信佛,但我信因果。今世所遇可能真因前世所为,而来世所获却由今生所定。人活于世,总有一些人你明明第一次看见,但总觉异常熟悉,总感觉她曾经模糊的出现在你的生活里。这或许就是前世因缘吧!

  我曾在长沙地铁上遇到到过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我十分的确定我根本不认识,但是我只要一看到她,总感觉心里亏欠她很多,很心虚。这或许就是前世所造的因吧,我前世肯定伤害了她,而且很深很深。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贸然前去,对她说抱歉,请求原谅之类的话或许会让她感到莫名其妙,感觉我是疯子,更或者会让她的男朋友误会(如果旁边坐的那位是的话),但也或许会唤醒她一丝的记忆,让她觉得我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让前世的因,在今生做个了断,而不用再轮回到来世。

  今生我有遗憾。高中最终没敢对一个暗恋数年的女孩表白,也许吧,这也是前世的因缘所定。佛说“前世的千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和她也算擦肩而过吧。虽然认识很久,但如今只是一个知道彼此存在的人,这和擦肩而过的路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一直很纳闷儿,为什么前世不多回眸几次呢?几百次不行就几千次,上万次,上亿次,总能换回今生的姻缘吧!想想可笑,如果这样就可以的话,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当老天了。因果只会在不经意间显现,而非个人特意的安排。你或许想改变,但你却逃不出因果轮回。

  有人常说,今生缘已尽,来世再相随!这其实只是对来世的一种幻想。来世的事,谁又能说得清呢?来世,受的是今世的果。而今世,我们也许知道自己行了什么因,但是谁能知道会的什么果呢?我们似乎可以掌控一切,但却始终掌握不了因果天道。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感悟的励志文章相关文章:

1.怎样才能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2.佛教感悟人生的句子

3.对人生感悟的句子

4.安慰鼓励别人的话

佛家最有人生哲理的话



佛家最有人生哲理的话

  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这些关于佛家的具有哲理性的话语你有兴趣了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整理的佛家最有人生哲理的话,希望你喜欢!

  佛家最有人生哲理的话精选:

  1)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2)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3)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4)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5)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6)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7)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8)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9)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10)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佛家最有人生哲理的话大全:

  1)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2)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3)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4) 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5)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6)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7)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8)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9)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10) 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11) 禅诗《行看流水坐看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了庵清欲~

  12) 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去,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13) 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14) 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15) 陆亘大夫问南泉禅师家有一片石,时坐,时卧,欲镌做佛,可否?禅师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16) 将军的马寄养在禅院,对驴子十分傲慢,不久马病了,不能上战场,被卖到农庄拖粪车。禅师不要因一时富贵而不可一世。

  17) 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18) 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不骄不躁,这样的人定会身心健康。佛曰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是幸福的。

  19) 食物是用来吃的;东西是用来用的;音乐是用来听的;经典是用来实践的。凡是错用经典,便是辱没了经典神圣。

  20) 我们要像大象一样,在战场上能承受箭的毒害而继续奋战。我们也能忍受别人对我们的*和敌视,而保持内心的安详寂静。

  21) 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里面,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22) 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23) 徒如何才能获得知识?师把徒的头摁进水里。师你现在最渴求的是什么?徒空气!师对!学知识也要有这种强烈渴求

  24)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吉祥经》。注奉养父母,爱护妻儿,从事无害事业是最大的吉祥。

  25) 问大珠禅师多么大算大?答无边际。又问多么小算小,答看不见。问大无边际,小至不见,究竟何处是?禅师反问何处不是呢?

  26) 一休禅师将老师的茶杯打破了。他问老师人为什么一定要死?老师答世间一切有生就有死。一休说你的茶杯死期到了!

  27) 禅师在寺院空地上洒了些蜜,许多苍蝇赶来,因舍不得走被蜜粘住了脚,再也飞不起来,禅师诫谕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28)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

  29) 禅师胃与脚谁力气大?弟子脚,脚能搬动肚子。禅师若胃不提供营养,脚搬得动吗?事物各有所长,没绝对一说。

  30) 执役僧有时把死鸡丢给野狗,没想野狗吃馋了来偷鸡,被防黄鼠狼的夹子夹断了腿,禅师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念动灾星到。

  31) (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跟随他。

  32) 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华严经

  33)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34)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35)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36)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37)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38)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39) 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40)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41) 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42)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43)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44)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45)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