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材料(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由网友()分享简介:心理健康知识材料



  心理健康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接下来就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去看看心理健康知识材料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知识材料



  心理健康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接下来就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去看看心理健康知识材料吧。

  心理健康知识材料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

  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1、行为与生活方式(吸烟、酗酒);2、环境因素(内环境--免疫力、营养状况;理化环境—气候、空气、水源污染、住房、工作环境;生物环境—病毒、细菌、动物、植物;社会环境—家庭、社会、学校、工作场所);3、生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4、预防性卫生服务,包括医疗条件、预防接种、健康知识普及等。

  健康的“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

  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心理健康是建立在生理健康的基础上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应将心理健康纳入到总体健康的定义中去。心理障碍在我国疾病的发病率第一。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1、经验标准;一是个体的主观体验,即自我评价,二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被观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处于正常或异常状态的判断。2、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量,对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结果常常呈常态分布,位居中间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3、医学标准;是从医学角度出发,用判断躯体疾病的方法来判断心理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具体而言就是依照是否存在症状和病因作为判断心理是否异常的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这是以社会常模为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常模是指正常人符合社会准则的心理与行为。如果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与社会不相适应,就被认为有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存在。以上每种判断标准,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需要综合分析利用。

  异常心理的后果: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冲动伤人或自杀、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引起或加重躯体疾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神经性呕吐、偏头痛等)

  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自杀死亡,约10~20倍的人自杀未遂,即每40秒有一人自杀死亡,每3秒有一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者超过全球武装冲突或交通事故死亡者。如果计算绝对数字,全世界1/4的自杀发生于印度和中国,中国占20%。抑郁症患者一半以上有自杀的念头,15%-20%最终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所有自杀者中的60%是抑郁症患者造成的。

  心理健康测试题

  一、单选题:

  1.行为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C).

  A.冯特 B.弗洛伊德 C.华生 D.马斯洛

  2.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D)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 认知的观点

  3.(A)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4.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内部感觉?(A)

  A.味觉 B.机体觉 C.平衡觉 D.运动觉

  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6.下列哪种学习方法可以获得学习材料后的最佳保持?(B) A.仔细而缓慢阅读 B.进行过度学习 C.死记硬背 D.学习完立即休息

  7.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D)

  A.兴趣 B.性格 C.知识水准 D.价值观念 8.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C)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抽象思维能力 D.创造力 9.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有机综合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D)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个性

  10.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结构,其中(A)是最强大的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练习题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练习题。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三者一样强大 11.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C)

  A.感知 B.实践 C.需要 D.教育 12.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是(C)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创造思维 13.“月明星稀,月暗星密”这是属于(A)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14.从不同角度看钟表,它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仍然认为它是圆的,这是形状知觉的(D)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5.情感是在人的(A)中产生的。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表明了一个人意志品质的(D)

  A.自觉性 B.果断性 C. 自制性 D.坚持性

        17.心境具有 (A)

  A弥散性 B. 集中性 C.短暂性 D.突发性

        18.智力是以(B)为核心。

  A.观察力 B.思维力 C.注意力 D.记忆力

       19.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

  A. 学校教育 B.遗传 C.社会 D. 实践活动 20.勤奋,懒惰,谦虚,骄傲,这些反映的是(C)特征.。 A.能力 B.气质 C. 性格 D. 情感

        21.关于心理的过程所致的以下哪个是正确的?(E) A感觉、学习、想象、动机、情绪 B感觉、兴趣、想象、动机、情绪

  C感觉、学习、性格、想象、情绪 D思维、语言、情感、需要、自制力 E 注意、语言、情感、需要、目的性

  22.关于“情绪”不对的说法是(A) A.只有人才能产生 B.情绪的产生过于生理需要有关

  C.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冲动性 D.情绪产生多伴有心理,行为上的变化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3.关于情绪的叙述,正确的是(D)

  A.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 B.具有两极性 C.体验是情绪得基本特点 D. 以上都正确

  E.以上都不正确

  24.情绪理论的重点是研究、探讨(A)

  A.情绪是如何发生的 B.情绪是如何分类的

  C.情绪是如何转化的 D.情绪是如何影响人们相互关系的 E.情绪是如何影响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 25.情绪的特点的叙述中哪项是错的?(A)

  A.具有两极性 B.具有比情感更强的强度 C.具有不稳定性 D.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E.以上都正确

  26.与情绪相联系的需要主要是(E)

  A.生理需要 B. 追求真理的需要 C.追求美感的需要 D. 安全的需要 E.以上都是

  27.哪项不是情感的特点? (E)

  A.不易受情景的影响 B.与其有关的需要不包括生理需要 C.有些动物也有情感 D.以上都包括 E.以上都不包括 28.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

  A.情绪 B.性格 C.品德 D.行为 29.心理学的英文名称是(B)

  A.PsyChologist B.psyChology C.psyChopAth D.psyChiotry 30.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华生 B. 弗洛伊德 C.考夫卡 D. 冯特 31.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属于(C)学派。

  A.构造主义 B. 机能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行为主义 32.按照研究问题的性质、内容,心理学属于(C)

  A.物理科学 B.生物科学 C. 行为科学 D. 以上皆不对 33.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D)

  A.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34.下列哪种动机不属于生理性动机(D)

  A.饥渴动机 B. 性动机 C.母性动机 D. 成就动机 35.王元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两者的智力相比(D)

  A.王元比李平高 B. 李平比王元高 C. 相等 D. 无法比较

  36.从50年代开始就对裂脑进行研究,并获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是(A)

  A.斯波林 B.马斯诺 C. 罗杰斯 D.谢灵顿 36.马斯诺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为(C)

  A.尊重的需要 B. 归属和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 成长的需要

  37.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经典著作是(A) A.《成功学》 B.《人性的优点》 C.《伟大的人物》 D.《穷爸爸,福爸爸》

  38、 国目前举行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属于 (C )范围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练习题默认。 A、个体内差评价B.相对评价C.绝对评价 D.参照常模测验

  39、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市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B) A.观察法B.个案C.调查法D.实验法

  40、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C )

  A.早期管理理论B.传统管理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行为科学理论 41、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C)

  A.人性管理理论B.群体行为理论C.人类需要理论D.领导行为理论 41、“早熟”与“晚熟”是( C)

  A.能力的类型差异B.能力的水平差异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D.能力的质差异

  4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A)

  A.一致性改变B.不一致性改变C.同行改变D.异化改变

  43、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同级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A)

  A.假设群体B.实际群体C.实属群体D.参照群体 44、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B)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C.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D.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45、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代表人物有(A) A.高觉敷B.严复C.梁启超D.潘菽 46、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作出判断,这在认知中属于(B)

  A. 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近因效应

  47、判断“谢谢啦”这句话的标准意思主要依赖于(B) A.场合B.声调C.热情程度D.表情

  48、如果双方在冲突中作出让步,这种调适方式叫(A) A.和解B.妥协C.容忍D.调解

  49、同一组被试接受两个等值测验所得结构的一致性程度称为(B) A.重测信度B.复本信度C.折半信度D.内部一致信度

  50、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最基本原始的需要是(C)

  a. 安全需要B.爱和归属的需要C.生理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51、关于惩罚在道德行为训练中的作用,正确的应该是(C ) A.惩罚不利于道德行为的形成B.不能采取惩罚的办法C.适当运用惩罚还是必要的D.惩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

  52、对“现实的我”认识和评价过度高估而且“理想自我”也是虚妄的高中生,其自我意识的类型应该是(C )

  A.自我肯定型.B.自我否定型C.自我扩张型D.资我萎缩型 53、婴幼儿游戏中最高级的游戏形式是(C ) A.单人游戏B.集体游戏C.创造性游戏D.活动性游戏 54、根据个体认知发展水平作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B )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艾里康宁和达维多夫D.埃里克森 55、在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结构中,受快乐原则支配的部分是(A ) A.本我B.自我C.超我D.A和C

  56、为了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的进步情况,我们应当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 )

  A.观察法B.问卷法C.自然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

  57、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问卷法 5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

  A.布伦塔诺B.弗洛伊德C.亚里斯多德D.冯特

  59、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C ) A.华生B.瓦龙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

  60、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C )

  A.霍尔B.孟德尔C.高尔顿D.彪勒

  61、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看法都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B )

  A.二元论阶段B.多元论阶段C.相对论阶段D.约定论阶段 62、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C )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63、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 A.奥尔波特B.卡特尔C.荣格D.斯普兰格

  64、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A ) A.相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

  65、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A ) A.品德B.道德C.个性D.人格

  66、品德的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B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为(B )

  67、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D ) A.皮亚杰B.斯陶布C.章志光D柯尔伯格

  6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i,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B )需要

  A.归属B.自我实向C.尊重D.生理

  69、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A )

  A.努力程度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D.运气好坏

  70、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D )

  A.权威者B.告状者C.指导者D.协商者

  71、在实际测量中,信度值一般用描述两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的(D )来估计。

  A.标准分数B.原始分数C.平均数和标准差D.相关系数 72、性幻想是正常心理现象吗?(A ) A.是B.不是

  73、如今社会患性变态症的哪种性别的人多?(A ) A.男性比女性多B.女性比男性多C.男女比值一样 74、幻听是出现于听觉器官的虚幻知觉,容易导致患什么症?(B ) A.聋哑症B.精神分裂症C.健忘症


看过“心理健康知识材料”的人还看了:

1.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2.心理健康知识资料

3.有关心理健康的黑板报资料

4.简单的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资料

5.心理健康手抄报的内容

6.关于心理健康的手抄报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整个民族文明、卫生、健康素质的根本措施。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1

  一、什么是孤独?

  所谓的孤独,是由人与人的往来体会中产生出来的。当人认为自己是孤独时,那就是他处在想和他人接触、交往的状态中。

  顽固的人、自我主张强烈的人、反抗的人,和阴晴不定的人、不满的人、插嘴的人、过于溺爱宠物的人,都是具有容易成为孤独的危险的类型。

  我们必须能耐得住孤独,才能完成重大的工作,才有某种成就的希望。

  打入团体,或是非得生活在团体中才能安心的人,都不能称之为独立自主的人。

  个人进入了群体中,自己的姓名、地位、职业,一切都成为无关紧要的东西了。个人完全成为无色透明的存在,以群体的一分子而行动着。虽然没有不安和焦虑,但是自主性也丧失了。

  为了考虑估计到自由和独立,无论如何必须要有不能败于团体性的想法的强烈概念,以及不可动摇的精神之支柱。在孤独中,才能诞生真正的自由。

  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如果没有忍耐孤独的精神,和缺乏控制孤独的创造力,则无法存在于社会。

  二、如何挣脱孤独?

  1、伸出友谊的手

  (1)克服孤独的两种方式

  一个是自己积极地打破这种孤独状况;另一个是等待周围环境向你接近。自我极端地忍受着孤独,绝缘于向人招呼、微笑。预期渴求着交谈对象,不如在多向人打招呼、亲切交往上下功夫。

  (2)待人亲切

  渴求谈心对象的,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又强烈依赖心的人。在许多场合,无法充分被爱的人,经常是到了成年仍残留着自恋成分。依赖心强大人士渴求着爱。

  对别人亲切是免除自己本身孤独的第一步。但是,我们往往吝啬于对别人表示亲切。表示亲切所需要的勇气,事实上正式治疗自己孤独的特效药。

  我们要注意避免对方拒绝我们近似做作的亲切,使自己的善意能确实为人所接受。这样做的首要秘诀,是悄悄地,不使当事人觉察出我们的表现是出自善意。

  (3)己所欲施于人

  自己辛苦收集的资料,如果对别人也有用处,不妨提供出来,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善意表现方法。像这种利人又利己的事情,我们应该当一个习惯来培养。有了这样的好习惯,往往会有意向不到的收获,这些收获正是孤独的特效药。

  (4)善意的谎言

  未能受到真诚相待的人,不久亦对撒谎者不可捉摸的心态感到失望,而相继离去。唯有帮助他人的谎言,才会使人感到愉快。

  (5)熟记他人姓名

  人只有在被呼唤时,才会去思索对方是何人。希望自己的名字为别人所牢记,边应该先去记熟别人的姓名。嫌恶感可以凭直觉来感受,同样的,善意也可以借助直觉来交流。人有多比自己所厌恶的人的本能,但如此一来,只有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更强烈地注意对方的缺点。为了避免恶性循环下去,你不能等待对方来与你接近,必须主动去接近对方,一味地等待,可能使你失去得益友的机会。“我未曾遇见有我不喜欢的人。”这正是人与人交往的真谛,不要去嫌恶他人。

  (6)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失意的推销员聚在一起,他们有共同的烦恼,能相互了解对方苦恼的情形,在他们来说,聚在一起可以解决一切,同是天涯沦落人,自然会同病相怜,透过共有的不平不满所产生的言行思想,以求得解脱。在心理学上,这种逃避不安的心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或多或少的有这种情形存在。“这是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的正常人所采取的解决方法,这种心理活动相当于某些动物的保护色。”

  2、开放自我

  (1)去除悲观情绪

  欲使本身改观,必须有所兴革。

  首先,要彻底洗心革面,也就是改正不良的思想模式,爱钻牛角尖正是其中之一。过分钻牛角尖是损多余益。与人交往时,悲观思想尤其要祛除。郁郁寡欢的性格,只会给对方带来不快。“和气致祥”,人都乐意向春风满面的人招呼问好,而不愿与满脸阴沉的人搭讪说话。孤独所存在的根本原因便是悲观。停止那毫无益处的悲观思想,培养“永不放弃”的思考模式,这是我们开放自己的第一步骤。

  (2)坦然面对失败

  人是可以改变的,只有克服失败,不悲观,人才有价值。

  (3)活泼自己

  (4)踊跃发问

  早上与同学碰面时,必须清晰而亲切地道早安,点头明确些,以使对方能感受到;遇到问题时,不要吝于启齿请教,即使自己会做,也最好请别人再加以肯定。

  (5)加入人群

  我们不必急着隐藏自己的缺点,这些缺点让别人直销并不可耻,反而可借此建立愉快的人际关系。

  (6)舍弃优越感

  成功的关键不在你昨日的荣耀,而在于今天工作上的成果。只要抛弃自己的优越感,对方也一定会摘下它冷漠面具。

  (7)不要过分强调自我

  不是自我吹嘘便是满腹牢骚,开口闭口全是自己的事的人很难交到真心的朋友。整天把“我”挂在嘴边的人,易使人反感,受人轻视。他们被认为是强迫性的自我推销,故遇到重要事情也不愿与之商讨,他们将因此而陷入孤独的泥沼中。同样,打断别人的交谈或无故转换话题,也都是造成孤独的原因。被你打断话柄,而必须听你发表的人,可能会感到不愉快。自己觉得有趣,便认定别人也有兴趣,是一种过分自我中心的想法。别人说话时,应该静听其说完。“善言者,善闻人言。”

  (8)自我解嘲的艺术

  害怕被人看轻,正是缺乏自信的证明。会说话的人,常把自己失败的经验当作笑料。若无其事的自我解嘲,像是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它不会引起别人的不快,反而使听众开怀大笑,越糊涂的事越能引起笑声,使人在愉悦中,松懈戒心。谈论自己的成功经验,或许会使听众受到某些不必要的刺激,但自己的蠢事,却常能引起四周朋友的开怀大笑,使气氛和谐轻松。

  (9)给人留余地

  喋喋不休地强调自己言论的正确,只有使对方因下不了台而困窘。透过这种穷追猛打的方式,或许可以得知谁是谁非,但在人际关系上,显然将会有很恶劣的影响。理屈的一方自然会明白自己的错误。如果你使对方无地自容,将引起他人不必要的不满。

  (11)克制过强的竞争意识

  假若你将对方当成竞争对手,对方会报以相同的态度。你的竞争意识愈强,对方给予你的刺激也愈大。如果想从孤独中挣脱出来,就务必要压抑自己过分强烈的竞争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篇2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 ℃; 平 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24. 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30.少饮酒,不酗酒。

  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32.拒绝毒品。

  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35.经常开窗通风。

  36.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37.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38.膳食要清淡少盐。

  39.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40.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41.不滥用抗生素。

  42.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43.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44.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5.妇女怀孕后及时去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

  46.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合理添加辅食。

  47.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48.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49.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50.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51.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52.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下一页更多精彩“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



  心理健康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那么你对心理健康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心理健康知识资料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心理健康问题的分类

  一般性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心理活动反应不甚强烈,且未影响思维逻辑的暂时性的心理紊乱 。日常生活中可能因为某件事情造成心理上的不愉快,产生短暂的焦虑、烦恼,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急躁。

  非精神病性疾病(心理障碍)------是指初始反应就很强烈,且持续时间比较长,以及自身难以克服的精神负担。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伴有人格缺陷,这类人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侯,如惊恐、焦虑、抑郁、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病人常感到痛苦万分,迫切要求帮助。

  精神病性心理疾病-----则是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些病人常见幻觉、妄想,并且常常不承认自己的病态。拒绝求医。

  心理健康的概念

  现代健康概念,早已超出人们的传统认识,它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即:身、心两个方面。而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随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具有高效、快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 “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和人际关系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在这种情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我们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著名心理家马斯洛为心理健康提出了9条标准:

  1、对现实具有高效的率的知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

  3、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

  4、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静;

  5、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理论;

  6、对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阳,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

  7、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具有乐于助人的热心;

  8、具有民主的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9、能承受欢乐和忧伤。

看过“心理健康知识资料“的人还看了: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资料

2.心理健康知识黑板报内容

3.健康养生知识

4.健康养生知识

5.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手抄报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你知道心理手抄报怎么做吗?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手抄报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健康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心理健康手抄报图片1

  心理健康手抄报图片2

  心理健康手抄报图片3

  心理健康手抄报图片4

  心理健康手抄报图片5

  心理健康手抄报的内容

  青少年早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朦胧性

  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

  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开,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在年龄喜好上,女孩儿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比较成熟的男性。在年龄相当时,多半是女孩儿采取主动。男孩儿喜欢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儿,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


看过“心理健康手抄报的内容”的人还看了:

1.大学心理健康手抄报素材

2.关于大学心理健康的手抄报图片

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抄报3篇

4.大学生心理健康手抄报素材

5.简单的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资料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