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上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

由网友()分享简介:历史七上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符合陶行之教学合一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历史七上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供大家参...

历史七上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符合陶行之教学合一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历史七上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历史七上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历史七上第一单元记忆歌诀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历史七上第一单元思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看过“历史七上第一单元思维导图”的人还看了:

1.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

2.初一历史的思维导图

3.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大全

4.七上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习题及答案

5.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

6.绘制思维导图的七个步骤

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把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作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形成分支,使知识成网状结构,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所学内容。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7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欣赏

  中学生必背且必懂的历史答题规律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

  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

  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

  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

  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

  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

  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

  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个政策:

  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

  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

  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

  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

  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2)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8、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

  (1)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秦汉以后统治者的修养生息政策正是这种治国思想的体现。

  (2)演变: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①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③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

  ④汉代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逐渐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学;隋唐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

  9、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2)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

  (3)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影响深远。

  10、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1)趋势:

  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2)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复习

  近代中国

  7. 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①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④文化侵略:西方的____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

  ②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8. 辛亥革命六个“第一”

  (1)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9.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1)四个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

  (2)两个影响:

  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

  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3)三个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看过“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的人还看了:

1.绘制思维导图的七个步骤

2.如何用思维导图来整理资料

3.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大全

4.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的图片

5.初中历史知识思维导图

6.绘制思维导图的简单步骤

初一历史的思维导图



  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在自己大脑进行加工巩固。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7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初一历史的思维导图欣赏

  初一历史的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朝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 年号:开皇

  统一:589年 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 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 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 建立时间:618年 都城:长安

  李世民(唐太宗) 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 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 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武则天 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 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姚崇 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

  唐朝的经济高度繁荣表现:

  ①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②唐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③唐初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④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四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科举制度 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处理政事的能力。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科举制度的作用: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19世纪英国的文官制度,就是仿照科举制度的。

  衣食住行时尚:①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还好吃面食;②唐人喜好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③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④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原因:①盛唐时期国运鼎盛,政局安定;②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革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表现:体现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宏放、汇纳百川与充满时代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天可汗 西北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

  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政策 具体做法:在东突厥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与吐蕃和亲等。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①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催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②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③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赢得了人们的爱戴。

  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唐朝的对外政策)

  谴唐使 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鉴真 唐朝高僧 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五次失败,最后双目失明,贡献: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玄奘 唐朝高僧 唐太宗时期,为求取佛经精义,前往佛教圣地天竺,历尽九死一生,贡献:促进了中国与天竺的经济文化交流。

  长安 唐朝都城 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大明宫在长安城的北部

  第七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雕版印刷 唐朝初年发明,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火药 孙思邈书中记载,在唐初发明,开始运用于军事上是在唐朝末年。

  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

  晋江的安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

  第八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唐诗 著名诗人有李白,人称“诗仙”,创作风格是豪迈奔放,想象力丰富。杜甫,人称诗圣,诗被人称为“诗史”。创作风格是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唐诗兴盛的原因:①唐代确立了科举取士制度,实行比较开放的文化政策;②唐朝帝王大都喜爱或能创作诗歌,进士考试也以诗歌为重要内容。

  乐舞 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的《

  敦煌莫高窟 以佛教故事为主,是中国古代艺术成就最高的石窟艺术。

  思维导图是什么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因此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运用“思维导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式之一。“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包括可视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支架理论等。它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表征形式,即它以可视化的方式反映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它能够提高思考的技巧,增强记忆力、组织力和创造力,由于“思维导图”能够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体现学习者的思考过程,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思维导图”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


看过“初一历史的思维导图”的人还看了:

1.绘制思维导图的简单步骤

2.绘制思维导图的七个步骤

3.如何用思维导图来整理资料

4.七年级上册数学的思维导图

5.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大全

6.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大全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大全

  思维导图既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工作、学习的思维工具,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学好初中历史。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大全欣赏

  初中历史记忆口诀(一)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 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 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 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 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 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 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 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 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 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 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 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 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 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 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 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 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 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 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 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 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 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 “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 “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 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 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 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 任用丞相叫管仲,

  “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 城濮之战称英雄,

  “退避三舍”诱楚军, 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多战争,

  齐王军师名孙膑, 围魏救赵战桂陵,

  前二六0战又起, 秦赵之间战长平,

  赵括纸上来谈兵, 四十六天粮草尽,

  赵军大败秦军胜, 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 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 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

  李冰修筑都江堰, 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 造福人民几千年。

  (三)

  孝公治国有心计, 商鞅变法最有力,

  承认私人有土地, 奖励耕战免徭役,

  废除贵族的权力, 建立县制搞治理,

  经济得到大发展, 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 商鞅变法了不起。

  八、九、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文字可考在商朝, 甲骨文字算最早,

  青铜器上刻金文, 周晚大篆形成了。

  (二)

  古人观天很注意, 日食月食书中记,

  夏朝历法叫“夏历”, 战国二十四节气。

  (三)

  最早名医是扁鹊, 针刺汤药和按摩,

  “望闻问切”诊疾病,中医沿用真不错。

  (四)

  楚国诗人叫屈原, 上了世界名人篇,

  抒情长诗有《离骚》,思想艺术传千年。

  (五)

  孔子相传为圣人, 思想教育都精明,

  主张“爱人”察民情, “为政以德”反酷刑,

  办学收徒三千人, 因材施教出贤能,

  启发学生多思考, 主张温故而知新,

  言行收录在《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

  (六)

  老子道家创始人, 学说记在《道德经》,

  主张事物对立面, 正反两面要想清。

  (七)

  百家争鸣好形式, “墨儒道法兵”在此,

  “兼爱”“非攻”墨主张, “仁政”治国是孟子,

  道家代表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来治,

  法家代表韩非子,反对空谈倡“法治”,

  兵家鼻祖是孙武,《孙子兵法》论军事。

  初中历史记忆口诀(二)

  十、“秦王扫六合”

  (一)

  前 230 — 221(年),秦灭六国大统一,

  始皇咸阳来登基, 至高无上大权集。

  (二)

  丞相、太尉和御史, 地方推行郡县制,

  全国统一度量衡, 还有货币和文字,

  为了思想大控制, “焚书坑儒”有得失。

  (三)

  抵御匈奴筑长城, 开发南疆修灵渠,

  开疆拓土好疆域, 世界大国了不起。

  十一、“伐无道 诛暴秦”

  (一)

  秦朝暴政民愤激, 戍卒大泽揭竿起,

  势如破竹建政权, 陈吴败后项刘继。

  (二)

  项羽领兵创奇迹, 巨鹿大败秦主力,

  刘邦率兵逼咸阳, 短命秦朝就灭亡,

  楚汉之争又四年, 刘邦长安建政权。

  十二、大一统的汉朝

  (一)

  刘邦用人“张萧韩”, 前202(年)建西汉,

  吸取秦亡的教训, 减轻百姓的负担。

  “文景之治”谋发展, 社会面貌大改观,

  轻徭薄赋得民心, 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 “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 国库钱粮都丰满,

  着眼长治和久安, 武帝一统更不凡。

  (二)

  雄才大略汉武帝, 善用人才把权集,

  罢黜百家尊儒术, 集权削侯分土地,

  举办太学学五经, 一统江山鼎盛期。

  十三、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

  武帝治河有高招, 文武官员背柴草,

  亲临工地看治理, 八十多年无灾涝。

  (二)

  东汉明帝修黄河, 筑起大堤一千多(里),

  被淹土地变良田, 八百多年无水祸。

  (三)

  西汉耕犁装犁壁, 耧车播种新工具,

  丝绸织布提花机, 杜诗水排用水力。

  (四)

  武帝集权有经验, 统一铸造五株钱,

  盐铁经营归中央, 城市繁荣已出现。

  十四、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冒顿统一蒙古盛, 汉初被迫去和亲,

  卫、霍领兵破匈奴,昭君出塞传美名。

  十五、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

  追溯历史两汉期,甘肃玉门阳关西,

  而今人们称西域,那时小国被匈欺。

  武帝统治有心计,召募使者出西域,

  企图联络大月氏, 共同对匈来夹击。

  (二)

  张骞两次出西域, 排除艰险建史绩,

  沟通促进东与西, 历史意义了不起。

  (三)

  张骞出使西域后, 丝绸之路通欧洲,

  陆海贸易大发展, 东西文化相渗透。

  西域各国归附汉, 社会面貌大改观,

  设立西域都护符, 总管西域的事务。

  (四)

  前138、119,张骞到西域,带去牛羊和布匹,

  铸铁凿井和开渠,织布漆器金工具,

  带回葡萄石榴核桃和苜蓿,还有歌舞和乐器。

  (五)

  海上丝路也不差, 广东沿海大出发,

  中南半岛往南下, 马来半岛马六甲,

  继续通往孟加拉, 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十六、十七、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东汉蔡伦“蔡侯纸”,张衡发明地动仪,

  《九章算术》了不起,均在世界创奇迹。

  (二)

  华佗外科是名医, “麻沸散”是好药剂,

  世界医学有创举, 还编体操“五禽戏”。

  (三)

  东汉末年张仲景, 写了《伤寒杂病论》,

  医德高尚医术精, 后人尊称为“医圣”。

  (四)

  司马迁写《史记》,记述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五)

  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水平显神功,

  艺术群像磅礴势,造型精美又生动。

  十八、三国鼎立

  (一)

  200年时战官渡,曹、袁力量有悬殊,

  曹操用了许攸计,统一北方定根据。

  (二)

  老骥伏枥志千里, 208年 战又起,

  曹操南下到赤壁, 孙刘联军齐抗击,

  孔明周瑜巧用计, 火烧赤壁定大局。

  (三)

  赤壁之战定大局, 魏蜀吴国三鼎立,

  二二零年是曹丕, 定都洛阳打魏旗,

  次年刘备亦称帝, 定都成都汉业继,

  二二二年孙称王, 定都建业吴旗举。

  (四)

  三国经济大发展, 各显神通抓生产,

  魏国重视抓水利, 蜀锦丝绸数第一,

  吴国沿海抓造船, 联系内地与台湾。

  十九、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

  淝水之战383(年),苻坚领兵八十万,

  妄图一举灭东晋, 雄心勃勃有野心,

  哪知早已失军心, 将士不愿去卖命,

  前师不忘有教训, 人心向背是根本。

  (二)

  追溯历史三国前, 江南落后少人烟,

  土地肥沃无人垦, 雨热充足也置闲。

  东汉末年北战乱, 各族人民迁江南,

  带去劳力和技术, 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 修建水利多工程,

  水稻小麦和绿肥, 推广粪肥和牛耕。

  二十、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有个孝文帝, 迁都洛阳定大计,

  穿汉服 学汉语, 改汉姓 学汉礼,

  卑汉联姻受鼓励, 采用汉制学令律,

  以孝治国,崇孔尊老倡风气,民族融合大统一。

  二十一、二十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

  南朝“冲之”爱科研, 数学天文有贡献,

  精确计算圆周率, 领先世界近千年。

  著书《缀术》有功绩, 计算年时差无几,

  造“千里船”行百里, 水碓磨磨面又舂光。

  (二)

  北朝有个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他写,

  农林牧副渔五业, 不误农时抓季节,

  改进技术和方法, 农学史上硕果结。

  (三)

  郦道元写《水经注》, 地理学中是专著,

  江河水道为纲目, 地形物产与风俗,

  山川城镇与古迹, 如诗如画好景物。

  (四)

  东晋羲之写字行, 书法艺术集大成,

  代表作品《兰亭序》,“行书”天下第一名,

  后人给王送美誉, 尊称他为大“书圣”。

  (五)

  东晋恺之画人物,形象逼真好艺术,

  代表作品有两幅,《女史箴图》《洛神赋》。

  (六)

  北朝劈山凿石窟, “云岗”“龙门”最杰出,

  继承秦汉的风格, 吸收佛教的艺术。

  结 束 语

  历史知识多奇妙, 学好历史人开窍,

  做人处世与治国, 历史当做镜子照。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大全相关文章:

1.九上历史知识思维结构导图

2.思维导图资料下载

3.八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

4.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

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图

6.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七上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习题及答案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七上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那么你都掌握了知识点了吗?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七上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七上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而来的?( )

  A.女娲捏出出来的 B.亚当和夏娃制造的

  C.猴子变化而来的 D.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2.2007年1月19日,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和谐圣火”的“文明之火”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点燃,大会组织者选择在元谋县采集圣火的主要原因是( )

  A.元谋县我国海拔最高的地方 B. 元谋县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

  C.元谋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D. 元谋县是我国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地方

  3.“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4.人和动物与很多的相同之处,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会不会使用天然火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语言交流 D.会不会直立行走

  5.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用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

  6.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 )

  A.“新石器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7.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右面的文物出土于下列哪一著名的考古遗址( )

  A.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C.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D.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9.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10.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11.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12.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13.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14.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不同  B. 使用的工具不同

  C. 生活习惯不同  D. 思想意识不同

  15.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①炎帝 ②黄帝 ③蚩尤 ④禹

  A.①② B. 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6.“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 )

  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娲

  17.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话中错误的是( )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B.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前

  18.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19.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内,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B.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20.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

  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 B.大禹建立起夏朝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原始农耕的出现

  二、识图题

  21.读右图回答

  (1)图中是哪个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

  (2)他是在哪里被发现的?他生活在距今多少年前。

  (3)他使用的石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旧时代被称作什么时代?

  22.右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判断题

  23.下面是一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共有5个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并给予纠正和解释。

  毛毛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小木屋,他手里拿着一把铁制的镰刀去割水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正午,毛毛急忙往回赶,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钻木取火,因为他要用陶锅做香喷喷的大米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列举题

  2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个典型聚落和它们种植的农作物。

  25.列举我国距今5000年左右北方的三个部落联盟首领。

  五、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1958年5月,在我们韶关市曲江县城马坝镇狮子岩的洞穴里,当地农民在采挖洞中的堆积物作肥料时,发现了一个中年男性的头骨化石和一批动物化石,考古学家如获至宝。经鉴定,那个头骨化石是13万年以前的原始人类,因为这个头骨化石是在马坝发现的,考古学家便将之命名为“马坝人”。马坝人把石块打制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作为工具,艰难地掀开了珠江流域光辉历史的扉页。

  ──据《韶关历史》改编

  (1)从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来看,马坝人生活在什么时代?

  (2)马坝人的生活状况与我们学过的哪一古人类最相近?

  (3)材料说马坝人的生活非常艰难,你能想象一下马坝人的生活情景吗?

  27.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28.

  2007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炎帝和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

  (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

  2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三: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回答:

  (1)从材料一、材料二可看到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跟课本的说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3)通过以上材料与课本内容的对照,你得到什么认识?

  六、探究题

  30.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异同点。

  31.仔细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右面图片展示的主题是什么?

  (2)你觉得这幅图片反映的哪些内容是可信的?哪些具有神话色彩?并说明理由。

  七上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B4.B5.C6.B7.D8.B9.D10.C11.C 12.B 13.B14.A15.A16.A 17.C 18.D19.B20.B

  二、识图题

  21.(1)北京人(2)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70—20万年前(3)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旧时器时代

  22.(1)A半地穴式;B杆栏式(2)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3)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三、阅读判断题

  23.(1)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2)北京人还没有铁工具(3)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不会人工取火(4)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不会单独劳动(5)北京人生活时期没有水稻

  四、列举题

  24.半坡原始聚落种植粟和蜀;河姆渡原始聚落种植水稻。

  25.黄帝、炎帝、蚩尤

  五、材料解析题

  26.(1)旧石器时代(2)北京人(3)他们往往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27.(1)半坡原始居民。(2)半坡人面鱼纹盆。(3)粟。(4)没有发现中国古老的文字。

  28.(1)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为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形成的部落联盟是后来华夏族的主干(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3)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9.(1)部落联盟会议推选;禅让制(2)部落联盟首领之间为了争夺权力,互相进行斗争;不一致;因为课本上介绍的是,这些部落首领具有自己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3)古代的很多传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需要通过各种资料进行论证。

  六、探究题

  30.相同点:①都处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②都使用磨制石器;③都已有了农业和畜牧业,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了水稻;④都已使用弓箭;⑤都会烧制陶器;都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31.(1)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2)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养蚕缫丝,发明历法,制造医药等等,这是可信的。但说这些是黄帝、嫘祖、仓颉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的色彩了。因为,其中的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


猜你感兴趣的:

1.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题及答案

3.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4.2017年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5.历史七年级上学法大视野答案

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



  在对历史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去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因谁而起,因什么事情而起,又是在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影响之下。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的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历史知识结构框架的思维导图

  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1

  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2

  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3

  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4

  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5

  高中历史知识点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1)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②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2)反动统治: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①对外投降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②镇压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3)抗争探索:中华民族觉醒;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③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主流。(4)发展:民资初发;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②清政府放宽限制;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高中历史知识点二

  (1)帝国主义扶植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加深殖民秩序:①采取间接侵华方式,以华制华,尤其是分而治之更加阴险;②在华争夺激烈,特别是日俄和日美,其中日本一度独霸中国,但一战后被打破;③帝国主义继续破坏中国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等);④控制中央和分割边疆相结合。

  (2)北洋军阀替代清政府统治,对内独裁破坏民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①清政府玩弄新政和预备立宪花招破产,出卖利权,垮台实为必然;②袁世凯篡夺清朝大权和革命果实,复辟帝制,接受21条,众叛亲离死去。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准备,武昌起义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但由于帝封联手,资阶软弱涣散,官僚、立宪投机,果实很快被篡;

  ②此后革命派又为维护革命果实坚持斗争,皆以失败告终。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推翻帝制,普及共和观念,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启民族觉醒之蒙都功莫大焉,但由于其软弱性,不敢明确反帝,彻底反封,始终未能提出科学纲领,建立革命武装,组成坚强政党,发动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其失败也是必然;

  ④一战期间,中国具备了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变的诸多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等)。

  (4)经济上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它和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一起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

  1、同盟会和此前革命派政党的区别(全国性,理论性,先进性。)分析其弱点(涣散,复杂)。同盟会后来的演变。

  2、辨证的分析三民主义内容的意义和局限。(它主张民族主义,但又缺乏明确的反帝态内容;它主张民权,但又不敢发动群众;它主张民生,但又不敢自下而上的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3、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的原因,作用。

  4、深刻理解实业救国思潮的形成原因,代表人物,分析积极作用。其结局说明了什么?

  5、归纳革命派为革命高潮到来所做的准备工作。(宣传思想-译书,办报,著书,论战;建立革命团体;创建革命纲领;发动武装起义。)注意与维新派区别。

  6、革命派为维护共和果实进行的历次斗争的原因,结果。

  7、湖北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和成分。南京临时政府的弱点。(四方面:内部混入旧官僚和立宪派;对帝国主义抱幻想;未采取彻底反封措施;缺乏群众和地方基础支持。)

  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帝、封、官宪,自身分析。)

  9、一战前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政治,由袁独裁到军阀割据;由日独霸到同支配;由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经济:由春天到冬天;思想: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批封逐渐转向社会主义思潮。)

  10、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影响。

  11、五四运动前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体现,斗争的实质,和结局(两个不稳定),启示。

猜你喜欢:

1.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图必修一框架图

2.髙中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图

3.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图片

4.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图

5.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