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_一二九运动背景(一二九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由网友()分享简介: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_一二九运动背景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这是中国人不能忘记的一段历史。那么你知道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吗?这次小...

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_一二九运动背景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这是中国人不能忘记的一段历史。那么你知道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129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一二九运动背景

一二九运动主要内容

129运动主要人物

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1、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的到来。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返回目录

129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抗日救国。129爱国运动以请愿的方式,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所发动的一次抗日救国行动。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返回目录

一二九运动背景

1935年12月6日,北平学联召开代表会,通过并发表了《北平市学生联合会成立宣言》。随即,平津15所大中学校联合发出通电,反对“防共自治”,要求政府讨伐汉奸殷汝耕,动员全国人民抵抗日本的侵略。

就在这天,传来了在日本侵略者逼迫下将于12月9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广大同学和各界进步人士极为震惊。12月7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领导下,北平学联决定于9日举行学生大请愿,反对“华北自治”。

<<<返回目录

一二九运动主要内容

1935年12月9日凌晨,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近千名爱国学生离城较远,到达西直门时,城门已被军警关闭,请愿队伍无法进城。

两校学生就在西直门一带召开群众大会,向附近居民和守城军警进行抗日宣传。两次游行示威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北平学联成立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工厂农村,发动各地工农士兵群众开展反日反蒋斗争,也使爱国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教育

1936年,南下扩大宣传团在北平召开团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改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党领导成立的先进青年组织。它的诞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一二·九”运动的深入发展。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返回目录

129运动主要人物

1、姚依林

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占领东北之后,又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侵略,整个华北危在旦夕。姚依林和彭涛、黄敬、郭明秋等同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和直接指挥数千名北平爱国学生,冲破国民党反动军警的阻挠,举行了“一二·九”、“一二·一六”两次学生抗日救国示威游行。

2、郭明秋

郭明秋等北平市学生联合会的共产党员率领北平6000余人举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

3、彭涛

一二九运动领导人之一,时任北平临委组织部长,学联党团书记;公开身份是辅仁大学学生。他是谷景生的高中同学,一同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又受党委派,一同进入抗日同盟军,与谷景生结为终身亲密战友。

4、孙敬文

1935年12月,孙敬文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孙敬文是“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组织领导人之一。他参加了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和“北平市学联”,被选为学联的领导成员,在“一二·九”运动中担任总交通。

<<<返回目录


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相关文章

★ 一二九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 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 129运动的历史意义

★ 129运动的背景

★ 129运动的意义

★ 129运动事件简介

★ 一二九运动的精神是什么

★ 129运动活动总结3篇

一二九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一二九运动是什么?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的意义是什么?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二九运动的意义,希望对你有用!

  一二九运动简介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为什么不受重视

  发生于1935年北平的一二九运动在中共历史上曾经十分重要,在其1949年夺取政权后,也曾列为重大节日,很多高校都有与一二九相关的社团。但是,从1990年代开始,一二九运动被刻意淡化。原因微妙。

  而就一二九运动历史本身,也一直有很多隐秘的事实没有揭出来。

  中共与一二九运动密切相关的几个人,后来官做的最大的,是姚依林。姚依林回忆一二九运动,主要见于两分资料。一是《中共党史资料》2007年04期曾刊发《姚依林关于一二九运动的一次谈话》。该文起因是:1982年8月12日,胡耀邦的指示范瑾、兰铁白等人拜访了姚依林,请姚回忆一二九运动以及一二九运动领导人黄敬的情况(黄敬一事与胡耀邦平反冤案有关)。另一资料是中共党史出版社在2008年12月出版的《姚依林——百夕谈》,该书是姚依林与其堂妹姚锦所作的跨时两年、长达43次谈话的实录。

  1,一二九运动是中共策划并领导的

  首先要明确一二九运动的性质。这不是一起自发的学生运动,而是中共策划并领导的。这是在各种文献中都公开承认的。

  根据姚依林回忆,一二九运动主要领导人应该是彭涛(未公开出面),现场领导人是黄敬,助手是姚依林、郭明秋。在他们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学生数千人举行了示威游行,并在随后不断进行活动。所以一二九运动不是一天的事。如果顺延下去,可以看做延续了一年多。

  2,当时各派政治势力的背景

  日本方面:1935年下半年,日军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

  中共方面:同时,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由王明起草《八一宣言》,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宣言在莫斯科和巴黎发表,并迅速传回国内。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随后,学联决定游行请愿。

  国民政府方面:不希望激化同日军的矛盾,希望日军北上进攻苏联。蒋介石认为中日必有一战,而中国实力太差,他一方面大力加强军事防线和军备武装,一方面希望拖延中日开战时间。

  苏联方面:最坏的结果是日本北上进攻苏联。一定要想办法让中日开战,拖住日军。

  3,策划一二九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会读书的人能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中共资料描述一二九的目的,多次出现这样的字眼:“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给国民政府带来压力,缓解了中共在陕北的困境”,这应该是第一个目的。

  另一目的就是响应苏联号召,落实“武装保卫苏联”。关于武装保卫苏联,大家去查一下吧,这方面的资料现在越来越多地被揭出来了。

  我们来看姚依林的回忆,在设计游行口号时候,他们发生了分歧——“打倒国民党”便无法提,“拥护苏维埃政权,保卫苏联”便无法提,只能提出为广大学生群众能接受的口号。于是,双方争执不下,在口号问题上发生激烈争论,彭涛成为临委会议上的极少数派。他们所研究提出的口号,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临委多数派则认为这是右倾口号;又如:“要求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临委多数派则认为国民党不会给自由,这是社会民主党的口号;又如提出:“蒋委员长如抗战就拥护,不抗战就不拥护!”更加被临委多数派认为是右倾投降的口号。凡是提出为当时广大学生群众可以接受的口号,以小王为代表的多数派都不赞成。临委会议上意见分歧,无法决定行动。彭涛只好在会后找姚依林和黄敬、郭明秋多次研究,又找周小舟去商量。

  关于口号的分歧,姚依林的回忆说:后来回想,这问题实质上就是跟第一次王明路线的斗争。

  后来,游行的口号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自治!”“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特殊化!”等等。姚依林特别强调——没有提“打倒国民党”,“打倒蒋介石”,“保卫苏联”的口号。

  4,毛泽东当时不知道一二九运动?

  根据姚依林的回忆,当时美国朋友斯诺以名新闻记者身份在燕京大学任新闻系讲师……大家在斯诺家里议论过学生运动的事,斯诺请他们吃饭,支持学生运动。1936年斯诺和前一位夫人尼姆·威尔斯去陕北时见到毛主席,谈起“一二·九运动”,毛主席说“不知道”。因当年河北尚未和党中央联系上。

  这个不奇怪,当时中共内部派系很多,分散在各地的势力沟通不顺。北京的中共党员根本不懂中共内部领导人的变化,他们那时候主要还是接受王明的思想,因为王明是苏联派来的,大家觉得他正宗。王明是最积极呼吁“武装保卫苏联”的,这也正是一二九运动的苏联因素。

  毛泽东与王明有分歧,毛认为怎么有利于夺取政权怎么来,至于是否保卫苏联,毛并不是最关心。

  不过,毛泽东后来对一二九运动评价十分高: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著重大的历史意义”。如果允许猜测,我倾向于认为毛非常感激一二九运动。

  5,蒋介石支持一二九运动?

  大陆教科书铁了心要把蒋介石塑造成投降派,所以抗日救国的运动当然是要针对蒋介石的。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甚至有人得出结论:蒋介石支持一二九运动。这个结论有一些道理,也有一些勉强。

  姚依林的回忆:12月18日,国民党北平市党部负责人杨立奎正式向师大学生会提出,找北平市学联代表谈判——他大谈蒋介石“关怀”北平学生运动,愿意给北平学生运动“帮助”,认为北平学生运动抗日,反对华北特殊化。杨立奎跟我们谈判时,中心是强调蒋介石的“关怀”,第二则希望我们接受“中央政府”“领导”,三是经济上“支持”,要把我们拉过去。

  姚依林的回忆与大陆教科书是矛盾的,他认为:国民党蒋介石在一定条件下赞成这个运动,企图把学生运动纳入他许可的轨道。

  6,当时新闻是怎么报道的?

  姚依林回忆:一二九运动发生后, 《南京日报》在12月10日头版头条登载:《北平学生示威游行,反对华北特殊化》,但是我们有些口号如“言论出版结社集会自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没有登。蒋介石政府强调登北平学生运动反对华北特殊化,反映出蒋介石和日本、宋哲元有一定的矛盾。宋哲元靠日本搞华北特殊化。蒋介石政府想把学生运动纳入他的轨道。“反对华北特殊化”这口号我们也有,是我们口号的一部分。报纸总是有阶级性的。我们看报时注意到,北平日报全部开天窗,叫宋哲元查禁了。

  7,当时军警对学生运动是如何“镇压”的?

  教科书描写12月9日的事情——大批警察手执大刀、木棍、水龙头,对付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爱国学生不畏强暴,队伍仍在继续前进。这时,警察打开水龙头,冰冷的水柱喷射在学生们身上,接着又挥舞皮鞭、枪柄、木棍殴打。学生们与军警展开英勇的搏斗,有百余人受伤。

  这与姚依林的回忆是矛盾的。姚依林非常明确地说:12月9日当天没有人受伤被捕,国民政府宋哲元方面的情况是“他没有准备,就是水龙头”。12月16日的游行时,“他出动大刀队,用刀背砍,没死人,伤几十个人”。

  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看过“一二九运动的意义是什么”的人还看了:

1.一二九运动的意义有哪些

2.129运动的历史意义

3.129运动的意义

4.一二九运动策划方案3篇

5.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活动总结3篇

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那么一二九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二九运动的背景,希望对你有用!

  一二九运动的背景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特派员李常青抵北平,建立由彭涛等组成的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指定周小舟负责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北平分会的工作。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随后,学联决定以请愿的方式,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行动。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宣布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动员全国对敌抵抗,切实开放人民言论、结社、集会自由。这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

  北平学联党团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抗日救国请愿。12月7日,北平学联召开各校代表会议,议定请愿游行的集合时间、行动路线和口号等。会后,各校学生自治会紧张地进行动员和准备工作。12月9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在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走在队伍前列的是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学生。警察当局事先得知学生要请愿游行,清晨即下达戒严令,在一些街道要冲设了岗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城外学生被军警阻拦,在西直门同军警发生冲突。上午10时许,城内一两千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汇集到新华门前。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收复东北失地!”“打倒汉奸卖国贼!”“武装保卫华北!”等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呼声。

  各校临时推举董毓华、宋黎、于刚等12人为代表,向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递交请愿书,提出6项要求:一、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及其类似组织;二、反对一切中日间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应付目前危机的外交政策;三、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四、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外的自卫战争;五、不得任意逮捕人民;六、立即释放被捕学生。何应钦避而不见。请愿不成,群情激愤。各校代表当即决定改为示威游行。队伍由新华门出发,经西单、西四,然后奔向沙滩、东单,再到天安门举行学生大会。一路上,不时有冲出军警包围的法商学院、北平大学医学院、中法大学、北京大学等大中学校的学生加入游行行列,队伍逐渐扩大到五六千人。行进中,学生们向沿街的群众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散发传单,得到群众的鼓掌和支持。

  当游行队伍前锋到达王府井大街,后尾尚未走出南池子时,大批警察手执大刀、木棍、水龙,对付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爱国学生不畏强暴,队伍仍在继续前进。这时,警察打开水龙,冰冷的水柱喷射在学生们身上,接着又挥舞皮鞭、枪柄、木棍殴打。学生们与军警展开英勇的搏斗,有百余人受伤。游行队伍被打散。

  12月10日,北平各大中学校发表联合宣言,宣布自即日起举行总罢课。提出罢#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课的具体目标是:一、誓死反对分割我国领土主权的傀儡组织;二、反对投降外交;三、要求动员全国抗日;四、争取救国自由。呼吁全国各界立即响应,一致行动。要求当局立即释放被捕学生,撤回封锁各校的军警。同日,北平学联发布《宣传大纲》,指出在目前形势下,首先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危害民族生存的残暴内战,反对一切出卖民族利益的政策和行动。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必须联合全国民众,结成统一战线。在罢课中,各校学生建立和健全了自己的组织。北京大学成立了学生救国会,发表宣言,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校学生会组织专题讨论会、文艺社、宣传队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从12月11日开始,天津、保定、太原、上海、杭州、武汉、广州、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先后爆发学生的爱国集会和示威游行,许多大中学校及工会等组织,纷纷给北平学生发来函电,支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北平学联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具体领导下,及时地研究制订了组织更大规模示威游行的计划。12月14日,北平报纸登载了国民党当局定于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北平学联即决定在这一天再次举行示威游行,把学生抗日救国运动推向新的高潮。12月16日清晨,北平各校学生分为4个大队,分别由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率领,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参加的学生总计1万余人。他们高举校旗,打着“反对华北特殊化!”“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等横幅,向天桥进发。上午11时左右,汇集到天桥广场上的学生和市民举行大会。游行指挥部负责人黄敬站在一辆电车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并带领群众高呼口号。大会通过了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收复东北失地,争取抗日和爱国自由等8个决议案。会后,游行队伍奔向冀察政务委员会预定成立的地点——东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楼举行总示威。队伍走到前门,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队的拦截。经学生代表反复交涉,军警才让游行队伍分批分别由前门和宣武门进入内城。在宣武门,爱国学生遭到上千名军警的血腥镇压,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伤。北平学生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活动,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一二九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杭州、西安、开封、济南、太原、长沙、桂林、重庆等城市的爱国学生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或发表宣言、通电,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陕甘苏区学生联合会也发出响应的通电,苏区各界民众集会声援全国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为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告工友书》,号召全国各业、各厂的男女工友起来召集群众会议,发表宣言和通电,抗议汉奸卖国贼出卖华北与屠杀、逮捕爱国学生。

  12月21日,上海市总工会通电声援北平学生,呼吁全国同胞一致兴起,集合民族整个的力量,反对任何伪组织之存在,以维护主权而保国土。广州铁路工人、上海邮务、铁路工人举行集会,发通电,要求对日宣战。鲁迅、宋庆龄等爱国知名人士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奋斗精神,捐款支持学生抗日救国运动。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支援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一二九运动的简介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

  1、全民族运动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2、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红军长征和一二九运动的密切关系

  一二九运动发生在红军北上抗日到达了陕北之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帮助了一二九运动,同时,一二九运动也帮助了红军,这两件事的结合,就帮助了全民抗战的发动,帮助了中华民族,增进了全民族的利益。

  
看过“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是什么”的人还看了:

1.一二九运动爆发的背景有哪些

2.一二九运动策划方案3篇

3.2016年关于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主题演讲稿

4.关于一二九运动优秀演讲稿

5.一二九运动简介

129运动的历史意义_129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又称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为此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129运动的历史意义,欢迎大家参阅。

  129运动的历史背景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犯。1933年爆发长城抗战,热河沦陷。1935年6 、7月间通过“秦土协定”控制察哈尔省。同年10月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建立傀儡政权——“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国民党政府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侵略者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对应这一局势,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在长征途中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号召全国军民团结抗日救国。

  129运动的历史准备

  11月18日,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代表,在中共地下党的策动下,召开联席会议,秘密成立“北平大中学校抗日救国学生联合会”。选举北平市立女一中18岁女学生郭明秋(共产党员)为执行主席,姚依林(共产党员)为秘书长。实际领导人为中共北平市委书记林枫、临委学联党团书记彭涛(辅仁大学学生)和黄敬(北京大学学生)。12月3日北平学联召开会议,决定联络各大中学校,发起大规模请愿。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动员全国对敌抵抗,提出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华北为核心的9项政治纲领,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团结全国各界民众,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此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于是学联决定将请愿活动定于12月9日。

  林枫后娶郭明秋为妻。

  129运动的历史经过

  12月9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凌晨,军警包围了不少大中学校,并关闭了西直门,请愿的学生群情激愤,纷纷冲破封锁。于上午10时30分,到达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所在地中南海新华门门前,向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请愿。愤怒的学生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打倒汉奸卖国贼!”“立即停止内战!”等口号。请愿群众代表向国民政府提出6项要求:

  反对华北自治及其类似组织;

  反对一切中日间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应付目前危机的外交政策;

  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

  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外的自卫战争;

  不得任意逮捕人民;

  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何应钦的代表和学生进行了对话,拒绝了学生打开西直门让清华、燕京学生进城的要求。学生随即开始大规模游行,队伍经过各学校时,不断有学生冲破封锁加入队伍,人数扩大到六七千人。队伍至西单和东长安街时遭到军警木棍、鞭子、水龙、大刀的攻击,百余人受伤,30多人被捕。被阻挡在西直门外清华、燕京两校学生,辗转赴阜成门、西便门,但因所有城门关闭未能入城,便在凛冽朔风中坚持终日,含泪向围观市民控诉日军在东北的暴行,指责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学生无畏的抗日救亡运动使得“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

  全国响应

  一二九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各大城市的爱国学生均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陕甘苏区学生联合会也发出响应的通电,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为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告工友书》,号召全国工友起来抗议出卖华北与屠杀(事实上并未有屠杀)、逮捕爱国学生。鲁迅、宋庆龄等爱国知名人士也撰文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奋斗精神,捐款支持学生抗日救国运动。北平学生也组织了“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前往河北宣传抗日救国。

  目前在中国大陆每年的12月9日在大学中有长跑、演讲等纪念活动。

  129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造成的巨大回响,为国民政府带来了压力,某程度上促成了国民党后来的联共抗日政策。时至今天,人们也会举行有关纪念活动,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一二九合唱;复旦大学的一二九歌会,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二九诗赛。

  目前,在北平辅仁大学校园旧址(今北京师范大学北校区,定阜大街),留有一座辅大教授启功落款的“一二九运动纪念碑”。

  129运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一方面,它是在共产党被认为绝对无权、绝对不合法的国民党统治一区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剿共”战争时期,在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双管齐下的情况之下发生的。在过去的所谓“剿共”战争中,共产党和红军处境的艰难是无须多说的。后来红军长征了,一走走了二万五千里,人家在后面也“欢送”了二万五千里,并且在前面还有“欢迎”的,在天上加上“送礼”的,这礼物名曰炸弹。尽管“欢送”者一程一程地相送,“欢迎”者一站一站地相迎,红军仍然到了陕北。但敌人还是用子弹作礼物,前后迎送。这就是说,红军到了陕北,还是处在被“围剿”的环境中。这就是军事“围剿”的情形。文化“围剿”怎么样呢?敌人的“碉堡”是建筑在学校里、书报杂志上以及社会文教团体里,也大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之势。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鲁迅先生的杂感,就可以知道。他的抨击时弊的战斗的杂文,就是反对文化“围剿”,反对压迫青年思想的。

  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已占领了东北,酝酿着“华北特殊化”,并积极准备灭亡全中国。因此,四万万五千万人民,大家都要干,要打日本帝国主义。可是,有一些人偏偏不赞成。不过,他们也是要打的,打的是谁呢?是共产党,是青年学生,是文化界的进步人士。全国老百姓对他们说:你们打的方向弄错了,我们坚决反对。这就是一二九运动所处环境的另一方面。一二九运动以后,事情就逐渐好办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民党政府只打共产党不打日本帝国主义的办法行不通了,不得不放弃“剿共”政策而走准备抗战的路,这就开了国民党的三中全会,民族统一战线也就在事实上宣告成立。对于这些,一二九运动的功劳都是很伟大的。


猜你感兴趣:

1.129运动主题黑板报

2.129运动的意义

3.129运动活动总结

4.129运动纪念活动策划书

5.纪念129爱国运动演讲稿

6.初中纪念129运动演讲稿

129运动的背景



  129运动的历史背景简介:

  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而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

  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由王明起草《八一宣言》,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宣言在莫斯科和巴黎发表,并迅速传回国内,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李常青抵北平,建立由彭涛等组成的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指定周小舟负责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北平分会的工作。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随后,学联决定以请愿的方式,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行动。

  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宣布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动员全国对敌抵抗,切实开放人民言论、结社、集会自由。这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运动发展过程总说 一二九运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后,接着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5年5月,日寇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对华北统治权的无理要求,并以武力相要挟。国民党政府对日寇完全屈服,与日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使中国在河北、察哈尔的主权大部丧失。10月,日寇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11月25日,日寇指使汉奸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20多个县的国土便脱离了中国的统辖。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寇“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9日,北平学生3000余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反动军警进行镇压,许多学生被捕或受伤。第二天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以示抗议。9日是冀察政务委员会准备成立的日子,学生和市民2万多人在天桥和前门火车站广场分别召开市民大会,通过了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收复东北失地、争取抗日和爱国自由等决议案。会后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再次镇压,学生30多人被捕,400多人受伤。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和国民党政府的卖国主义,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杭州、广州、南京、天津、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学生相继举行示威游行,各地爱国人士纷纷成立各界救国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实现抗日,形成全国人民爱国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二九运动成了推动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涨的起点。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

129运动的意义



129运动的意义

  129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29爱国运动 - 口号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五省自治!

  收复东北失地!

  打倒汉奸卖国贼!

  武装保卫华北!

  北平学生联合会宣传大纲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十日)

  我们具体的宣传大纲是这样:

  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反对危害民族生存的内战。

  3.反对一切出卖民族利益的政策与行动。

  甲、反对卖国外交。

  乙、反对秘密协定。

  丙、反对“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

  丁、反对名存实亡的华北政治形态。

  戊、反对奴化教育。

  己、争取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

  4.武装全国民众,扩大民族的解放斗争。

  5.争取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

  6.世界一切被压迫民众联合起来。

  7.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国家,建立统一战线。

  129爱国运动 成果

  大会通过了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收复东北失地,争取抗日和爱国自由等8个决议案。会后,游行队伍奔向冀察政务委员会预定成立的地点——东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楼举行总示威。队伍走到前门,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队的拦截。经学生代表反复交涉,军警才让游行队伍分批分别由前门和宣武门进入内城。在宣武门,爱国学生遭到上千名军警的血腥镇压,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伤。北平学生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活动,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一二九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杭州、西安、开封、济南、太原、长沙、桂林、重庆等城市的爱国学生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或发表宣言、通电,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陕甘苏区学生联合会也发出响应的通电,苏区各界民众集会声援全国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为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告工友书》,号召全国各业、各厂的男女工友起来召集群众会议,发表宣言和通电,抗议汉奸卖国贼出卖华北与屠杀、逮捕爱国学生。12月21日,上海市总工会通电声援北平学生,呼吁全国同胞一致兴起,集合民族整个的力量,反对任何伪组织之存在,以维护主权而保国土。广州铁路工人、上海邮务、铁路工人举行集会,发通电,要求对日宣战。鲁迅、宋庆龄等爱国知名人士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奋斗精神,捐款支持学生抗日救国运动。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支援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