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防治方法介绍(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有哪些)

由网友()分享简介:猪链球菌病防治方法介绍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如何防治呢?下面一起来看一看猪链球菌病防治方法吧!



  猪链球菌...

猪链球菌病防治方法介绍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如何防治呢?下面一起来看一看猪链球菌病防治方法吧!

  猪链球菌病的发病原因

  猪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羊、马、鹿、鸟、家禽(如鸭、鸡)等。猪体内猪链球菌的带菌率约为20%-40%左右,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如果细菌产生毒力变异,引起猪发病,病死猪体内的细菌和毒素再传染给人类,引起人发病。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人作为传染源引起人发病。

  猪链球菌的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特别是扁桃体和鼻腔)、生殖道、消化道。主要是通过开放性伤口传播,如人皮肤或粘膜的创口接触病死猪的血液和体液引起发病,所以屠夫、屠场工发病率比较高。在部分患者因吃了不洁的凉拌病/死猪肉或吃生的猪肉丸子、洗切加工处理病/死猪肉引起发病,加工冷冻猪肉也可引起散发病例。部分患者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在猪与猪之间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但还没有证据提示通过猪呼吸道传播人。

  猪链球菌病的发病机制

  人发生猪链球菌病的机制目前未完全阐明,关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发病机理研究甚少。

  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与猪的免疫状态、环境因素、致病菌株的毒力有关。引起脑膜炎、败血症以及关节炎综合征的猪链球菌则需要增加细菌侵袭力的毒力因子.包括荚膜多糖(CPS)、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细胞外因子(EF)以及溶血素(SLY)。猪链球菌2型无荚膜突变株和不明血清型(NT)猪链球菌表现出很强的黏附力和侵袭力。研究表明猪链球菌2型能诱导人单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6、IL-8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MCP-1),这些细胞因子能引起全身性炎性反应。猪链球菌2型的荚膜脂多糖与细菌的粘附和侵袭有关,具有荚膜的菌株能抵抗吞噬,因此荚膜脂多糖在致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导致机体对猪链球菌吞噬作用下降。

  当细菌从扁桃体进入血液,被单核细胞吞噬后,通过脉络膜丛到脑脊液内,激发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毒素,从而导致血液和脑脊液内的炎性细胞浸润。猪链球菌性肺炎的发病机理可能由于细菌通过呼吸道,大量定居繁殖,产生毒素和各种蛋白酶、溶血毒素等引起细胞溶解,导致上皮细胞屏障的破坏,引起肺部感染,同时有利于病原体侵入血流和在全身播散。此外,细胞因子、毒素作用引起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水肿发生,使颅内压力增高和脑血流阻断。 猪链球菌从伤口直接感染后,细菌在机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血源性感染,导致败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此种情况与普通细菌所致败血症类似。

  病理变化主要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败血症时全身脏器往往会出现充血或出血现象。部分表现为脑膜炎的病猪可见脑脊膜、淋巴结及肺发生充血。脑膜炎最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中性粒细胞的弥漫性浸润,脑脊膜和脉络丛的纤维蛋白渗出、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肺脏常呈实质性病变,包括纤维素出血性和间质纤维素性肺炎、纤维素性或化脓性支气管肺炎,肺泡出血,小叶间肺气肿以及纤维素化脓性胸膜炎。心脏损害包括纤维蛋白性化脓性心包炎、机械性心瓣膜心内膜炎、出血性心肌炎。组织病理学变化为心肌发生点状或片状弥漫性出血或坏死、纤维蛋白化脓性液化。心包液中常含有嗜酸性粒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具有大量的纤维蛋白。

  猪链球菌病的疾病表现

  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为4小时~7天,在屠宰或处理病/死猪后1~2天内或进食病/死猪肉后2~3天,最长7天突起畏寒和发热,多为高热、伴全身不适、头痛、身痛。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出血点、淤点、淤斑如图1(A.B.C)。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很快出现休克。人感染猪链球菌后,视细菌侵入部位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分为四种类型[3-4]。

  1、普通型。起病较急,畏寒、发热伴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身痛、肌肉酸痛、腹痛、腹泻,体温多在38℃ 以上,高则可达40℃ ,头昏、乏力明显,但患者无休克、昏迷和脑膜炎的表现。

  2、脑膜炎型或脑膜脑炎型。该型为最常见临床类型。起病急,发热、畏寒、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患者常在发热后出现明显头痛,伴呕吐和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脑炎型患者常伴有听力障碍(30%左右或更高),多数为听力减退,少数患者可失听。部分患者可有周围性面瘫和复视。脑膜炎患者常伴口唇疱疹,部分患者发生化脓性关节炎,少数发生葡萄膜炎、眼内炎等。

  3、休克型。患者起病很急,常发生于屠宰病/死猪且手部皮肤有破损的人,多在屠宰后1 天内发病,快者2~3小时,慢者13~16小时。表现为急起畏寒或寒颤、高热,数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心慌、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发冷、面色青灰、口唇发绀、头昏或意识改变、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少尿等休克表现(即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情进展快,很快转入多器官衰竭,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衰等。部分患者肢体远端皮肤有出血点、淤点、淤斑,面部、四肢常见。该型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个别经抢救成功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不全的表现。

  4、混合型。同时具有脑膜炎型和休克型的表现。往往见于休克型经抢救治疗后休克改变,存活到1天以上,出现脑膜炎并同时伴有其它脏器损害的表现。

  其它少见的感染类型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关节炎、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猪链球菌病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包括水、电解质、酸碱、能量平衡;补充维生素,给予新鲜血、血浆和白蛋白等支持治疗。高热时给予物理及药物降温。毒血症状严重者,在足量、有效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可以短期内使用糖皮质激素,成人一般用地塞米松10~20mg/d,或氢化可的松200~300 mg/d,可以减轻毒血症,同时有一定抗炎、抗休克和提高重要脏器对缺氧的耐受程度。

  休克型患者,在抗菌治疗的基础上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恰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详见第五章第十七节,感染性休克)。对于脑膜脑炎型患者应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尽早发现颅内高压,给于脱水治疗,减轻脑水肿及预防脑疝,可用20%的甘露醇1~2g/kg,隔4~6小时1次。对于此两型重症患者,应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2、病原治疗

  猪链球菌对大多数的抗菌药物敏感,但不同地区的菌株敏感性有差异。临床疑诊时,一旦作了细菌培养就应经验选择有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随后再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调整。目前抗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主要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定及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最好静脉给药,治疗脑膜炎时尤其应注意药物在脑脊液中是否能够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

  普通型:青霉素1600万IU/d,分2-4次,或头孢噻肟钠4~6g/d,头孢三嗪4g/d,分2~3次/d,疗程10~14 天。

  脑膜炎型、休克型和混合型:青霉素2000~2400万IU/d,头孢噻肟钠6g/d,头孢三嗪4g/d,分3~4次/天,疗程18~24 天。

  猪链球菌病的危害

  猪链球菌在猪中有较高的流行性,在人类不常见,但病情很严重。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屠夫、屠场工人及农民发病率高。其它人群如运输、清理病/死猪的人如司机等也易感染猪链球菌引起发病。屠宰厂工人咽部可以带菌,他们可表现为健康状态,但具有潜在危险。该病首先在猪群中暴发流行,随后屠宰者及与处理病、死猪有关者等发病,特别是现代集约型养猪更易流行该病。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6~8月的高温季节。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例早在1968年荷兰和丹麦即有报道,随后瑞典、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新西兰、加拿大及我国等也有病例报道,目前全球已报告有450余例猪链球菌感染病例,主要在北欧和南亚一些养殖和食用猪肉的国家和地区。1998年,我国江苏南通地区发生的猪链球菌疫情,25例患病,其中16例表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3例死亡),9例表现为脑膜炎(1例死亡)。据卫生部通报,2005年6月~8月,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204例,其中死亡38例,治愈出院166例。病例分布在资阳、内江、成都等12个市,37个县,131个乡镇,195个村。其实在广大的农村,每年都有散发病例,由于诊断水平不够、或鉴定不出病原菌,治疗不及时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

  猪链球菌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掌握猪链球菌的流行病学资料,对防治有积极的作用,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有效的预防是不宰杀和食用病/死猪肉,对病/死猪应作焚烧后深埋处理,也是防止自然灾害后发生疫情最有效的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提倡在处理猪肉或猪肉加工过程中戴手套以预防猪链球菌感染,对疫点和疫区做好消毒工作,对猪舍和病家的地面、墙壁、门窗、门拉手等,可用含1% 有效氯的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喷洒或擦拭消毒对病/死猪家庭的环境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3、保护易感人群

  对猪链球菌病进行宣传教育,使生猪宰杀和加工人员认识到接触病、死猪的危害,并做好自身防护。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因此尚不能对人进行免疫预防。


猜你喜欢:

1.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有哪些

2.猪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3.野猪猪舍怎么建造

4.最新小猪饲养技巧技术有哪些

5.野猪养殖的疾病及防治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有哪些



  在饲养公猪时,必须时刻注意它的营养状况,使其保持不肥不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生猪饲养管理技术,一起来看看。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

  1)与传统养猪一样,首先要打好疫苗,控制疾病的发生;

  2)进入发酵舍前必须做好驱虫工作;

  3)进入发酵舍猪大小必须较为均衡,健康;

  4)保持适当的密度:养猪的头数过多,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就会降低。一般7-30kg的猪0.8-1.2平方米/头,30-100kg的猪1.2 -1.5 平方米/头 ;

  5)使用发酵床菌种之二厌氧发酵的生物饲料;

  6)注意通风管理,带走发酵舍中的水份,天气闷热时,开启风机强制通风,以达到防暑降温目的;

  7)日常检查猪群生长情况,把猪太小的猪挑出来,单独饲养。

  发酵床垫料养护的注意事项

  1)通风:室内应保证良好通风。

  2)通透性管理:应将垫料经常翻动,翻动深度25cm左右,通常可以结合疏粪或补水将垫料翻匀。

  3)垫料补充:通常垫料减少量达到10%后就要及时补充,补充的新料要与发酵床上的表层垫料混合均匀,并调节好水分。

  4)湿度控制:垫料合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45~60%,应经常检查,如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口,利用空气调节温度。床面不能太干燥,常规补水方式可以采用加湿喷雾补水,也可结合补菌时补水。

  5)喂料:为利于猪拱翻地面,猪的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90%。可定时定量,亦可自由采食。

  6)温度控制:夏季翻撬频次降低(7-15天一次),冬季频次增加(5-7天一次)。夏季如室温过高,可采取强制通风、水帘降温、喷雾降温等措施。

  7)发酵条件:发酵条件(发酵床专用菌、通透性、营养物、湿度、酸碱度等)最优处者先发酵而且快发酵,发酵条件劣者后发酵而且慢发酵。

  8)消毒:利用发酵床养猪,猪只本身很少得病,连感冒的机会都很少。但当遇到局部、地区性、或全国性的大的疫病流行,或整个猪场需全面消毒处理时,则仍可进行正常消毒,正常消毒几乎不影响发酵床的工作。消毒液只是对表层部分的功能微生物有点影响,不会对整个发酵床数以亿万计的功能微生物造成什么威胁。

  9)防疫:应用发酵床养猪技术,正常的免疫程序不可减少,特别是规模化养猪场尤为重要,但抗生素等药品的用量可逐步减少,减少量一般可达到50%以上,规模化猪场全部采用该项技术,正常运行半年以后,药品使用量还会锐减。

  生猪养殖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在饲养公猪时,必须时刻注意它的营养状况,使其保持不肥不瘦。过肥的公猪整天睡觉,性欲低下,过瘦则营养不良,没有性欲。

  (二)猪体应保持清洁卫生。每天可刷拭一次猪体。并要求每天在运动场地运动2小时左右。此外,种公猪应单圈饲养,减少外界干扰,保持良好的性欲。

  (三)种公猪的饲养应以精料为主,粗、青饲料搭配,饲料种类要求3种以上搭配。配种旺季应加喂豆类、鸡蛋等蛋白质饲料,以提高配种能力和精液品质。

  二、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基本要求是保证母猪身体健康、按期发情,消除不孕因素,及时配种,提高受胎率。配种前母猪的膘情达到6—7成为宜,太瘦或太肥的母猪对受胎都不利。经产母猪由于哺乳,体况消瘦,应在配种前20—30天实行“短期优饲”,使其恢复体力。

  三、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身体健康和无遗传疾患。后备猪应是生长发育正常,精神活泼,健康无病,并来自无任何遗传疾患的家系。猪的遗传病有多种,常见的有疝气、隐睾、偏睾、乳头排列不整齐、瞎乳头等。遗传疾病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给生产管理带来不便,严重的造成死亡。

  2、体形外貌的选择。后备猪体形外貌应具有品种特征。例如,毛色、耳型、头型、背腰长短、体驱宽窄、四肢粗细高矮等均要符合品种要求。如长白猪毛色纯白,耳大且前倾,头小嘴长,体驱细长,后驱丰满,四肢细高,给人清秀的感觉。

  3、繁殖性能的选择。繁殖性能是种猪非常重要的性状,后备猪应来自繁殖力高的家系,并有良好的外生殖器官。

  4、生长和育肥性状选择。后备猪的生长育肥性状或者和其同窝猪的育肥性状都是挑选后备猪的依据,包括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等方面

  四、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配种后18~24天以及39~45天认真做好妊娠诊断,及时检测出复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

  2、配种初期的母猪应少受刺激,避免热应激,不得鞭打、追赶母猪。

  3、适当运动,在妊娠的第一个月为了恢复母猪体力。重点是保证营养供给,使用猪充分休息,少运动。一个月后应使妊娠母猪每天自由运动2~3小时,以增强体质并接受充足的阳光,妊娠后期应适当减少运动,临产前5~7天停止运动。

  4、疾病治疗时,应避免使用易引起流产的药物。

  5、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温,注意防病和猪体卫生,并要避免因机械损伤造成流产。

  6、母猪产前1周进入已消毒过的产房,准备好接产用品,接好红外保温灯。

  7、进产房后,根据哺乳母猪膘情,逐渐减少饲喂量,膘情较差的可少减料或不减料。

  8、注意观察母猪的临床每1次征兆:产前1周外阴红肿,尾根两侧下陷,产前1天左右乳头能挤出奶水。

  9、产前6~8小时地方品种叼草做窝;引进品种用嘴拱地或用前足扒在地面,精神不安。来回走动,排粪排尿频繁。

  10、分娩过程中有专人看守,整个分娩过程为14小时,一般5~25分钟产出1头仔猪,胎衣排出后立即清除,防止母猪因吃胎衣后吃仔猪。对于难产,应肌肉注射催产素20~30单位,同时注射强心针,如果半小时后还未产出仔猪,需要人工助产,消毒手臂后伸入产道,掏出大的胎位不正的仔猪,如产道过窄,应请兽医做剖腹产。

  五、仔猪饲养管理

  (一)哺乳仔猪

  1、抓好乳食,过好初生关。一是要做好接生,防止仔猪被压死、冻死或难产而死,降低仔猪出生死亡率。二是要在出生24小时内剪犬齿和尾巴,防止咬伤母猪乳头、咬尾和互相咬架,影响哺乳和猪的安全。三是要固定乳头,吃好初乳。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丰富,又含有免疫抗体和镁盐等。初乳除将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增强仔猪抵抗力外,还具有轻泻性,促进胎粪排泄,初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仔猪的小肠内几乎全被吸收,有利于仔猪生长。初生仔猪开始吃奶时,往往争抢乳头,为了使同窝猪生长均匀和健壮,应在仔猪生后2~3天内由人工扶助采取扶弱抑强的办法,让仔猪吸吮固定的乳头,即尽量把弱小仔猪固定在前几对乳头。四是要抓好防冻、防压、防病。母猪在冬春季节分娩造成仔猪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冻死或被母猪压死,因此加强护理,做好保温、防压、十分重要。五是要做好防病。主要是预防仔猪黄、白痢,多见于产后3~5日龄和15~20日龄。防治黄、白痢,一般可采取链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药品。

  2、抓开食、过好补料关。一是补铁、防贫血。仔猪出生时体内贮存的铁约50毫克,每天生长需7毫克,而仔猪每日从母乳中仅能获得1毫克,如果得不到补充,一般10日龄前仔猪就会因缺铁而出现食欲减退,被毛蓬乱,生长停滞和发生白痢甚至发生死亡。一般在仔猪出生后3天内每头注射100~200毫克铁剂。二是补硒。仔猪出生3天内和断奶时,分别给每头仔猪注射0.1%亚硒酸钠溶液0.5~1.0ml,防止僵猪和断奶后患水肿病、白肌病。补硒可和补铁同时进行,注射铁硒合剂。三是水的补充。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需要水量较多,因此从3~5日龄起要补充饮水。据试验,用含盐酸0.8%的水给3~20日龄的仔猪饮用(20日龄后改用清水),有补胃液分泌不全,消化胃蛋白酶的功效,可提高仔猪断奶体重。四是及时补料。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料,方法是在干燥清洁的木板上放少许料,待开始采食后换放料槽中。开始补料时,一定要按“少喂勤添”的原则,每日饲喂4~6次。及时补料的目的是促进仔猪胃肠道发育,解除仔猪牙床发痒,降低断奶后吃料的应激。

  3、抓旺食,过好断奶关。母猪的泌乳量在分娩后21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而乳猪所需要的营养是不断增加的,21天后母乳无法满足乳猪的营养需要,所以必须尽可能多地让乳猪采食全价配合饲料。乳猪料要求营养高且易消化。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有哪些相关文章:

1.生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生猪饲养管理的技术是什么

3.生猪饲养管理的方法有什么

4.生猪饲养的技术有什么

猪的饲养与管理方法及要点



猪的饲养与管理方法及要点

  母猪睡卧时间表现出随哺乳天数的增加睡卧时间逐渐减少,走动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这是哺乳母猪特有的行为表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猪的饲养与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猪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一)适宜的猪群规模和饲养密度一般较为适宜的猪群为10-16头,最好不得超过20头。如果是舍内饲喂,舍外排粪尿的管理方式,可以适当扩大一些。饲养密度大小可因肉猪的体重和猪舍地面结构而有所不同。通常随猪体增大,每栏饲养头数相应减少。

  (二)合理分群有效地利用猪舍建筑和设备,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增重效果。一般按体重、体质强弱、吃食快慢等,把相似的猪合并到一群饲养,饲养一段时间以后如出现大小不均时再作一些调整。具体方法是:把弱的猪留在原圈中,强的猪并过来;把猪只少的留在原圈中,把猪只多的移过来;并圈前将两群猪赶到圈外混群后再赶到目的圈中,并用无毒的百毒杀等药水洒猪体和猪圈,起到消毒和防止咬架的作用,并群最好在晚上进行。

  (三)渐进换料不同阶段猪的日粮变换时要逐步变换,给猪只有一个适应过程,直到完全更换,一般情况下要7-10天。肥育猪的日粮饲料,正常情况下不能变换,特别是大比例的饲料

  (四)“三定位”的调教通过对猪只的调教,使其建立起吃食、排泄、卧睡三定位的条件反射,有利于圈舍的清洁、干燥,促进猪的生长,同时不可减轻劳动强度。具体做法是在猪进圈舍前对圈舍彻底打扫、消毒,在食槽中放入少量日粮,在排粪尿处入上少量的猪粪并洒些水,在卧睡的地方铺些草或保持清洁、干燥。调教时间内,要对刚进圈的猪进行看管2-3天,一周左右会调教成功。

  (五)供给充足的饮水肉猪的饮水量随体重、环境温度、日粮性质和采食量而不同。一般在有条件的成方每圈安放两个自动饮水装置,或在圈内单独设一水槽经常保持充足而清洁的饮水,让猪只根据需要自动饮水

  (六)合理安排去势、防疫和驱虫工作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仔猪35日龄去势。对购进的猪只不知道是否防疫过,必须在进圈两周后进行必要的防疫,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一般在进入肥育期要进行一次驱虫,驱虫后对排出的虫体和粪便要及时清理发酵,防止二次感染。

  猪的饲养与管理要点

  一、仔猪的生长和生理特点

  1、生长发育快,产后7-10天内体重可增加1倍,30天内,体重可增加5倍以上,由于生长发育快,体内物质沉积多,对营养物质在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很高,同时对这方面的短缺反应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问题。

  2、消化道生理机能尚不完备,刚出生时,仔猪的胃只有5g,仅能装25ml乳汁,胃液、胆汁分泌不够正常,消化酶的分泌不够平衡,对乳汁中的营养吸收尚可,对来自外界补充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极差。因而在饲养过程中,要尽快让其适应外来营养,仔猪在出生后7天,刚好出牙齿,喜欢啃东西,此时补充一些高蛋白质的全价颗粒饲料,锻炼胃肠消化功能的作用。

  3、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患病,出生时尽量让其早吃初乳,以获得母源抗体,仔猪出生第3天,肌肉注射每头小猪1ml的牲血素,第10天再次肌肉注射1.5ml牲血素,以增加仔猪抵抗力,杜绝外来细菌,病毒的侵袭。

  4、体温调节机能差,寒冷季节注意保暖,我们采用仔猪红外线保温灯,把仔猪统一放入护仔栏内进行保温,夏季多用些口服补液盐或小苏打来降温防暑。

  二、要养好仔猪必须抓四食过四关

  1、抓乳食,过好初生关。

  哺食初乳,固定乳头,仔猪出生后一般都能自由活动,依靠自身的嗅觉寻找乳头,个别体弱的仔猪必须借助于人口辅助,最迟应该在产后2小时内让乳猪吃上初乳,最好母猪边分娩边让乳猪吮乳,在操作中我们通常有意识地把强壮的仔猪放在后面乳头,体弱的放在前面乳头,这样有利于仔猪发育均匀,大小整齐。母猪整个分娩过程应有人在场,避免母猪压死小猪,出现意外。

  2、抓开食过好补料关,仔猪在第7天,用全价的颗粒饲料哄吃,实在不吃的猪只,把颗粒料强制塞入小猪嘴内,反复几次,让其觉得有味道,下次才会主动去舔食。仔猪出生第3天,最好补充电解质水,可以买现成的口服补液盐,也可以自配:葡萄糖45g,盐8.5g,柠檬酸0.5g,甘氨酸6g,柠檬酸钠120ml,磷酸二氢钾400ml,加入2kg清水中,连饮10-15天。此方法很关键,有利于仔猪早开食,更健康成长。

  3、抓旺食,过好断奶关。30日龄左右仔猪将进入旺食阶段,抓好此阶段,增加采食量,每天饲喂次数以5-8次为宜,不更换饲料,保证饲料质量的稳定性,建议补饲量标准供参考:

  第3周:平均每头每天20g

  第4周:平均每头每天45g

  第5周:平均每头每天100-110g

  第6周:平均每头每天230-240g

  第7周:平均每头每天380-400g

  4、抓防病过好活命关,仔猪一生中可能出现的3次死亡高峰。第一次在出生后7天内,第2次在20-30天奶量不足,饲料量增加的时候,第3次在断奶时出现应激的时候,这3个死亡高峰与饲养管理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关系,合理细致的管护和饲养可以使仔猪少死亡,快增长,尤其是下痢是哺乳仔猪培育中最棘手的一个问题,由其导致的死亡可以占到仔猪总死亡的30%,甚至更高,所以哺乳仔猪的防病要点要落实好正常的免疫接种和消毒措施,仔猪栏舍内经常用消毒药喷洒。

  三、断奶仔猪的饲养:

  最佳断奶时间为28-32天,断奶时应原栏留养(即赶走母猪留下仔猪),做到栏舍不变,饲料质量不变, 饲养员不变, 我们平时在饲喂断奶仔猪时,跟昨天喂同样的料,不知为什么还会下痢。我提醒广大养殖户,你已经在改变饲料的质量了,下面给你作一下分析:

  昨天母猪与仔猪同栏饲养,不知有否注意到仔猪在吃母猪的饲料,而今天赶走母猪,当然仔猪栏内不存在母猪料了,而仔猪一个月与母猪一起共同分享着母猪料,它的胃肠道已经适应了全价的仔猪颗粒料与母猪料共存的环境,因而我建议:在赶走母猪时,仍然采用30%母猪料,50%仔猪全价料,20%为乳清粉均匀掺在一起,一直维持到10天左右,逐步减少母猪料和乳清粉直至全部转为仔猪全价料。此时饲料中可以加些强力霉素或林可霉素等抗菌药,按1000斤仔猪体重用20%强力需求0.3-0.4斤/天或者同剂量的林可霉素,连用5天可以起到预防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

  四、再次提醒:未打过蓝耳病疫苗的朋友赶紧上县畜牧兽医站购买,切勿大意。

 

猪的饲养与管理方法相关文章:

1.生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育肥猪饲养与管理方法

3.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4.育肥猪日常饲养管理方法

5.猪的饲养管理制度范文

6.猪饲养管理的技术

7.育成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野猪猪舍怎么建造



  野猪猪舍的建设是项巨大的工程,野猪舍建设要做好什么准备工作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野猪猪舍怎么建造,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野猪圈舍的设计

  一、场址选择

  要选在地势略高或易排水、干燥通风、座北朝南、土质坚硬、交通方便、距离屠宰场、畜禽交易市场较远的场所建场。圈舍要求里窝室与外窝室配套、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

  二、里窝室设计

  里窝室是供野猪睡觉、产仔、饮食的场所,空间长约3.5米、宽约3.3米,棚沿高度约2.5米,棚面盖油毛毡后再加盖稻草(或麦秆)12厘米。如加盖瓦片,棚沿则还要升高,以使圈舍夏季不热。建圈时,万一朝南向的地皮不够用或不配建圈,也可再靠北向建一排猪圈,但要求运动场朝后再延伸1~2米,以便野猪在冬季每天能晒上数小时太阳;同时,晚上将较厚的塑料薄膜罩上,以抵北风袭击。在寒冷的北方饲养野猪,为就地取材减少投入,可建一个暖圈,形似蒙古包,供冬季仔猪防寒用。修建方法是:先用高1米左右的树干16~20根,围成直径1米的圆圈插入地面,作为柱桩,再用稻草束或麦秆束围着树桩像编筐似地编织严密,顶部编成馒头形,再用黏土糊在稻草束上。在暖圈南面,留一个能让仔猪自由出入的30厘米宽、34厘米高的洞门。这个洞门必须紧对着里窝室的特设的洞口,尺寸与暖窝洞门一样大小,使仔猪在内窝室吃饱奶后进入铺有稻草的暖窝睡觉。暖圈三边砌1米高的水泥砖作护墙,以防母猪拱倒暖窝。这样,即使是严寒的冬季,仔猪生长得也很快。

  里窝室与外窝室都要用水泥砂浆抹成明显的里高外低状,以便夏季用清水冲洗和排污,但地面不得抹得太光滑,以防野猪配种时滑倒受伤。

  母猪饲槽: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8厘米,用水泥砂浆砌成。饲槽朝外窝室一侧则要抹成45度斜边,以便清理余食。

  仔猪诱食槽:用标准砖砌成高36厘米、长96厘米的诱食槽(分成6格,每格空间16厘米)、高沿上面制成距地面70厘米的标准砖半截墙,并用水泥砂浆抹平。这样在仔猪产下8~10天其诱食时,乳猪料不会被母猪吃掉。

  三、外窝室设计

  外窝室实际上是供野猪饮水、运动和晒太阳的运动场。外窝室长4米、宽3.3米,三边用水泥砖砌成高1.2米的围墙,并放宽80厘米的门洞,安装上直径为10毫米的圆钢栅门。同时,要求在利于排水的一隅砌上饮水池,用水泥砂浆抹牢。饮水池长1米、宽0.4米、深0.22米。水池不能建得太窄,否则夏季野猪趴在水池里纳凉造成妊娠母猪死胎,带来经济损失,这一点非常重要。

  四、添建通道

  特种野猪公猪较家公猪行动敏捷,为了便于配种,必须在距外窝室1.2~1.5米外建一道高1米的矮围墙,使之形成一条通道。配种时种公猪可顺利通过通道进入任何已发情母猪的圈舍,完成配种任务,尔后通过围墙通道返回原窝室饲养。

  野猪圈舍建造

  野猪圈舍最好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容易排水,便于采光和通风。原有的家猪圈舍稍加改造也可进行饲养。新建圈舍外窝室要求水泥铺地。圈舍要求里窝室与外窝室配套。里窝室供野猪睡觉、产仔,长约3米,宽约2.8米,加上棚,建成一般猪舍样式。外窝室供野猪大小便、饮食、运动和晒太阳,长约3米,宽约2.8米,围墙用水泥抹面,建筑高度为1.7~1.8米。可在便于排水的墙根处用砖石水泥砌一个饮水池,长1米,宽O.5米,深230厘米。应注意的是,饮水池不宜过深或窄,否则,当夏季天气炎热时,猪趴在水池中凉快,会造成怀孕母猪窒息死胎现象。应在内窝室与外窝室中间留一条1米宽的通道,以利于野猪自由出入,栏门一般留在内窝室的前面。

  野猪养殖与家猪

  野猪的饲养

  野猪胆小,初时怕人,人工饲养时一般购买体重10~22公斤左右的小野猪进行驯养。驯养时采取少量家猪带多只野猪的方法,混群饲养比例为2∶8。野猪为杂食性动物,一般可日喂2次。刚开始家养时,多喂生食。约1个月后,日粮中一半生食,一半为家猪饲料。待野猪基本适应圈养环境后,再用家猪饲料饲喂,注意适当添喂根类、叶类植物。

  配种技术

  成年母野猪体重90~130公斤,年产2胎,每胎产仔12~16只,适宜配种时间为出生后5~6月龄、体重40~60公斤。

  种猪选择

  从事野猪繁殖的场(户),必须具备1~2头纯种野公猪。一般选择身长、腿高、嘴尖等符合野猪特征的纯种野公猪留作种猪。

  野猪与家猪杂交的特种野猪所产的后代,不宜留作种用。
 

  看了“野猪猪舍怎么建造”的人还看了:

1.如何建造育猪舍

2.野猪养殖场地建设技术

3.特种野猪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4.野猪养殖的常见几个误区

5.北方野猪养殖技术方法

野猪养殖的疾病及防治



  养殖野猪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疾病,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野猪养殖的疾病及防治,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养殖野猪怎样预防野猪拉稀

  在特种野猪养殖过程中,大家最头痛的事是仔猪拉稀,在仔猪断奶以后,广大养殖户都希望仔猪快快长大,套用家猪的食量比例来喂仔猪,仔猪食量增大以后,不能得到有效消化吸收是导致仔猪拉稀最大原因。

  通过与特种野猪养殖户的多方面沟通和一些养殖户的实践得知,要想解决仔猪拉稀,首先要准确把握每天精料的喂食量,特种野猪的精料喂食量是家猪的三分之一;其次要按规定时间进行喂食,对于15斤以下的仔猪每天喂食量在0.2~0.4斤,分5~6次喂,15~30斤每天喂食量控制在0.4~0.8斤,不宜超量。

  对于已经拉稀的特种野猪可以用以下方法解决。1.减少仔猪的精料饲喂量,增加优质青干草的添加量;2.用抗生素或一些中药提取物进行治疗。

  野猪猪瘟的防治方法

  猪瘟,也称猪霍乱,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不同年龄品种的猪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猪瘟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接触病猪的人畜和各种用具、饲料、饮水等都能传播此病。

  1.野猪猪瘟的症状猪瘟病在临床上有急性、慢性之分。非典型猪瘟为多。(1)体温一般升高到40.5~41.5℃,任何抗生素药物用之均无效。(2)食欲显著减少,甚至废食。病初常感口渴,常在喂料时走到食槽,吃一二口,慢慢又走开。(3)即使在温暖的天气,病猪也喜欢堆叠或嵌人褥草内,静卧时发出一种嘶哑的呻吟声。(4)病猪眼常有脓性分泌物,甚至将上下眼睑黏连,步态摇摆、失调。(5)病猪的耳尖、四肢内侧、尾根、阴户或包皮等可见出血点,黏膜发绀。

  2.野猪猪瘟的剖检(1)特点为出血,最常见于肾和淋巴结。肾色苍白,表面和切面都有针尖状出血点,全身淋巴结(尤以肠系膜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呈红色镶嵌大理石纹。其他脏器如膀胱、心、咽喉、胃和胆囊等有时亦可见出血点。膀胱出血点在临床上较多见。(2)脾梗塞的形成是猪瘟最有特异性的病变,即常在脾的边缘和尖端形成大小不一的疱,黑色,形如钢丝锯齿状。(3)大肠的病变以钮扣状溃疡为特征,常发生在结肠初段,溃疡圆形,边缘突起,中间凹陷处黏附沉渣,呈同心圆。

  3.野猪猪瘟的预防(1)认真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按程序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预防猪瘟发生的最有效方法。防疫时应注意疫苗质量,针筒、针头应严格消毒,做到一针一猪,至少做到一圈一针。有病的猪不能做预防接种。(2)防止疫病的扩散,平时必须做到不随便宰杀病猪,不到处乱扔病死猪及病死猪的粪便,不食病死猪肉等。猪场必须做到自繁自养,对进出猪只执行严格检疫制度,做好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等。对发生猪瘟的猪场,应采取如下几点措施:第一,立即将发病猪场内的健康猪只及周围受传染或受威胁的猪只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第二,病猪应深埋,发现可疑猪只要及时隔离观察,专人饲养,病猪、健康猪的用具、饲料要分开以及严格消毒等。第三,病猪的粪尿应集中贮存发酵,一般封闭20天左右方可启用。第四,病猪用过的猪食、用具以及被病猪粪尿沾污过的过道、场地等,用含有1%~2%的烧碱或5%石灰乳消毒。

  4.野猪猪瘟的治疗与消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常用消毒药有1%~2%烧碱、5%漂白粉等,以含有1%~2%烧碱的5%石灰乳效果最好。

  野猪预防水肿尤为重要

  症状。在仔猪水肿病暴发初期,患猪常见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多数体温不高,心跳加快,行走不稳,摇摆,四肢运动不协调,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受到刺激或捕捉时十分敏感,处之惊叫,四肢乱弹,呈游泳姿势,空嚼磨牙,口流泡沫,指压留痕,后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发出呻吟声或嘶哑的叫声,站立时背部拱起,常便秘,而发病前都伴有腹泻,消瘦后突然呈肿胖状,先两后肢不能直立,眼睑出现红圈,进而眼睑、肛门、头部淋巴结水肿及出现神经症状,也有肺、肝、心脏及全身水肿,剖检见胃壁及大小肠系膜水肿,结合流行特点一般可做出诊断。

  预防。仔猪断奶时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减少应激,避免饲料过于单纯和蛋白质比例过重(不超过20%),仔猪提早补料,训练采食,正式断奶前要对仔猪3~4天进行白天断奶(与母猪分开),晚上喂奶的方法进行饲养,使之断奶后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和独立生活。

  在训练采食时,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大蒜叶或已切碎的大蒜,不喂浓缩饲料。正式断奶后,几天减少饲料投量,1星期后再添加至足量,适量掺入青饲料,在猪圈中经常撒些红土,让之舔食,并在饲料中加药物投喂,如大黄末、氟哌酸、新霉素、磺胺类药物或食粮加痢菌净、硒剂药物混合投喂。

  在仔猪出生第14~18天,注射仔猪水肿病多介活油剂灭活疫苗1毫升,可取得很好的预防效果。

  治疗。在仔猪多日腹泻而治疗未愈确认并非副伤寒病时,不要以为仔猪未断奶不会患水肿病,因为未断奶仔猪水肿病一般为先极长时间的腹泻,继而转便秘。在腹泻时,立即采用高效肿毒康(重庆生产)按仔猪公斤体重0.4毫升掺庆大霉素4~8万单位颈部肌注。该疫苗既可治愈腹泻,且防治水肿病效果很好。

  安维糖腹腔注射。即用安维糖注射液,每头猪腹腔注射40~60毫升,在注射过程中,药液要加温至体温附近。

  地塞米松磷酸钠,磺胺嘧啶及维生素C注射液大剂量注射。并配合痢菌净(乙酰甲喹)拌料投喂(2~5毫克/公斤体重)。

  对病猪颈部的一侧按说明量注射强力水肿消,另一侧注射硫酸卡那霉素(25万单位/毫升)2毫升或磺胺嘧啶注射液治疗,也可取得满意效果。

  对发病仔猪在饲料中加入盐类泻剂连用2天,然后用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或硫酸链霉素,2次/天,连注2~3天。

  病初采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对症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坚持每天消毒,母猪饲料中加入15%的金霉素1公斤。

  初生仔猪吃初乳前口服0.1%高锰酸钾水2~3毫升,每隔5天口服1次。

  环丙沙星一次量内服2.5毫克/公斤体重,早晚各1次。

  阿托品0.5毫克/支、速尿(呋喃苯胺)1支/20公斤猪,肌注。

  3%双氧水2~3毫升,50%葡萄糖10毫升滴注,治脱水。
 

  看了“野猪养殖的疾病及防治”的人还看了:

1.野猪养殖的常见几个误区

2.特种野猪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3.如何选择野猪的饲料

4.野猪的养殖前景

5.野猪养殖场地建设技术

6.如何利用大豆养野猪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