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领(形意拳的劈拳练习三要点有哪些)

由网友()分享简介:太极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领



  太极拳在我国历史上已有多年,其中形意五行拳具有历史性,也是太极拳的重要拳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中形意五行...

太极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领



  太极拳在我国历史上已有多年,其中形意五行拳具有历史性,也是太极拳的重要拳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领。欢迎阅读!

  太极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领

  五行拳法具有相生相克的原理,这也体现了太极拳中的相互矛盾、互抵的关系,即阴阳变化,每个招式动作都有体现。

  如相生学说,劈拳生钻拳(金生水),钻拳生崩拳(水生木),崩拳生炮拳(木生火),炮拳生横拳(火生土),横拳生劈拳(土生金)。

  相克学说,劈拳克崩拳(金克木),崩拳克横拳(木克土),横拳克钻拳(土克水),钻拳克炮拳(水克火),炮拳克劈拳(火克金)。

  练习太极拳具有补肾强身的作用,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对内脏具有按摩的作用,坚持练习可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另外,人秉五行之气以成形,五脏各有所主,如肾主骨,心主力,肝主筋,肺主气,脾主肉,懂得五行拳的相生与相克学说理论,对养生及技击有莫大之益处。

  习练内家拳,如果光实践练习而不明白理论者,是个瘸子;而有理论却不去真实地去实践之人,是个瞎子。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完美的修行者。

  五行拳“本诸劲力育心理,证之生理与卫生”,先求其规矩,后顺其自然,是求练实战技击内功、劲力的最佳途径与练法,练习的顺序与太极拳的修炼顺序基本相同,由招熟—懂劲---神明,只不过是门派不同、师传不一而提法不同而已。

  修炼太极拳要求周身一致,内外双修,太极拳也是一项有氧运动,可以让加快身体内外物质交换,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如有的形意拳派提到的五行拳中“身法和步法是修炼的第一阶段,”其实,细分析,身法和步法无非就是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在之架势。练习五行拳外不乖于形劲,内不悖于神气,六合相抱,内外和顺;技击时,“劲”分懂劲和化劲。

  我能将对方之来力“听懂”之,知晓其攻防变化之意图,然后将其化解,形成人背我顺之局面,此为“懂劲”,将敌人之攻击化解掉,然后将其打出,是为“发劲”。

  形意拳师所说的“心法”其实就是“神明”阶段,虽然心法处处有,但修炼到上乘非神明而不足论矣。以我个人体会,形意拳的发劲在于身法,再进一步细说,发劲就在于人体的枢纽部位——脊柱。

  在实战时,充分利用脊柱发力,才能达到“点紧身松”,重创对手。真正想练好“五行拳”,除了重点练习五拳之首---劈拳外,还要将崩拳放在重点上进行练习,因为全部拳法及劲力技能都可以从劈拳、崩拳中演化出来。

  同时在横拳中求达五行合一,因为在五行拳里,横拳是最吃功夫的,也是极其特殊的单操拳法,“万物土中生,”横拳是将其他四拳之劲合而为一的特殊拳法,劈拳、钻拳、炮拳和崩拳都可以由横拳化生而出,只是拳势外在的运动轨迹不同而已。

  形意拳势合阴阳,形于自然,以之锻炼身体可平肝益气,使人的思想不因宠辱、毁誉而引起情绪上过大的波动,为人坦坦荡荡,内心无欺,喜从心生,“无我相、无他相、无众生相”。

  让人活的自自在在、舒舒服服,进而促进气血旺盈,经络畅通、补益脏腑,自然达到滋润保养, 颐养天年,长生久视。动静以敬,指行为符合规范,有仪有节,这样心火不会上升,其它各器官的功能也就能保持正常。

  但切记,练拳不是万能的良药,在加强修炼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起居,平时自己要有个良好的心态,快乐自己,健康无限。

  人们常说“养颜”,而我在这里劝诫大家要“养言”,该说的话说,没有用的话不要说,“祸从口出”,话多了可能要对别人造成伤害,同时对自己亦有损伤。从练拳的角度来说,少言益肺,身健体壮;多言肺劳,影响人的健康。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出于耳和二便,主骨;阴亏正是肾虚的表现,淡泊寡欲,节制房事,这是肾的保养所必需的前提条件,更为养生家所重视的环节。

  以上五个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养生法,心肝脾肺肾的功能增强了,体内正气充足,邪气不能侵体,疾病也就难以入内,延年益寿、命过百岁的理想与愿望是可以实现的。

  人有“五质”,即骨、气、肌、筋、血;性有“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拳有“五纲”,即金、木、水、火、土。由“五纲”生化内劲则能变化“五质”,“五质”之变化必将影响“五常”。

  故习练五行拳可变化人的性情气质。练习形意五行拳,以内劲为宗,法简效宏,技理合于医理,功、法和一,近之于正道。在练功上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内养五脏,外练五拳。

  形顺,内五行合,周身俱养,邪气避之,颐养身心;形逆,气奴伤体,脏腑紊乱,疾病侵之,病魔缠身。“外”即练习者外在的间架结构,俗称架势,在行拳练功时势正劲遒,形顺气舒,符合拳理标准,这样才能使技击与生理不悖。

  “内”即指人体内的精气神方面,要求在演习拳功时,做到内气鼓荡、外形饱满,内外和顺统一,神志清爽。拳顺心虚、气匀神行,外静内动,以气催形,以形导气,气形合一,外柔内刚,意气相连。

  达到练习形意拳,一招一势都要以心神行拳,也就是形于手、妙在心,招招连贯劲整,式式不断架顺。在技击实战过程中,其要窍在于有意于无意之间,即古谱所谓的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样才能在交手时。

  技由心生,皮肉如棉,筋骨如钢,劲力生芒,随敌而变,臻至自由无羁之境界,所谓“法无定法,万法归一”是也。

  有人以为五行拳是一个基础拳,就是简单的几个动作技法而已!没有什么多重要的东西。这是特错大错的臆断和无知的观点。

  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根本,也是形意拳重要的五种单操技法功夫,他远远不是可有可无的拳术,它外形简单而内涵十分深奥,所求者甚多,它主要是练形(身法、步法)、劲和意三种。

  在对敌实战时,五行拳的五种拳法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单式,而是内意丰富、环环相扣、变化无穷的技击法。不得明师传教,不去刻苦练习,没有超人的悟性,是很难将功夫练到身上的,甚至有人可怜的练了一辈子形意拳,也没有得其个中三味。

  形意五行拳内功正经

  卷一 总论

  内功之传,脉络甚真,不知脉络,勉强用之,无益而有损。前任后督,气行滚滚。井池双泉,发劲循循。千变万化,不离乎本,得其奥妙,功乃无垠。

  尻尾升气,丹田炼气。气下于海,光聚天心。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含而闭,背平而正。足坚而稳,膝曲而伸,裆深而藏,肋开而张,气调而匀,劲松而紧。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有丹田,气之归缩,吸入呼出,勿使有声。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入喉,以意送下,渐至于底。

  通透穿贴,松悍合坚。按肩以炼步,逼臀以坚膝,圆裆以固胯,提胸以下腰。提颏以正项,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横劲竖劲,辨之明白,横以济竖,竖以济横。

  五气朝元,周而复始,四肢无首,收纳甚妙。天地交泰,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换如神,精神光芒,动则飞腾。

  卷二 纳卦经

  乾坤头项效法乾,取其刚健纯粹。

  足膝效法坤,取其镇静厚载。

  巽兑肩背宜于松活,是乃巽顺之意。

  裆胯宜于紧靠,须玩兑泽之情。

  艮震胸要竦起,艮山相似;肋有呼吸,震动莫疑。

  坎离坎离之卦,是乃身内之意也,可以意念,不可以言传。

  卷三 神运经 总诀四章

  第一章神运之法炼形而能坚,炼精而能实,炼气而能壮,炼神而能飞。

  第二章神运之体先明进退之势,复究动静之根。

  第三章神运之用击敌有用形、用气、用神之迟速。

  被击者有仆也、怯也、索也之深浅。

  第四章神运之意纵横者肋中开合之式,丹田呼吸之间。

  卷四 地龙经地龙真经,利在底功

  全身炼的,强固精明。伸可成曲,住亦能行。曲如伏虎,升比腾龙。行住无迹,伸曲浅踪。身坚似铁,法密如龙。

  翻猛虎扑,搏疾鹰捉。倒分前后,左右分明。门有变化,法无空形。前攻用手,二三门同。

  后攻用足,踵膝通攻。远则进击,近则迎接。大胯着地,侧身而成。仰倒若坐,尻尾单凭。高低任意,远近纵横。

 

看了“太极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领”文章的人还看了:

1.形意拳的劈拳练习三要点

2.劈拳练就五行拳功

3.形意钻拳之练用法释秘

4.形意拳三体式

5.中国武术有哪些门派

6.武当赵堡承架三合一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7.五行拳实战散打应用

8.武术基本功之拳法

形意拳的劈拳练习三要点有哪些



  形意拳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拳术,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形意拳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理论基础,以养生健身为主要目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意拳的劈拳练习三要点,希望你们喜欢。

  形意拳的劈拳练习三要点

  气,实质上是内功的一个代称。此气既不是指后天的精气,也不是指先天的元气,而是指精气与元气结合(中和)而成的一气,即拳术的根本“内劲”。

  孙振岱前辈关于气的论述很经典:“内家拳自问世以来,研习的人固然很多,然而有得大成的人,也有研习数载技艺平庸的人,这是什么缘故呢?其实内家拳注重的是内气的修为,筋骨之力是一种附属功夫,所以说”力无气为支撑“就属于死力,就如同无本之木一样”。

  可见拳术应以气为本,正如孙禄堂先生所言:“善养气者为内家”,只有善于养气,才是真正通晓拳术的行家,否则就属于门外汉。

  谈及养气,应首推劈拳,正因此孙门才会把劈拳列为重中之重,才会有:“要做神仙须精劈拳”的说法。劈拳所养之气并不是代表着内劲的“一气”,而是一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精气'。

  劈拳养气效果的保障有两点来决定,(一)是练;(二)是养;练即是劈拳的练习方法一定要正确,在正确的前提下要练到一定的程度。

  劈拳练习要遵循三点

  一,形体中正,形正气顺是养气的根本。

  二,身形稳固,身形稳固重点在胯,所以胯一定要坐到位,并充分放松,把全身的重力坐在后足跟。俗话说;胯稳气固,胯浮气散。

  三,松腰,这一点最难做到,也最关键。很多人有这个体会,干一天力气活,腰部会酸痛,从而引发周身疲乏,原因何在?——腰部僵硬精气散落掉了。故此练习劈拳到了一定的数量,同样会产生腰部僵硬的状况,因腰部僵硬导致呼吸之气不能入肾,从而不能转化成精气,那劈拳就等于白练了。所以松腰一定要做到并贯穿始终。如何在劈拳中做到松腰?遵循前面的两点:”形体中正;松胯;这两点做到了,就能自然达到松腰。这大概是孙禄堂先生把“塌”腰,作为九要之首的缘故吧。

  关于“养”则是关系到能否保住练气成果的关键,精气的积累是个缓慢的过程,如逆水行舟,一日不可懈怠。故此劈拳要天天练习,不可间断。而精气的散耗则是相对较快的一个过程,如不能清心寡欲,就会出现“十天积累,一朝丧尽”的结局。

  可见养气是如何的紧要。要做到养气就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充足的睡眠,否则练得再苦也是徒劳。就如同一个劳动者沾染了赌博的恶习,无论你怎么辛苦,早晚会倾家荡产一样!

  形意拳的主要特点

  形意拳具有以下特点:①简洁朴实,其动作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节奏鲜明,朴实无华,富于自然之美。②动作严密紧凑,"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钩竿”,“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发拳时,拧裹钻翻,与身法、步法紧密相合,周身上下好象拧绳一样,毫不松懈。③沉着稳健,身正,步稳,“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要求宽胸实腹,气沉丹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劲力舒展沉实。④快速完整,形意拳要求“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动作强调上法上身,手脚齐到,一发即至,一寸为先。拳谚有“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之说。形意拳讲究“三节”、“八要”。三节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从全身讲,头与上肢为梢节,

  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上肢以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下肢则分为胯、膝、足三节。做到三节的要求,就能保证周身完整一体,内外合一。八要是: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吞象容)、三扣(肩扣,则力气到肘;膝胯扣,则全身气凑;手足指掌扣,则周身力厚)、三圆(胸要圆、背要圆、虎口要圆)、三敏(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三抱(丹田抱,心意抱,两肋抱)、三垂(肩下垂,肘下垂,气下垂)、三曲(臂要曲,腿要曲,腕要曲)、三挺(颈要挺,脊要挺,膝要挺)。这样,就可保证身体各部姿势正确舒展。 形意拳包含着丰富的技击理论和技术、战术内容,强调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战斗意识。拳谚说:“遇敌有主,临危不惧”。在战术思想上,主张快速突然,以我为主,交手时先发制人,“乘其无备而攻之,出其不意而击之”,“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在攻防技术上,提倡近打快攻,抢占有利位置,“眼要毒,心要奸,脚踏中门裆里钻”,“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形意拳主张头、肩、肘、手、胯、膝、脚七法并用,处处可发,“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用脚踢,近了便加膝”,并且要求虚实结合,知己知人,相机而行,不可拘使成法,做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方算上乘功夫。形意拳的技击理论有6项原则,即工(巧妙)、顺(自然)、勇(果断)、疾(快速、突然)、狠(不容情)、真(使敌难于逃脱),称为"六方之妙"。这6项原则对培养攻防意识,训练技击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形意拳注重力量的训练。第1步功夫是“筑其基,壮其体,使骨体坚如铁石”,为技术提高打下良好基础,这称为“明劲功夫”。第2步要练“暗劲和化劲功夫”,要求周身完整,刚柔相济,精神贯注,形神合一,以意导体,以气发力。可见,形意拳对人体各项生理功能要求是相当高的。形意拳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不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锻炼,近年来医疗体育方面也已采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形意拳的训练方法

劈拳练就五行拳功



劈拳练就五行拳功

  形意拳,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拳种之一。形意拳朴实实用,其千变万化离不开五行拳,均是在五行拳基础上的衍生和应用变化。可见,五行拳在形意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劈拳练就五行拳功。欢迎阅读!

  劈拳练就五行拳功

  本门所传之形意拳以五行拳练气、练劲、练步、练身法。具体分四个阶段来练习。限于篇幅,此处仅以五行拳中的劈拳为例作一简要介绍。

  劈拳练就五行拳功第一步是练死步(定步),

  要求慢练、不发力。主要是规范拳架,循规蹈矩,进而练调息运气(练逆腹式呼吸、小周天、提放术等),摸劲(练内三合,外三合,用身心去领悟劲)。

  劈拳的动作极其简单,严格地讲劈拳就两个动作,上一步钻一拳,再上一步劈一掌。如果复杂点说再加上回身和起式、收式动作。

  但我们不能小瞧了这两个动作,它代表的是两个劲路(若细论它又内涵着若干种劲道)。

  实践证明,初学者对劈拳劲路的认知,越简单越好,不要太复杂了,搞复杂了一个劲也练不出来。相对来讲,在传统武术中形意拳是比较刚硬的拳种。

  但本门的练法,第一步功是慢练、练柔、不发力。说是打拳不如说是“摆拳”,老师一个势子一个势子地“摆弄”你。

  慢得程度近似打太极拳,又像站“活桩”,极其枯燥,但很吃功夫。这种练法要求架子很大,很舒展,呼吸要求顺畅自然。这个阶段主要是练规范拳架,达到抻筋拔骨,通顺经络之目的。

  有了形体的规范,下一步就是“摸劲”。

  这又有点像打太极了,不是外形的发力,主要是用意。有句话叫“有的放矢”,形意拳就是这样,为了这一拳一脚的目的,发招迅捷明快,不拖泥带水。

  形意拳的拳劲是要求把全身三盘九节之劲路,把五脏六腑之内气,综合一体形成一个整劲发出去。这个劲不是一蹴而就能得到的(是要经过一定时目的系统训练)。

  五行拳以极其简练的招式,千万次有意识的操练,其目的就是要摸准这个劲。“拳法之妙在于运劲”,其实运劲就是运气。

  所谓拳劲,应当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人体培养生成的一种内劲。它是有别于人体自身本力的一种活劲。本门所传形意拳的练法是讲究以身运气,以气催力,通过身体的强化训练而产生充盈的内气。需要时靠丹田鼓荡迸发出内力。内气越足,发力越大越猛,而且是能刚能柔。刚柔相济、游刃自如。

  不要小瞧了劈拳的一钻一劈,就是用这两个式子,本门的传人一代一代练出了拳家梦寐以求的丹田内功。有了这个内功(内气),既强壮了体魄,也增加了技击和抗击打能力,很是宝贵。

  从某种程度上讲本门所传形意拳之拳劲不是打出来的,而是“摸”出来的。初步练拳就是练这个“摸”劲。说明白一点,就是打拳时用手、脚、身体去感悟这个拳劲。当然具体练法很多,比如说一拳打出去,老师说你的肩要放开。

  再如一掌劈出去,老师说气要踩在前脚底下,这样讲对初习者可能不明头理,只有经过实际练习了一定程度,慢慢才会有所悟。初习劈拳的练法记住一句话,“劈拳如推山”。不是一下子把掌推出去,而是慢慢地推出去,在推得过程中去体会其中的劲。

  练形意拳的都知道形意拳有鸡腿一说,其实形意的鸡腿,绝不是仅指其单腿负重而言。本门所传的鸡腿秘传之法是“拿着”腿行步,只有“拿着”腿走步,才能走出形意拳特有的行犁步,才能前进后退收发自如。这种步法对日后练习散打实作非常有用。关于这“拿着”脚走步,有兴趣者可以细心观察农家散养的大公鸡走步,或有所悟。

  劈拳练就五行拳功第二步功法是跟步练法。

  所谓跟步就是行拳时前脚向前趟一大步,后脚随之跟进半步。有了第一步功法的基础(精气充沛),此时可以试着发力。形意拳发的是整体劲,要求四肢百骸内外合一整体发劲,不能胳膊是胳膊腿是腿,谁也不管谁。对于形意拳的发劲,形意门各派练者各有所得。

  本门的传法是:后脚蹬劲、前脚前趟;梢节领、中节随、根节追;丹田抖动,脊背发力。要求发力瞬间,内气下沉,气要踩在前脚底下,丹田鼓荡(小腹凸起),劲力突发。

  要想得到形意拳的惊炸弹崩之劲,跟步发劲这步功夫必不可少。但前提是要通过站桩聚力(浑元力)、定步行拳练气,摸劲之练功程序,得到充盈的丹田内气功夫。其次是要多练单操发力,要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单式经常反复地操练,如操练:五行手、蛇形手、虎形手、马形手、刀削手、掸手、立桩肘、双开弓、抖绝等。

  单操发力之要领是:全身放松,头顶项竖,松肩坠肘,直背塌腰,松胯屈膝,气沉丹田,降至涌泉。做到腰裆下去,问地要力。丹田抖动,脊背发力。发力要短促,发力前全身放松,先蓄后发,发力只在瞬间。发力时做到:脚蹬地(踏实)、梢打(力点),气沉(小腹凸起),意气力同时到位,瞬间发出一个短促迅猛的爆炸力。

  跟步发力是锻炼形意拳发力的关键一步。但一定要有充盈的内气才可练此步功法,不然盲目操练极易震伤大脑、损害内脏,习者务要切记。

  劈拳练就五行拳功第三步是练活步发力。

  这是在前面跟步发力的基础上练习活步发力。操练时以左三体式起式,后脚(右)向前上一步,然后左脚向前上一步,最后是左脚蹬劲,后脚(右)再向前趟一大步,同时左脚跟进半步,右掌前劈发力。此步功法与跟步发力相比,增加了步子也增加了发力难度。

  练得是行进中的劲力平衡,身体的松紧适度,步法沉稳,呼吸有序,身法轻灵,行进中身体切忌忽高忽低,一定要在平行中前进,特别是最后一步发力,一定要保持身体的高度协调,这样才能在发力之瞬间,打出浑厚沉实的形意拳特有爆发力。

  活步发力的要点与跟步发力的要求大致相同,关键要注意在行进中一定要精神专注,六合一体,劲力顺达。

  劈拳练就五行拳功第四步是练行步拳。

  这是有了跟步发力,活步发力基础后,内气更加充盈,劲力愈加饱满,可以进一步练习行步拳,这一步是练暗劲功夫。主要是练气血畅通,身法轻灵,步法稳健。其特点是步不停拳不停,行拳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谓行步拳就是“脚踏七星步,手运乾坤转”。

  练到这步功夫,行拳时要求劲力含蓄,由明转暗,亦刚亦柔,不着意于力,由内而外,顺势而发,劲力顺达,进而向无形无象的化劲阶段转化。

  以上是我们这一支锻炼形意五行拳劲力的主要练功方法程序。

  通过这几步科学规范的锻炼步骤,习者可以少走弯路,能较快地学习掌握五行拳之拳劲基本功。当然严格地讲,这些还都属于形意拳基本功夫范畴(即有规矩的练法)。得到的东西除了养生效能外,一切拳脚及内在功夫只能间接为散打交手服务,

  若要用于散打实战,还要进一步练习散练五行拳(即盘身掌功夫),

  就是把前面所练五行拳的东西串起来,无规矩地自由随意演练。形意拳练到这一步,已经是无形无象(忘形忘象),完全是脱胎换骨,什么定步、跟步、活步、行步,都已是明日黄花,此时人即是拳,拳即是人。

  一经动念,即举摹练,方圆数丈可练,卧牛之地亦可练。此时走出的东西已不是昨天的架势,可细细品味又都有往日的痕迹。什么鸡腿龙身熊取物,虎扑鹰捉龙探爪,猴窜马奔蛇吐信,劈拳炮打双换影,全是在不经意之中走出来。一切都是随心所欲,随招就势,随意而作。形意拳如练到这一步,已入化境,日久功深而定会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高深境界。
 

看了“劈拳练就五行拳功”文章的人还看了:

1.武当太乙五行拳的介绍

2.拳法自然本体概述

3.车氏形意拳的简介

4.七大拳系的简介

5.宋氏形意拳的简介

 

形意拳三体式



  形意拳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拳术,它与八卦掌、太极拳、少林拳并称为武林四大名拳,属内家拳系,在中国广泛流传,是中国武术优秀文化遗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形意拳三体式。欢迎阅读!

  形意拳三体式

  三体式在形意拳中功用最大,实际上是诸形式之母,万法都出自这一个式子。可以说三体式练不正确那招式就属于徒有其表,甚至连其表都难以尽善尽美;舍弃三体式而意想练好形意拳,无异于缘木求鱼痴人说梦一般。

  我练习形意拳近八个年头,后四年有幸得到程师爷传人,张师叔悉心教诲,才深感形意拳易学难精,要想更上一层楼,唯有站对站好三体式,舍此无他。

  三体式汇集了整个形意拳系统的精华与规矩,“祛除三害;严守九要”都需要在其中来求,可谓大道至简的典范。要练好形意拳必须弄懂此式,并下决心克服其中的痛苦与艰辛,才能日练有所得,直至积精累气,以致神气圆满无亏,如此才能彰显形意拳之神效。

  记得初次随师叔学拳,重点是指导单重三体式,师叔以一点概括全面,令人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乃明确三体式单重之法是如此精妙;只是此法难度之大,纵观各门派之站法都无法与它相提并论。普通人能站够一分钟决非易事;我曾亲眼所见一位自称站浑圆桩可以达到一个小时的人,经我为他摆好姿势,仅一分钟便开始龇牙咧嘴,痛苦不堪,勉强坚持了一分半钟便收式作罢。

  单重三体式的目的与功效在于养气,这个气便是内功,也称为内劲。故此孙禄堂先生论述:“三体式,单重为道;双重为武”。单重为道即是练气之意,因为“道”是阴阳二气融合,而化生万物。故此单重三体式便是缩回身中散乱之精气(后天之气属阴)与元气(先天之气属阳)交合,而成一气,内功由此而练成。

  初站三体式必须找明白师傅;不可着重于意气,必须先求中正,此式的中正在于全身的重量,集中坐在后足跟,不论身体如何吃力,这个重心也不可偏离分毫,否则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即使你能痛苦坚持,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长进,只是增涨些腿劲而已。

  初练时也不可专注于“九要”,须知九要乃是拳中最根本的规矩,不是初学者可以随便练上身的。所以越是想规矩,反倒越是被规矩所困,导致意乱身紧,得不偿失。

  所以站三体式要守住中正,然后从姿势的高低练起,要慢慢把胯坐到位,我的师叔经常说,”胯坐到家是很痛苦,但一定要克服痛苦,达到标准“。后来才明白把胯坐到家才能形成龙身(形意拳四象之一),才会形成三折之势(胯;膝;足三折),才能形成真正的自然的塌腰,腰部腹部才能想一个气球一样前后松开,达到松圆,这是练气之本。

  三体式符合了中正,并把胯坐到了家之后,就要按照“九要”的要求来慢慢调整身体,最终形成顶头竖项(微微用力,使之正直不可僵);松肩沉肘(横向开为松;竖向下坠为沉);含胸拔背(胸部松开,两肩里合;背部顺直,不可驼背);坐胯塌腰(如坐在沙发上,腰部向后松开);撑臂缩肩,挺膝缩胯(前手前膝前顶,肩胯中间后缩劲);

  按以上顺序与要领站三体式,必须以一分钟为起点,三分钟为一个门槛,过了三分钟才能体会肩胯松沉,下盘稳固,腹部有气体进入,异常充实;气质的改变就在之一部,反映在外就是手掌变厚,指肚饱满,颜色粉红。

  形意拳能否练好,练出功夫的关键就在于三体式能否练通,三体式也叫三才式,寓意“天地人”三才相合,只有把人体练通,才能上承天,下接地,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可以叫三才式;从而以人为本,广泛吸收天地精华,体现内家拳术的内涵。

  三体式的通透是练拳的关键环节,现代很多的形意拳练习者练拳浑身僵硬,下盘轻浮,就属于周身气血未通,拙力未除之病。要去除拙力只有刻苦练习三体式,直到浑身克服僵紧的现象,达到气血畅通,如此练拳才会有进境,才可能气血融合,以至气足功深。

  我切身的体会是如果三体式不能站到紧急而生松,就算是你每天练习八个小时的五行拳,也不可能到到六合,练出松沉之劲力,说白了那些功夫都属于无用功,和外家拳没区别,根本不能算是形意拳的功夫。

  三体式的练习不于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站到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因人而异,功夫越深临界点越不容易出现,初学者只要站到大腿僵紧,实在不能坚持了,便可以起身了;而能超过三分钟的人最好站到浑身抖动,这样才能积精累气,练出纯正的形意功夫。

  很多人质疑形意拳,原因很简单,自己根本不懂此拳,所见识的人又多是不能吃苦,空有形式,所以一到动手时根本体现不出形意拳起如风落如箭,硬打硬进的拳术风格。

  我们所推崇的泰拳拳击颇具实战性,原因很简单,都是直观简洁,拳击的快速连贯;泰拳的硬朗;使这两种技术扬威现代拳台。形意拳所求的正是这两种技术的优越之处——速度与硬度,这些素质只有靠踏踏实实站三体式才能成就,毕竟形意拳属于以气催力,而三体式是练气之本。如果你走捷径,也去借鉴拳击泰拳的练习手段,那就不如直接去练习它们,也免去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内家外家所走的途径不一样,所以对健康的养护也就截然不同,但最终达到的目的基本上是一致的,如果你是年轻人完全可以去练习现代技术,毕竟没啥技术含量,也不用吃三体式的痛苦;但如果是中年人,最好踏踏实实练习形意拳,把三体式当成毕生的目标来追求,既能强身健体,也照样可以防身御敌。

  三体式是内功练习的重要形式,练习形意拳之初,一定要把三体式当成重要课题来解读,也就是要遵循多静少动的原则。如齐公博前辈入门先站三年桩,虽然不适宜当代形意拳爱好者,但无疑是十分正确必要的练习途径。

  关于三体式的练习,我的切身体会是,如果此桩不能充分站通透,即使你五行拳每天练习的再苦,也无济于事,根本达不到五行拳练习的目地,五行拳属于在三体式的框架之下,严格遵循“九要'的要领,来行拳走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动中求静,达到内在能量的积蓄,所以说五行拳就是动桩,与三体式在要领上是一致的,属于动静互补。

  三体式练习的关键一步,应该是清心寡欲,也就是保持肾精的充裕,肾精在肾内为液体的形式,我们叫它肾水,也就是肾属水。而练习内功就是把肾水通过练功的形式上行,与心火相合,转化成精气,再通过顺中用逆之法收于丹田与元气交合,就是中和,这便是炼精化气,属形意拳内功练习的第一步。

  所以说练习三体式必须要有充足的肾水为保障,否则就属于烧干锅,会导致心烦意燥周身僵紧,炼精化气就属于空谈。清心寡欲以什么为标准,需要不需要禁欲?这要看个人体质而定,有些人因种种原因,不干活就腰酸背痛,心烦意燥,这属于肾水严重不足,别说练功,就是维持正常的生活都困难,所以这样的人禁欲是十分必要的;相对于一些体质很好的人来说,只要精力充沛,就不需禁欲,但仍要看淡欲望,养足肾水,才能在站桩中事半功倍。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克服不了自己的欲望,就别谈练功,想花天酒地还想功力深厚那绝对是不可能的,羡慕西门庆的艳福还想拥有武松的体质那就慢慢做梦吧!
 

看了“形意拳三体式”文章的人还看了:

1.三体式的简介

2.形意拳的拳法体系简述

3.车氏形意拳的简介

4.形意拳的训练方式

5.形意拳与拳击的相同和区别

 

中国武术有哪些门派类别



  中国武术如同众多大海,深不行测,门派拳种,枝繁叶茂,穷结业生精力能得其九牛二虎之一毛,已属不易。中国武术当中也有很多的门派。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武术有哪些门派,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的武术门派: 少林派

  少林派是武术中一个约定俗成的技术流派。因以少林寺所传习拳械为根本形式,曾一度被民间誉为武林的“泰山北斗“。又称少林拳,少林武功等。

  少林武术的形成,撤除托名和杜撰的说法,多半来自民间和军旅武术,少林和尚中,有的不容于世,遁入佛门,削发为僧,以致把武术带进寺院,也有武林名家将本身的艺业传于少林。据传:韩通传通臂,马籍传短打,李叟传巨细洪拳,白玉峰传龙、虎、蛇、豹、鹤五拳和睦功等等。这些武技传入少林寺后,形成了少林派的根基部门。在传播历程中,由于社会需要的制约和禅宗文化的影响。逐步演进成明清间已相对不变形成的少林拳派。

  社会上很多著述和传说,限于历史配景和宗教意识的阁下,假托、附会应运而生。少林寺武术推崇达摩老祖,只不外借助达摩在释教中崇高的职位而已。

  成长到近现代,少林拳派的活动特点表示为拳禅一体,神形一片,硬打快攻,齐进齐退。

  少林拳套路许多;包罗有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罗汉拳、邵阳拳、梅花拳、炮拳、七星拳、柔拳等等,对练套路有扳和六合、咬手六合、耳把六合、踢打六合等。别的,另有“心意把”等散招练法。器械有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齐全,其代表性的拳术有:

  1、 少林五拳

  少林五拳是少林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的总称。载于《少林宗法》和由其脱胎而成

的《少林拳术法门》。书中说:“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五拳学之能精,则身坚气壮,手灵足稳,眼锐胆壮。”

  2、 心意把

  心意把是河南少林寺中传习的一种散招操练法。有人考证认为此技是心意六合拳鼻祖姬际可“念书古寺”、“传 艺河南”时,传留少林寺的,心意把共十二局势,其名目有:起式把、阁下把、(楔撅把)、翻身把、地磐把、起纵把、腾挪把、亮翅把、展翅把、推上把等。心意把只有单势操练形式,无套路,直线往返操练。此为少林派秘不过传之技。太极奸,八卦滑,论毒毒不外心意把。

  3、 炮拳

  炮拳,性烈刚猛,轻捷快灵,如爆似炮。谱曰:“青龙献爪追风炮;猛虎扑食飞门炮;狮子张口开路跑;白鹤亮翅连环炮;梅鹿卧枕回身跑;豹子翻山当头炮;白蛇吐信地雷炮;鸿雁斜翅冲天炮。”少林炮拳,既有钻翻上挑冲天之能,又有劈压下砸截之功。

  4、 罗汉拳

  罗汉拳共有十八路,意为具有降龙伏虎之罗汉那样的本事的拳法。歌曰:头如海浪,手似流星。身如杨柳,脚似醉汉。出于心灵,发于性能。似刚非刚,似实而虚,久练自化,熟极通神。

  中国的武术门派: 武当派

  俗称内家拳为武当派。源于湖北五不山。传为张三丰“夜梦玄帝授之拳法”,越日便身怀神勇杀敌百人,绝技遂此传名于世。此说无实可考。黄百家称:“张三丰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依此说,武当派是在少林派的根本上成长而成的。近代有人将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归并为“内家拳”,称为“武当派”。实际上,张三丰是否缔造了内家拳尚属悬案,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也并不出自武当山,少林派亦不能包含那么错乱的内容。

  除上述名拳种外;武当拳具有代表性的拳术另有“九宫神行拳”、“九宫十八腿”、“太乙五行擒扑”等,更以武当剑法为最。

  中国的武术门派: 峨眉派

  峨眉派是中国武术的著名派之一。该系武技崇奉四川峨眉山为发样地。清初湛然法师在《峨眉拳谱》中写到:“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耀满江湖。”“峨眉月“即指峨眉派武术。有人将近代四川传播的僧、岳、杜、赵、洪、化、字、等八门。黄林、点易、铁佛青城、青牛等五派,统归为峨眉派,即《峨眉拳谱》所谓“五花八叶扶”。别的另有余门拳和白眉拳等。个中,僧、岳、杜、赵称四各人,洪、化、字、会称四小家。

  1、 僧门

  僧门是四川处所拳种,蜀称“四各人”之一,也称“申门”。

  2、 岳门

  岳门是四川处所拳种,蜀称“四各人”之一,附会岳飞为首创人。

  3、 杜门

  杜门是四川处所拳种,蜀称“四各人”之一,据说此拳是清乾隆时江西杜观印传入四川,故名“杜门”,又说“杜”是杜绝,阻止仇人进攻之意。杜门初无拳套,只练单操手法和功法。

  4、 赵门

  赵门是四川处所拳种,蜀称“四各人”之一,附会宋太祖赵匡胤为首创人,故称赵门。此系拳法以“红拳”为根本。

  5、 洪门

  洪门是四川传播的拳种,蜀称“四小家”之一。据说源自反清奥秘组织三合会传习的洪拳,分为旱洪门,水洪门两系。靠近长江流域者称水洪,其余称旱洪。

  6、 化门

  化门是四川传播的一种拳术,蜀称“四小家”之一,又称缠闭。传自江西人黄吉川。

  7、 字门

  字门是四川传播的一种杂谈,蜀称“四小家”之一,湖北汉阳单回人李国操于1919年入川,教授此拳。据说此拳有一百零八字,此字练拳,以单操为主。

  8、 慧门

  慧门是四川风行的一种拳术,蜀称“四小家”之一,亦称会门。近代传习者不多。

  9、 余门拳

  余门拳是四川处所拳术之一,传自四川简阳县余氏。

  10、 黄林派

  黄林派是四川处所拳术之一,亦称黄陵派。关于此拳的发源有两说:其一,此拳为嘉庆年间,四川荣昌和隆昌两县交界处,黄林僧(或黄林道人)传人,称为“黄林派”;其二,此拳由陕西传入四川,因轩辕黄帝陵在陕西,帮称“黄陵派”。

  11、 白眉拳

  白眉拳是四川处所拳术的一种,据传此拳是四川峨眉山道人所传,故名。

  中国的武术门派: 内家拳

  内家拳是一种“主于御敌”的拳种。所谓内家是相对付主于搏人的外家拳技而言。

  内家拳又被统称为武当派。传习者说此拳传自宋代武当山羽士张三丰。清末年初,有将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等归纳综合为内家拳说法,这种说法在民间一直沿用着。

  1、 太极拳

  太极拳是武术拳种之一。清初始见传于河南温县陈家沟。

  关于太极拳的发源,有几种差异说法,一说传自唐朝许宣平或李道子;一说传自宋代张三丰,一说传自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据唐豪、顾留馨等人考证,这些说法均淡附会,大概仅是没有依据的传说。

  太极拳分为:

  陈式太极拳,首创人陈王庭;

  杨式太极拳,首创人杨露禅;

  武式太极拳,首创人武禹襄;

  孙式太极拳;首创人孙禄堂;

  吴式太极拳,首创人吴鉴泉;

  赵堡太极拳,因在赵堡镇传播,故名。

  太极五星推

  太极五星推为太极拳系套路。

  2、 六合八法拳

  六合八法拳是一个拳术套路。1930年铁岭满族人吴翼军开始在上海教授此拳。吴自述此拳是从河南开封陈光兴、陈鹤侣三人学得。源自宋初羽士陈搏,“见蛇鹤相争,而悟创拳。”一般认为,陈搏创拳说出于“伪托”。猜测六合八法源自太极拳,兼取心意六合拳和八卦拳之长编成;大概源自心意六合拳,兼取太极拳和八卦拳之长编成。

  3、 禅门太极拳

  禅门太极拳是一个拳术套路。相传为少林僧人按照“宽大圆满无凝大悲陀罗尼”经咒,演绎其意融入拳式而编成。初名“大悲陀罗尼拳”(简称“大悲拳”)。

  4、 八卦掌

  八卦掌为武术流派之一,原名“转掌”,后称“八卦掌”,亦称“八卦转掌”、“游身八卦掌”、“揉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影响较大的有程派、尹派、梁派等,但都不过乎以下几种形式:

  (1) 老八掌

  老八掌为八卦掌系的八个根基组合行动的操练形式,据说传自创八卦掌始祖董海川,故言“老”。又以此八掌为变革衍生的根基掌法,称为“八母掌”。

  (2) 六十四掌

  六十四掌是八卦掌系的六十四个根基组合行动或单个招式的操练形式,亦称六十四式、六十四手。

  (3)、新八掌

  新八掌为八卦掌操练形式之一。河北沧州人姜容樵(1891—1974)创编。

  (4) 形意八卦掌

  形意八卦掌是近年传播的一种八卦掌操练法,传自任定财。其师张占魁,本从师刘奇兰,精形意拳,后拜入董海川师门,得八卦掌精要。

  (5) 八卦掌敌手

  八卦掌敌手是两人牢固招法的反抗操练形式。亦名八卦对子、八卦对折、八卦散手。

  5、 心意拳

  心意拳全称心意六合拳,亦称六合拳。儿女传习者以此拳强调心之动员曰意,意之所向为拳,而惯称之为“心意拳”。关于此拳的发源传说纷歧,一般认为此拳创自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际可(字龙凤)。有人附会为岳飞所传。

  6、 形意拳

  形意拳“取其以心行意之义”,亦称为行意,此拳讲究“象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内意和外形高度统一”,故名。形意拳脱胎于心意六合拳而自成一系。

  (1) 五行拳

  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根基拳。包罗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五拳。形意拳将此五拳配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故名。

  (2) 五行生克拳

  五行生克拳为形意拳对练套路名称,亦名“五行”。此套路回收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即五行拳)技法,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自生互破进行演练。

  (3) 五行连环拳

  五行连环拳为形意拳本套路,亦简称连环拳,是以五行拳为根基行动编组而成的。

  (4) 十二形

  十二形是形意拳系传统套路之一,取十二种行动特点,结合动物的术招式编组而成。

  “十二形”包罗:

  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龟形、鸡形、鹞形、燕形、蛇形、鹤形、鹰形、熊形。

  (5) 八字功

  八字功是形意拳系拳术套路之一,因其传者将其拳路要诀归纳综合为八字而名。这八字是:斩、截、裹、胯、挑、顶、云、领。

  (6) 百形拳

  百形拳为新篇形意拳套,传自姜容樵。据姜说,这是他按照形意拳谱和周侗的百形图创编而成的。其门生沙国正精此术。

  (7) 意拳

  意拳是拳术的名称。是形意拳的古名之一,传为清乾隆十五年(1750)成文的《心意六合拳序》云:“(岳飞)精通枪法,以枪为拳,另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近代王芗斋的意拳又称“大成拳”。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国武术的门派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