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公务员考试常识题目(国考公务员考试常识题及答案)

由网友()分享简介:2021公务员考试常识题目


常识题目是各类公务员考试中的一类必考题目,它的技巧性比较强,平时需要多加累积,因此需要我们对一些常识知识做一些必要的了解。下面是小编收...

2021公务员考试常识题目



常识题目是各类公务员考试中的一类必考题目,它的技巧性比较强,平时需要多加累积,因此需要我们对一些常识知识做一些必要的了解。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2021公务员考试常识题目_公务员考试常识知识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公务员考试常识题目:

1、感冒忌用下列哪一种食物 ( )。

A.海鱼 B.豆浆 C.青菜 D.生姜

2、洗有颜色的衣服时,先用( )浸泡10分钟,然后再洗,不容易掉色。

A.漂白水 B.50%的盐水 C. 5%的盐水 D. 醋

3、酒中含有酒精,饮酒过多或经常饮酒,会造成酒精中毒,使身体受损,那么,饮酒对人体的哪些器官最为有害?()

A.眼睛 B.皮肤 C.心脏 D.肺

4、吃太多手摇爆米花机爆出的米花会导致 ( )

A.锡中毒 B.铅中毒 C.铬中毒 D.碘中毒

5、方便面里必然有哪种食品添加剂 ( )

A.防腐剂 B.合成抗氧化剂 C.食用色素 D. 漂白剂

6、关于合理饮食有利于健康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B.饮用水越纯净越好

C.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

D. 调味剂和营养剂加得越多越好

7、低盐饮食有利于预防什么疾病?( )

A、乙型肝炎 B、糖尿病 C、高血压 D、贫血

8、 碘缺乏会导致儿童、青少年( )。

A、甲亢 B、无力 C、心理疾病 D、生长发育和智力受影响

9、夏季在烈日下工作或运动量过大出汗多时,为预防中暑应多喝()。

A、糖水 B、糖醋水 C、盐开水 D、白开水

10、烧菜时最好在何时加碘盐以减少碘的损失?( )

A 、烧菜前用碘盐爆锅 C 、烧菜加水后

B 、烧菜加水前 D 、菜将出锅时

11、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

A.多吃蔬菜 B.多喝豆汁 C.多吃馒头 D.多喝水

12.下列关于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营养物质摄入过多时,一定使人发胖

C.营养物质摄入过多时,氧化分解加强,释放能量多

D.在人体内可以利用必需氨基酸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13、理发吹风前,在头上喷一点 ( ) ,洗烫的发式样能长久保持。

A.盐 B.醋 C.洒精 D.酱油

14、成年人中的骨质软化病、夜盲症、脚气病、坏血病都属于营养缺乏症,缺少的营养物质依次是()

①维生素A ②维生素C ③锌盐 ④维生素B1 ⑤碘盐 ⑥维生素K ⑦钙盐 ⑧铁盐

A.⑦⑤③② B.⑦①④② C.⑧⑥④② D.⑥③④①

15、有关维生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

B.是构建机体组织和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

C.是某些特殊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物质

D.绝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

公务员考试常识答案:

1-5 ACCBB 6-10 CCDCD 11-15 BDBBB

拓展:公务员考试基本形式

中国公务员正规统一都叫国家公务员,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是国家公务员,具体才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地方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形式: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指: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

中央和地方考试单独进行,不存在从属关系,考生根据自己要报考的政府机关部门选择要参加的考试,也可同时报考,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中央公务员考试和地方考试性质一样,都属于招录考试,考生填报相应的职位进行考试,一旦被录取便成为该职位的工作人员。具体公务员政策可参看国家公务员网的相关政策。

地方公务员考试有资格考试和招录考试两种,资格考试即成绩合格者发给公务员资格证书,考生可凭此资格证在市、区、县等国家机关求职,如北京市。有的需要再参加具体部门的一些考试,有的直接面试考核。绝大多数地方公务员考试采用的是招录考试的方式,考生选择职位报名参加考试,考上后就直接录取为该部门的公务员,和中央公务员考试程序一样。


2021公务员考试常识题目相关文章

★ 国考公务员考试常识题及答案

★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

★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2020

★ 福建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及答案

★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最新

★ 公务员考试脑筋急转弯题目合集

★ 公务员考试题目类型是什么

★ 2021年公务员个人总结

★ 2019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积累:地理常识

★ 谁是卧底题目难2021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



在公务员类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必考的一个科目,里面有专门的一部分是常识的题目,其中就有一些是历史常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常识,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一)

(1)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和首先突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这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标志。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了充分肯定。此后,以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农村步改革获得稳步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二、四个经济特区创立

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5月,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1984年4月,进一步开放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又决定海南建省,海南全省辟为经济特区。

(2)

一、香港、澳门的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政府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双方共同承诺,于1997年7月1日开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并切实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由董建华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任行政长官。

1997年7月1日当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结束长达155年的英国殖民地身份,香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

澳门政权于1999年12月20日由葡萄牙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由何厚铧担任澳门特别行政区任行政长官,澳门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象征长达14年半的“港澳过渡时期”、葡萄牙帝国终结以及西方统治亚洲的漫长日子完全终结。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我国国际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阶段,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

我国国际战略就是要坚持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坚持睦邻友好,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改善和发展中同发达的关系。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参加多边外交活动,充分发挥我国在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作用。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二)

(1)

瓦窑堡会议

“九一八”事变后,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华北五省为直接目的,加紧侵略华北,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这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

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迫切要求对日本进攻以来的国内形势作一次正确的分析,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纠正严重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为此,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7日,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作了深刻的说明。为了争取一切可能的力量参加这个统一战线,报告提出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并规定了各种政策。

瓦窑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2)

一、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国有企业改革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开始的。

国有企业的主要历经过程是:

1、1978年12月~1980年6月,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阶段。

2、1980年6月~1982年底,试行经济责任制阶段。

3、1983年~1987年,试行利改税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阶段。

4、1987年~1991年,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完善企业经营方式阶段。

5、1991年~1993年,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的企业改革阶段。

6、1994年至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深化企业改革阶段。

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科技体制改革

建设创新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985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其指导思想是:科学技术必须要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经过程是:

阶段:科技体制改革启动阶段(1985~1995年)

第二阶段:科研机构转制改革阶段(1995~2006年)

第三阶段: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阶段(2006~2012年)

第四阶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阶段(2012年以来)

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过程中我国的科技规划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日益多层次化,二是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中央计划和地方性的计划相结合。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三)

(1)

一、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一致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亲日派卖国贼,并拒绝在巴黎和会的“和约”上签字。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却迅速得到全国各界的支持,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

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20世纪初期得到传播。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自己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较系统、完整的介绍,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上海率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上海、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开始有组织地进行。

(2)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建立,其成员有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等。这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北方最早的党组织。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和浙江嘉兴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当前的革命任务,大会通过并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规定了党的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范文



为了保证考试结果的公正、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作弊行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1

1、次国共合作

1923年党的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决定全体党员可以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要求党员保持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次国共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

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公开叛变革命,致使次国共合作破裂。

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1、国民党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

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

3、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4、党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5、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2、八七会议

面对蒋介石、汪精卫面目的公开暴露,陈独秀等人一味采取退让政策。这进一步助长了蒋介石、汪精卫的反革命气焰。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在八七会议发言中指出,党中央所犯错误中的一个错误是不认识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坚决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后,瞿秋白开始担任中央领导工作。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 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2

1、遵义会议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期间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会议中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肯定了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博古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战胜川、滇、黔的敌军,在那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确立了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使党的路线重新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在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含国共两党)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终于爆发。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与美国、英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轴心作战,中日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中国战场成为太平洋战争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9日,苏联也加入对日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的主要特征:

一、全国共同抗战;

二、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开始第二次合作;

三、两个抗日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空军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

四、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

五、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3

1、中共八大

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八大在北京召开。八大召开的目的和宗旨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号召全党要继承优良传统,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

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 和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至1962年)的建议》。八大会议指出,伴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八大中所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奠基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

会议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作了历史性的决策。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如今,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经过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后,敌我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党的工作重心应该由乡村转向城市,实行由城市领导乡村的工作方式。会议明确指出,党要立即开始着手各项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

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制定了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和革命胜利后的各项基本政策,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2020相关文章

★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

★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完整版)

★ 备考资料

★ 2020公务员年终总结大全精选10篇

★ 各地学习考试网信息及各专业考试资料大汇聚

★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精选大全

★ 2020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快速阅读技巧

★ 2020公务员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五篇最新

★ 公务员年度总结优秀大全

★ 2020公务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篇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最新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知识储备,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最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1

一、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国有企业改革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开始的。

国有企业的主要历经过程是:

1、1978年12月~1980年6月,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阶段。

2、1980年6月~1982年底,试行经济责任制阶段。

3、1983年~1987年,试行利改税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阶段。

4、1987年~1991年,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完善企业经营方式阶段。

5、1991年~1993年,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的企业改革阶段。

6、1994年至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深化企业改革阶段。

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科技体制改革

建设创新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985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其指导思想是:科学技术必须要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经过程是:

阶段:科技体制改革启动阶段(1985~1995年)

第二阶段:科研机构转制改革阶段(1995~2006年)

第三阶段: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阶段(2006~2012年)

第四阶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阶段(2012年以来)

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过程中我国的科技规划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日益多层次化,二是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中央计划和地方性的计划相结合。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2

一、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一致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亲日派卖国贼,并拒绝在巴黎和会的“和约”上签字。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却迅速得到全国各界的支持,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

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20世纪初期得到传播。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自己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较系统、完整的介绍,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上海率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上海、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开始有组织地进行。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3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建立,其成员有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等。这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北方最早的党组织。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和浙江嘉兴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当前的革命任务,大会通过并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规定了党的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最新相关文章

★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大全

★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完整版)

★ 2020历史常识汇总

★ 关于中国历史知识大全(完整版)

★ 关于历史常识大合集

★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 中国历史常识汇总

★ 中国历史常识合集

★ 中国历史常识整理

★ 中国历史常识精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