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中考地理如何高效复习)

由网友()分享简介:1.注重方法,提高效率1.1谐音记忆复习法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呜呜大吐),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米(爬爬试吧)。1.2联系生活记忆法地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很多地理知识点的记忆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的一些现象或者是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物名词进行记忆。2.加强练习,掌握解题技巧在练习时,教...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知识点复习是非常重要且效率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响

  (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点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名称)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黑土地  黄土地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

  2、东北三省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3、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4、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北部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中间位东北平原。5、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农作物一年一熟。在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易发低温冻害。

  2、东北平原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如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4、开荒使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问题)。现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措施)。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这里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3、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4、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跨山西、陕西、河南、甘肃、

  、宁夏、青海等省区。

  3、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1) 窑洞 (2) 信天游陕北民歌 (3) 黄帝陵

  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

  2、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为原因: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①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②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政治文化中心

  1、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

  2、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3、北京的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4、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历史悠久的古城

  1、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四合院、胡同、牌楼等也令人流连忘返。

  2、北京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为故宫博物院。

  3、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4、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

  5、前门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有许多中华老字号

  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南方地区的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特点: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5、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形形成。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南方地区盛产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江海交汇之地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①这里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②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3、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4、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③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工业用水,淡水产品。

  5、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还有苏州、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中华门是明朝初期都城的正南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堡。

  6、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1、香港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相邻。香港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 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的区旗是紫荆花。

  2、澳门位于珠江口

中考地理如何高效复习



很快就要到中考了,可是还有很多同学是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地理复习方法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地理如何高效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中考相关内容推荐↓↓↓

备战中考的演讲稿10篇

中考三分钟励志演讲稿五篇

关于中考的励志格言大全

初三奋斗中考励志标语大全

中考地理备考的复习建议

1.注重方法,提高效率

1.1谐音记忆复习法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呜呜大吐),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米(爬爬试吧)。

1.2联系生活记忆法

地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很多地理知识点的记忆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的一些现象或者是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物名词进行记忆。

2.加强练习,掌握解题技巧

在练习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专题训练,系统整合。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讲,要有针对,练,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另外要加强专题训练,系统地整合有关知识,使学生把知识网络化,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做好学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复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审题。其次,要让学生熟悉常见的地理试题不同的解题方法。图示法、排除法、推理法等。

选择题。要想拿高分,选择题的错误率要控制到最低,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知识点讲清、讲透,知识复习到位,讲练结合,力争让学生体验同一个知识点下派生出来的多个选择题。

读图填图题。解答读图题时,要始终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图上所示的内容来得出,尽量挖掘图中的信息,不能抛开题中条件和地图或示意图,只凭记忆的知识或想象来回答。作答之前,对题目的阅读要认真,对图的观察要细致,填写时要准确。最后要认真检查。

中考地理备考的复习方法

1.讲练结合法,多用于第一轮复习。主要讲学生易混淆的概念,如经线、纬线,地势、地形,天气、气候。讲重要的地理规律:如气温水平分布规律;讲成因:如季风气候的形成。懂了不一定会了,复习时应针对考点,点对点的精选习题,即时练习,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落实。

2.问题式复习法,多用于技能复习提高。如怎样判定东西半球?怎样区分山脊山谷?怎样在地图上确定方向?这类复习应讲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怎样在地图上判定方向?首先是确定该题是属于哪类情况下定向,是指向标定向,还是经纬网定向还是一般地图定向,然后第一步确定参照点,第二步建立坐标,第三步判定方向。

3.类比比较法,多用于区域地理复习。如欧洲西部、中东地区美国、日本、俄罗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等。在比较中找出共,比出差异,这样的复习方法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牢固掌握。

4.图文结合法,贯穿于地理教学复习之始终。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教材,是地理学科的骨架,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复习中多让学生读图、填图、绘图、析图,使学生获得有关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联系,地理成因、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动态变化等信息。从而达到概念的具体化,知识的系统化。

5.强化记忆法,多用于临考前的复习,教师可通过寻找联系、提供技巧等形式使学生准确、牢固掌握。如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重要的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可利用地图强化记忆。又如不同本质的地理界线(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干湿地区,阶梯界线,四大地理区域等)都可以板画在一张图上进行观察对比来强化记忆。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有哪些

课上注意听讲

七年级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记忆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所以上课听讲是关键。有的人认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会成绩好。其实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记忆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要明确学习的内容

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中考地理如何高效复习相关文章

★ 初三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 中考地理复习策略精选

★ 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 初中地理备考策略

★ 地理中考备考策略及复习要求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期末考试临近,各学科的教学都已接近尾声,很多科目可能都开始复习了,想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就要懂得做好复习提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一)、海洋和陆地

一、海陆的分布特点: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1.49亿km2,占29%

海洋:3.61亿km2,占71%

陆地主要分布于东半球,北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1.最大的大洲和大洋:亚洲和太平洋

2.重要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亚、非。

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欧。

3.重要的大洲大洋分布

①西半球的重要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②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

③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

④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⑤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北冰洋

⑥包围南极洲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三、板块构造

1.观点

①全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

②板块处于运动之中

2.世界著名山脉、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板块挤压亚欧板块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板块挤压太平洋板块

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

3.最大陆地板块为亚欧板块,最大海洋板块为太平洋板块。

4.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气候

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

一、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一般地,世界的气温从赤道(低纬度)向两极(高纬度)逐渐降低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为多雨区,两极地区为少雨区;中纬度大陆沿海降水多于内陆。

三、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 6℃)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大于背风坡

五、主要的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三)、居民

一、世界人口增长及分布特点

1.世界的人口增长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2.人口的分布

①从大洲:亚洲人口最多,南极洲没有人定居

②从地区:亚洲的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人口分布密集

③影响人口分布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极度干旱:撒哈拉地区,塔里木盆地

过度潮湿:亚马孙平原

严寒:南极洲,欧亚大陆北部

高山、高原:青藏高原

二、人口问题

1.表现

①增长过快

②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2.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三、人种的分布

黄色人种——亚洲东部

白色人种——欧、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黑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

四、主要语言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阿拉伯语、俄语、法语、葡萄牙语。

五、三大宗教(均起源于亚洲)

_一一信仰人数最多

伊斯兰教——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佛教——亚洲东部

六、聚落

基本类型——城市和乡村

(四)、地区发展差异

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五)、认识区域

一、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1.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东、南、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东部有弧形群岛,由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而成

2.地形

地形类型:高原,山地

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

3.河流

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4.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二、东南亚

1.重要的地理位置

交通: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2.湿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3.多样的地形:山地多,冲积平原

4.重要的农耕区:水田、稻米主产区;热带作物:椰子、天然橡胶

5.稠密的人口

三、中东

1.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半岛

苏伊士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

2.“五海三洲”之地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最大的内陆湖)

三洲:非洲、亚洲、欧洲

3.世界石油宝库:波斯湾沿岸地区

4.水资源缺乏

5.灌溉农业发达,高原畜牧业发达

四、欧洲西部

1.海上运输发达

欧洲是海岸线最曲折的洲(多港湾)

2.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分布最广的原因

①中纬度,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

②地形主要为平原,地势低平;

③北大西洋暖流增加热量、湿度,加强气候的海洋性特征。

3.渔业发达

4.经济发达

五、撒哈拉以南非洲

1.黑色人种的故乡

2.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①“热带大陆”

②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3.高原大陆:以高原为主,东部、南部地势较高

4.世界矿产宝库

六、极地地区

1.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南极地区

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2.南极地区的夏季(12 月至次年1月)是考察的最佳时候

3.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在极圈以内地区)

低纬度热带地区:太阳直射现象

4.南极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七、日本

1.东亚岛国:由四大岛组成,本州岛最大

2.多山的国家

3.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4.森林和水能资源丰富

5.经济对外依赖性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能源进口国)

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

6.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指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7.两大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八、美国

1.地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邻国少

2.移民国家:种族、人种复杂,“世界人种博物馆”

3.第一经济大国

①世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国.

农业生产特点:实现了农业地区生产专门化

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区附近

玉米带——靠近乳畜带

②工业分布一一三大工业区

东北部工业区:最早、最大、最集中

太平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新兴工业集中,污染小,“阳光地带”

纽约——最大城市,港口,金融中心

休斯敦——石油、航天中心

旧金山——华人最大聚居地

硅谷——旧金山附近,高新技术研发地

③支柱产业:信息技术

九、澳大利亚(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1.西、中、东对比明显的自然环境

西部:高原,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东部:山地,温暖湿润

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城市集中

中部:大自流盆地,气候干旱,草原

养羊业发达——“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矿产大国

铁矿石一半以上供出口一一“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新兴产业——服务业

十、巴西

1.两大地形区

亚马孙平原——面积最大平原

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

2.亚马孙河(水量最大)

原因: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3.人口和城市分布于巴西高原东南部

十一、俄罗斯

1.多样的自然环境:平原面积广大

2.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农业集中于60N°以南的东欧平原

4.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落后

5.四大工业区:三个(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在欧洲,只有一个(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在亚洲。

6.人口、铁路网在欧洲部分密集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考点汇总)

★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与复习提纲

★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大纲

★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2020

★ 2020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



地理虽然是文科,但是与理科是比较接近的,所以很多同学都学不好地理,但是只要复习好,一样能考出好成绩,所以列好复习提纲就很重要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1中国的疆域

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东、北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辽阔的疆域:

陆地大国:①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②陆界20000多千米③陆上邻国14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②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③隔海六国 印尼 马来 文莱 菲律宾 日本 韩国

最北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4度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度E。最南曾母暗沙4度N。最西帕米尔高原73度E。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位。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1.2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现行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乡)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

§1.3中国的人口数量

世界第1:

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1/5。目前人口数为13亿。

增长速度较快:1人口基数大2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

分布疏密不均:腾冲——漠河,我国分布人口的疏密。人口多处特点人口少处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汉族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中国的人口:

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山脉纵横交错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阶梯在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有的地方不足500米

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以东的地形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在这里,众多东流入海的江河,将携带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依山傍海、纵贯南北的冲积平原。

阶梯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复杂多样: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分布: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降水时空分布:从地区分布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陆性特征。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3中国的河流

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

中国最大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中国最大湖是:青海湖。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滚滚长江: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上游:源头——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因通航里程长、货运量大被誉为“”。

滔滔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上游:源头——河口;中游:河口——旧孟津;下游:旧孟津——注入海口。因从中游的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使下游河段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3.1自然资源概况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自然资源由于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匀的。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x月25日世界土地日

x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达、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

我国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

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珍惜每一寸土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3.3中国的水资源

x月22日 世界水日

地区分布悬殊: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时间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有必要兴修跨流域的调水工程。x黄济青x水北调x于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有必要兴修水库。x江(2个)x河(3个)x本途径是。

§3.4中国的海洋资源

多样的生物资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两万余种,其中鱼类3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类。

、、和 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最大渔场是舟山渔场。

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的滨海砂矿储量十分丰富。

巨量的化学资源:我国海洋生产发展很快。

最大盐场,南方最大盐场 ()。

保护“蓝色国土”: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4.1秦岭——淮河线

秦岭与淮河: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洪泽湖,然后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他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八年级上册第77页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

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4.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矿产:煤、铁、石油等,两大工业基地()和()。

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

矿产:有色金属。

两大工业基地()和()。

§4.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概述: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

宗教:藏传佛教。

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

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西北地区:

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

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牧区作物:肉、奶、皮、毛等;

矿产资源:稀土矿、镍矿、煤、石油、褐煤。

§4.5补充总结

北方地区

地形特征 高原、平原为主

气候特征 夏:高温多雨 冬:寒冷干燥

主要河流 黄河、黑龙江

主要矿产 煤、铁、石油

主要农作物 小麦

南方地区

地形特征 盆地、平原、高原、丘陵

气候特征 水热充足

主要河流 长江、珠江

主要矿产 有色金属

主要农作物 水稻、甜菜

青藏地区

地形特征 海拔最高

气候特征 日照充足,气温低

主要河流 长江、黄河源头

主要矿产 钾盐、石油

主要农作物 青稞

西北地区

地形特征 高原、盆地

气候特征 干燥,日照充足

主要河流 塔里木河

主要矿产 煤、石油

主要农作物 甜菜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考点汇总)

★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与复习提纲

★ 最新初二地理超详细知识点汇总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 七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

★ 八年级地理思维导图

★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汇总

★ 八年级地理复习知识点整理

★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2020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很多小伙伴都说八年级的地理太难了,每次考试都搞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是没有复习好的原因,那么你知道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第一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海陆分布

一、海陆面积对比与分布:

(1) 海洋占71% ,陆地占29% ,即通常所说的"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面积占1.49亿平方公里)。

(2)海陆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

二、基本概念:

(1)岛屿与半岛的区别;大洲与大陆的区别(前者包含后者)。

(2)六大大陆:①亚欧大陆,②非洲大陆,③北美大陆,④南美大陆,⑤南极大陆,⑥澳大利亚大陆。(注意名称:没大洋洲大陆,六大大陆和七大洲名称有相关的地方)。

(3)世界之最:①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北美洲);②最大的半岛: 阿拉伯半岛 。

③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④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⑤最大的群岛:

马来群岛。

三、七大洲与四大洋的位置:

(1)七大洲与四大洋的面积排序:(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洲。

(太平、大西、印度、北冰)洋。

(2)七大洲分界线:(要能在图中指出名称)

① 亚欧之间: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 亚非之间:苏伊士运河 ③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白令海峡

④南北美洲之间:巴拿马运河 ⑤欧非之间: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⑥ 南极洲和南美洲之间:德雷克海峡

(3)七大洲与四大洋的位置

A纬度(五带)位置:

①北极圈穿过的洲:欧、亚、北美洲 ②北回归线穿过的洲:非、亚、大洋、北美洲

③赤道穿过的洲:非、亚、大洋、南美洲 ④南回归线穿过的洲:非、大洋、南美洲

⑤南极圈穿过的洲:南极洲

(注意: 热带面积最大的洲:非洲;温带面积最大的洲:亚洲;寒带面积最大的洲:南极洲)

B半球位置:

(注意: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大洋、亚)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洋:南极洲和北冰洋;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跨寒、温、热三带的洲:亚、北美洲)

C相对位置:

①三大洲包围的洋:北冰洋;三大洋包围的洲:南极洲

②四大洲包围的洋:印度洋,五洲包围的洋:(大西、太平)洋

(注意:该点要掌握到哪个洲的四周是什么洋,哪个洋的四周是什么洲)

四、七大洲与四大洋的特点

太平洋-面积最大、水最深(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岛屿最多,火山地震最多。

大西洋-轮廓略呈"S"形。

印度洋-全部在东半球。

北冰洋-面积最小,水最浅,水温最低, 跨经度最广。

第二节 海陆变迁

一、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变动(最主要原因,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海→陆)。

(2)海平面的升降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陆→海)。

(3)人类活动 (荷兰人填海造陆:海→陆)。

二、大陆漂移假说: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2)证据:①南美洲、非洲陆地轮廓相吻合;

②南美洲、非洲的古生物相似;

③南美洲、非洲的古地层相似。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全球可划分为六大板块:(E亚欧、D非洲、C印度洋、F太平洋、B南极洲、A美洲)板块。

(2)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运动的两种形式:碰撞挤压、张裂拉伸)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注意:①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②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③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地中海面积的缩小-亚欧、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亚欧、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落基山脉的形成-太平洋、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④东非裂谷带的形成-印度洋、非洲板块张裂拉伸

⑤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第二章 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一、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影响因素:纬度)(最高气温并非在赤道上,在非洲撒哈拉沙漠,所以不能说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降低)

(2)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相反(影响因素:海陆)

(3)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影响因素:地形)

(4)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高(增温作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低(影响因素:洋流)。

世界炎热中心:撒哈拉沙漠;世界寒冷中心:南极洲(世界的"寒极")。

注意:等温线的分布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主要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影响因素:纬度)。

(2)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影响因素:海陆)。

(3)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因素:地形;地形雨)。

(4)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降水偏多(增湿作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降水偏少(影响因素:洋流)。

世界"雨极"--- 印度的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地形因素)。

世界"湿极"--- 怀厄莱阿莱 (在太平洋中的夏威夷,海陆因素)。

世界"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西侧,秘鲁寒流经过,洋流因素)。

四、降水的类型:

(1)全年多雨型(2)全年少雨型(3)夏季多雨型(4)冬季多雨型(5)全年湿润型

第二节 世界气候类型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二、气候与人类活动

(1)气候与农业:气候决定种植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决定饲养的动物的种类。

(2)气候与生活:气候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高架屋、冰屋、牦牛、骆驼、雪撬等)。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种和人口

一、三大人种:

(1)划分依据:体质特征(人种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肤色)

(2)三大人种分布:(掌握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二、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1)发达国家及少数极端贫穷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

(2)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洲是非洲 ,最慢的是欧洲 。

(3)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4)为使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就要有计划的生育。

三、人口分布:

(1)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

(2)四个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C、南部和东南部B(自然条件优越);欧洲西部A、北美洲东部D(经济发达)

(3)四类人口稀疏地区:过度潮湿的雨林地区E、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F、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H、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区G。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一、主要语言:

(1)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法语。

(2)主要语言的分布

二、主要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

(2)伊斯兰教在中国新疆宁夏(维吾尔族、回族)等地被称作"清真教"或"回教"。

(3)藏族和蒙古族等信仰喇嘛教(属于佛教)。

(4)地方性宗教:(以色列)犹太人的犹太教,日本的神道教,中国的道教 ,印度的印度教。

(5)麦加--圣地(其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耶路撒冷--_、伊斯兰教、犹太教三教共同尊称为"圣城"。

第三节 聚落

一、聚落:

(1)人类生活居住的场所,是人类居住、生产、社会活动的场所。

(2)基本类型是:城市、乡村。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3)不同类型聚落景观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的不同(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

(4)传统聚落是早先人类遗留给我们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西班牙的托莱多、意大利威尼斯、中国云南丽江古城。

(5)地名作为聚落景观的一种标志,并不都随着聚落的规模和性质的改变而变化。

二、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等因素。

(1)在古代,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最为明显,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和冲积平原上。(2)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对聚落的影响日益明显,聚落多分布在交通便利、人文荟萃、商业发达的地区。

第四章 发展与合作

第一节 国家和地区

一、国家和地区

(1)国家和地区都拥有自己的居民和管辖的领土范围,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国家拥有主权,全世界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90多个独立的国家。

(2)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3)人口上1亿的11个国家:(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亚洲)俄罗斯、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巴西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

(2)发达国家的分布(洲和半球位置):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人口占世界的15%,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占世界的80% 。

(3)发展中国家的分布(洲和半球位置),主要分布在 南半球以及北半球的南部 ,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4)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共同问题的商谈。

(5)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

第二节 国际合作

(1)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代表性最广泛、最有权威的综合性国际组织。

(2)安理会: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也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机构。中、美、英、法、俄为常任理事国。

(3)主要国际组织

第五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在图中指出下列地理事物):

(1)临海: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地中海。

(2)山脉:喜马拉雅山、F天山、①乌拉尔山脉、②大高加索山脉 ③土耳其海峡 ④苏伊士运河 ⑤白令海峡。

(3)河流:P鄂毕河、G叶尼塞河、T勒拿河、N湄公河、O长江、R恒河、Q印度河。

(4)湖泊:L黑海 K里海、M贝加尔湖。

(5)半岛:H阿拉伯半岛、I印度半岛、J中南半岛。

(6)地形区:E青藏高原。

(7)山峰:S珠穆朗玛峰。

二、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a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西南与非洲、东与北美洲、东南与大洋洲相邻或相望。

b分界线:白令海峡、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

(2)地形地势:

a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高原占全洲面积的3/4)。

b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为青藏高原,平原分布在四周,亚洲地势第二高,除南极洲)。

c地形区:自然条件最复杂的洲。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E。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

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3)亚洲的河湖:

a亚洲是世界上大河最多的一洲,被称为"巨河之洲"。受地势影响,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

b亚洲第一大河是中国的长江O;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N;亚洲著名的内流河有中亚的锡尔河和阿姆河。

c世界上水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M(俄罗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K(咸水湖);世界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死海还是世界上陆地最低点。

(4)气候:

a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注意与中国气候特征相区别)。

b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c世界上最广、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亚洲东部和南部。

d亚洲缺少的两种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冰原气候(阿拉伯半岛上有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e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⑥温带季风气候、⑦温带大陆性气候、⑧亚热带地中海气候、⑨高原山地气候、⑩寒带苔原气候。

(5)亚洲的划分: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特点,分为东亚(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尼、泰国)、南亚(印度、巴基斯坦)、西亚(沙特、伊拉克)、中亚(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和北亚(俄罗斯)六个地区。

第二节 亚洲的人文环境

一、众多的人口和古老的文明

(1)人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3/5,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有6个(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2)人口分布:人口稠密区: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及日本群岛(亚洲东部沿海)、南亚(亚洲南部)、东南亚(亚洲东南部)(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3)人种:亚洲是黄色人种的故乡,但在南亚和西亚则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

(4)宗教: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祥地,也是印度教、道教、犹太教等的发祥地。

(5)三个文明发祥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

(1)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韩国和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推行"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

(3)波斯湾地区石油丰富(石油被誉为"黑色金子"),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等国家依靠出口石油获得大量外汇,成为海湾富国.

第六章 认识区域

第一节 东南亚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1)半岛:A中南半岛。

(2)群岛:B马来群岛。

(3)国家:C中国、J新加坡、K马来西亚、L印度尼西亚、M泰国、N菲律宾、P老挝、R文莱。

(4)河流:G湄公河、H萨尔温江、I伊洛瓦底江。

(5)海洋:D南海、E印度洋。

(6)海峡:F马六甲海峡。

二、自然环境:

(1)组成: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

(2)地理位置:亚洲东南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处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3)中南半岛的山河分布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4)河流:亚洲流经国家是多的河流:湄公河(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注入南海。

(5)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群岛国和著名"火山国"( 地处亚欧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地区。

(6)两种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a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群岛大部分和马来半岛南部。

b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三、人文环境:

(1)人口:人口多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以黄色人种为主,也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新加坡华人比重最大。

(2)宗教:泰国把佛教定为"国教";中南半岛上大部分国家信仰佛教,马来群岛上大部分国家信仰伊斯兰教,菲律宾群岛上大部分国家信仰_

(3)主要国家及首都

四、物产:稻谷和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种植区

(1)泰国---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首位);马来西亚---油棕(产量世界第一);菲律宾---蕉麻、椰子

(2)世界最大产锡国-----马来西亚,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3)稻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泰国、缅甸、越南

第二节 中东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在图中指出下列地理事物):

(1)五海:A阿拉伯海、B红海、C地中海、D黑海、E里海。

(2)三洲:I亚洲、G非洲、H欧洲。

(3)四通道:M霍尔木兹海峡、N曼德海峡、L苏伊士运河、K土耳其海峡。

(4)海湾:F波斯湾。

(5)产油国:O沙特阿拉伯、P伊拉克、R伊朗。

二、范围与位置:

(1)范围:地中海东岸到伊朗的广大地区(包括了非洲的埃及,但不包括西亚的阿富汗)。

(2)"五海三洲"之地:a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b三洲:亚洲、非洲、欧洲。

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匮乏的水资源

(1)中东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沿岸,有"地下油海"之称。

(2)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科威特、卡塔尔等。

(3)北回归线穿过本区,气候炎热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极其匮乏(无流国:沙特阿拉伯;约旦河北部的戈兰高地被称为"中东水塔")。

(4)海湾国家为解决缺水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有: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最多的国家:沙特阿拉伯)、兴修水利、发展喷灌、滴灌技术。

(5)中东石油输出路线图

西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见图中的航线B,是运输量最大的一条线路)。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西欧 (即图中的航线C,是波斯湾沿岸石油输往西欧路程最短的线路。)

东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 日本、中国(即图中的航线A)。

四、宗教:

(1)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白色长袍是其男子的传统穿着;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宗教圣物为"哭墙"。

(2)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撒冷---伊斯兰教、_、犹太教的"圣城"。

五、农业:

(1)主要农作物:小麦、香料、萱麻、纸莎草等,埃及的长绒棉、伊拉克的椰枣十分著名。

(2)中东畜产品主要有土耳其的安卡拉羊、土耳其和伊朗的地毯。

第三节 欧洲西部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1)半岛: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B伊比利亚半岛、C亚平宁半岛、D巴尔干半岛。

(2)岛屿:G大不列颠岛、H冰岛。

(3)临海:J波罗的海、K北海、L地中海、M黑海、S大西洋、I北冰洋。

(4)海峡:N英吉利、O直布罗陀、P土耳其海峡。

(5)山脉:E阿尔卑斯、F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6)河流:X莱茵河、Y多瑙河。

(7)平原:W西欧平原、Z波德平原。

(8)港口:Q鹿特丹。

(9)洋流:R北大西洋暖流。

二、自然环境:

(1)范围:波罗的海J东岸和黑海M西岸一线以西的大陆和岛屿。

(2)分区:南欧、西欧、北欧、中欧。

(3)地形:以平原为主,(七大洲中最低平的洲)。

(4)地形区: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有阿尔卑斯山脉,中部有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

(5)位置: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

(6)主要气候类型:自西向东海洋性越来越弱

a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欧(形成原因:受西风、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b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欧、北欧地区。

(7)河流:

a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且为欧洲第二大河的是多瑙河(Y) ,注入黑海(M).

(欧洲最大的河流是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b世界上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是莱茵河(X),注入北海(K)。

三、海洋对欧洲西部的影响:

①曲折的海岸线使该地有许多优良的港湾(荷兰的鹿特丹(Q)是世界最大的港口)。

②为该地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远洋航线:北大西洋航线、亚欧航线;内河航线:多瑙河、莱茵河。

③形成了该地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畜牧业发达,牧草被称为"绿色金子" 。

④为该地沿海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渔产品,渔业发达 :北海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世界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四、经济的发展:

(1)欧洲西部,特别是西欧,是世界资本主义发源地,是近代科技文化发展最早的地方。经济发达,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的50%,其中德国经济实力最强。

(2)工业以制造业为主。(3)旅游资源丰富:"风车之国"、"低地之国"---荷兰,艾菲尔铁塔----法国巴黎,水城威尼斯----意大利,西班牙---斗牛,挪威---峡湾风光,英国伦敦----塔桥等。(4)欧盟:全称为欧洲联盟,总部在布鲁塞尔,欧盟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形成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三足鼎立之势。

第四节 萨哈拉以南非洲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1)特殊纬线:A赤道、B南回归线、C北回归线。

(2)临海:D印度洋、E大西洋、G红海、海湾F几内亚湾。

(3)河流:L尼罗河、M刚果河。

(4)山峰:N乞力马扎罗山。

(5)岛屿:H马达加斯加岛。

(6)气候类型: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疏林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二、自然环境:

(1)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东北临红海;赤道横穿中部,南北回归线从南北穿过过本区,热带面积广大,有"热带大陆"之称。

(2)气候:

a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为主。

b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3)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4)地形区:高原:东非高原(其上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

(5)河湖:

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

刚果河----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6)裂谷带:东非大裂谷,(板块张裂形成的)。

三、物产与经济发展:

(1) 矿产:金刚石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是:J:刚果民主共和国(誉为"中非宝石")。

黄金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是:M:南非。

铜矿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居非洲第一的是:N:赞比亚(号称"铜矿之国")。

K:尼日利亚的石油较多。

(2)有"富饶大陆"之称。

(3)农林产品:这里是咖啡、可可、椰枣、油棕、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故乡。

(4)经济特点: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形成原因:长期受殖民统治)。

(5)从气候的角度看,当前制约非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和荒漠化 。

(6)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粮食、环境问题。有"饥饿的大陆"之说。

四、人口与文化:该地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称为"黑非洲"。

第七章 认识国家

第一节 日本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四大岛屿:A北海道岛、B本州岛、C四国岛、D九州岛。

海洋:I日本海、J太平洋、K濑户内海。

邻国:L韩国、M中国、N俄罗斯。

工业区:①京滨工业区、②名古屋工业区、③坂神工业区、④濑户内海工业区、⑤北九州工业区。

首都:E东京。

山峰:G富士山。

海港:P神户、F横滨。

渔场:R北海道渔场。

二、自然环境:

(1)组成:由北海道岛(A)、本州岛(B)、四国岛(C)、九州岛(D)四个大岛和附近许多小岛构成,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3/4。平原狭小,是一个多山的岛国。

(3)地形区: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最高峰:富士山。

(4)气候: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有明显的海洋性)(夏秋季节在太平洋沿岸多台风。)

(5)多火山地震:处在亚欧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6)资源: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三、经济发展:

(1)发展经济的条件:A有利条件:①丰富的人力资源,②较高的科技水平,③岛国,多优良港湾(神户P、横滨F,其中横滨是日本最大的海港)。

B不利条件:①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

(2)世界上最大的原料和燃料进口国,经济对外依赖性大,为"外向型"经济。

(3)最大的贸易伙伴为美国,其次是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等。

(4)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原因:日本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产品要大量出口

(5)五大工业区:①京滨(东京、横滨)、②名古屋、③阪神(大阪神户)、④濑户内海、⑤北九州。

(6)渔业: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处),日本海洋捕捞量居世界首位。

(7)农业:日本农业发达,农业机械注重小型化。

四、人文环境:

(1)文化:日本传统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近代以后日本文化受欧洲影响;二战以后,日本文化受美国影响。

(2)民族:日本民族单一,主要民族是大和民族,国花是 樱花 。

第二节 美国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在图中指出下列地理事物):

濒临的海洋:C太平洋、D大西洋、E墨西哥湾。

邻国:B加拿大、A墨西哥。

主要山脉:H落基山脉、I阿巴拉契亚山脉。

海外州:a阿拉斯加、b夏威夷。

河流:F密西西比河。

湖泊:G密歇根湖。

城市:M芝加哥、N纽约、L洛杉矶、K旧金山、O休斯敦、J华盛顿、P底特律。

二、自然环境:

(1)组成:美国的全称美利坚合众国,本土48个州,两个海外州--北美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北极圈穿过)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州(属于大洋洲 北回归线穿过)。

(2)位置:位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4)地形区:东部山地区(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平原区(中部平原);西部高原、高山区(落基山脉)。

(5)河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大河,北美第一大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

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全部在美国境内)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五大湖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三、经济:

(1)地位: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均居世界首位(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世界的1/4;美国还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军事大国,也是科技大国)。

(2)美国的工业:

②高新技术产业:90年代前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建筑业、钢铁业;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产业成为美国经济的头号支柱产业;当今,微软、IBM和英特尔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三巨头。

(3)农业与特点:

①美国的农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国,出口的粮食约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1∕2,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②农业两大特点:实现了地区生产专业化和生产过程和各环节实现了机械化。

③农业带:A乳畜带、B玉米带、C小麦带、D棉花带、E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

④农业带分布的影响因素:乳畜带-五大湖及东北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牧草生长;靠近消费地区)

四、人文环境:

(1)人口:11个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之一,居民大部分为欧洲移民的后裔。

(2)人种:白人为主体,有色人种有:黑人、黄色人种(印第安人),通用语言为英语;美国是一个种族和民族都很复杂的移民国家,有"人种博物馆"的称号。土著人是印第安人。

(3)面积:937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4)美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被誉为文化"大熔炉"。

第三节 澳大利亚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临国A:新西兰。

纬线B:南回归线。

岛屿C:塔斯马尼亚岛

首都D:堪培拉。

城市E:悉尼、F:墨尔本。

山脉K:大分水岭。

河流G: 墨累河。

大洋H: 太平洋、I:印度洋。

盆地J: 澳大利亚大盆地(大自流盆地)。

二、自然环境:

(1)位置:位于南半球,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2)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岛屿。

(3)地位: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4)地形:东部:山地为主,大分水岭南北纵贯(东北部有大堡礁,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中部:平原为主,平原北部为大自流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

西部:高原为主,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一半,绝大部分地区属于草原和沙漠,

有世界上最大的独石山--艾尔斯山。

(5)气候:以草原沙漠气候为主,主要气候类型: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东部:大分水岭东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大分水岭东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中、西部: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

南部:地中海气候。

(6)河流: 墨累河 ,注入印度洋。

三、资源与经济发展:

(1)珍稀动物:袋鼠、树袋熊(考拉)、鸸鹋(ér,miáo)、鸭嘴兽(卵生哺乳动物)----澳大利亚大陆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其国徽上两种特有的动物是---袋鼠和鸸鹋。

(2)原因:澳大利亚的动物呈现出 古老性 和 独立性 的特点,原因是大陆位置长期孤立,自然条件单一,缺少大型的肉食动物,动物演化慢。

(3)矿产:铁矿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主要出口到 日本 等国家,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

(4)羊毛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羊肉产量和出口量也居世界前列,美利奴羊著称;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5)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国家,目前,服务业已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

(6)主要城市:

①堪培拉:首都,有"花园城市"的称号,全国的政治中心。

②悉尼: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市内有世界闻名的建筑--悉尼歌剧院。

③墨尔本:全国第二大城市

四、人文环境:

(1)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 ,东北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及西部人口稀少。

(2)人口与语言:地广人稀的国家,多为英国移民的后裔,土著人是毛利人,通用英语。

第四节 巴西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两大地形区:A巴西高原、B亚马孙平原。

濒临的海洋:C大西洋。

河流:H亚马孙河。

纬线:I南回归线、J赤道。

水电站:D伊泰普水电站。

主要城市:E巴西利亚、F圣保罗、G里约热内卢。

二、自然环境:

(1)位置:位于南美洲东部,绝大部分位于热带(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东临大西洋

(2)地位:南美洲面积最大(居世界第五位)、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

(3)地形: 南部: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北部: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

(4)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有"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的美誉,有拉美特有的动物--美洲豹、树懒(lǎn)等,全世界都希望巴西重点保护的自然资源是:热带雨林 。)

②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5)河流:亚马孙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居世界第二。

三、经济发展:

(1)农业:巴西盛产咖啡、甘蔗、天然橡胶等,是世界主要的咖啡生产国。

(2)矿产:铁矿,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缺乏。

(3)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是重要的工业中心。

(4)服务业、工业和农牧业是巴西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实力在南美洲国家中居首位。

(5)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和巴拉圭交界处)。

四、人文环境:

(1)城市:

①圣 保 罗:南美洲最大的城市,巴西最大的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②里约热内卢:全国第二大城市,最大的海港,也是最大的旅游中心。(旧都)

③巴西利亚: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2)人口和人种:上1亿,白种人为主,其次是混血人种,土著人为印第安人

(3)语言:葡萄牙语。

(4)人口分布:90%的人口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带,广大的内陆高原和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稀少。

(5)特色文化:狂欢节与桑巴舞

第五节 俄罗斯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1)位置:A太平洋、B北冰洋、C波罗的海、D黑海、G北极圈。

(2)邻国:a日本、b中国、c蒙古、d哈萨克斯坦。

(3)河湖:E里海、F贝加尔湖、L伏尔加河、M鄂毕河、N叶尼塞、P勒拿河

(4)港口:I圣彼得堡、R摩尔曼斯克、S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5)地形区:1东欧平原、2西西伯利亚平原、3中西伯利亚高原、4东西伯利亚山地

(6)工业区:I圣彼得堡工业区、H莫斯科工业区、J乌拉尔工业区、K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7)资源:T库尔斯克的铁、W库兹巴斯的煤、Y秋明油田、Z第二巴库石油

二、自然环境:

(1)位置:跨亚、欧两大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

(2)面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欧洲部分,所以它是一个欧洲国家)。

(3)地形地势: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4)地形区: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5)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6)河湖:伏尔加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最终注入里海,被俄罗斯人誉为的"母亲河伏尔加"。

鄂毕河:中国境内为额尔齐斯河;

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

勒拿河:高原与山地的分界线;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三、经济发展:

(1)资源: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2)农业:耕地面积广,产量不稳定,粮食要大量进口(气候条件:热量不足),主要农作物:小麦、黑麦、玉米、亚麻、甜菜、向日葵等,主要集中在北纬60度以南的东欧平原地区。

(3)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民用工业落后(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尤为突出)

(4)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位于亚洲)

(5)交通:长途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铁路有:西伯利亚大铁路(有"欧亚大陆桥"之称)。

(6)主要港口:圣彼得堡港(波罗的海沿岸);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太平洋沿岸);摩尔曼斯克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原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7)城市:莫斯科: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综合性交通枢纽,机械工业和纺织工业中心。

圣彼得堡:全国第二大城市,全国最重要海港城市,是俄罗斯通往欧洲乃至世界的重要门户。

四、人文环境:人口与民族:人口上1亿,俄罗斯族为主。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考点汇总)

★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与复习提纲

★ 八年级地理思维导图

★ 八年级地理思维导图

★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大纲

★ 七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 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2020

★ 2020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 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2020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试卷



  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努力可以改变一切。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0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试卷

  1、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寒带针叶林

  2、划分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降水 C.地势 D.季风

  3、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4、东北平原的土地被称为 ( )

  A.黑土地 B.黄土地 C.红土地 D.紫土地

  5、东北三省工业基地是全国的( )

  A.轻工业基地 B.重工业基地

  C.综合性工业基地 D.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湿润区,年降水量大 B.气候干旱,地表破碎

  C.地表裸露,缺乏植被 D.人类兴建水库

  7、北京的传统民居是( )

  A.四合院 B.窑洞 C.碉房 D.平顶房

  8、我国南方地区没有濒临的海洋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9、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

  A.青稞 B.小麦 C.玉米 D.水稻

  10、目前,我国的城市群是( )

  A.辽中南地区 B.京津唐地区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11、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应”形成最主要条件是( )

  A.两大城市不断扩大 B.经济的快速发展

  C.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变 D.发达的交通便于人们往返不同城市

  12、被誉为“东方明珠”的是( )

  A.台湾 B.香港 C.北京 D.上海

  13、台湾最的树种是( )

  A.桉树 B.樟树 C.红桧 D.榕树

  14、目前,台湾的贸易伙伴是( )

  A.香港 B.日本 C.祖国大陆 D.美国

  15、我国西北地区西部广布(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草原 D.沙漠

  16、我国面积的盆地位于( )

  A.四川 B.内蒙古 C.青海 D.x疆

  17、青藏地区的农业属于( )

  A.雨水农业 B.河水农业 C.绿洲农业 D.河谷农业

  18、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

  A.牦牛 B.三河牛 C.三河马 D.骆驼

  19、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20、关于我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

  B.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的发展中国家

  C.目前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D.世界人工造林面积的国家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21、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 ,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22、北京是全国的 、 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23、香港是世界的 港; 是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4、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 平原、内蒙古 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25、 是全国的咸水湖泊; 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综合题(每空2分,简答6分,共30分)

  26、读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 B 、C 、D 。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 ,②是 。

  (3)D地理区域气候特征是 ;B地理区域的耕地类型是 。

  27、读 “台湾图”,回答问题。

  (1)海洋或海峡A ,B ;

  C ,D 。

  (2)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列出台湾的美称(任写三个即可)。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A B C A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C D D D A B 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21、太行山 乌鞘岭

  22、政治 文化

  23、自由贸易 博彩旅游业

  24、宁夏 河套

  25、青海湖 三江源

  三、综合题(每空2分,简答6分,共30分)

  26、(1)青藏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2)秦岭 淮河

  (3)干旱 水田

  27、(1)东海 台湾海峡 南海 太平洋

  (2)东方甜岛 海上米仓 水果之乡 兰花之乡 植物王国

  2020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每题2分,共50分)

  1、秦岭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适宜在塔里木河沿岸生长的树木是( )

  A、白杨 B、水曲柳 C、胡杨 D、红松

  3、藏族人民的主食是( )

  A馒头 B、米饭 C、糌粑 D、粽子

  4、我国东北三省是指( )

  A、河北省、山东省、湖北省

  B、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

  C、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D、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

  5、大兴安岭的走向是( )

  A、东北--西南 B、南北

  C、东西 D、西北--东南

  6、哈尔滨经常举行的盛大活动是( )

  A、泼水节 B、赛龙舟 C、冰雪节 D、那达慕

  7、被称为“购物天堂”的是( )

  A、广州 B上海 C、香港 D、澳门

  8、广州的别称是( )

  A榕城 B、春城 C、羊城 D、雾都

  9、中国综合实力的区域是( )

  A、长江中游地区 B、长江三角洲区域

  C、京津唐区域 D、珠江三角洲区域

  读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10、该景观所在的城市是( )

  A、绍兴 B、无锡 C、扬州 D、上海

  11、该建筑的名称是( )

  A大雁塔 B、埃菲尔铁塔

  C、东方明珠塔 D、雷峰塔

  12、长株潭三城市位于湖南省( )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

  13、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 )

  A、经济中心 B、政治中心

  C、工业中心 D、文化中心

  14、北京的传统民居是( )

  A、土坯房 B、窑洞

  C、四合院 D、吊脚楼

  15、我国面积的岛屿是( )

  A、台湾岛 B、海南岛

  C、崇明岛 D、钓鱼岛

  16、台湾省约80%的人口祖籍为( )

  A、浙 B、粤 C、闽 D、桂

  17、日本非法“购买”钓鱼岛,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钓鱼岛自古就是

  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请问钓鱼岛属于中国的那一个省区( )

  A、福建 B、台湾 C、浙江 D、海南

  18、x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我国各省区中( )

  A、面积 B、纬度

  C、跨经度最多 D、平均海拔最低

  19、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天越旱,越盼望出太阳的原因是( )

  A、这里的人们生活要在有太阳的环境里

  B、出太阳,天气炎热,有利于葡萄干的晾晒

  C、出太阳,天气越热,山上的冰雪融水就越多,河水越丰富

  D、出太阳,天气晴朗,有利于采摘长绒棉

  20、下列城市属于贵州省且有“江南煤海”之称的是( )

  A、遵义 B、六盘水 C、贵阳 D、铜仁

  21、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广人稀 B、煤炭资源缺乏

  C、地表沟壑纵横 D、生态环境良好

  22、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23、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B、自然环境多样,资源分布均匀

  C、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D、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较少

  24、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 )

  A、奥林匹克运动会 B、世界博览会

  C、亚运会 D、亚非会议

  25、下列行为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

  A、用淘米、洗菜的水浇花 B、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C、自备篮子买菜 D、电脑一直处于待机状态

  二、综合(每空2分,共50分)

  26、读“我国某省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省: A 。

  (2)河流:B 。

  (3)城市:C 。

  D 。

  E 。

  (4)C、D、E所在区域习惯称为 城市群,位于该省 部。

  27、读“台湾省地图”完成下列各题(26分)

  (1)海域:

  A D

  (2)岛屿:

  ① 列岛② 岛

  (3)河流:

  ④ 。

  (4)台湾岛地形以 为主,约占全岛面积的 ,Ⅱ为台湾岛峰 山。

  平原 多分布在台湾岛 。

  (5)北回归线从台湾岛 穿过;台湾省大部分属于 气候,只有南部沿海

  地区属于 气候,每年6月——10月常受 侵袭。

  28、读“x疆地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阅读“x疆地形、油田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三山夹两盆”是x疆地形轮廓的主要特征,请写出x疆主要山脉、盆地的名称:

  山脉:① 山脉; ② 山脉。

  盆地:A 盆地; B 盆地。

  (2)图中河流③的名称是 河,它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一、选择

  1--5 BCCCA 6--10 CCCBD 11--15CABCA

  16--20 CBACB 21--25 CBABD

  二、综合

  26、(1)湖南省

  (2)湘江

  (3)湘潭、株洲、长沙

  (4)长株潭、东

  27、(1)台湾海峡、太平洋

  (2)澎湖、钓鱼

  (3)浊水溪

  (4)山地、三分之二、玉、西部

  (5)中南部、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台风

  28、 (1)天山、昆仑

  准噶尔、塔里木

  (2)塔里木

  2020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试卷

  一、 选择题

  1.我国陆地总面积约( )

  A.900平方千米 B.960平方千米 C.960万平方千米 D.1000万平方千米

  2.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 B.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纬度较低

  C.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D.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的是( )

  A.天山 B.雪峰山 C.大兴安岭 D.祁连山

  4.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5.下列我国省级行政区中,与河南省相邻的是( )

  A.湖南 B.江西 C.山西 D.甘肃

  6.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

  A.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7.2010年台风鲇鱼给我国部分地区造成巨大损失,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发生于秋末、春初季节

  B.除x藏、云贵高原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台风影响

  C.台风是灾害性天气,带来大风降温和霜冻

  D.台风带来大量降水,可缓解伏旱

  8.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季风影响 C.地形因素 D.纬度位置

  9.治理黄河的根本是( )

  A.上游修建大型水库 B.中游加强水土保持

  C.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D.下游开挖入海水道

  10.下列铁路线中不属于南北走向的是( )

  A.京沪线 B.焦柳线 C.兰新线 D.宝成线

  11.在河南省境内通过的铁路线有( )

  A.京广线、陇海线、焦柳线 B.京九线、京沪线、京广线

  C.浙赣线、哈大线、京广线 D.陇海线、宝成线、京九线

  12.目前,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 )

  A.林业生产 B.渔业生产 C.畜牧业生产 D.粮食生产

  13.我国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两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三熟 D.一年一熟

  1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条件是( )

  A.自然资源丰富 B.科技力量雄厚

  C.劳动力充足 D.位置优越

  15.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办法是( )

  A.跨流域调水 B.人工降水 C.修建水库 D.节约用水

  二、填空题:

  16.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水等都是________,并且这些自然界中的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____________。

  1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的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_______、_______和建设用地等。我国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8.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是_______地区和_______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19.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_______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这些纵横交错的运输线,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20.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1.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实验区是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2.读中国地形图(5分)

  盆地:

  ⑴  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

  高原:

  ⑶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

  山脉:

  ⑸________________

  23.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_______、牧、副、_______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⑵但是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矛盾尤为突出。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政府在人口控制方面,把“实行______________”,在土地管理方面,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24.分析下表“我国各类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值的相对状况”数据资料,回答:(9分)

  资 源 种 类 土地 耕地 矿产 河川径流量 森林

  总量在世界的排名 3 4 3 6 6

  人均值占世界人均值的 1/3 1/3 3/5 1/4 1/5

  ⑴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⑵指出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不足。

  ⑶谈谈你对资源利用的看法。

  25. 请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直线连接起来

  A.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开会,时间紧迫 ①火车

  B.从大同运送大批煤炭到秦皇岛,运费最低 ②汽车

  C.从重庆到武汉旅游,沿途观察三峡风光 ③轮船

  D.从拉萨到西宁,沿途参观考察 ④飞机

  答案:1.C 2.D 3.D 4.A 5.C 6.C 7.D 8.D 9.B 10.C 11.A 12.D 13.D 14.B 15.C

  16.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17.林地,草地,每一寸土地 18.华北,西北 19.铁路 20.农业,工业 21.北京的中关村

  22. ⑴柴达木盆地,⑵四川盆地,⑶青藏高原,⑷内蒙古高原,⑸天山

  23.⑴林业,渔业,⑵耕地,林地,人,耕地,计划生育,每一寸土地

  24. ⑴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⑵我国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为优势;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为不足。⑶略

  25. A — ④ B — ① C — ③ D — ②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