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及历史意义(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及历史意义)

由网友()分享简介:赤壁之战,它的作用在于: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赤壁之战之前,全国的割据势力已经所剩不多,实力不强大多的已被消灭。赤壁之战之后,曹魏损失过大,一时无力南顾,给南方孙刘的发展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刘备巩固了自己对于荆州的占领,又利用这一段南北相对平静的时期攻占了长沙、零陵等四郡,自己的实力大为增强,这为以后攻占西川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及历史意义



每一个被人传颂的历史故事都有他的迷人之处,对于三国时代中最有名的赤壁之战你了解真正的内容是什么吗?赤壁之战有在历史上有何意义与作用?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看吧!


目录

 赤壁之战的故事

赤壁之战的作用与意义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作用


赤壁之战的故事

诸葛亮辅佐刘备实施夺取荆州计划时,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杀奔荆州而来。八月,刘表被惊吓而病死,刘表的次子刘琼背着刘备暗中投降曹操。刘备得知曹操南下,已措手不及,在向南逃跑的过程中,又被曹操打败,只好退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与刘表的长子刘琦合兵一处。

在曹操南下之前,孙权就移军柴桑(令江西九江市西南),亲率三万兵马,准备抢先发动争夺荆州的战役。孙权是孙策的弟弟。建安五年孙策死后,孙权依靠张昭、周瑜、鲁肃等人,招贤纳士,励精图治,占有江东六郡,力量越来越强大。

这时候,孙权听说刘表病死,荆州形势发生变化,忙找来鲁肃,商讨对策。鲁肃对孙权说:“荆州内部矛盾重重,刘表一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琼一向不和,军中诸将分为两派,各自拥护一方。刘备是当今英雄,与曹操势不两立,现寄居荆州,而又不被刘表所重用。

若刘备能和荆州同心协力,就应当支持他,与他结为盟好;如果他不能与荆州同心协力,就应当相机行事,另想办法。请让我出使荆州,以吊丧为名,劝说刘备安抚刘表旧部,同心协力,共同对付曹操。如不速往,恐怕会被曹操抢在前面。”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立即派他前往荆州。

鲁肃刚到夏口,就听说曹操已率军南下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当他赶到南郡(治江陵)时,刘备在当阳长坂被曹操打败,鲁肃亲赴前线,在长坂与刘备相会,就劝刘备与东吴联合,共拒曹操。诸葛亮也请求刘备,让他出使江东,说服孙权,共同抵抗曹操,于是诸葛亮和鲁肃一起来到柴桑。

曹操占领江陵后,给孙权下了战书,说他要亲率八十万大军,在江东与孙权决一雌雄。这一咄咄逼人的最后通碟,实际上是告诉孙权,除了投降,别无出路。孙权将挑战书展示给大臣看时,江东群臣被曹操的声势所震慑,以长史张昭为首的文臣,认为曹操打着天子的旗号,兵马强壮,又有荆州水军相助,声势浩大,锐气正盛,不可抵挡,力主投降。一时主和之声,笼罩着柴桑行营。弄得孙权也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

在这关系着东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鲁肃力排众议,挺身而出,他借孙权外出更衣之机,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鲁肃的意图,便握着他的手说:“子敬(鲁肃字)还有什么话要说吗?”于是鲁肃从孙权个人利害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劝孙权早定抗曹大计说:

“我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为了误害将军,不足以和他们商量大事。如今我鲁肃可以投降,而将军就不可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投降曹操,曹操可以把我送还家乡,根据我的名声地位,仍然可以当官,有车可坐,有随员跟从,可以交朋结友,弄得好还可以升为太守。将军如果投降曹操,会有什么结果呢?我希望将军早定大计,不要听从主和的议论。”

孙权听后叹息说:“主和之议,使我大失所望。子敬之言,为我廓清迷雾,促成我速定抗曹大计,正合我意,这是老天爷把您赐给我呀!”

诸葛亮见到孙权,也针对孙权观望不定的态度,分析有利形势,力主抗曹。诸葛亮对孙权说:“自天下大乱以来,将军起兵占据了江东,刘豫州(刘备)也在汉水以南招集人马,准备和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统一了北方,接着又夺取了荆州,威震四方。

刘豫州无力和他杭衡,所以逃到夏口。将军您估计一下自己的力量,如果能用江东兵力抵抗曹操,就应该立即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抵抗,就放下武器,趁早投降。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曹操,而内心却犹豫不决,在这紧急关头不能当机立断,那可要大祸临头了。”

孙权听了很不高兴,马上反唇相讥说:“既然这样,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趁势接着说:“刘将军是汉室后代,英才盖世,天下士人都仰慕他,就像江河之水归大海一样,如果事业不成,这是天意,怎能拜倒在曹操脚下?”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反复陈,很激动地一说:“我不能拿东吴的土地和十万人马,受他人控制!我抗曹的决心已经一下定了。现在除了刘豫州,再也没有别人能和曹操杭衡了。”

孙权虽然下定了抗曹决心,但他感到曹操兵多将广,而刘备又刚刚打了败仗,对能否和他联合抗曹产生一了怀疑,一于是问诸葛亮:“刘豫州刚被曹操打败,他有力量抗拒曹操吗?”

诸葛亮为了解除孙权的顾虑,最后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实力,指出孙刘联合,必能打败曹军,最终要形成三足鼎一立的局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战败,但现在重新汇集的兵士加上关羽的精锐水军还有一万多人,刘琦集合江夏的兵力也不下万人。

曹操兵马虽多,但从北方远道而来,经过长途跋涉,本来就很疲劳,在追击刘豫州时,一天一夜行军三百多里,这就好比强弩射出去的箭,到了尽头,连一层薄薄的绸子也穿不透了,还有什么力量呢?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认为这样就是最善战的将军也一定会遭到挫败。

况且曹军都是北方人,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荆州的士兵投降曹操,是被形势所逼迫,并不是真心为他效力。如果将军能派几员猛将,率领数万精兵,与刘豫州同心协力,必能打败曹军!曹操兵败后必然北逃,这样孙刘两家的力量就会增强,三足鼎立的形势就形成了。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诸葛亮的精辟分析,不仅使孙权心悦诚服,精神振奋,也有力地批驳了主降派的种.种谬论,得到了主战派的支持,坚定了孙权的信心。当时周瑜尚在都阳(今江西波阳)训练水军。鲁肃建议立即派人召回周瑜,孙权同意后,把周瑜从那阳召回。

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周瑜的主张和孙权、鲁肃、诸葛亮完全一样。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针对张昭等人的主降观点,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出发,有理有据地驳斥说:“张长史的意见我不能同意。曹操表面上打着汉朝的旗号,实际上心怀不轨。孙将军雄才大略,占据江东数千里的地方,兵精粮足,英雄之士乐于报效,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除奸,消灭祸害。曹操自来送死,难道还能去迎接他吗?

我为将军已经筹画好了,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后方并不安定,关西的马超、韩遂是曹操的后患。况且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和东吴来较量,这不是中原人的长处。现在天寒地冻,军马没有草料,士兵不服水土,必然发生疾病,这是用兵的忌讳。而曹操冒然而来,正是打败他的好时机。请将军给我精兵三万,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击败曹操。”周瑜的慷慨陈词和精辟分析,使在场的人都受到极大鼓舞。

周瑜的豪言壮语,也激励了孙权。他站起身来大声说:“曹操老贼想废除汉室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害怕袁绍、袁术、昌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他们都己经被消灭,只有我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公瑾(周瑜字).和我的意见完全一致。”为了表示抗曹的决心,就情不自禁地拔出宝剑,向前面的几案上砍去,并厉声说:“谁再说投降曹操,就和这几案一样下场!”

孙权调拨三万精兵,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同二人制定作战方针,大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的军队会合后,进驻赤壁(今湖北蒲析县西)。

曹操率军自江陵顺流而下,舶舫(战船)千里,放旗蔽空,声势十分浩大。曹操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打败孙权不成问题。可是他那二十多万军队,多是北方士兵,长于陆战,不习水战。再加上远道而来,不服水土,生病的很多。一其中七八万水军,是刚刚投降过来的荆州军队,他们尚存疑惧,人心不安,尽管曹操善一于用兵,但战前形势对他十分不利。

曹操的军队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刚一接触,便被打败,只好退往江北,隔江与孙刘联军相峙。曹操为克服不习水战的弱点,下令把战船用铁索连锁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不仅解决了船只颠簸的间题,又利于军队在船上往来行动。这样,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违背了水军作战的基本常识,给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提供了机会。

来揭秘吧据悉一天,周瑜和众将领正隔江观望曹操的连环船。身经百战的老将黄盖,敏锐地发现连环船的致命弱点,便向周瑜献计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和敌军长久相持。但曹操的船队是首尾相连在一起的,可以采用火攻的战术,把敌人消灭。”

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后,一方面积极准备实施火攻的部署,另一方面让黄盖出面写了一封假投降的信,并约定投降日期,以麻痹曹操。一切做好准备之后,只要东南风一起,就可以实施火攻了。可以说,万一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隆冬季节,一般多刮北风。可是到了冬至那天,天气突然转暖,东南风劲吹,江水咆哮,浊浪滔天,周瑜等将领见此情景,激动万分。江东将士个个摩拳擦掌,人人精神振奋,决战时刻终于到来。

时至夜晚,黄盖率领十几艘蒙冲斗舰,里面装满灌了油的干柴枯草,还有大量硫磺烟硝之类的引火之物,外面围着布幢,插上青龙牙旗,乘风破浪,向曹军水寨疾驰而去。黄盖高举火炬,看见距曹营不远,让将士大声呐喊:“黄盖前来投降了!”

曹军被黄盖的诈降所迷惑,以为黄盖真的来投降了,都伸着脖子观望。正当曹军将士兴高采烈之时,黄盖指挥各舰同时燃起火来,迅速向曹操的水军船舰冲去。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火烈风猛,霎时,曹军船舰就被延烧起来,烈焰冲天,那些战船因被铁索连锁,仓促间无法拆开,曹操水寨化为一片火海,士兵们被烧死、淹死、互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曹军在岸上的营寨也被延烧着火。

周瑜见对岸起火,知道黄盖已经得手,立即发布命令,孙、刘联军分水陆两路乘胜进击。曹军兵败如山倒,被杀得丢盔弃甲,人仰马翻,死伤了一大半。曹操带领残兵败将,从旱路撤退。

赤壁一战,曹操的水军全部覆灭,陆军元气大伤,他退回北方后,势力局限北部中国,再也无力南下了。

<<<返回目录

赤壁之战的作用与意义

赤壁之战,它的作用在于: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之前,全国的割据势力已经所剩不多,实力不强大多的已被消灭。赤壁之战之后,曹魏损失过大,一时无力南顾,给南方孙刘的发展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刘备巩固了自己对于荆州的占领,又利用这一段南北相对平静的时期攻占了长沙、零陵等四郡,自己的实力大为增强,这为以后攻占西川奠定了基础。北方对东吴的压力一下减轻了下来,东吴的疆域也稳定下来,经过赤壁之战,使曹、刘、孙的实力更加接进,所以说这使天下三分的局势初步形成。

一、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二、战役意义

赤壁决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返回目录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作用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不是主要贡献的人;诸葛亮主要贡献是促成了,孙刘的联盟; 请注意,是促成; 最终决定权在孙权和鲁肃手上;其辅助重用。赤壁之战中最大的英雄是周瑜;而且周瑜同志在建安13年到15年之间是最大的英雄;特撰文如下,以是纪念。

周瑜即使和当年最牛的诸葛亮来比; 如下:

周瑜死在建安15年, 年36;我们看看周瑜和诸葛亮当时的现状, 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应该是诸葛亮被周瑜气死吧;

1. 周瑜出生世家大族; 诸葛亮出生一个没落的世家;而且父母早亡;不嫉妒.

2. 周瑜年少得志, 诸葛亮小周瑜6岁, 21岁就攻城拔寨了; 而诸葛亮在26岁得时候,刘备才去隆中找诸葛亮, 28岁得时候才建立第一功(建立孙权和刘备的战略联盟, 共抗曹操.)也就是周瑜早11年的发挥;即在建安13年的时候,诸葛亮是个刚出茅庐的一个谋士,参谋(还不是参谋长: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28岁),而周瑜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名将;周瑜怎么会嫉妒诸葛亮?

3. 自身条件:周瑜是天下闻名的帅哥,江东父老呼之 孙郎; 而诸葛亮也是一个身长八尺; 但是没有这么高的评价, 权且算是平手. 不嫉妒.

4. 老婆, 周瑜的老婆小乔, 天下最美的美女之一; 诸葛亮的老婆”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不嫉妒.

5. 能力,功绩上来讲, 建安15年,周瑜是东吴第一名将, 东吴的第一红人;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刚刚被打败, 掉下来在野外的兵器,还没有生锈;(借东风, 是三国演义的说法) 诸葛亮当时还最多是个参谋长; 不是一个实力派.且当时的刘备集团的实力远远不如东吴(借荆州); 两个人又不是一个级别的, 不嫉妒.

6.个人艺术素养: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诸葛亮, 空城计中, 城墙上抚琴一曲,纵然不至于多么差,也没有多么好,最起码没有周瑜强;不嫉妒.

7. 性格柔性上讲:

周瑜 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虽然周瑜和鲁肃政见不一致(周瑜,灭刘备,自大; 鲁肃, 联刘备抗曹),但是不为自己的固执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位子.

诸葛亮: 杀马谡, 没有重用魏延, 死后: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

综上所述, 周瑜真的不会被诸葛亮气死, 如果比较真正被气死肯定是诸葛亮.

1. 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2. 兴平二年 195年 21岁 孙策受袁术之命平定江东;周瑜带兵粮到历阳支助孙策,一同作战,攻下横江、当利(此两处均为军事要地,乃大功也),击退刘繇,进入曲阿。而后周瑜还镇丹杨。(周瑜与孙策第二次分别)

4. 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返回目录

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及历史意义相关文章

★ 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及历史意义

★ 赤壁之战的故事是怎样的

★ 三国著名的典故

★ 赤壁之战的成语故事

★ 曹操经典故事赤壁之战

★ 火烧赤壁的成语故事

★ 小学五年级语文《赤壁之战》优质教案三篇

★ 三国关羽是怎么死的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五单元)

★ 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范文5篇

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及历史意义



每一个被人传颂的历史故事都有他的迷人之处,对于三国时代中最有名的赤壁之战你了解真正的内容是什么吗?赤壁之战有在历史上有何意义与作用?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看吧!


目录

 赤壁之战的故事

赤壁之战的作用与意义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作用


赤壁之战的故事

诸葛亮辅佐刘备实施夺取荆州计划时,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杀奔荆州而来。八月,刘表被惊吓而病死,刘表的次子刘琼背着刘备暗中投降曹操。刘备得知曹操南下,已措手不及,在向南逃跑的过程中,又被曹操打败,只好退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与刘表的长子刘琦合兵一处。

在曹操南下之前,孙权就移军柴桑(令江西九江市西南),亲率三万兵马,准备抢先发动争夺荆州的战役。孙权是孙策的弟弟。建安五年孙策死后,孙权依靠张昭、周瑜、鲁肃等人,招贤纳士,励精图治,占有江东六郡,力量越来越强大。

这时候,孙权听说刘表病死,荆州形势发生变化,忙找来鲁肃,商讨对策。鲁肃对孙权说:“荆州内部矛盾重重,刘表一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琼一向不和,军中诸将分为两派,各自拥护一方。刘备是当今英雄,与曹操势不两立,现寄居荆州,而又不被刘表所重用。

若刘备能和荆州同心协力,就应当支持他,与他结为盟好;如果他不能与荆州同心协力,就应当相机行事,另想办法。请让我出使荆州,以吊丧为名,劝说刘备安抚刘表旧部,同心协力,共同对付曹操。如不速往,恐怕会被曹操抢在前面。”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立即派他前往荆州。

鲁肃刚到夏口,就听说曹操已率军南下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当他赶到南郡(治江陵)时,刘备在当阳长坂被曹操打败,鲁肃亲赴前线,在长坂与刘备相会,就劝刘备与东吴联合,共拒曹操。诸葛亮也请求刘备,让他出使江东,说服孙权,共同抵抗曹操,于是诸葛亮和鲁肃一起来到柴桑。

曹操占领江陵后,给孙权下了战书,说他要亲率八十万大军,在江东与孙权决一雌雄。这一咄咄逼人的最后通碟,实际上是告诉孙权,除了投降,别无出路。孙权将挑战书展示给大臣看时,江东群臣被曹操的声势所震慑,以长史张昭为首的文臣,认为曹操打着天子的旗号,兵马强壮,又有荆州水军相助,声势浩大,锐气正盛,不可抵挡,力主投降。一时主和之声,笼罩着柴桑行营。弄得孙权也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

在这关系着东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鲁肃力排众议,挺身而出,他借孙权外出更衣之机,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鲁肃的意图,便握着他的手说:“子敬(鲁肃字)还有什么话要说吗?”于是鲁肃从孙权个人利害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劝孙权早定抗曹大计说:

“我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为了误害将军,不足以和他们商量大事。如今我鲁肃可以投降,而将军就不可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投降曹操,曹操可以把我送还家乡,根据我的名声地位,仍然可以当官,有车可坐,有随员跟从,可以交朋结友,弄得好还可以升为太守。将军如果投降曹操,会有什么结果呢?我希望将军早定大计,不要听从主和的议论。”

孙权听后叹息说:“主和之议,使我大失所望。子敬之言,为我廓清迷雾,促成我速定抗曹大计,正合我意,这是老天爷把您赐给我呀!”

诸葛亮见到孙权,也针对孙权观望不定的态度,分析有利形势,力主抗曹。诸葛亮对孙权说:“自天下大乱以来,将军起兵占据了江东,刘豫州(刘备)也在汉水以南招集人马,准备和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统一了北方,接着又夺取了荆州,威震四方。

刘豫州无力和他杭衡,所以逃到夏口。将军您估计一下自己的力量,如果能用江东兵力抵抗曹操,就应该立即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抵抗,就放下武器,趁早投降。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曹操,而内心却犹豫不决,在这紧急关头不能当机立断,那可要大祸临头了。”

孙权听了很不高兴,马上反唇相讥说:“既然这样,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趁势接着说:“刘将军是汉室后代,英才盖世,天下士人都仰慕他,就像江河之水归大海一样,如果事业不成,这是天意,怎能拜倒在曹操脚下?”

孙权听了诸葛亮的反复陈,很激动地一说:“我不能拿东吴的土地和十万人马,受他人控制!我抗曹的决心已经一下定了。现在除了刘豫州,再也没有别人能和曹操杭衡了。”

孙权虽然下定了抗曹决心,但他感到曹操兵多将广,而刘备又刚刚打了败仗,对能否和他联合抗曹产生一了怀疑,一于是问诸葛亮:“刘豫州刚被曹操打败,他有力量抗拒曹操吗?”

诸葛亮为了解除孙权的顾虑,最后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实力,指出孙刘联合,必能打败曹军,最终要形成三足鼎一立的局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战败,但现在重新汇集的兵士加上关羽的精锐水军还有一万多人,刘琦集合江夏的兵力也不下万人。

曹操兵马虽多,但从北方远道而来,经过长途跋涉,本来就很疲劳,在追击刘豫州时,一天一夜行军三百多里,这就好比强弩射出去的箭,到了尽头,连一层薄薄的绸子也穿不透了,还有什么力量呢?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认为这样就是最善战的将军也一定会遭到挫败。

况且曹军都是北方人,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荆州的士兵投降曹操,是被形势所逼迫,并不是真心为他效力。如果将军能派几员猛将,率领数万精兵,与刘豫州同心协力,必能打败曹军!曹操兵败后必然北逃,这样孙刘两家的力量就会增强,三足鼎立的形势就形成了。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诸葛亮的精辟分析,不仅使孙权心悦诚服,精神振奋,也有力地批驳了主降派的种.种谬论,得到了主战派的支持,坚定了孙权的信心。当时周瑜尚在都阳(今江西波阳)训练水军。鲁肃建议立即派人召回周瑜,孙权同意后,把周瑜从那阳召回。

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周瑜的主张和孙权、鲁肃、诸葛亮完全一样。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针对张昭等人的主降观点,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出发,有理有据地驳斥说:“张长史的意见我不能同意。曹操表面上打着汉朝的旗号,实际上心怀不轨。孙将军雄才大略,占据江东数千里的地方,兵精粮足,英雄之士乐于报效,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除奸,消灭祸害。曹操自来送死,难道还能去迎接他吗?

我为将军已经筹画好了,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后方并不安定,关西的马超、韩遂是曹操的后患。况且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和东吴来较量,这不是中原人的长处。现在天寒地冻,军马没有草料,士兵不服水土,必然发生疾病,这是用兵的忌讳。而曹操冒然而来,正是打败他的好时机。请将军给我精兵三万,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击败曹操。”周瑜的慷慨陈词和精辟分析,使在场的人都受到极大鼓舞。

周瑜的豪言壮语,也激励了孙权。他站起身来大声说:“曹操老贼想废除汉室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害怕袁绍、袁术、昌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他们都己经被消灭,只有我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公瑾(周瑜字).和我的意见完全一致。”为了表示抗曹的决心,就情不自禁地拔出宝剑,向前面的几案上砍去,并厉声说:“谁再说投降曹操,就和这几案一样下场!”

孙权调拨三万精兵,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同二人制定作战方针,大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的军队会合后,进驻赤壁(今湖北蒲析县西)。

曹操率军自江陵顺流而下,舶舫(战船)千里,放旗蔽空,声势十分浩大。曹操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打败孙权不成问题。可是他那二十多万军队,多是北方士兵,长于陆战,不习水战。再加上远道而来,不服水土,生病的很多。一其中七八万水军,是刚刚投降过来的荆州军队,他们尚存疑惧,人心不安,尽管曹操善一于用兵,但战前形势对他十分不利。

曹操的军队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刚一接触,便被打败,只好退往江北,隔江与孙刘联军相峙。曹操为克服不习水战的弱点,下令把战船用铁索连锁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不仅解决了船只颠簸的间题,又利于军队在船上往来行动。这样,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违背了水军作战的基本常识,给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提供了机会。

来揭秘吧据悉一天,周瑜和众将领正隔江观望曹操的连环船。身经百战的老将黄盖,敏锐地发现连环船的致命弱点,便向周瑜献计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和敌军长久相持。但曹操的船队是首尾相连在一起的,可以采用火攻的战术,把敌人消灭。”

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后,一方面积极准备实施火攻的部署,另一方面让黄盖出面写了一封假投降的信,并约定投降日期,以麻痹曹操。一切做好准备之后,只要东南风一起,就可以实施火攻了。可以说,万一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隆冬季节,一般多刮北风。可是到了冬至那天,天气突然转暖,东南风劲吹,江水咆哮,浊浪滔天,周瑜等将领见此情景,激动万分。江东将士个个摩拳擦掌,人人精神振奋,决战时刻终于到来。

时至夜晚,黄盖率领十几艘蒙冲斗舰,里面装满灌了油的干柴枯草,还有大量硫磺烟硝之类的引火之物,外面围着布幢,插上青龙牙旗,乘风破浪,向曹军水寨疾驰而去。黄盖高举火炬,看见距曹营不远,让将士大声呐喊:“黄盖前来投降了!”

曹军被黄盖的诈降所迷惑,以为黄盖真的来投降了,都伸着脖子观望。正当曹军将士兴高采烈之时,黄盖指挥各舰同时燃起火来,迅速向曹操的水军船舰冲去。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火烈风猛,霎时,曹军船舰就被延烧起来,烈焰冲天,那些战船因被铁索连锁,仓促间无法拆开,曹操水寨化为一片火海,士兵们被烧死、淹死、互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曹军在岸上的营寨也被延烧着火。

周瑜见对岸起火,知道黄盖已经得手,立即发布命令,孙、刘联军分水陆两路乘胜进击。曹军兵败如山倒,被杀得丢盔弃甲,人仰马翻,死伤了一大半。曹操带领残兵败将,从旱路撤退。

赤壁一战,曹操的水军全部覆灭,陆军元气大伤,他退回北方后,势力局限北部中国,再也无力南下了。

<<<返回目录

赤壁之战的作用与意义

赤壁之战,它的作用在于: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之前,全国的割据势力已经所剩不多,实力不强大多的已被消灭。赤壁之战之后,曹魏损失过大,一时无力南顾,给南方孙刘的发展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刘备巩固了自己对于荆州的占领,又利用这一段南北相对平静的时期攻占了长沙、零陵等四郡,自己的实力大为增强,这为以后攻占西川奠定了基础。北方对东吴的压力一下减轻了下来,东吴的疆域也稳定下来,经过赤壁之战,使曹、刘、孙的实力更加接进,所以说这使天下三分的局势初步形成。

一、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二、战役意义

赤壁决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返回目录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作用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不是主要贡献的人;诸葛亮主要贡献是促成了,孙刘的联盟; 请注意,是促成; 最终决定权在孙权和鲁肃手上;其辅助重用。赤壁之战中最大的英雄是周瑜;而且周瑜同志在建安13年到15年之间是最大的英雄;特撰文如下,以是纪念。

周瑜即使和当年最牛的诸葛亮来比; 如下:

周瑜死在建安15年, 年36;我们看看周瑜和诸葛亮当时的现状, 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应该是诸葛亮被周瑜气死吧;

1. 周瑜出生世家大族; 诸葛亮出生一个没落的世家;而且父母早亡;不嫉妒.

2. 周瑜年少得志, 诸葛亮小周瑜6岁, 21岁就攻城拔寨了; 而诸葛亮在26岁得时候,刘备才去隆中找诸葛亮, 28岁得时候才建立第一功(建立孙权和刘备的战略联盟, 共抗曹操.)也就是周瑜早11年的发挥;即在建安13年的时候,诸葛亮是个刚出茅庐的一个谋士,参谋(还不是参谋长: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28岁),而周瑜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名将;周瑜怎么会嫉妒诸葛亮?

3. 自身条件:周瑜是天下闻名的帅哥,江东父老呼之 孙郎; 而诸葛亮也是一个身长八尺; 但是没有这么高的评价, 权且算是平手. 不嫉妒.

4. 老婆, 周瑜的老婆小乔, 天下最美的美女之一; 诸葛亮的老婆”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不嫉妒.

5. 能力,功绩上来讲, 建安15年,周瑜是东吴第一名将, 东吴的第一红人;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刚刚被打败, 掉下来在野外的兵器,还没有生锈;(借东风, 是三国演义的说法) 诸葛亮当时还最多是个参谋长; 不是一个实力派.且当时的刘备集团的实力远远不如东吴(借荆州); 两个人又不是一个级别的, 不嫉妒.

6.个人艺术素养: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诸葛亮, 空城计中, 城墙上抚琴一曲,纵然不至于多么差,也没有多么好,最起码没有周瑜强;不嫉妒.

7. 性格柔性上讲:

周瑜 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虽然周瑜和鲁肃政见不一致(周瑜,灭刘备,自大; 鲁肃, 联刘备抗曹),但是不为自己的固执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位子.

诸葛亮: 杀马谡, 没有重用魏延, 死后: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

综上所述, 周瑜真的不会被诸葛亮气死, 如果比较真正被气死肯定是诸葛亮.

1. 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2. 兴平二年 195年 21岁 孙策受袁术之命平定江东;周瑜带兵粮到历阳支助孙策,一同作战,攻下横江、当利(此两处均为军事要地,乃大功也),击退刘繇,进入曲阿。而后周瑜还镇丹杨。(周瑜与孙策第二次分别)

4. 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返回目录

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及历史意义相关文章

★ 赤壁之战的故事简介及历史意义

★ 赤壁之战的故事是怎样的

★ 三国著名的典故

★ 赤壁之战的成语故事

★ 曹操经典故事赤壁之战

★ 火烧赤壁的成语故事

★ 小学五年级语文《赤壁之战》优质教案三篇

★ 三国关羽是怎么死的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五单元)

★ 初中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范文5篇

赤壁之战的故事是怎样的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的经典,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范例,可谓是家喻户晓。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之战的故事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

  赤壁之战故事

  古往今来,有很多历史故事决定了整个历史的走向。虽然结局不一样,但是仍然被后人所传扬。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赤壁之战的故事。

  赤壁之战,顾名思义,是在赤壁发生的一场战役。赤壁,指的是湖北嘉鱼县东北部分,但有的说法是湖北赤壁市。当年曹操一统北方之后,还剩着在长江附近的孙权和在湖北的刘备两个对手。这两个人物可谓是足智多谋,领军能力也非凡。

  公元208年,曹操带着20万大军向南进军,刘备回到湖北武昌,但军差区区两万多人,在诸葛亮的计谋下,他打算与孙权一同联手抵抗曹操。但明眼人就可看出来,双方人数的悬殊,但是曹操麾下有七八万是刚刚投降的荆州士兵,是作为主力的作战水军,但是其真心需要待查。而北方士兵恰恰最大的弱项就是水战,那么就得从这个弱点下手。

  当晚,曹操下令将战船用铁锁锁在一起,方便北方士兵作战,而诸葛亮和周瑜计划用火攻,那天晚上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安排旗下士兵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带十艘满载灌油的柴草船向曹操驶去。当接近时,一起点火,熊熊火焰燃烧,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又因为船锁在一起,情急之下又不能散开,只能任由烈火燃烧,烧尽士气。

  就这样,双方悬殊的差距却就这样成功,所以还是要从对方弱点下手,谁了解对方最多谁能抢占先机,赢得胜利。

  赤壁之战时间

  三国演义里面最受欢迎的就是赤壁之战,这也是最经典的一个故事,关于赤壁之战的故事很多人都存在很多的疑问,对于,赤壁之战的时间一直广受争议,《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

  众所周知,十二月份是我们的冬天,冬天一般刮得是北风,而草船借箭借的可是东风,冬天刮东风那就是一件稀奇事了,所以人们争议的并不是不无道理。

  历史是无法还原的,对于那些未知的迷,我们也只好通过各种史料记载来考证,推断。曹操铁索连舟,不会无原无故,他十月占据江陵,然后隔江与周瑜对峙,连舟操练大军。

  在《三国志,蒋济传》中又说道,建安十三年的时候,孙权带领大军攻打合肥,可以见得,十三年合肥之战就结束了,而上面说的十二月份的赤壁之战,曹操是没有时间跑到合肥去展开合肥之战的。

  所以说,还原历史,史料也是存在很多漏洞的。后来又有人发现,东汉的建安十三年是闰年,那么所有的推理也有了依据,闰年多出了比平常年足够的时间让一切事情变得顺理成章。

  时至今日,我们的研究人员翻阅无数资料也是无法确认赤壁之战具体的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十一月,孙权,刘备合力与曹操在赤壁交战,十二月,曹操铁锁连舟,周瑜草船借箭,大败曹军于赤壁。

  攻城掠地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攻略你了解吗?攻城略地就要讲到战略问题,而战略问题,我们又要谈谈赤壁之战。

  人们都说,做事情要抢占先机,对于本次战役来说,主要发起者是曹操,准备充分者是曹操,所以,曹操是抢占了先机,掌握了主动权的,但是,为什么他失败了呢?究其原因,至少有三点:

  第一、曹军虽然有准备,但是准备不是完全的充分,他们没有对南方进行过调查,对于南方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所以,他带着水性很差的陆地大军而来,最终,这在陆地上战斗力十分强悍的曹军输给了水这个柔情的东西,他们在船上就如软了的泥鳅,没办法站稳,甚至是十分不舒服,开始如生病一般,更别提说打仗了。

  第二、曹操身边缺少了几名知天文地理的谋士,将天时、地利及人和输让给了敌方。他们不知道会刮东风,也没想到他们用来克服将士们晕船等现象的甚是绝妙的办法,会成为他们失败的致命因素,所以,他也欠缺了一位谋略十分周到的谋士。

  第三、与曹操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曹操的性格是对谁都不相信,对任何是都充满质疑。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本来是没有足够的箭的,结果,利用了曹操的这一性格特点,用空船借来了数十万支箭。

  所以,攻城略地重要的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讲究知之甚多为妙。


猜你喜欢:

1.周瑜火攻赤壁的典故

2.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输

3.赤壁之战简介

4.三国著名的典故

5.赤壁之战有哪些主要人物都叫什么名字

三国著名的典故_三国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故事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典故,你知道有什么著名的典故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著名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著名的典故: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战役背景

  东汉末年,其时曹操于官渡击败袁绍,后又败袁绍三子,袁熙袁谭袁尚及北方少数民族乌桓,黄河以北遂落入曹操之手,展望北方仅余西北马腾。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为统一全国,举兵南下,当时长江以南的诸侯主要有荆州刘表,东吴孙权,益州刘璋,以及汉中张鲁。而刘备此时在汝南,于新野战败,逃亡江夏,本栖身刘表,然荆州军事实力本就不足以抵抗曹操,加之此时刘表已死,次子刘琮又在蔡瑁等投降派的引领下投降曹操。刘备已丢掉了荆州北部,只能在江夏坚持抵抗,后刘备遣诸葛亮与东吴联络,两家促成联盟,以长江天险为守共拒曹操。而曹操虽然势大,但所部大多为冀州,益州降兵,难堪重用,其本部嫡系兵马只有十余万。加之北方兵马素不善水战, 孙刘两家遂形成联盟,对抗曹军。

  赤壁之战战役评价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对曹操的人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它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错过了战机。

  曹操的失误 :

  (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会索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张辽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提到:“张辽临于赤壁,王浚下于巴丘”。 曹操的主力部队悉数开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和长江。

  (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江表传》记载:(曹操)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瘟疫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

  赤壁之战的作用

  赤壁之战,它的作用在于: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赤壁之战之前,全国的割据势力已经所剩不多,实力不强大多的已被消灭。赤壁之战之后,曹魏损失过大,一时无力南顾,给南方孙刘的发展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刘备巩固了自己对于荆州的占领,又利用这一段南北相对平静的时期攻占了长沙、零陵等四郡,自己的实力大为增强,这为以后攻占西川奠定了基础。北方对东吴的压力一下减轻了下来,东吴的疆域也稳定下来,经过赤壁之战,使曹、刘、孙的实力更加接进,所以说这使天下三分的局势初步形成。

  赤壁之战战役意义

  赤壁决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1.三国经典故事

2.刘备的著名典故有哪些

3.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大全

4.三国有名的历史故事

5.三国成语典故大全

曹操经典故事赤壁之战



  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吧,那典故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曹操经典故事赤壁之战的内容,欢迎阅读

  曹操经典故事赤壁之战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便率领20多万人马(号称80万)南下。此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赤壁市赤壁山上的镌字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且军中出现瘟疫,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赤壁之战的评论

  此次战役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对曹操的人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它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错过了战机。

  为《三国志》作注的史学家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裴松之又评论说:“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他的观点认为,曹操进行赤壁之战时机是正确的,孙刘联军的胜利有运气成分。

  不过,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所以令孙刘联军的战绩更显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而传统的评论,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败原因归于疾病,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陈寿亦多次提及曹军有疫病。

  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这个观点也有缺陷,曹操水军主要来自荆州水军,这些士兵对血吸虫的免疫力应跟孙刘联军应该差别不大,所以该是其他疫病。

  在远流出版,陈正德撰写的《曹操争霸经营史》一书中,分析了曹操战败的原因。他将主要的失败原因归咎于东南风。

  曹操用兵如神,俗语说:“说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的疾如风与侵略如火,刘备在徐州就因准备不及而弃军逃亡,至荆州赤壁开战前,又遇到类似状况。曹操既然用兵谨慎,在赤壁兵败如山倒的原因除周瑜自身分析的以外,周瑜可能还隐瞒了一个气候学的事实。在洞庭湖一带,因为地形风的原因,当天气放晴时,可能会逆吹东南风。这一点是北方长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的,而长江水边长大者则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地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