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之一(标题引人入胜是高考作文满分的秘诀之一)

由网友()分享简介: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之一


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之一
  信仰是人的自由选择,而宗教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宗教的不同,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世界最大的宗教...

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之一



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之一

  信仰是人的自由选择,而宗教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宗教的不同,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吴哥窟。

  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之一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筑。

  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一百多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英国《卫报》2016年6月11日报道,澳大利亚考古学家达米安·埃文斯率领的考古团队2015年使用机载激光雷达探测了大约1900平方公里的区域,经过图像和数据分析,还原出这片热带雨林下的数座城市遗迹。

  吴哥窟的整体布局,从空中乘坐热气球就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 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 须弥山金字坛。

  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

  在 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 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 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那里的台阶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只有一条建了扶手,因为在 殖民时期有一位官员的夫人就是从这个楼梯摔下去世。

  景区介绍

  巴肯山

  巴肯山(Bakheng)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骑大象上山。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后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山顶上的巴肯寺(Phnom Bakheng)虽然早已破败,但是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寺庙,被称为“第一次吴哥”。山的西边是开阔的西池(West Baray),东南方丛林中是吴哥窟。从这里向北可以望见泰柬边界。巴肯寺外有长650公尺,宽436公尺的长方形壕沟,可能是罗洛斯旧都建筑的防水患工程用在新建筑上,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巴肯寺建立于平坦的山顶。建在巴肯山顶的巴肯寺,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设计上充满象征符号:7层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层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108塔: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层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个月相的108天;33塔:从每一面的中轴线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须弥山上的33位神祗.

  女皇宫   柬埔寨的吴哥地区,有着上千座的古文明遗迹,其中有一座看似火红的神庙,称为”女人的城堡”。位于暹丽省西边”女人的城堡”,原名为”班德斯蕾”,照柬埔寨文来翻译,是”谋求幸福” 的意思,当地人则习惯称这儿为”女皇宫”,那是因为在神庙的中央刻有许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其实,称她”班德斯蕾”也好、”女皇宫”也罢,因为不论如何称呼,这座神庙所散发的光彩,都是难以形容的。女皇宫,建于公元967年,之后,她也曾被埋藏在丛林中,长达数百年之久,直到1914年,一位名叫马瑞克的法国军人才又发现了她的踪迹。这整座神庙,总共有三层围墙来作区隔。最外围是参道,左右各有两间小庙;走道中央第二层的外侧,则是护城河;最里边一层,则是主要的T字型庙宇,而在她的前方,有着两间藏经阁。第二层城墙里,才是迷人的精神所在。

  十二生肖塔

  十二生肖塔在通往吴哥通王城胜利大门的道路的前端,离在吴哥古皇宫前约 1200 米(3937英尺)处。可从东侧进出。这座塔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于十二世纪末建成。属拜云建筑风格。

  十二生肖塔之所以称为十二生肖塔,是因为各塔上雕有不同的动物,和中国的十二生肖类似。

  十二生肖塔是用来关押犯人令其忏悔的地方,怪不得塔形抽象,不具形,看不出哪一座是龙、哪一座是蛇。再从塔群看过来,正对着最高法院遗址,巍峨矗立,可想见高棉当年,也有法治威严。

  牛皮画

  1966年5月,柬埔寨暹粒省省长赠国务院副 李先念。牛皮画《吴哥寺》纵34.7厘米,横68.8厘米。

  吴哥寺是柬埔寨的印度教毗湿奴神庙,又称吴哥窟,建于12世纪初。后为高棉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的陵墓。15世纪上半叶,随吴哥都城废弃而荒芜,19世纪中叶重新修整,成为世界著名古迹。该寺全部用砂岩重叠砌成,占地约2平方公里,四周有城壕环绕。神庙围有依次增高的3层回廊,各回廊的四角配有高塔,以中心塔(高出地面65米)为顶点,形成高度依层次递减的高塔群,呈现出均衡美。吴哥寺的装饰浮雕丰富多彩。浮雕刻于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题材取自印度教神话和高棉王朝的历史。

  朝鲜博物馆

  2015年12月,朝鲜在世界性的旅游胜地 柬埔寨吴哥窟投资了1500万美元(约135亿朝鲜圆)建造的文化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4年1月6日英国《独立报》引用柬埔寨《金边邮报》的报道,说朝鲜在吴哥窟遗址群所在的柬埔寨旅游城市遏粒建造了“伟大全景博物馆”。朝鲜以将“伟大全景博物馆”捐赠给柬埔寨为条件,获得了10年的运营权,将赚取入场费。

  由朝鲜万寿台创造社主导建设的该博物馆在朝鲜海外事业中属于最大规模。博物馆里有宽120米、高13米的大型壁画,壁画描写的是在8—15世纪迎来鼎盛时期的高棉帝国时代的日常生活、文化和历史。博物馆也展示了白头山风景和朝鲜已逝最高领导人 金正日出生的房屋绘画作品。另外,该博物馆还配备了3D电影馆和“VIP室”。

  英媒认为,经济困难的朝鲜在吴哥窟直接建立博物馆有两个目的:赚取外汇的同时扩大对柬埔寨的外交影响力。

标题引人入胜是高考作文满分的秘诀之一



标题引人入胜是高考作文满分的秘诀之一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阅卷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因此,考生一定要在文题上多下工夫,切不可将话题直接作为标题,简捷醒目有文采的题目方能快速攫住阅卷人的目光,为自己的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题目应力求简洁凝炼,形象生动,拟题原则是“小”“准”“新”,能展示文采,先声夺人。如可借用以下手法:

  ①可以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如广东省的《用语言连缀心灵的星空》,喻心灵为星空,语言为桥梁,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生动形象。河南一考生的《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以青藤喻良言,新奇而贴切,形象地昭示了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

  ②化用古诗文。古文是中华五千年的精华所在,上海考生的《忙兮忙兮奈若何》标题由项羽的《垓下歌》中的“虞兮虞兮奈若何”典化翻新而来,给人一种幽默调侃的怪味感觉。文题所透露出的几丝茫然与无奈,正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强大磁力所在。河南一考生的《以人为鉴知得失》,化用古语,观点明确,意味深远,典雅而富有内涵。

  ③有地方乡土气息。“爹”和“亲家公”两个词似乎从创造之日起就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河南一考生的《爹和亲家公的生意》却很有新意,两位老亲家之间还会有什么生意?标题新颖,引人入胜.

  ④化用历史、文学素材。古有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也。”今有江苏考生的《醉翁之意,不在山水之间也》——论金陵十二钗之钗黛,以《红楼梦》两主人公为素材,分析了自己所追求的“山”“水”关系。见解独到,有不同寻常之处。《红楼梦》乃四大名著之一,福建一考生以《魂断大观园》为题目,格外引人注目。薛宝钗本来命运比林黛玉好得多,她为什么还魂断大观园呢?不同常人的观点,就是本文的亮点。

  ⑤揭示哲理。甘肃一考生的《我不是人》先目夺人,以故事的形式揭示出“看到别人,为了别人,我的生活才有了意义,我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人’! ”的深刻道理。人人都知道“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河南一考生的《带上自信上路》对自信与成功的辩证关系做了更深一步的阐述,读来受益匪浅。

  此类标题新颖、别致,富有内涵当然技高一筹,足以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这就启发我们平时拟题时要多推敲,多润色,让题目首先成为亮点。

  例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

  河北一考生

  “我相信,我会成功的,你不用操心我怎样做!”爸爸固执地说。

  “你办这个养鳖场,会投资上百万,咱们从哪儿寻那么多钱呢?你好好想想,我还是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这几天雨下个不停,天色昏暗。路上的行人也没有以前来往的多了。市场也显得一片寂静。

  “爸爸,咱们还是别建这个场了。好吗?你们要留着钱让我上大学呀!”我祈求着爸爸。

  “不行,我干定了,我在单位一个月才几百块钱。只能供一家人吃喝,根本不够你上大学的呀!”爸爸搔了搔头说。妈妈瞪大眼睛对爸爸喊:“你就别听大家劝,你会吃亏的,你把钱全投入这个养鳖场,咱们吃什么,喝什么。全家人跟你喝西北风吗?”

  雨越下越大,天色更加昏暗了。开展的花被雨打的都谢了。爸爸还是建起了养鳖场,并且借了许多钱。这个家也不像个家了。爸爸整日整夜地不回家,只有我和妈妈相依为命。我知道爸爸是在场里培育幼苗。

  “我回来了。”爸爸高兴地说。但是我看爸爸老了许多。“你还知道回来吗?我以为你不要这个家了。”妈妈没好脸地对爸爸说。爸爸好像并没有生气地说:“我请了技术员指导我怎样养鳖,并且我自己配制了适合幼鳖生长的饲料,现在幼鳖已经长大了,称了称,已长到一斤多,可以卖了。”

  “真的吗?”我和妈妈一口同声地问着爸爸。

  “真的!我想卖一批,有了钱,再买些幼苗,并且要引进新技术,聘请技术员,发展大规模养鳖场。”

  “什么,你还要投资吗?我们的家已经不像个家样了。我们整天连个青菜都舍不得吃,卖一些鳖,我们也不能再买鳖了。不如这样,我们卖一少部分。存了钱,聘请技术员,让这些长大的鳖繁殖幼鳖不好吗?”妈妈脸上带着一丝微笑说。爸爸听了像脱了缰的马一样,终于妈妈也拿出了意见,得到了***支持,心里的包袱一下没有了。

  “好,好,好主意。”爸爸终于得到了***支持,激动得快要说不出话来了。

  雨渐渐要停了,天色没那么昏暗了,经过这场雨,小草高兴地猛长高了许多,更绿了。

  爸爸采用了***意见成功了。就这样一批批的幼苗长成了成鳖卖出去了。爸爸也年轻了许多。

  雨停了,天空出现了彩虹。使我想起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亮点透视】

  好象一首歌的名字就叫“阳光总在风雨后”,文章以此为标题,有特色!平平常常一件家常小事,在作者笔下却变得如此生动感人,完全得益于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术。爸爸的坚持要办养鳖场与听取***意见“不如这样,我们卖一少部分。存了钱,聘请技术员,让这些长大的鳖繁殖幼鳖不好吗?”交响在一起,完全切合了话题,构思巧妙可见一斑。

冷笑话脑经急转弯之一



冷笑话脑经急转弯之一

  王子吻了睡美人之后,睡美人为何沒有起來?

  答案:她在赖床

 

  什么山最伟大?

  答案:亚历山大

 

  四个人在一间小屋里打麻将(没有其他人在看着),这时警察来了,四个人都跑了,可是警察到了屋里又抓到一个人,为什么?

  答案:四个人在屋里打一个叫“麻将”的人,警察抓到的是他

 

  甲、乙两只狼狗举行1000米赛跑,假如两只狼狗同时跑到终点,那么哪只狼狗出汗多?

  答案:狼狗不出汗

 

  用什么擦地最干净?

  答案:用力

 

  开水为什么比碗花心?

  答案:开水泡饭,又泡方便面,又柠檬

Cisco路由器之一般命令说明



Cisco路由器之一般命令说明

    正确掌握路由器的常用命令对于配置路由器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否则根本无从谈起。Cisco路由器是互联网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者,其设备和软件产品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网络系统。下面我就以Cisco路由器为例讲一下路由器的常用操作命令。

  Cisco路由器之一般命令说明

  1、Exec commands:

  <1-99> 恢复一个会话

  bfe 手工应急模式设置

  clear 复位功能

  clock 管理系统时钟

  configure 进入设置模式

  connect 打开一个终端

  copy 从tftp服务器拷贝设置文件或把设置文件拷贝到tftp服务器上

  debug 调试功能

  disable 退出优先命令状态

  disconnect 断开一个网络连接

  enable 进入优先命令状态

  erase 擦除快闪内存

  exit 退出exce模式

  help 交互帮助系统的描述

  lat 打开一个本地传输连接

  lock 锁定终端

  login 以一个用户名登录

  logout 退出终端

  mbranch 向树形下端分支跟踪多路由广播

  mrbranch 向树形上端分支跟踪反向多路由广播

  name-connection 给一个存在的网络连接命名

  no 关闭调试功能

  pad 打开X.29 PAD连接

  ping 发送回显信息

  ppp 开始点到点的连接协议

  reload 停机并执行冷启动

  resume 恢复一个活动的网络连接

  rlogin 打开远程注册连接

  rsh 执行一个远端命令

  send 发送信息到另外的终端行

  setup 运行setup命令

  show 显示正在运行系统信息

  slip 开始SLIP协议

  start-chat 在命令行上执行对话描述

  systat 显示终端行的信息

  telnet 远程登录

  terminal 终端行参数

  test 测试子系统内存和端口

  tn3270 打开一个tin3270连接

  trace 跟踪路由到目的地

  undebug 退出调试功能

  verify 验证检查闪烁文件的总数

  where 显示活动的连接

  which-route 执行OSI路由表查找并显示结果

  write 把正在运行的设置写入内存、网络、或终端

  x3 在PAD上设置X.3参数

  xremote 进入xremote模式

  2、#show ?

  access-expression 显示访问控制表达式

  access-lists 显示访问控制表

  apollo Apollo 网络信息

  appletalk Apple Talk 信息

  arap 显示Appletalk 远端通道统计

  arp 地址解析协议表

  async 访问路由接口的终端行上的信息

  bridge 前向网络数据库

  buffers 缓冲池统计

  clns CLNS网络信息

  clock 显示系统时钟

  cmns 连接模式网络服务信息

  compress 显示压缩状态

  configuration 非易失性内存的内容

  controllers 端口控制状态

  debugging 调试选项状态

  decnet DEC网络信息

  dialer 拨号参数和统计

  dnsix 显示Dnsix/DMPP信息

  entry 排队终端入口

  extended 扩展端口信息

  flash 系统闪烁信息

  flh-log 闪烁装载帮助日志缓冲区

  frame-relay 帧中继信息

  history 显示对话层历史命令

  hosts IP域名,查找方式,名字服务,主机表

  interfaces 端口状态和设置

  ip IP信息

  ipx Novell IPX信息

  isis IS-IS路由信息

  keymap 终端键盘映射

  lat DEC LAT信息

  line 终端行信息

  llc2 IBM LLC2 环路信息

  lnm IBM 局网管理

  local-ack 本地认知虚环路

  memory 内存统计

  netbios-cache NetBios命名缓冲存贮器内存

  node 显示已知LAT节点

  ntp 网络时间协议

  processes 活动进程统计

  protocols 活动网络路由协议

  queue 显示队列内容

  queueing 显示队列设置

  registry 功能注册信息

  rhosts 远程主机文件

  rif RIF存贮器入口

  route-map 路由器信息

  sdlle 显示sdlc-llc2转换信息

  services 已知LAT服务

  sessions 远程连接信息

  smds SMDS信息

  source-bridge 源网桥参数和统计

  spanning-tree 跨越树形拓朴

  stacks 进程堆栈应用

  standby 热支持协议信息

  stun STUN状态和设置

  subsystem 显示子系统

  tcp TCP连接状态

  terminal 显示终端设置

  tn3270 TN3270 设置

  translate 协议转换信息

  ttycap 终端容易表

  users 显示终端行的信息

  version 系统硬、软件状态

  vines VINES信息

  whoami 当前终端行信息

  x25 X.25信息

  xns XNS信息

  xermote Xremote统计

浅谈忽必烈及其祖孙三代的宗教思想



浅谈忽必烈及其祖孙三代的宗教思想

  论文关键词:忽必烈;忙哥剌;阿难答;宗教思想
  论文摘要:忽必烈以八思巴为国师,对八思巴执弟子礼,以藏传佛教为国教,设立帝师制度,影响了整个元朝;安西王忙哥刺也信仰藏传佛教,受戒于国师叔父槊里吉察揭兀的重臣商挺也来到安西王府,安西王、王妃、世予、公主等都以“师事之”,由商挺提出,安西王出巨资于崆峒山修建宝庆寺;第二代安西王阿难答的思想是多元的,既有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也有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忽必烈(1215-1294 ),是成吉思汗之孙,拖雷的第四子,蒙哥汗的弟弟。1232年,父亲拖雷逝  世,丧父之痛,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早年走向成  熟。他从青年时代就喜欢听别人讲述前代帝王的  经历和业绩,在他的王府中,聚集了一批汉族地主  知识分子,如窦默、姚枢、刘秉忠、史天泽、董文用  等人。这些著名文化人,不但为忽必烈灌输了中  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帮助他了解中原汉地各方面  的情况,而且成了忽必烈的重要幕僚,治理国家的  诸多策略和思路都出自于这个幕僚班子。同时,  在宗教文化选择方面开始接触藏传佛教并形成自  己的宗教思想,对元代及元代以后的藏传佛教文  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忽必烈接受藏传佛教思想始于驻哗六盘山时期
      六盘山是成吉思汗攻灭西夏的前夜选定的行宫。1227年正月,蒙古大军南渡黄河,接连攻占积石、临挑、河州、西宁之后,挥师进人宁夏南部固原。德顺军(今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是成吉思汗进人宁夏南部的第一站。闰五月,天已大热,成吉思汗驻夏于六盘山。六盘山行宫的地位,从此奠定,了蒙哥、忽必烈等成吉思汗后人驻军六盘山并消夏的历史格局,也奠定了后来安西王府的历史地位。
    蒙元攻灭南宋,经过窝阔台、蒙哥、忽必烈时期的经略,先后发动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前后历时40余年。蒙哥即位后发动了历时7年的第二次蒙宋战争。忽必烈平定吐蕃、亲征大理,是这次战争的第一阶段。
    1252年夏,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为统帅,老将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为副统帅,率大军远征大理国(今云南大理)。这是忽必烈总领漠南军国重事后,第一次承担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远征大理,从西南包抄夹攻南宋,是成吉思汗既定的战略方针。同时,征服吐蕃也是这次军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月,忽必烈在曲先脑儿觑见大汗并受命专征。
    因当时南宋没有统一,进兵云南的线路需取道于川藏地区。忽必烈率大军南下,在六盘山行宫驻哗。这期间,他派人到凉州请藏传佛教萨迎派的新教领袖八思巴到六盘山行宫会面,咨询进兵云南时路经藏区的相关事宜。从此开始,由于政治的需要,他们走到了一起,忽必烈最后也成了虔诚的佛教徒,接受了八思巴的喜金刚灌顶,包括他的王妃察必。忽必烈大军进抵六盘山之后,请远在凉州的八思巴到六盘山行宫议事的意义非常重大,显然与征大理国的用兵、线路和粮草供给有关。八思巴应邀随阔端之子蒙哥都前来六盘山行宫与忽必烈会见,忽必烈向八思巴询问有关藏族的历史、宗教方面的问题,之后要求八思巴派人回藏区摊派兵差,征集财物,八思巴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忽必烈也拒绝了八思巴的请求。这样,双方心里都不高兴。忽必烈的妃子察必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女人,她是忽必烈近身的一位重要参谋和助手,忽必烈征大理的过程中,她随侍在军中。此刻,当她看到这种尴尬局面时,马上出来调合,并提出应将八思巴留下来继续问法论道。
    忽必烈召见八思巴,主要是为了军事。在与忽必烈的接触过程中,八思巴逐渐揣摸到忽必烈的心事,就是进军大理要通过藏族地区,需要仰仗藏传佛教领袖帮助。当八思巴与忽必烈达成共识后,八思巴通过对西藏宗教知识的灌输,对吐蕃、西夏藏传佛教的影响以及对汉文典籍的了解和深入讲解,对忽必烈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他从单纯利用藏传佛教转变到在利用的同时也崇拜西藏佛教。当他们的关系更深一层的时候,王妃察必向八思巴请求传授萨迎派的喜金刚灌顶。“灌顶”,本来是印度古代的一种仪式,国王即位时取四大海之水灌于头顶表示祝福,后来佛教密宗也采用这种仪式。八思巴给王妃察必传授了结缘灌顶。之后,八思巴也为忽必烈传授了萨迎派的喜金刚灌顶,这一年忽必烈38岁。从此,八思巴成了忽必烈宗教方面的老师,被封为国师。1254年,当忽必烈出征大理北返驻$}六盘山时,与八思巴应该还有过会面。
    忽必烈的这些重大宗教活动,是在驻蹿六盘山时期完成的。总体上,这些宗教活动与他进军大理的思路是一致的。此外,从宗教意义或宗教政策方面看,忽必烈接受八思巴密宗灌顶一事,对后来元朝的宗教政策和对藏族地区的政策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忽必烈以八思巴为上师,对八思巴执弟子之礼,可以说是后来元朝以藏传佛教(喇嘛教)为国教、设立帝师制度的滥筋,影响了整个元朝。
    二、皇子安西王忙哥刺的藏传佛教思想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第二年冬,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刺为安西王,“赐京兆为封地,驻兵六盘山”。同时,安西王府应运而生,并立王相府,以商挺为王相。安西王驻节六盘山,目的在于分制陕西、四川等地,任务和使命艰巨,因为统一南宋的战争正在进行中。早在数年前,忽必烈在召见刘好礼时,刘就上言:“陕西地重,宜封皇子诸王以镇之。创诸都城,宜给直以市民地。”忽必烈觉得说得很在理。
    忙哥刺受封的第二年,即1273年,朝廷明确安西王分治陕西和四川,遂建立开城府。在王府格局上,“仍视上都,号为上路”。不久,皇帝又封安西王为“秦王”,别赐金印。此时的安西王,实际上一藩二印,两府并开。其府在长安者曰安西,在六盘者日开城,皆视为王府。《诸王麟三》安西王冬居于京兆(长安),夏徙居六盘山,每年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开城安西王府这种政治上、军事上的特殊地位的形成,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形成的,安西王府及其所在的六盘山有着非常重要的军事作用。
    安西王受封后,六盘山行宫成了他的驻躁之地。当时元朝政治中心仍在开平,之后才开始迁人大都。在此前,开平、六盘山、四川三点一线,安西王居六盘山统一指挥,实际上是中央派往陕西、四川地区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王“一藩二印,两府并开”,地位至尊,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他实际上是皇帝经营陕西、四川的直接代理人。安西王有权派遣官吏巡视和督战,调解内部纷争,可以奏报四川的战况,还可以因特殊情况发布特殊命令,称之为“教”,以别于天子的“救”,同样具有“圣旨”般的权威。可见安西王府当时的崇高地位。
    安西王忙哥刺信仰藏传佛教,与他的父亲忽必烈有直接关系。当藏传佛教被忽必烈定为国教之后,藏传佛教的信仰与推崇,就与元代的政治文化与统治策略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皇子忙哥刺自幼奉父皇之命,延请当时的中原著名文化人做他的教师,接受汉文化。但从他的名字来自“梵文幸福”之意的情节看,他应该随父母信奉了佛教。忽必烈阪依藏传佛教,对忙哥刺影响很大。1275年八月,国师八思巴为皇子安西王忙哥刺写《皇子忙哥刺父母造广、中、略三种梁若及华严经的说明》;第二年七月,又为忙哥刺写《授皇子忙哥刺之教戒—吉祥串珠》。这些都说明忙哥刺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安西王忙哥刺时期,正当他的父亲、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执政时期。在宗教文化信仰方面,忽必烈以藏传佛教萨迎学派的代表人物八思巴为“国师”,以藏传佛教作为全国的宗教信仰而尊崇。在这个文化背景下,安西王忙哥刺同样受这种时代宗教文化的影响,对藏传佛教十分推崇,就连他的王相府重臣商挺都饭依了藏传佛教。历史远去了,但当年安西王忙哥刺留在甘肃平凉蝗炯山上的宗教文化遗迹却传了下来。由《创修腔峋山宝庆寺记碑》(《峻恫山志》),我们仍能看到安西王忙哥刺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思想。
    忙哥刺受封安西王,离开大都前往王府时,作为统辖西北、西南大片土地的亲王,在宗教文化方面同样非常重视藏传佛教的信仰。据商挺撰写的《创修岭酮山宝庆寺记碑》看,离京时有国师的叔父架里吉察揭兀相随到安西王府,商挺也以受戒弟子的身份相随,到六盘山下的安西王府从事藏传佛教的宗教活动。

    商挺,原本是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幕僚班子的重臣,官至参知政事、枢密副使,至元九年(1272)出为安西王相。商挺何时饭依佛门,已没有资料来说明,但从他撰写的《创修峻蛔山宝庆寺记碑》看,在元朝建立前就已经受戒于架里吉察揭兀。商挺随安西王忙哥刺来到六盘山下的安西王府,除行施王相的职权外,还肩负着宗教传播的任务。在安西王府,商挺“旦夕持诵,修作佛事。小心精进,不懈益虔。安西王及妃逊多礼,世子阿难答、帖古思不花阿董赤,公主呐论普演怯力密失,咸受戒于商,师事之为谨。商请居平凉之蝗恫山建设道场”囚。商挺虔诚信佛,诵经不懈,安西王与王妃、世子、公主等都以“师事之”。这与忽必烈在朝中的做法是一样的。道场,原本是指“佛陀”成道之处,后泛指僧家诵经行道的场所。腔蛔山,为天下第一道山,在这里建寺礼佛,自然是商挺等人所看重的。在岭炯山佛教文化发展过程中,架里吉察揭兀和商挺都是著名的僧人,也是宁夏宗教文化发展史上的著名人物。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任用藏传佛教学派领袖八思巴为国师,设立总制院,负责管理全国的宗教事务和西藏地方事务,这是忽必烈创立的一种全新的宗教制度。皇室亲王受封治理地方,也同样要按照这种宗教体制来实施。安西王忙哥刺受封后来到六盘山下的王府,除了宗教人士外,像商挺这样的政府高官阪依受戒后,也要伴随在王府,是一种双重身份。安西王忙哥刺、王妃和王子等王府上层人物都以商挺为师而在六盘山下的王府受戒,正式饭依宗教。 
   由商挺提议、安西王出巨资修建的宝庆寺,经过数年,于1278年秋天完工落成。整个殿阁宏伟,金壁灿烂。安西王和王妃亲往平凉腔桐山宝庆寺上供拜祀,“周视规制,嘉靖其精敏,特授陕西、四川、西夏等路释教统摄,仍刻银比三品界之。”此时的陕西、四川、西夏等路,都是安西王所辖的地域范围,当时的安西王和他的王相府,正是安西王历史上权力最大、最为辉煌的时期。安西王将这些管理统辖宗教事务的人,授予三品银印,彰显的是安西王忙哥刺时期的特权。
    1278年八月十八日商挺的这通碑记,记载了700多年前一桩鲜为人知的宗教文化盛事,也使我们看到了元代宗教及其在六盘山安西王府的影响。
    安西王忙哥刺的儿子阿难答,继承王位后却饭依伊斯兰教。而且他属下的蒙古军队有一部分也信仰了伊斯兰教。
    由忽必烈到他的子孙,在数十年的经历中,他们的宗教文化走向是不一样的。研究他们三代人的宗教思想变化,对于元代宗教思想的研究具有其特殊意义和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实,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多元的体现。

浅析宗教伦理思想对弗罗斯特诗歌的影响



浅析宗教伦理思想对弗罗斯特诗歌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宗教伦理;弗罗斯特;影响;混乱;光明磊落
  论文摘要: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以含蓄著称,简洁的语言背后常常语含讥讽,寓意深长,隐含了对现代性的反思.文章旨在通过对弗罗斯特的传记、散文及文本分析,探讨宗教伦理思想对弗罗斯特及其诗歌的影响,这是促成弗罗斯特诗歌现代性反思的重要因素。
    美国现代诗歌大师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诗人一生历经坎坷,大器晚成,可以说是集勇气、责任、智慧和艰辛的一生。他的诗歌是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完美结合,简洁的语言背后常常语含讥讽,窝意深长,隐含了对现代性的反思,这是受到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宗教的影响下出现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弗罗斯特的传记、散文及文本分析,探讨宗教伦理思想对弗罗斯特及其诗歌的影响,这是促成弗罗斯特诗歌现代性反思的重要因素。是宗教伦理思想给予他坚定的信念,在混乱的现实世界以自己“悲而不怨”、积极面对的方式走出时代的困惑,在诗的海洋里不断地探寻人的自身价值和艺术的真谛,引领同时代的人们寻找理想的精神家园。
  一、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美国的经济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让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以及人的异化状态。弗罗斯特的一生见证了美国的巨大变化:工业革命冲击了平静的乡村生活,以及两次世界打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伤害。在弗罗斯特生活的年代,“上帝死了”的年代,“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马克思语)”,没有了稳定的传统价值观,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认同感。在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作为一诗人,意味着去注视、去吟唱远逝诸神的踪迹。弗罗斯特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他关心的是迷离的大自然和人,“诗意地居住于大地之上”,可以说是一个执着的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他用艺术的手法含蓄地反映了产生它的时代,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物质化及混乱状态,表达了对现代性的反思。弗罗斯特的早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失望,对他来说,“生活如此可恨,世界如此邢恶”。难能可贵的是,弗罗斯特并役有因此而消极沉沦、悲观厌世,因为他认为棍乱是有限的,人能够与之抗衡从而重新获得秩序。对弗罗斯特来说,是诗歌激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诗是控制日常生活的混乱的一种手段,“诗短暂地遏制了混乱”。弗罗斯特在诗歌创作中坚定三种信念:自我信念,爱的信念和艺术的信念;他认为“这三种信念都和上帝的信念紧密相关,因为相信上帝是你为了获得未来而同他分享的一种关系,为了相信未来—相信灵魂的未来。”这一切归因于宗教思想对弗罗斯特的影响,是宗教精神激励着他走出了时代的困惑。
  二、诗人受母亲及爱默生的影响
    我们说到宗教伦理思想对弗罗斯特诗作的影响时不能忽略了两个人:一个是诗人的母亲,另一个是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诗人在青少年时期深受其母亲和爱默生的影响,在他的诗歌里蕴含着深刻的宗教伦理思想。弗罗斯特的一生主要居住在新英格兰,那里的文化是宗教性的,文人在某种意义上仍是上帝的儿女。弗罗斯特的母亲是苏格兰人,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她自己写诗,也给弗罗斯特读苏格兰的文学作品和华滋华斯、拜伦及爱默生的诗。清教伦理注重个人和家庭生活,严守道德戒律;为了上帝的荣耀而竭力劳作,努力完成白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就能达到善功赎救的目的。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所提倡的乐观主义态度也体现在弗罗斯特的诗作里。在新英格兰,爱默生时代的浪漫主义主要带有道德和哲学色彩。它的道德成分扎根于经久不衰的清教理想主义,而其哲学成分主要来自爱默生的著作及其思想。爱默生在他的著述里声言:人和世界之间存在着完美的和谐;他号召人们跟随心中的上帝,时时刻刻用一种堪与清教始祖的宗教狂热相比的热情来生活。他的训导是愉快和乐观的,在精神上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这种理想主义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弗罗斯特在他的散文《关于爱默生》里这样写道:“我自己的语言在一定程度_L与爱默生有关;关于对自由的焦虑,我多半得归因于爱默生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爱默生的一生都被誉为诗人哲学家或哲学家诗人,而这两者都是我最喜爱的。他是一个乐观的一元论者,在一元论者看来,邪恶并不存在。悲观的二元论是唯一的正统……我自己的非正统有一段不寻常渊源,除了母亲及父亲的原因外,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受惠于爱默生。这一切都与爱默生有密切关系。”正是受到爱默生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影响,弗罗斯特在诗中不象T·S艾略特那样流露出对现实的绝望情绪,而是表现为“无论多么悲痛也不抱怨,悲而不怨”,以自己的方式走出困惑,引领同时代的人们寻找理想的精神家园。

    三、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宗教伦理思想
    弗罗斯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怀着对上帝的信念、对‘相信未来,相信灵魂的未来’的信念,他辛勤笔耕了半个世纪。弗罗斯特的诗作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异化状态,更多的是隐含了对他人的关爱。基督教教义说:对人要慈善,要爱你的邻人,要为别人控制你自己,选择最艰苦的道路。以友善对待他人就是对上帝的真正崇拜的精神体现在他的诗歌里。弗罗斯特的一生历尽艰辛和痛苦,他的坚韧和精神苦难在诗中演化成了关切现实世界的人道情怀和人性光芒。尤其是他的对话体叙事诗《雇工之死》(the Death of the Hired Man),通过对年老而又自尊的雇工赛拉斯的处境的描写,字里行间透露着对他的深切同情,因此该诗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中最感人的一幕;同时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的尊严的呼唤,体现了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
    《指令》(Directive)是弗罗斯特在冷战时期发表的杰作,是理解诗人宗教伦理思想的重要作品,是“一篇迷惘时代的挽歌,美好未来的蓝图”。该诗隐含了弗罗斯特对艺术与宗教信仰关系的深思,他曾经开玩笑地说,《指令》是他的“艾略特诗歌”,因为该诗涉及到了神灵。美国评论家兼诗人的兰德尔·贾雷尔称这首诗为“一首自古以来写得最令人沮丧、震惊而同时又最令人欣慰的诗篇”。首先,诗人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混乱不堪的场景:
    Back out of all this now too much for us,
    Back in a time made simply by the loss
    Of detail, burned dissolved, and broken off
    Like graveyard marble sculpture in the weather,
    抽身离开我们难应付的这所有一切
    回归一个因失去细节而简单的年代
    一个像墓园里的石雕因风吹日晒
    而变得凋零衰飒支离破碎的年代
    There is a house that is no more a house
    Upon a farm that is no more a farm
    And in a town that is no more a town
    在一个如今己不再是市镇的市镇里
    在一个如今已不再是农场的农场上
    有一幢如今己不再是房子的房子
    “技术的白昼是世界的黑夜”,现代文明对自然天真的东西进行摧毁,而不断地向堕落和冲突迈进,如诗中写到:“如今两种文化都已湮。"弗罗斯特面对如此混乱的“现在”(now)的状况并没有逃避,而是凭着对上帝的崇拜信念,建议道:“若你因舍弃得够多而获得了自我。”接着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好未来的蓝图:
    Your destination and you destiny’s
    你的终点和你的命运是一条小溪
    A brook that was the water of the house,
    小溪就发源于那座房子里的水
    Cold as a spring as yet so near its source,
    像一股清冽的泉水刚刚冒出泉眼
    Too lofty and o}ginal to rage.
    那么高洁原始以致不汹涌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圣经》思想的失与得的关系,即耶稣叮嘱他的门徒说:“凡是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想要在尘世中拯救自己、首先得行善弃恶,“因为恶人看不见那个有魔力的圣杯;因此恶人像圣马可所言不可能得救”。然后诗人指引道:“这儿就是你的泉水和引水之处,喝下去你就便可超越混乱重获新生。”诗人采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神性的向往,借助神性的力量指引人们超越棍乱而重新获得秩序。

    西方文明的救赎文化思想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充分的诊释,从混乱的‘现在’(now)让人想到了纯洁的过去,再通过喝下用圣杯盛装的高洁原始的泉水而重新获得新生。在19、20世纪的西方世界,许多哲学家倾注了巨大的精力为迷乱的现代人寻找终极的意义,寻找可以寄生的家。同样,在诗的海洋里,弗罗斯特一直在寻找人的自身价值,寻找理想的精神家园。通过这首诗,读者感受到弗罗斯特的良苦用心,他告诉人们:人要有责任在善与恶之间作出抉择;在黑暗之中得有光明磊落的行为;在人的生命中要设定有意义的人生目标,从而最后走向神性的光环。该诗是对人类行为终极意义的诊释:为了我们今天的棍乱所承受的教训,或为了美好的未来,一个人必须得付出光明磊落的行为。弗罗斯特就是在这样的信念中在诗歌里找到了释放情感的机会,重新感受到了稳定和秩序。我们不得不佩服弗罗斯特的勇气和决心,他并没有被混乱的、异化的现实世界打败,而是勇敢地积极面对。
    同样类似的姿态还出现在《白桦树》(Birches)里,尘世中的操劳就是为了获救的思想也体现在这首诗里。诗中这样写道:
    So was I once myself a swinger of birches.
    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荡树的孩子
    And so I dream of going back to be
    做梦都想回到少年时代
    I’d like to get away from earth awhile,
    真想离开这人世一小段时间
    And then come back to it and begin over
    然后再回到这里重新开始
    May no fate willfully misunderstand me
    但愿命运别存心误解我的意思
    And half grant what I wish and snatch me away
    Not to return. Earth’s the right place for love
    只成全我心愿的一半,把我攫去
    而不送回。人世是适合爱的地方
    “我”在厌倦了思考的时候想回到纯洁的少年时代,想离开这人世一小段时间。其实诗人即使想短暂的逃避也是有必要的,是为了再回到这里重新开始生活,人世才是适合爱的地方。“我”在自然美景中的矛盾心境隐含了诗人对人的生存问题的思索;现实的和想象的交替出现,反映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的矛盾冲突和本能的压抑,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敏锐感受,正如他的座右铭:“我与这个世界有着情人般的争吵”。诗人在浪漫情调的自然诗中表达了对精神家园的揭望。他在散文《致<白桦树>》里这样写到:“(年迈的知晓者):邪恶之水会涌来。你的方舟就要起航,在最后一刻你允许我留一种植物于方舟传种。……好吧,就留一种树—白桦树。……我选它是因为它的清晰和隐秘。”如爱默生所说:“每一自然现象都是某些精神现象的表征。”在弗罗斯特的眼里,白桦树是上帝的选民,是黑暗中的强者,它正是代表了诗人的精神,哪怕在风霜雪雨中、在混乱的邪恶世界里也是压不跨的,因为“还有好多诺言要履行,安歇前还须走漫长的路程(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弗罗斯特的一生就是怀着如此的信念在“棍乱的”现实世界不断地寻找人的价值、寻找艺术的真谛。
  四、结语
    总的来说,弗罗斯特诗歌表现了一种积极的现代性反思。怀着对上帝的信仰,诗人对现实的批判或揭露不只是悲痛,而是已上升到一种“立”的精神,为当时仿徨迷惘的人们寻找理想的精神家园,这就是弗氏诗歌最本质的东西。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