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书法作品图片(书圣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图片)

由网友()分享简介: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书法作品图片



  十七帖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书法作品,对我国书法的影响甚大。现如今,王羲之的十七帖作品对我国书法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书法作品图片



  十七帖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书法作品,对我国书法的影响甚大。现如今,王羲之的十七帖作品对我国书法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书法作品图片。

  王羲之经典的十七帖作品欣赏

  王羲之少时学 卫夫人书法,后来得到叔父王虞的指导。他的家族中擅长书法的人很多,伯父王导、王敦都精于书法。王导还将有“江东法帖之祖”之谓的《宣示表》传给王羲之,可见对 王羲之书法才能的器重。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能够博采众长,转益多师,终于“备精诸体”,创造了全新的书法艺术境界。




  王羲之好看的十七帖图片

  王羲之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有人要问,一千多年前的王羲之书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后来很多 书法家都有很高的成就,为什么不能取王羲之而代之呢?这个问题要放到书法史中来看。首先,要从汉字的发展演变上看。 中国文字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大的变化,从篆书系统向隶书系统转变是—次关键性的变化。我们现在汉字应该都属于隶书系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表意文字。隶书系统的文字在以后的岁月里繁衍出很多变体,如行书、草书等,这个过程都发生在汉代,隶书本身也最终演化成为今天常见的楷书。在王羲之之前,这些书体都有一定的规模,但还是不够成熟。比如 钟繇的 楷书,相对来说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张芝的 草书也属于质朴一路。王羲之书法在他们的基础上取代了前人,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字范式。王羲之之后的书法家当然也不可能停留在模仿王羲之的书法上,比如唐朝的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等,他们将楷书推向了更为标准化的境界。但是,宋朝的文人书法家大多认为,他们的楷书有刻意安排的痕迹,虽然在实用方面是够标准的,但与王羲之相比,却显得有些不自然。正因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境界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理想,字形姿态丰富但不过分张扬,气息冲和,刚柔相济,既有法度,又有极高的审美境界,所以在他之后的很多朝代的书法家都愿意接受他。人们把羲之尊为“书圣”,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宋·苏轼《临王羲之讲堂帖》

  现在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临习《十七帖》的作品是 苏轼《 临王羲之讲堂帖》(见附图)。《讲堂帖》是《十七帖》中的—件作品。我们若把苏轼的临习作品与《十七帖》中的这—段进行对照,则会发现苏轼的临作并不是完全按照原帖的样子来临的,尤其是笔画的形态,有苏轼自己的行书特征。苏轼在这件临作的结尾说:“此右军书,东坡临之,点画未必皆似,然颇有逸少风气。”他自己认为点画不相似,但感觉到抓住了原帖的精神气质。《临王羲之讲堂帖》行笔流畅,字形大小相兼,线条厚重而不乏飘逸之气,可以看出在书写时速度并不快,有优游不迫、闲散自适的境界,这一点正好与王羲之原作的精神相契合。另外,字形上也基本依照原帖,所以这仲临作应在似与不似之间。


猜你感兴趣:

1.王羲之故居导游词3篇

2.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及其作品简介

3.精美的王羲之书法作品字帖图片

4.江南春精美书法

5.王羲之好看的上虞帖作品图片

6.东晋王羲之简介

书圣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图片



  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创作的兰亭序受到许多人的喜爱,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如今,这部作品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书圣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图片。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书法欣赏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一件行书作品,在技法上,几臻完美,成为后来行书法的典范,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王羲之兰亭序作品图片

  这幅书法用笔中锋为主,笔画多露锋,表现细腻,牵丝流畅优美。字的结构,体势纵长,左低右高。字的大小相应,长短相间,虚实相生。布局上纵有行,横无列,每行又有摇曳动荡,变化多姿。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兰亭序》那“不激不厉”的风格中,蕴藏着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兰亭序的文章赏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猜你感兴趣:

1.王羲之行书作品临摹字帖图片

2.王羲之的故事五则

3.王羲之为什么是书圣

4.王羲之经典的乐毅论作品图片

5.最新临沂导游词范文3篇

6.王羲之故居导游词3篇

7.兰亭序行书全文书法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书法图片



  小楷是我国楷书字体中的一种风格,它对我国书法的影响甚大。现如今,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作品得到人们的肯定与欣赏,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与地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王羲之小楷黄庭经书法图片。

  王羲之小楷好看的黄庭经书法欣赏

  小楷即楷体小字,由三国魏时期的隶书大家锺繇所创。小楷脱胎于汉隶,为古代日用必需的书法,运笔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小楷字帖甚多,传世的墨拓中以晋唐小楷的声名最为显赫,包括魏时锺繇的《宣示帖》、《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曹娥碑》、《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等。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书法高清图片

  小楷(xiaokai),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小楷的历史文化

  小字为古代日用必需的书法,以前科举应试时(主要指明中期前,明中期后卷子先由抄卷人誊抄好再交给阅卷人),阅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后再看文章。字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响。朝考状元、翰林,尤注重书法。是故凡状元、翰林的小字,都是精妙的。一般读书,也都善写小字。如今硬笔盛行,用毛笔写小字的人不多,但用硬笔临写小楷字帖有事半功倍的明显进效,因此想写好硬笔字,不妨找本好的小楷字帖,加工练习。定能打下坚实基础,裨益终身,受用不尽。


猜你感兴趣:

1.王羲之经典的小楷书法作品图片

2.王羲之的小楷字体书法作品图片

3.东晋王羲之好看的小楷书法作品

4.毛笔小楷优秀书法作品

5.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书法作品图片

6.唐朝颜真卿精美的碑帖作品

王铎临摹王羲之行书字体图片



  王铎是清朝著名的书画家之一,他创作的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得到人们大量的欣赏。随着书法的发展,王铎临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王铎临摹王羲之行书字体图片。

  王铎临摹王羲之行书欣赏

  明末清初贰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临摹王羲之行书图片

  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贰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十樵,号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 河南)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天启二年(1622年)中 进士,受到考官 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 翰林院庶吉士。崇祯十一年(1638年)春,进讲「中庸」「唯天下至圣」章,旁及时事,有「百骨如林」语;崇祯切责其敷衍支吾,不能发挥精义。铎惶惧,俯伏案前待罪。明年,任侍班。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十一岁的王铎曾一度避难于 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袁枢之父 兵部尚书 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1644年擢 礼部尚书,未到任时李自成攻克北京, 崇祯帝殉国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历任东阁大学士、次辅。




  王铎的轶事典故

  传说王铎18岁中举,20岁中 进士,21岁入 翰林,22岁放江南主考, 江南人迎接主考 时,见轿前有大旗两杆。一旗上写:“十载寒窗读书苦”,另一旗上写“奉母命不出难题。”人们向轿内一看,见主考大人却是位年轻书生,根本不象年高德劭的饱学之士。大家都切切私议,有人说他是膏粱子弟,官家少爷,凭着爷 老子当大官放主考,哪有真才实学!甭说不出难题,实际上是他本人学问不深,恐怕顶多也只是知道个“子曰学而时习之”罢了。王铎在轿内听得清清楚楚。果然第一场出的试题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许多人都说果然不出所料,很快交卷。第二场依然是原题,但要求内容不许重复。这下可难住了众举子,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全用光了,才勉强交卷。不料第三场又是同一题目,众举子叫苦不迭,难于应付。大部分人搜尽枯肠,还是交了白卷。在发榜之后,众举子拜师之际,王铎哈哈一笑,当众挥笔,照题一气写成七篇词藻雅丽,文情并茂,议论精当,篇篇各异的奇文。一时才惊四座,声威并振。当时别家中魁挂匾,文为“江南才子”,唯有王铎家门首悬匾上书“才压江南”。

  传说王铎入阁拜相后,皇帝让他书写一幅匾额:天下太平。楷书巨匾挂上后,在一片赞扬声中,一个太监忽然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成了天下“大”平。众人抬头细审,果然是真。正待发问之时,但见王铎不慌不忙地手握颓笔,饱蘸浓墨,将笔向匾上掷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点在“大”字左下方,遒劲洒脱的一个“太”字,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当时一片喝彩,齐夸王铎神功。皇帝惊喜万状,脱口称赞道:“ 王爱卿真乃神笔也。”从此“神笔王铎”驰名天下。


猜你感兴趣:

1.王羲之草书书法作品图片

2.临摹经典的毛笔书法作品图片

3.中国书法行书

4.名家王羲之精美的草书作品图片

5.行书王铎书法作品欣赏

6.王铎临王羲之书法字体作品图片

王羲之孔侍中帖书法图片



  孔侍中帖是王羲之创作的书法作品,这部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对我国书法的影响甚大。现如今,孔侍中帖的书法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王羲之孔侍中帖书法图片。

  王羲之孔侍中帖书法欣赏

  《孔侍中帖》为唐代摹搨墨迹,是对东晋王羲之尺牍进行的双钩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行草书,3行,25字。《孔侍中帖》笔画体态丰腴雍容;“中和”之美,“多力丰筋”于此帖尽显。作品墨迹收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




  王羲之孔侍中帖书法作品

  释文: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忧悬不能须 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法书要录》载褚遂良《右军书目》‘行书都五十八卷’第十四卷中著录。   《频有哀祸帖》与《孔侍中帖》之间空白处,钤‘延历敕定’朱文御玺三处,与《丧乱帖》等同。   日本《支那墨宝集》称:‘昔我国光明皇后,举圣武天皇之遗,献于东大寺大佛,藏正仓院。唐天宝十一年(七五二年),其中晋王羲之书拓本颇多焉。天应、延历、弘仁之间,渐复尽献于大内。奈世既德久,大半散佚,片断仅存。此所藏者,盖其一。   接帖之处,有延历御府之玺。’‘延历敕定’即是‘延历御府之玺’。延历是日本桓武天皇的年号,其元年为公元七八二年。日本学者考订《孔侍中》与《丧乱》二帖,是《东大寺献物帐》中著录的。此《献物帐》是日本圣武天皇卒后,皇后将其遗物供佛的账目。圣武天皇卒于公元七二九年。那么,以上王羲之的书迹传到日本时,至少在七二九年以前。这是王羲之书迹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这些书迹,被视为日本的国宝。2006年3月来上海博物馆展出。   《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王羲之行书,二帖连为一纸。纸本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二谢·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频有哀祸·孔侍中帖》在活泼的行书笔意中带有凝重之感。在章法结体上又显示出欹侧取妍的艺术效果。




  王羲之袒腹东床的典故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猜你感兴趣:

1.古风书法作品

2.学习书法心得体会范文

3.东晋王羲之简介

4.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2)

5.揭秘王羲之书法特点有哪些

6.王羲之精美的忧悬帖作品图片

王羲之草书字体作品高清图片



  草书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它是我国书法字体中的一种风格。现如今,随着书法的发展,王羲之的草书作品得到人们的喜爱与学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王羲之草书字体作品高清图片。

  王羲之草书作品图片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王羲之草书字体作品欣赏

  章草 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 皇象《 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 王羲之《 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 张旭、 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 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 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草书的发展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是跟 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 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 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 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猜你感兴趣:

1.毛笔书法草书字帖

2.于右任经典草书书法作品

3.王羲之毛笔书法字体欣赏

4.行书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5.2017年草书书法作品精选

6.王羲之书法作品落款图片欣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