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师说训练题及答案(高中语文张衡传训练题及答案)

由网友()分享简介:高中语文师说训练题及答案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师...

高中语文师说训练题及答案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师说训练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师说训练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句读之不知。 (2)或师焉,或不焉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答:

  2.指出下列句子中古今同形异义的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变亦远矣。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邻国之民不加少。 (6)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7)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下面句中的“师”字,意义全不相同的项有(  )

  A.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①吾师道也 ②不耻相师 ③或师焉,或不焉

  C.①吾从而师之。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②彼童子之师 ③惑而不从师

  4.指出下面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

  A.①择师而教之 ②项伯夜之沛公军 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D.①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5.下面句中的“其”,全都用作副词的一组是:

  A.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①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其可怪也欤。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下面句子中既有使动用法又有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7.分析课文结构,写出结构提纲。

  答:

  8.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1)—(7)题。

  (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乙)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⑴欲相师,仆⑵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可见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⑶自京师来蛮夷间⑷,乃幸见取⑸,仆自卜⑹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⑺,而增与为言辞⑻。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⑼,又挈挈而东⑽,如是者数⑾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⑿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⒀。至无雪乃已⒁.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⒂?非独见病⒃,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⒄?(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释:⑴辱书云:承蒙来信说。⑵仆:对自己的谦称。⑶吾子:您。⑷自京师来蛮夷间: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新失败,被贬谪为永州司马。永州,今湖南零陵地区。⑸乃幸见取:竟侥幸地承蒙(您)效法我。⑹卜:预料,料想。⑺指目牵引:用手指点用目示意,拉拉扯扯。形容对韩愈的恶劣态度。⑻增与为言辞:添油加醋,添枝加叶用言辞(对韩愈进行攻击毁谤)。⑼炊不暇熟:饭还来煮熟。形容匆匆忙忙。⑽挈挈而东:急切地(避开别人的诽谤)而东去(任洛阳令)。挈挈,急忙。qiè。 ⑾数:shuò,多次。 ⑿被:覆盖。 ⒀累日:连续多日。⒁乃已:才停止。⒂不以病乎:不是太害人了吗。以,通“已”,表程度的副词,太、很。病,害苦。⒃非独见病:不仅仅害苦了我。“见病”与“见取”结构相同,“见”指“我”。⒄而谁敢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但是谁又敢不怕众人大惊小怪,来招惹喧闹,叫人怨怒呢?怪于群目,被众人怪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_________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_________

  ③宏兹九德 _________ ④为众人师且不敢 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道”字的意义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_

  C.仆道不笃,业甚浅。___________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__________

  (3)指出并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倒装成分。

  ①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

  ②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_________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__

  ④虽董之以严刑。 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③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认真阅读柳文,思考并尽量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韩愈写《师说》的背景是: 。

  ②韩愈写了《师说》之后的遭遇是: 。

  ③柳宗元对韩愈写《师说》的态度是: 。

  ④柳宗元自己对师道的态度是: 。

  (6)柳文第二段中有一则寓言,这则寓言现在是成语 ,与之意义相近的成语是 。柳宗元在这里把韩愈比作 ,把自己比作 ,把 比作狂犬。作者引用这两个成语的目的是: 。

  (7)简答题

  ①甲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

  ②简要写出乙文的写作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9.学了韩愈的《师说》,你有什么启发?韩愈在一千多年以前阐明的“师道观”,对于现在来说当然有其不足和局限,对此,你有什么新的见解?请以“我的师道观”为例写一篇800字的短文。

  高中语文师说训练题答案

  1.解析:本题训练的重点都是生字、难字、多音字、易读错字。

  答案:(1)读dòu.(2)不fǒu.(3)传zhuàn.(4)数cù;罟gǔ;洿wū.(5) 莩piǎo.(6) 豚tún;彘zhì;畜xù。

  2.解析:文言文中的同形异义词最容易误以今义释古义,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务必特别重视。对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只能靠平时加强记忆;对于双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则要留意词的结构。文言以单音节词为主,少合成词。所以,遇到双音节词,可考虑它是不是一个词组,而不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轻易地将其断定为一个双音节合成词。当然,判定词语的意义,最根本的还是看具体的语境,不能机械地记住一些教条。

  答案:(1)学者:文言中是词组,指“探求学问的人”;现在是一个合成词,指“有专门学问的人”。(2)无:古义“无论、不论”;今义否定副词,“不、没有”。(3)众人:在这个句子中,“众人”与“圣人”相对,所以当释为“一般的人、普通的人”。今义为“许多的人”。(4)书:古义“文字”、“写字”;今义“书本、书籍”。读:今义是动词,音dú;古义指句子中短暂的停顿,音dòu,同现在的“逗”。(5)加:古义副词,“更、更加”;今义动词,“增加”。(6)直:古义副词,“只是、只不过”;今义形容词,与“曲”相对。耳:本义名词,“耳朵”,文言中假借为虚词,表示限止的语气,“罢了”。走:古义相当现在的“跑”,例如“走马观花”;今义指一般的走路,同文言中的“行”。(7)爱:古义“吝啬、小气”;今义“爱护、热爱”。(8)假:古义同“借”,今义与“真”相对。能:古义“善、善于”,成语“素不相能”;今义助动词“能够”。绝:古义“横渡”;今义“拒绝、断绝”。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3.解析:“师”字在课文中出现26次,含义和用法变化甚多,概括如下:①用作名词,有三种情况,A.作“老师”讲,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B.作“专门技艺人”讲,例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C.作“姓”讲,例如“师襄”。②用作动词,也有有三种情况,A.作“学习、效法”讲,例如“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不耻相师”;B.作“从师”讲,例如“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之道,偏正关系);C.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例如“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答案:A、C。(A.①老师。②有专门技艺人。③前一个“师”是动词,“以……为师”;后一个“师”,姓。B.①②相同,动词“学习”;③从师学习。C.①以之为师。②老师。③从师。D.①②③都用作名词“老师”。)

  4.解析:“之”在课文中出现25次,必须一一弄明它的意义和用法。所谓“用法”,是指它的语法功能而言,一般指它在句中充当什么词,例如动词、代词、助词等。“之”的一般用法概括如下: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A.指代人或事物,例如“择师而教之”(他,第三人称),“君将哀而生之乎”(我,第一人称)。B.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例如“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A.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例如“古之学者”(的,定语的标志);B.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可不译);C.表示宾语前置,例如“句读之不知”(即“不知句读”);D.表示定语后置,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利之爪牙,强之筋骨”);E.音节助词,放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后,凑足音节,无意义,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③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答案:A。(A项①代词,他。②动词,前往。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B项都用如助词,①助词,定语的标志。②助词,宾语前置。③音节助词。C项①代词,我。②助词,定语后置。③代词,他们。D项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主谓词组“人之无惑”作动词“欲”的宾语。②代词,这。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寡人之于国”相当主谓词组。)

  5.解析:“其”在课文中出现17次。“其”的一般用法概括如下:①作代词,有三种情况:A.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B.复指,作主语,例如“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他们,复指“古之圣人”)。C.作定语,例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他们的)。②作语气副词,有四种情况:A.表猜测,例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B.表惊叹,例如“其可怪也欤”(真是)。C.表祈使,例如“国虽小,犹不危之也,君其勿忧“。D.表反问,例如“国无主,其能久乎”。

  答案:D。(A项全用作代词,①他;②那些;③他们。B项①代词,其中;②副词,表反问语气,同“岂”,难道;③代词,他们的。C项①代词,他的;②副词,表惊叹的语气;③代词,他们。D项全用作副词,①表揣测问的语气,同“岂”,大概、也许;②副词,表反问的语气,同“岂”,难道;③表祈使的语气,希望。)

  6.解析:使动、意动,是文言词语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它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一个动宾词组,如果动词和宾语不能构成动与受动的一般关系,就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即使动、意动、被动、为动等,最主要的是使动、意动。所谓使动,就是(主语)使宾语动,例如“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故活用为动词,而动词“弱”与宾语“秦”不是一般的动与受动的关系,而是使动的关系,即“使秦弱”,让秦国力量变弱小。翻译的时候,可以按使动关系直译;如果译出来别扭,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那便用意译的方法,这句话也可以译为“削弱秦国的力量”。所谓意动,就是(主语)以为宾语动。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故活用动词,而动词“小”与宾语“鲁”“天下”之间,不是一般的动宾关系,也不是使动的关系,而是意动的关系,“以为鲁小”“以为天下小”或“以鲁为小”“以天下为小”。翻译时可直译,也可意译,例如这句话可意译为“感到鲁国变小了”“感到天下变小了”。

  答案:D。(A项“从而师之”,动词“从”与宾语“之”是一般的动宾关系;而“师”,名词活用为动词,与宾语“之”是意动关系,即“以之为师”,意译为“拜他做老师”。B项“耻师”,名词“耻”活用为动词,与宾语“师”(“从师”的省略)是意动的关系,即“以从师为耻”,译为“把跟从老师学习当作耻辱”。C项“耻相师”意动关系,以相师为耻,译为“把相互学习当作耻辱”。D项“习其句读”,动词“习”带了两个宾语“其”与“句读”;“习”与“句读”是一般的动宾关系,学习句读、练习句读,而与“其”则是使动关系,使其……。所以这个短语释为“使其习句读”,可译为“帮助他们学习句读”。)

  7.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编写段落提纲,这是很重要的读书方法,必须熟练掌握。

  答案:

  结构分析:本文题目《师说》,说说从师之道。作者对于师道的观点是什么?第一段,从正面提出自己的基本看法:其一、“学者必有师。”说明论及的对象是“学者”,强调他们从师的必要。其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说明学者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其三、“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指明老师所在之处。第二段,根据第一段的理论,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在师道问题上的“惑”,也概括为三点:其一、耻学于师。其二、耻自身之师。其三、耻相师。作者运用三个事实进行对比分析,一个比一个深刻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君子”,从对反面现象的批判中阐发第一段里提出的论点。第三段,举当时备受尊崇的大“圣人”、大学者孔子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第四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赞扬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本文的论点。总之,本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有破有立,事实摆得充分,道理讲得深透,有很强的说服力。


猜你感兴趣的:

1.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2.高一语文课文师说练习及答案

3.高一上册语文《师说》练习试题及答案

4.师说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5.2017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张衡传训练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课本中《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关于张衡传的训练题你知道怎么做吗?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张衡传训练题及参考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张衡传训练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属文(zhǔ)   左冯(píng)  征辟(bì)

  B.逾侈(yú)  邓骘(zhì )   不徙(xǐ)

  C.都柱(dōu)  合契(qiè)  陇西(lóng)

  D.骸骨(hái)  帷幄(wéiwò)   蟾蜍(chánchú)

  2.指出下面句子中词语活用有意动用法的几项( )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4.下列各句中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没有同形异义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B.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E.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F。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5.下面复句的内部关系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D.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诚甘乐之。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C.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

  7.下面是根据范晔的《后汉书》、西晋司马彪《续汉书》、东晋袁宏《后汉纪》,综合整理出来的一段文字,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阳嘉元年,秋七月,史官张衡始作(候风)地动铜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酒樽,其盖穹隆,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樽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方兆龙,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机关巧制,皆隐在樽中。张讫,覆之以盖,周密无际,若一体焉。如有地动,地动摇樽,樽则振,则随其方面,龙机发,则吐丸,蟾蜍张口受丸。丸声振扬,司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 而其余七首不动,则知地震所起从来也。验之以事,合契若神,来观之者,莫不服其奇。自古所来, 书典所记, 未常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请根据此文,解释课文中的下列加点的词语:

  A.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B.覆盖周密无际。

  C.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D.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答: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几项是( )

  A.形似酒樽,其盖穹隆。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B.张讫,覆之以盖。张讫:张开(大口)完毕。

  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咸:全、都。 征:证据。

  D.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驿:驿站。

  (3)下面句子句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施/关发机。

  C.其机/关巧制。 D.外有/八方/兆龙。

  (4)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些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内部构造的主件有哪些?

  答:

  8.《张衡传》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相比,都属于人物传记,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答:

  9.请你把本学期学过的课文回忆一下,然后以“谈谈从文化的角度解读课文”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高中语文张衡传训练题答案

  1.解析:C项中“都”表示“大”的意思读dū,表示“全”的意思读dōu。契,读qì。表示“雕刻”的意思时,可看作通“锲”,读qiè。陇与龙不要混读,“龙”念lóng,“陇”念lǒng。

  答案:C。

  2.解析:A项中的“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其才为奇。B项中的“目”,名词活用为动词,注视,瞪眼看。C项中的“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之为羞。D项中的“负”,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秦负曲。

  答案:AC。

  3.解析:A项“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C项中“拜”不指调动官职,而是授予官职;D项中《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答案:B

  4.解析:A项“不行”同“不就”,即不前去应召;现在的意思是指能力不够。“辟”,征召;现在的意思是“开辟”。C项“方面”,面朝的方向;现在的意思是指“事物的某一部分”,如“某一方南”。D项“下车”,指官员刚刚到任,成语“下车伊始”;现在是“从车上走下来”。E项“从容”,名词,行动举止;现在的意思是“不慌不忙”,形容词。F项“傅会(附会)”,指文章的构思、立意,修辞等;现在的意思是指“把没有内在关系的事物生硬地拉扯到一起”。

  答案:B。

  5.解析:ABD三句是转折关系,AB句关联词是“虽……而……”,D句是“虽”,相当“虽然……但是……”。C项是假设关系,关联词语“虽”,相当“即使……也……”。

  答案:C。

  6.解析: A项都是介词,但前者表比较,比;后者表范围、在……方面;C项都是代词,但前者代人,指张衡,他;后者代物,指地动仪,它。D项前者连词,表顺承,于是;后者介词,凭、根据。

  答案:B(均为介词,“用”)

  7.(1) 解析:这道题是启示我们用比较的方法阅读文章。

  答案:A文中是“圆径八尺,……其盖穹隆”,故知“圆”通“员”,“合盖”当是偏正结构,作“隆起”的主语。B文中是“覆之以盖”,故知“覆盖”是一个动宾结构。C文中有“地动摇樽,樽则振”,故知“尊”通“樽”,“地动摇樽”句说明了“尊振龙”的起因。D文中是“丸声振扬,司者因此觉知”,“丸声”说明了“振声”的来源,“伺”通“司”,当释为“主管、操作”。

  (2) 解析:B张讫,应是“设置、安装完毕”。“张口承之”中的“张”,张开,张大。D驿,此处指的是驿站送信的人。

  答案:AC。

  (3) 解析:正确的停顿: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施关/发机。(其意是“安设机关,发动机器”。如果停顿为“施/关发机”,则会误解为“安设起关闭和发动作用的机件”)C.其机、关/巧制。(机与关是地动仪的两个部件,中间宜用顿号)D.兆龙,地动仪的一个部件。

  答案:D。

  (4)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

  答案:顺序是:时间、材料、外形(大小、形状、装饰)、构造、工作过程、效果、评价、验证、应用。

  主件有:柱、道、关、机、龙(丸)。

  8.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鉴赏题,题目明确了鉴赏的范围是写作技巧,解题要紧紧把握这个思路。

  答案:这几篇传记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截取重点片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区别是(1)在选材上,《苏武传》着重写他出使匈奴所经历的种种生死艰难的考验,表现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爱国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则是截取“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而《张衡传》是以表现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杰出贡献为主要目的,对其一生只作简要概括。(2)在表达方式上,《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都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叙述,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重在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很强的文学色彩。而《张衡传》主要是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文学创作和科技发明进行介绍,其中着重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而对其品德为人的描写都散见于字里行间,贯穿于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笔调沉静,文字质朴。

  9. 解析:这是一道学习心得题,本学期学过的课中有不少涉及文化知识的问题,它们对于解读课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这个问题进行梳理,会有助于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

  答案:略。


猜你感兴趣的:

1.张衡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2.高二语文必修四《张衡传》期末练习试题

3.高一语文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4.高中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5.高考语文选择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终结环节,是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2017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2017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及答案(一)

  言曲突者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ò,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①灼烂(烧伤)者在于上行(háng,行列),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②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傍有积薪②、远徙其薪

  ③、不者,且有火患④、而不录言曲突者

  ⑤、乡使听客之言⑥、终亡火患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书》,东汉人班固所著。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与、《后汉书》、合称“四史”。

  4、“主人”家发生火灾后,论功请客为什么没有想到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客”。

  5、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①同“旁”,旁边②、xǐ,移③、否④、邀请⑤、假使⑥、无

  2、①被烧伤的人都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出力的大小依次入座,却没有请那个建议他改灶搬柴的客人。②、今天,你论功请客,(怎么可以忘记那位劝你改灶搬柴的朋友呢?)难道提出预防意见的人没有功劳,只有救火受伤的人才能当上宾吗?“

  3、《史记》《三国志》

  4、人们往往重视抢救,而忽视预防;重视筋骨之劳,而忽视筹划之功。

  5、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这十分重要。如果文中的“主人”能听从“客”的劝告,防患于未然,家中就不会失火,也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告诫人们重视抢救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忽视预防;在重视筋骨之劳之时,更不要忽视筹划之功。

  2017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及答案(二)

  杨修颖悟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出门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而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使人题门作“活”字2.即令坏之

  3.众莫能解4.次至杨修

  二、选出下面“夫”字义项的正确答案,填人括号中。

  A.丈夫B.发语词C.那D.成年的男子

  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夫战,勇气也()

  3.其夫呓语()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三、指出下列疑问句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1.复何疑?()

  2.且焉置土石?()

  3.子何恃而往?()

  【参考译文和答案】

  《杨修颖悟》

  译文

  杨修是曹操手下的官官职为主簿,曹操有一次在相国门,进去逛了一圈,看了又看,叫条友在门口提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杨修看见,就叫人把门改了。说:门中间有一个活字就是“阔”字,就是说老曹嫌门太阔了。

  有人送了曹操一盒奶酪,然后曹操吃了一点点,就在盖子上面提了一个“合”字,并拿给大家看。结果没有一个朋友知道。到杨修了,于是杨修便拿起就吃啦!说:老大叫我们每人都吃一口,大家还奇怪什么呢?

  答案

  一、1.写2.拆毁3.理解4.按次序

  二、1.C 2.B 3.A 4.D

  三、1.何2.焉3.何

  2017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及答案(三)

  一轴鼠画

  东安①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

  ①东安:县名,在今湖南省境内。②作鼠一轴: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

  【启发与借鉴】

  侧面描写文中写东安人士的画技逸群,其鼠画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文中却没一句话直接介绍或描绘画面上的老鼠,事实上即使介绍或描绘了,也很可能是平庸之笔,因为难于写得形神兼备。作者巧妙地避开难点,大写其猫,说猫见了轴上的鼠画“踉跄逐之”,“踉跄”两字,极力描写猫的急于追逐,而猫的急不可待又正说明鼠画的逼真。把猫儿的错觉写得愈活,就愈能烘托出鼠画的活龙活现。这就是侧面描写的妙用。乐府《陌上桑》中说秦罗敷是个极美丽的女子,其中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也是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秦罗敷的美貌。

  【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喜欢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它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县令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

  【阅读训练】

  1.解释:

  (1)漫(2)物色(3)逮(4)踉跄

  2.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参考答案】

  1.(1)随便(2)察看(3)及、等到(4)跌跌撞撞


猜你感兴趣的:

1.2017年中考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2.2017年中考语文排序训练题及答案

3.2017年中考语文选择专项训练试题

4.2017年最新中考语文阅读及答案

5.2017年中考语文训练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今言“华(huá)”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ɡ)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ɡ)之。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⑥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⑦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3.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选出对下列句中“者”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4)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3)不同,(2)与(4)相同。

  C.(1)与(4)相同,(2)与(3)相同。 D.(1)与(4)不同,(2)与(3)相同。

  7.下面的句子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对下列句子中的“其”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1)址,而卒葬之。以故其(2)后名之曰“褒禅”。距其(3)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也,以其(4)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5)文漫灭,独其(6)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7)下平旷,有泉侧出。问其(8)深,则其(9)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10)进愈难,而其(11)见愈奇。然视其(12)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13)又深,则其(14)至又加少矣。既其(15)出,则或咎其(16)欲出者,而余亦悔其(17)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18)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19)孰能讥之乎?后世之谬其(20)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A.用作人称代词的有:(1)(4)(5)(6)(7)(12)(17)(18)。

  B.用作指示代词的有:(2)(3)(8)(9)(13)(16)(20)。

  C.用作副词的有:(15)(19)。

  D.用作指示代词,其意义和用法同“所”字的有:(10)(11)(14) 。

  9.这篇文章在记游的基础上偏重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后照应。试仿照表中第1、4段的形式,填出第2段的记叙与第3段的议论前后照应的语句,以及第3段的结论。

记叙部分

议论部分

1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4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结论: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

于是余有叹焉。                  

结论:                          

  10.王安石说:对前人和他人的学说必须“深思而慎取之”。我们不妨拿这个观点也来研读一下《游褒禅山记》。下面提出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个句子不合逻辑,请你说说它的问题出在哪里?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句中的“其”历来争议很大,有人认为指代“华山”,有人认为指代“慧空禅院”,有人认为指代“仆碑”。你的看法呢?

  (3)“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课本注:“力足以至焉”下面省去“而不至”之类的话。请问:编辑先生凭什么会知道有如此省略?

  11.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下面的名句与王安石的文意相吻合的有:

  A.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

  B.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C.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D.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就越壮观。──拉吉舍夫

  E.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F.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G.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进。──巴尔扎克

  H.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12.《游褒禅山记》无论从求学的角度,还是从做人的角度,都是一篇对我们有深刻启示和很大教益的文章,请你读后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篇读后感。下列题目可供参考:

  (1)无怨无悔,此生足矣!(2)攀登人生金字塔。(3)无限风光在险峰。(4)活出自己的个性。(5)人生两座峰。(6)事事留心皆学问。(7)游山玩水养精神。(8)有志者事竟成。

  下一页查看>>>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训练题答案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训练题及答案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兰亭集序训练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训练题

  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诞(dàn) 癸(kuí) 殊(shú) 峻(jùn)

  B.殇(shānɡ) 稽(jī) 骸(hái) 晤(wù)

  C,悼(dǎo) 禊(xì) 骋(chěnɡ) 契(qì)

  D.嗟(jiē) 觞(shānɡ) 湍(tuān) 曲(qǔ)水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急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列坐其次  D.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5.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取诸怀抱。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B.投诸渤海之尾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告诸往而知来者。

  6.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D.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的语末助词,用得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3)古人云:“死生之大矣”,岂不痛()

  (4)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

  A.哉、也、夫、矣。 B.矣、夫、哉、也。

  C.也、矣、哉、夫。 D.夫、哉、矣、也。

  8.对下面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暮春之初。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③夫人之相与。④不知老之将至。⑤向之所欣。⑥感慨系之矣。⑦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⑧不能喻之于怀。⑨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⑩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A.①②/③⑧/⑤⑥/④⑦/⑨⑩ B.①② /④⑤⑧/③⑥⑦/⑨⑩

  C.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⑩ D.①⑨/②③/④⑩/⑤⑥/⑦⑧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词语活用情况的一句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

  10.给下列各句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

  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A.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 .美好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A.处所 B.次等 C.次第 D.驻扎

  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

  A.朝向 B.奔向 C.从前 D.假如

  11.下列句子翻译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或者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把它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2.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读这次集会诗文的人,也会产生感慨。

  B.后读我文章的人,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13.下面是王羲之《兰亭诗》(其三),请将其与《兰亭集序》对比阅读,说说《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是如何对应的?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答: 。

  14.下面是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②。况阳春召我以烟景③,大块④假我以文章⑤。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⑥俊秀,皆为惠连⑦;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⑧。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⑨。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⑩。

  [注]①逆旅:旅舍。②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人(白天还玩不够),夜间持着烛灯游玩,是很有原由的。③烟景:水气朦胧的春景。④大块:大地。⑤文章:自然景物,如锦绣交织成纹。⑥季:弟。⑦惠连:人名,谢灵运的族弟,很有才华。作者借用谢惠连赞誉其诸弟的才华。⑧康乐:即谢灵运,谢灵运袭封康乐公。此句作者自愧不如谢灵运的才华,也不如谢灵运之子惠连,言外之意是自己才华比不上诸弟。⑨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在花丛中间摆开华贵的筵宴,飞快地传递着雀鸟状的酒杯,醉于月下。⑩金谷:晋人石崇,家有金谷园,常宴宾客于园中,当筵赋诗,不成者罚酒三杯。

  (1)从标题看,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属于“序”这种文体,但二者是否相同?

  答: 。

  (2)本文所叙之事及一些细节与《兰亭集序》颇有相似之处,请一一罗列出来(引用两文中的原句)。

  答: 。

  (3)两文在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上各有何异同?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答: 。

  下一页查看>>>高中语文兰亭集序训练题答案

高中语文离骚训练题及答案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离骚训练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离骚训练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的骚体诗六言为主,但又长短参差,形式自由,多用“兮”字,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始于楚辞。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2.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字音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鞿羁(Jī) 朝谇(zuì) 揽茝(chǎi)

  B.谣诼(zhuó) 侘傺(chì) 鸷鸟(zhì)

  C.攘垢(ɡòu) 相道(xiānɡ) 芰荷(zī)

  D.缤纷(bīn 岌岌(jí) 修姱(kuān)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謇朝谇而夕替(替代)。 ②偭(违背)规矩而改错。 ③宁溘(忽然)死以流亡兮。 ④步余马于皋(水边的高地)兮。 ⑤唯昭(清楚明白)质其犹未亏。 ⑥又申(说明)之以揽茝。 ⑦忍尤而攘(排斥)诟。 ⑧苟余情其信(确实)芳。 ⑨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

  A.①⑤⑥⑦ B.①②③④ C.④⑤⑦⑨ D.②③⑥⑧

  4.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而掩面哭泣啊,哀伤人生是多么艰难。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忧郁愁苦我失意潦倒啊,在这个时世只有我贫穷困苦。

  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鸟卓尔独立不能同群啊,都这样自古代直到如今。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坚守清白而站直了死去啊,这本来就被古代圣贤所推重。

  5.比较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终不察夫民心 B.③不吾知其亦已兮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 ④佩缤纷其繁饰兮

  C.①虽九死其犹未悔 D.①余独好修以为常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 ②退将复修吾初服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B.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C.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E.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7.默写出课文中与下面诗句意境相似的诗句:

  A.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 。

  B.人生今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

  D.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苏轼) 。

  8.《离骚》的句式长短不一,又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请具体说说下列诗句是如何构成对偶的。

  (1)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4)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答:

  9.《离骚》多用比兴手法,正如东汉王逸所说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请从诗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答:

  10.诗人采用了哪些意象描写自己?体会这些意象的含意。

  答:

  11.近世学者认为,《离骚》就是古代楚国的乐曲,因此它的音乐性的特征也特别突出。请具体说说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音乐性?

  答:

  下一页查看>>>高中语文离骚训练题答案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