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飞飞观后感(洛阳白马寺导游词介绍)

由网友()分享简介:白马飞飞观后感


白马飞飞观后感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飞飞是一匹漂亮的白色野马,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人都想将它据为已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马飞飞...

白马飞飞观后感



白马飞飞观后感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飞飞是一匹漂亮的白色野马,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人都想将它据为已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马飞飞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白马飞飞观后感篇一

  今天下午,我校全体师生看了一部名叫《白马飞飞》的电影,看完这部影片,我深深的感动了,也受到了不少启发。

  这部电影主要叙述了:一匹叫飞飞的白马,性格很倔强,正是因为它的倔强,让八路军的连长受苦。这只马很难让人驯服,不过经过连长的一番训练和努力,这只马终于被驯服了。战争开始了,这匹马带着连长冲锋陷阵,宁死不屈,把日本鬼子打的落花流水。可是,好景不长,日本人把白马给抓走了,可怜的白马,一口饭都不肯吃,被日本人打的遍体鳞伤,在它自己的努力下,它终于逃出了日本鬼子的魔掌。

  看完这部影片,我真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啊,这是一匹多么忠诚的白马啊,这是一匹多么倔强,刚烈的白马呀,这是一匹多么伟大的白马呀!难道它这样忠诚的品质不值得我们学习 吗?难道一匹为祖国效力的马不值得我们敬佩吗?难道这样一匹为祖国效力的马不值得我们骄傲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她为荣,以它为榜样,做个勇敢,坚强的人!在敌人的利剑下,飞飞宁可自己受伤也不要主人受到一点伤害,飞飞真是一匹侠义,勇敢,坚强的马呀!我不禁又联想到自己,想到自己是多么的胆小,晚上,还不敢一个人在家睡觉,不敢一个人睡一个屋里,就觉得窗外有双眼睛死死盯着我,我也知道这些都是幻觉幻象。想起飞飞的勇敢,我就感到无比的内疚,所以,从今天起,我要像飞飞好好学习,变得勇敢,坚强起来,不再做个胆小的人。

  飞飞,你虽然是匹马,但是你的勇敢坚强,你的宁死不屈,你的伟大永远印在我的心里,永远……永远……

  白马飞飞观后感篇二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飞飞是一匹漂亮的白色野马,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人都想将它据为已有,它时刻面临着被抓捕的危险,飞飞非常聪明,但在摆脱了重重困难,度过了道道险关后,终于被一位八路军的连长所驯服。

  飞飞以其聪明勇敢得到了主人的百般宠爱,但在一次赛马比赛中它却在临近终点时骤然停止了脚步,将唾手可得的胜利拱手相让,因为它厌倦了这种无聊的游戏,也不屑于这毫无价值的荣誉,它向往的是在广阔的原野上尽情地狂奔,在刀光剑影的沙场上为国效力,但连长被一时的虚荣心蒙住了眼睛,根本不理解白马的志向,还将飞飞痛打了一顿,飞飞病了……

  不久就发生了一场激战,八路军伤亡惨重,大病初愈的飞飞托着奄奄一息的连长躲进一片树林里,身负重伤的连长眼看就支撑不住了,飞飞俯在连长身边,温情脉脉地对连长吐出一口一口的热气,我能感觉到这温热的气体在寒冷的空气中慢慢散开,温暖着连长,也温暖着屏幕前的每一个人,连长轻轻地抚摸着飞飞的脸,那一幅充满了温情、关切和爱的画面打动了礼堂里的每一个人。

  鬼子追来了,飞飞为了掩护主人,纵身跑出了树林,引开了敌人的视线,终因体力不支成了日本皇军的俘虏,皇军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白马,欣喜若狂,倍加珍惜,可飞飞却对皇军的种种优待和诱惑视而不见,以绝食相抗争。“我连一匹马都不能征服,又怎么能征服这个伟大的民族呢?”五天后,皇军团长彻底失望了,将奄奄一息的飞飞给放了。

  白马飞飞终于又回到生它养它的美丽原野,它飞奔的矫健身影使我肃然起敬——多么忠诚的白马呀,忍受主人的误解和鞭笞,不惧战场的炮火和硝烟,抵御皇军的收买和诱惑,它始终忠于它的家园和主人!一匹白马尚能誓守忠诚,可我们人类的社会里却充满了背叛与欺骗,有多少人因小利而背信弃义,有多少人为自保而放弃尊严,我们难道不该向白马飞飞学习,忠于朋友、忠于誓言、忠于祖国吗?

  让我们培养和保持忠诚的品质吧,忠诚是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一群忠诚的人将组成一个不可战胜的民族,一个忠诚的民族将建设一个不可战胜的国家,这个民族叫中华,这个国家叫中国!

  白马飞飞观后感篇三

  看完了电影《白马飞飞》,我有数不尽的感慨。我仇恨侵略者,痛恨更夫,憎恨日本那残暴的军官,更崇敬宁死不屈的白马——飞飞。

  草原上有一匹白马,叫飞飞。它全身雪白,嘶喊咆哮,奔跑起来,有玉龙飞腾之壮。它是一匹性格倔强、天生傲骨的宝马。草原上没有人能驯服它。看见它,我不由想起了一首诗:“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玉龙飞下九天来。”一个哈萨克族的驯马师说:“骏马只向意志坚强的人亮出它的脊背。”红军连长听懂了这句话,于是他经历数次失败也不放弃,终于驯服了这匹白马,并和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抗日战争暴发后,主人负伤了,飞飞迅速背起连长,打算把他送回了军营中。然而,日本人来了,飞飞把主人放在离军营不远处,自己把日本人引开了。终于,飞飞被日本人抓走了。飞飞很难过,愤怒地摔下日本军官,日本人很生气,把它狠狠地抽了一顿。随后,日本人想让飞飞为他们卖力,但飞飞坚决不干,它不吃日本人的东西,不喝日本有的水,最后活活地饿死了。看到这里,我心如刀绞。

  白马飞飞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它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这是一匹多好的马啊!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肯饿死也不吃日本人的东西,为喝日本人的水,不为日本有卖力。

  它本不可以悠闲的散步,吃着碧绿的青草;它本来可以成不领头马,领着马群奔向四方;它本来可以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快活地奔驰着;它本来可以头带金丝花环,配着金色马鞍,任日本人骑在背上威武地奔跑。不,它没有这样做,它不要快乐的生活,却要助中国的战争一臂之力;它不要安宁的生活,却要奔向血腥的战场。

  看完《白马飞飞》,我不由得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和它一样,始终忠于自己的主人。

  观《白马飞飞》,我有万千感慨!

洛阳白马寺导游词介绍



  衡量导游服务水准的尺度有仪容仪表、服务态度、口才水平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尺度便是口才水平。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洛阳白马寺导游词,希望能帮到你。

  白马寺导游词

  朋友们: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久,即2001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到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达到了鼎盛。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周总理批示而进行的。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 “寺”字。再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其实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

  我们眼前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大家看到的这座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了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 1333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 ”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腾、兰二神僧开教之绪”。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白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但字体为“赵体”。

  前面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东侧为新建的钟楼,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间“门头堂”;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云水堂”。“门头堂”、“云水堂”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中心。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腾兰墓”也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带,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这一座大佛龛,共雕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龙,雕工细腻,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艺术品。

  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按照中国个习惯,一他们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是一组清代泥塑作品。

  这尊面北站像为韦驼天将,被称做“护法神”,着武将装,立于弥勒像后,正对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人们说 “五月石榴红似火”,但在白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里的石榴颜色是白色的。每至农历四五月份,树上开满了石榴花,晶莹洁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高3.8米,宽1.03米,这方石碑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虽经后世重修,单仍不失明代建筑风格。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像高2.4米。

  这里的塑像,据说是他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所谓“涅磐会上”“捻花示众”。大佛胸口 字符号,表示大佛“福德无量”,“万德圆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则天定此符号读音为“万”。

  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来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崇他为印度传承的第一代祖师。

  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记,被称为“多闻第一”,中国禅宗又推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

  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行圆满,功过无边,以“行愿”著称。

  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一词由此而来。

  大佛殿东南角悬挂的是一口明代大钟,由太监黄锦所铸,重二千五百斤。据说白马寺内原来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更深人静之时,僧人敲击,钟声四野传响,经久不绝,可远闻数十里。更奇妙的是,只要这口大钟一响,远在二十五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和,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大钟也立刻响起来,这就是“马寺钟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也称“夜半钟”,是白马寺六景之一。

  殿西南角为大法鼓。这里的钟、鼓都是僧人们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敲打的乐器。

  大佛殿内后部,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为观世音菩萨,由于背对大佛,又称“倒坐观音”。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三重大殿----大雄殿。大雄殿,本为元代所重建,明、清时重修。殿门外东侧壁间,嵌有宋代重立的《摩腾入汉灵异记》刻石,毕无说它“字体绝类《圣教序》,北宋人书,犹有晋唐风格,良可爱也。”此刻石记载了汉明帝修建齐云塔的起始原委。

  殿内天棚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看起来十分壮观。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在鹏金翅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佛教传说,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如来佛即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覆盖一条龙。从此,龙受到如来佛的保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鸟之害了。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的无限多,用供品代龙,满足了大鹏金翅鸟的要求,解决了双方的矛盾,龙、鸟皆大欢喜。佛龛上的图案,大概就源于这个佛教传说故事吧。

  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像高2.25米,整个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恬静之感。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形制、风格大体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

  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这一组十八罗汉,都是坐像,形态各异,通高介于1.55—1.61米之间。西侧有一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娴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则削发光顶。有些游人就把他们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

  大雄宝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非常罕见。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东西山墙上为木雕千佛壁龛,供有壁佛5056尊。

  殿后站的韦力天将,为寺内现今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登上清凉台,相传,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之处;后来二位印度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大此译出的。自东汉以后,历来均以此为藏经之所。清凉台之名,源自清如秀和尚,被誉为白马寺六景之首。如秀能文能诗,书画俱佳。他把白马寺内的六项重要古迹,题为白马寺六景,分别是清凉台、焚经台、齐云台、以及前面已介绍过的夜半钟、腾兰墓和断文碑。

  整个台上,以毗卢阁为中心,周围环绕配殿、僧房和廊庑等,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毗卢阁是寺内最后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

  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均为清代泥塑像。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兴盛,于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之间互相联系,互为影响,也互为斗争。自唐武宗灭佛之后,惟有禅宗弘而不衰,成为汇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净土宗、密宗、律宗结合得最紧密。作为“释源”和“祖庭”的白马寺,对于中佛教的这种历史现象有明显的反映。宋元之后,白马寺虽为禅宗寺院,但寺内的接引殿及阿弥陀佛主要是净土宗的内容,而毗卢阁及毗卢佛,则又主要是密宗的内容。

  在清凉台东西两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世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

  现在我们来到齐云塔院。此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砖塔,十三层,高约25米。齐云塔外形呈抛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据寺内现存宋代刻石记载。齐云塔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现存的砖塔,则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1990年齐云塔被辟为河南 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场。

  齐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约20米处,用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发出“哇哇”的声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声。所以当地人传说,在齐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其实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1530年)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中国第一座古刹是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第一相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第一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这十项第一,我们可以称之为“祖庭十古”。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折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导游口才相关文章:

1.导游口才

2.导游练口才必练的50句顺口溜

3.训练导游口才的方法技巧

4.导游要具备怎样的口才

5.幽默导游欢送词

梦见白马长角是什么意思



  梦见白马长角是什么意思?做梦梦见白马长角好不好?下面就跟大家一一解答!

  梦见白马长角是怎么一回事

  梦见白马长角,预示着你近期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着自己的身上,也许是钱包被人偷取。

  女人梦见白马长角,预示着你最近感觉自己做的事情不会马上就会见效,视乎要等上一段时间。

  老人梦见白马长角,预示着你近期的运势很好,有机会外出游玩,途中的一切都很好无须担心。

  单身贵族梦见白马长角,预示着你近期的爱情运势不好,与恋人的关系存在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后果很严重。

  梦见长角的白马,意味着这两天给予你劝告的人,会打击你的梦想。

  工作者梦见长角的白马,意味着年节有旅行计划的人可要先约定好,两个人共同讨论旅游内容可以让你们情绪兴奋到出发当天。

  青年人梦见长角的白马,意味着妈妈是这两天最需要你来哄的人,要不要在回家的路上买束美丽的花儿给她呢?

  心理学解梦梦到白马长角

  动物在梦里代表只能靠直觉理解的那部分性格。带着幼兽的动物是母性和母亲的象征。幼兽说明你关心自己纯真的部分或者你身边的孩子。受伤的幼兽表明你可能注意到自己成熟过程中或接受生活的途中所存在的困难。梦到动物被食,可能象征着你自己创造出的“魔鬼”,只有当你“吞食”掉它们时,才可能征服他们。类似神仙的、会说话的、令人望而生畏的或聪明的动物,象征着动物不知道自己创造的力量。它们并不反抗这种力量,因为它们的智慧是纯洁而简单的。在童话和梦境中注意到动物宽容忍耐的性格很重要,因为你必须与自己身上的这方面性格建立联系。乐于助人的动物象征着潜意识如何制造内心深处那些助人的画面。这些动物形象使你乐于接受帮助。驯服一头野兽或把它训练成有用的动物,表示你努力抑制并善加利用的本能。如果你梦到寻找躲避野兽的地方,表示你和生活中颇具危险而且有害的动物有本能作着抗争。你必须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心理上的迫切需求,梦里就会出现象征这些需求的动物。

  马在梦里象征着可供你使用的能量。白马代表你的精神觉悟,棕色的马代表着你热情的一面。灰白的马象征着死亡,有翅膀的马象征着灵魂消除世俗因素的能力。如果梦中的马处于紧张状态,或者死亡,这表示各种动态力量的严重消弱,而这些动力是你在正常状态下所拥有的——也许你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压力之下。如果马被套在车前,表示你专心于对自己有利的事物,或者只关心对自己有利的事物。如果梦到一匹驼马,它象征着驯服。如果一个女人梦到自己被马踢,这可能暗喻动物性或她同某个男人的关系。每通过一道门就撞破障碍的马是那片让许多人压抑的共同阴影。驮运货物的马常常象征着母亲或母亲的典范,如今,汽车已经很大程度地取代了马这象征(梦到汽车,梦到旅行)。

  老人梦到白马长角,预示着你近期的运势很好,有机会外出游玩,途中的一切都很好无须担心。

  单身贵族梦到白马长角,预示着你近期的爱情运势不好,与恋人的关系存在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后果很严重。

  女人梦到白马长角,预示着你近期的运势不好,感觉自己做的事情不会马上就会见效,视乎要等上一段时间。

  梦到白马长角的案例解析

  梦境:梦到长角的白马。

  解梦:梦到白马长角,预示着你近期的运势不好,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着自己的身上,也许是钱包被人偷取。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梦见白马王子是什么意思



  白马王子是每位少女的心上人,梦见白马王子是什么意思?做梦梦见白马王子好不好?

  梦见白马王子什么意思

  女人梦见白马王子,说明心里极度缺乏爱的感觉,有滥交的可能性。

  已婚女子梦见白马王子,家庭关系要出现危机,和丈夫将有离婚的危险,有外遇的可能性大于百分之六十。

  少女梦见白马王子,即将要交到男朋友,但一定不是自己称心如意或者能过一辈子的那种。

  未婚女子梦见白马王子,将和男朋友分手,婚姻大事将会无限期拖延。

  心理学解梦

  梦境解说:梦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各类人表示你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各个层面。

  心理分析:想要理解梦中各类人所传递的不同信息,我们必须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剖析。并非所有的人物含义都必须被完全分析清楚,有时,只要你能够了解自己和梦中人物所发生行为关系的意义就可以了。你经常梦见两个人的对立或觉得自己对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这种情况一般反映了你矛盾对立的性格部分。梦中的对象可以是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有时甚至会令你触景伤怀。梦见自己的亲人通常反映了你的嫉妒心理。梦见许多聚集在一起的人和梦见聚在一起的动物表示相似的含义,其中和每个对象都代表你自身性格的一个方面。如果你能深刻地理解其中一个人物,你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与之相应的性格层面。

  精神象征:如同英雄形象在梦中象征职责一样,王子或公主代表你在生活中的决断能力。

  梦见白马王子的案例分析

  梦境描述:昨晚梦见一个高大威猛,英俊潇洒的陌生的男人,在梦里我们好浪漫好相爱,他又是警察又是老师,在雨中我坐在他自行车后紧紧抱着他,头靠在他背上,他一只手骑车一只手打伞,我觉得好幸福。为何总会梦见从未见过的陌生男人,而且在梦中很浪漫很相爱。

  梦境解析:总是做这种白马王子的梦,说明你内心极度缺爱,非常渴望这种浪漫的感情。希望你能在现实生活中也遇到这样的白马王子,不过在没遇到之前,要提醒你宁缺毋滥,耐心地等待你的王子出现吧!

乌头白马生角怎么成语接龙



  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那么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让我们来成语接龙吧。

  乌头白马生角怎么成语接龙

  乌头白马生角→角力中原→原原委委→委曲成全→全军覆没→没世不忘→忘乎其形→形具神生→生上起下→下不为例→例直禁简→简丝数米→米已成炊→炊沙作糜→糜烂不堪→堪以告慰→慰情胜无→无一不备→备位充数→数一数二→二三其德→德厚流光→光前启后→后不僭先→先人后己→己溺己饥→饥不择食→食不下咽→咽苦吐甘→甘之如饴→饴含抱孙→孙庞斗智→智周万物→物以类聚→聚众滋事→事不宜迟→迟回观望→望云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

  敢怨而不敢言怎么成语接龙

  敢怨而不敢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事不说→说一不二→二三其德→德厚流光→光前启后→后不僭先→先人后己→己溺己饥→饥不择食→食不下咽→咽苦吐甘

白马湖公园游记作文:美丽的白马湖



  学习啦:白马湖公园风景秀丽,无论是空气还是景色都是一流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美丽的白马湖》。

  “快走吧!”我大声说道。 我的朋友在收拾零食,恨不得多长出四只手来。你肯定不知道我们为什么那么着急,哈哈,我来告诉你吧,今天,我要跟朋友一起到白马湖玩。

  到了白马湖,我迫不及侍地跳下车。哇! 眼前的景象令我目不暇接:有深蓝色的秋千,

  有美不胜收的菊花,还有美丽的河畔。

  “快过来!快过来!”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大声地叫起来 。他们都跑了过来,我看见菊花展的大门啦。哇!好香啊!一阵芬芳扑鼻而来,令人陶醉!走进去的时候,仿佛进了菊花的海洋,最显眼的是一幅用菊花拼出来的世界地图,有亚洲,欧洲和非洲等。我们往里走,看见了一种淡绿色的花,我凑上去闻了闻,好香呀!这时我又看见一朵仙人掌的花,我小心的摸了摸,居然不刺手,这令我更好奇了。

  出来的时候我们有点累了,远处正好有一个没有人坐的秋千。我立刻奔上去,哇!秋千飞起来了。

  这次白马湖之行真是令我记忆深刻啊!

  公众号:行走语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