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评价(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简介)

由网友()分享简介: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评价



  戴维·威廉·唐纳德·卡梅伦是英国保守党的政治明星,1966年10月9日生于英国伦敦,具有纯正的英国王室血统,父亲曾...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评价



  戴维·威廉·唐纳德·卡梅伦是英国保守党的政治明星,1966年10月9日生于英国伦敦,具有纯正的英国王室血统,父亲曾是一位股票经纪人,母亲是一位男爵的女儿,那么你想了解更多吗?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提供的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评价,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评价

  卡梅伦是英国保守派的政治明星,人们对戴维·卡梅伦的评价中称他是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也是英国二百多年来最年轻的首相,带领英国走出经济危机。戴维·卡梅伦虽然年轻,但是属于果断睿智的领导人,敢作敢为。关键时刻英国政治家卡梅伦展现了独特的地位。戴维·卡梅伦带领着英国人民证明了英国在欧洲的价值,证明了谁才是欧洲之魂。

  卡梅伦毕业于有名的伊顿公学,是英王威廉四世的直系后羿。人们对戴维·卡梅伦的评价都非常的高。卡梅伦的老师对外说戴维·卡梅伦是他最有能力的学生之一,卡梅伦有着保守的政治意见。朋友们对戴维·卡梅伦的评价便是当别人还在尽力的想掌握经济的概念时,卡梅伦已经远远的超越了朋友们,早就已经和英国政治融汇到了一起,甚至能给传授任何人一些政治知识。这就证明了卡梅伦做事稳重求胜的性格。

  戴维·卡梅伦在竞选保守党领袖时,获得了成功,那时卡梅伦才39岁。卡梅伦说过中国崛起的意义很重大,以后将会向中国敞开更多的大门。一些水利、核能等敏感的项目都会向中国的投资者开放。这也让戴维·卡梅伦在中国受到了一致好评。以上便是人们对戴维·卡梅伦的评价。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访华目的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出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君主威廉四世和情妇乔丹的直系后裔,是纯正的王室血统。其家族源自印威内斯,从他的曾祖父时就一直有族人在金融行业担任要职,因此卡梅伦家族在金融界享有极高声誉。他从1997年开始参加议员选举,官职逐步提升。2005年保守党在英国大选失利后卡梅伦决定参选保守党领袖,并成功当选,这一年他仅39岁,并在2015年成功连任英国首相。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访华经历共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2010年,当时任中国主席的胡锦涛表示中英双方应加强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并提高政治互信,在相互尊重的原则上加强双方的政治往来。卡梅伦表示双方在国际问题上关系良好,希望能进一步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访华第二次发生在2013年,在出发前夕他特意开通了微博以示对中国的友好。这次访华卡梅伦率领了英国规模最大的陪使团,与中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致力于在八年内将贸易投资额提升两倍。这次访华行程共3天,卡梅伦不仅与李克强总理进行亲切会晤,详细探讨了关于欧盟国家对中国市场担忧问题,还将对上海、杭州等城市进行友好访问。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访华极大的促进了中英两国的经济、政治往来,是中英关系友好发展的一大里程碑。

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简介



乔纳森· 斯威夫特是英国十八世纪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那么你了解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吗?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简介

纳森·斯威夫特出生于1667年,在他出世之前,父亲便已经去世了,只有母亲还在世上。但是他的母亲又无法负担起他的生活,所以乔纳森·斯威夫特从小便是自己的大伯抚养长大的。

在乔纳森·斯威夫特十五岁的时候便被自己的大伯送进了天主教会专门培养忠实的弟子的都柏林三一学院当中学习。可是乔纳森·斯威夫特对于学校中所讲授的神学非常的厌恶,这也就决定了他的成绩无法让学校当中的老师满意,便给了他一张“特许学位”的文凭来结束他的学业。而因为这个文聘,乔纳森·斯威夫特在社会上无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在乔纳森·斯威夫特还小的时候,便已经接触了当时的社会政治,这也促使乔纳森·斯威夫特养成了分析事物的才能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爱尔兰社会动荡时期,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大伯去世了。无奈之下,乔纳森·斯威夫特中断了自己的硕士课程而前往英格兰。

在英格兰,他先是居住在法恩海姆的摩尔庄园,担任威廉·坦普尔爵士的私人秘书。1692年,威廉·坦普尔爵士的私人秘书在赫特佛德学院获得了文科硕士学位。之后,乔纳森·斯威夫特先是成为了一名国教的牧师,后来又成了基尔如特教区的负责人。

他撰写了描写“古今作品孰优孰劣的问题,在17世纪末年的英国学术界引起过的一场争论”的《书的战争》。他是一位作家,同时也是一名讽刺家。在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晚年,在爱尔兰了解了人民的苦难之后,便致力于号召爱人兰人民为自由独立而斗争的作品,他抨击英国统治集团的腐朽政治,写了许多的讽刺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格列佛游记》。1745年10月19日,乔纳森·斯威夫特去世。

事实上,乔纳森·斯威夫特是一位英国的作家,却不是一个英国人。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国籍是爱尔兰,所以乔纳森·斯威夫特应该是爱尔兰共和国的人。

乔纳森·斯威夫特出生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中的一个贫寒的家庭之中,在他还没有出世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而他的母亲又没有能力抚养他,所以乔纳森·斯威夫特是他的大伯养大的。在乔纳森·斯威夫特十五岁的时候,他的大伯将他送进了都柏林三一学院读书。但是都柏林三一学院是一所教会学校,是为了培养忠实的天主教弟子而建的,而乔纳森·斯威夫特是一个厌恶神学的人,这也就导致了学院最终在他毕业的时候给了他一张“特许学位”的文凭,使他无法再社会上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爱尔兰是西欧的一个议会共和制的国家,在1688年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大伯去世之后,乔纳森·斯威夫特便自己一个人生活,而那时候的爱尔兰正处在一个动荡的时期,于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便启程去了英格兰,和母亲一起住在英国的莱斯特。

所以说,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作家没有错,但是要说乔纳森·斯威夫特是哪国人的话,那么就得按照他的国籍来算了。

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作品

作为一名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作品有很多。在他的一生当中,创作了很多的作品,要说主要的作品的话,就有《书的战争》、《一只桶的故事》、《给斯黛拉的日记》、《布商的信》、《格列佛游记》和《一个温和的建议》了。

在乔纳森·斯威夫特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格列佛游记》了。《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是一本以里梅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的小说。

《格列佛游记》的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其实指的便是大英帝国的缩影,一次来反映当时的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突出政客们在一些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的实质;

第二卷则是描写了大人国国王对船长里梅尔·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进行的尖锐的抨击,从而凸显自己对当时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的怀疑和否定。

第三卷将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发明家、评论家和史学家等。

第四卷利用船长里梅尔·格列佛回答的一连串的问题来揭露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公爵地位的可耻行为等。

在《格列佛游记》中,乔纳森·斯威夫特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描写一个个荒诞而离奇的情节,从而反映当时的英国议会中那些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那些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同时,揭露和批判了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也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英国的现代历史背景



战后重建战后英国更加削弱,降为二等强国。1945年7月工党在大选中获胜,C.R.艾德礼出任首相,工党政府在1945~1948年间对英格兰银行、煤矿、煤气、电力、电报、国内运输、海外航空等部门实行国有化,以一定程度的计划性指导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47年,参与拟定并接受马歇尔计划,从美国得到大量援助,经济逐步复苏。与此同时,工党政府还实施一些改善劳动人民状况的措施:废除1927年工会法,恢复工会合法权利;对居民实行免费医疗、食品涨价津贴以及社会保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由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经济发展缓慢。战后初期,国民生产总值居资本主义世界第2位,50~60年代,又先后被联邦德国、法国和日本超过。1979年大选后,保守党执政,M.H.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2、1987年连任。撒切尔政府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政策,在振兴经济方面取得不小成绩(见彩图)。但失业现象仍较严重,罢工时起。1984年3月至1985年5月的矿工罢工是英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造成损失达30亿英镑。 战后英国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殖民地纷纷独立,但大都留在英联邦内,其成员国有49个(1985)。北爱尔兰至20世纪仍时有动乱,海外的小块领地也屡有麻烦,英阿(阿根廷)马尔维纳斯群岛争端仍未解决。英国政府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东南亚条约组织(1954)和中央条约组织(1955)的组织者之一。1973年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1950年1月承认中国,1954年6月,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1972年3月,两国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访华,1984年12月第三次访华,签订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工党执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工党迅速崛起,在历次大选均取得佳绩,于1945-1951年,1964-1970年及1974-1979年长期执政。期间工党政府推动大力为公用事业和主要工业进行了国有化,并设立了国民保健署,推动免费医疗及教育,使英国逐渐走上福利国家的道路。保守党最初反对这种方针,但不久以后却又受到所有政党支持,并为历届政府所沿袭,因此产生了所谓的“战后共识”。“战后共识”的时代一直至撒切尔夫人在1970年代成为保守党党魁才走上终结。

经济腾飞1979年英国大选,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开始推动部分企业私有化,为了使英国经济恢复活力,摆脱“英国病”的困扰,她抛弃了二战之后的所谓“共识政治”与凯恩斯主义政策,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减少,大多数国营事业实行了私有化,劳动力市场也变得更具弹性,在财政上采用货币主义政策,英国经济最终走出了长期“滞胀”的局面。自1981年以后,其年实际增长率达3%以上,在当时是仅次于日本的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文化领域,撒切尔夫人则致力于抨击福利制度所衍生的“不劳而获”思想,颂扬传统的中产阶级道德,鼓吹通过努力工作以创造财富,而非追求财富的再分配。然而撒切尔夫人的政策也使得英国社会出现分裂,尤其是财政紧缩与产业转型,对于英国的传统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导致大批工人失业。

铁幕演说的内容有哪些



  铁幕演说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演说,那么你了解铁幕演说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铁幕演说的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铁幕演说的内容

  铁幕演说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陪同下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丘吉尔作为西方国家身份最高的政治家第一次公开的指责苏联,宣布美英等国家需要联合起来抵制苏联的扩张,所以人们一般认为铁幕演说的内容就是英美等国家宣拉开了与苏联冷战的大幕。

  铁幕演说的内容是赤裸裸的宣布帝国主义国家对苏联不满,并且将要联合起来与苏联进行斗争,但是这种斗争不希望采取武力的方式进行,需要采取一些其它的方式遏制苏联的扩张。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不能采取“绥靖政策”。铁幕演说宣称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内容可以说是一篇反社会主义的宣言,也可以看做是对战后新形势下的国际关系重新划分的宣言,在这次演说中丘吉尔表明自己将与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大国一起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势力的扩张,同时认为这种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所以人们一般认为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大幕。

  铁幕演说的实质

  铁幕演说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演说,这次演说的主要内容就是呼吁美国政府与英国一起抵制苏联的扩张,遏制苏联的发展,铁幕演说是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精心安排之下进行的,可以说丘吉尔的主张也就是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主张。下面说一下铁幕演说的实质。

  铁幕演说是在二战之后美国经济实力跃居全球第一,而英国的经济实力下降成为二等强国的时候发表的,是英国向美国示好,拉拢美国与自己站立在同一阵营中的一次演说,这次演说的最终目的是与美国结成联盟,共同对抗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这也就是铁幕演说的实质。

  二战之后在东欧、中东、希腊、土耳其等地,美国、英国和苏联的争斗异常激烈。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正在形成中,美国在战后世界新格局中的一举一动总是受到另一强国苏联的制约,因而,美国政府正在思考着如何对付苏联。这个时候的英国希望争取美国舆论,寻求美国支持,重建欧洲均势。丘吉尔铁幕演说是美国总统杜鲁门精心安排的杰作。杜鲁门意在利用丘吉尔投石问路。丘吉尔在演说中不仅充分表达了英国的意愿,同时也道出了美国想说而不便公开说的主张,杜鲁门对丘吉尔的演讲大力的支持,经过舆论界的一番哄炒之后,美国当权集团尽管感到同苏联公开决裂的时机尚未成熟,民众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即使政界领导人也有意见分歧,但是,苏联扩张和威胁的论调开始在美国舆论界占据了上风。

  铁幕演说的时间

  铁幕演说指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应邀访问美国的时候在杜鲁门总统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因为在演说中提到了“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所有被人们称之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时间为1946年3月5日。

  铁幕演说的时间为什么会是在1946年的3月5日呢?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等国家在战火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在战争中将自己的国库已经消耗殆尽,要想重建在战火中被破坏掉的各种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英国政府来说如果不能得到别国的帮助,自己重建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这个时候的美国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土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而且在战争期间通过向参战国家出售各种战略物资而大大的发了一笔战争财,美国在战后的经济迅速的发展,迎来了建国以来的最快的发展速度,于是英国希望能够得到美国的帮助,而同时也希望与美国一起遏制欧洲大陆上崛起的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同时美国也需要联合一些国家来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更需要拥有一个广阔的市场,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所以美国邀请作为欧洲大国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英美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丘吉尔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表了铁幕演说,说出了美国想说,而不便于说的话。

猜你喜欢:

1.一战时英国贵族是如何衰落的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3.英国不列颠之战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4.英国情报史上的笑柄是什么

5.耶拿战役简介

6.纳西比战役的影响有哪些

英国的历史事件介绍




英国历史始于日耳曼人与凯尔特人,亦是后来的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其源头可追溯到罗马统治时期。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

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通过七年战争英国奠定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并获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拿破仑战争后英国完成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即是今天的北爱尔兰。

英国内战发生的历史背景介绍



资本主义摇篮

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摇篮之一。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农业中资本主义因素发展比较早,农村与市场的联系比较密切。13~14世纪,英国农村成为尼德兰南部的佛兰德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呢绒业的羊毛供给者。15世纪末16世纪初,羊毛的价格进一步上涨,更加刺激了养羊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贵族将农田改为牧场饲养羊群,以谋取更多的利润。

圈地运动

早在13世纪就已开始的圈地运动英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迅速展开。这一方面因为羊毛价格上涨,圈占土地饲养羊群更为有利可图;另一方面,新大陆发现后,大量金银从美洲流入欧洲,引起“价格革命”,即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那些收取固定货币地租的贵族,因货币贬值而收入相对减少。而那些采取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场的人,收入却日益增加,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圈地运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后果:第一,它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的转变。随着圈地运动的发展,英国农村中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农场;第二,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市场;第三,农村中出现了一批与资本主义市场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新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利益,后来成为革命中的领导力量。

重大变化

到17世纪初,英国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已经瓦解,农业越来越密切地与市场联系在一起;封建的土地经营已逐步转化为资本主义经营;从封建贵族地主中分化出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他们在大规模的土地转手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成为英国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工商业发展

在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工商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了原有的工业部门,如羊毛加工业、炼铁业、采矿业和造船业发展较快以外,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如纺织业、丝织业、肥皂业等也建立和发展起来。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新大陆发现后,西方贸易中心由地中海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的贸易地位直线上升。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而确立了英国的海上优势,加速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力量增强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包括城市中的工商业资本家、手工工场主、部分行会的行东和农村中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农场主)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封建专制王权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17世纪初的英国,农民仍然占全国居民的大多数。根据社会地位的不同,农民分为自由农和公簿持有农。前者是在封建时代保持了自由地位的农民的后裔。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其中多数人拥有必要的选举权资格。后者是从封建时代的农奴转化而来的。他们虽然获得了人身自由,但仍然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租用地主的土地。他们负担的封建义务较重,社会地位较低。农民是英国革命的主力军,是议会军的基本力量。手工工场工人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受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但在革命中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清教产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意识——清教产生了。当时,宗教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自从亨利八世实行宗教改革以后,英国国教成了国王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16世纪后半期,“不奉从国教者”提出了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因素,其主张被称为“清教”,这些人被称为“清教徒”。清教徒提出了不同于英国国教的新的教义、仪式和组织原则,其实质是反对封建统治的精神枷锁。因此,清教徒一再遭到封建统治者的迫害。

斯图亚特王朝时代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继位为英王,称詹姆斯一世,从此开始英国历史上的斯图亚特王朝时代。在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在位)和查理一世(1625~1649年在位)统治时期,国王加强了封建统治,提倡“王权神授说”,多次解散议会,大肆迫害清教徒,千方百计搜刮民财,激起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满。议会中反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代表逐渐形成了与封建专制王权对立的反对派。1628年,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重申未经议会批准不得任意征税;没有法律依据和法院判决,不得任意逮捕任何人,不能剥夺其财产。查理一世为了得到议会的拨款,勉强批准了《权利请愿书》。但他随后又不经议会同意而继续征税。当议会号召抗税不交时,查理一世就于1629年解散了议会。此后11年间,议会一直未再召开。

苏格兰起义

在此期间,以查理一世为首的统治者肆无忌惮地迫害清教徒,并强行征收“船税”。英国人民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拒交“船税”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抗议运动。在此时刻,发生了苏格兰起义,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出现严重危机。苏格兰当时为一个独立的苏格兰王国。从詹姆斯成为英王后,苏格兰与英国共有一个国王,但两国并没有合并,苏格兰有自己独立的议会和教会组织。1637年,查理一世下令苏格兰采用稍加修改的英国国教祈祷书和英国国教祈祷仪式。这道命令引起了苏格兰人普遍的愤慨。1639年,苏格兰人起义,并攻英国境内。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对付苏格兰起义军,于1640年4月召开了议会。但议会拒绝征税,反而提出了权利问题。查理一世一气之下于5月初将其解散。这届议会存在不到1个月,史称“短期议会”。

英国革命开始

此时苏格兰起义军攻占了英国北部大城纽卡斯尔等地。同时,英国国内伦敦等地手工工人和城市平民发生暴动,东部爆发了农民运动。各地人民纷纷递交请愿书,要求召开议会。1640年10月,查理一世与苏格兰人签订了停战协定,但被迫答应每天付给苏格兰人850镑的费用,直到签订和约为止。但就连这笔款项,查理一世也没有。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被迫于1640年11月3日召开了新的议会。这届议会一直存在到1653年4月,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