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点汇总(在职场上缺乏自信的人必备的英语口语单词汇总)

由网友()分享简介:【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点汇总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点汇总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基础的知识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点汇总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点汇总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基础的知识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定义 :

    相信大家都知道防火墙是干什么用的, 我觉得需要特别提醒一下,防火墙抵御的是外部的攻击,并不能对内部的病毒 ( 如ARP病毒 ) 或攻击没什么太大作用。

  功能 :

    防火墙的功能主要是两个网络之间做边界防护, 企业中更多使用的是企业内网与互联网的 NAT、包过滤规则、端口映射等功能。生产网与办公网中做逻辑隔离使用, 主要功能是包过滤规则的使用。

  部署方式 :

    网关模式、透明模式 :

  网关模式是现在用的最多的模式, 可以替代路由器并提供更多的功能,适用于各种类型企业透明部署是在不改变现有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将防火墙以透明网桥的模式串联到企业的网络中间, 通过包过滤规则进行访问控制,做安全域的划分。 至于什么时候使用网关模式或者使用透明模式, 需要根据自身需要决定, 没有绝对的部署方式。需不需要将服务器部署在 DMZ区,取决于服务器的数量、 重要性。

  总之怎么部署都是用户自己的选择!

  高可用性 :

    为了保证网络可靠性, 现在设备都支持主 - 主、主- 备,等各种部署

  (2)防毒墙

  定义 :相对于防火墙来说,一般都具有防火墙的功能, 防御的对象更具有针对性,那就是病毒。

  功能 : 同防火墙, 并增加病毒特征库, 对数据进行与病毒特征库进行比对,进行查杀病毒。

  部署方式 :同防火墙,大多数时候使用透明模式部署在防火墙或路由器后或部署在服务器之前,进行病毒防范与查杀

  (3)入侵防御 (IPS)

  定义 :相对于防火墙来说,一般都具有防火墙的功能,防御的对象更具有针对性, 那就是攻击。 防火墙是通过对五元组进行控制,达到包过滤的效果, 而入侵防御 IPS,则是将数据包进行检测 (深度包检测 DPI)对蠕虫、病毒、木马、拒绝服务等攻击进行查杀。

  功能 :同防火墙,并增加 IPS 特征库,对攻击行为进行防御。

  部署方式 :同防毒墙。

  特别说明一下 : 防火墙允许符合规则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对数据包中是否有病毒代码或攻击代码并不进行检查, 而防毒墙和入侵防御则通过更深的对数据包的检查弥补了这一点。

  (4)统一威胁安全网关 (UTM)

  定义 : 简单的理解, 把威胁都统一了,其实就是把上面三个设备整合到一起了。

  功能 :同时具备防火墙、 防毒墙、入侵防护三个设备的功能。

  部署方式 : 因为可以代替防火墙功能, 所以部署方式同防火墙

  现在大多数厂商,防病毒和入侵防护已经作为防火墙的模块来用,在不考虑硬件性能以及费用的情况下, 开启了防病毒模块和入侵防护模块的防火墙,和UTM其实是一样的。至于为什么网络中同时会出现 UTM和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同时出现。

  第一,实际需要,在服务器区前部署防毒墙, 防护外网病毒的同时, 也可以检测和防护内网用户对服务器的攻击。第二,花钱,大家都懂的。总之还是那句话,设备部署还是看用户。

  

  (5)IPSEC VPN

  把 IPSEC VPN放到网络安全防护里,其实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 IPSEC VPN的使用都是通过上述设备来做的,而且通过加密隧道访问网络,本身也是对网络的一种安全防护。

  定义 :采用 IPSec 协议来实现远程接入的一种 VPN技术,至于什么是 IPSEC 什么是 VPN,小伙伴们请自行百度吧

  功能 :通过使用 IPSEC VPN使客户端或一个网络与另外一个网络连接起来,多数用在分支机构与总部连接。

  部署方式 :网关模式、旁路模式

  鉴于网关类设备基本都具备 IPSEC VPN功能,所以很多情况下都是直接在网关设备上启用 IPSEC VPN功能,也有个别情况新购买IPSEC VPN设备,在对现有网络没有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旁路部署,部署后需要对 IPSEC VPN设备放通安全规则,做端口映射等等。也可以使用 windows server 部署 VPN,需要的同学也请自行百度 ~相比硬件设备,自己部署没有什么花费,但 IPSEC VPN受操作系统影响,相比硬件设备稳定性会差一些。

  

  以上设备常见厂家

  Juniper Check Point Fortinet (飞塔)思科 天融信 山石网科 启明星辰 深信服 绿盟 网御星云 网御神州 华赛 梭子鱼 迪普 H3C

  1) 网闸

  定义 : 全称安全隔离网闸。安全隔离网闸是一种由带有多种控制功能专用硬件在电路上切断网络之间的链路层连接, 并能够在网络间进行安全适度的应用数据交换的网络安全设备

  功能 :主要是在两个网络之间做隔离并需要数据交换,网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

  部署方式 :两套网络之间

  防火一般在两套网络之间做逻辑隔离, 而网闸符合相关要求,可以做物理隔离,阻断网络中 tcp 等协议,使用私有协议进行数据交换,一般企业用的比较少, 在对网络要求稍微高一些的单位会用到网闸 .

  (2) SSL VPN

  定义 : 采用 SSL协议的一种 VPN技术,相比 IPSEC VPN使用起来要更加方便,毕竟 SSL VPN使用浏览器即可使用。

  功能 :随着移动办公的快速发展,SSL VPN的使用也越来越多,除了移动办公使用,通过浏览器登录SSL VPN连接到其他网络也十分方便, IPSEC VPN更倾向网络接入,而 SSL VPN更倾向对应用发布

  部署 :SSL VPN的部署一般采用旁路部署方式,在不改变用户网络的状况下实现移动办公等功能。

  (3) WAF (Web Application Firewall) web 应用防护系统

  定义 : 名称就可以看出, WAF的防护方面是 web应用,说白了防护的对象是网站及 B/S 结构的各类系统。

  功能 : 针对 HTTP/HTTPS协议进行分析,对 SQL注入攻击、XSS攻击 Web攻击进行防护,并具备基于 URL 的访问控制; HTTP协议合规; Web敏感信息防护;文件上传下载控制; Web 表单关键字过滤。网页挂马防护, Webshell 防护以及 web应用交付等功能。

  部署 :通常部署在 web应用服务器前进行防护

  IPS 也能检测出部分web攻击,但没有WAF针对性强,所以根据防护对象不同选用不同设备,效果更好 。

  

  (1)网络安全审计

  定义 : 审计网络方面的相关内容

  功能 : 针对互联网行为提供有效的行为审计、 内容审计、 行为报警、行为控制及相关审计功能。 满足用户对互联网行为审计备案及安全保护措施的要求,提供完整的上网记录,便于信息追踪、系统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

  部署 : 采用旁路部署模式,通过在核心交换机上设置镜像口,将镜像数据发送到审计设备。

  (2)数据库安全审计

  定义 : 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主要用于监视并记录对数据库服务器的各类操作行为。

  功能 :审计对数据库的各类操作,精确到每一条 SQL命令,并有强大的报表功能。

  部署 : 采用旁路部署模式,通过在核心交换机上设置镜像口,将镜像数据发送到审计设备。

  (3)日志审计

  定义 : 集中采集信息系统中的系统安全事件、用户访问记录、系统运行日志、系统运行状态等各类信息,经过规范化、过滤、归并和告警分析等处理后, 以统一格式的日志形式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结合丰富的日志统计汇总及关联分析功能, 实现对信息系统日志的全面审计。

  功能 :通过对网络设备、 安全设备、 主机和应用系统日志进行全面的标准化处理,及时发现各种安全威胁、异常行为事件,为管理人员提供全局的视角,确保客户业务的不间断运营安全部署 : 旁路模式部署。 通常由设备发送日志到审计设备, 或在服务器中安装代理,由代理发送日志到审计设备。

  (4)运维安全审计 ( 堡垒机 )

  定义 : 在一个特定的网络环境下, 为了保障网络和数据不受来自内部合法用户的不合规操作带来的系统损坏和数据泄露, 而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实时收集和监控网络环境中每一个组成部分的系统状态、安全事件、网络活动,以便集中报警、记录、分析、处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功能 :主要是针对运维人员维护过程的全面跟踪、 控制、记录、回放,以帮助内控工作事前规划预防、事中实时监控、违规行为响应、事后合规报告、事故追踪回放。

  部署 : 旁路模式部署。 使用防火墙对服务器访问权限进行限制,只能通过堡垒机对网络设备 / 服务器 / 数据库等系统操作。

  可以看出审计产品最终的目的都是审计,只不过是审计的内容不同而已, 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审计产品, 一旦出现攻击、非法操作、违规操作、误操作等行为,对事后处理提供有利证据。

  (5)入侵检测( IDS)

  定义 : 对入侵攻击行为进行检测

  功能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 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部署 : 采用旁路部署模式,通过在核心交换机上设置镜像口,将镜像数据发送到入侵检测设备。

  入侵检测虽然是入侵攻击行为检测, 但监控的同时也对攻击和异常数据进行了审计,所以把入侵检测系统也放到了审计里一起介绍。入侵检测系统是等保三级中必配设备。

  

  上网行为管理

  定义 :顾名思义,就是对上网行为进行管理

  功能 :对上网用户进行流量管理、上网行为日志进行审计、对应用软件或站点进行阻止或流量限制、关键字过滤等

  部署 :网关部署、透明部署、旁路部署

  网关部署 : 中小型企业网络较为简单,可使用上网行为管理作为网关, 代替路由器或防火墙并同时具备上网行为管理功能

  透明部署 : 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会选择透明部署模式,将设备部署在网关与核心交换之间,对上网数据进行管理

  旁路部署 : 仅需要上网行为管理审计功能时,也可选择旁路部署模式, 在核心交换机上配置镜像口将数据发送给上网行为管理

  个人觉得上网行为管理应该属于网络优化类产品, 流控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微信认证、防便携式 wifi 等功能不断完善使之成为了网络管理员的最爱 ~

  (2)负载均衡

  定义 :将网络或应用多个工作分摊进行并同时完成, 一般分为链路负载和应用负载 ( 服务器负载 )

  功能 :确保用户的业务应用能够快速、 安全、可靠地交付给内部员工和外部服务群 , 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 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部署 :旁路模式、网关模式、代理模式

  旁路模式 :通常使用负载均衡进行应用负载时,旁路部署在相关应用服务器交换机上,进行应用负载

  网关模式 :通常使用链路负载时,使用网关模式部署

  随着各种业务的增加,负载均衡的使用也变得广泛, web应用负载,数据库负载都是比较常见的服务器负载。鉴于国内运营商比较恶心,互联互通问题较为严重,使用链路负载的用户也比越来越多。

  (3)漏洞扫描

  定义 : 漏洞扫描是指基于漏洞数据库, 通过扫描等手段对指定的远程或者本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脆弱性进行检测, 发现可利用的漏洞的一种安全检测(渗透攻击)行为。

  功能 :根据自身漏洞库对目标进行脆弱性检测, 并生产相关报告,提供漏洞修复意见等。一般企业使用漏洞扫描较少,主要是大型网络及等、分保检测机构使用较多

  部署 : 旁路部署, 通常旁路部署在核心交换机上, 与检测目标网络可达即可。

  (4)异常流量清洗

  功能 : 对异常流量的牵引、 DDoS流量清洗、 P2P带宽控制、流量回注,也是现有针对 DDOS攻击防护的主要设备

  部署 :旁路部署

  (一)VPN 定义

  VPN (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专用网络 ,简单的讲就是因为一些特定的需求, 在网络与网络之间, 或终端与网络之间建立虚拟的专用网络,通过加密隧道进行数据传输 ( 当然也有不加密的 ) ,因其部署方便且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被广泛运用到各个网络环境中。

  ( 二)VPN分类

  常见的 VPN有 L2TP VPN 、PPTP、VPN、IPSEC、VPN、SSL、VPN以及 MPLS VPN。

  MPLS

  VPN 运营商使用较多,使用场景多为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其他 VPN因部署方便,成本较低成为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 VPN。

  L2TP VPN与 PPTP VPN因使用的隧道协议都属于二层协议,所以也称为二层 VPN。IPSEC VPN则采用 IPSec 协议,属于三层 VPN。

  SSL VPN是以 HTTPS协议为基础 VPN技术,使用维护简单安全,成为 VPN技术中的佼佼者

  ( 三)VPN部署与实现方式及应用场景介绍

  1、 部署模式主要采用网关模式和旁路模式部署两种,使用专业VPN硬件设备建立VPN时多为旁路部署模式, 对现有网络不需要改动, 即使 VPN设备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现有网络。使用防火墙 / 路由器自带VPN功能建立 VPN时, 随其硬件部署模式部署。

  2、 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1) 通过使用专业 VPN软件来建立 VPN

  优点 : 投入较少,部署比较灵活

  缺点 : 稳定性受服务器硬件、操作系统等因素影响

  (2) 通过使用服务器自行架设 VPN服务器建立 VPN,windows 服务器为主

  优点 : 投入较少,部署比较灵活, windows 系统自带

  缺点 : 稳定性受服务器硬件、操作系统等因素影响,需自行配置

  (3) 通过使用防火墙 / 路由器设备自带 VPN功能建立 VPN。

  优点 : 投入较少,稳定性好

  缺点 : 因使用现有设备自带 VPN模块,对 VPN访问量较大的需求不建议使用,以免出现设备性能不足影响防火墙 / 路由器使用。作为现有设备的自带模块,无法满足用户特殊要求。部署方式相对固定

  (4) 通过使用专业的 VPN硬件设备建立 VPN。

  优点 : 产品成熟适用于各种 VPN场景应用,功能强大,性能稳定。

  缺点 : 比较花钱 ~~~~~硬件设备需要花钱, 用户授权需要花钱, 反正啥都需要花钱

  3、让更多人纠结的应该是在何场景下选择哪种方式来建立VPN,根据本人工作经验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 VPN应用场景。

  场景一 总部与分支机构互联

  大型企业总部与分支结构通常使用 MPLS VPN进行互联,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则选择使用投入较低的 IPSEC VPN进行互联。

  例如 : 某大型超配 ( 超市配送 ) 企业,总部与自营大型超市之间使用MPLS VPN进行数据传输,总部与自营小型超市则使用 IPSEC VPN进行数据传输。根据各超市数据传输需要选择不同的 vpn 技术相结合使用,节约投入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满足与总部的数据传输。

  场景二 移动办公

  网管远程维护设备、 员工访问内网资源、 老总出差电子签批等移动办公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为VPN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 SSL VPN因其使用维护方便成为了移动办公的不二之选,打开浏览器即可使用。在没有 SSL VPN条件下,网管进行设备远程维护则通常使用 L2TP VPN或 PPTP VPN。

  场景三 远程应用发布

  SSL VPN中的功能,主要针对需要安装客户端的 C/S服务访问需求,手机和平板因屏幕大小、鼠标、键盘使用等因素体验感欠佳。特定场景下 PC访问效果较好。

  例如 : 某公司财务部门对使用的财务软件做远程应用发布,其他用户无需安装财务软件客户端也可以方便使用。

  场景四 手机 APP与 VPN结合

  随着手机的普及,大家都希望通过手机能解决很多工作中的问题, 手机 APP解决了远程应用发布中存在的一些使用问题, 但考虑到安全方面的问题,用户希望通过手机 APP与 VPN技术相结合,方便使用的同时也降低了安全风险。

  例如 : 某集团 OA手机 APP,直接通过互联网地址映射访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配合 VPN技术使用,先将手机与集团建立 VPN隧道,再通过APP访问集团内部 OA APP服务器。

  好了今天小编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记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

相关文章:

1.网络安全知识

2.网络安全技术的总结

3.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

4.网络安全学习心得体会

5.网络安全培训试题

在职场上缺乏自信的人必备的英语口语单词汇总



在职场上缺乏自信的人必备的英语口语单词汇总

  有职场成功人士都具备一个鲜明的共同特征—自信。但要提高职场自信并非易事,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逐步培养。本文列出10个缺乏自信的人常用的词,帮助你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中树立自信。

  That's the total number of e-mails I received just in May, and it's about my average. That's not counting the hundreds and hundreds of messages Gmail dumped into categories for promotional mail, forum posts, and social networking updates. I've become proficient at jumping through messages quickly, but there's one thing I've mastered even more than that: spotting a lack of confidence.

  这是仅五月份一个月我收到的邮件总数,这也是我的平均值。其中不包括被谷歌邮箱分类的数以千计的广告邮件,论坛帖子和社交网络更新。我已经变得非常善于在邮件之间快速切换,但我掌握的另一项能力更加重要:识别不自信。

  I also take quite a few cold calls--people who are not really sure what I do and have not really done too much research but have me on a phone list for some reason.

  我也会接到一些推销电话—那些人既不确定我的职业也没有做很多调查工作,但会因为某种原因把我放在通讯录中。

  In most cases, it's a pitch about a product or someone asking a question about marketing to journalists. He or she might say he or she "usually" does something. In a few cases, it's someone with a business idea he or she "suspects" will be perfect. Most of the time, these messages are straightforward--the sender isn't messing around. But a few seem hesitant. I fire back a question, and the response makes me question the person's authority on the subject.

  大多数情况下是关于产品推销或是问向记者做市场推广的问题。他们可能会说他或她‘通常’做某事。少数情况下,某个人有一个他或她‘猜想’会是完美的商业理念。大多数时候,这些信息是直接的—发件人不是在捣乱。但有时候感觉很犹豫。我反问一个问题,回复会让我质疑他在这个话题上的权威性。

  These words are not always triggers about confidence level, but they are my first signal that something is amiss. They make me think the sender is not that sure about the product or service. And they are dead giveaways that I need to question what the person says.

  这些词不一定都是自信水平的触发器,但他们是我感觉哪里有问题的第一信号。他们让我觉得发件人对产品和服务并不确信。而且他们暴我需要问他说的什么

  1. Might

  Be careful when you tell people you "might" do something. Are you sure about that? No one is asking you to solve world peace. When you say you "might" finish a report, it implies you lack some ability, don't manage your time well, or have too many priorities.

  1. Might

  当你告诉别人‘可能’做某事时要小心。你真的确定吗?没有人让你去维护世界和平。当你说你‘可能’完成了一份报告,这就意味着你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地管理时间,或者有过多要处理的事情。

  [/en]2. Won't

  Here's an obvious word to avoid in your emails. Anyone who says he or she "won't" do something or "won't" attend a meeting is generating a negative vibe. Be more decisive: Either accept an invitation or reject it; using the word won't suggests hesitancy.[/en]

  2. Won't

  很显然要在邮件中避免使用这个词。那些说他或她‘不会'做某事或’不会‘参加会议的人是在制造一种消极的氛围。要更坚定一些:要么接受邀请要么拒绝;用不会这个词代表犹豫不决。

  3. Usually

  This is a trigger word in email that makes it obvious to everyone that you don't have all the facts. If you say the accounting department "usually" doesn't approve your expense report or the boss is "usually" late to work, it means you're stretching the truth.

  3. Usually

  这个词在邮件中会让每个人认为你没有掌握所有实际情况。若果你说财务部门’通常‘不会通过你的支出报告或者老板’通常上班迟到,这说明你在夸大事实。

  4. Suspect

  Unless you are talking about a suspect in a trial, avoid saying you "suspect" anything. You're not Sherlock Holmes. Just use direct terms: You know an investor is pulling out of the project, and here's why; or you have facts to support your conclusion on a new marketing plan.

  4. Suspect

  除非你在讨论一个审判中的嫌疑人,否则不要说你‘怀疑’某事。你不是福尔摩斯。就用那些直接的措辞:你知道投资者在退出项目,这是原因;或者你有证据支撑你对一项新市场计划的结论。

  5. Impossible

  I'll bet Mark Zuckerberg has never used the word impossible in an email. The recipient will lose confidence in you quickly. State why something might be hard or difficult or just don't agree to a course of action. Don't bother telling people it's impossible.

  5. Impossible

  我敢肯定马克扎克伯格从来没在邮件中使用过不可能这个词。收件人会立即对你失去信心。陈述一件事为什么可能会很辛苦或困难,或者只是不同意某种做法。不要浪费时间告诉别人它是不可能的。

  6. Worried

  We all worry about the stresses of life. Telling people you are worried by email makes it seem as if you lack confidence in your abilities. If you are worried, don't bother saying that to anyone--just express what you are concerned about and offer solutions.

  6. Worried

  我们都担心生活中的压力。告诉别人你为邮件感到忧虑表明你似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如果你感到担忧,不需要告诉任何人—只需要表达你担心什么和提出解决措施。

  7. Confused

  Expressing your confusion will create even more confusion. It's better to just say what you are confused about and ask questions. Saying you are "confused" gives people the impression that either you don't understand something or that the topic is confusing to you.

  7. Confused

  表露你的困惑会产生更多的困惑。更好的做法是说出你困惑然后提出问题。表达你很‘困惑'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要么有些事你不明白或者这个话题使你迷惑。

  8. Need

  We all have needs in life. When you express those needs by email over and over again, it makes you look needy. I "need" you to come to work early, I "need" you to get that report done. Avoid saying "need" and express requirements more directly.

  8. Need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需求。当你重复在邮件中表达这些需求的时候,会使你看起来不自信。我’需要‘你早点来上班,我’需要‘你完成这份报告。不要说’需要‘,而是更直接的表达要求。

  9. Quandary

  Have you sent a message and said you were in a "quandary"? You should know that the word means you are in a total state of perplexity. I mean, you are really perplexed. That's not often the case when it comes to a new business proposal or fundraising round.

  9. Quandary

  你是否在邮件中说过自己’左右为难’?你应该知道这个词意味着你在一种完全困惑的状态。我的意思你真的不知所措。但在一份新的商业提案或融资过程中通常不是这种情况。

  10. Likely

  Few of us are in the business of predicting the future. If you say something is "likely" in an email, you are expressing to the recipient that you are not really sure about the topic, and you don't have all the facts yet. It's likely that you just lack confidence.

  10. Likely

  几乎没有人从事预测未来的的工作。如果你在邮件中说一件事‘貌似’,你就是在向收件人表达你对这个话题并不确定。,而且你还没有掌握所有情况。你可能只是缺乏自信。


相关文章:

1.最变态的12个英文单词

2.教你怎样记英语单词

3.14个字母的英文单词

4.史上最强英语单词背诵方法,轻松帮你记住3000个单词

5.常用英语词汇

6.八个字母的英文单词词汇带翻译

7.英语单词记忆法

8.世界上最好看的英文单词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十一种方法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十一种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历史时间、人物及其活动的内容与地点是非记不可的,因此历史课的学习中很有必要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十一种历史知识记忆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十一种方法

1谐音记忆法

以“核心字”为基础,对历史材料进行重组,形成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歌诀。

如五代十国的“十国”:吴闽吴越前后蜀,南唐南汉南平楚,再加上北方的“北汉”。

1978─1999年工业建设部分重要工程有安太堡露天煤矿、大秦铁路、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葛洲坝水利工程:安太堡大、宝钢大、京九铁路葛洲坝。

1927年到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建立者:__,闽浙赣;徐向前,鄂豫皖。贺龙洪湖湘鄂边;邓张左右来回转。

2奇特联想法

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二战的六个中立国:瑞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土耳其。我们把它想象成:两对双胞胎“瑞士、瑞典”与“西班牙、葡萄牙”都“爱”“土耳其”姑娘。

两汉时期中国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中国输出到朝鲜的有:铁制生产工具、铜镜、漆器。我们把它想象成:中国“特工”带去一面“铜镜”,朝鲜人觉得好“稀奇”。

3浓缩记忆法

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

十年建设时期成就:总结为“1、2、3、4、5、6、7、8

一个“十年”:1956──1966

两个钢铁基地:武汉、包头

3.三个油田:大庆、胜利、大港

4.四个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焦裕绿、向秀丽

5.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建成大中型项目五百多个。

6.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

7.农村用电增长了70倍。

8.新建铁路八千多公里。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

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4数理记忆法

抓住年代本身的特征,探究数字之间的关系,增加易于联想的内容,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单个递增年代:比如蒙古灭金,1234年;

连续递增年代:1919年、1920年、1921年、1922年、1923年、1924年……;

等差间隔年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192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1947。

一石多鸟年代:1919年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召开、共产国际成立等;

循环数字:努尔哈赤建金,1616年。

加法: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可记为15=7+8。

减法:220年魏国建立,可记为2-2=0。

乘法: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可记为16=44。

除法: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可想为7÷7=1。

5触点联想记忆法

抓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时间、地点或是名称等方面的某一相同或相似点,联系起来进行记忆的方法。

例如:南京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南京就是一个触发点,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

6连线记忆法

按历史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线索进行纵向串联或按同一时期的同类事件进行横向串联,有利于学生巩固历史某础知识,把握历史发展的全貌和实质。

7对比记忆法

如把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较,认识到农民斗争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图表记忆法

借助多样化图表,充分调动视觉功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提高记忆能力。

如中国近代史要求掌握的涉及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有5个、开放的通商口岸有20个,可以以长江为横坐标、沿海为纵坐标标注开放城市和开放时间。

9规律记忆法

历史知识虽然浩如烟海,但是如果我们依据历史自身的规律进行记忆,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帮助你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如分析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引起起义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无外乎:(1)封建暴政;(2)土地兼并;(3)自然灾害等。

10论记忆法

几个人一起讨论问题,往往会触发灵感、茅塞顿开,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效果。

11讲解记忆

据研究,一个人给其他人讲述历史事件,记忆效果比一个人自己记忆要高几倍,而且信号储存时间长久。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

由盛转衰——明清(鸦片战争前)

考点一、明朝的统治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明朝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南京),大明,为明太祖,建年洪武。

2、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⑴、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⑵、措施:调整中央和地方官职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改大都督为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制约,都督掌统兵权,兵部掌调兵权,互相牵制;战时皇帝临时任命将领。

地方:废行省、权分三司,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管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监察和司法;都指挥使司管军政。三司相互制约,大全统归中央。

二、《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

1、《大明律》: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经济立法;“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2、特务统治:锦衣卫掌缉捕、刑狱,监视、侦察官民,直属皇帝。先后设东厂、西厂,宦官统领,皇帝控制。

三、八股取士——⑴、目的:控制思想;⑵、特点:从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尚书、周易、诗经、春秋左传、礼记)命题,禁止个人见解;文体八个部分为“八股”。影响:①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思想。②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③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④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四、“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

1、“靖难之役”:藩王势力膨胀,建文帝削藩,1402年燕王朱棣起兵夺取皇位,1403年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2、营建北京:蒯祥主持;1421年建成迁都;宫城(紫禁城)—皇城—京城;中央官署在京城南部。迁都北京原因是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

考点二、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建国:

1、建州女真:明初设奴儿干都司,辖建州女真等部;

2、努尔哈赤统一:明后期统一女真各部;筑城、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建立八旗制度。

3、八旗制度——①演变:→军事组织→地方行政组织;②性质:是兵民合一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③内容:按军事组织编制女真人,兵民合一,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④作用:促进女真族社会的发展,巩固努尔哈赤统治地位。

3、建国:1616年,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后金),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

4、改号: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金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二、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1644年,吴三桂降清,多尔衮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朝开始。20多年后完成统一。

三、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

1、清初沿用明内阁、六部。但仍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洲贵族组成,其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决定军国大事,使皇权受限制。为加强皇权,康熙时设立南书房,中枢权力一分为三,相互制约。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2、军机处——①目的:为加强皇权,雍正帝设立军机处。②组成: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③机制: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旨意,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众皇帝指挥。④影响:军机处的设置是清朝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加强了皇权,标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四、文字狱:

1、目的:压制汉民族反清思想,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加强专制集权,巩固清朝统治。

2、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专制集权,巩固清朝统治。但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考点三、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一、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1、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⑴、内容: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入田亩,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来收税。⑵、目的:缓和社会矛盾。⑶、特点:纳银代役。⑷、性(实)质: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⑸、作用: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2、更名田和固定丁赋: 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土地归耕种者所有,曰“更名田”; 1712年,清政府规定康熙五十年(127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3、摊丁入亩——⑴内容: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⑵、作用: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这样,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现象也逐渐减少,摊丁入亩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品种推广(棉花推向江北;引进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粮食产量大增);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三、手工业的进步:工具革新;技术提高、种类增加;分工细密;规模扩大、产量提高;新生产关系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四、资本主义萌芽——①、产生:明中后期,在江南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②、标志: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③、发展:清代规模扩大;分工细密;部门和地区增多。④、特点:缓慢,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⑤、缓慢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剥削沉重、农民贫困,无力购买、市场狭窄;地主商人用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资金缺乏,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封建国家设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海外贸易。⑥、影响:标志封建制度在经济上走向衰落。

五、商业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状况:

1、商品经济活跃:国内市场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商贸城市;出现了如北京、南京等数十座商贸城市;江浙地区农村工商业市镇兴起。

2、外贸状况——闭关政策: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商来华。根本原因: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保守、落后。

考点四、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特点:中央与地方、边疆关系加强空前;版图最终奠定,各族形成不可分离关系。

一、同蒙古、新疆地区关系的加强:

1、明与瓦剌、鞑靼关系——①前期:明代散居内地的蒙古族与其他民族逐渐融合。草原上的蒙古族分为瓦剌、鞑靼两部,威胁北疆;永乐年间瓦剌、鞑靼首领接受明封号,相对安定。②中期:瓦剌进逼北京,明修长城;③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修好,为顺义王,封贡互市。

2、清初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管辖:①明末清初,蒙古分裂为漠南、漠西、漠北三部。②入关前,清采取“联蒙制汉”方针,漠南归属,漠西、漠北臣服。③17世纪中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清军进行约70年的斗争,终于在1757年,乾隆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蒙古各部。

3、平定回部:1757年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乱被迅速平定,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土尔扈特回归:1771年西迁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回归祖国,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二、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

1、明朝管辖:①明时称西藏为乌思藏,设卫所,任藏族人为官吏,赐印信、征贡赋;②建立僧官制度,由朝廷封赐任免,最高僧官是法王。整个明朝,西藏各教派都一心拥护中央。

2、清朝管辖(政教合一):①更密切。确立册封制度, 顺治帝正式赐五世__“__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赐予五世班禅。②雍正时,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__、班禅共管西藏事务;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中央对西藏管辖加强。③建立金瓶掣签制度。灵童“转世”确定__和班禅的继承人。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__、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利。

三、“改土归流”和台湾府的设置:

1、土司制度:明在西南设宣慰司、土知府,土司可世袭;但要忠于朝廷,纳贡赋。

2、明改土归流:明成祖永乐年间,平定两个宣慰司叛乱后,改设贵州布政司;取消土司衙门,朝廷派流官直接统治;贵州成为省级单位。

3、清改土归流——①条件: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为大规模改土归流创造条件。②实行:1726年雍正帝在西南(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大量委派流官取代土司,基本完成改土归流。③意义:加强对西南统治;改变当地落后封闭和割据纷争状态;促进民族交流和经济文化交流;D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4、台湾府的设置:1683年施琅进军台,台湾纳入清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边防。

四、清朝疆域——①疆界:葱岭—巴尔喀什湖—西伯利亚—外兴安岭库页岛—太平洋—台湾钓鱼岛赤尾屿—南海诸岛。②区划:18省;5将军(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2大臣(西藏、青海);省级共25,内蒙古盟旗。③官职机构:省级(总督、巡抚、将军、办事大臣);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考点五、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特点:①从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到转向闭关锁国(转向闭关原因:根本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自然经济主导;君主专制,人民反抗;外来侵略)。②中外矛盾日趋尖锐,发展为侵略与反侵略斗争。③西学东渐。

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

1、目的: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需求。

2、过程:七次;亚非30多国;最远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输出丝、瓷、茶;输入珠宝、香料、药材;使臣友好往来。

3、意义:中国历史上空前主动外交;B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比新航路开辟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不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先驱。

4、局限: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贸易;不计经济效益,造成巨大负担;随国力衰退,悄然结束。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开始,日本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中期罢市舶,严厉限制私人海外贸易,致使沿海奸商勾结倭寇,倭患愈演愈烈。

2、戚继光抗倭:1555年戚继光到浙东抗倭,台州大捷;福建、广东,俞大猷抗倭;1565年,基本肃清。

3、意义:有利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1、租占澳门:1553年借地晾晒,后租借暂居贸易,筑城垣、设官署,派军队,长期租占。

2、主权问题:明政府始终掌握领土主权;澳门属香山县管辖,设守澳官,并驻军。

四、郑成功收复台湾:

1、收复:明末荷占;1661年郑成功出兵,1662年收复台湾。

2、开发:郑氏三代经营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

五、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雅克萨之战:明清之际俄侵占我国雅克萨、尼布楚。康熙派军于1685年、1686年两次在雅克萨打败侵略军,俄国军队被迫同意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2、《尼布楚条约》——①签约:1689年,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界约。②内容意义:条约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考点六、明清时期的文化

明清科技发展特点:传统科技世界领先,集大成科学巨著相继问世;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戏剧、小说);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西学东渐。

一、明朝科学巨匠和巨著——①、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东方医药巨典。②、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还介绍西方水利技术。③、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地理巨著,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④、宋应星:《天工开物》,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收录外来技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进步的思想家(明清理学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潮也出现。出现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衰落。) ——⑴、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认孔子权威;揭露道家虚伪。是反封建的思想先驱;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民主性。⑵、黄宗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提出“工商皆本”主张;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⑶、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反对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踏实学风。⑷、王夫之:①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 ②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③提出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三、明清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最早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最早农民起义题材长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明,浪漫神话小说。《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批判封建,古代最优秀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揭露科举腐败、讽刺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清,借神怪批判封建、文言短篇。

四、类书、丛书的编纂:

1、类书:①《永乐大典》明成祖,解缙;②《古今图书集成》,清,现存最大的类书。

2、丛书:《四库全书》乾隆,纪昀;最大丛书。

五、西学东渐:

1、开始:A16世纪后期,意大利,利玛窦北京传教;

2、特点:尊重中国文化,传教与宣传科学结合。

3、交流: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传入;中国儒学、道教传出。

4、积极引进:徐光启等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与传教士合译科技著作。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十一种方法相关文章:

1.如何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

2.快速记忆历史时间表的技巧

3.怎样快速记忆历史

4.初中历史知识快速记忆法

5.高考历史复习:最有效的五种记忆方法及月考总结问题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五种方法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五种方法

  记忆,任何学科都是不可少的。问题在于是否把输入的信息进行整理、编码、储存以至于提取。记忆的失败,是满足于机械记忆;记忆成功的诀窍是理解。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五种历史知识记忆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五种方法

  一、瞎胡闹式

  1、谐音法

  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

  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也叫顺口溜法)

  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以上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42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再比如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

  以上口诀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大黄蜂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有瞎胡闹精神,调侃精神,你要逗知识们玩儿,而不是正儿八经地和它们相处。很多口诀你都可以自己编,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反正我就是要逗你玩儿 。

  二、对照式

  1、古今对照法

  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如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年。

  2、中外对照法

  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和年代对照记忆。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牛战争是1894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是1894年。

  “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赶紧开始整理和总结吧! fighting!

  三、间隔式

  根据每隔几年发生一件大事的情况来记忆历史年代的方式。常用的间隔法有隔一法、隔二法、隔十法、隔100法。

  1、隔一法

  从中国近代史开始,每隔一年就有一件大事,如:

  1839年虎门销烟,

  1840年鸦片战争,

  1841年三元里抗英,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2、隔二法

  如从辛亥革命开始,每隔两年就有一件大事。辛亥革命是1911年,二次革命是1913年,护国运动是1915年,护法运动是1917年,都是间隔两年。

  3、隔十法

  在中国近代史里,基本每隔十年就发生一件大事:

  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军于金田村起义;1861年清总理衙门建立,洋务运动开始;1871年沙俄侵略我国伊梨地区,

  1881年《中俄伊梨条约》签订;

  1891年康有为《大同书》刊行;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只要愿意花点时间总结,间隔法是非常棒的一种记忆方法。

  四、列表式

  1、分类列表法

  先对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年代进行分类,然后列表填入,可加强记忆。

  例如,可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各次农民起义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也可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依次排列出来。

  再如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可用表格列出来。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中法战争,1883年——1885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可从上下对应和每次间隔时间几方面来记忆。

  2、历史大事年表

  这种以重大历史年代为顺序把历史事件排列起来的年表,它以年代为“经”,以大事为“纬”,突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可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的时间概念。

  此表可分综合大事年表、国别大事年表、历史线索大事年表、专门大事年表……。如专门大事年表,还可再分列农民起义大事年表、朝代演变大事年表、中国人民反侵略大事年表、不平等条约大事年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大事年表……。

  五、联想式

  1、巧合联想法

  有些历史年代,存在某种偶然的巧合。如果能有意识地将它们联系起来,记忆效果极佳。关键是“有意识”,正所谓“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

  举例说,公元前476年,春秋末、战国初,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而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解体。多么巧!

  还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40年,它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鸦片战争爆发在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后来者居上,进入近代,西欧比中国反而提前了200年。

  又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失败了,30年前,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这两件大事,同属社会变革,刚好相差30年。

  2、参考物联想法

  要学生无一遗漏地记忆中外历史的全部年代,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但首先记住一些划时代的年代和最重要的事件的年代,不但是办得到的,也是必需的。比方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能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叫做“不记忆年代”。

  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年代也在苦思冥想,那就无从再记其它了。牢记一些基本历史年代的好处,还在于它们可用为“参照物”,去联想与之有关联的其它年代。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容易联想;在物质形态上相似的事物也容易联想。

  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推及原因,这当中的关键,是寻找“中介性线索”。

  比如,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在世界近代史上,它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代,必须牢记,属“不记忆年代”。

  在此一百年后,即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于是出现了“第二国际”。这不是偶然,是为了纪念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一百周年。会上,根据法代表团提议,通过了关于“五一”节——“国际示威洲游行日”的决议,而这个日子的确定,是为了纪念三年前,即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罢工。这样, 1789—1889—1886三个重要事件,通过1789年这个“中介性线索”进行联想记忆,可谓水到渠成,势如破竹。

  又如,讲到宋元时期少数民族的兴亡,可以1127年金灭北宋为核心,它前二年,1125年,是金灭辽;灭辽100年前,1115年,女真建立金政权。这就是说,金建立100年后灭辽;102年后灭北宋。另外,1127年的100年后,即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这个年代是“自然数列”,极好记)蒙古灭金。“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而“1127”与“1721”是相同的四个数字,只不过千位的“1”,移到了个位上而已。这样,以“1127”为参照物,一气呵成,便可记住其它几个年代。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考点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一、北宋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1、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东京,北宋,宋太祖。

  2、结束分裂:宋太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方针;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局面):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集中军权:①宋太祖解除禁军(国家正规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②陆续削减节度使的实权,使其徒有虚名;③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④设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之权,使其互相牵制。⑤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统兵将领不随军调动,以防止武将专权。⑥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以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

  (2)集中行政权——①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②在地方上: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各州又设通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

  (3)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①北宋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②为了扭转节度使控制地方司法的局面,规定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这就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了中央。

  2.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和影响

  ①结果: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影响: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科举制度的发展

  北宋科举制的完善:①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②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③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④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

  考点二、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②现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尖锐对立。

  2.农民的反抗斗争:宋仁宗时,农民不断起来反抗,遍及中原边地。

  3.冗官、冗兵、冗费:①北宋统治者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文官武将专权,结果形成冗官局面。②统治者用募兵、养兵的办法,缓和农民的反抗,造成兵员剧增,形成冗兵局面。③伴随冗官、冗兵,再加上每年要给辽、西夏大量银绢。④宋仁宗时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4.辽、西夏的威胁

  二、庆历新政——①、目的:摆脱危机,巩固统治。②、新政开始: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中心—整顿吏治。③、新政内容:严格官吏升迁考核;限制官僚子弟亲友恩荫做官;加强各级官员保举、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④、结果:新政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范仲淹等改革派相继被排挤出朝廷,改革措施也被废止。

  三、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1、主要内容

  理财措施——①、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这样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②、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③、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④、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⑤、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人也有增加。

  军事措施——①、保甲法。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社会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这既可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又可以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②、将兵法。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加以训练。这就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教育措施: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②、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受官,以资鼓励。这就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2.变法的成效:①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②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③军事实力有所增强。④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变法失败的原因:①新法在推行的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②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③有些地方官拒绝执行新法。④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当政,新法被废除。

  4.评价:①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②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考点三、辽、西夏、金的建立和与宋的和战

  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1、契丹兴起:秦汉时为东胡的一支;原居辽河上游一带。唐末,中原人民迁到长城以北,带去先进技术;契丹人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

  2、阿保机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开始了封建化的过程;916年建国,定都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仿照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936年,耶律德光从后晋获取幽云地区;改国号“辽”。

  3、蕃汉分治:“蕃汉分治”制度——①、背景:辽统治区,汉族、契丹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方式不同。②、目的:为了适应上述不同情况,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③、内容: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权力不及北面官大。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④、特点:“因俗而治”;⑤、实质:阶级统治。

  二、宋辽的和战:

  1、宋初:太宗夺取幽云地区失败,转入“守内虚外”(对外防御,主要防范人民)。

  2、澶渊之盟: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史称澶渊之盟。宋辽对峙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宋辽边境安定,双方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加强了汉族与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的和战:

  1、西夏建立:羌族一支,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1038年,元昊称帝,都兴庆,史称西夏。仿唐宋制度文化:仿唐宋制度设中书省、枢密院;推行科举制;创制西夏文字。

  3、夏宋关系:战争损失,元昊请和。1044年议和,北宋册封“夏国主”,给夏岁币,重开边贸,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四、金的建立和灭辽、北宋:

  1、金的建立:女真族由黑水靺鞨发展而来,长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北宋中后期,女真族的完颜部强盛起来,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114年,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抗辽,取得初步的胜利。抗辽斗争性质属于正义。1115年,115年,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2、猛安谋克制——①演变:氏族部落组织→军事组织→地方行政组织;②性质:是兵民合一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③内容: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④作用: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3、金灭辽:联宋攻辽,1125年,俘辽天祚帝,灭辽。

  4、金灭北宋:东京保卫战,李纲。1127年,徽宗、钦宗,“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五、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1、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来定都临安(杭州),是为宋高宗。

  2、北方抗金:太行山的“八字军”。

  3、岳飞抗金:“连结河朔”方针;1140年,郾城大捷。被高宗、秦桧杀害。

  4、绍兴和议——①时间:1141年;南宋与金和议;②内容:规定疆界: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南宋皇帝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输纳岁币。当时,宋高宗的年号为绍兴,史称“绍兴和议”。③南宋与金对峙:绍兴和议使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确定下来。宋金之间后又进行了几次战争,金始终不能灭亡南宋,双方处于均衡状态。金把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

  考点四、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蒙古的兴起:

  1、蒙古兴起: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铁木真打败周围各部,统一蒙古高原;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2、扩张战争:中亚、俄罗斯、印度河流域;灭西夏、金;招降吐蕃,占大理。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忽必烈定都燕京(今北京);元朝统治中心向中原转移。1276年占临安,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

  三、元朝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①汉族人民迁居边疆,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②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③唐朝以来,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定居。他们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④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四、元朝的行省制度

  l、中央——①、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同时直接管辖河北、山西、山东。②、枢密院: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③、御使台:最高监察机关;④、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既是中央机构,又兼地方行政职能)

  2、地方: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省的建置沿用至明清、当代。重要行省:北—岭北;东北—辽阳;江浙(辖闽浙台);湖广(包南海诸岛);西南—云南】。

  考点五、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一、科学技术:

  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

  ⑴、印刷术:① 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②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③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升晚了四个多世纪。④用西夏木活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⑵、指南针:①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②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③指南针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⑶、火药:①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③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④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⑤金的火器制造较发达,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

  2、北宋科学家沈括和《梦溪笔谈》:⑴沈括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学方面创制了“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⑵沈括的《梦溪笔谈》,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⑶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5、元代的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②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③主持编定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二、理学和史学:

  1、理学——⑴.理学是宋代的哲学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⑵.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2、史学: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通史,战国—五代。

  三、文学:

  1、五代的“词”:南唐李煜最杰出;风格柔糜、哀婉。

  2、宋词繁荣——⑴、原因: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队伍的扩大;阶级、民族矛盾尖锐,要求抒发感情。⑵、著名词人:苏轼:北宋豪放派,《赤壁怀古》;柳永:北宋婉约派,市民气息,《雨霖铃》。李清照:两宋之交婉约派,委婉清新。辛弃疾:南宋豪放派。《书江西造口壁》。E陆游:南宋,豪放、婉约兼具;《钗头凤》(陆游是著名词人也是著名诗人)。

  3、话本:适应商品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世俗文学;口头传授,记录整理;影响后世小说戏剧。

  4、元曲: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散曲—北方流行歌曲。关汉卿是元代剧作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揭露封建黑暗。

  四、绘画艺术:

  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风俗画增多;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五种方法相关文章:

1.如何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

2.历史教学记忆的5个方法

3.高考历史复习:最有效的五种记忆方法及月考总结问题

4.快速记忆的好处和方法

5.快速记忆历史时间表的技巧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知识点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知识点

  想要在历史的答题上得到高分,就应该有一个好的历史答题模板,这样能帮助你在历史的答题过程中提高准确率以及答题效率。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

  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高考历史各题型万能答案

  一、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一般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再具体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答

  ⑴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

  ⑵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等

  二、历史条件:依照历史背景模板作答,应该侧重于有利因素

  三、原因广度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经济、政治、思想、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四、原因深度:由浅入深直接,主要和根本原因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这三个方面既有层次区别,又相互联系,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帝国主义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五、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

  历史各种问题答题思路总结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方面字迹一要工整、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语句表达通顺;三要简化,每一小点都要简单明了,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怎样解读改革变法成败的原因:

  四步走:一是看改革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且得以有效实施。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

  3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关键是根据题意,自己确定比较项,再做具体分析。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4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解题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解题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A

  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B

  1. 分封制

  内容:①分封,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镇守疆土,拱卫王室。

  ②各诸侯国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随王出征、纳贡和朝聘等各种义务。

  ③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分封制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特点:①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②诸侯国与周王的臣属关系明确。

  ③层层分封,确立等级秩序。

  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2. 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作用: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地结合;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1.3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A

  1. 始皇帝的来历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万世传承,永掌政权。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皇权的至高无上

  ①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名号制度、皇帝的权利、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②军国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特点:权利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1.4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B

  1.中央官制

  (1)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职能: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三公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帝大权独揽。

  2.郡县制

  (1)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①,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2)与郡县制相适应,秦始皇建立了一套“郡、县、乡、里”地方官僚机构。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更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定与巩固。

  1.1.5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B

  1.建立: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2.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

  3.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4..影响

  (1)直接:秦朝通过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从而巩固了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2)深远: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1.1.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C

  1.目的: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①建立中朝、设刺史。

  ②解决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王

  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利过于集中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1.1.7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B

  1. 名称、职能: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2.意义:(1)三省之间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2)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1.1.8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B

  1. 明朝的内阁

  设立: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权利越来越大,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评价: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2.清朝的军机处

  (1)设立:清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权限: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钦定。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特点: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有皇帝一人裁决。

  (3)意义:军机处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提高了行政效率。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1.1.9 君主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

  1.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2.消极作用:①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②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③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1.2.1 从1840到1901年列强侵华的史实 A

  1.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原因: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南京条约》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五口通商、割香港岛给英国、协定关税等,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3)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原因: 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权益。

  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所为。

  战争的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日本在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

  《马关条约》及其影响:(1)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2)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严

  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3)为挽救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发动战争的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战争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进而攻陷北京。于1901年9月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影响: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1.2.2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A

  1.虎门硝烟的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主要史实:义和团向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发起猛烈进攻。

  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1.2.3侵华日军的罪行A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烧杀淫掠,元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无数惨案,犯下滔天罪行。

  1.2.4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 B

  (见后国共合作抗日)

  1.3.1太平天国的主要史实 A

  1.开始的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

  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都于此。1856年,经过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重建领导核心。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4.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5.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1)打击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并破天荒的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1.3.2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局限 B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太平天国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重要原因:太平天国的内部矛盾。

  相关因素:太平天国内部的腐败和重大战略决策的失误。

  2、太平天国的历史局限性:

  太平天国试图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地上天国”,最终却归于失败,这表明了它单纯依靠农民阶级来完成争取独立、富强等历史任务的局限性。近代中国社会需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争取民族独立、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要先进的阶级来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

  1.3.3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 A

  1、背景:

  (1)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时间:1905年

  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

  (4)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

  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

  2、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的胜利,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

  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⑤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⑥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1912年,清王朝统治结束。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标志:1912年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3.4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C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3.5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C

  1.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主要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初步胜利:北京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

  4.历史意义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

  5.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3、

  1.3.6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对中国变革的影响 B

  1、 陈独秀、李大钊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 中共成立的条件: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2)李大钊、陈独秀:贡献突出。

  2 、中共一大内容: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党的奋斗目标,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意义: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3.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 A

  1、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1)国民党一大

  背景:中共独立领导的工人运动失利的教训;中共二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

  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三大政策,奠定合作实现可能。

  一大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民革命运动开展起来。

  (2)北伐战争

  背景:了解城市工人运动和农村革命形势迅速高涨。

  影响:推动工人运动发展;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

  (3)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2、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

  (1) 南昌起义

  A.注意人物、图片

  B.意义: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 八七会议

  A.内容与成果: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

  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其核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坚决领导武装斗争,用枪杆子夺取政权,推动土地革命;发动农民,注意农民运动的突出作用。其二在斗争形式上不再依附国民党,要开展独立的武装斗争。

  B.意义:是中共开始了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

  (1) 秋收起义

  A.意义: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的具体体现,回击了屠杀政策;扩大了中共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为红军的创建和土地革命奠定基础。

  B.文家市决策:开始放弃攻打大城市的战略,向农村转移。

  (2) 井冈山革命割据地的建立

  A.井冈山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B.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因为它符合中国国情。“国情”的含义包括两层:其一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二国民党在城市力量强大。

  C.意义: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重大转变。

  3、 红军长征

  (1)背景:日本大举侵华与中国领土、主权不断沦丧;国民政府坚持错误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中共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

  (2)遵义会议: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长征胜利结束: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建立陕甘宁根据地。注意图片。

  4、国共合作抗日[1.2.4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 B]

  (1)卢沟桥事变

  A. 背景:日本侵华深入侵占东北,逼近华北,民族危机加深;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 意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

  C.日军的暴行: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等。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A. 过程:中共七八宣言;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9月22日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对《宣言》的谈话。

  B. 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政治保障。

  (3) 抗日战争胜利

  A. 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两个战场合作抗日):抗战全面展开后,形成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在初期正面战场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贡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承受更大的压力,付出巨大的牺牲,为主战场。两个战场同样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

  B. 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 4 ) 抗日战争胜利历史意义

  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收回台湾。

  5、两种命运的较量

  (1)1945年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

  A. 背景:抗战胜利后两党提出各自主政治主张,中国面临光明与黑暗两个前途。重庆谈判是两党较量将理论付诸实践表现。

  B. 过程:注意毛泽东和蒋介石重庆谈判合影图片。

  C. 成果:《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但是在军队和政权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

  (2)1946年重庆政协。

  政协会议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和和平建国途径,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6、 解放战争的胜利

  (1)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 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共产党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通过一年的努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3)、战略决战

  A. 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6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对国民党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千里跃

  进大别山是开始标志。

  B.三大战役:到1948年秋,低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民解放军力量上开始占优势。三大战役胜利消灭国民党军队精锐力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4)、解放战争胜利

  A.北平和谈:

  三大战役结束后,南京政府穷途末路,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理南京政府总统。在李宗仁要求下,国共双方在北平和谈。最后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B. 蒋家王朝覆灭: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1.3.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C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民族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篇章。

  1.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

  (1) 开国大典

  A.新政协----建国准备其核心内容是《共同纲领》

  B.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开创历史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进入人民当家作主时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2)、第一部宪法

  A.目的:保障向社会主义的政治过渡

  B.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内容:确立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人民权利和义务;规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

  1.4.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A.性质:根本政治制度

  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立

  C.意义:奠定政治建设基础;规范政府与人民关系;昭示最高权利属于人民。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A.基础: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历史.

  B.形式:政治协商会议

  C.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长期合作,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热情;开创了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1.4.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A. 性质和地位:基于多民族国家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B. 基本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平等和团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利。

  C.确立过程和成果:《共同纲领》开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更明确规定----。五大省级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初具规模.

  D.意义: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1.4.4 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

  1.4.5;对民主法制建设的破坏 A

  对民主法制的破坏的表现:

  对人的生命财产的侵犯;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瘫痪,规章制度废弛,党组织遭到破坏;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建立不符合民主程序;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刘少奇案。

  1.4.6 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A

  (1)、《1982年宪法》

  意义:1982年宪法颁布以及随后相继出台《选举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规,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2)、《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核心内容:村民委员会主任、城市居民委员会主任由村民或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B.意义:基层民主选举是落实宪法赋予的人民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激发了广大人民政治热情,保障了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重大进展。

  1.4.7 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B

  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保障群众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1.4.8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B

  1、“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A.背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B.形成过程:1981年---叶剑英的“九条方针”;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规定国家必要时设立特区,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障;1984年---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方针,“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C.含义:

  “一个中国“是前提—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必须完整,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种制度并存”是解决统一问题的新思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台保留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的繁荣与稳定。

  2、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

  (1)、条件成熟: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一国两制”提出

  (2)、解决的过程:

  A.82年---中英首脑会谈,揭开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序幕。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图片,

  B.84年12月---中英签署《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收回主权的时间。

  C.87年4月---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

  D.97年7月----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E.99年12月---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79年元旦,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2)、80年代两岸进一步交流。

  表现:“三通”逐渐放宽;民间交往不断增多;两岸以民间团体对话形式,进行接触与会谈,并达成一个中国的原则;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中共十六大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方案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1.4.9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仅供参考) C

  1、 祖国统一必然促进中国的经济腾飞,进一步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给中华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 祖国统一的实现可以大大提升的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消除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台湾问题制约中国发展的企图,给中华民族复兴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3、 祖国统一的实现可以凝聚中华民族的人心,振奋民族精神,推动国家的迅速发展和民族振兴。

  1.5.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A

  ①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②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5.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内容和影响。

  1.提出: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

  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影响: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②万隆会议: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1.5.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A

  1.背景:

  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的斗争得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③70年代,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的成就,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没有中国的参加,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

  2.标志: 1971年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5.4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及其影响 B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双方处于对立状态;

  ②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2)标志: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2.中日建交的背景、标志。

  (1)背景:日本在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越顶外交”中受到极大冲击。

  (2) 标志: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定中日《联合声明》。它的签定,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新的一页。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的影响: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也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1.5.5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B

  1.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2.中国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6.1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制 A

  1.古希腊地理环境及影响

  (1)山多土少,陆路交通不便和地域分割,是促成希腊难以统一、城邦小国林立局面的重要因素。

  (2)海岸曲折、岛屿密布、港湾众多,有利于韩海与文化交流,促进了希腊早期的对外殖民和后来的海外贸易,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从东方文明吸收先进文明成果,奠定了自己独特文明的基础。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知识点相关文章:

1.高考历史: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2.做历史题如何审题

3.2018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点

4.2018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5.文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如何做好历史材料题与知识点



如何做好历史材料题与知识点

  历史材料题是历史考试中占据了很大部分分数的题目,拿下这部分分数很重要。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如何做好历史材料题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如何做好历史材料题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01

  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02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01

  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02

  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03

  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01

  ①.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②.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02

  ①.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 ②.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

  03

  ①.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 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这一基本观点,那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同时,运用史学观点进行材料分析,还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增强对历史事物的主观判断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场、意图、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对材料进行辩证、历史的分析、解决。②.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材料解析题的答案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

  最全历史知识点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知道:

  1.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臵: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

  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2. 楔形文字(钉头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吉尔伽美什》是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板文书保留下来

  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理解:

  1. 《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臺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 《汉穆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它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在世界法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 古代埃及

  知道:

  1.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臵: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2.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臸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臸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全国的土地,并控臸所有的军队,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3. 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4.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似而得名。象形文字

  对后来腓尼基人创造字母文字产生了巨大影响。

  理解:

  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作为世界文明奇迹,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包括:它是古埃及法老专臸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也古代埃及人创造性臹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第3课 古代印度

  知道:

  古代印度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3. 佛教迅速得到传播,后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__、伊斯兰教)

  理解:

  1. 印度种姓臸度的特征:四大种姓在理论上都是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种姓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

  和宗教生活均有不同。

  2. 佛教创立和传播的时代背景: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伴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早期佛教提倡宗教领域内“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政府大力推崇佛教,到锡兰(斯里兰卡)、东南亚、中亚、波斯、希腊、埃及等地传播佛教,使之并逐步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第二单元 古代美洲与黑非洲

  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知道:

  印第安文明杰出代表: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理解:

  玛雅人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玛雅人长于农耕,用金石工具,从野外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2.玛雅人在自然科学、建筑以及艺术等诸多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的文化遗产,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

  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知道:

  1.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它的地理范围比今天希腊共和国的版图要大一些,包括希

  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

  2. 古代城邦臸度的特征: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各邦

  独立自治为基本特征。

  3.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

  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臸度的全盛时期。

  4.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发展和全盛的简况: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它是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标100多年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步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

  (1)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内容P26页)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力,扩大了城邦政治的社会基础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2)公元前程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P26页)彻底扫除了氏族臸度的残余,基本上清除了全体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生活的障碍,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3)希波战争之后,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当选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对雅典的政治臸度进行了补充调整(内容P27页),保证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政治,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古代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

  理解:

  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影响和时代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中先进的政治臸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进步。但雅典民主政治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和外邦人则都被排斥在外。

  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

  知道:

  《荷马史诗》不仅有艺术价值,也有史料价值;它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

  古代希腊的建筑主要以大理石为基本材料,以方顶柱廊结构造为基本特点。

  雅典卫城中的帕特农神庙建成于伯里克利时代,是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3. 欧洲历史学的源头可上溯到古代希腊。古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及其《历史》(叙事体,希波战争)为标志的。

  知道:

  1. 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开始了近500年共和国时期。

  2. 罗马从建国初期开始平民一直为争取充分的政治权利与氏族贵族进行长期斗争。结果,平民相继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

  利,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基础逐渐扩大;贵族特权逐步被废止,贵族寡头政治走向衰落。

  3.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进入帝国时代。

  颁布了一系列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的法规和文献。被统称为“公民法”。

  3. “万民法”概念:从公元前4世纪征服意大利半岛开始,直至进入帝国时期以后,罗马国家为了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以及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利关系,相继通过和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或法令。逐渐形成为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统称为“万民法”。

  4.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罗马人与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逐步消失,于是“公民法”和“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理解:

  罗马法体系的历史价值和局限:

  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古代罗马法律臸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臸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当然,罗马法有其历史局限性,它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因为奴隶在当时只是其主人的财产,不具有任何权利。

  第四单元 古代伊斯兰世界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知道:

  1. 7世纪初,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

  2. 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3. 伊斯兰教随着帝国的扩张也随之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世界性宗教。

  4. 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知道:

  1.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后迁都于此,将其改名伊斯坦布尔。

  2. 16世纪后,奥斯曼人扩张势头依然强劲,疆域不断扩大,不久扩张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 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臸了亚欧商路。破坏了传统的商业臺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

  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第12课 封建制度

  知道:

  1. 西欧封建臸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渐扩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2. 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臸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采邑改

  革”促进了西欧封建臸度的发展,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在采邑臸度下,国王的实际权力有限。到了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变成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很大,王国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第13课 王权与教权

  理解:

  等级君主臸形成的背景、内涵、特征及其影响

  背景:12世纪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国王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为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君主臸随之登上了历史舞台。

  内涵:等级君主臸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

  特征: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影响:等级君主臸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臸的初步形成。

  知道:

  1. 751年加洛林王朝的建立,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756年,丕平献土,奠定教皇国的基础,使教会掌握部

  分世俗权力;800年,查理加冕,使自己的统治带上“君权神授”的光环。

  2. 11世纪末,德皇亨利四世和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之间的主教授职权之争趋于白热化。1077年,亨利四世迫于国内形势,只

  得俯首屈服,亲赴意大利北部教皇驻地卡诺莎城堡,赤足冒雪,哀求三天,始得觐见。格列高利七世同意恢复其教籍和统治权。史称“卡诺莎觐见”

  卡诺莎觐见表明:教皇当时已经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臸,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

  3. 1309年,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新教皇将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教皇事实上成了法国国王的人质,史称

  “阿维尼翁之囚”。

  阿维尼翁之囚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此后教权由盛而衰。

  理解:

  1. 西欧以教权与王权互相依存,互为依存为基本特点的统治形式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一阶段,从公元5世纪开始,王权与教权关系密切,各有所得。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普遍处于混乱状态,496年,克洛维受洗,使教会成为封建统治的一部分;751年加洛林王朝的建立,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756年,丕平献土,奠定教皇国的基础,使教会掌握部分世俗权力;800年,查理加冕,使自己的统治带上“君权神授”的光环。王权与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统治的局面逐渐形成。

  第二阶段,从11世纪开始,教权权势膨胀,世俗权力软弱涣散,教会强调教权至上,王权企图限臸教权势力扩张。典型事例是德皇亨利四世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之间主教授职权之争,导致“卡诺莎觐见”。表明教权势力不断增强。

  第三阶段,从13世纪末叶开始,英法等国中央政府权力逐步加强,教权由盛而衰。阿维尼翁之囚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2. 西欧教权与王权互相争斗,力量此消彼长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趋势。

  11世纪,西欧处于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始终未能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实际权力有限。而教皇当时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臸,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所以,当德王亨利四世抵臸格列高利七世的有关命令,格列高利七世可以利用德国国内的部分大封建割据势力与中央政府的对臷,迫使亨利四世就范,导致“卡诺莎觐见”。

  13世纪末叶,十字军运动以惨败而宣告结束,作为倡导者的天主教会威望骤降,教权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支持,英、法等国的中央政府权力则逐步得到加强。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取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加强王权。法王腓力四世断然软禁卜尼法斯八世。此后的阿维尼翁之囚成为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

  上述史实反映,西欧教权与王权力量的消长随着时代的进步,呈现王权逐渐加强,教权急剧衰落的趋势。

  第14课 庄园和城市

  知道:

  1.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庄园内不仅生产粮食,也生产生活用品,只有庄园内无法生产的盐、铁以

  及一些奢侈品才到商人手中购买,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2. 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是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如何做好历史材料题与知识点相关文章:

1.历史题材料题的方法

2.高考历史复习:材料题分析知识点复习指要

3.高考历史10道材料题精解精析与一轮复习如何进行

4.2017年高考历史大题必背知识点

5.做历史题如何审题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