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费用最新标准2022(石家庄开始恢复部分免费核酸检测点)

由网友()分享简介: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石家庄取消了常规全员核酸检测点。针对核酸检测问题,该热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石家庄市各区已恢复部分免费核酸检测点,“没有全部恢复,但保证每区不少于30个点”。中国青年报11月15日也报道称,石家庄市内五区再次开放一些核酸免费采样点,以方便群众进行核酸检测。上述工作人员称,目前部分重点公共场所,如宾馆酒...

核酸检测费用最新标准(2022)



核酸检测费用最新标准(2022)

多地纷纷通知11月起核酸检测要收费?那么一次核酸检测要多少钱?有没有有关核酸检测的费用标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核酸检测费用最新标准(2022),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核酸检测费用最新标准

每个城市的价格并不相同,现在全国范围内,最高的做一次差不多是28块钱。

山东:

全省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单人单检(含检测试剂)最高价格为24元/次;按照卫生健康部门技术规范进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混合检测,不区分样本数量,最高价格为4元/人次,不得另外收取检测试剂等其他费用。医保支付标准相应调整。

广东:

单样检测服务收费标准降至20元/人份(不含核酸检测试剂费),若每人份核酸检测服务及试剂费总和超过28元的,单样检测服务费及试剂费总和按28元/人份收取。

混合检测收费标准降至6元/人份(含核酸检测试剂费,不区分混合检测比例)。

江苏:

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价格,单人单检价格调整至28元/次(含试剂等耗材),混采检测价格调整至8元/人次(含试剂等耗材)。调整后价格均为最高指导价格,不得上浮。

安徽:

全省公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项目单人单样检测价格不超过28元/人次;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的新冠病毒核酸混合检测,不区分样本数,价格不超过6元/人次。

福建:

新冠病毒核酸1人1检测项目价格每人次28元。5混1检测项目价格每人次8元,10合1混采检测项目价格每人次8元,20合1混采检测项目价格每人次8元(适用于大规模核酸检测)。

北京:

单样本检测价格:19.7元/次

5样本混合检测:3.4元/每样本

10样本混合检测:3.4元/每样本

以上收费标准执行时间:

自5月3日起

贵州:

贵州省疾控检测机构、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项目最高收费标准调整为28元/人次(含检测试剂);多人混检最高收费标准调整为8元/人次(含检测试剂)。

天津:

公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单人单检价格降至不高于每人份28元,多人混检价格不高于每人份8元。根据单人单检价格情况,同步调整医保支付标准。

重庆:

自2022年4月5日零时起,下调公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政府指导价。

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28元

多人混检统一降至每人份不高于8元

核酸结果没出但是急着用怎么处理

申请核酸加急进行核酸检测后,如果核酸结果迟迟不出来,自己又要核酸阴性结果急用通行的情况下,可以前往核酸检测机构进行加急核酸处理,一般加急核酸检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出具核酸结果。

出示核酸已采样信息页面要是自己的核酸结果没有出,但可以查询到有效时间内的核酸有采样时间等相关信息,那么此时可以向有关工作人员展示并申请,一般根据个人近14天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近期其他时间段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可以准予通行,能进出小区、单位、商超、影剧院、酒店、景点等公共场所,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示“已采样”信息页面,与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同样有效。

核酸检测需要注意的事项

分别是核酸检测前,核酸检测时和核酸检测后。

1、核酸检测前:携带个人身份证或户口,在核酸检测前两小时不应进食,前半小时,尽量不要抽烟、喝酒、嚼口香糖,在等待检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佩戴口罩,且尽量相距1米,有序排队。

2、核酸检测时:在采集咽拭子时,告知采集人员是否鼻中隔弯曲及鼻腔手术史,积极配合采样人员要求,检测时头微向后仰,张口发出“啊”音,有助于暴露咽喉,过程中可能出现鼻部酸痒感,刺激打喷嚏,可立即用纸巾或手肘遮挡。

3、核酸检测后:立即洗手或用免洗酒精擦拭双手,正确佩戴口罩,尽快离开采样留人较多的场所,不要在采集处逗留。

按照医院的要求及时拿检测结果报告,正常人核酸检测的结果是阴性,若是阳性就表示感染了新冠疫情,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入院隔离并治疗。

核酸自费价格标准是多少



核酸自费价格标准是多少来了_各省份核酸检测收费标准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发现,目前各地已经发布的核酸检测收费标准仍是参照2022年5月2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的通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核酸自费价格标准是多少,供大家参考。

核酸自费价格标准是多少

收费标准如何?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根据各地发布通知及当地部门的回应,各地核酸检测收费标准不一,一般情况下,单人单检费用16元/人次,多人混检3.5元-5元/人次。

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省份要将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同时,对于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筛查、常态化检测,要充分考虑到规模效应和基层组织、志愿者对成本的分担效应,新冠病毒核酸多人混检按照不高于每人份3.5元的标准计费。

各省份核酸检测收费标准

四川宜宾:混检每人次3.5元

11月1日,据“宜宾发布”,宜宾部分区县恢复核酸检测收费,包括翠屏区、叙州区、三江新区、兴文县、屏山县和长宁县等。收费标准按照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应急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关于调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项目价格的通知》(川医保规〔2022〕7号)文件执行,单人单检每人次16元,混检每人次3.5元。

甘肃陇南:多人混检4元/人次

据9月5日徽县卫健局发布的《关于恢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项目收费的通知》,甘肃陇南徽县宣布恢复核酸检测收费,同为陇南下属的文县、成县和酒泉下属的金塔县也都先后于10月底发布通告,宣布恢复常态化核酸检测收费。收费标准继续按照甘肃省医保局、省卫健委、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项目价格的通知》(甘医保发(2022)41号)规定执行,单人单检16元/人次,多人混检 4元/人次。

湖南岳阳:多人混检4元/人次

湖南省岳阳市一些区域的常态化核酸采样实行收费。11月3日,岳阳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11月1日开始,常态化核酸检测开始实行收费,收费标准为单人单检每人次16元,混检每人次4元。”

贵州贵阳:多人混检5元/人次

10月31日,贵州省贵阳市发布《贵阳市发布关于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通告》,11月1日起,除部分风险人员可进行免费核酸检测外,其他群众需按照“愿检尽检”原则,进行自费检测。11月3日,贵阳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疫情咨询工作人员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单人单检最高收费标准调整为16元/人次;多人混检最高收费标准调整为5元/人次。对于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筛查、常态化检测、多人混检最高收费标准3.5元。”

另外,天津、陕西、北京等地此前也公布了核酸检测价格。据天津市医保局,自2022年7月20日起,天津下调公立医疗机构单人单检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政府指导价。单人单检价格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价格统一不高于每人份3元。据陕西省医保局,自8月22日24时起,陕西省将再次下调公立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项目价格。单人单检最高不超过15元/人次;混检最高不超过3元/人次。据北京医保局,自6月12日起北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单样本价格由每次19.7元降至16元,混合检测价格保持不变,仍为每人份3.4元。

虽然有些地方宣布核酸检测需要自费,但一些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仍为免费。

大规模核酸筛查和常规采样的区别

1.检测方法不同:大规模核酸筛查是指将10个人的样本放到一个采集管中,用一份检测试剂检测,如果有阳性再进行单人单检;而常规采样是将1人的检测样本用一份检测试剂,不和其他人的样本进行混合。

2.工作效率不同:大规模核酸筛查通常用于全民核酸检测,采集的人较多,工作效率降低;常规采样,通常4小时即可拿到检测报告,工作效率较高。

3.检测对象不同:核酸大规模筛查和常规采样使用的检测方法都是对病毒的核酸序列进行检测,但是常规采样的对象是个人,而核酸筛查的对象是一个群体,是可以进行多人混检的。

大规模核酸筛查和常规采样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是为了采集到咽部标本进行新冠疫情病毒的核酸检测,以判定被采样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疫情病毒,两者都要经过采样、核酸提取、核酸扩增、检测、出结果等一系列操作,两者的准确性是一样的。

卫健委回应多地现核酸点排长队现象



11月17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有关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发布会,并回答媒体提问。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多地出现排长队做核酸情况,我们一起看看吧!

多地出现排长队做核酸情况

关于核酸检测点的布局,事实上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一种安排,是方便群众愿检尽检和应检尽检的安排。关于这项工作,我们多次进行了部署。第一,要优化采样点的布局,对采样点实施网格化管理,覆盖辖区内的服务人群。第二,要向社会公布采样点的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电子地图,及时更新,方便群众的查询,并就近方便采样。第三,合理安排采样时间,优化采样人员的班次。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错峰提供采样服务。第四,我们要求各地做好采样点供需情况的监测,密切关注群众检测的需求,针对人口密度较大、人流量比较高的社区和场所,通过增设采样点位、增加采样人员等方式,扩大采样服务的供给。

优化二十条措施

二十条措施提出,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我们注意到,在二十条措施发布后,有不少地方减少了核酸检测点,请问在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但仍查验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多地出现老百姓排长队做核酸的情况,该如何缓解核酸检测的供需矛盾呢?

按照二十条措施当中关于核酸检测的优化措施,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时候,只有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发生社区传播和疫情底数不清的时候,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而且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当中,要求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这是有组织地进行的。我们的居民有义务参加检测,同时相关部门也会按照全员核酸检测的要求,做好不同风险区域内的不同方式的采样安排。比如说,高风险区的一些特殊人员需要上门采样,有的要进行单人单采,有的要进行一户一采,同时对风险比较低的区域,可以安排“十混一”采样。

风险区如何划定?

二十条优化措施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在科学精准管控风险区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管控范围和人员。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实践应用以及今年7、8月份的评估,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约为3/10万,风险极低。为尽可能减少管控区域和人员,取消了中风险区的划定。

根据二十条优化措施,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你们知道那么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么?核酸检测是疫情早发现的重要手段,是评估疫情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前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_特殊人群有哪些,欢迎大家来阅读。

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主要是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发生本土疫情后,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如果当地疫情仅有零星的感染者,传播链条清晰,在没有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当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的区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没有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可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以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核酸检测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

一是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主要是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二是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要求。发生本土疫情后,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如果当地疫情仅有零星的感染者,传播链条清晰,在没有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当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的区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没有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可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以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三是公共场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的有关要求。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坚持做核酸有无必要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发生疫情以后,基于流调研判,明确传播链清晰,没有发生社区传播,无须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只需对风险区域和重点有感染风险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开展快速疫情处置。

二十条优化措施进一步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二十条优化措施还要求,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哪些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核酸检测是疫情早发现的重要手段,是评估疫情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前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有哪些,欢迎大家来阅读。


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主要是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发生本土疫情后,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如果当地疫情仅有零星的感染者,传播链条清晰,在没有社区传播风险的时候,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当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的区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没有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可基于流调研判,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原则上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以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予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今后在国内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只有密接人员才会集中隔离。

实际上,取消对密接的密接的判定和管理,是基于感染风险大小提出的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对这类人群不再集中隔离,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流调、隔离等防控资源和服务保障资源。

当前,个别地方出现将密接的密接直接判定为密接,进行提级管控的情况,沈洪兵认为是没有必要的。需要强调的是,对取消密接的密接判定的同时,各地对于密接者要做到快判定、快检测、快管控。一旦密接者核酸检测阳性以后,在第一时间进一步开展密接者的调查和管控,一环紧扣一环,因此,对工作要求反而更高了。这些调整要求我们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流调和风险研判,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要管住,该落实的防控措施要落到实处,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把有限的防控资源用在最重要的防控工作上,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坚持做核酸有无必要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发生疫情以后,基于流调研判,明确传播链清晰,没有发生社区传播,无须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只需对风险区域和重点有感染风险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开展快速疫情处置。

二十条优化措施进一步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二十条优化措施还要求,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核酸检测还需要坚持做吗_最新权威回应



自二十条措施公布后,有的城市减少核酸检测点位的同时,要求出入公共场所出具核酸阴性证明。那么还需坚持做核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核酸检测还需要坚持做吗_最新权威回应,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是否需要坚持做核酸检测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发生疫情以后,基于流调研判,明确传播链清晰,没有发生社区传播,无须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只需对风险区域和重点有感染风险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开展快速疫情处置。

二十条优化措施进一步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二十条优化措施还要求,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不同判定应采取什么样的防疫措施

密接是密切接触者的简称,一般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第九版防控方案共列举了9种密接人员类型,包括共同居住人员等。

二十条优化措施中明确,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同时要求,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时空伴随人员是涉疫场所的暴露人员。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对于这类人员要求在流调以后进行“三天两检”,及时排查。

不论是哪种管控方式,管控时间都是以人员末次暴露的时间开始计算。对于管控的时间,起始时间应该以判定为末次暴露的时间为准,而不应该以追踪到这个密接的时间开始算起。

二十条优化措施提出后,风险区如何划定

二十条优化措施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在科学精准管控风险区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管控范围和人员。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实践应用以及今年7、8月份的评估,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约为3/10万,风险极低。为尽可能减少管控区域和人员,取消了中风险区的划定。

根据二十条优化措施,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否意味着放松防控

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这些调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作出的。近三年来,我国根据全球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结合我国疫情防控实践经验,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每一次调整优化,都经过反复研判、科学论证,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二十条优化措施是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符合我国国情、更加科学精准的举措。这些调整要求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

多地取消查验48小时核酸,专家:这些措施不是“躺平”

“二十条提出来之后,取消对次密接的判定,缩短隔离时间,从普通群众的角度看是有所放松了,但是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并不影响当前的防疫目标。二十条中取消对次密接的判定,因为次密接阳性感染率本身就很低;缩短隔离时间也是基于科学的分析,因为超过五天再转阳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这些是科学的。”11月15日,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李侗曾告诉记者:“目前奥密克戎BF.7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稍微放松可能就会造成疫情的反弹。目前核酸检测仍然是早发现、早处置的必要手段,尤其对于需要进入医院、养老院、学校、公共交通工具或一些室内公共场所,对于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做核酸检测还是有必要的。否则的话,在冬季本来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如果稍微一放松,疫情就容易出现局部的爆发或反弹。”

11月12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我们应该认识到疫情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11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只有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才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间寻求最适合的平衡点。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