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雏菊的花语(关于吉他的开声方法)

由网友()分享简介:1、张力弹性的和谐。弹吉他时琴弦弹性变形产生张力,这个力使吉他的面板、背板、侧板发生弹性变形,当弹性变形与张力完全适应,发出的声音才好听。换句话说,经过长时间弹奏,吉他组成的各部分木板弹“活”了,反应灵敏、幅度大。   2、弹奏加速木材水份的蒸发。比如琴弹奏后横纹的增加,增加声音的反射能力。...

关于小雏菊的花语



关于小雏菊的花语

  雏菊是一种生在在道路旁小小的白色花朵,雏菊花非常漂亮。雏菊花的花心像一颗小小的太阳,花瓣是一片片纯洁的白,雏菊花盛开时候很像少女在阳光下灿烂的笑脸,看到雏菊花心情也会变得好起来。雏菊花也可谓是心情治愈系的花朵哦!那你知道雏菊的花语是什么吗?下面就让小编为您解答雏菊的花语含义吧!

  雏菊花的花语含义

  雏菊的花语:永远快乐、你爱不爱我、离别、不能告白的隐忍的爱、深藏在心底的爱

  雏菊的花语是什么呢?自古以来,雏菊就被用来占卜恋情。借着一片一片剥下来的花瓣,在心中默念“爱我、不爱我”,直到最后一片花瓣,及代表爱人的心意。因此它的花语是“纯情”。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一生保有如少女般天真、纯情的心。恋爱也大概会既纯情无瑕,又美好无比吧!

  雏菊花的花语是什么和它生活的环境也是密切相关的哦!雏菊原产欧洲又名延命菊。它的叶为匙形丛生呈莲座状,密集矮生,颜色碧翠。从叶间抽出花葶,葶一花,错落排列,外观古朴,花朵娇小玲珑,色彩和谐。早春开花,生气盎然,具有君子的风度和天真烂漫的风采,深得意大利人的喜爱,因而推举为国花。

  关于雏菊的花语是什么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其实韩国还有部电影名称也叫雏菊,这部电影很好的诠释了雏菊花的花语含义。雏菊绽放在最美的瞬间,坚强而美丽,那种深埋有力量和赋有不顾一切的爆发力的爱情方式。雏菊的花语就像默默的爱着一个人,默默的关注他的一切,不求任何代价。

  其实雏菊的花语是什么很好理解,就好比醒悟得太迟的爱情,比起永远无法相见的爱情,更令人悲伤.爱情那么近,一直就在身边,自己却没有意识到。就连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也都丢失了。一直走到了陡峭的绝壁,再也无法回头。

  小雏菊的花语传说

  自古以来,雏菊就被用来占卜恋情。藉着一片一片剥下来的花瓣,在心中默念,爱我,不爱我。直到最後一片花瓣,即代表爱人的心意。因此它的花语就是-纯情。

  小心翼翼,带着热切的期望,捧着小小的雏菊花,就像捧着一生的爱恋,随着剥下的最后一片花瓣,泪水滴落在掌心。是啊,无论最后一片花瓣代表的是爱或不爱,属于我的都只有泪水。

  如果他(她)爱我,用我的目光一生追随他(她)的身影,当他仰望蓝天,我舒展双臂,与他同沐清风;当他呷一口热腾腾的咖啡,我用浓郁的红茶与他碰杯;当他系上白色碎花的领带,我用白色的丝巾与他相称,感受围绕颈间的温柔--------

  如果最后的花瓣告诉我----他不爱我---------他不爱我--------这又如何呢,是啊,这与会有什么不同呢,我的爱从来也都只是我一个人的事,你不知道我的存在,永远也不会知道。你爱不爱我,我都只能躲在窗户玻璃的后面,用我热爱的眼神,一生追随你的身影,永不挪移。

  那一天,在避雨的屋檐下,第一次,你离我那么近,你轻轻的理着被雨打湿的刘海,我就蹲在你的身边,注视着你,注视你美丽的侧脸

  我的手里,捧着一盆雏菊,温柔、脆弱而又执着的雏菊隐藏在心中的爱象缪塞的诗里写的一样:

  “我爱着,什么也不说;我爱着,只我心理知觉;我珍惜我的秘密,我也珍惜我的痛苦;我曾宣誓,我爱着,不怀抱任何希望,但并不是没有幸福—只要能看到你,我就感到满足。"

  独自等待 爱情

  粉色雏菊的花语意义

  粉色雏菊的花语:天真,和平,希望,纯洁的美以及深藏在心底的爱

  粉色雏菊花细小玲珑,惹人喜爱,外观古朴,花朵娇小玲珑,色彩和谐,早春开花,生气盎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那粉色雏菊的花语是什么呢?意大利人十分喜爱清丽姣娆的粉色雏菊,认为它具有君子的风度和天真烂漫的风采,因此将雏菊定为国花。

  雏菊是因为它和菊花很像,是线条花瓣的,区别在于菊花花瓣纤长而且卷曲油亮,雏菊花瓣则短小笔直,就像是未成形的菊花。故名,雏菊。那你知道粉色雏菊的花语是什么吗?其实粉色是一种非常梦幻的颜色,而粉色雏菊的花语则代表着天真、和平、纯洁的美以及深藏在心底的爱。

  粉色雏菊的花语是什么?它那粉嫩的花瓣,是自己清净心尘的云彩;它清雅的暗香,仿佛是隐藏在心底的爱,平淡却很香的久远。粉色雏菊的花语还有深藏在心底的爱。粉色雏菊生长势强,易栽培;粉色雏菊花梗高矮适中,花朵整齐,色彩明媚素净,可做盆植美化庭院阳台,花旗较长,是早春地被花卉的首选。

  白色雏菊花语

  白色雏菊的花语:永远快乐、你爱不爱我、离别、隐藏在心中的爱

  白色雏菊是意大利的国花。白色雏菊早春开花,生气盎然,具有君子的风度和天真烂漫的风采,深得意大利人的喜爱,因而推举为国花。在罗马神话里,白色雏菊是森林中的妖精-贝尔帝丝的化身花。所谓森林的妖精,便是指活力充沛的淘气鬼。那你知道白色雏菊的花语是什么吗?

  白色雏菊的花语是什么?据说白色花瓣的雏菊代表四种不同的花语。 第一种,永远的快乐。传说森林中的妖精贝尔蒂丝就是化身为雏菊,她是个活泼快乐的淘气鬼; 第二种,你爱不爱我?因此,雏菊通常是暗恋者送的花; 第三种,则是——离别。 第四种,是隐藏在心中的爱。

  关于白色雏菊的花语是什么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白色雏菊的最后一种花语,象缪塞的诗里写的一样:我爱着,什么也不说;我爱着,只我心理知觉;我珍惜我的秘密,我也珍惜我的痛苦;我曾宣誓,我爱着,不怀抱任何希望,但并不是没有幸福——只要能看到你,我就感到满足。

  在电影雏菊里,白色雏菊的花语是什么?对画家惠英来说,雏菊代表回忆里的爱情。这样的爱比等待中的爱更令人痛苦,因为已成永远的过去。对杀手朴义来说,雏菊代表无法诉说的爱情。这样的爱,因为永远不能告白,反而更显殷切。对刑警正佑来说,雏菊代表醒悟得太迟的爱。

  蓝色雏菊花语的含义

  蓝色雏菊花语:快乐永驻、你爱不爱我、天真

  有些花儿注定在大自然里是不起眼的,与其他的花儿相比,更是显得格外的普通与平凡,可能很容易就被人们所忽视掉了。蓝色雏菊就是一种这样的花儿。其实从它的名字上,就能感受得到它花儿的娇小,虽是一朵小小的花儿,它的生命力却是非常旺盛的。那你知道蓝色雏菊花语是什么吗?

  蓝色雏菊生长在山野之间,它能够从一株发展到一簇,冒着寒冷的在早春盛开。蓝色雏菊在花开后,略带着淡淡的清香,当你去仔细观赏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不一般的美丽。蓝色雏菊也被人称为小向日葵,因它的花朵和向日葵有几分相似,故得此名。蓝色雏菊花语是什么呢?它的花语代表你着永远的快乐。

  其实很多时候呢,快乐只是一瞬间。真的有永远的快乐吗?关于蓝色雏菊花语是什么,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它不仅生命力顽强,还喜欢对着太阳张开它的怀抱,如果可以让快乐永驻,相比也只有蓝色雏菊了。每一种鲜花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花语含义,而蓝色雏菊也是一种比较温暖的祝福花。

  蓝色雏菊花语是什么?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想得到永远的快乐,希望快乐永驻。当然这是一种非常天真的想法,蓝色雏菊还有一种花语含义是你爱不爱我,让你这样赤裸裸的去直面一个你喜欢的人,问出这句话,可能很多人是做不到的,而送上一束蓝色雏菊花就是非常不错的询问告白方式。

关于吉他的开声方法



关于吉他的开声方法

  许多人刚开完吉他都十分兴奋,弹的时候却觉得声音怪怪的,那是因为没有开声导致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吉他的开声方法,欢迎阅读。

  开声的原理

  1、张力弹性的和谐。弹吉他时琴弦弹性变形产生张力,这个力使吉他的面板、背板、侧板发生弹性变形,当弹性变形与张力完全适应,发出的声音才好听。换句话说,经过长时间弹奏,吉他组成的各部分木板弹“活”了,反应灵敏、幅度大。

  2、弹奏加速木材水份的蒸发。比如琴弹奏后横纹的增加,增加声音的反射能力。

  开声的方法

  1、将琴调到标准音高;

  2、爬格子:从1品到20品,从一弦到6弦,让每个部位都充分振动;

  3、扫弦:可单手扫,或按和弦扫;

  4、用变调夹:把变调夹夹在一品,然后爬格子、弹和弦,扫弦,最好用拨片,这样的振动幅度大,开声快。然后把变调夹移到在二品、三品……继续以上的动作;

  5、打板。 每天两个小时,一两个月就有明显的变化啦。

  开声声音的变化

  1、高音音量增大。

  2、声音的延音加长。

  3、声音由生涩变为成熟由尖锐变为圆润。

关于君山银针文化



关于君山银针文化

  君山银针,十大名茶里唯一的黄茶,又名“黄翎毛”、“白鹤茶”、“龙鳞”、“凤羽”、“雀舌”、“香千里”、“君山绿”、“君山毛尖”等,“因其芽身黄似金,芽尖白如玉,被誉为‘金镶玉’。”1956年,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1957年被定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君山银针文化,欢迎借鉴参考。

  君山银针茶艺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在八百里浩渺的洞庭湖中,荡漾着一颗绿色的翡翠,远望如横黛,近观似青螺,凌空俯视又像阴阳合抱的太极图。这里气候条件独特,冬春多雾,夏秋多云,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这里生态条件优越,72座山峰横卧在浩渺的烟波之中,满山茂林翠竹,郁郁葱葱;遍地奇花异草,四季飘香;林中百鸟争鸣,生机盎然;山上群猴栖居,与人嬉戏;山、水、林、鸟、兽同生共荣,浑然一体,这就是君山。地处江南水乡的君山,有着宜茶的环境,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于这里。

  君山产茶,始于唐代,唐代称“氵邕 湖茶”。据载,唐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就带去了氵邕 湖茶。宋代称“黄翎毛”,清代正式有君山银针的命名,清乾隆年间纳入贡茶。1956年君山银针茶获国际莱比锡博览会金质奖,以“芽身黄似金,茸毫白如玉”被誉为“金镶玉”。

  君山银针的采摘一般在清明前后5天左右,采摘单一芽头,经8道工序历时72小时制作而成。下面就给大家表演君山银针茶艺,整个表演分八个步骤。

  第一步 欣赏干茶。在众多品目的茶叶中,有一种特殊的茶类,它既与绿茶近似,又增加了渥堆闷黄的工序,形成特有的黄色,这就是黄茶。君山银针就是属于这种茶类中的黄芽茶。

  君山银针系不带叶片的单个芽头制成,外形粗壮,重实挺直,芽身金黄,银毫满披。君山银针不仅品质极为优异,外形也是十分独特的。

  第二步 活煮山泉。“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君山银针精茗蕴香,借水而发。银针的冲泡最宜泉水、溪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活水”,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是“软水”。今天,茶艺表演用的水就是来自铁山水库的天然水,在君山岛上品茶,就用泉水和柳毅井水。泉水叮咚,烹茶有声,清洌甘甜,回味无穷。

  第三步 观壶赏杯。唐代不仅君山茶有名,岳州茶具也已风靡全国了。唐代陆羽《茶经》记载了岳州的茶碗,近年来,在湘阴县的古窑址中,发掘了唐代的青瓷茶碗,可见当时岳州茶具之一斑。茶具发展到今天,已经品种齐全,品目众多,或者说,琳琅满目,五彩缤纷了。然而适合烧水的壶首推石英壶,石英壶其壁透明如玻璃,对水质无影响。而冲泡银针的茶杯则首选透明玻璃杯,玻璃杯洁白无瑕,价廉物美,给人以美和净的感觉。玻璃杯能透视杯中的景观,把赏杯与赏茶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是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第四步 入茶冲泡。取茶容易,定量却难,要在每杯中准确地放入3克银针,这是需要一番功夫的。你去过四川吗?见过四川茶师那悬壶冲茶的绝技吗?银针茶的冲泡虽然没有那种惊险的动作,但也有着那“凤凰三点头”的技巧,要悬壶高冲,而且动作要娴熟敏捷,首先用开水冲至杯身的三分之二处,然后盖上玻璃盖。第二次冲至四分之三处。

  第五步 盖杯观茶。“君山岛上贡毛尖,配以洞庭白鹤泉,入口醇香神着意,杯中白鹤上青天。”这是诗人笔下的白鹤茶。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记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后唐皇帝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一群白鹤飞向蓝天,皇帝十分惊讶,问身边的大臣,大臣解释说,这是天子洪福齐天的征兆,皇帝大喜。这个传说,实际上是对银针茶的形容。请看,杯中不也是白鹤欲飞吗?

  第六步 取盖观赏。银针奇观,杯中一景,静心赏茶,茶人一乐。君山银针的杯中倩影是神话中的故事,是文人笔下不朽的题材,是客人品赏时最难忘的一刻。请看,茶芽竖立于水面,像万笔书天,部分茶芽正在徐徐下沉,还有的忽上忽下,称为“三起三落”,茶水相映,蔚为奇观,这不是神话故事,这是目睹的现实!片刻,全部茶芽会竖于杯底,宛如群笋出土,又似刀枪林立,难怪人们说,茶室是一个艺术的殿堂,品茶是心灵的净化,美的享受,它使人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一杯银针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第七步 请客品尝。茶道有四德:“廉、美、和、敬”,向客人敬茶,是视客人为上帝,对客人的尊重,通过品茶,沟通情感,体现谦和。

  客人们在品香审韵时,可先欣赏茶汤,观其色、闻其香、赏其形。然后趁热品啜茶汤的滋味。品尝时宜小口慢品,体味银针茶的淡雅、醇香。

  名茶与名人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缘分,许多名茶是文人品出来的,试想,没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恐怕岳阳楼就不会这么出名。人们说,君山银针,名贯古今,驰誉中外,假设没有陆羽的《茶经》,没有齐己的《氵邕 湖茶歌》,没有乾隆对君山茶的喜爱,没有曹雪芹对品饮“老君眉”的描写,君山银针难道会有如此的桂冠与芳名吗?您在这里品茶,不仅仅是对银针“色、香、味”的品赏,更重要的是对君山茶文化的了解,以及对整个中华文化的溯源。

  第八步 收杯谢茶。君山银针茶艺表演很快就要结束了,您在欣赏中有什么感想,或者说我们的表演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有人说,饮酒能激发诗人的情感,那么,我可以说,饮茶却能为您注入活力,能激发您的灵感,增强您的信心,您的成功可能就在品茶的一瞬间,您的朋友,可能就在我们的茶座之中,您的巨大成功就可能在对茶叶的热爱中。

  《君山银针》作者

  赵丈田,男, 1952年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居住房屋简陋,但历史久远,系清代的筑土墙(不用砖,用粘土筑墙)民居;小时候靠吃红薯长大,1958年6岁时便离家到10里外的地方读二年级,1972年湖南农学院茶学系毕业。

  毕业后分配到岳阳市,先后在岳阳市农科所、岳阳市农业局、岳阳市政府农村办、岳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曾任岳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现任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省茶叶协会理事,岳阳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岳阳市茶叶协会名誉理事长。

  赵丈田先生喜爱读书和写作,最钟情的是茶,曾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00多万字,出版书籍8部,其中茶学论文30余篇,茶学著作有《君山银针》[湖南科技出版社]、《茶海拾贝》[中国文联出版社]和《君山茶文化》[湖南科技出版社]、《湖南茶文化》》[与陈奇志合编]等。1999—2000年,兼任岳阳市茶叶产业化办主任和湖南岳阳君山银针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期间,抓君山银针茶开发,组织公司人员与原岳阳市茶叶公司君山公园茶场技术人员开发了“绿茶型君山银针”,得到了专家们认可。获得岳阳市兴办实事二等奖和岳阳市科技进步奖。

  赵丈田先生1999年被评定为高级农艺师,2000年认定为湖南省科普作家,2006年编入《岳阳英才录》、《岳阳科技专家简介》;2008年10月湖南省茶叶学会作为茶学专家予以推介,并编入《湘茶神韵》一书。

  茶的历史文化之君山银针传说

  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清雅神韵之 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于岳阳洞庭湖的青螺岛,有“洞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的描写,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传统名茶。

  “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久去未归,其爱妃娥皇、女英寻夫至洞庭山,得知帝驾崩于九嶷山,悲痛欲绝,攀竹哭泣,泪染竹杆,逐成斑竹,不久,二妃忧郁成疾,不治身亡,葬于洞庭山上,由此,洞庭山改名为“君山”。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七律•九嶷山》一诗中写到,“斑竹一枝千滴泪”。这是对二妃忠贞爱情的赞颂。

  在八百里浩渺的洞庭湖中,荡漾着一颗绿色的翡翠,远望如横黛,近观似青螺,这里生态条件独特,冬春多雾,夏秋多云,72座山峰,横卧在浩渺的烟波之中,满山茂林翠竹,郁郁葱葱;遍地奇花异草,四季飘香;林中百鸟争鸣,山、水、林、鸟,同声共荣,浑然一体,这就是君山岛,地处江南水乡的君山,有着宜茶的环境,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于这里。

  “君山茶叶贡毛尖,配以洞庭白鹤泉,

  入口醇香神作意,杯中白鹤上青天。”

  传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君山银针全由没有开叶的肥嫩芽尖制成,满布毫毛,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汤色橙黄,滋味甘醇,虽经久置,其味不变,冲时尖尖向水面悬空竖立,继而徐徐下沉,头三次都如此。竖立时,如鲜笋出土;沉落时,像雪花下坠。很高的欣赏价值 。君山银针的采制,与一般细嫩名茶大同小异,唯在烘干处理上,颇有特殊之处。烘干分为初烘、初包、复烘、复包四个部骤,要经三天时间。初烘温度为摄氏八九十度,烘到七成干后,用牛皮纸包好后放置木箱中,称为初包,经两天再取出复烘。复烘温度较低,烘至九成干时,再用纸包好,放置一天时间,等到芽色变成淡黄,发出清鲜香气,再用低温烘至充分干燥后放入铁箱中储藏。采用这种工艺,能使芽叶内所含有效化学物质,随着叶中水分的缓慢散失,发生良好的变化,茶叶色香味形更臻完善。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君山银针需在每年的清明前后5天左右,采摘单一茶芽,经8道工序,历时72小时精制而成,每公斤君山银针大概需要5万个左右的茶芽。一般的茶叶多是开叶后再采,一枪一旗已经算是最嫩的茶,但“君山银针”全由未开叶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尖如针,芽身挺直,色泽如银,满布白毫。

  黄茶中的珍品:君山银针

  前段时间,一篇 “黄茶,茶叶圈的下一个宠儿”风靡朋友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极品黄茶----君山银针。

  君山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因茶叶满披茸毛,底色金黄,冲泡后如黄色羽毛一样根根竖立而一度被称为"黄翎毛"。相传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君山茶。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到君山银针,十分赞许,将其列为贡茶。

  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发亮,着淡黄色茸毫,叶底肥厚匀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变其味。 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而君山银针历来是君山茶中的名优代表,相传文成公主出嫁,就曾选带君山银针入藏。我国著名茶学家庄晚芳,更在其著作《中国名茶》中提到:《红楼梦》中贾母爱饮的“老君眉茶”就是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更以其卓越的品质:外形茁壮挺直,重实匀齐,银豪披露,芽身金黄光亮;内质汤色杏黄明净,滋味甘醇鲜爽,香气清雅。而驰名中外。1956年,君山银针在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上,一致获得国际评委“茶盖中华,价压天下”的极高赞誉,荣获金质奖章。1957年,君山银针被列入“中国十大名茶”。

关于白毫银针文化



关于白毫银针文化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属白茶类。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白毫银针由福建省的汉族茶农创制于1889年,产地位于中国福建省的福鼎市和南平市政和县。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白毫银针的文化历史,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白毫银针的文化历史

  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三厘米许,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观也使人情趣横生。茶在杯中冲泡,即出现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芽芽挺立,蔚为奇观。

  银针性寒凉,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华北被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

  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体)的壮芽为原料,创制银针白毫。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在福鼎市选育繁殖成功,于是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菜茶因茶芽细小,已不再采用。

  政和县1880年选育繁殖政和大白茶品种茶树,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银针白毫早在1891年开始外销,1912~1916年为极盛时期,当时福鼎与政和两市年产各1000余担,1917~1921年受欧战影响,销路阻滞,一落千丈。近数年来,银针年产也仅在几百公斤至一千公斤之间,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目前银针白毫主销港澳地区。也销往德国及美国等地。在欧洲有的在泡饮红茶时,于杯中添加若干银针,以示名贵。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列第二位,1990年在河南信阳召开的全国第二、三次名茶评比会上,又两次评为全国名茶。还创制了白毫银针的系列产品,有银钩、银猴、银球、银龙等新的名优茶。1992年银钩被评为福建省名茶,名列第一。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内容,希望通过小编的讲解可以为有需要的茶友们提供好的建议,我相信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很多的茶友们还是对白毫银针的文化历史也是有一定的了解了吧。

  白毫银针的文化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

  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

  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

  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历史发展

  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建制茶人用菜茶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创制银针白毫。银针白毫早在1891年开始外销;1912~1916年为极盛时期,当时福鼎市与松政县(今政和县和松溪县,于当年合并为松政县)两县市年产各1,000余担,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外销路阻滞。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列第二位;1990年在河南信阳召开的全国第二、三次名茶评比会上,又两次评为全国名茶。还创制了白毫银针的系列产品,有银钩、银猴、银球、银龙等新的名优茶。1992年银钩被评为福建省名茶,名列第一 。

  自然地理

  1、闽东产区-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福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依山傍海,大多海拔500~800米,年平均气温18.5℃,年平雨量1669.5mm,土壤以红、黄壤为。福鼎市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环境优美。适合茶叶的生长,素有“白茶之乡”称号。2、闽北产区-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多山地,丘陵地貌,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水量1600mm以上,土壤以红、黄壤为主。

  品质特征

  白毫银针芽头肥壮,遍坡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银针白毫原料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即将其采下,然后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地予以剥离。剥出的茶芽均匀地薄摊于水筛上(一种竹筛),勿使重叠,置微弱日光下或通风荫外,晒凉至八、九成干,再用焙笼以30-40℃文火至足干即成。也有用烈日代替焙笼晒至全干的,称为毛针。毛针经筛取肥长茶芽,再用手工摘去梗子(俗称银针脚),并筛簸拣除叶片、碎片、寻质等,最后再用文火焙干,趁热装箱。现今白毫银针的茶芽均采自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良种茶树。大白茶树茶芽肥壮长大数倍于菜茶茶芽,这也许就是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南方茶树“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土又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的原因。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两个都是芽叶上茸毛特多的无性繁殖系品种,采取压条或扦插方法进行繁殖,性状整齐。在这两个品种集中栽培的茶园里,每当春天发出新芽,茸毛密被,曦阳照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好像霜覆,是其它茶园里所看不到的一番景观,分外诱人 。

  加工工序

  产地不同,制法和品质略有差异。福鼎银针早时亦称“北路银针”。采制时选凉爽晴天,将鲜针薄摊于萎凋帘,置于日光下曝晒,待含水率达10-20%时,摊于焙笼上(烘心盘用薄纸垫衬,以防芽毫灼伤变黄),用文火(40-50℃)烘至足干。白毫银针亦称“南路银针”,鲜针摊于水筛上,置于通风场所,晾至含水率20-30%时,移至烈日下晒干。晴天也可先晒后风干。毛茶经拣剔好为精茶,复火后趁热装箱。采制白毫银针的茶树,每年秋冬要加强肥培管理以培育壮芽。翌年采制以春茶头一、二轮的顶芽品质最佳,到三、四轮后多系倒芽,较瘦小。台刈更新后萌发的第一轮春芽特别肥壮,是制造优质白毫银针的理想原料。夏秋茶茶芽瘦小,不合白毫银针原料的要求,一般不采制。白毫银针的采摘十分细致,要求极其严格,规定雨天不采,露水未乾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号称十不采。只采肥壮的单芽头,如果采回一芽一、二叶的新梢,则只摘取芽心,俗称之为抽针(即将一荛一、二叶上的芽掐下,抽出作银针的原料,剩下的茎叶作其它花色的白茶或其它茶)。采下的茶芽,要求及时送回厂加工。白毫银针的制法特殊,工艺简单。制作过程中,不炒不揉,只分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其中主要是萎疝和晾干,使茶芽自然缓慢的变化,形成白茶特殊的品质风格。具体制法是:采回的茶芽,薄薄地摊在竹制有孔的筛上,置微弱的阳光下萎凋、摊晒至七、八成干,再移到烈日下晒至足干。也有在微弱阳光下萎凋二小时,再进行室内萎凋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干。还有直接在太阳下曝晒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填。在萎凋、晾干过程中,要根据茶芽的失水程度进行调节,工序虽简单,要正确掌握亦不易,特别是要制出好茶,比其它茶类更为困难 。

  主要品种

  白毫银针因产地和茶树品种不同,又分北路银针和南路银针两个品目。北路银针-福鼎市,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外形优美,芽头壮实,毫毛厚密,富有光泽,汤色碧清,呈杏黄色,香气清淡,滋味醇和。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的太姥山,太姥山产茶历史悠久,有人分析,陆《茶经》中所截“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姥山。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曾提到福鼎太姥山古时有“绿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来,福鼎大白茶品种和用其芽制成的白毫银针,历史相当久远矣。南路银针-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茶树品种为政和大白茶。外形粗壮,芽长,毫毛略薄,光泽不如北路银针,但香气清鲜,滋味浓厚。政和大白茶原产于政和县铁山镇铁山高仑山头,于十九世纪初选育出。政出白毫银针,则随政和大白茶的利用应运而生。1910年,松政县城关经营银针的茶行,竟达数十家之多,畅销欧美,每担银针价值银元三百二十元。当时政和大白茶产区铁山、稻香、东峰、林屯一带,家家户户制银针。当地流行著“女儿不慕富豪家,只问茶叶和银针一的说法。

  价值功能

  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三十种名茶中名列第1。营养知识白毫银针知识介绍: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称白毫。因其成品多为芽头,全身满披白毫,干茶色白如银,外形纤细如针,故得高俏雅名。白毫茶是属于仅有的白茶品种中之极品。它同君山银针齐名于世,历代为皇家的贡品。银针成品茶芽肥壮,满披白色茸毛,色泽鲜白,闪烁如银,条长挺直,如棱如针,汤色清澈晶亮,呈浅杏黄色,入口毫香显露,甘醇清鲜。白毫银针营养分析: 白毫银针的“活性酶”普遍高于其它茶叶的一倍。还有多酚类,维生素B1.B2.烟酸、叶酸、维生素E、维生素K和维生素C,儿茶素、25种氨基酸、茶氨酸及多种矿物质等,都比其他茶叶含量丰富。白毫银针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饮用。风热感冒,麻疹患者可多饮。白毫银针食疗作用: 白毫银针味温、性寒有解毒、退热、降火之功效有健胃提神、法湿退热之功,常作为药用,有降虚火,解邪毒的作用,常饮能防疫祛病,被视为治疗麻疹的良药。其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华北被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

  品茗指南

  白毫银针目前主销东南亚、德国及美国等地,在早期欧洲,泡饮红茶时同时会在杯中添加若干白毫银针,以示名贵。冲泡方法冲泡白毫银针的茶具通常是无色无花的直筒形透明玻璃杯,品饮者可从各个角度欣赏到杯中茶的形色和变幻的姿色。冲泡时白毫银针的水温以95℃为好,其具体冲泡程序如下:备具:多采用有托的玻璃杯。赏茶:用茶匙取出白茶少许、置于茶盘供宾客欣赏干茶的形与色。置茶:取白茶2克,置于玻璃杯中。浸润:冲入少许开水,让杯中茶叶浸润10秒钟左右。泡茶:接着用高冲法,按同一方向冲入开水100—120毫升。奉茶:有礼貌地用双手端杯奉给宾客饮用。品饮:白毫银针冲泡开始时,茶芽浮在水面,经5—6分钟后,才有部分茶芽沉落杯底,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犹如雨后春笋。约10分钟后,茶汤呈橙黄色,此时方可端杯闻香和品尝。另外,还可以这样泡:一、盖碗法1、取茶量3克左右,用130CC左右的盖碗,一水2-3秒钟左右,二水亦然,三水后适当延长。2、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用盖碗通常可泡数12至15次十分耐泡,回甘不减、香,醇,甘甜依然。二、杯泡法1、用200ml的大杯,取5g白茶用90度开水先温润茶叶,先闻香再用开水直接冲泡,一分钟以后可饮用(白茶加工时未经揉捻,茶汁不容易浸出,冲泡时间一般来说相对较长。2、随水温茶量不同而不同,想要茶汤浓厚则时间就要相对延长,尤其是冲泡陈年白茶)此法泡白茶,白茶毫香溶于水中,茶汤非常爽滑甘甜同时也便于观赏白茶升降沉浮,边观赏边品饮,体会冲饮白茶意趣盎然的意境6 。冲饮白毫银针泡饮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因其未经揉捻,茶汁不易浸出,冲泡时间宜较长。一般每3克银针置沸水烫过的无色无花透明玻璃杯中,冲入200毫升70~75度开水,开始时茶芽浮于水面,5~6分钟后茶芽部分沉落杯底,部分悬浮茶汤上部,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望之有如石钟乳,蔚为奇观。约10分钟后茶汤泛黄即可取饮,此时边观赏边品饮,尘俗尽去,意趣盎然 。

百句关于成功的励志名句推荐



百句关于成功的励志名句推荐

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句关于成功的励志名句,简短走心,希望大家喜欢!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3、我们必须拿我们所有的,去换我们所没有的。

  4、只要你确信自己正确就去做。做了有人说不好,不做还是有人说不好,不要逃避批判。

  5、只要更好,不求最好!奋斗是成功之父。

  6、没有不会做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

  7、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8、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9、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10、人生就像赛跑,不在乎你是否第一个到达尽头,而在乎你有没有跑完全程。

  1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12、学会下一次进步,是做大自己的有效法则。因此千万不要让自己睡在已有的成功温床上。

  13、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愿意做的事情也总能找得出借口。

  14、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将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15、只有承担起旅途风雨,才能最终守得住彩虹满天。

  16、活着不是靠泪水搏取同情,而是靠汗水获得掌声。

  17、有人将你从高处推下的时候恰恰是你展翅高飞的最佳时机。

  18、一帆风顺,并不等于行驶的是一条平坦的航线。

  19、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20、征服自己,就能征服一切。

  21、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22、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23、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

  24、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

  25、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26、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27、一个华丽短暂的梦,一个残酷漫长的现实。

  28、要想成为强者,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29、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30、进取用汗水谱写着自己奋斗和希望之歌。

  31、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

  32、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辉煌肯定有,就看怎么走。

  33、如果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

  34、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35、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36、不可压倒一切,但你也不能被一切压倒。

  37、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8、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假如我不能,我就一定要;假如我要,我就一定能!

  39、我在奋斗在坚持在拼搏在努力你要等。

  40、知道自己目的地的人,才是旅行得最远的人。

  41、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42、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43、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44、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

  45、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46、我们最值得自豪的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之后都爬起来。

  47、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那无异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48、太阳虽有黑点,却在奋力燃烧中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49、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50、积极向上的人总是把苦难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51、相信你行,你就活力无穷。

  52、你在学习上这种尝试精神很可贵。

  53、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

  54、我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

  55、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56、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57、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要面对生活,充满希望。

  58、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59、沉湎于希望的人和守株待兔的樵夫没有什么两样。

  60、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61、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62、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63、不要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果改变不了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的心态。

  64、目标再远大,终离不开信念去支撑。

  65、如果可恨的挫折使你尝到苦果,朋友,奋起必将让你尝到人生的欢乐。

  66、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67、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

  68、就算学习和生活再艰难,也要一边痛着,一边笑着,给生活一张漂亮的脸。

  69、意志力是人的一条救生索,它可以帮助我们脱离困境,引导我们走向胜利。

  70、蝴蝶如要在百花园里得到飞舞的欢乐,那首先得忍受与蛹决裂的痛苦。

  71、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

  72、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73、命运之神关上一道门,必定会打开另一扇窗。

  74、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要记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75、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

  76、站在巨人的肩上是为了超过巨人。

  77、缺乏明确的目标,一生将庸庸碌碌。

  78、人的一生,可以有所作为的时机只有一次,那就是现在。

  79、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80、成功之前我们要做应该做的事情,成功之后我们才可以做喜欢做的事情。

  81、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没有胜他的把握。

  82、成功是一种观念,成功是一种思想,成功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

  83、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84、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85、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86、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87、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88、过去不等于未来。

  89、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90、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

  91、拒绝严峻的冶炼,矿石并不比被发掘前更有价值。

  92、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93、我们不能选择命运,但是我们能改变命运。

  94、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就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

  95、这世间最可依赖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不要指望他人,一定要坚强自立。

  96、你被拒绝的越多,你就成长得越快;你学的越多,就越能成功。

  97、勇敢地接受挑战,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才能发出你的无限潜能。

  98、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用辛勤的汗水实现人生的梦想。

  99、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靠自己。

  100、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由来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由来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饮茶文化的方式

  中国人创造了多样的品茗方式,以人数分,有独饮、对饮、品饮、聚饮,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则为施茶。其实聚饮亦很有趣,主要有茶宴、茶会、茶话会等方式。在宋代有点送茶和斗茶、分茶游戏。公众茶事设施主要有茶摊、茶室、茶馆。独饮·对饮·品饮·聚饮独饮、对饮、品饮、聚饮是饮茶的4种方式。杯茶独酌,慰孤独,益神思,得茶之神韵。寒夜与友对饮,促膝相谈,可得茶之趣。"茶三酒四",品茶以三人同桌为佳,可领略茶之美味。

  多人聚饮,办茶会、茶宴,以茶会友,亦可止渴、小憩、开展社交、获取信息,茶在此处又成为人见人爱的"公关饮料"。

  饮茶方式若以人数多寡论,有独饮、对饮、品饮和聚饮几种。

  独饮是何滋味?李白《月下独酌》写道: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酒未能使有"醉仙"之称的李白宁静淡泊,反刺激得发狂,竟为幻觉所驱使,与月与影对饮,且歌且舞。这便是酒道,酒是躁狂之物,能使人迷幻,失去常态。李白若是以茶代酒,月下独饮,会如此么?这决不会的。

  中国悠久茶文化的历史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饮茶要想领会品茶之道,对于茶文化的认识还是有所必要的,只有对其有所了解,才能领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饮茶之道。

  中唐诗人卢仝写了一道《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云: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腑习习清风生。唐代茶饼用模子做成方形、圆形、鸟形、掌形,还有薄片形,诗中所写就是贡贡茶之一种,月芽薄片形。阳羡茶是唐代名茶,赞颂阳羡茶的诗歌很多。阳羡即今之宜兴,宜兴以茶与紫瓯名闻古今中外。

  《走笔》是写得最好的一首茶诗,若要办茶诗大奖赛,金牌得主非此诗莫属。全诗31句,行文自然洒脱,一气呵成,将饮茶之快感写得透透彻彻。诗人睡梦正酣,见茶至而兴奋不已,感激不已。茶中自有一份真情,见茶如见朋友面。茶非平常物事,乃是感情的载体。茶中有王道:"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这王道又很霸道。但罪不在茶,茶是雅物。诗人反关上门,煎茶独饮,以喜悦的心情欣赏煮茶时蒸腾的水气,欣赏茶碗白色的汤面,并以高度灵敏的神经去感知饮茶的效果:一碗润了喉,二碗提了神,三碗来了文思,四碗宽了心胸,五碗轻了肌骨,六碗只觉手眼神通,七碗竟飘飘欲仙……。饮茶之功用不仅仅是止渴生津,还是高级的精神享受:提神醒脑、启迪心智、致清导和……其快感竟如登仙境。这便是茶中之道。茶使卢仝宁静淡泊、超凡脱俗,神游仙境;酒却使李白颠颠狂狂,罗曼谛克,醉入幻境。茶道与酒道对立而不统一,"以茶代酒"、"饮茶解酲"是茶道的胜利,终是茶道征服了酒道。

  张源于1595年前后著的《茶录》叙饮茶体会和心得,顾大曲序说: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这位"隐士"无所事事,深山苦读,若不是以"独饮自娱",他能坚持30年么?恐怕不能。古代文人常常是以书为友、以茶为伴,"琴棋书画"后应添一字:"茶"。正因为文人的广泛参与,历千余年之久,使茶事具浓厚文化色彩。

  陆游的《夜汲井水煮茶》、杨万里《舟泊吴江》,都是写汲水自然茶的情趣,同时表现各自的情怀。

  月下窗前,独自品茗,慰孤独,益神思,可得茶之神韵,但毕竟没有对饮富茶趣。心有所得,总想说道说道,说给月听?说给影听?那要饮酒,饮得酩酊大醉,以便恍兮惚兮,进入虚幻,生发狂想。茶却是"现实主义"饮料,越喝越清醒,虚与实,阴与阳,一清二楚,决然不会将界限模糊。

  若是严寒的冬夜,拥炉独饮,虽可领悟茶之神韵,但终究有些冷清。此刻,有故人不期而至,不由喜出望外,然后促膝而坐,共同煮水煎茗,室外大雪纷飞,屋内炉火跳跃,釜中茶汤鼓浪,白气袅袅,香味四溢,此情可入诗,此景可入画。宋代诗人杜来的《寒夜》就表现了雪夜对饮的茶趣。原诗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作者把"寒夜茶"和"窗前月"、"雪中梅"视为同等的雅事。寒夜与友共饮佳茗,正符合明人冯可宾在《?茶笺》中提出的"茶宜"之"无事"、"佳客"、"幽坐"、"吟诗"、"精舍"、"会心"、"赏鉴"等项。若仅为止渴而饮,便没了情趣。文人正是借品茗薰陶自己,怡养从容雅致、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

  三人为众,三人一块饮茶正合"品"字之义。"品"字字形是三个"口"字组成的,正说明三人聚饮是最佳组合。独饮太清冷,对饮虽有情趣,二人促膝相谈,如同唱二人转,不是你说就是我唱,没个喘息时刻,但三人共饮就添了许多热烈气氛,摆开龙门阵话题如小溪流淌,不会戛然中断,相对而言,也多了些闲适和轻松,那茶自然就更有味!

  多人聚饮(指三人以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如茶宴、茶会、茶馆、茶摊。特别是茶馆,南来的,北往的,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张王李赵,五方杂处,茶人为解渴而来,又解渴而去,似无茶道之可言!但较之闹市通衢,较之商店市场,较之餐馆酒家,这里乃是清静之所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五知己共一茶桌,仍可闹中取静吸饮佳茗,获得轻松闲适的精神享受。特别是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八小时之外寻一可心茶馆,约一二良友,叫上一壶好茶,边饮边聊,躺在竹椅上跷脚架码,神经顿时轻松,觉得十分惬意。人虽多,但各人头上一方天,谁不妨碍谁。若是饮酒,划拳行令,噪声聒耳,一旦醉酒失态,发难斗殴,不仅妨碍公共秩序,也有损个人健康。要建设一个文明城市,聚众饮酒不可,聚众饮茶该大力提倡。聚饮就品茶言虽不如独饮、对饮、品饮,但因茶德高尚,是文明饮料,其益处又非聚众饮酒所可比拟。

  聚饮规模最壮观的大概是清末西藏喇嘛教的一次茶会。在喀温巴穆大喇嘛庙举办了一次茶会,聚集四方僧众4000余人,巡礼和尚用茶款待全体僧众。行茶仪式是:喇嘛排列成行,披法衣静坐,神态庄严,年轻僧人抬出茶釜煮茶,待水滚沸时投入优质砖茶,此茶已碾碎,价值是5块砖茶值1两银子;待茶熬煮得香浓时,由年轻僧人酌茶,并分施给众僧;施主拜伏在地,大唱赞美歌;巡礼和尚的茶中加添点心或牛酪,并一同用茶。礼成。

  这次茶会据说每人饮了两杯茶,共8000杯,费银50两。此事见于咸丰二年(1852)葡萄牙教士忽克所著《中国西藏旅行记》。类似记载还见于英国军人查理·鲍尔写的《西藏人民》一书。

  清末西藏喇嘛教大型茶会至少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4000人一同饮茶,二是茶釜巨大。

  古人认为饮茶是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施茶。前三句正确,最后一句有失公允,应改为"多人得利",得些啥利呢?一利止渴,二利小憩,三利社交,四利获取信息。当今政界、商界、实业界乃至平民百姓都喜欢聚饮,茶是当今社会的"公关饮料"。就是今之文人生活在今之信息时代,要作文就必须进入公众社会,聚饮是了解当今社会芸芸众生现状的好场所,若一味效古人"月下独饮",纵饮得飘飘欲仙,亦将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与时代隔膜便干涸了创作源泉,便无文可作了。点送茶·分茶·斗茶宋代城市经济繁荣,茶道向民间性、娱乐性发展。点送茶是民间茶俗,分茶、斗茶是茶艺游戏。较之唐代,宋代茶事更多文化内涵。就古代茶事而言,唐代讲俭朴,明代务实,惟宋代花哨。宋人吴自牧著《梦梁录》卷十六《茶肆》中说: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请其往来传语。又有一等街司衙兵百司人,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乞觅钱物,谓之"龊茶"。僧道头陀欲行题注,先以茶水沿门点送,以为进身之阶。这段文字记叙了南宋时代都城临安(杭州)的民间茶俗。文中讲了三种情况:一种是提茶瓶者。茶瓶是宋代盛茶用具,蔡襄《茶录》云: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茶瓶有嘴有柄,较之唐代的?和碗进了一步。点茶就是往茶汤里冲入开水,同时用"茶筅""击拂",即用竹刷子搅动浓稠的茶汤,要求汤面泛花而茶盏边壁不留水痕。提着茶瓶穿梭在巷陌街坊大概送的是点好了的茶,而不是开水,因为宋人是煎水不煎茶,水烧至"连珠"便要投入茶末,再烧一会儿,至"鼓浪"时即成"茶膏",然后注入开水,即可饮用。提茶瓶者沿门施茶,让街坊邻里无须自己操劳,便可马上享受品茗之趣。在宋代烹茶并不那么容易,有茶有水还得有闲,才可能耐着性操作茶事。沿门送茶这风俗很美,丰富了社区文化,定会受到市民们的欢迎,就如同今之市民欢迎快餐食品一般。提茶瓶是七十二行中之一行,职业侍茶人,是否无偿服务?无从考证。

  提茶瓶者沿门点送茶在"朔望日"显得最为重要,朔日是农历每月初一,望日是农历每月十五,是早晚三炷香祭祀家神的日子,茶在西周时代曾作祭祀品,南宋临安的百姓们或许以茶代酒,是否古风犹存?待考。提茶瓶者点送茶遇上本街婚丧之事还起着"往来传语"作用,北宋孟元老撰写的《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载: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

  邓之诚的注解云:提茶瓶即是趁赴充茶酒人。寻常月旦望,每日与人传语往还,或许集人

  情分子。看来提茶瓶者利用点送茶之机,在本社区内传递信息,如某家老人去世,某家少壮夭折,某家嫁女,某家娶媳,某家做寿,某家乔迁……这些社区大事全靠提茶瓶人"传语往还",有时还当"分子头",歙钱集体送礼。提茶瓶者点送茶不仅给千家万户送了茶,还送去茶之精神:致清导和。于联络感情、和衷共济大有裨益。

  上面所提到的东京,即今之开封,时为北宋都城。说明提茶瓶点送茶早在北宋就已有之。

  点送茶另一方式是"龊茶",送茶人是"街司衙兵百司人",身份不高贵,但比寻常百姓是楼上铺晒席--高出一篾片。就因为有那么小小一点权势,他们便可借点送茶之机,敲街市商贾的竹杠。和尚道士也点送茶,以广结善缘,沽名钓誉,并借机张罗"生意"(为人办法事),以此作进身之阶。

  在南宋大酒楼还有另一种点送茶。食客登楼就座,便有跑堂的"提瓶献茗",待以上礼,别具一格的是盏中加入时令鲜花,以增茶香,称之为"点花茶"。

  点送茶是茶道与民俗的结合,颇富民间色彩。宋代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浮浪子弟一方面继承唐代的品饮艺术,但另一方面却抛弃了唐代茶道基本精神,将饮茶变成了玩茶,分茶、斗茶便是他们百无聊赖的创造。

  分茶游戏始于北宋末年,蔡京著《延福宫曲宴记》记述了一件事: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癸巳,徽宗皇帝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宴会之上徽宗露了一手:令近侍取茶具,亲自煮水煎茶,注汤击拂,其手法妙在不同于一般点茶,盏面乳白色,幻化出"疏星朗月"图象。

  这便是古怪刁钻的分茶游戏。要求击拂后盏面的汤纹水脉的线条、多彩的茶汤色调、富变化的袅袅热气,经茶人臆想,组合成一幅幅朦胧画面,状若山水云雾,状若花鸟虫鱼,状若林荫草舍……称之为"水丹青"。据说僧人福全最擅此道,他甚至能将茶汤幻成一句诗,若同时点四盏,便得四句诗,并连贯成一首绝句。这位分茶能手颇有名气,常有施主请求他表演,以一饱眼福。福全骄矜自咏道:生成盏里水丹青,巧尽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这位僧人自视甚高,竟不把茶神陆羽往眼里瞧。社会风气如此,也难怪这位和尚自吹自擂。

  宋代诗人咏分茶游戏的诗句有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矮低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杨万里的《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写的最生动传神,诗曰: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声,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宋人不满足于实实在在的煮水、击拂,而将茶事升华为一种奇特的不可思议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从茶事中"分"出一个未载入艺术史册的艺术门类。显上人就是当时颇有造诣的"分茶艺术家",巧手击拂,竟在盏面形成这样的画面:高天行云,飘飘浮浮,游离不定;万木萧索,江影幻变,不可捉摸。倾瓶点茶,线条潇洒,盏面又如现狂草,字体雄健遒劲。我们姑且称之为"分茶画",有如今之抽象画,却昙花一现;有如今之朦胧诗,却无法印成铅字。宋人游戏人生并不足取,但他们对艺术的灵性令人佩服。或许他们缺乏唐代艺术家的大气派,但丰富的想象力及细腻的艺术感觉并不逊于前人。

  分茶或许过于雅奥,在宋代并不普及。蔚为全社会风尚的是斗茶。

  斗茶又叫"茗战"、"点茶"、"点试",是茶事中的"兢技项目"。主要比赛煎茶、点茶和击拂之后的效果:一比茶汤表面的色泽与均匀程度。汤花面以鲜白为上,象白米粥冷凝成块后表面的形态和色泽为佳,称之为"冷粥面"。茶末在茶汤面分布均匀,形成"粥面粟纹";二比汤花与盏内壁相接处有无水痕。汤花紧贴盏壁而散退叫"咬盏",不佳;汤在散退后在盏壁留下水痕的叫"云脚涣乱",亦不佳。两条标准以第二条为最重要。比赛规则一般是三局二胜,谁水痕先出现便叫输了"一水"。苏东坡有诗云:"沙溪北苑强分别,水脚一线谁争先。"另有附加标准,是比较茶汤的色、香、味。色尚纯白、青白、灰白、黄白次之。为了便于较色,茶盏流行色以黑为佳,普遍使用的是黑色兔毫建盏。

  描写斗茶的诗作如北宋晁冲之的"争新斗试夸击拂,风俗移人可深痛",一方面慨叹世风日下,一方面又欲罢不能而随波逐流,在《陆元钧宰寄日注茶》写道:"老夫病渴手自煎,嗜好悠悠亦从众。"大文豪苏东坡倒乐此不疲,《西江月》一词吟道: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经苏东坡这么一美化,斗茶倒成颇有诗意的雅事。

  斗茶源于前朝,兴于宋代,究其原因:一由于宋代城市经济发达,丰裕的物质生活刺激了人们对茶艺的进一步探索,于是茶道社会化、大众化,并成为一门娱乐艺术。斗茶传入日本,日本僧人去其游戏人生的一面,赋予庄重严肃的主题。重新设计近乎罗嗦的程序,从而改造成今之日本茶道。在本书前面已论及。再者,宋代政治不重开放,而重"内修",治国的重心着眼于国门内之事。虽有外患内乱,大部分时间是"太平年月"。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安而忘危,连皇帝宋徽宗也有闲心著《大观茶论》,以品茶为乐,何况一般庶民百姓?所以,当时上至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下至浮浪歌儿、市井小民,无不以斗茶为能事。

  点送茶、分茶、斗茶在宋代兴盛,风光了二、三百年。宋亡于元,蒙古族入主中原,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虽未能取代中原的农业文化,但已如洪水猛兽在中原大地冲击扫荡一番。蒙古人也要饮茶,但那因为吃了牛羊肉片,要用熬煮得发苦的茶汁化食去腥膻,并不解茶道,对斗茶之类的游戏更不感冒。皇帝忽必烈不欣赏,茶道自然遭到冷落。到明朝烹茶由煎茶变成冲茶,斗茶之类游戏随之消逝。茶宴·茶话·茶会以上三者皆由"煎茶待客"演化而成的聚饮方式。茶宴源于魏晋,兴于唐代,重在宴请;茶话是品茗清谈,重在一个"谈"字,或叫"闲聊";茶会是以茶聚会,重在社交;茶话会是后二者的结合,今已风行全国,并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茶之一德是可联络感情,表达敬意,久而久之,这一品质演化为煎茶待客的习俗。

  据传,宋神宗初年苏东坡出任杭州通判,光临某寺,老和尚不认识,冷淡地说声"坐",吩咐小和尚一句"茶";寒暄几句,见来人气度不凡,热情起来,招待升格,改口说声"请坐",吩咐小和尚"敬茶";苏东坡道明身份,老和尚热情加倍,招待再升格,忙说"请上坐",吩咐小和尚"敬香茶"。临别时老和尚索取墨宝,苏东坡借汤下面挥联讥之,联曰: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苏东坡将老和尚大大奚落一番,并留下这千古名联。说句公道话,老和尚于礼节上并无大错。佛门实乃清静之地,你来我往,对所有人一概待为上宾,敬奉香茶,大概谁也无此耐心,寺里也不会有那么多香茶。只是老和尚倒楣,撞在苏东坡手里,落下千古笑柄。

  这副楹联也说明,在中国,待客以茶为上,若不想一视同仁,可在茶品上别亲疏贵贱。陌路之人,讨得一杯粗茶水,也算对方尽了地主之谊。

  若约佳宾聚饮,茶宴是最好形式。

  茶宴起于何时?有人认为,当上推至三国,吴主孙皓宴请满朝文武,对大臣韦曜"开后门":"密赐茶?以当酒",以免迫于形势醉个半死。但这只是大型酒宴的小插曲,不算茶宴。

  应当说,茶宴源于魏晋南北朝,兴于唐宋,《晋中兴书》载: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纳兄子?,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遂陈盛馔,珍馐必具。乃安去,纳杖?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陆纳的侄儿?因将"茶宴"擅自改为"酒宴"而挨了40大板,这说明陆纳以茶果待客已非一日,称之为"素业"必已坚持多年。《晋书》也有类似记载: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唯下七尊?茶果而已。桓温是古代名臣,"宴饮"只备七盘茶果。陆羽主张茶道"精行俭德",与桓温设茶宴的宗旨是一致的。

  茶宴的正式记载见于中唐,《茶事拾遗》曾记载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字仲义,吴兴人,天宝十年(751)进士,曾与赵莒一块办茶宴,地点选在竹林,但不象"竹林七贤"那般狂饮,而是以茶代酒,所以能聚首畅谈,洗净尘心,在蝉鸣声中谈到夕阳西下。为记此盛事,写下一首《与赵莒茶宴》诗。

  中唐时,湖州的紫笋和常州的阳羡茶同列为贡品,特别是顾渚的紫笋被陆羽评为仅次于蒙顶的天下第二名茶。每年早春采茶季节,湖、常二州太守在顾渚相聚,联合举办茶宴,邀集名流专家品茗,对新茶作出鉴定。有一年,白居易被邀请,因病未能躬逢盛会,最后写诗感叹其事,诗的题目是《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道是: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薄黄酒对病眠人。这次茶宴不仅为互通友好,还有经济合作性质。两州太守既都来自名茶之乡,为确保名茶声誉,提高贡茶品质,让龙心大悦,自有必要在一块切磋切磋。茶原产滇黔,名茶却多在江南,这与江南茶农及地方官的努力创名牌有关。茶宴虽为谋求友谊与合作而办,但并不枯燥乏味,可茶话--边品茗边闲聊,可歌舞助茶兴。如此盛况,难怪白居易以病卧北窗自叹。

  还应提及的是中唐诗人吕温,山东泰安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与柳宗元、刘禹锡是好友。他写过一篇《三月三日茶宴序》,文曰:三月三日,上巳禊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爱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座右才子南阳邹子、高阳许侯,与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文人宴会上以茶代酒,标志着生活习俗的大改变。不用说,茶宴是中国文人的创造,创造者包括入仕的士和未入仕的士。这次茶宴选择的时间好,三月三日,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环境好,"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红蕊拂衣",人已回归大自然。客亦佳,什么"南阳邹子"、"高阳许侯",皆是鸿儒而非白丁。茶煎的好,茶具好,茶也喝出了神韵,"不令人醉,微觉清思",正好"言诗"。这篇序比陆羽的《茶经》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茶道。

  众人聚饮最好的佐茶法是闲谈,写《茶疏》的明人许次?说:宾朋杂沓,止堪交错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言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酌水点汤。只有品茗才配"清言雄辩"。若是饮酒,那只能说"酒话",酒乱神思,必然会走火入魔,失去理智,不合逻辑,乱说乱道。而茶益神思,边饮边谈颇相宜,严肃可也,轻松可也。在中国有"茶余饭后"一说,即指说些无关宏旨的轶闻趣事让人轻松轻松。英国饮午后茶就喜欢闲聊,所以小说家费尔丁说:"爱情与流言是调茶最好的糖"。朋友相交,有事相商,或想一块聊聊,便以"到我家喝茶"相邀。

  茶宴重在宴请,茶话重在清谈,茶会则是一种社交性集会。

  诗人钱起《过长孙宅与郎上人茶会》诗曰:偶与息心侣,忘归才子家。玄谈兼藻思,绿茗代榴花。岸帻看云卷,含毫任景料。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诗人尝到了茶会的甜头,一边品茗,一边畅谈文学。茶好景亦好,景助茶兴。从此往后,文人雅集以茶代酒,"不复醉流霞"。

  宋代亦有茶会。朱?(yù)《萍洲可谈》卷一云:太学生每路有茶会,轮日于讲堂集茶,无不毕至者,因以询问乡里消息。此类茶会具同乡会性质,以茶结同乡之缘,叙同乡之谊,互通家乡消息。宋人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社会)一节中说:更有城东城北善友道者,建茶汤会,遇诸山寺院建会设斋,又神圣诞日,取缘设茶汤供众。寺院作斋会,富户以茶汤助缘,名叫茶汤会,实则相当今之"基金会",寺院以助茶汤为由募集资金,以供宗教活动的日常用度。要几个"茶汤钱"比地方青皮恶少无端勒索"讨几个酒钱"不知文明多少倍,因之茶有十德,茶的形象美好,所以宋代给官吏的兼职工资叫"茶汤钱",给侍者的小费也叫"茶汤钱"。

  此后,中国茶会走出国门,并被西化。本书第二章里曾列举古巴茶会,再看看英人茶会的实际情形。张德彝《使英杂记》载:茶会、跳舞会之盛,每年由三月至六月中旬止。此俗由来最古,欧罗巴、亚美里加二洲各国率皆为之。凡人家店肆,平时大厅敞房以备盛会,若以为公事之不可无也。西人性好奢华,凡富贵喜交结者,皆乐为之。一人子女,待其长成,虽无力,亦必勉强支应,设会结交,以便子女得友相与往来。则男可访女,女可觅男,嫁聚咸赖于此。因男女细心访察,各得所愿,则意洽情投,鲜有作秋扇之歌者。每会所费,少者百余镑,多者至六、七百镑,合银二千四、五百两。此俗"最古"也不会早于16世纪。1607年荷兰船队从爪哇来澳门运去绿茶,此时是明万历三十五年。1610年转运欧洲,1650年饮茶风气传到英国咖啡馆。1657年英国一家咖啡馆进口绿茶售价为每镑6-10英镑。当时在英国办茶会不会比酒会省钱。茶会在中国是文人雅事,以清谈和吟诗为主要内容,英国人接过去则变成了跳舞和婚姻,这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不过在中国,茶与婚姻一直有联系,至今还有把婚姻聘礼称为"茶礼"或"下茶"。茶会虽已英国化,但茶道基本宗旨并没变化,以茶结友本是茶之一德。

  茶会最壮观的大概还是清末西藏喀温巴穆大喇嘛庙的僧人茶会,4000人出席,喝了8000杯。

  由茶会、茶话演变而成茶话会,其释义是:用茶点招待宾客的社交性聚会。就是饮茶清谈。茶话会以其简朴无华而风行全国。佳节来临,中共中央领导人备清茶一杯,请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座谈,共祝良辰,互表心愿,促成党内外大团结的新局面,共创四化大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将中国茶道引入政治生活,倡廉反腐,带了个好头。于是茶话会取代了酒会,用于方方面面:共商国是,招待外宾,庆贺佳节,学术讨论,开业庆典,签约奠基,表彰先进,送旧迎新……诸如此类,纯洁了社会风气,节约了巨额开支。此风传入国外,受到广泛的欢迎,被誉为"茶杯和茶壶精神"。这足以说明,纵使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宇宙时代,中国茶道仍是人类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中国悠久的茶文化起源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中国是中国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茶”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中国茶文化名茶介绍

  1. 西湖龙井

  是我国的第一名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2. 洞庭碧螺春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每公斤干茶需要茶芽 13.6~15万个。外开形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汤色清澈明亮,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绿显翠。

  3. 白毫银针

  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东部的福鼎和北部的政和等地。白毫银针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冲泡时,“满盏浮茶乳”,银针挺立,上下交错,非常美观;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白茶味温性凉,为健胃提神,祛湿退热,常作为药用。

  4. 君山银针

  产于岳阳洞庭湖的青螺岛,有“洞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的描写。其冲泡后,三起三落,雀舌含珠,刀丛林立。很高的欣赏价值。

  5. 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

  6. 武夷岩茶

  产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 “乌龙”、“肉桂”等。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 “百病之药”美誉。

  7. 安溪铁观音

  产于福建安溪,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近年来,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风靡日本和东南亚。

  8. 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和白龙潭等群山峰顶上,以车云山天雾塔峰为最。人云:“师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成品条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绿明亮,香气鲜高,滋味鲜醇;叶底芽壮、嫩绿匀整。

  9. 庐山云雾

  产于江西庐山。号称“匡庐秀甲天下”的庐山,北临长江,南傍鄱阳湖,气候温和,山水秀美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10.六安瓜片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